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都平原县域景观格局时空变异与驱动因子分析——以成都市双流县为例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宏 邓良基 吴金涛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7-153,共7页
本文利用G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的方法,对成都市双流县1996年~2003年的景观格局特征及其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研究采用斑块总面积、破碎化指数和分维数对县域各景观要素进行动态分析,引入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区域破碎度和城市化指数研究... 本文利用G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的方法,对成都市双流县1996年~2003年的景观格局特征及其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研究采用斑块总面积、破碎化指数和分维数对县域各景观要素进行动态分析,引入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区域破碎度和城市化指数研究县域内4个代表性乡镇的综合景观格局。结果表明,城市化的发展,对土地利用景观格局会生产时空上的变异: ①同一区域在不同时期景观格局呈现有规律的变化。1996年~2003年,水田和菜地的斑块总面积在不断下降,而城镇居住用地和工矿用地的面积却不断上升;所有斑块要素的破碎化指数除了城镇居住用地,均为下降;河流和交通廊道的分维数最大,是由于它具有最复杂的斑块形状; ②不同区域在同一时期表现出的景观特征也存在差异。与多样性指数不断上升相比,东升镇的均匀度指数先是从1996年的0 672上升到2000年0 680,之后又下降为2003年的0 679;黄水镇的多样性指数呈不断上升趋势,其增幅超过了东升镇;中和镇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城市化指数均呈逐年增加趋势,2003年分别达到2 394、0 680和270 81,这在各研究点中是最高的;黄龙溪镇的区域破碎度先是从1996年的0 273下降为2000年的0 213,之后又上升为2003年的0 225。通过对景观格局的动态分析,从中找出影响景观格局的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 东升镇 区域 居住用地 城市化 下降 驱动因子 多样性指数 景观格局 时空变异
下载PDF
桂西北喀斯特区域土地开发整理模式与持续利用对策研究——以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为例 被引量:10
2
作者 许联芳 刘新平 +1 位作者 王克林 谭和宾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3年第4期36-38,共3页
桂西北喀斯特山区自然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人地矛盾突出,人均耕地不足0.02hm2,有限的土地承载着过量的人口,生态环境压力很大,但尚有一定数量的土地后备资源;土地资源总量较大,类型多样,具有多宜性,开发条件优越,但土... 桂西北喀斯特山区自然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人地矛盾突出,人均耕地不足0.02hm2,有限的土地承载着过量的人口,生态环境压力很大,但尚有一定数量的土地后备资源;土地资源总量较大,类型多样,具有多宜性,开发条件优越,但土壤质量不高,空间分布地域分异明显;以环江县为例,分析了区域土地资源个性特征,指出了现阶段喀斯特区域土地资源开发整理主要可行的小流域治理模式、农牧复合模式、生态家庭农场模式、立体生态农业模式、异地安置模式;提出了依托规划强化管理、建立产业化机制、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建立生态重建协调机制等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西北 喀斯特区域 土地开发整理 开发模式 持续利用 生态环境压力 人口 土地后备资源
下载PDF
工业化、城市化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之间的关系——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屠雪姣 陈多长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08年第12期1109-1113,共5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地资源消耗加快、土地污染日趋严重,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造成了严重威胁。从土地数量和土地质量两个方面实证了工业化和城市化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地...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地资源消耗加快、土地污染日趋严重,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造成了严重威胁。从土地数量和土地质量两个方面实证了工业化和城市化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造成的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化 城市化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长江三角洲地区
下载PDF
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影响评价模型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宁 郑新奇 王爱萍 《现代城市研究》 2005年第7期65-68,共4页
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日益成为土地科学的研究热点,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通过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的内容、基本特点及方法的讨论,简单介绍土地利用演化及影响评价模型(LEAM)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其优点,认为... 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日益成为土地科学的研究热点,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通过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的内容、基本特点及方法的讨论,简单介绍土地利用演化及影响评价模型(LEAM)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其优点,认为应加强对环境、社会经济因素、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和环境影响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认识和探讨,将生态系统中的新理论、新工具、新的研究方法应用于城市生态模型建立中,有利于深化我们对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理解和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评价模型 20世纪90年代 可持续发展思想 土地利用方式 城市土地 城市化水平 城市建成区 1990年 自然资源 生存发展 人类社会 经济活动 物质基础 利用系统 国际社会 研究热点 土地科学 利用研究 利用问题 区域经济
下载PDF
广西隆安县土地持续利用探讨
5
作者 简王华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39-143,共5页
隆安县属典型的喀斯特地区 ,土地资源质量较差 ,土地利用构成以农、林用地为主 ,土地利用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差距较大。根据经济发展规划目标与用地需求量的分析 ,本区 2 0 10年土地供给已存在压力 ,2 0 2 0年土地供需矛盾进一步尖锐。因... 隆安县属典型的喀斯特地区 ,土地资源质量较差 ,土地利用构成以农、林用地为主 ,土地利用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差距较大。根据经济发展规划目标与用地需求量的分析 ,本区 2 0 10年土地供给已存在压力 ,2 0 2 0年土地供需矛盾进一步尖锐。因此 ,应采取有效的土地持续利用对策 ,保证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 喀斯特地区 隆安县 土地持续利用 对策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小流域土地持续利用案例研究 被引量:36
