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8篇文章
< 1 2 10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民间组织的合法性困境 被引量:281
1
作者 谢海定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34,共18页
中国民间组织存在严重的合法律性问题,一方面,占总数80%以上的民间组织属于“非法存在”,另一方面,经过合法登记的民间组织也存在内部管理不善、财务混乱甚至违法犯罪等问题。从法律角度考察,民间组织的合法律性困境,直接地由执法部门... 中国民间组织存在严重的合法律性问题,一方面,占总数80%以上的民间组织属于“非法存在”,另一方面,经过合法登记的民间组织也存在内部管理不善、财务混乱甚至违法犯罪等问题。从法律角度考察,民间组织的合法律性困境,直接地由执法部门的执法不能导致,归根结底由立法不当产生。现行的民间组织法规体系严重缺乏实效,处于正当性与合法律性均不足的困境中。解决民间组织的现实问题,需要尽快制定《民间组织法》,推进管理制度变革,从控制型管理转向培育型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民间组织 合法性 非营利组织 社会团体 公民社会 《民间组织法》 控制型管理
原文传递
人工智能的社会风险及其法律规制 被引量:214
2
作者 马长山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7-55,共9页
在当今信息革命时代,尽管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势不可挡,但却不应对人工智能抱有太多浪漫主义的情怀。恰是要深刻认识到,它在带给人类巨大进步与福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伦理风险、极化风险、异化风险、规制风险和责任风险。因此,... 在当今信息革命时代,尽管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势不可挡,但却不应对人工智能抱有太多浪漫主义的情怀。恰是要深刻认识到,它在带给人类巨大进步与福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伦理风险、极化风险、异化风险、规制风险和责任风险。因此,需要塑造风险社会的法律理念,建立多元互动的风险规制体系,确立"过程—结果"的双重规制策略,从而促进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构建智慧社会的法治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社会风险 法律规制 智慧社会 法治秩序
原文传递
走向公民社会--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历史及趋势 被引量:194
3
作者 王名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12,共8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类社会组织发展迅速,目前其总量已达300万家。社会组织的快速增长及其在社会生活中作用的彰显,大大拓展了社会的包容力与多元化格局,在增大社会资本的同时提高了公民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及其张力,加快了我国走向公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类社会组织发展迅速,目前其总量已达300万家。社会组织的快速增长及其在社会生活中作用的彰显,大大拓展了社会的包容力与多元化格局,在增大社会资本的同时提高了公民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及其张力,加快了我国走向公民社会的历史进程。进入21世纪,我国社会组织的发展将面临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虽然我们无法断定,它将会沿着怎样的道路向前推进,但可以肯定的是,社会组织在实践中的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逆转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组织 公民社会 和谐社会
下载PDF
尽早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园艺疗法学科体系(上) 被引量:193
4
作者 李树华 《中国园林》 2000年第3期17-19,共3页
由于园艺疗法在中国尚未起步 ,其概念、历史、现状、功效、手法以及园艺疗法庭园构成特点等诸方面不为大多数人所了解 ,因而本文回顾了英、美两国园艺疗法发展过程 ,概括了英、美、日三国之现状 ,归纳了园艺疗法在现代社会与生活中对于... 由于园艺疗法在中国尚未起步 ,其概念、历史、现状、功效、手法以及园艺疗法庭园构成特点等诸方面不为大多数人所了解 ,因而本文回顾了英、美两国园艺疗法发展过程 ,概括了英、美、日三国之现状 ,归纳了园艺疗法在现代社会与生活中对于人们精神、社会、身体以及技能诸方面之功效 ,介绍了园艺疗法之手法与实施步骤 ,并以日本淡路景观园艺学校园艺疗法庭园为例 ,说明园艺疗法专类庭园之构成与设施。在此基础上 ,指出了中国21世纪实施与普及园艺疗法之重要性与迫切性 ,分析了中国已具备的实施园艺疗法的文化与技术基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艺疗法 观赏园艺 园林绿地 医疗方法
下载PDF
第三次分配:理论、实践与政策建议 被引量:138
5
作者 王名 蓝煜昕 +1 位作者 王玉宝 陶泽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1-105,116,共6页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以公益慈善、志愿服务、共享经济等为代表的各种新经济社会形态蓬勃发展,在理论、政策和制度层面提出了许多新问题,亟待研究解决。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全面部署国家...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以公益慈善、志愿服务、共享经济等为代表的各种新经济社会形态蓬勃发展,在理论、政策和制度层面提出了许多新问题,亟待研究解决。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全面部署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战略中,特别提出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本文在对第三次分配的理论发展和主要观点进行综述和厘清的基础上,结合近十年来实践领域的新发展和新需求拓展了对第三次分配的理解,将其界定为丰裕社会的财富流向如何适应个体精神追求并达成人民美好生活的命题;随后在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相比较的基础上分析了第三次分配的特征,并就第三次分配的研究和政策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次分配 公益慈善 社会治理 美好社会
