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标准菌株在微生物检测中的作用 被引量:13
1
作者 罗丽珠 陈婉娃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281-3286,共6页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品和药品质量安全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在食品和药品生产中,微生物污染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和药物安全问题频出。在质量安全要求方面,对微生物污染的防控越来越严格,微生物检测结果的准...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品和药品质量安全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在食品和药品生产中,微生物污染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和药物安全问题频出。在质量安全要求方面,对微生物污染的防控越来越严格,微生物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标准菌株是具有稳定的生物学特性并具有溯源性的,在微生物检验中可为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提供参考依据。本文综述了标准菌株在检验方法的确认、作为实验对照、培养基和试剂性能验证、仪器设备验证、能力验证等方面的应用,探讨了商业派生菌株作为标准菌株在微生物检测中的发展应用,为提高微生物检测技术,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菌株 食品微生物 药品微生物
下载PDF
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国家标准株评价技术标准卫生行业标准解读 被引量:4
2
作者 魏强 姜孟楠 赵元元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3期250-253,共4页
2023年5月1日,《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国家标准株评价技术标准》(WS/T 812—2022)正式实施,这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国家卫生健康委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机构"十四五"发展规划》,健全完善病原... 2023年5月1日,《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国家标准株评价技术标准》(WS/T 812—2022)正式实施,这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国家卫生健康委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机构"十四五"发展规划》,健全完善病原微生物保藏和国家生物安全标准体系的具体体现和重要举措之一。本标准首次明确了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国家标准株的一个定义、四项评价原则、五种用途类型、三类评价指标,并首次规范了国家标准株评价技术程序和证明。标准实施后,必将有力支撑我国传染病防控、食品安全检测、生物计量等病原微生物标准株评价、应用的国家需求,逐渐减少对国外标准株长期依赖等"卡脖子"问题,在促进生物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助力国家生物安全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微生物 菌(毒)种 标准株 卫生行业标准 生物安全
原文传递
常用消毒剂对临床分离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杀灭效果 被引量:7
3
作者 周凤莲 杨莉娜 +3 位作者 余阳 胡雪飞 廖晚珍 曹先伟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250-252,256,共4页
目的观察常用消毒剂对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的杀灭效果。方法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方法,对含氯消毒泡腾片、碘伏和戊二醛等3类消毒剂杀灭铜绿假单胞菌的效果进行了实验室检测,同时与标准菌株作平行比较。结果155株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 目的观察常用消毒剂对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的杀灭效果。方法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方法,对含氯消毒泡腾片、碘伏和戊二醛等3类消毒剂杀灭铜绿假单胞菌的效果进行了实验室检测,同时与标准菌株作平行比较。