6
作者 陈利顶 傅伯杰 Ingmar Messing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13-722,共10页
本文选择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黄土丘陵沟壑区作为研究地区 ,通过野外调查、土地利用填图 ,结合区域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提出了 4种基本土地利用规划方案附加 2种保护性耕作措施 ;开展了生态适宜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接受性评价。提出 ... 本文选择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黄土丘陵沟壑区作为研究地区 ,通过野外调查、土地利用填图 ,结合区域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提出了 4种基本土地利用规划方案附加 2种保护性耕作措施 ;开展了生态适宜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接受性评价。提出 :在得到大量外部经济支持的前提下 ,应积极实行 15°以上的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还草的方案 ,其中在中等坡度的地区 (15° - 2 5°)应发展果园和经济林 ;若缺少外部强有力的经济支持 ,该区土地利用调整应逐步开展 ,短期内 (约 0 - 5年 ) ,建议坡度大于 2 5°的坡耕地逐步退耕还林还草 ,其中 ,坡度大于 2 5° ,地形条件较好的地区应种植果园和经济林 ;中期 (约 5 - 10年 ) ,坡度大于 2 0°的黄土地区应逐步退耕还林还草 ,其中坡度介于 2 0° - 2 5°之间的地区应转变为果园和经济林 ;10年之后 ,建议大于 15°的坡耕地全部转变为其他用途 ,其中坡度介于 15° - 2 5°的黄土地区应转变为果园和经济林 ,坡度大于 2 5°的地区转变为林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评价 土壤侵蚀 情景分析 土地持续利用规划 黄土高原
下载PDF
我国土地政策对耕地可持续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22
7
作者 徐小黎 史培军 杨明川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5-123,共9页
耕地变化受到诸如经济、人口、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但在中国,政策影响的痕迹更为明显。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耕地的变化完全取决于中央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情况,同时,领导决策、个人意志以及特殊政治事件等对耕地变化也有非常明显的... 耕地变化受到诸如经济、人口、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但在中国,政策影响的痕迹更为明显。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耕地的变化完全取决于中央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情况,同时,领导决策、个人意志以及特殊政治事件等对耕地变化也有非常明显的改变作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步走入市场经济时代,耕地表象上是受经济利益驱动向收益高的土地利用类型转换,事实上,是国家制定的区域发展政策、产业发展政策和城市发展政策,决定了经济发展的方向和速度,进而决定和推动着耕地改变的方向及速度。同时,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下,国家通过一些保护性的法律或法规维持耕地不被过度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政策 耕地 可持续利用 中国 耕地面积 土地承包责任制 乡镇企业 耕地保护政策 法规
下载PDF
论土地资源持续利用与“3S”系统的动态调控 被引量:7
8
作者 周勇 贺纪正 汪善勤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CSCD 1999年第2期64-68,共5页
土地资源持续利用是人口、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前提和条件;中国必须按照国情制定相应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土地持续利用的目标、实现途径和指标体系在不同国家、地区和领域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但都必须考虑人口、资源、环境... 土地资源持续利用是人口、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前提和条件;中国必须按照国情制定相应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土地持续利用的目标、实现途径和指标体系在不同国家、地区和领域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但都必须考虑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各方面的影响因素;“3S”系统是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与全球定位系统一体化集成的技术系统,具有对资源环境动态监测和综合分析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 持续利用 3S系统 动态调控
下载PDF
基于熵值法的县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以石家庄市为例 被引量:6
9
作者 赵德义 高晓巍 周耀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6期14741-14744,14790,共5页
从生产稳定性、经济可行性、资源保护性和社会可接受性4个方面选取25个指标,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并以石家庄市为例,对其所辖县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水平进行了评价;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建议,为石家庄市... 从生产稳定性、经济可行性、资源保护性和社会可接受性4个方面选取25个指标,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并以石家庄市为例,对其所辖县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水平进行了评价;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建议,为石家庄市县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 熵值法 县域 石家庄市
下载PDF
哈萨克族定居牧民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以新疆玛纳斯县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蒋志远 《宜宾学院学报》 2015年第8期75-80,共6页
牧民定居后实现有效的再社会化是牧民定居工程能顺利推进的关键。然而在定居工程推进过程中,牧民由于缺乏相应的农业知识和农耕技术,分配的土地大多只作为家庭畜牧业的附属资源,导致牧民难以适应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环境。政府应根据不... 牧民定居后实现有效的再社会化是牧民定居工程能顺利推进的关键。然而在定居工程推进过程中,牧民由于缺乏相应的农业知识和农耕技术,分配的土地大多只作为家庭畜牧业的附属资源,导致牧民难以适应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环境。政府应根据不同的定居形式和土地的区位特点,引入多种土地经营方式,构建多元化的定居牧民家庭经济结构,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保障牧民定居工程顺利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萨克族 牧民定居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草畜合作社 参与式发展
