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翻译研究:一个社会学视角 被引量:34
1
作者 胡牧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48-51,55,共5页
为了进一步扩大翻译研究领域的视野,回应Holmes对建构社会翻译学的呼吁,在对现有翻译研究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从社会学视角进行翻译研究的因由和依据,认为以总体性原则为指导的全新的研究体系,可以从社会需要、社会理解等10... 为了进一步扩大翻译研究领域的视野,回应Holmes对建构社会翻译学的呼吁,在对现有翻译研究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从社会学视角进行翻译研究的因由和依据,认为以总体性原则为指导的全新的研究体系,可以从社会需要、社会理解等10大环节对翻译活动作出综合性、社会性的阐释。文末对这一视角能够解决的诸多问题作出了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研究 社会学视角 建构 方法论 总体性
下载PDF
社会学视角的翻译研究:问题与前瞻 被引量:34
2
作者 傅敬民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1-111,共11页
翻译研究不断地从当代社会学理论中吸取养分,相关的研究也层出不穷。但是,作为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社会学视角的翻译研究还有诸多问题有待探索。回顾社会学视角翻译研究历史,分析该视角研究的名与实,以结构—功能主义为例探讨其研... 翻译研究不断地从当代社会学理论中吸取养分,相关的研究也层出不穷。但是,作为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社会学视角的翻译研究还有诸多问题有待探索。回顾社会学视角翻译研究历史,分析该视角研究的名与实,以结构—功能主义为例探讨其研究边界确定、方法路径等问题。翻译研究应该以开放的态度参照社会学理论并构建独立的研究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研究 社会学视角 结构-功能主义
下载PDF
翻译研究:回归现实世界——对“文化转向”的再思考 被引量:27
3
作者 胡牧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10,96,共6页
本文针对翻译研究中近年来出现的"文化转向"进行再反思。文本是翻译实践与研究的根本,语言、文化、社会交织于文本之中,对任何一个层面的强调与研究,都会形成相应的理论,对三个层面从相应学科出发提出的"转向"都应... 本文针对翻译研究中近年来出现的"文化转向"进行再反思。文本是翻译实践与研究的根本,语言、文化、社会交织于文本之中,对任何一个层面的强调与研究,都会形成相应的理论,对三个层面从相应学科出发提出的"转向"都应该视为对翻译学建设的不同视角而已。"文化转向"突破了语言研究的视域,但它没有强调文本从何处来到哪里去的问题,缺乏对文本生产者、生产过程、产品的社会性方面的关注。本文主张以马克思的社会生产理论为依据,以社会需求、社会选择、社会评价等为宗旨,强调:文化的,最终还是社会的。翻译研究应该使文本回归现实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研究 文化转向 社会视角
原文传递
社会学视角翻译研究的现实性 被引量:26
4
作者 傅敬民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1-97,共7页
鉴于翻译的复杂性,借鉴人文社会科学不同学科的研究成果是翻译研究推陈出新的有效途径。近二十年来,比较文学、文化研究已经为翻译研究认识翻译本质属性、提升翻译研究的社会效应做出了应有贡献,极大地拓宽了翻译研究的视野。相比之下,... 鉴于翻译的复杂性,借鉴人文社会科学不同学科的研究成果是翻译研究推陈出新的有效途径。近二十年来,比较文学、文化研究已经为翻译研究认识翻译本质属性、提升翻译研究的社会效应做出了应有贡献,极大地拓宽了翻译研究的视野。相比之下,继其之后兴起的社会学翻译研究却显得较为乏力,对于社会学的研究成果缺乏有效的借鉴与融合。但是与此同时,为什么要借鉴与融合?如何借鉴与融合?借鉴及融合什么?对于这三个问题,目前的翻译研究领域显然缺乏具有现实意义的系统思考,特别是缺乏基于翻译研究学科立场的现实性反思。由此导致社会学视角的翻译研究迄今未能彰显其应有的解释力及现实性。有鉴于此,本文以"为什么翻译研究在当下必须开辟社会学视角"为反思基点,立足翻译研究学科立场,廓清其研究边际,反思社会学视角翻译研究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研究 社会学视角 系统性
原文传递
中国文学译作在西方传播的社会学分析模式 被引量:20
5
作者 汪宝荣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7年第4期1-7,共7页