结果155株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19种抗生素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含氯消毒泡腾片、戊二醛、碘伏对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依次为125、31、50mg/L,对标准菌株最小抑菌浓度依次为188、31、50mg/L。以含有效氯500mg/L泡腾片、125mg/L戊二醛和100mg/L碘伏对悬液内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株和标准株作用10min,杀灭率均达100%。结论最小抑菌浓度测定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含氯消毒剂抗性略高于标准株,3种消毒剂对临床分离菌株与标准株杀灭效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毒剂 杀灭效果 铜绿假单胞菌 临床分离株 标准株
原文传递
食品微生物检测实验室标准菌株的管理和质量控制 被引量:7
4
作者 詹清 郑孝贤 +2 位作者 王海龙 林梦丹 方东升 《食品安全导刊》 2022年第11期67-69,共3页
标准菌株是微生物检测实验室不可或缺的物质之一,稳定和有效的标准菌株对微生物检测质量的有效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标准菌株的选择、验收、传代及确认、保藏、期间核查、领用以及销毁等方面,分析了食品微生物检测实验室标准... 标准菌株是微生物检测实验室不可或缺的物质之一,稳定和有效的标准菌株对微生物检测质量的有效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标准菌株的选择、验收、传代及确认、保藏、期间核查、领用以及销毁等方面,分析了食品微生物检测实验室标准菌株的规范化管理程序和质量控制要素,为食品微生物检测实验室标准菌株的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微生物检测 标准菌株 管理 质量控制
下载PDF
牙龈卟啉单胞菌临床菌株致病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吴雅洁 李雨庆 +1 位作者 周芳洁 李继遥 《口腔疾病防治》 2023年第5期365-369,共5页
牙龈卟啉单胞菌与牙周炎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被认为是导致牙槽骨吸收的重要致病菌之一。现阶段对于牙龈卟啉单胞菌的研究多采用ATCC 33277等遗传学特性得到确认和保证并可追溯的实验室标准菌株。临床上提取到的分离菌株的毒力表型(内毒素... 牙龈卟啉单胞菌与牙周炎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被认为是导致牙槽骨吸收的重要致病菌之一。现阶段对于牙龈卟啉单胞菌的研究多采用ATCC 33277等遗传学特性得到确认和保证并可追溯的实验室标准菌株。临床上提取到的分离菌株的毒力表型(内毒素、菌毛等)与标准菌株具有较多差异,对宿主致病作用和致病能力也具有广泛差异。另外,牙龈卟啉单胞菌被认为和多种全身疾病具有相关性,不同菌株的毒力特点、致病能力等会对全身疾病产生不同影响。然而,现阶段对临床菌株与标准菌株的研究十分匮乏,也缺乏对于两种来源细菌的系统比较。本文对近5~10年牙龈卟啉单胞菌临床分离菌株与标准菌株之间毒力表型和致病作用的差异等进行综述,旨在阐明牙龈卟啉单胞菌基因序列中的重要毒力基因位点,对治疗方法的改进和相关药物的研制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牙龈卟啉单胞菌 临床菌株 标准菌株 菌毛 荚膜 脂多糖 牙龈素
下载PDF
定量标准菌株在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适用性试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刘婷婷 牛萌萌 张捷 《中国药师》 CAS 2020年第5期965-967,共3页
目的:考察5种定量标准菌株在药品微生物适用性试验中的应用。方法:采用标准菌株和新鲜菌液对8种药品进行方法适用性试验,配对t检验,比较回收结果。结果:5种标准菌株的两种菌液回收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量标准菌株... 目的:考察5种定量标准菌株在药品微生物适用性试验中的应用。方法:采用标准菌株和新鲜菌液对8种药品进行方法适用性试验,配对t检验,比较回收结果。结果:5种标准菌株的两种菌液回收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量标准菌株操作简便,工作效率高,可用于微生物限度方法适用性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限度检查 方法适用性 标准菌株 定量菌株
下载PDF
标准菌株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7
作者 李宜晓 王多春 魏强 《疾病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13-1518,共6页