下载PDF
产业转移与承接:四川省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 被引量:1
11
作者 丰学兵 《特区经济》 2013年第6期107-108,共2页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是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要内容,本文从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3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运用BP人工神经网络,对四川省2000~2011年土地可持续利用进行评价,发现2000年以来四川土地可持续利用度处于可持续发展阶段并具...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是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要内容,本文从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3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运用BP人工神经网络,对四川省2000~2011年土地可持续利用进行评价,发现2000年以来四川土地可持续利用度处于可持续发展阶段并具成长上升趋势。其中人均农地资源增加、产业结构调整、科技投入和人口迁移是推动四川省土地利用可持续度上升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评价 BP神经网络 四川
下载PDF
中国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 被引量:326
12
作者 刘彦随 陈百明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24-330,共7页
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 (LUCC)研究 ,已成为全球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领域前沿的核心问题。中国是世界上人多地少、生态与环境问题较为突出的发展中国家 ,目前中国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许多问题 ,都与土地利用及其变化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 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 (LUCC)研究 ,已成为全球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领域前沿的核心问题。中国是世界上人多地少、生态与环境问题较为突出的发展中国家 ,目前中国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许多问题 ,都与土地利用及其变化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因此 ,面向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开展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的系统研究 ,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与战略意义。本文重点对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与可持续发展重点问题的关系 ,以及面向可持续发展问题的LUCC研究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可持续发展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 土地持续利用
下载PDF
土地利用功能分类探讨 被引量:202
13
作者 陈婧 史培军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36-540,共5页
在综述已有的土地利用分类体系的基础上,以土地利用的生态、生产、生活功能为立足点,建立了土地利用功能分类体系,包括生活用地、生产用地、生态用地3个一级类型;针对不同的用地部门,划分了65个二级类型.
关键词 土地利用功能分类体系 可持续土地利用 生产用地 生活用地 生态用地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被引量:144
14
作者 彭补拙 安旭东 +1 位作者 陈浮 濮励杰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05-312,共8页
在定性分析长江三角洲土地资源现状特征和可持续利用目标基础上 ,重点对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定量评价 :选择36个因素作为参评因子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选用模糊隶属函数和线性加权函数进行综合测算 ,评判出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 在定性分析长江三角洲土地资源现状特征和可持续利用目标基础上 ,重点对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定量评价 :选择36个因素作为参评因子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选用模糊隶属函数和线性加权函数进行综合测算 ,评判出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水平 ;引进“障碍度”概念进行定量的障碍诊断 ,并针对主要障碍因素提出可持续利用具体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 可持续利用 评价指标 障碍度 长江三角洲 定量评价 障碍诊断
下载PDF
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框架的构建与评价 被引量:127
15
作者 陈百明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4-215,共12页
为了建立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 ,必须透彻了解区域土地利用系统的结构、功能特点以及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目标 ,准确反映不同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诸多方面的的协调发展状况及其相互作用的结果信息。据此 ,本文选取相互独立且反... 为了建立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 ,必须透彻了解区域土地利用系统的结构、功能特点以及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目标 ,准确反映不同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诸多方面的的协调发展状况及其相互作用的结果信息。据此 ,本文选取相互独立且反映各方面特征的典型敏感指标 ,构建了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因素层、元素层四个层次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框架。目标层从宏观层次刻划土地可持续利用系统作用规律 ,反映区域土地利用系统的总体状况。准则层是对评价目标的分解 ,是为了进一步表征区域土地利用系统中各部分对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的作用和影响 ,包括生产性、稳定性、保护性、经济活力、可接受性。因素层表征土地利用系统中每个方面的作用和影响 ,每个评价因素由若干评价元素具体表述。元素层是指标体系的最小组成单位 ,作为表征评价因素的基础指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可持续利用 指标体系 区域 框架
下载PDF
基于土地系统科学的土地利用转型与城乡融合发展 被引量:145
16
作者 龙花楼 陈坤秋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95-309,共15页
