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代海洋意识的文化内涵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淀 《上海海运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95-101,共7页
中国古代海洋意识中蕴藏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并具有强烈的本土文化特征。本文试从审美欣赏体验、天人合一思想、宇宙时空观念、内在超越意识以及开放进取精神这5个方面进行挖掘和审视,以期增强人们的海洋意识。
关键词 海洋意识 文化内涵 古代 中国
下载PDF
海洋疆域及其相关概念的理论探讨 被引量:3
2
作者 刘俊珂 《昆明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24-28,共5页
厘清海洋疆域这一学术概念是对历史时期中国海洋疆域开展研究的理论基础。海洋疆域的形成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其间既有疆域的认知变化,也包含了疆域的盈缩变化,对此必须以历史眼光来考察其演进轨迹与发展规律。综合现有的研究成果及认知... 厘清海洋疆域这一学术概念是对历史时期中国海洋疆域开展研究的理论基础。海洋疆域的形成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其间既有疆域的认知变化,也包含了疆域的盈缩变化,对此必须以历史眼光来考察其演进轨迹与发展规律。综合现有的研究成果及认知,历史时期的海洋疆域应指历代王朝通过不同的方式所管辖的并非严格自然地理意义上的海域和海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疆域 海洋疆域 海洋国土 陆地疆域 概念定义 概念分析
下载PDF
日本的海洋观念与中日海上战略碰撞 被引量:3
3
作者 侯昂妤 《亚非纵横》 2015年第6期37-47,123-124,共11页
日本以海洋为生命线,充分发挥其海洋国家的资质,开始了其近代化历程。日本的海洋观念有其鲜明的特点:强烈的海洋国家意识助推"中国威胁论";信奉海权论,日本新"南进"与中国"东出"成十字交锋;保持明显的海... 日本以海洋为生命线,充分发挥其海洋国家的资质,开始了其近代化历程。日本的海洋观念有其鲜明的特点:强烈的海洋国家意识助推"中国威胁论";信奉海权论,日本新"南进"与中国"东出"成十字交锋;保持明显的海洋心理优势和先发制人的战略传统;具有较强的海洋地缘思维,长于倚强逞强的结盟。这些特点以陆海二元对立为逻辑起点,曾经挑起了侵略中国的战争,当下又引发申日海上战略碰撞。中日海上战略碰撞是力量的较量,更是智慧的角逐,也是民族性格和道德张力的比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海洋观念 战略碰撞
下载PDF
玛丽娜·茨维塔耶娃的海洋体验与海洋观念 被引量:2
4
作者 孙晓博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8年第6期15-21,共7页
玛丽娜·茨维塔耶娃的名字出自大海,她的生活与大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海洋体验和海洋观念是多维度的:其一,茨维塔耶娃因为普希金的《致大海》(Кморю)萌生了"去海边"(кморю)的强烈愿望,从自然力和诗性的体... 玛丽娜·茨维塔耶娃的名字出自大海,她的生活与大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海洋体验和海洋观念是多维度的:其一,茨维塔耶娃因为普希金的《致大海》(Кморю)萌生了"去海边"(кморю)的强烈愿望,从自然力和诗性的体验中获取了海洋书写的题材与形象。其二,茨维塔耶娃认同"生命源于海洋"的观念,多次体验海洋的生命属性、物理属性("含盐的海洋"),并在诗篇中借"海洋"表达生命的孕育与情感的苦涩。其三,基于大海的水平状态以及大海体现出的永恒、专政、神秘、恐怖与自我个体感知下的渺小、孤独、脆弱、无助,茨维塔耶娃不爱大海,甚至反抗大海。在海洋体验与海洋观念的支配下,茨维塔耶娃创作了一系列海洋诗篇,呈现了极具个人色彩的海洋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丽娜·茨维塔耶娃 海洋体验 海洋观念
下载PDF
华夏文明早期海洋观探析——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为研究对象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振岳 马士远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7年第5期15-21,37,共8页