细菌的标准菌株一直以来都是微生物学研究的基石,标准菌株是由菌种保藏机构保藏、分类学地位明确、具有特定生物学性能、遗传学稳定并且可溯源的特殊功能和用途的标准样品,是日常工作及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参考标准。标准菌株应用广泛、需... 细菌的标准菌株一直以来都是微生物学研究的基石,标准菌株是由菌种保藏机构保藏、分类学地位明确、具有特定生物学性能、遗传学稳定并且可溯源的特殊功能和用途的标准样品,是日常工作及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参考标准。标准菌株应用广泛、需求巨大。然而,目前国内外尚缺乏标准株统一定义及其筛选和评价技术标准。《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国家标准株评价技术标准》(WS/T 812-2022)发布实施后,将为我国标准菌(毒)株研究和应用提供总体参考规范,并为各相关领域筛选、评价和确定标准菌(毒)株的方法提供技术依据。因此,本研究通过对标准菌株相关背景、研究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标准菌株标准化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菌株 模式菌株 国家标准株 研究进展 应用现状
原文传递
食品微生物实验室标准菌株期间核查 被引量:6
8
作者 许金榜 《现代食品》 2019年第24期48-50,共3页
标准菌株是食品微生物实验室保证检测质量、确保检测数据准确可靠的标准参照物。为确保菌株活性、纯度及稳定性,应对标准菌株保存期内进行期间核查。本文从标准菌株期间核查的原因、存在的问题及核查方法等方面进行讨论和总结,以期为食... 标准菌株是食品微生物实验室保证检测质量、确保检测数据准确可靠的标准参照物。为确保菌株活性、纯度及稳定性,应对标准菌株保存期内进行期间核查。本文从标准菌株期间核查的原因、存在的问题及核查方法等方面进行讨论和总结,以期为食品微生物实验室做好标准菌株期间核查工作提供借鉴,保证食品微生物检验过程的准确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微生物 标准菌株 期间核查
下载PDF
我国HIV流行毒株分离培养与标准株筛选鉴定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思其 朱国新 +9 位作者 李林 李敬云 李韩平 刘永健 贾磊 王晓林 李天一 张伯寒 韩婧婉 马春涛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3期286-295,共10页
目的通过对我国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全血样本中的HIV进行分离培养与基因型、表型鉴定,筛选符合中华预防医学会团体标准《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标准株艾滋病病毒毒株建立技术规范》(T/CPMA 027—2023)... 目的通过对我国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全血样本中的HIV进行分离培养与基因型、表型鉴定,筛选符合中华预防医学会团体标准《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标准株艾滋病病毒毒株建立技术规范》(T/CPMA 027—2023)评价要求的HIV标准株。方法收集48份HIV感染者全血样本;通过分离样本中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并将其与健康人全血样本中分离得到的PBMCs共培养分离感染者体内的HIV,测定培养上清液中的p24抗原浓度和病毒滴度;对于分离成功的毒株,提取病毒RNA,对gag、pol基因和env C2V3片段进行扩增测序,判断基因型、基因重组和耐药位点;通过将病毒培养上清液接种到表达CCR5或CXCR4的Ghost细胞,判断病毒嗜性;通过将病毒培养上清液接种MT-2细胞,观察合胞体的形成。结果从48份HIV感染者的新鲜EDTA抗凝全血中分离培养出14株病毒培养上清液的p24抗原浓度>1 ng/ml的HIV毒株;1株病毒滴度≥10^(5)TCID_(50)/ml,8株滴度≥10^(4)TCID_(50)/ml,5株滴度≥10^(3)TCID_(50)/ml;其基因型为9株B亚型、3株CRF01AE重组型和2株CRF07BC重组型;14株HIV毒株中11株含有耐药位点;细胞嗜性分析结果显示其中8株为CCR5嗜性,6株为CXCR4/CCR5双嗜性;14株毒株中只有2株可引起MT-2细胞病变,为合胞体诱导型。结论本研究共分离出14株具有HIV典型生物学、遗传学特性的HIV毒株,经评价1株为符合《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标准株艾滋病病毒毒株建立技术规范》(T/CPMA 027—2023)的HIV标准株。本研究可为HIV-1标准株的筛选提供技术指导。下一步可按照标准株的共享机制完成申请及储备库建设,为HIV疫苗与药物研发等相关研究提供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免疫缺陷病毒 标准株 分离 基因型 筛选
原文传递
多重耐药菌对碘伏消毒剂的抗性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沙丽塔娜提.贺纳亚提 李辉 +1 位作者 汪洋 马涛 《新疆医学》 2016年第3期268-270,273,共4页
