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晚清时期关于翻译政策的讨论 被引量:35
1
作者 黄立波 朱志瑜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33,128,共8页
本文在界定翻译政策的基础上,对晚清时期关于翻译政策的讨论进行梳理。作者将该时期关于翻译政策的讨论分为翻译人才培养、翻译选材、译员雇用、翻译模式、翻译奖励方式、翻译活动监管和教科书编译七类,从这些讨论可以发现晚清时期制定... 本文在界定翻译政策的基础上,对晚清时期关于翻译政策的讨论进行梳理。作者将该时期关于翻译政策的讨论分为翻译人才培养、翻译选材、译员雇用、翻译模式、翻译奖励方式、翻译活动监管和教科书编译七类,从这些讨论可以发现晚清时期制定相关政策的过程、方式和动机。其特点具体表现为:1)以官为主,自上而下;2)现学现用,急功近利;3)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作者指出,社会因素是晚清时期关于翻译政策讨论的深层原因,翻译政策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早期现代化探索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时期 翻译 翻译政策
原文传递
但开风气敢为先——基督教与清末女子教育 被引量:16
2
作者 南治国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01-105,共5页
清末的中国女子学校教育 ,是以基督教会的女子学校为发端的。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传教士都把教育视为传教活动的从属品 ,但我们也不应忽略教会学校对中国近代教育和文化思潮所产生的正面的和积极的影响。教会女学产生的影响 ,开始改... 清末的中国女子学校教育 ,是以基督教会的女子学校为发端的。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传教士都把教育视为传教活动的从属品 ,但我们也不应忽略教会学校对中国近代教育和文化思潮所产生的正面的和积极的影响。教会女学产生的影响 ,开始改变清末中国妇女的教育现状 ,并直接催生了中国近代的第一批女子学校 ,为中国近代教育提供了多层面的借鉴。教会女学对清末中国妇女的影响 ,显然已经超出了宗教范围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教 女子教育 清朝末年 女子学交 女子高等教育 女子留学生 教会女学
原文传递
清末语言文字改革运动中的“言文一致”论 被引量:12
3
作者 倪伟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1-53,共13页
受日本明治时期"言文一致"运动的影响,清末最后20年里掀起了一场语言文字改革运动。创制切音简字,倡导白话文,都以实现言文一致为目标。在这场运动中诞生的各种改革方案,虽引起了相当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并在不同程度上被付诸实... 受日本明治时期"言文一致"运动的影响,清末最后20年里掀起了一场语言文字改革运动。创制切音简字,倡导白话文,都以实现言文一致为目标。在这场运动中诞生的各种改革方案,虽引起了相当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并在不同程度上被付诸实践,却尚未获得充分的理论自觉。对语言的工具论理解割断了书写语言与民族文化传统以及现代个人主体性之间的内在关联,这使得清末的拼音文字和白话文未能成功建立起一种被普遍使用且深刻介入再造民族文化和建构现代个人主体性之事业的书写语言,这一任务要等到五四的时代才告初步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言文一致 白话文 日本明治
下载PDF
晚清时期中外贸易的个案分析——以香港转口贸易为例 被引量:12
4
作者 毛立坤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27,共11页
晚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空间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全国对外贸易枢纽由广州逐渐北移至上海。在中国沿海唯一能与上海争雄的口岸只有香港,这得益于香港优越的地理位置及宽泛的贸易辐射面。本文力图在把握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中外贸易历... 晚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空间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全国对外贸易枢纽由广州逐渐北移至上海。在中国沿海唯一能与上海争雄的口岸只有香港,这得益于香港优越的地理位置及宽泛的贸易辐射面。本文力图在把握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中外贸易历史大环境的基础上,复原两广地区、西南地区、闽浙台地区、上海及长江流域、环渤海地区与香港之间贸易关系的演进,分析其发展变化的具体表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 晚清时期 转口贸易 中国 商品结构 供求关系
原文传递
晚清时期香港与两广的贸易关系 被引量:10
5
作者 毛立坤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9-59,共11页
晚清时期香港与两广的贸易关系极为密切。广东大珠江三角洲地区、粤东潮汕地区和粤西南地区,以及广西的北部湾地区、桂西南地区和西江流域依凭13个口岸与香港展开了繁密的贸易往来。不同地区的洋货进口结构略有不同,而土货出口结构则差... 晚清时期香港与两广的贸易关系极为密切。广东大珠江三角洲地区、粤东潮汕地区和粤西南地区,以及广西的北部湾地区、桂西南地区和西江流域依凭13个口岸与香港展开了繁密的贸易往来。不同地区的洋货进口结构略有不同,而土货出口结构则差别极大,反映出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此外,新辟口岸分流效应使原有的贸易路线发生转移,商路的变迁有规律可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时期 香港 两广 贸易
