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31篇文章
< 1 2 1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unnel seismic tomography method for geological predic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被引量:54
1
作者 Zhao Yonggui Jiang Hui Zhao Xiaopeng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06年第2期69-74,共6页
Typical existing methods of tunnel geological prediction include negative apparent velocity, horizontal seismic profile, and the Tunnel Seismic Prediction (TSP) method as this technology is under development at home... Typical existing methods of tunnel geological prediction include negative apparent velocity, horizontal seismic profile, and the Tunnel Seismic Prediction (TSP) method as this technology is under development at home and abroad. Considering simpler observational methods and data processing, it is hard to accurately determine the seismic velocity of the wall rock in the front of the tunnel face. Therefore, applying these defective methods may result in inaccurate geological inferences which will not provide sufficient evidence for classifying the wall rock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Tunnel Seismic Tomography (TST) method using a spatial observation arrangement and migration and travel time inversion image processing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analyzing the velocity structure of wall rock in the front of the tunnel face and realize accurate imaging of the geological framework of the tunnel wall rock. This method is very appropriate for geological prediction under complex geological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nnel geological prediction TST technology velocity analysis seismic migration travel time inversion and image.
下载PDF
数字技术发展、时空动态效应与区域碳排放 被引量:47
2
作者 刘婧玲 陈艳莹 《科学学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41-853,共13页
数字技术浪潮为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重要动力。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数字技术发展对区域碳排放的影响机制,并基于中国284个城市2011-2017年面板数据构建数字技术发展综合指数,实证检验了二者关系的总体效应以及时空演变... 数字技术浪潮为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重要动力。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数字技术发展对区域碳排放的影响机制,并基于中国284个城市2011-2017年面板数据构建数字技术发展综合指数,实证检验了二者关系的总体效应以及时空演变趋势。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发展能显著降低中国城市碳排放强度,并且随时间推移这种碳减排效应呈逐渐增强的趋势,作用机制分析显示,数字技术实现碳减排效应的中介路径除降低能源消耗强度这一直接渠道还包括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提高区域技术创新水平的间接渠道;空间计量分析表明,数字技术可通过空间外溢效应降低邻近城市的碳排放强度,有助于形成地区间协调发展的碳减排格局;另外,相较于中西部城市和外围城市,数字技术在东部和中心城市才能发挥显著的抑制碳排放作用。基于上述发现,本文从提高数字基础设施能耗效率、进一步破除行政和产业壁垒以及采取因地制宜的数字技术发展战略等方面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碳排放 时间效应 空间溢出
原文传递
时空间行为调查的回顾与未来展望 被引量:24
3
作者 柴彦威 陈梓烽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10,共8页
