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大革命和重大历史题材电影创作的历史、现状及问题 被引量:24
1
作者 丁亚平 储双月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5-76,共32页
在中国当代电影创作、生产中,重大革命和重大历史题材影片数量相当可观,影响巨大。作为重构历史的创作范式,重大革命和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在新时期应运而生,不断发展,与30余年来中国现实政治、历史记忆与国家体认有着殊为密切的关联性,其... 在中国当代电影创作、生产中,重大革命和重大历史题材影片数量相当可观,影响巨大。作为重构历史的创作范式,重大革命和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在新时期应运而生,不断发展,与30余年来中国现实政治、历史记忆与国家体认有着殊为密切的关联性,其对民族史的挖掘与呈献,时或充当中华民族共同体想象的载体,时或强化着主流意识形态整合功能。在当下媒介融合、市场化快速崛起的受众时代,以政治正确缝合主流意识形态与商业价值,已远远不能解答革命话语在公众视野中的淡薄乃至消失的现象。解决重大历史题材及其包含的革命话语的转型问题,还需要融入现代性的建构与反思,有待汲取有益于历史理性与普适存在的信心和信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礼片 特型演员 国家叙述 历史理性 创新性突破
下载PDF
浅谈金庸小说中的蒙古形象 被引量:3
2
作者 胡旭东 周舒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33-35,共3页
从《射雕》、《神雕》、《倚天》这三部可以从中梳理出汉蒙关系的伸展变化的“三部曲”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多变而又具有一定整一性的蒙古形象,无论我们从父性的替代、互补的他者还是从镜像的映射的角度去看待这一形象,我们都能发现这一... 从《射雕》、《神雕》、《倚天》这三部可以从中梳理出汉蒙关系的伸展变化的“三部曲”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多变而又具有一定整一性的蒙古形象,无论我们从父性的替代、互补的他者还是从镜像的映射的角度去看待这一形象,我们都能发现这一形象在金庸的总体性民族国家叙事之中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它在深层意义上已经成为了“异质整合与对话型”民族国家主体性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形象 虚构与史实 民族国家叙事 文化他者 替代的父性 镜像映射 异质整合与对话
下载PDF
论清季民国中国绘画史分期的结构、逻辑和旨趣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学峰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4-30,I0002,共8页
清季民国,中国绘画史分期理论盛行。欧洲学者的民族学分期模式,关注佛教输入。日本学者关注民族-国家叙事,关注近世起点,产生近世衰败和东方特色两种理论。中国学者择取佛教输入和民族-国家叙事,其分期可分成"三古"说和非&qu... 清季民国,中国绘画史分期理论盛行。欧洲学者的民族学分期模式,关注佛教输入。日本学者关注民族-国家叙事,关注近世起点,产生近世衰败和东方特色两种理论。中国学者择取佛教输入和民族-国家叙事,其分期可分成"三古"说和非"三古"说两类,这种模仿与重构,改变了中国绘画史的理论结构和叙事逻辑,满足了他们关注现实和重估历史的愿望,表达了他们在动荡时期,特殊的文化理想和家国情怀,它是现代学术转型的初步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季民国 中国绘画史 画史分期 “三古”说 民族-国家叙事
下载PDF
“修齐治平”家国叙事的重构逻辑:基于《颜氏家训》的解读 被引量:1
4
作者 辛昌泽 夏当英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57-63,共7页
封建家族建构的主要实践路径是"修齐治平",而颜之推的家族建构则体现出不同于传统儒学的家国叙事逻辑。他通过确立相应的伦理规范和亲缘制度以保障家庭稳定;其入仕目的倾向世俗化、忠君观念趋于谨慎务实,进而巩固家族地位,实... 封建家族建构的主要实践路径是"修齐治平",而颜之推的家族建构则体现出不同于传统儒学的家国叙事逻辑。他通过确立相应的伦理规范和亲缘制度以保障家庭稳定;其入仕目的倾向世俗化、忠君观念趋于谨慎务实,进而巩固家族地位,实现扬名显亲的世俗目标。魏晋士族的社会心态呈现出一种"家"重于"国"的家国倒置现象,士族的家国观念与价值依托开始重塑。其原因在于伴随着忠孝观念的变化,人们在家族绵延和自我认同中发掘了新的人生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齐治平” 《颜氏家训》 家庭秩序 家国叙事 价值归属
下载PDF