下载PDF
香港与内地的贸易关系(1869—1904) 被引量:10
6
作者 毛立坤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2-38,共7页
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对外贸易的空间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全国对外贸易枢纽由广州逐渐北移至上海。在中国沿海唯一能与上海争雄的口岸只有香港,这得益于香港优越的地理位置及宽泛的贸易辐射面。本文力图阐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国内主... 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对外贸易的空间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全国对外贸易枢纽由广州逐渐北移至上海。在中国沿海唯一能与上海争雄的口岸只有香港,这得益于香港优越的地理位置及宽泛的贸易辐射面。本文力图阐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国内主要通商口岸与香港之间贸易关系的演进,分析其发展变化的具体表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时期 香港 转口贸易
下载PDF
晚清学术与经世思潮 被引量:5
7
作者 孙占元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91-94,共4页
经世致用是儒学的传统。在晚清学术史上,无论是治今文经学的魏源,还是力主宋学的曾国藩,或是兼宗汉宋的张之洞;不论是强调公羊学的康有为,还是宗师汉学的章太炎,他们都踏上了经世之途,顺应了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促成了晚清经世思潮... 经世致用是儒学的传统。在晚清学术史上,无论是治今文经学的魏源,还是力主宋学的曾国藩,或是兼宗汉宋的张之洞;不论是强调公羊学的康有为,还是宗师汉学的章太炎,他们都踏上了经世之途,顺应了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促成了晚清经世思潮的兴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学术 经世思潮
下载PDF
清末新疆的蝗灾与政府应对 被引量:6
8
作者 阿利亚.艾尼瓦尔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9-114,126,共17页
依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所藏相关档案,以及地方志等清代文献,文章全面梳理和统计了清末新疆蝗虫灾害的概况,并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初步分析了清末天山南北各地蝗灾发生的时空分布规律。讨论了光绪、宣统年间受... 依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所藏相关档案,以及地方志等清代文献,文章全面梳理和统计了清末新疆蝗虫灾害的概况,并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初步分析了清末天山南北各地蝗灾发生的时空分布规律。讨论了光绪、宣统年间受灾损失程度以及政府救济的相关措施,论述了清政府对新疆救灾的力度及其在边疆民族地区推进国家治理的独特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新疆 蝗灾 灾害应对
原文传递
从一尊到多元:晚清社会救济机制的结构性演变及其意涵 被引量:4
9
作者 朱浒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7-106,共10页
晚清中国虽然难以维持18世纪建立起来的、整体上由国家掌控的一整套社会救济机制,但在西方冲击和社会转型的驱动下,社会救济事业也出现了一些为以往时代所没有的新气象。这主要表现在救荒机制的多元化、备荒仓储的社会化和慈善事业的公... 晚清中国虽然难以维持18世纪建立起来的、整体上由国家掌控的一整套社会救济机制,但在西方冲击和社会转型的驱动下,社会救济事业也出现了一些为以往时代所没有的新气象。这主要表现在救荒机制的多元化、备荒仓储的社会化和慈善事业的公益化。这些情况表明,晚清中国的社会救济事业一方面日渐脱离主要依靠国家力量的旧式轨道,另一方面在创造性融合本土和外来因素的基础上,生成了一系列颇具新兴意味的社会救济事业,从而构成了近代社会转型的有机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救荒 仓储 慈善 晚清时期
下载PDF
清季驻设福建的外国领馆和外国领事 被引量:1
10
作者 汪毅夫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6,共6页
陈增辉教授是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外关系史研究与中国基督教史研究两门学科的主要开创人之一。他主持编写并出版有《清季中外使领年表》、《清末教案》等重要著作。清季驻设福建的外国领馆与外国领事 ,陈增辉教授已有诸多重要研究成果 ... 陈增辉教授是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外关系史研究与中国基督教史研究两门学科的主要开创人之一。他主持编写并出版有《清季中外使领年表》、《清末教案》等重要著作。清季驻设福建的外国领馆与外国领事 ,陈增辉教授已有诸多重要研究成果 ,但仍有一些具体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查考。根据新近出版的有关资料 ,本文作了进一步的补充 ,并对陈增辉教授有关学术观点作进一步的阐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季 福建 外国领事馆 外国领事