中国古代地理思想体系中,大地是关注之核心,在"天圆地方"式的想象世界里,海洋处于传统地理思想文化的边缘地带,但并不代表其不存在。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三则文献为对象进行... 中国古代地理思想体系中,大地是关注之核心,在"天圆地方"式的想象世界里,海洋处于传统地理思想文化的边缘地带,但并不代表其不存在。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三则文献为对象进行比较探讨,并结合"四海"观念从模糊到逐渐清晰、与方位神相融合的过程,可发现华夏海洋观念虽未发展成为主流思想文化,但早期华夏民族曾试图对东部海洋进行一定的探索的史实。在华夏先民看来,海洋可容纳洪水、山石等物,海洋具有巨大而广泛的容纳性。体现了华夏民族海洋认识的缓慢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夏 海洋观 大禹治水 愚公移山 精卫填海
下载PDF
困境中前行:近代中国国民海洋观念的觉醒与深化 被引量:1
6
作者 袁博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126-130,共5页
鸦片战争后,由于部分有识之士的呐喊、晚清海防教育的初步发展以及近代出版业的兴起等原因,近代中国国民形成了以海防观为主的海洋观念。但这一观念带有一定的被动性和保守性。甲午战争后,西方海权观念传入中国,近代国民的海洋观念得到... 鸦片战争后,由于部分有识之士的呐喊、晚清海防教育的初步发展以及近代出版业的兴起等原因,近代中国国民形成了以海防观为主的海洋观念。但这一观念带有一定的被动性和保守性。甲午战争后,西方海权观念传入中国,近代国民的海洋观念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从其发展历程来看,近代国民的海洋观念是不断深化的,既有对传统海洋观的反思,也有对西方海洋观的探求,近代中国国民海洋意识在内忧外患的困境中缓慢前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 海洋观念 觉醒 深化
下载PDF
印度的印度洋安全观及政策实践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世达 《国家安全论坛》 2022年第5期3-13,104,共12页
印度的海洋安全观可以溯源至印度本土文明中的“曼荼罗思想”和英国殖民当局的“缓冲区”思维,并在得天独厚的印度洋地缘优势地位中得以孕育与发展,其代表人物潘尼迦的核心理念可以概括为“只有成为强大的海权国,印度才有光明的未来;否... 印度的海洋安全观可以溯源至印度本土文明中的“曼荼罗思想”和英国殖民当局的“缓冲区”思维,并在得天独厚的印度洋地缘优势地位中得以孕育与发展,其代表人物潘尼迦的核心理念可以概括为“只有成为强大的海权国,印度才有光明的未来;否则,印度将始终处于被外界干涉和左右的危险之中;因此,印度必须建立‘蓝水海军’控制印度洋,并且建立从新加坡到毛里求斯的保护链”。在上述海洋安全观的指导下,印度自独立后持续推进其印度洋安全政策和实践,在不同阶段呈现鲜明特点,并取得了明显效果。印度进一步落实其印度洋安全观面临诸多现实问题和挑战,将呈现在曲折中持续推进的态势,这值得包括地区国家在内相关方面足够重视和密切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 印度洋 安全观 海权 印太战略
原文传递
士大夫的海洋书写与近代国民的观念转变
8
作者 陈绪石 《学术探索》 2019年第4期124-130,共7页
西方海洋文明东进,大清国败退,原有孕育自东亚大陆地势和农耕经济活动的涉海观念已不合时宜。晚清士大夫思考海洋问题,吻合海洋文明的观念在建构之中。从士大夫的海洋书写中不难发现,地球观、重视工商业的经济价值观和海本位海洋观取代... 西方海洋文明东进,大清国败退,原有孕育自东亚大陆地势和农耕经济活动的涉海观念已不合时宜。晚清士大夫思考海洋问题,吻合海洋文明的观念在建构之中。从士大夫的海洋书写中不难发现,地球观、重视工商业的经济价值观和海本位海洋观取代了"天圆地方、中国为中"宇宙观、重道义轻实利价值观和重陆轻海观。新观念的生成、播撒必然致使海洋的重要性日益提升,海洋因而成为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书写 士大夫 观念转变
下载PDF
广阔·雄壮·自由——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海洋观念(之一)
9
作者 张克锋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1-7,共7页
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海是百川汇聚之处,是广阔的、博大的、深邃的、永恒的、雄壮的。这一观念常常通过浩浩、茫茫、荡荡、洋洋、无际涯、不可极、吞吐日月等词语来直接表达,也常常用鲲鹏、长鲸、巨鳌、大鹏、惊涛骇浪等意象来形象描... 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海是百川汇聚之处,是广阔的、博大的、深邃的、永恒的、雄壮的。这一观念常常通过浩浩、茫茫、荡荡、洋洋、无际涯、不可极、吞吐日月等词语来直接表达,也常常用鲲鹏、长鲸、巨鳌、大鹏、惊涛骇浪等意象来形象描述。中国古代文人对海洋的认知,更多的是精神层面,而非物质和现实层面;他们对大海的歌颂,体现了他们自己追求自由的精神、豪迈的气质、远大的志向和广阔的胸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 海洋观念 广阔 雄壮 自由
