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静脉显露方法和穿刺速度对成功穿刺的影响 被引量:125
1
作者 张小群 范丽凤 贾爱琴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3,共2页
关键词 浅静脉显露 穿刺速度 护理 浅静脉穿刺 进针时间
原文传递
浅静脉干在远端蒂皮瓣中作用的逆向造影研究 被引量:63
2
作者 张世民 顾玉东 李继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9,共2页
目的 :探讨浅静脉干在远端蒂筋膜皮瓣中的作用。方法 :在 5只新西兰大白兔掀起 10个远端蒂小隐静脉腓肠神经筋膜岛状皮瓣 ,对小隐静脉近端插管注射造影剂 ,动态观察造影剂的流向。结果 :放松止血带后 ,静脉血从足部 (爪 )倒灌入皮瓣 ,... 目的 :探讨浅静脉干在远端蒂筋膜皮瓣中的作用。方法 :在 5只新西兰大白兔掀起 10个远端蒂小隐静脉腓肠神经筋膜岛状皮瓣 ,对小隐静脉近端插管注射造影剂 ,动态观察造影剂的流向。结果 :放松止血带后 ,静脉血从足部 (爪 )倒灌入皮瓣 ,小隐静脉充盈扩张乃至怒张 ,造成静脉瓣膜相对关闭不全。在施加压力注射的情况下 ,造影剂发生逆向回流 ,去除压力 ,造影剂不再逆流。 1h后造影剂仍积聚于小隐静脉近端 ,部分扩散进入皮瓣中。结论 :浅静脉干近端流出道阻断后 ,在正常压力下管腔内血流未见逆向反流 ,但高压下可发生逆向回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远端蒂皮瓣 浅静脉 静脉回流 静脉逆向造影
下载PDF
提高外周浅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与技巧 被引量:53
3
作者 张华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8-59,共2页
关键词 浅静脉 穿刺 成功率 技巧
原文传递
皮神经浅静脉岛状筋膜皮瓣模型建立及浅静脉干作用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9
4
作者 张世民 顾玉东 李继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 :在新西兰大白兔建立腓肠神经小隐静脉岛状筋膜皮瓣模型 ,探讨浅静脉干在远、近端蒂皮瓣中的作用。方法 :将 2 0只兔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10个皮瓣 ,面积 6.0cm× 2 .0cm ,蒂宽 1.5cm ,长宽比例 4∶1。组 1为保留小隐静脉 (流... 目的 :在新西兰大白兔建立腓肠神经小隐静脉岛状筋膜皮瓣模型 ,探讨浅静脉干在远、近端蒂皮瓣中的作用。方法 :将 2 0只兔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10个皮瓣 ,面积 6.0cm× 2 .0cm ,蒂宽 1.5cm ,长宽比例 4∶1。组 1为保留小隐静脉 (流出 )的近端蒂皮瓣 ,组 2为结扎小隐静脉的近端蒂皮瓣。组 3为保留小隐静脉 (流入 )的远端蒂皮瓣 ,组 4为结扎小隐静脉的远端蒂皮瓣。结果 :组 1皮瓣成活率 ( 88.8% )与组 2( 62 .6% ,P <0 .0 0 1)和组 3 ( 2 2 .7% ,P <0 .0 0 1)有极显著差别 ,组 4( 5 5 .5 % )与组 3 (P <0 .0 1)有显著差别 ,组 2与组 4无显著差别 (P >0 .0 5 )。组织切片组 3小隐静脉粗大僵硬 ,管腔充满血栓。结论 :浅静脉干血流导出对皮瓣成活有正向作用 (近端蒂 ) ,浅静脉干血流导入对皮瓣成活有负向作用 (远端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模型 外科皮瓣 浅静脉干
下载PDF
上肢静脉入路PICC置管术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9
5
作者 吴长福 孙培栋 +3 位作者 毕振宇 陈春 李庆涛 欧阳钧 《护理学报》 2011年第19期8-11,共4页
目的研究PICC置管术涉及到的上肢静脉的走行、体表解剖标志的定位,为置管术安全、准确、顺利进行提供相应的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64具成人尸体(男49具、女15具)双侧上肢标本,分离头静脉、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观测肘下2横指至上腔静脉... 目的研究PICC置管术涉及到的上肢静脉的走行、体表解剖标志的定位,为置管术安全、准确、顺利进行提供相应的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64具成人尸体(男49具、女15具)双侧上肢标本,分离头静脉、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观测肘下2横指至上腔静脉入口段PICC走行静脉的合成、周径(切开静脉后测量其宽度)、属支及静脉瓣等情况。结果头静脉周径左侧(7.78±2.55)mm,右侧(7.35±1.65)mm;贵要静脉左侧(8.04±1.95)mm,右侧(7.84±1.74)mm;左右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头静脉入路瓣膜数量左侧:(8.38±1.70)个,右侧:(8.23±1.46)个;贵要静脉入路瓣膜数量左侧:(6.46±1.21)个,右侧:(6.13±1.24)个。根据肘正中静脉汇入不同大致可分为:Ⅰ型均衡型(39%),前臂浅静脉借"M"或"Y"形与贵要静脉和头静脉相连;Ⅱ型贵要静脉型(32%),前臂浅静脉直接注入贵要静脉或与上臂头静脉相连;Ⅲ型头静脉型(7%),前臂浅静脉直接注入头静脉;Ⅳ型缺如型(22%),头静脉和贵要静脉在肘部不相连者。结论 PICC置管时应根据患者个体肘正中静脉汇入类型及角度差异,个体化选择置管静脉。建议选择贵要静脉为好,头静脉入路不宜作为PICC置管首选。在选择右侧入路进行PICC置管时,应嘱患者头偏向右侧,使颈内静脉与头臂静脉不在一条直线上,以防止导管反折入颈内静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上肢静脉 应用解剖学 浅静脉 中心静脉 静脉瓣
