期刊文献+
共找到290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加入WTO十年的法理断想:简论WTO的法治、立法、执法、守法与变法 被引量:23
1
作者 陈安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4-124,共11页
在中国加入WTO"满九晋十"之际,针对目前国内外学界流行的某些看法,提出若干商榷意见和建言,是很有必要的。中国人亟宜认真总结加入WTO九年以来的实践经验,对WTO的体制及其立法、法治、执法现状,进行一分为二的科学剖析和判断... 在中国加入WTO"满九晋十"之际,针对目前国内外学界流行的某些看法,提出若干商榷意见和建言,是很有必要的。中国人亟宜认真总结加入WTO九年以来的实践经验,对WTO的体制及其立法、法治、执法现状,进行一分为二的科学剖析和判断,提高认识,用以指导今后的新实践。中国和国际弱势群体既要在WTO现存体制中"守法"和"适法",在实践中精通其运行规则,使其为我所用,最大限度地趋利避害;又要在实践中明辨是非臧否,深入探究WTO现行体制中对国际弱势群体明显不利和显失公平的各种条款和"游戏规则",认真思考其变革方向,并通过"南南联合",凝聚力量,推动"变法图强",促使WTO法制和法治与时俱进,造福全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TO 立法 法治 执法 守法 变法
下载PDF
契约文化与中国现代法治建设——也谈梅因“从身份到契约”的论断 被引量:9
2
作者 张秀仕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7期27-30,共4页
英国法学家梅因“从身份到契约”的著名公式具有深刻的内涵和历史意义。认真分析这一论断,并据此考察我国法治建设的传统、变革和现代发展,对于我们认识法治文明的进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全面推进契约文化和制度建设,也是我国现代... 英国法学家梅因“从身份到契约”的著名公式具有深刻的内涵和历史意义。认真分析这一论断,并据此考察我国法治建设的传统、变革和现代发展,对于我们认识法治文明的进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全面推进契约文化和制度建设,也是我国现代法治建设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制 契约 法治
下载PDF
制定《司法鉴定法》若干问题思考 被引量:4
3
作者 孙大明 杜志淳 《中国司法鉴定》 2023年第1期12-21,共10页
我国专门针对司法鉴定领域的法律只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5年2月28日通过、2015年修正的《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对于推动我国司法鉴定制度改革、完善行业发展体系和提升司法鉴定质量公信力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随... 我国专门针对司法鉴定领域的法律只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5年2月28日通过、2015年修正的《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对于推动我国司法鉴定制度改革、完善行业发展体系和提升司法鉴定质量公信力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以及司法改革的不断深入,司法鉴定领域的一些瓶颈性问题逐步凸显,如司法鉴定机构、司法鉴定人的准入门槛、登记许可程序不统一,司法鉴定行政管理的双轨制、司法鉴定标准化管理归口冲突、全国性行业组织建设与自律管理机构缺失,司法鉴定公信力缺失等问题。现有司法鉴定法律制度已不能完全适应行业健康发展的需求。对于涉及行政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与诉讼法等法律的衔接、保障诉讼参与人的基本权利等方面的问题亟需通过国家法律的形式予以调整。研制出台《司法鉴定法》以提升司法鉴定领域法治化水平迫在眉睫。从立法需求、立法资源、立法难点出发,对司法鉴定国家立法的可行性进行论证,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梳理司法鉴定国家立法应当关注的焦点问题,并给予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鉴定法》 国家立法 法治化 法治中国
下载PDF
“暂缓不起诉”制度的合法性缺失及其整合 被引量:5
4
作者 周海军 胡水清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131-135,共5页
 法治的价值之一就在于保障法律规则的确定性和可预期性。一项新制度的设立有必要从法治的角度来审视其合法性与正当性,以维护法制的权威性和统一性。"暂缓不起诉"是地方司法机关创设的一项"新"制度,突破了现行的...  法治的价值之一就在于保障法律规则的确定性和可预期性。一项新制度的设立有必要从法治的角度来审视其合法性与正当性,以维护法制的权威性和统一性。"暂缓不起诉"是地方司法机关创设的一项"新"制度,突破了现行的《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相关规定,缺失合法性。但作为一项新制度,它反映了一定的诉讼价值,具有一定合理性和正当性。因而,应采取适宜措施,在实践中加强"暂缓不起诉"制度正当性与合法性的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法》 “暂缓不起诉”制度 刑罚权 司法公正
下载PDF
韩非子的“法治”思想及现实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张翠萍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2年第7期23-25,共3页
韩非子集春秋战国时期法家思想之大成 ,提出“法、术、势”相结合的整套法治理论。他的法治思想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哲学思想基础 ,对我国新旧体制、新旧观念更替的今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现实意义 韩非子 法治 法治思想
下载PDF
执政规律理论的反思与前瞻 被引量:6
6
作者 陆永平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35-41,共7页
迄今为止党的执政规律的理论研究总结了我们党执政的丰富经验,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但现有执政规律理论的解读脱离了规律本质、偏离了规律的研究方法、背离了规律本性,产生了把执政规律混同于执政理念的缺陷。深化党的执政规律的研究... 迄今为止党的执政规律的理论研究总结了我们党执政的丰富经验,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但现有执政规律理论的解读脱离了规律本质、偏离了规律的研究方法、背离了规律本性,产生了把执政规律混同于执政理念的缺陷。深化党的执政规律的研究,必须在科学的执政实践的结构中,正确界定执政实践各要素的本质内涵与特性,科学揭示执政实践各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理性分析执政实践的固有矛盾的特质与形成机理,运用科学抽象的研究方法,将执政经验上升为执政实践的理性认识,使具有主观性特征的执政理念转化为对客观的执政规律的理性探索和自觉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执政实践 执政规律 反思 前瞻
下载PDF
论法治与积极人治的统一 被引量:4
7
作者 蒋玉莲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29-31,共3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法治还不能成为维护社会稳定、保证社会公正、有效地保护绝大多数人的合法利益的唯一方式。通过对积极人治与消极人治的分析,认为法治应与积极人治结合使用,探讨了积极人治存在合理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 法治 积极人治 消极人治
下载PDF
论能源法的概念和调整范围 被引量:4
8
作者 胡德胜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0-45,共16页