目的研究医院多重耐药菌对碘伏消毒剂的抗性,为临床提供一个科学性新的消毒指南,改变传统消毒思维,对医院常用消毒剂的使用方法做提升。方法将本院临床标本中分离出来的三种最常见的多重耐药菌为实验组;对应的三种标准菌株为对照组,采... 目的研究医院多重耐药菌对碘伏消毒剂的抗性,为临床提供一个科学性新的消毒指南,改变传统消毒思维,对医院常用消毒剂的使用方法做提升。方法将本院临床标本中分离出来的三种最常见的多重耐药菌为实验组;对应的三种标准菌株为对照组,采用定量杀菌试验检测碘伏消毒剂在不同使用浓度及不同时间,对两组细菌的杀灭效果。结果 2.5%、5%浓度碘伏消毒剂使用范围内进行实验,实验组的多重耐药菌和对照组标准菌株在分别作用时间1 min、3 min、5 min,培养基平板上无菌落生长,杀灭率均为100%。结论 2.5%、5%浓度碘伏消毒剂能完全杀灭医院的多重耐药菌,能达到很好的消毒效果。医院多重耐药菌目前为止对医院常用碘伏消毒剂无抗性,但随着耐药菌株的不断变异,对消毒剂抗性也不断变化导致消毒剂不能达到预期的消毒灭菌效果。所以医疗机构严格关注多重耐药菌对常用消毒剂的抗性问题,要定期检测消毒剂对多重耐药菌的杀菌效果,保证消毒剂的质量,有效控制院内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菌 医院多重耐药菌抗性 标准菌株 消毒剂 杀菌效果
下载PDF
基于不同基因型的中国莱姆病螺旋体菌株标准化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段立科 侯学霞 +1 位作者 张琳 郝琴 《疾病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53-1459,共7页
目的建立莱姆病螺旋体中国株5种基因型(巴伐利亚疏螺旋体、伽氏疏螺旋体、阿弗西尼疏螺旋体、狭义伯氏疏螺旋体和扬子疏螺旋体)的标准菌株,为菌株鉴定、诊断试剂和疫苗研发提供基础。方法依据《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国家标准株评价技术标... 目的建立莱姆病螺旋体中国株5种基因型(巴伐利亚疏螺旋体、伽氏疏螺旋体、阿弗西尼疏螺旋体、狭义伯氏疏螺旋体和扬子疏螺旋体)的标准菌株,为菌株鉴定、诊断试剂和疫苗研发提供基础。方法依据《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国家标准株评价技术标准》(WS/T 812-2022),针对中国莱姆病螺旋体5种主要基因型,选取5株菌株(PD91、MD86、FP1、CS4和QXS13)。首先接种到BSKⅡ培养基中培养,暗视野显微镜下观察菌株的形态学特点。提取全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莱姆病螺旋体5S~23S rRNA基因间隔区并测序,将每株菌株不同代次培养物的产物序列分别进行比对分析。随后使用多位点序列分析(MLSA)方法鉴定菌株基因型,同时将不同代次菌株MLSA聚类分析结果进行比对,验证菌株遗传学稳定性。通过Illumina NovaSeq平台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菌株基因组特征。结果5株菌株均具有莱姆病螺旋体典型形态学特征。经特异性基因检测及MLSA分型鉴定,依次为巴伐利亚疏螺旋体(PD91),伽氏疏螺旋体(MD86),阿弗西尼疏螺旋体(FP1),狭义伯氏疏螺旋体(CS4)和扬子疏螺旋体(QX-S13)基因型,聚类分析显示与相应基因型国际参考菌株位于同一分支。稳定性实验结果显示5株菌株不同代次培养物5S~23S rRNA基因间隔区序列相似性达到100.00%,5株菌株10代次和20代次培养物MLSA聚类分析结果一致,遗传学稳定性良好。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基因组大小为1.26Mbp~1.80 Mbp,G+C含量为27.63%~28.20%,基因组功能和生物代谢模块分布基本相同,主要为维持细菌生长、繁殖、运动和应激等相关成分。结论PD91、FP1、MD86、CS4和QXS13共5株菌株具有莱姆病螺旋体典型生物学、形态学特征,基因型及分子特征稳定,可作为中国莱姆病螺旋体5种基因型的标准菌株。本研究可为建立中国莱姆病螺旋体标准化菌株体系提供基础,同时为菌株鉴定、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姆病螺旋体 莱姆病 基因型 标准菌株
原文传递
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标准株 艾滋病病毒毒株建立技术规范团体标准解读
12
作者 马春涛 魏强 蒋岩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3期265-270,共6页