随着理论与方法体系不断完善,时空间行为研究近年来越来越重视实践应用导向,同时也面临构建解释时空间行为的一般理论的使命,对研究数据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回顾时空间行为调查的进展,认为时空间行为调查在方法上与移动定位技术的结合... 随着理论与方法体系不断完善,时空间行为研究近年来越来越重视实践应用导向,同时也面临构建解释时空间行为的一般理论的使命,对研究数据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回顾时空间行为调查的进展,认为时空间行为调查在方法上与移动定位技术的结合日益密切,数据质量得到较大提升;在内容上越来越重视个体行为的能动性以及行为的社会、环境意义。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未来时空间行为调查的两个发展趋势:面向实践应用,融合时空间行为调查与大数据采集;面向理论构建,加强质性调查、开展追踪调查。同时,本文试图审视我国时空间行为调查的进展、优势及不足,为我国时空间行为调查的未来发展指出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间行为调查 活动日志 移动定位技术 质性方法 时间地理学
原文传递
双源CT技术优势分析 被引量:20
4
作者 钱英 《中国医疗设备》 2008年第8期57-58,共2页
本文首先介绍了何谓双源CT,并阐明了双源CT开发的必要性和核心技术。全文对双源CT的成像技术优势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关键词 双源CT 成像技术 扫描速度 时间分辨率 空间分辨率
下载PDF
我国技术引进创新时滞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7
5
作者 程进 韩玉启 陈小文 《科研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7,共7页
一国技术引进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引进技术与模仿,建立技术创新机制。一国研发体制是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以及创新的基础,决定了一国从技术引进到消化吸收及创新的时滞,本文首先测算技术引进、技术吸收到技术创新的时滞,然后从多方面对... 一国技术引进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引进技术与模仿,建立技术创新机制。一国研发体制是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以及创新的基础,决定了一国从技术引进到消化吸收及创新的时滞,本文首先测算技术引进、技术吸收到技术创新的时滞,然后从多方面对技术引进创新时滞产生的原因作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大科教投入、优化研发资源的配置和加快国企改革等缩短时滞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引进 消化吸收 分布滞后 时滞
下载PDF
排污权交易制度下企业环境技术采纳时间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杨伟娜 刘西林 《科学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0-237,共8页
分析企业采纳环境技术的动机,建立排污权交易制度下企业环境技术采纳的净收益模型,通过净现值最大原则得到了环境技术采纳的最优时间;通过模型分析和模拟得到企业环境技术采纳的最优时间与排污许可证市场价格、政府污染排放控制量、技... 分析企业采纳环境技术的动机,建立排污权交易制度下企业环境技术采纳的净收益模型,通过净现值最大原则得到了环境技术采纳的最优时间;通过模型分析和模拟得到企业环境技术采纳的最优时间与排污许可证市场价格、政府污染排放控制量、技术一次投资成本、贴现率、生产变动成本、技术行业采纳速度等变量之间的关系,说明了变量对企业环境技术采纳的具体影响;研究结论表明:(1)行业采纳环境技术的平均速度、减少的可变生产成本变动量、许可证市场价格、减排成本变动量、环境技术减排弹性与企业最优采纳时间呈反向变动关系;(2)环境技术一次投资成本和贴现率与采纳时间呈正向变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排放许可证 环境技术 最优时间 技术采纳
原文传递
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综述(三)——GPS的应用 被引量:13
7
作者 刘美生 《中国测试技术》 2007年第1期5-11,共7页
着重研讨了GPS在军事、地球物理和大地测量、航空航天及空间技术、工程测试、交通运输及工农业生产中广泛的创新的应用情况,客观地总结了GPS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较高实用价值的系统工程,是继移动通讯和互联网后的第三大高新应用技术,... 着重研讨了GPS在军事、地球物理和大地测量、航空航天及空间技术、工程测试、交通运输及工农业生产中广泛的创新的应用情况,客观地总结了GPS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较高实用价值的系统工程,是继移动通讯和互联网后的第三大高新应用技术,它将在国防建设、国民经济及现代社会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全球定位系统 高新技术 应用 定位 导航 授时 发展
下载PDF
机载网络化测试系统框架设计技术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田方正 王锦 《测控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11,共3页