能源法的概念和调整范围(调整对象的范围),是能源法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法和能源法学得以科学构建的基本问题。2017年以前国内七部"能源法(学)"教材中的能源法调整范围,多数过于宽泛,个别涵盖不全,不能反映如何既确保能源供应... 能源法的概念和调整范围(调整对象的范围),是能源法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法和能源法学得以科学构建的基本问题。2017年以前国内七部"能源法(学)"教材中的能源法调整范围,多数过于宽泛,个别涵盖不全,不能反映如何既确保能源供应安全又将温室气体排放控制于一个适当的水平这一当代的能源核心议题,据之所抽象出来的能源法概念不具有特质性的内涵。基于对"能源产业"、"能源部门"、"能源周期"和"能源领域"之间关系的合理认识,考虑部门法的构建标准,考察不同部门法之间基于分工和配合的合理边界,考量其他三项因素,将能源法的概念表述为:调整以能源企业为一方主体的能源原材料和产品(商品)生产供应活动以及直接影响能源生产、供应和消费的节能减排活动中所产生的能源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能源法的调整范围需要据此进行重新表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法 概念 调整对象 调整范围 部门法边界
原文传递
法治与德治:思想史的视角及现代审视 被引量:5
9
作者 关健英 王颖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1-65,共5页
先秦的"德治"与"法治"之争,实质是社会治理方式之争。儒家具有由来已久的重德传统,同时认为法和刑也是调节社会关系、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儒家"德治"中"君德"的思想非常丰富,"以德治... 先秦的"德治"与"法治"之争,实质是社会治理方式之争。儒家具有由来已久的重德传统,同时认为法和刑也是调节社会关系、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儒家"德治"中"君德"的思想非常丰富,"以德治君"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批判性品格。在中国建设法治国家、推进法治进程的今天,更应该关注德治,关注制度下人的因素,关注道德的人和人的道德,尤其要关注官员群体的职业操守和道德素质对于法治的重要性,而不应摒弃德治,患上制度迷恋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治 法治 君德 以德治君
下载PDF
论治法与治人——中国古代的治国方略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晋藩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81-187,共7页
治法与治人是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方法、谋略与措施。中国古代政治家、思想家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治法为本,治人为用,二者相辅相成,综合治理国家的经验和智慧,不仅在古代发挥了重要效用,对今天也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治法 治人 治国方略
原文传递
儒家“礼乐刑政”和谐治国方略及其启示
11
作者 沈岚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9-12,共4页
儒家"礼乐刑政,综合为治"的治国方略,为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长治久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礼治"、"乐治"、"刑治"和"政治"各具特色,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智慧,为我们提供了关于道德、文化... 儒家"礼乐刑政,综合为治"的治国方略,为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长治久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礼治"、"乐治"、"刑治"和"政治"各具特色,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智慧,为我们提供了关于道德、文化艺术、法律及行政管理等方面建设的具体经验。"综合为治"则彰显四大方略融通并举,共促和谐治世之效,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治” “乐治” “刑治” “政治” 综合为治 治国方略 和谐观
下载PDF
论习近平法治思想对治国理政方式的变革 被引量:1
12
作者 金锋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6-11,共6页
法治是实现治国理政的必由之路,是治国理政的逻辑起点,更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要手段。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开创治国理政新局面的战略高度,围绕全面依法治国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战略:提出了法治是... 法治是实现治国理政的必由之路,是治国理政的逻辑起点,更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要手段。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开创治国理政新局面的战略高度,围绕全面依法治国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战略:提出了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阐明了法治建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概括了法治作为治国理政基本方式的主要内容、强调中国的法治建设必须要有中国特色,给法治赋予了新的时代使命并把它提到国家战略高度,开启了治国理政方式的深刻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治国理政 依法治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原文传递
SPECIAL ISSUE: RULE OF LAW--CHINA AND THE WORLD International Law as the Law of Domestic Governance: China's Propositions and Institutional Practice
13
作者 Gu Zuxue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7年第3期157-174,共18页
Like domestic law, international law can be used in domestic governance, where it can become an important instrument assisting China's Party and government to rule the country and manage state affairs. Incorporating ... Like domestic law, international law can be used in domestic governance, where it can become an important instrument assisting China's Party and government to rule the country and manage state affairs. Incorporating part of international law into domestic law and comprehensively advancing the rule of law in accord with the principle of national sovereignty demonstrate the openness and international vision of China's rule of law construction. Translating these propositions into concrete institutional practice will be of vital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he socialist rule of law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dvancing the international rule of law and promoting world pe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national law governing the country under rule of law acceptance ofInternational law application of international treaties