下载PDF
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中两种气囊压力带辅助应用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李燕 陈婷婷 +4 位作者 尹媛媛 李晓梅 Sutedjo Janesya 赵伯翔 顾建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42-1045,共4页
目的探讨两种气囊压力带在辅助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溶栓治疗中阻断浅静脉的压力值范围,既能有效溶解血栓又能提高患者舒适度,为实施个体化、规范护理流程提供依据。方法 80例下肢DVT患者分为改良型气囊压力带组(研究组)和传统表式血压... 目的探讨两种气囊压力带在辅助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溶栓治疗中阻断浅静脉的压力值范围,既能有效溶解血栓又能提高患者舒适度,为实施个体化、规范护理流程提供依据。方法 80例下肢DVT患者分为改良型气囊压力带组(研究组)和传统表式血压计袖带组(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行输液泵持续泵入尿激酶经足背静脉顺行溶栓治疗,每日尿激酶用量相同。两组患者阻断下肢浅静脉血流的压力值在下肢静脉造影时测定,即下肢深静脉显影时的气囊压力值。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腿围消肿率、平均血栓清除率及舒适度等指标。结果研究组下肢浅静脉血流阻断压力为65~75 mm Hg,平均(70±5)mm Hg;对照组下肢浅静脉血流阻断压力值为60~85 mm Hg,平均值(70±10)mm Hg。两组患者的腿围消肿率、不同时间点的平均血栓清除率、舒适度评分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与传统表式血压计袖带相比,应用改良型气囊压力带阻断下肢浅静脉血流可以获得较好的溶栓疗效,且治疗过程中患者舒适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溶栓治疗 浅静脉 血流阻断
下载PDF
游离携带浅静脉的骨间后动脉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 被引量:11
7
作者 黄雄杰 刘鸣江 +4 位作者 刘昌雄 谢松林 李匡文 夏晓丹 黄新锋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88-190,共3页
目的 探讨携带浅静脉的骨间后动脉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我们根据骨间后动脉走行与前臂背侧浅静脉交叉点为中心设计皮瓣,游离携带浅静脉的骨间后动脉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42例,骨间后... 目的 探讨携带浅静脉的骨间后动脉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我们根据骨间后动脉走行与前臂背侧浅静脉交叉点为中心设计皮瓣,游离携带浅静脉的骨间后动脉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42例,骨间后动脉与指固有动脉吻合,皮瓣浅静脉与手(指)背浅静脉吻合.皮瓣切取面积为2.0cm×2.5cm~3.0 cm× 8.0 cm.结果 42例皮瓣全部存活,其中1例因静脉卡压出现静脉危象,皮瓣边缘放血后存活.术后随访时间为6~ 12个月,平均8.3个月,皮瓣颜色、质地良好,皮瓣恢复保护性感觉,供区仅留线性瘢痕,无肌肉粘连.结论 游离携带浅静脉的骨间后动脉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较少发生静脉危象,获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损伤 外科皮瓣 骨间后动脉 浅静脉
原文传递
程序化护理在老年患者浅静脉留置针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8
作者 吴雪梅 刘丽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13期97-99,共3页
目的探讨程序化护理在老年患者浅静脉留置针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1年9~12月选择在我科治疗的并留置静脉导管的老年患者30例,观察记录留置针应用情况。2012年1~3月我科开始实施程序化的静脉输液护理。选择30例留置静脉导管的老... 目的探讨程序化护理在老年患者浅静脉留置针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1年9~12月选择在我科治疗的并留置静脉导管的老年患者30例,观察记录留置针应用情况。2012年1~3月我科开始实施程序化的静脉输液护理。选择30例留置静脉导管的老年患者,观察记录以上指标,并与实施前的观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穿刺疼痛程度没有达到10级的病例:研究组以2级最多,其次是4级,对照组以6级最多,其次为4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留置管留置时间(3.81±0.03)d,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7例敷贴平整,研究组2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病率为60.0%,研究组为23.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患者使用浅静脉留置针容易发生并发痒.采用程序化的护理.关注留置针操作的各个环节.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长留置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浅静脉 留置针