近年来随着中国文学走出去战略的推进,国内学者开始关注中国文学译作在西方的传播过程及实效,但研究成果有限,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适用的分析模式。基于布迪厄的社会学理论和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理论,尝试提出一个用... 近年来随着中国文学走出去战略的推进,国内学者开始关注中国文学译作在西方的传播过程及实效,但研究成果有限,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适用的分析模式。基于布迪厄的社会学理论和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理论,尝试提出一个用于分析中国文学译作在西方传播过程及路径的社会学模式。在美国及西方,中国文学译作处于一个有限制的文化生产子场域,主要基于符号资本的积累而运作。该模式可用于分析各种人类和非人类行动者如何通过资本转化合力构建并运作一个行动者网络,在网络交互中完成中国文学译作在西方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译作 传播过程 社会学路向 分析模式
下载PDF
西方法律语言研究方法刍议 被引量:8
6
作者 陈腾澜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02-108,共7页
法律语言研究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它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本文回顾这三个阶段之后,总结出对其研究的两种方法,即传统的方法和社会学的方法。文章最后对法律语言研究日后的发展提出了第三种研究方法,即批评性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 西方国家 法律语言 学术研究方法 传统方法
全文增补中
文本的适度回归:翻译社会学研究的微观发展——看20世纪20年代新月派翻译实践 被引量:9
7
作者 周俐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7-150,共4页
翻译学研究经历了从语言层面的分析到文化转向再回归社会这个更为宏观的层面。由于翻译的社会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翻译的外部因素,所以属于翻译的离心式研究。为了保持翻译学研究的生命力,需要适度的文本回归,即离心式研究与向心式研究... 翻译学研究经历了从语言层面的分析到文化转向再回归社会这个更为宏观的层面。由于翻译的社会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翻译的外部因素,所以属于翻译的离心式研究。为了保持翻译学研究的生命力,需要适度的文本回归,即离心式研究与向心式研究的结合。基于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通过分析新月派翻译实践及中国文学场域的自主化过程,尝试从三个方面,即分析符号资本的传递及转移、习性与场域的双向作用以及场域的自主化过程,进行翻译社会学的微观化及逆向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途径 文本回归 诗歌翻译 新月派
下载PDF
文化外译与传播研究路径探索——“中华文化翻译与国际传播”高端研讨会述评
8
作者 汪宝荣 谭震林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77-84,共8页
近年来,国内的中华文化译介与传播研究趋热,成果较丰富,但有待加强和推进。对近期举行的一次全国性专题研讨会上的重要论文进行述评,由此管窥、分析本领域研究最新进展和存在的不足,发现当前研究聚焦于理论建构、中华典籍和中国文学经... 近年来,国内的中华文化译介与传播研究趋热,成果较丰富,但有待加强和推进。对近期举行的一次全国性专题研讨会上的重要论文进行述评,由此管窥、分析本领域研究最新进展和存在的不足,发现当前研究聚焦于理论建构、中华典籍和中国文学经典的翻译与传播、受众接受等,但研究取向上存在三个突出问题,即普遍重翻译,轻传播;重传播结果,轻传播过程;讨论传播效果却缺乏可靠的接受研究。进而探讨社会学、传播学和综合路径应用于本领域研究的潜力,指出社会学路径和传播学路径较为成熟,但拓展和改进的空间还很大,综合路径尚有待探索,有望取得重要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 译介与传播 社会学路径 传播学路径 综合路径
下载PDF
中国近现代民俗研究的民众立场--一种超越民俗学的视角 被引量:5
9
作者 邓苗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2-111,共10页
伴随着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而建立的现代中国民俗研究,与不同阶段的中国社会相适应,也经历了从思想利剑、边地画笔到体现人民主体的人民之学,再到夯实整个国家文化基础的民族基石、护持民族自信的文化之盾的转变。尽管在不同的时代语境... 伴随着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而建立的现代中国民俗研究,与不同阶段的中国社会相适应,也经历了从思想利剑、边地画笔到体现人民主体的人民之学,再到夯实整个国家文化基础的民族基石、护持民族自信的文化之盾的转变。尽管在不同的时代语境中,民俗研究的具体角色略有差异,但是民俗研究始终将民众作为自己的学术之源,以民众的日常生活和由民众所构成的中国社会现实作为自己主要的观察对象、资料来源和学科基础,从而成为影响整个国家基础文化的重要学科,并在应对西方文化冲击下为中国社会坚守自己的文化底色和文化之根,提供了重要的学术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研究 民俗学 社会之学 民众立场