下载PDF
晚清时期“文明”概念在广西土司地区的传播与实践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江华 杨杨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4-75,共12页
本文基于1892年广西太平土州村落所立石碑材料,结合其他文献资料,说明现代"文明"概念当时已由日本辗转传播至广西,开始进入地方社会实践的脉络之中。清初以来,土官辖民不断争取参与科举考试来获得身份自由,而"文明"... 本文基于1892年广西太平土州村落所立石碑材料,结合其他文献资料,说明现代"文明"概念当时已由日本辗转传播至广西,开始进入地方社会实践的脉络之中。清初以来,土官辖民不断争取参与科举考试来获得身份自由,而"文明"的到来,为土民提供了新的身份变更的良机;同时,土官在当地士绅的协助之下,以实践"文明"为理由,试图将土官对地方的剥削合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 传播 晚清 广西 土司
原文传递
从晚清汉学区域之发展看汉宋调和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惠荣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30,共6页
汉宋调和是晚清儒学内部重要的学术思潮,对其时学术格局的转化亦发生重要作用。这一思潮由微趋盛,从学术自身的发展过程来看,与汉学新兴区域在晚清的迅速扩展有着不容忽视的关系。汉学在晚清的发展不再以苏、皖、京师为限,浙江、广东等... 汉宋调和是晚清儒学内部重要的学术思潮,对其时学术格局的转化亦发生重要作用。这一思潮由微趋盛,从学术自身的发展过程来看,与汉学新兴区域在晚清的迅速扩展有着不容忽视的关系。汉学在晚清的发展不再以苏、皖、京师为限,浙江、广东等省成为新的学术重镇。这些汉学新兴发展区域由于特定的学术背景与学术渊源,学者们基本上都提倡汉宋调和,从而对晚清汉宋调和思潮的盛行起了极大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汉学新兴区域 汉宋调和
下载PDF
清代咸同年间湖南捐输的运作与协饷转变 被引量:4
13
作者 许存健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0-112,共13页
咸同时期捐输形式逐渐多样化,既有传统的各省自行收捐,也出现了隔省办捐。从咸丰元年至同治六年湖南本省捐输筹措了717万两的财政收入,成为维系湖南财政运转的重要来源,同治以后,贵州、云南、甘肃、安徽等省在清廷的授权下相继来到湖南... 咸同时期捐输形式逐渐多样化,既有传统的各省自行收捐,也出现了隔省办捐。从咸丰元年至同治六年湖南本省捐输筹措了717万两的财政收入,成为维系湖南财政运转的重要来源,同治以后,贵州、云南、甘肃、安徽等省在清廷的授权下相继来到湖南开办捐局,抵充协饷,湖南虽希望通过统收米捐来抵制,但收效甚微。同时湖南也以援黔军务为由从江西统捐中获得分成,并直接派遣委员前往福建办理援黔捐输。多种捐局开设反映咸同战时财政体制下,捐输作为传统财政收入成为协饷制度的有效补充,但各省捐局之间互相竞争,也导致捐税征收的混乱与低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湖南 捐输 协饷 中央与地方
原文传递
试论清末京城立宪派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晓秋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4-52,共9页
以往对清末立宪派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京外各省及海外的立宪派士绅,实际上当时在北京政坛上也活跃着一股京城立宪派势力。本文以汪荣宝等人的活动为中心,论述京城立宪派的构成与代表人物,其活动特色和影响,以及他们在辛亥革命前后的应变态度。
关键词 清末 立宪派 京城立宪派 汪荣宝
下载PDF
晚清使臣西洋观剧再考
15
作者 尹德翔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4年第5期64-76,共13页
晚清使臣和他们的随员在西洋“看戏”,实为中国人较早接触西方文学的重要史实。因缺乏语言能力或文化基础,他们的观剧录往往成为令人费解的“天书”,因之被学界长期忽略。运用国外电子文献数据库综合考析,可知晚清使臣李凤苞所观西洋剧... 晚清使臣和他们的随员在西洋“看戏”,实为中国人较早接触西方文学的重要史实。因缺乏语言能力或文化基础,他们的观剧录往往成为令人费解的“天书”,因之被学界长期忽略。运用国外电子文献数据库综合考析,可知晚清使臣李凤苞所观西洋剧为《睡美人》,张荫桓所观为《迷娘》《不可告人》《科西嘉弟兄》等三部剧,张德彝所观为《地狱中的俄耳甫斯》《恶魔》《新欢旧爱》《罗蕾莱》《穷汉乔纳森》《圣女贞德》《蚱蜢的报复》等七部剧。这些事实的揭出,可以补足19世纪中西文学关系史中缺位的中国人面向,富有学术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使臣 西方戏剧 李凤苞 张荫桓 张德彝
下载PDF