下载PDF
手指末节指掌侧浅静脉的显微解剖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9
作者 成亮 陈铿 +1 位作者 柴益民 文根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1-133,F0003,共4页
目的 研究手指末节指掌侧浅静脉分布规律,指导指末节离断再植术.方法 取100例手指标本分别进行乳胶灌注显微解剖法、断层解剖法、明胶-氧化铅灌注显微-解剖加X线摄片法研究指末节掌侧浅静脉的解剖学特点.临床对10例13指的离断末节指,进... 目的 研究手指末节指掌侧浅静脉分布规律,指导指末节离断再植术.方法 取100例手指标本分别进行乳胶灌注显微解剖法、断层解剖法、明胶-氧化铅灌注显微-解剖加X线摄片法研究指末节掌侧浅静脉的解剖学特点.临床对10例13指的离断末节指,进行吻合掌侧浅静脉的再植术.结果 在甲根水平通常可以找到1~3条指掌侧浅静脉,管径为0.2~0.5 mm.10例13指末节指离断再植均获成功.术后随访3~18个月,外观功能良好.结论 末节指掌侧浅静脉分布具有规律性,末节指再植吻合掌侧静脉有利于提高再植的成功率,并能减少其他静脉回流方法所带来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节指 显微解剖 浅静脉 断指再植
原文传递
四肢带表浅静脉干的局部皮瓣在创伤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熊明根 司徒朴 +4 位作者 陈兵 王晋煌 侯文明 肖能坎 马西武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81-183,共3页
设计4种带表浅静脉干的局部皮瓣用于修复四肢创面14例,获得了满意的效果。该皮瓣所包含的一条浅静脉干,不仅有利于静脉回流,且其血流对皮瓣亦有营养作用。因此,该皮瓣容易成活,长宽比值可大于传统任意型皮瓣。并具有操作简便,不损伤主... 设计4种带表浅静脉干的局部皮瓣用于修复四肢创面14例,获得了满意的效果。该皮瓣所包含的一条浅静脉干,不仅有利于静脉回流,且其血流对皮瓣亦有营养作用。因此,该皮瓣容易成活,长宽比值可大于传统任意型皮瓣。并具有操作简便,不损伤主要动脉等优点。文中介绍了皮瓣的设计及手术方法,并对该皮瓣的血液循环特点、适应证及供区选择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干皮瓣 皮瓣 创伤 修复
原文传递
留置针与改良中等长度导管在危重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9
11
作者 洪小慧 张海容 +2 位作者 周琴 罗懿 邢小丽 《当代医学》 2018年第22期5-8,共4页
目的观察改良中等长度导管与留置针在危重脑卒中患者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200例危重脑卒中患者分为两组,A组100例,采用改良中等长度导管置管,B组100例,采用留置针进行穿刺置管,评价分析两种输液工具在危重脑... 目的观察改良中等长度导管与留置针在危重脑卒中患者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200例危重脑卒中患者分为两组,A组100例,采用改良中等长度导管置管,B组100例,采用留置针进行穿刺置管,评价分析两种输液工具在危重脑卒中患者中的使用情况。结果两种输液工具在危重脑卒中患者静脉输液中的静脉炎发生率、留置时间、减少穿刺次数,减少患者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危重脑卒中患者静脉输液中选择改良中等长度导管更能减少患者穿刺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中等长度导管 留置针 浅静脉 脑卒中 护理
下载PDF
腕掌侧浅静脉的解剖学观察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2
作者 苏伟 赵劲民 韦献良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6年第7期521-523,共3页
目的探讨总结腕掌侧浅静脉的解剖学特征和在断指再植中移植的疗效。方法对腕掌侧浅静脉进行系统地解剖学观察,并应用此段浅静脉移植,修复复杂断指的血管缺损19例。结果通过解剖学观察,腕掌侧存在1~2条较为恒定的浅静脉,其直径与手指固... 目的探讨总结腕掌侧浅静脉的解剖学特征和在断指再植中移植的疗效。方法对腕掌侧浅静脉进行系统地解剖学观察,并应用此段浅静脉移植,修复复杂断指的血管缺损19例。结果通过解剖学观察,腕掌侧存在1~2条较为恒定的浅静脉,其直径与手指固有动脉、指背静脉相近。对14例伴有血管缺损的复杂断指和5例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病例进行浅静脉移植(共25指),优良率达82.6%。结论腕掌侧浅静脉移植具有位置恒定,直径适宜,取材方便等优点,适合在复杂断指再植中血管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静脉 移植 复杂断指 再植
下载PDF
对比浅静脉两种处理方法对指背神经筋膜蒂皮瓣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郭礼平 巨积辉 +2 位作者 金光哲 王凯 郭全伟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105-108,共4页