性别意识与家国观念——台湾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女性小说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勋鸿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93-98,共6页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台湾,在国民党"反共复国"的政治口号和"反共文学"、"战斗文学"的文艺政策下,女作家及其文学总是在国族大叙述的洪涛大浪中,被贬为"闺秀文学"、"主妇文学",然而...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台湾,在国民党"反共复国"的政治口号和"反共文学"、"战斗文学"的文艺政策下,女作家及其文学总是在国族大叙述的洪涛大浪中,被贬为"闺秀文学"、"主妇文学",然而实际上,该时期女性作家正是经由"私领域"的琐碎书写,在男性家国大叙述的时代背景下,建构了自我性别意识和主体意识,开拓了女性文学的一片天空。她们的作品一定程度上突围了家国政治下传统温婉女性的定位,并解构了该时期男性笔下的家国图景,具有鲜明的女性性别意识和主体自觉意识,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女性主义文学的辉煌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国叙述 性别意识 女性文学 台湾五六十年代
下载PDF
中华民族的国家叙事 被引量:8
6
作者 周平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2022年第1期42-57,170,共17页
中华民族的国家叙事是从国家角度对中华民族进行的分析和论述,旨在突出中华民族的国家属性,同时也是对中华民族本身具有的国家属性的一种认知回应。今天的中华民族是中国历史上频密互动的各个民族经现代构建而形成的,是一个典型的现代民... 中华民族的国家叙事是从国家角度对中华民族进行的分析和论述,旨在突出中华民族的国家属性,同时也是对中华民族本身具有的国家属性的一种认知回应。今天的中华民族是中国历史上频密互动的各个民族经现代构建而形成的,是一个典型的现代民族,即nation-state之nation。中国历史上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并朝着一体方向演进,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形态。经过现代构建而形成的现代民族,则为中华民族的现代形态,二者前后相继、一脉相承。但两种形态皆与国家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并具有国家属性。因此,对于中华民族的认知如果忽略了它的国家属性,缺乏从国家角度的论述,就无法对其形成全面、完整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现代民族 国家属性 政治屋顶 国家叙事
原文传递
红色经典电影及其国家叙事 被引量:28
7
作者 陈犀禾 赵彬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5-40,共6页
"红色经典电影"在本文中特指新中国成立后出现的一批具有鲜明新中国美学特征的优秀作品。它们以表现新中国的正当性、合法性为核心价值,通过"国家叙事"服务于党和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塑造国家形象。这些影片在中国... "红色经典电影"在本文中特指新中国成立后出现的一批具有鲜明新中国美学特征的优秀作品。它们以表现新中国的正当性、合法性为核心价值,通过"国家叙事"服务于党和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塑造国家形象。这些影片在中国电影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本文即是对"十七年"时期、新时期至新世纪之初、新时代不同历史时期"红色经典电影"的国家叙事及其展现的国家形象作宏观梳理和分析,力求从整体上把握这一中国当代电影重要的发展脉络及其关键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经典电影 国家叙事 国家形象 革命现实主义
原文传递
非遗策展的“活态化”叙事与关联建构 被引量:3
8
作者 张金霞 高冬萌 《艺术与民俗》 2021年第2期11-17,共7页
"活态化"是非遗展览区别于其他类型展览最突出的特点,非遗展览的叙事策略是"见人""见物""见生活"。"见人"在于建构观众与非遗文化之间的情感联系,形成文化认同,"见物"在... "活态化"是非遗展览区别于其他类型展览最突出的特点,非遗展览的叙事策略是"见人""见物""见生活"。"见人"在于建构观众与非遗文化之间的情感联系,形成文化认同,"见物"在于明了非遗物品的具体功用及其文化意义,"见生活"在于传承非遗的文化基因和文化记忆。在策展手法方面,可以运用"加法"和"减法"原则来构建非遗展览内容,提升展览内容的可传达性,使观众可以感知非遗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乐于从事非遗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策展 “活态化”叙事 关联建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