下载PDF
当代西方社会建构童年研究范式考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苗雪红 《教育学术月刊》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6-23,共8页
受20世纪哲学思潮特别是后现代思潮的影响,自菲利普·阿利埃斯提出"童年是一种社会建构"之后,引发了西方50余年来从社会文化视角建构童年的热潮,并形成了社会建构童年研究范式。该范式认为不能将童年视为一种存在于个体... 受20世纪哲学思潮特别是后现代思潮的影响,自菲利普·阿利埃斯提出"童年是一种社会建构"之后,引发了西方50余年来从社会文化视角建构童年的热潮,并形成了社会建构童年研究范式。该范式认为不能将童年视为一种存在于个体身上的固有特点,不存在本质意义上的童年,童年是历史的、社会文化的产物,是一种社会建构。中国的童年研究需要系统了解西方社会建构童年研究范式的思想性质、话语立场、表达方式以及建构步骤,系统梳理50年来从社会文化视角先后出现的三种童年研究途径的主要理论观点及其方法,分析社会建构范式童年研究的贡献和局限,从而更好地推进童年研究以及童年社会政策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研究 社会建构范式 历史路径 媒介文化路径 社会学路径
原文传递
文学翻译系统规范与译者主体性研究的社会学途径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立胜 《中州大学学报》 2012年第1期91-94,共4页
译者作为翻译活动中的核心主体,直接决定了翻译选材、翻译策略及翻译产品等各个环节。文本外部的文化规范与其内部的语言规范对翻译活动的影响必须通过译者的中介作用才能具体体现在译文中。但文化转向后的翻译研究主要侧重于外部系统... 译者作为翻译活动中的核心主体,直接决定了翻译选材、翻译策略及翻译产品等各个环节。文本外部的文化规范与其内部的语言规范对翻译活动的影响必须通过译者的中介作用才能具体体现在译文中。但文化转向后的翻译研究主要侧重于外部系统规范因素,在彰显译者主体地位的同时,译者主体性发挥有受其决定论影响的倾向。本文以布迪厄的文化社会学为视角,从译者惯习和场域出发,具体阐述文学翻译系统规范与译者主体性之间的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范 译者主体性 社会学途径
下载PDF
数字时代下中国非职业字幕翻译的社会学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鲁思静 《翻译界》 2019年第2期78-95,143,共19页
媒体和技术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没有接受过正规训练的网民参与到翻译中来。随着虚拟社区的出现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字幕组翻译已经成为非职业翻译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国外影视产品的翻译和引进中扮演着文化中介的角色。在此背景下,本文... 媒体和技术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没有接受过正规训练的网民参与到翻译中来。随着虚拟社区的出现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字幕组翻译已经成为非职业翻译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国外影视产品的翻译和引进中扮演着文化中介的角色。在此背景下,本文试图对深影字幕组进行社会学分析。文章采用布尔迪厄的分析概念领域(1985,2010)和莱温娜·阿里亚加的数字社会学理论(2014),揭示了影响字幕组翻译的线上、线下场域,资本在线上、线下场域之间的不断转换,以及深影字幕组在字幕制作过程中面临的内部和外部制约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字幕组翻译同时处于线下字幕场域的子域中;线下字幕场域的运作依赖字幕资本,而线上场域的运作则依赖关注资本。线下场域的资本可以转换为线上场域的资本,而线上场域中积累的资本又可以进入线下资本中。线下、线上场域之间资本的不断转换导致了字幕组成员角色和地位的不同。此外,通过对深影字幕组的考察,本文发现线上非职业字幕翻译在治理机制上体现了内部自治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场域 非职业字幕翻译 社会学方法
原文传递
社会学视域下《墨子·号令》文化专有项的英译对比——以汪溶培、王宏译本和李绍崑译本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邹素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92-96,共5页