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毒株是国家重要的生物资源,规范化HIV标准株的建立是开展艾滋病检测监测、疾病防控、试剂评估、治疗药物评价以及疫苗研发的物质基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牵头制... 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毒株是国家重要的生物资源,规范化HIV标准株的建立是开展艾滋病检测监测、疾病防控、试剂评估、治疗药物评价以及疫苗研发的物质基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牵头制定的中华预防医学会团体标准《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标准株艾滋病病毒毒株建立技术规范》(T/CPMA 027—2023)于2023年2月2日起实施。标准首次明确了建立HIV标准株必备的样本、分离培养、滴定、鉴定、评价、保藏、信息、质量控制和生物安全的全过程技术要求,并规范了HIV毒株分离鉴定技术和标准株信息描述。本文从HIV标准株国内外研究现状、标准编制过程和主要内容,以及应用等方面深入解读,对推动我国HIV标准株资源库构建,提升保藏资源质量和生物安全管理水平,提高资源共享利用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 标准株 团体标准 技术规范 生物安全
原文传递
标准菌株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郑菲 《现代食品》 2020年第7期44-45,58,共3页
标准菌株是食品微生物检测领域的标准参照物,它贯穿于微生物检测的各个环节。鉴于标准菌株在微生物检测中具有如此重要的应用,应用时必须要注重溯源性,以确保标准菌株的稳定和有效,从而确保检测质量,乃至食品的安全性。本文就标准菌株... 标准菌株是食品微生物检测领域的标准参照物,它贯穿于微生物检测的各个环节。鉴于标准菌株在微生物检测中具有如此重要的应用,应用时必须要注重溯源性,以确保标准菌株的稳定和有效,从而确保检测质量,乃至食品的安全性。本文就标准菌株的应用和溯源性进行了一些简单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菌株 食品微生物检测 应用 溯源性
下载PDF
清开灵口服液体外抑菌效果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颜海燕 谢丹 +4 位作者 罗晶 周燕 罗玲 刘西霞 高劲松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1年第5期580-582,共3页
目的:探讨清开灵口服液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运用K-B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不同浓度的清开灵口服液及抗生素阳性对照组和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标准菌株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不同浓度... 目的:探讨清开灵口服液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运用K-B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不同浓度的清开灵口服液及抗生素阳性对照组和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标准菌株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不同浓度的清开灵口服液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标准菌株的抑菌效果与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清开灵口服液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标准菌株均有轻度的抑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开灵口服液 标准菌株 抗生素 体外 抑菌
下载PDF
3株抗菌药物活性评价用标准菌株的建立与评价
15
作者 胡辛欣 王秀坤 +5 位作者 陈虹彤 李国庆 孙琅 李聪然 游雪甫 杨信怡 《疾病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02-1508,共7页
目的参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国家标准菌株评价技术标准》(WS/T 812-2022),在实验室条件下对保藏于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中心药用微生物相关菌(毒)种保藏分中心的大肠埃希菌CCPM(A)-P-000101、肺炎克雷伯菌CCPM(A)-P-0... 目的参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国家标准菌株评价技术标准》(WS/T 812-2022),在实验室条件下对保藏于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中心药用微生物相关菌(毒)种保藏分中心的大肠埃希菌CCPM(A)-P-000101、肺炎克雷伯菌CCPM(A)-P-000102、金黄色葡萄球菌CCPM(A)-P-000100菌株,分别测定病原微生物学特征,推动这3株细菌成为抗菌药物活性评价中使用的标准株。方法进行菌落形态和革兰染色观察,根据生化鉴定、抗生素敏感性测试、16S rDNA测序,以及多次传代后,观察和比较不同代次间细菌生长、药敏特性以及感染实验动物的100%最小致死量的差别,了解3株细菌的传代稳定性,明确其病原微生物学特征。