随着现代飞机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大型飞机的发展,飞行试验要求测试的参数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数据传输量越来越大。为了满足新一代飞机试飞快速发展的测试需求,构建网络化机栽测试系统,实现测试系统间数据的海量传输,各个子系统之间的交... 随着现代飞机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大型飞机的发展,飞行试验要求测试的参数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数据传输量越来越大。为了满足新一代飞机试飞快速发展的测试需求,构建网络化机栽测试系统,实现测试系统间数据的海量传输,各个子系统之间的交互以及网络数据融合是一个发展的趋势。但是在一个大型的机载网络测试系统设计中,如何考虑测试系统测试参数的实时性、同步性和可靠性是试飞测试工程师将面临的全新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换技术 网络测试系统框架 时间同步 网络服务质量
下载PDF
基于热分析技术及综合评价的栀子炭炮制工艺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吕辰子 张晓燕 +4 位作者 苏晓娟 宁晨旭 王勃 孟祥龙 张朔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5253-5259,共7页
目的优化栀子炭炮制工艺,并结合药效学研究对所得炮制工艺进行验证。方法运用热分析技术分别对栀子中不同有效成分进行热解特性分析,得出栀子炭最佳炮制温度范围;同时,以栀子炭中鞣质含量为指标,选择炒制温度、炒制时间2个因素,结合响... 目的优化栀子炭炮制工艺,并结合药效学研究对所得炮制工艺进行验证。方法运用热分析技术分别对栀子中不同有效成分进行热解特性分析,得出栀子炭最佳炮制温度范围;同时,以栀子炭中鞣质含量为指标,选择炒制温度、炒制时间2个因素,结合响应面法试验优化栀子炭炮制工艺,并通过药效学实验(止血实验)对栀子炭炮制工艺进行验证。结果热分析实验综合分析得出栀子炭最佳炮制温度为290.3~387.0℃;响应面法优化得出栀子炭最优炮制工艺为炒制温度330℃,炒制时间5.91 min;与空白组比较,新法组、传统组均能极显著缩短小鼠凝血时间(P<0.01),生品组能显著缩短小鼠凝血时间(P<0.05);新法组能显著缩短小鼠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P<0.05),对小鼠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的影响差异不显著。结论结合热分析技术和响应面法优化栀子炭炮制工艺,并进行相关药效学实验验证,结果合理可行,该法可为改进传统中药炮制工艺,合理量化炮制过程中火力火候参数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炭 热分析技术 炮制工艺 响应面法 止血 药效学 热解特性 鞣质 凝血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 凝血酶时间
原文传递
低分子量脲醛树脂浸渍速生杨木工艺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侯瑞光 李贤军 +5 位作者 刘元 徐康 乔建政 胡嘉裕 程曦依 李芸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2-125,共4页
采用木材真空加压浸渍处理专用设备,较系统地研究了浸渍压力和浸渍时间对杨木增重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浸渍压力和时间对杨木增重率有很大影响;在本研究范围内,随着浸渍压力的提高和浸渍时间的延长,增重率呈现先快速增长后趋于平缓... 采用木材真空加压浸渍处理专用设备,较系统地研究了浸渍压力和浸渍时间对杨木增重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浸渍压力和时间对杨木增重率有很大影响;在本研究范围内,随着浸渍压力的提高和浸渍时间的延长,增重率呈现先快速增长后趋于平缓的趋势,增重率最高可达到36.6%;从节约时间和能源成本方面综合考虑,选定本试验的优化浸渍工艺为浸渍压力1.0 MPa、浸渍时间2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生杨木 浸渍工艺 脲醛树脂 浸渍压力 浸渍时间 增重率
下载PDF
镁锶合金的制备及其应用 被引量:10
11
作者 陈刚 彭晓东 +1 位作者 刘相果 周书才 《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 CAS 2005年第6期7-9,共3页
采用“对渗法”制备镁锶合金,采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了镁锶合金的微观组织,研究发现:合金组织与锶加入量,熔炼温度,保温时间的影响有关,合金组织中基体相α-Mg呈树枝状,共晶组织呈条状或片状,沿晶界分布。Mg-Sr合金对A... 采用“对渗法”制备镁锶合金,采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了镁锶合金的微观组织,研究发现:合金组织与锶加入量,熔炼温度,保温时间的影响有关,合金组织中基体相α-Mg呈树枝状,共晶组织呈条状或片状,沿晶界分布。Mg-Sr合金对AZ91镁合金晶粒具有明显变质细化作用,其细化效果与合金添加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锶合金 工艺条件 成分 温度 保温时间 应用
下载PDF
空气钻井条件下录井工艺方法与技术配套探讨 被引量:14
12
作者 高春绪 王勇 +3 位作者 程益华 胥东宏 陈俊男 赵元成 《录井工程》 2006年第3期10-15,共6页
针对玉门青西油田深部高陡易斜地层存在可钻性差、自然造斜能力强,致使钻井周期长、成本高等特点,中油集团公司在吐哈油田设立钻探“工程探索井(L14井)”重大科研项目,试验研究空气钻井技术。根据L14井录井的实际情况,首先分析了空气钻... 针对玉门青西油田深部高陡易斜地层存在可钻性差、自然造斜能力强,致使钻井周期长、成本高等特点,中油集团公司在吐哈油田设立钻探“工程探索井(L14井)”重大科研项目,试验研究空气钻井技术。根据L14井录井的实际情况,首先分析了空气钻井条件对录井带来的影响和常规的录井工艺方法和技术设备存在的不足;从5个方面介绍了录井工艺、技术方法的改进,探讨了空气钻井下的岩屑上返理论;介绍了配置装备的改进,分析了该井录井配套技术的应用效果。从该试验井的录井效果看,经改进的录井工艺、方法及装备基本上能满足空气钻井的需要,取全取准了地质及工程资料,为地质解释和评价提供了可靠依据;在工程监测、保障施工安全方面,工程录井也发挥了作用。但综合录井仪软件及后台评价程序还不适应空气钻井的需要,相关的理论研究及工艺完善还有许多课题尚需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探索井 空气钻井 技术配套 录井方法 迟到时间 地层压力 安全