下载PDF
中国海洋战略的概念内涵与战略设计 被引量:11
10
作者 成志杰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2017年第6期26-41,122,共17页
海洋战略是指指导国家海洋事业发展的总体方略。中国的海洋战略不仅包含强调制海权的海权战略,而且包含强调发展海洋经济的海洋发展战略和海洋强国战略。中国海洋战略主要有三大战略目标:维护海洋权益、发展海洋经济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海洋战略是指指导国家海洋事业发展的总体方略。中国的海洋战略不仅包含强调制海权的海权战略,而且包含强调发展海洋经济的海洋发展战略和海洋强国战略。中国海洋战略主要有三大战略目标:维护海洋权益、发展海洋经济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中国海洋战略的三大战略诉求是:完成国家统一和解决岛礁争端、开发海洋资源、掌控海上战略通道;实现中国海洋战略的综合举措主要包括:优先发展海洋科技、坚持陆海统筹和布局全球海洋战略。其中,布局全球海洋战略主要体现为"近海维权、深海开发、远洋护卫",和"利益分布全球化,力量布局地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海洋战略 概念内涵 战略设计
下载PDF
海洋命运共同体构建:条件准备与现实路径 被引量:8
11
作者 薛桂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4,共14页
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海洋领域的延伸和实践,蕴含着中国特色治理观的变革逻辑和实现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目标追求,契合全球海洋治理的目标和需求,具有在国际层面推广应用的潜力和影响力。当前,全球海洋治理机制正处于... 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海洋领域的延伸和实践,蕴含着中国特色治理观的变革逻辑和实现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目标追求,契合全球海洋治理的目标和需求,具有在国际层面推广应用的潜力和影响力。当前,全球海洋治理机制正处于深度调整期,对国际海洋规则的完善与创新是中国特色治理观实践其核心价值的重要场域和契机。中国通过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机制的变革和国际规则的完善,推动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为维护和谐海洋秩序提供中国方案和贡献。在此进程中,逐步形成具有普世性、可推广的海洋治理机制和规则,实现中国特色治理观在国际层面的制度性安排。为此,中国需要在全球治理的宏观层面、规则制定的制度层面和国际合作的实践层面做出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命运共同体 全球海洋治理 中国特色治理观 海洋强国
下载PDF
圆角倒棱台形FPSO方案设计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天英 王敏 彭红伟 《中国造船》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A02期152-158,共7页
在前期分析国内外现有FPs0优劣性,研究影响FPs0性能的诸多因素的基础上,力求克服已有FPSO的不足,开发了一种稳性更好、水动力性能优良、储油效率高、具有较大承载能力和甲板面积、更适合采用多点系泊的圆角倒棱台形FPSO浮体概念。利... 在前期分析国内外现有FPs0优劣性,研究影响FPs0性能的诸多因素的基础上,力求克服已有FPSO的不足,开发了一种稳性更好、水动力性能优良、储油效率高、具有较大承载能力和甲板面积、更适合采用多点系泊的圆角倒棱台形FPSO浮体概念。利用这种新型概念,根据渤海海域某边际油田的海洋环境条件和油田生产要求,以浮体的稳性和运动性能为主要约束条件,运用交互式设计流程思想,经过反复调整,得到一座较优的FPSO总体方案设计实例。该研究对全新概念FPSO~开发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新概念 FPSO 固有周期优化设计法 方案设计
下载PDF
从过程到结果:全球海洋治理制度的建构主义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琪 周香 《东北亚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9-97,128,共20页