晚清-明治时期中日学校体育之比较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春燕 谭华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23-327,共5页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研究法,对晚清-明治时期中日两国的近代学校体育进行比较。晚清-明治时期,中日两国的学校体育同样处于近现代学校体育的初创阶段,并且晚清中国的学校体育制度是在甲午战后兴起的"师日"热潮中大力模仿日...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研究法,对晚清-明治时期中日两国的近代学校体育进行比较。晚清-明治时期,中日两国的学校体育同样处于近现代学校体育的初创阶段,并且晚清中国的学校体育制度是在甲午战后兴起的"师日"热潮中大力模仿日本建立起来的,因而该时期两国学校体育的制度、内容等外在形式极为相似,但其实施状况及发挥的作用却大相径庭。认为差异的原因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两国不同的社会发展状况、引进外国学校体育的不同策略,以及两国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有密切关系。在分析史实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出学习外国学校体育的经验教训,以期为以后中国引进外国学校体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明治时期 学校体育 中日 学校体育制度
下载PDF
晚清民国时期师范教育“师范性”的构建与发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胡艳 《教师发展研究》 2020年第3期108-117,共10页
“师范性”的构建离不开对教师职业特质的认识及其培养。晚清民国时期学术界、实践领域对教师特质的认识汲取了传统“师道”的内容和现代西方师范教育的“师范性”。在教师品质上,师德、师术、师知是其基本品质,只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其内... “师范性”的构建离不开对教师职业特质的认识及其培养。晚清民国时期学术界、实践领域对教师特质的认识汲取了传统“师道”的内容和现代西方师范教育的“师范性”。在教师品质上,师德、师术、师知是其基本品质,只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其内涵有所变化。在实践环节,师范学校“师范性”的构建主要通过确立清晰的教师培养目标,设置培养具备德、能、知素质的教师所需要的独特的课程体系和训练制度,以及营造浓郁的教育氛围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民国时期 师范教育 师范性 师道
下载PDF
略论中国现代文化产业史的分期问题 被引量:4
18
作者 韩晗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6年第6期64-70,共7页
中国现代文化产业史分为三个阶段(六个时期)。第一个阶段也是第一个时期,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至1900年义和团运动,此为萌芽期;第二个阶段为第二个时期和第三个时期,从1901年至1917年新文化运动,此为发育期,期间中国现代文化产业诸多... 中国现代文化产业史分为三个阶段(六个时期)。第一个阶段也是第一个时期,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至1900年义和团运动,此为萌芽期;第二个阶段为第二个时期和第三个时期,从1901年至1917年新文化运动,此为发育期,期间中国现代文化产业诸多门类逐渐完善;第三个阶段为第四个时期至第六个时期,从1917年至1949年,此为成熟期,在这一阶段中国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发展完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现代文化:产业史 晚清 历史分期
下载PDF
谢卫楼与晚清西学输入 被引量:4
19
作者 吴义雄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3-51,共9页
谢卫楼(Devello Zelotos Sheffield)是美国公理会1869年派遣来华的传教士。在40多年的时间中,他一直从事传教和基督教教育活动,先后担任通州潞河中斋、潞河书院和华北协和书院的监督(校长)。他的教育实践在晚清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影响。... 谢卫楼(Devello Zelotos Sheffield)是美国公理会1869年派遣来华的传教士。在40多年的时间中,他一直从事传教和基督教教育活动,先后担任通州潞河中斋、潞河书院和华北协和书院的监督(校长)。他的教育实践在晚清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在清末维新时期,尤其是1901年清廷宣布实行全面改革的新政后,谢卫楼主张基督教应积极介入西学输入。他在1902年后相继出版了《理财学》、《政治源流》、《是非要义》和《心灵学》4部学术著作。这些著作的问世,在中国近代经济学、政治学、伦理学和心理学的草创时期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它们也是传教士在新的历史时期输入西方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代表性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卫楼 晚清 西学 基督教教育 人文社会科学
下载PDF
晚清清军马队营制的演变 被引量:4
20
作者 牛贯杰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5-121,共7页
晚清以降,中国政治、经济、社会诸方面均发生剧烈且深刻的变化。清政权的军队亦出现新的变化与转型,主要表现为经制军队八旗、绿营渐至衰败,代之以湘、淮军等勇营继起。晚清清军马队营制经历了两次变化,第一次是湘、淮军的勇营制代替了... 晚清以降,中国政治、经济、社会诸方面均发生剧烈且深刻的变化。清政权的军队亦出现新的变化与转型,主要表现为经制军队八旗、绿营渐至衰败,代之以湘、淮军等勇营继起。晚清清军马队营制经历了两次变化,第一次是湘、淮军的勇营制代替了八旗、绿营的马队营制;第二次是由传统马队向近代化的骑兵方向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兵制 湘军 淮军 曾国藩 马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