目的探讨在指背神经筋膜蒂皮瓣中对浅静脉采用两种不同处理方法获得皮瓣的愈合效果。方法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40例40指指端缺损行指背神经筋膜蒂皮瓣修复的患者,对其中20例患者皮瓣的浅静脉断端与指端创面浅静脉行断端吻合... 目的探讨在指背神经筋膜蒂皮瓣中对浅静脉采用两种不同处理方法获得皮瓣的愈合效果。方法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40例40指指端缺损行指背神经筋膜蒂皮瓣修复的患者,对其中20例患者皮瓣的浅静脉断端与指端创面浅静脉行断端吻合,定义为吻合组;另20例患者皮瓣的浅静脉干在进入皮瓣时予以结扎,定义为结扎组。比较两种处理方法对皮瓣术后1周内发生水疱情况,以及远期患者的手功能满意度、指端寒冷耐受程度、指活动度、皮瓣感觉(痛觉、温度觉、两点辨别觉)进行评分。结果结扎组患者术后1周内皮瓣出现水疱率为35%;手功能满意度为(35.74±6.50)%;寒冷耐受评分为(59.20±10.50)分;指关节活动度为(86.38±10.25)°;两点辨别觉为(12.52±2.15)mm。吻合组患者术后1周内皮瓣出现水疱率为5%,手功能满意度为(52.05±8.90)%,寒冷耐受评分为(62.32±15.50)分,指关节活动度为(94.32±12.24)°,两点辨别觉为(8.21±1.90)mm。吻合组术后1周皮瓣出现水疱率、手功能满意度和皮瓣两点辨别觉均优于结扎组(P<0.05);两组的指关节活动度、寒冷耐受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指背神经筋膜蒂皮瓣中浅静脉断端与指端创面浅静脉断端吻合,可获得较好的皮瓣愈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膜瓣 浅静脉 愈后 对比研究
原文传递
儿科门诊输液中浅静脉留置针的应用与风险管理 被引量:8
14
作者 徐竟丽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9年第4期123-125,共3页
目的探讨儿科门诊输液中浅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及风险管理效果。方法接受浅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儿112例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2017年11月—2018年5月)和观察组(2018年5月—11月),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给予风险管理... 目的探讨儿科门诊输液中浅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及风险管理效果。方法接受浅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儿112例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2017年11月—2018年5月)和观察组(2018年5月—11月),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给予风险管理模式。观察组2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留置针相关护理风险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89.29%(50/56),高于对照组的75.00%(4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脉留置针堵管、针头滑脱等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儿科门诊输液实施风险管理,能有效提高浅静脉留置针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降低常见风险问题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输液 风险管理 门诊 浅静脉 留置针 静脉炎
下载PDF
改良型静脉穿刺和固定法在小儿四肢浅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温利华 陈静 +3 位作者 张颖 赵柳静 莫琴琴 沈莉芬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8年第3期328-330,共3页
目的:通过改良小儿四肢静脉留置针的穿刺和固定法,来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的痛苦,延长静脉留置针时间。方法:选取某院2016年2月~2017年1月需要静脉留置针治疗的120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0例,两组均选择在... 目的:通过改良小儿四肢静脉留置针的穿刺和固定法,来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的痛苦,延长静脉留置针时间。方法:选取某院2016年2月~2017年1月需要静脉留置针治疗的120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0例,两组均选择在四肢浅静脉留置针,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技术,实验组采用改良型的穿刺技术。两组再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各300例,分别使用A固定法和B固定法,比较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补送管成功率,观察两组穿刺后负性事件发生率(包括脱管、渗出、针管折转、绷带卷曲)以及留置时间。结果:实验组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补送管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A固定方法负性事件发生率均低于B固定方法(P<0.05),留置针保留时间长于对照组。结论:改良型静脉穿刺和固定法能够显著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患儿的痛苦,延长留置针时间,固定效果良好,操作简单方便,有利于药物输注,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静脉 小儿静脉留置针 改良型穿刺 8字固定
下载PDF