原文传递
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要素 被引量:1
14
作者 程宗璋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4期54-58,共5页
法治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内在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以民主为基础 ,同时具备法律至上、权力制衡、保护和尊重人权、法治正义和司法独立及坚持党的领导等基础要素。建设社会法治国家的过程也就是完善其各种条件的过程 。
关键词 法治 社会主义民主 法律
下载PDF
从人治到法治——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治国方略的转型
15
作者 房培平 《泰山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47-50,共4页
人治和法治是两种不同的治国理念和治国方略,在我国,从人治方略到法治方略的转变,经过了一个长期的、曲折的历史过程。依法治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依法治国... 人治和法治是两种不同的治国理念和治国方略,在我国,从人治方略到法治方略的转变,经过了一个长期的、曲折的历史过程。依法治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治 法治 治国方略 依法治国
下载PDF
从考试违纪处分看高校考试管理制度建设 被引量:2
16
作者 叶爱珍 《考试研究》 2012年第4期3-8,共6页
本文从高校的法律地位、高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高校学生处分权的法律属性三方面入手,对高校考试违纪处分进行深入的法理学审视,得出结论:高校学生处分权既是法律授权,同时又是高校办学自主权之一。但高校在处理学生考试违纪方面往往从... 本文从高校的法律地位、高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高校学生处分权的法律属性三方面入手,对高校考试违纪处分进行深入的法理学审视,得出结论:高校学生处分权既是法律授权,同时又是高校办学自主权之一。但高校在处理学生考试违纪方面往往从严处理、专断独行,导致许多问题,如法律法规中只有原则性规定,缺乏处分的具体程序规定;高校校规扩张性的解释扩大了处罚范围,加重了处罚力度;实践上重实体、轻程序等。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应从以法律法规为基础,不违背上位法的精神;体现学生权利和义务的均衡;对程序作出明确要求等三方面完善高校考试管理制度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试违纪 处分 考试制度 法治
下载PDF
论党的执政能力的科学内涵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慧湘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5期10-13,共4页
党的执政能力,就是指执政党掌握和运用国家政权,遵循政党执政规律,领导、管理国家事务的本领和水平。要突出提高"五种能力",要划清党的领导与执政的界限,要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贯穿于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之中。
关键词 执政规律 领导与执政 执政能力建设
下载PDF
邓小平依法执政理论探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燕 《创新》 2009年第2期78-80,共3页
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的依法执政理念作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广泛。邓小平同志关于加强法制建设和改善党的领导等各方面论述,为依法执政理论的提出奠定了思想基础,并构筑了依法执政理论的总体框架,为党的执政理论建设... 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的依法执政理念作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广泛。邓小平同志关于加强法制建设和改善党的领导等各方面论述,为依法执政理论的提出奠定了思想基础,并构筑了依法执政理论的总体框架,为党的执政理论建设开辟了新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依法执政 执政能力 思想
下载PDF
深化执政兴国规律认识的历史性飞跃——党的十六大以来执政理念的创新和发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唐晓清 潘立魁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74-79,共6页
执政理念是贯穿党的执政活动的灵魂和精髓。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进程中,认真总结党的执政经验,逐步确立和形成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以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为本... 执政理念是贯穿党的执政活动的灵魂和精髓。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进程中,认真总结党的执政经验,逐步确立和形成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以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为本质特征,以坚持"三统一"原则和"三执政"方式为主要内容,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取向,以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内在动力的执政理念体系,把中国共产党对执政本质和执政规律的认识提升到新境界,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指导党执政兴国的实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大 执政规律 执政理念 创新发展
下载PDF
解析人文精神在法治中的适用原则
20
作者 李荣华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51-53,共3页
加强人文精神,避免人的尊严、人的基本权利遭到践踏,使人在法治社会中能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首要的就是厘清人文精神在法治中的适用原则,人格尊严与价值是人文精神在法治中的支柱;权利平等是人文精神在法治中的核心内容;基本自由是人... 加强人文精神,避免人的尊严、人的基本权利遭到践踏,使人在法治社会中能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首要的就是厘清人文精神在法治中的适用原则,人格尊严与价值是人文精神在法治中的支柱;权利平等是人文精神在法治中的核心内容;基本自由是人文精神在法治中的实现目标。三项原则在法治中得到充分的适用就是法治人性化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精神 法治 权利 价值 自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