翻译的社会学研究离不开对文本的适度回归,因为在文本分析中可以发现各种社会文化因素是如何介入到翻译的选择过程中的。文章选取了汪溶培、王宏和李绍崑的《墨子·号令》英译本,对比这两个译本对《号令》篇中文化专有项的翻译方法... 翻译的社会学研究离不开对文本的适度回归,因为在文本分析中可以发现各种社会文化因素是如何介入到翻译的选择过程中的。文章选取了汪溶培、王宏和李绍崑的《墨子·号令》英译本,对比这两个译本对《号令》篇中文化专有项的翻译方法,探讨译者惯习和所拥有的文化资本是如何影响其翻译选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 《号令》 文化专有项 英译 对比
下载PDF
美国高峰体验课程在中国新闻传播教育中的应用与评估——一项针对本科专业课程的田野调查 被引量:1
14
作者 邓惟佳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9-118,122,共10页
新闻传播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进入媒体,总有各种不适应;媒体抱怨四年大学的专业学习"金玉其外",难接地气。针对中国新闻传播业界和教育界之间的矛盾,本文运用个案研究和民族志田野调查的方法,对中国新闻传播教育中高峰体验课... 新闻传播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进入媒体,总有各种不适应;媒体抱怨四年大学的专业学习"金玉其外",难接地气。针对中国新闻传播业界和教育界之间的矛盾,本文运用个案研究和民族志田野调查的方法,对中国新闻传播教育中高峰体验课程的实践过程、效果评估和教师总结等内容进行全面观照。研究发现,此类课程在中国新闻传播教育中的探索获得了初步成效,"教学预设"、"学生预期"和"学生学成与收获"基本吻合;此外,该课程在从美国高校移植到中国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化,这使得其在中国新闻教育领域中更具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峰体验课程 新闻传播教育 教学效果 田野调查 社会学方法
下载PDF
结构与行动——审美制度研究的社会学视野
15
作者 赵敏 仓恺延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20年第1期499-512,754-755,共16页
审美制度研究是现实审美经验改变的必然要求,也是文化治理和审美治理得以实施的基础性理论。自审美制度概念提出以来,我国学者从制度性因素对于审美的形塑作用这一角度出发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本文从主体的能动性出发,采用社会学的结构... 审美制度研究是现实审美经验改变的必然要求,也是文化治理和审美治理得以实施的基础性理论。自审美制度概念提出以来,我国学者从制度性因素对于审美的形塑作用这一角度出发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本文从主体的能动性出发,采用社会学的结构—行动框架,将审美制度看作是审美主体运用规则和资源进行的互动系统,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审美制度的社会学研究方法、审美制度的构成机制、审美与治理的关系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制度 结构—行动框架 社会学视野
原文传递
关于“社会翻译学”的再思考 被引量:22
16
作者 赵巍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3年第1期109-112,共4页
社会学主要从三个方面为其他人文学科提供借鉴: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以此观之,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整体体现出鲜明的社会学取向。社会翻译学一方面促进和深化了翻译研究,另一方面也暴露三个问题:研究内容日益偏离文本;实证研究... 社会学主要从三个方面为其他人文学科提供借鉴: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以此观之,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整体体现出鲜明的社会学取向。社会翻译学一方面促进和深化了翻译研究,另一方面也暴露三个问题:研究内容日益偏离文本;实证研究方法背离翻译学的人文属性;社会学理论运用在研究实践中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 翻译研究 社会翻译学
下载PDF
口译社会学研究:回顾与评述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炎强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17,94,共7页
最近20年,口译研究呈现出与人类学和社会学理论相交叉的新视角和新方法。研究者对口译规范、译员角色、权力关系、翻译与文化等问题深入探讨,从社会学视角重新审视译员的隐身性(invisibility)、中立性(nonpartisanship)等传统口译概念... 最近20年,口译研究呈现出与人类学和社会学理论相交叉的新视角和新方法。研究者对口译规范、译员角色、权力关系、翻译与文化等问题深入探讨,从社会学视角重新审视译员的隐身性(invisibility)、中立性(nonpartisanship)等传统口译概念。本文梳理了口译社会学研究的发展脉络及口译研究社会学转向以来的研究新动态,特别对研究成果中占比最大的译员角色、口译社会文化背景及口译规范研究进行分析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译社会学研究 译员角色 社会文化因素 口译规范