下载PDF
考虑运输时间的多目标柔性作业车间调度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陈魁 毕利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46-952,共7页
针对考虑运输时间的柔性作业车间调度问题,构建了以最大完工时间最小化、最大机器负载最小化和总机器负载最小化为目标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并提出一种小生境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该模型.首先,在粒子群的初始化过程中动态选择完工时间最短的... 针对考虑运输时间的柔性作业车间调度问题,构建了以最大完工时间最小化、最大机器负载最小化和总机器负载最小化为目标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并提出一种小生境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该模型.首先,在粒子群的初始化过程中动态选择完工时间最短的机器,提高初始解的质量,加快算法的收敛速度.其次,针对传统粒子群算法的不稳定性和早熟问题,引入邻域搜索算法增强粒子群算法的局部搜索能力,提出一种无须共享半径的小生境技术,将该小生境技术与粒子群算法相结合避免了粒子群算法的早熟问题.最后,通过实验验证小生境粒子群算法在求解考虑运输时间的多目标FJSP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作业车间调度 小生境技术 粒子群算法 运输时间 多目标优化
下载PDF
斯蒂格勒:西方技术哲学的评论——《技术与时间》解读 被引量:13
14
作者 张一兵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7-63,共7页
斯蒂格勒认为,在法国技术哲学中,吉尔的观点是以技术系统总体决定技术发明来思考技术的进化,古兰则是主张在人的意向和物的规律的关系中讨论技术的客观趋势,而西蒙栋的研究对象已经是大工业中的技术客体的自身动力和异化问题。然而,这... 斯蒂格勒认为,在法国技术哲学中,吉尔的观点是以技术系统总体决定技术发明来思考技术的进化,古兰则是主张在人的意向和物的规律的关系中讨论技术的客观趋势,而西蒙栋的研究对象已经是大工业中的技术客体的自身动力和异化问题。然而,这三位学者对技术的批判性反思的深度是贫乏的。为此,斯蒂格勒让我们关注海德格尔在存在论构境中对技术的批判:技术原来是人的力量,可在西方世界的总体性完成中,技术却畸变为一种毁灭人类自己的力量。所以,必须拒绝技术中心论,必须当心技术干预的无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蒂格勒 《技术与时间》 后种系生成 技术义肢 座架
下载PDF
声表面波气体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杨楷 李志刚 +1 位作者 景玉鹏 陈大鹏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6-30,共5页
介绍了声表面波气体传感器的基本结构和研究进展,指出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如温度控制电路可解决温度的影响;仿钻结晶碳覆盖层可解决湿度影响;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可解决响应时间;监视声表面波的频率和振幅在高次谐波下的变化,可... 介绍了声表面波气体传感器的基本结构和研究进展,指出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如温度控制电路可解决温度的影响;仿钻结晶碳覆盖层可解决湿度影响;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可解决响应时间;监视声表面波的频率和振幅在高次谐波下的变化,可解决在低浓度工作时的灵敏度等问题。展望了声表面波气体传感器的发展趋势,认为该传感器的研究价值很高,市场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技术 声表面波气体传感器 综述 响应时间 灵敏度 无源无线传感技术
下载PDF
科技投入与农业劳动力非农就业相关关系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李平 赵可 张俊飚 《科学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1-87,共7页
该文借助我国1990~2008年时序数据,综合采取序列平稳检验、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及其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技术,考察了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就业之间的相关关系。实证结果显示: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 该文借助我国1990~2008年时序数据,综合采取序列平稳检验、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及其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技术,考察了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就业之间的相关关系。