原文传递
当代中国政府主导下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建构理路探析 被引量:122
6
作者 公维友 刘云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2-59,共8页
在治理理论分析框架下,多元治理主体合作治理是人类社会治理模式的全新形态。在当代中国,建立政府主导下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是中国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深刻变迁的产物,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和迫切性。按照公共性规范和民主治理要求建构起... 在治理理论分析框架下,多元治理主体合作治理是人类社会治理模式的全新形态。在当代中国,建立政府主导下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是中国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深刻变迁的产物,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和迫切性。按照公共性规范和民主治理要求建构起来的政府主导下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对于提升治理公共性、优化公共服务、推进公共行政、创新社会治理,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 社会治理 治理共同体 政府与社会
下载PDF
面向2035年的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基于目标导向的理论思考与政策建议 被引量:115
7
作者 郑功成 《社会保障评论》 CSSCI 2021年第1期3-23,共21页
社会保障是保障与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实现国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基本制度保障,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更是治国安邦的重要支柱和国家现代化的标配。基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 社会保障是保障与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实现国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基本制度保障,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更是治国安邦的重要支柱和国家现代化的标配。基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亦须全面进入成熟、定型发展的新阶段,并承担起更加重大的责任与使命。当前特别需要客观评估已经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矫正工具理性泛滥、价值理性不足的思维定势,面向2035年树立战略思维、系统谋划、高效协同的新观念,以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为追求目标,在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中国国情、确保制度统一与规范、落实共建共享与精准施策的原则下,全面优化现行制度安排,加快步入法治化轨道。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的建成,不仅能将全体人民引入共同富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福利社会,而且可以为人类发展贡献新的社会保障制度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保障 2035年 战略构想 福利社会
下载PDF
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现状比较与启示 被引量:101
8
作者 刘艳红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2-105,共4页
高校图书馆向社会服务是近年来我国图书馆界热议的话题,我国也在教育部与中图学会等部门机构的政策引导下进行了相关的理论研究与具体实践,但与开展此项工作较为成熟的美国、日本、英国、意大利与德国相比分析,我国的高校图书馆社会服... 高校图书馆向社会服务是近年来我国图书馆界热议的话题,我国也在教育部与中图学会等部门机构的政策引导下进行了相关的理论研究与具体实践,但与开展此项工作较为成熟的美国、日本、英国、意大利与德国相比分析,我国的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还需在法律制度、服务理念、服务人才与服务内涵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国外大学图书馆 社会服务 社会开放
下载PDF
社会质量理论:研究和谐社会建设的新视角 被引量:98
9
作者 林卡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5-111,共7页
有关和谐社会的研究就是探讨中国社会建设途径、形成社会发展导向的重要工作。在强化对于"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方面,社会质量理论可以为此提供一定的理论帮助。该理论把社会团结、社会包容和社会赋权这些理念有机地联系起来,... 有关和谐社会的研究就是探讨中国社会建设途径、形成社会发展导向的重要工作。在强化对于"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方面,社会质量理论可以为此提供一定的理论帮助。该理论把社会团结、社会包容和社会赋权这些理念有机地联系起来,为研究社会和谐问题奠定了理论分析的基础,并为展开对于社会和谐的研究提供一定的思想养料和理论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政策 社会保障 社会质量 和谐社会