原文传递
社会路径的翻译研究:一个批评性视角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领顺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7-104,148,149,共10页
我国以社会学理论为代表的社会路径翻译研究成果越来越丰富,但在发展过程中,其还有诸多问题值得思考。本文以批评性的视角,讨论社会路径翻译研究与社会学路径翻译研究的关系、社会路径翻译研究产生的外部环境、社会学路径翻译研究中“... 我国以社会学理论为代表的社会路径翻译研究成果越来越丰富,但在发展过程中,其还有诸多问题值得思考。本文以批评性的视角,讨论社会路径翻译研究与社会学路径翻译研究的关系、社会路径翻译研究产生的外部环境、社会学路径翻译研究中“翻译社会学”和“社会翻译学”之辩以及“社会翻译学”的学科发展问题。本讨论有望发挥一定的警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路径翻译研究 社会翻译学 批评性视角 翻译批评
原文传递
Review on Political Efficacy:Four Approaches and Various Measurements
19
作者 Jin Shanshan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70-274,共5页
The one-dimensional understanding of political efficacy has developed into the two-dimensional understanding,including the internal efficacy and the external efficacy.There are various measurements concerning politica... The one-dimensional understanding of political efficacy has developed into the two-dimensional understanding,including the internal efficacy and the external efficacy.There are various measurements concerning political efficacy researched and acceptable abroad.In China,scholars localize such measurements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Chinese national conditions.After research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ology,social psychology,rational choice and participative behavior,scholars continue to research political efficacy from various perspectives.However,as far as the research perspective,research content and research approach are concerned,China still has a long way to g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 测量 功效 中国国情 社会心理学 本土化 社会学 维理
下载PDF
实证路向视角下的民族法学与社会法学的学科关系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雁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7期15-21,共7页
民族法学与社会法学学科都倾向实证调查研究方法,在研究对象和进路方面有交叉融合之处。但因学科体系不同,民族法学一般采用深入的描述性的民族志方式,主要关注法秩序问题,而社会法学往往倾向于采用中等或者大规模的对象调查方式,其关... 民族法学与社会法学学科都倾向实证调查研究方法,在研究对象和进路方面有交叉融合之处。但因学科体系不同,民族法学一般采用深入的描述性的民族志方式,主要关注法秩序问题,而社会法学往往倾向于采用中等或者大规模的对象调查方式,其关注的领域比民族法学广阔。从学术为现实服务的功能看,社会法学比民族法学的作用更强一些。此外,由于社会法学积极采用网络、数理统计等技术路线和方法,以描述性为主、主观分析内容较多,其客观性与科学性似乎更为社会所认同,结论和成果也更容易被决策部门和社会大众所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法学学科 社会法学学科 关系 实证路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