全球海洋治理制度象征着全球海洋治理秩序化和规范化的发展方向,关注制度体系的建构和完善是研究全球海洋治理不容忽视的重要议题。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制度建构的结果往往与治理的预期目标偏离,全球海洋治理制度亟需再建构。对此,... 全球海洋治理制度象征着全球海洋治理秩序化和规范化的发展方向,关注制度体系的建构和完善是研究全球海洋治理不容忽视的重要议题。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制度建构的结果往往与治理的预期目标偏离,全球海洋治理制度亟需再建构。对此,为更好地理解制度是如何建构的,未来又如何再建构和优化,本文从建构主义的理论视角出发,提出了一个全球海洋治理制度建构的过程逻辑分析框架,并充分运用大量的事实案例说明全球海洋治理制度建构过程是如何影响制度建构结果的。研究发现:在全球海洋治理制度建构过程中,领导型制度倡议者理念偏差、观念性共识凝聚梗阻、海权干扰观念制度化进程、战略竞争思维主导制度变革等观念性因素阻碍,是造成制度供给失衡、制度议而不决、制度“非中性”、制度碎片化等制度建构结果不理想的根源。本文在理论上扩展和深化了全球海洋治理制度建构的解释框架,有助于深入理解全球海洋治理是如何围绕着国际制度运行的。从制度建构过程中溯源制度建构负向结果的成因,对进一步提出优化全球海洋治理制度建构的可行路径,完善全球海洋治理制度体系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海洋治理 海洋治理 国际制度 制度建构主义 制度建构逻辑 过程逻辑 国际观念
原文传递
总体性海洋发展观:中国海洋新发展理念的特征与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洪刚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1-139,共9页
新时代,在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海洋发展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海洋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中国海洋发展注重对马克思主义总体性方法的运用,将“历史性”“价值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形成了“总体性海洋发展观”,通过历... 新时代,在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海洋发展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海洋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中国海洋发展注重对马克思主义总体性方法的运用,将“历史性”“价值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形成了“总体性海洋发展观”,通过历史总体性、价值总体性和实践总体性三重维度形塑中国海洋发展的总体状态,彰显了中国海洋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特征。只有从总体性方法视域出发,才能更加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新时代中国海洋发展的理论认知特征、发展取向特征和社会结构特征。中国海洋新发展理念秉持总体性海洋发展观,既能有效推进海洋事业发展,又能较好地实现海洋资源保护和海洋生态平衡,是有效实现人海关系矛盾转变的重要思想观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海洋发展 新发展理念 总体发展观
下载PDF
论海洋的战略地位和现代海洋发展观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双建 徐丛春 《经济研究导刊》 2012年第27期256-259,共4页
从自然属性和世界历史发展的角度论述了海洋的战略地位和重要性,在分析国内外海洋发展形势的基础上,提出现代海洋发展观是经略海洋、重振中华民族的重要基石,应体现全球发展、持续发展、统筹发展、共同发展的战略思维。树立现代海洋发展... 从自然属性和世界历史发展的角度论述了海洋的战略地位和重要性,在分析国内外海洋发展形势的基础上,提出现代海洋发展观是经略海洋、重振中华民族的重要基石,应体现全球发展、持续发展、统筹发展、共同发展的战略思维。树立现代海洋发展观,要通过教育、宣传、产业融合等途径,走出一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战略地位 现代海洋观
下载PDF
“海洋命运共同体”对全球海洋治理体系困境的“三维”超越 被引量:2
16
作者 金永明 崔婷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2-114,共13页