原文传递
基本权利的社会功能 被引量:83
10
作者 李忠夏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5-33,176,共19页
在国家与市民社会二元分立的前提下,基本权利的主要功能在于防止国家公权力对个体自由的侵犯,并形成以"防御权"为核心的基本权利体系,对基本权利的解读主要受功利主义的影响,集中体现在经济领域的社会自治。但随着自由经济问... 在国家与市民社会二元分立的前提下,基本权利的主要功能在于防止国家公权力对个体自由的侵犯,并形成以"防御权"为核心的基本权利体系,对基本权利的解读主要受功利主义的影响,集中体现在经济领域的社会自治。但随着自由经济问题的凸显,市民社会的理想结构也呈现出了内在困境,基本权利的功能也不能仅以保障个体自由加以涵盖。社会领域日益分化,市民社会分化为利益和功能各不相同的社会子系统,基本权利需要在社会不同层面的自由之间实现"价值权衡"。基本权利实现了由对抗国家向社会整合的转交,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反而扩充了国家权力,如果仍以传统目光审视今日基本权利之功能,则不免使基本权利的保护难以适应社会的变迁。国家与社会的融合趋势明显,其背后是社会系统的功能分化,由此构成不同社会功能系统之间既分化、又耦合的关系,今天的基本权利的教义学体系恰是对这种社会变迁的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权利 社会功能 法教义学 结构耦合 市民社会
原文传递
教育公平与和谐社会 被引量:62
11
作者 范国睿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1-25,共5页
公平公正是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教育对于促进社会分层与社会公平具有独到的价值。现阶段,增加政府在国民教育资源上的投入力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教育资源,促进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保障每一位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机... 公平公正是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教育对于促进社会分层与社会公平具有独到的价值。现阶段,增加政府在国民教育资源上的投入力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教育资源,促进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保障每一位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机会,大力缩小城乡、地区、性别等方面的教育差异,促进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和民众的多样化教育选择需求,建立处境不利群体公平教育的救助系统,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公平问题,对于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公平 和谐社会 教育资源 受教育机会 城乡差异 教育均衡发展
原文传递
尽早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园艺疗法学科体系(下) 被引量:66
12
作者 李树华 《中国园林》 2000年第4期32-34,共3页
由于园艺疗法在中国尚未起步,其概念、历史、现状、功效、手法以及园艺疗法庭园构成特点等诸方面不为大多数人所了解,因而本文回顾了英、美两国园艺疗法发展过程,概括了英、美、日三国之现状,归纳了园艺疗法在现代社会与生活中对于... 由于园艺疗法在中国尚未起步,其概念、历史、现状、功效、手法以及园艺疗法庭园构成特点等诸方面不为大多数人所了解,因而本文回顾了英、美两国园艺疗法发展过程,概括了英、美、日三国之现状,归纳了园艺疗法在现代社会与生活中对于人们精神、社会、身体以及技能诸方面之功效,介绍了园艺疗法之手法与实施步骤,并以日本淡路景观园艺学校园艺疗法庭园为例,说明园艺疗法专类庭园之构成与设施。在此基础上,指出了中国21世纪实施与普及园艺疗法之重要性与迫切性,分析了中国已具备的实施园艺疗法的文化与技术基础,最后提出了在中国实施与普及园艺疗法的方法与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艺疗法 观赏园艺 园林绿地 医疗方法 庭园
下载PDF
农村互助养老:历史演变、实践困境和发展路径 被引量:69
13
作者 文丰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5-113,共9页
当前,农村养老成为整个社会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农村互助养老具有传承孝道文化、发扬互助精神、提升农民参与养老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等优点。我国的互助养老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演变过程:新中国成立以前是以宗亲互助养老为主;新中国成... 当前,农村养老成为整个社会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农村互助养老具有传承孝道文化、发扬互助精神、提升农民参与养老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等优点。我国的互助养老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演变过程:新中国成立以前是以宗亲互助养老为主;新中国成立以后到改革开放以前是以集体互助养老为主;改革开放至今逐步形成了社会互助养老模式。当前的农村互助养老实践面临诸多困境:村民参与互助式养老的意识淡薄;现行的体制机制匹配度不高;基础的养老服务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保障资金来源的渠道有限且不稳定;参与养老的社会资源呈点状分布等。需要从革新观念,提升参与意识;完善机制,先行顶层设计;丰富内容,服务体系多元;拓展渠道,资金保障到位;群策群力,协同社会力量等方面加以解决,使其持续、健康、有序地发展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互助养老 社会基础 老龄社会 发展路径