结果菌落形态、革兰染色、生化鉴定、16S rDNA测序结果证明CCPM(A)-P-000101、CCPM(A)-P-000102、CCPM(A)-P-000100菌株具备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应的典型特征,除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等少数抗生素具有耐药性,3株细菌对多数受试抗生素具有敏感性表型。3株细菌的G10菌株与G1菌株比较,生长曲线、药敏特征、感染实验小鼠的100%最小致死量均无显著差别,反映出它们的病原微生物学表型具有良好的传代稳定性。结论大肠埃希菌CCPM(A)-P-000101、肺炎克雷伯菌CCPM(A)-P-000102、金黄色葡萄球菌CCPM(A)-P-000100菌株各自对应的菌种特征典型、稳定,适合作为标准株用于抗菌药物活性的评价等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菌株 大肠埃希菌 肺炎克雷伯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传代稳定性
原文传递
鼠伤寒沙门菌TA97、TA98、TA100、TA102即用型标准菌株的研制
16
作者 余文 安琳 +3 位作者 陈怡文 任秀 李景云 崔生辉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40-1145,共6页
目的研制鼠伤寒沙门菌TA97、TA98、TA100、TA102即用型标准菌株。方法对高、低浓度鼠伤寒沙门菌TA97、TA98、TA100、TA102的冻干菌株进行计数,测定了增菌3、5、7、18 h后冻干菌的自发回变率,依据CNASGL0032018《能力验证样品均匀性和稳... 目的研制鼠伤寒沙门菌TA97、TA98、TA100、TA102即用型标准菌株。方法对高、低浓度鼠伤寒沙门菌TA97、TA98、TA100、TA102的冻干菌株进行计数,测定了增菌3、5、7、18 h后冻干菌的自发回变率,依据CNASGL0032018《能力验证样品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指南》(CNAS-GL003)和GB 15193.4—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细菌回复突变试验》(GB 15193.4—2014),测定即用型标准菌株的均匀性、储藏和运输稳定性、自发回变率和诱变剂突变率。比较20株即用型标准菌株和新鲜菌株的自发回变率和诱变剂突变率测试结果的标准偏差。结果高浓度冻干样品浓度为10^(7)~10^(8) CFU/样品,低浓度样品浓度为10^(5)~10^(6) CFU/样品;增菌18 h后自发回变率的结果基本符合GB 15193.4—2014要求;4株即用型标准菌株的均匀性结果的F值分别为1.12、1.05、1.68、1.38,F<F_(0.05)(19,20),符合CNAS-GL003要求。4株冻干菌株在25℃5 d、4℃14 d、-20℃6个月的储存条件,检测结果符合储存和运输稳定性要求。20株即用型冻干标准菌株的自发回变率较新鲜菌株标准偏差小。结论本研究研制出适用于Ames试验的即用型标准菌株,其均匀性、储存和运输稳定性良好,自发回变的稳定性优于新鲜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伤寒沙门菌 标准菌株 即用型 冻干
原文传递
金顶侧耳不亲和性因子多样性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彦培璐 姚方杰 +1 位作者 孙露 孟圆圆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8-41,共4页
按照传统不亲和性因子测定方法,通过真、假锁状联合的有无,鉴定6个金顶侧耳菌株的不亲和性因子,结果表明,金顶侧耳菌株具有不亲和性因子多样性的特点,6株金顶侧耳菌株除蕈谷2号榆黄蘑与张榆具有相同的A1A3B1B3不亲和性因子外,榆黄P103、... 按照传统不亲和性因子测定方法,通过真、假锁状联合的有无,鉴定6个金顶侧耳菌株的不亲和性因子,结果表明,金顶侧耳菌株具有不亲和性因子多样性的特点,6株金顶侧耳菌株除蕈谷2号榆黄蘑与张榆具有相同的A1A3B1B3不亲和性因子外,榆黄P103、RYH1、RYH2、榆黄菇分别具有A1A2B1B2、A4A5B4B5、A4A6B4B6、A7A8B7B8不亲和性因子,能形成遗传特性不同的双核体有153个,并计算出金顶侧耳A、B因子的不亲和性因子数均为55,估算金顶侧耳可能存在的不亲和性因子总数为3 025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顶侧耳 不亲和性因子数目 真锁状联合 假锁状联合 标准菌株
下载PDF
耐唑类抗真菌药白念珠菌标准菌株的建立与评价
18
作者 魏销玥 张舒 +4 位作者 耿圆圆 张慧芳 肖迪 张建中 龚杰 《疾病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73-1477,共5页