全球性海洋问题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海洋面临严重的资源退化、生物多样性消失和可持续发展难以维持等挑战。全球性海洋问题推动了全球海洋治理的产生,并逐渐形成了治理体系,但现行的全球海洋治理体系在应对层出不穷的海洋问题... 全球性海洋问题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海洋面临严重的资源退化、生物多样性消失和可持续发展难以维持等挑战。全球性海洋问题推动了全球海洋治理的产生,并逐渐形成了治理体系,但现行的全球海洋治理体系在应对层出不穷的海洋问题上存在诸多困境,如治理理念滞后、治理制度存在多重缺陷以及治理主体仍是“中心-边缘”结构等,致使全球海洋治理成效不足。中国提出的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全球海洋治理提供了新的理念引领。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所包含的“合作共赢”“共同利益”和“公平正义”能够实现对现存全球海洋治理体系的价值理念、治理制度和治理主体结构所面临困境的超越,为推动全球海洋治理走向“善治”提供了理念支撑和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海洋治理体系 海洋命运共同体 海洋治理理念 海洋治理制度 海洋治理主体功能调适
下载PDF
百年变局下的全球海洋安全治理:现状、困境与对策
17
作者 王磊 《决策与信息》 2024年第11期27-36,共10页
百年变局正以前所未有的变革广度与深度展开,世界和平发展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面临着复杂的变化与深刻的挑战。当前的全球海洋安全治理体系存在诸多缺陷,如治理理念缺失、治理结构失衡、治理机制失常、治理组织失效等,难以有效应对层... 百年变局正以前所未有的变革广度与深度展开,世界和平发展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面临着复杂的变化与深刻的挑战。当前的全球海洋安全治理体系存在诸多缺陷,如治理理念缺失、治理结构失衡、治理机制失常、治理组织失效等,难以有效应对层出不穷的全球性海洋安全问题。中国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身处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征程中,深度参与全球海洋安全治理既是必然选择,也是责任担当。为此,中国应在总结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找准发展中国家这一身份定位,通过推动全球海洋安全治理理念更新、构建多中心全球海洋安全治理格局、增强全球海洋安全治理机制运行能力、提升全球海洋安全治理组织的权威性等途径,助推全球海洋安全治理秩序的改革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全球海洋安全治理 海洋环境 海洋强国 海洋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 国家安全观
下载PDF
中国边疆陆海统筹治理的法治问题探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宋才发 格根图雅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16,共6页
陆海统筹治理是一个特定的概念,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对边疆地区治理具有引领作用,具有重大的实践创新。陆海边疆统筹治理存在边疆发展、边疆稳定和边疆安全三个基本问题。边疆陆海统筹治理的法治举措是:增强陆海统筹治理的海洋意识、... 陆海统筹治理是一个特定的概念,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对边疆地区治理具有引领作用,具有重大的实践创新。陆海边疆统筹治理存在边疆发展、边疆稳定和边疆安全三个基本问题。边疆陆海统筹治理的法治举措是:增强陆海统筹治理的海洋意识、建立陆海统筹治理的融合机制、强化陆海统筹治理的法治理念、构建陆海统筹治理的法治体系、完善陆海统筹治理的补偿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海统筹 海洋意识 融合机制 法治理念 法治体系 补偿机制
原文传递
从锦州海洋城总体规划探析新时期现代化新城的规划设计
19
作者 袁博 朱京海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12年第10期62-66,共5页
新的时期对于新城建设又提出了新的要求,过去有名无实的现代化新城建设已经不能够满足当下人们对于新城市建设的期望和发展需要。通过对锦州海洋城规划的思考,在认清现实发展时期的基础上,提出了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化新城建设的目标和方法。
关键词 锦州海洋城 新时期 现代化新城 概念规划 主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