土地系统科学的研究视角可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土地利用转型研究提供参考借鉴。本文在梳理国际上土地系统科学发展历程基础上,基于土地系统科学研究视角探讨了土地利用转型影响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框架、方式与路径以及促进城乡融合发... 土地系统科学的研究视角可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土地利用转型研究提供参考借鉴。本文在梳理国际上土地系统科学发展历程基础上,基于土地系统科学研究视角探讨了土地利用转型影响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框架、方式与路径以及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土地利用转型调控途径与措施。土地系统科学致力于监测土地变化,解释驱动因素和反馈机制,理解发生于土地上的人类—环境相互作用,实现将对土地系统的科学发现转化为可持续土地利用解决方案。土地系统运行以土地可持续利用与人类福祉为准绳,显化为土地利用的多维效应。通过科学管控土地利用转型实现土地系统的良好运行能够影响城乡融合发展进程。土地利用转型通过效率提升、价值显化、要素流通与结构优化4大渠道,在"强整体"效应与"补短板"效应的作用下助推城乡融合发展。基于土地系统科学视域下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土地利用转型调控需要重塑土地权能体系,推进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健全土地利用转型管控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转型 城乡融合发展 土地系统科学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土地可持续利用
原文传递
解译土壤质量演变规律,确保土壤资源持续利用 被引量:84
17
作者 曹志洪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CSCD 2001年第3期28-32,共5页
土壤质量演变机理及调控土壤质量相关技术的研究是国内现代土壤学研究的热点 ,也是各国政府非常关注的问题。土壤质量是土壤提供植物养分和生产生物物质的肥力质量 ;容纳、降解、净化各种污染物质促进生态平衡的环境质量 ;影响动植物及... 土壤质量演变机理及调控土壤质量相关技术的研究是国内现代土壤学研究的热点 ,也是各国政府非常关注的问题。土壤质量是土壤提供植物养分和生产生物物质的肥力质量 ;容纳、降解、净化各种污染物质促进生态平衡的环境质量 ;影响动植物及人类安全的健康质量的综合量度。不断提高土壤肥力质量是确保农业高产优质基础 ;努力改善土壤环境质量是确保土壤 (水及空气 )等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深入研究土壤健康质量的理论与相关技术是确保人畜安全和丰富健康的物质生活的重要途径之一。提高土壤质量是农业和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需求。“土壤质量演变规律及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立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后的近两年中已取得了有价值的阶段性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质量 土壤资源 土壤肥力 持续利用 演变机理 演变规律 土壤环境
下载PDF
土地利用转型——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综合研究的新途径 被引量:118
18
作者 龙花楼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7-90,共4页
该文简介了土地利用转型这一新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综合研究途径,借鉴国外土地利用转型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国情,分析了在中国开展土地利用转型研究的局限性,并选取主要由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而导致在同一时段内含有不同... 该文简介了土地利用转型这一新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综合研究途径,借鉴国外土地利用转型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国情,分析了在中国开展土地利用转型研究的局限性,并选取主要由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而导致在同一时段内含有不同土地利用转型阶段的长江沿线样带为研究区,来开展中国的土地利用转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土地利用转型 土地持续利用 中国 外国
下载PDF
PSR模型及在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75
19
作者 周炳中 杨浩 +2 位作者 包浩生 赵其国 周生路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41-548,共8页
论文从土地利用中的人地关系分析入手,阐释土地可持续利用的PSR概念系统,并据此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来研究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问题。采用Delphi法确定权重,引入功效函数量度因子贡献值,运用协调度函数并进行二次综合评判来确定区域土地可... 论文从土地利用中的人地关系分析入手,阐释土地可持续利用的PSR概念系统,并据此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来研究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问题。采用Delphi法确定权重,引入功效函数量度因子贡献值,运用协调度函数并进行二次综合评判来确定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程度及阶段。提出评价—调控—再评价—再调控的动态渐进模式以促进区域土地利用达到可持续性。利用所建模型与指标体系对江西余江县土地利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余江土地利用状况正处于可持续利用初始阶段,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问题较多,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有关对策与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R模型 指标体系 土地可持续利用 动态评价 人地关系 权重 功效函数量度因子
下载PDF
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土地可持续利用关系研究 被引量:66
20
作者 黄贤金 彭补拙 +1 位作者 张建新 濮励杰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25-429,共5页
文章通过实证分析方式阐述了区域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相互关系 ,着重分析了我国非农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耕地占用状况的变化 ,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分析了区域经济系统产业结构升级与用地结构的变迁关系 ,尤其是“十五”期间我国产业结构的... 文章通过实证分析方式阐述了区域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相互关系 ,着重分析了我国非农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耕地占用状况的变化 ,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分析了区域经济系统产业结构升级与用地结构的变迁关系 ,尤其是“十五”期间我国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升级 ,将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带动农业用地的非农化 ,同时还可能会造成土地污染问题。据此作者认为我国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基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产业结构 调整 土地可持续利用 关系研究 经济发展 产业升级 农地储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