目的建立耐唑类抗真菌药的白念珠菌(C.albicans)标准菌株,参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国家标准株评价技术标准》(WS/T 812—2022)要求做好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工作,为其他真菌标准菌株的候选提供参考方法。方法通过菌株表型、鉴定、测... 目的建立耐唑类抗真菌药的白念珠菌(C.albicans)标准菌株,参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国家标准株评价技术标准》(WS/T 812—2022)要求做好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工作,为其他真菌标准菌株的候选提供参考方法。方法通过菌株表型、鉴定、测试9种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和耐药基因,评估菌株保存状态下的表型稳定性和活性。结果菌株经内部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分析和质谱仪(MALDI-TOF MS)鉴定为白念珠菌,连续传代十次仍有稳定的分子生物学特征。该菌株对氟康唑、伏立康唑、伊曲康唑、泊沙康唑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6 mg/L、0.5 mg/L、0.5 mg/L和0.5 mg/L,耐药性与ERG11基因双点突变(A114S、Y257H)及编码药物外排泵基因突变(A736V)相关。菌株在–80℃表型稳定至少6个月。结论本研究建立了耐唑类抗真菌药白念珠菌标准菌株,为白念珠菌感染性疾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对象和物质基础,对于国家生物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念珠菌 标准菌株 唑类抗真菌药物 耐药性
原文传递
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终末消毒效果评价用枯草芽孢杆菌标准株的评价与应用
19
作者 王劲松 黄洋 +4 位作者 龙新星 牛群 李康 叶强 徐潇 《疾病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98-1501,共4页
目的依据《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国家标准株评价技术标准》(WS/T 812—2022)建立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终末消毒评价用枯草芽孢杆菌标准菌株。方法选择4株国内分离的枯草芽孢杆菌,通过对标准菌株菌落形态、染色特性、生化特性以及全基因组... 目的依据《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国家标准株评价技术标准》(WS/T 812—2022)建立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终末消毒评价用枯草芽孢杆菌标准菌株。方法选择4株国内分离的枯草芽孢杆菌,通过对标准菌株菌落形态、染色特性、生化特性以及全基因组测序,对标准菌株进行生物学特性和分子特征分析;再将4种标准菌株制成一定浓度的菌片,与市售的菌片一起对动物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及关键防护设备进行终末消毒效果的评价。结果候选4株菌株均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全基因组均为环形,不含质粒;在相同消毒条件下,与ATCC9372一样,置于房间、生物安全柜和小鼠通风笼架4种候选菌株的菌片均可完全被杀灭。结论本研究建立了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终末消毒评价用枯草芽孢杆菌标准菌株,这些标准菌株的建立为消毒评价用菌株的国产化奠定了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 终末消毒效果 枯草芽孢杆菌 标准株
原文传递
研讨标准菌株传统质控表型鉴定方法的重要性 被引量:3
20
作者 梁苏育 袁峰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21年第1期39-42,45,共5页
目的研究标准菌株传统质控表型鉴定方法的重要性。方法统计分析本实验室2013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超低温冰箱保藏的27株常见标准菌株的确认、保存、传代和定期检查鉴定的详细记录。结果6年期间购买的12株标准菌株的确认实验中11株符合... 目的研究标准菌株传统质控表型鉴定方法的重要性。方法统计分析本实验室2013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超低温冰箱保藏的27株常见标准菌株的确认、保存、传代和定期检查鉴定的详细记录。结果6年期间购买的12株标准菌株的确认实验中11株符合各自的表型特征,1株不符合;20株标准菌株传代前的质量控制实验结果均符合各自的表型特征;27株标准菌株-70℃下磁珠管冻存方法保藏的定期质量控制实验结果均符合各自的表型特征。结论传统质控表型鉴定方法在标准菌株的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菌株 传统质控表型鉴定方法 重要作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