保留浅静脉的指掌侧V-Y推进皮瓣修复指端缺损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迪 仇申强 +1 位作者 韩钦一 王增涛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0年第3期258-259,共2页
目的探讨保留浅静脉的指掌侧V-Y推进皮瓣修复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月-2018年11月,收治19例(21指)指端皮肤软组织及骨缺损患者,均应用保留浅静脉的指掌侧V-Y推进皮瓣予以修复,术后随访评估皮瓣外观、感觉恢复及患... 目的探讨保留浅静脉的指掌侧V-Y推进皮瓣修复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月-2018年11月,收治19例(21指)指端皮肤软组织及骨缺损患者,均应用保留浅静脉的指掌侧V-Y推进皮瓣予以修复,术后随访评估皮瓣外观、感觉恢复及患指屈伸活动度有无丧失。结果21例皮瓣均成活,随访时间1~17个月,皮瓣质地好,外形佳,感觉恢复满意,两点辨别觉为3~5 mm,平均4 mm,患指屈伸活动度较术前无明显减小。结论保留浅静脉的指掌侧V-Y推进皮瓣修复指端组织缺损能改善皮瓣静脉回流,皮瓣拥有良好的感觉、外观,适宜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尖缺损 推进皮瓣 浅静脉
下载PDF
浅静脉穿刺成功的技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爱凤 《护理研究(下旬版)》 2007年第7期1885-1886,共2页
本文就浅静脉穿刺成功技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浅静脉 穿刺 技巧研究 进展
下载PDF
恶性肿瘤患者浅静脉化疗时自我护理情况调查 被引量:6
18
作者 罗萍娟 李德悟 《南方护理学报》 2005年第11期20-21,共2页
目的了解恶性肿瘤患者浅静脉化疗时自我护理状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100例恶性肿瘤患者浅静脉化疗时自我护理情况进行调查,包括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情况、对化疗药物知识了解情况、静脉血管的保护情况3方面。结果恶性肿瘤患者化... 目的了解恶性肿瘤患者浅静脉化疗时自我护理状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100例恶性肿瘤患者浅静脉化疗时自我护理情况进行调查,包括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情况、对化疗药物知识了解情况、静脉血管的保护情况3方面。结果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时依从性较好,对化疗药物知识了解较少,保护静脉血管知识掌握较差。结论护士应加强患者化疗知识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提高自我护理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化疗 浅静脉 自我护理
下载PDF
提高浅静脉穿刺成功率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丽坤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0年第3期197-200,共4页
目的 :探讨提高浅静脉穿刺成功率的若干问题。方法 :查阅文献 ,对近年来提高浅静脉穿刺成功的技巧和临床应用加以分析和讨论。结果 :与提高浅静脉穿刺成功的相关因素有 :重视心理因素 ;血管的选择与对策 ;穿刺静脉回血的判断与对策 ;掌... 目的 :探讨提高浅静脉穿刺成功率的若干问题。方法 :查阅文献 ,对近年来提高浅静脉穿刺成功的技巧和临床应用加以分析和讨论。结果 :与提高浅静脉穿刺成功的相关因素有 :重视心理因素 ;血管的选择与对策 ;穿刺静脉回血的判断与对策 ;掌握因人而异选择不同的穿刺方向、角度、力度等。结论 :为了达到浅静脉穿刺一针见血 ,把握影响的相关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表血管 静脉穿刺 技巧 成功率
下载PDF
前臂皮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的显微解剖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黄飞 张发惠 吴水培 《解剖与临床》 2006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报道前臂皮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的显微解剖与临床应用。方法:在前臂皮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低旋转点的远端蒂皮瓣,临床应用13例。结果:13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后经换药愈合。术后皮... 目的:报道前臂皮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的显微解剖与临床应用。方法:在前臂皮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低旋转点的远端蒂皮瓣,临床应用13例。结果:13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后经换药愈合。术后皮瓣无臃肿,外形好,手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前臂3种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旋转点设计在腕关节处,皮瓣血运可靠,手术操作简单,是修复手部较大面积及手指近节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神经 浅静脉 营养血管 远端蒂皮瓣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