实证结果显示: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就业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其中农业科技人力投入对农业劳动力非农就业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农业科技财力投入对农业劳动力非农就业的作用尚不明显;农业劳动力非农就业短期波动受到农业科技财力和人力短期变动的影响不明显,其短期变动主要受前一时期非均衡程度的影响,当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就业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将以9.60%的调整力度将非均衡状态拉回至均衡状态;农业劳动力农外转移就业不是农业科技财力和人力投入增加的格兰杰原因,但农业科技财力和人力投入的前期变化能解释农业劳动力农外转移就业变化情况。最后是基于实证研究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投入 技术进步 时间序列 产业结构调整 农业劳动力剩余 非农就业
原文传递
关于管桩离心成型工艺参数的确定 被引量:11
17
作者 严志隆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0-42,共3页
提出了当前我国管桩离心成型工艺存在的问题,论述了离心成型工艺参数(各阶段的离心速度n和离心时间t)确定的计算方法。
关键词 管桩 离心成型 工艺参数 离心速度 离心时间
下载PDF
基于专利文献的颠覆性技术识别研究——以人工智能为例 被引量:11
18
作者 陈育新 卢俊 韩毅 《情报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24-1133,共10页
颠覆性技术作为引领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与技术创新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探测其动态发展过程,实现颠覆性技术识别与预测,对国家或企业优化研发布局,积极抢占科技制高点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技术与市场角度出发,构建颠覆性潜力测度指标,结... 颠覆性技术作为引领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与技术创新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探测其动态发展过程,实现颠覆性技术识别与预测,对国家或企业优化研发布局,积极抢占科技制高点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技术与市场角度出发,构建颠覆性潜力测度指标,结合滑动窗口和LDA(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构建探测技术主题颠覆性潜力的动态趋势识别方法,以美国人工智能领域专利文献为样本验证该方法在识别与预测颠覆性技术方面的可用性,并结合颠覆性技术主题中关联强度较高的前10个IPC大组共同表征颠覆性技术内容,进一步检验方法的实践价值。研究结果表明,深度学习、图像识别与处理技术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颠覆性技术,二者关联紧密,协同发展趋势明显,其中深度学习技术聚焦于电数字数据处理领域,图像识别与处理技术则应用于自动驾驶、医疗诊断、电视通信等主流领域。本文样本实证数据表明,多指标融合方法在颠覆性技术识别方面更具优势;将样本数据的指标测度与发展趋势预测紧密结合,从时间序列的迭代连续性探索历史发展趋势能更好地揭示颠覆性技术的演化细节及其内在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颠覆性技术 主题预测 LDA 时间序列 人工智能 IPC
下载PDF
一种实时性较强的自适应测频新算法 被引量:11
19
作者 丁书文 杨雪萍 程浩 《电力科学与工程》 2003年第2期21-23,47,共4页
提出一种新的频率测量方法 ,采用频率跟踪技术 ,利用自适应频率调整策略 ,消除由于频率波动所产生的测量影响。通过算例仿真结果分析 ,说明该算法跟踪速度快、精度高、计算量小 ,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 电力系统 自适应测频算法 电网 实时性 频率跟踪 频率测量
下载PDF
生物传感技术的新应用——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技术(BIA) 被引量:7
20
作者 沈平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91-94,共4页
BIA技术 (biomolecularinteractionanalysis)———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技术是利用生物传感技术发展的全新概念 .生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可在免标记的状态得到实时的追踪和分析 .文章简单介绍BIA的原理和应用范围 .在以后的几期杂志中 ,... BIA技术 (biomolecularinteractionanalysis)———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技术是利用生物传感技术发展的全新概念 .生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可在免标记的状态得到实时的追踪和分析 .文章简单介绍BIA的原理和应用范围 .在以后的几期杂志中 ,还将介绍一系列应用实例 .结合已发表的近 4 0 0篇应用文献 ,读者可以看到此新技术应用范围之广 ,得到的信息之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传感 BIA技术 生物分子 相互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