下载PDF
教育现代化2.0的中国版本 被引量:63
14
作者 禇宏启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17,共9页
21世纪的中国教育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2.0的中国版本,既要充分反映全球社会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对教育的共性要求,又要充分反映中国国家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的特殊要求。中国教育现代化2.0要承担"双重任务",既要完成2.0阶段的任... 21世纪的中国教育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2.0的中国版本,既要充分反映全球社会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对教育的共性要求,又要充分反映中国国家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的特殊要求。中国教育现代化2.0要承担"双重任务",既要完成2.0阶段的任务,还要完成1.0阶段没有完成的任务、解决1.0阶段遗留下来的问题。中国教育现代化2.0的目标定位是促进人的现代化、培养21世纪的现代人,聚焦于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公民素养、合作与交流素养、自主发展素养、信息素养等核心素养。教育现代化的实质是教育现代性的增长与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2.0包括人道性、民主性、理性化、法治性、生产性、信息化、国际性等七个典型的现代性特征,其中人道性居于统帅地位。当前,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2.0,要聚焦于教育现代性的增长与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现代化2.0 社会现代化 人的现代化 现代性 工业社会 信息社会
原文传递
风险社会的法理解读 被引量:60
15
作者 杨春福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6-114,共9页
风险社会理论在全球化浪潮的裹挟下已经成功地波及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风险社会与社会风险是存在差异的概念,对风险社会的理解必须置于特定的语境和场域之中,中国的风险社会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与时代背景。风险社会的生成引发了一系列... 风险社会理论在全球化浪潮的裹挟下已经成功地波及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风险社会与社会风险是存在差异的概念,对风险社会的理解必须置于特定的语境和场域之中,中国的风险社会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与时代背景。风险社会的生成引发了一系列社会变革和理念更新,法理学界应当认真对待这种大变革。文章主要从法律理念以及法律制度的构建与运行层面对风险社会进行法理学的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风险社会 社会风险 自然风险
原文传递
社会弱势群体法律保护问题论纲 被引量:39
16
作者 冯彦君 《当代法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7-43,共7页
保护与救济社会弱势群体是实现社会公正和法律实质正义的基本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虽然法律机制因其局限性而无法解决社会弱势群体利益需求的全部问题,但是法律机制在保护社会弱势群体方面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社会弱势... 保护与救济社会弱势群体是实现社会公正和法律实质正义的基本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虽然法律机制因其局限性而无法解决社会弱势群体利益需求的全部问题,但是法律机制在保护社会弱势群体方面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社会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基本内容应该围绕权利宣言和权利保障展开,核心问题应该是在给人以机会、给人以能力、给人以物质帮助三个方面寻求制度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弱势群体 法律保护 社会公正 法律实质正义 社会法
原文传递
“激活”与“吸纳”的互动——走向协商民主的中国社会治理模式 被引量:59
17
作者 姚远 任羽中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1-146,共6页
中国的社会治理存在一种双向互动:公共社会的新力量通过国家提供的政治参与的法理基础和制度空间,不断"激活"既有制度设计,从而有效参与治理;同时,国家通过各种渠道对新社会力量进行"吸纳",达成有序治理。"激... 中国的社会治理存在一种双向互动:公共社会的新力量通过国家提供的政治参与的法理基础和制度空间,不断"激活"既有制度设计,从而有效参与治理;同时,国家通过各种渠道对新社会力量进行"吸纳",达成有序治理。"激活"与"吸纳"的互动,本质是通过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通过日常的协商实现良善的社会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 协商民主 公共社会 激活 吸纳
原文传递
“和谐社会”浅说 被引量:43
18
作者 邓伟志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13,共9页
和谐社会与小康社会是“一鸟两翅”的关系,是从斗争哲学向和谐哲学转变的重要体现。和谐社会是包容共生、结构合理、规范有序、运筹得当的社会。中国提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有社会均衡论等多种理论支撑,又是对国外理论的突破、超... 和谐社会与小康社会是“一鸟两翅”的关系,是从斗争哲学向和谐哲学转变的重要体现。和谐社会是包容共生、结构合理、规范有序、运筹得当的社会。中国提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有社会均衡论等多种理论支撑,又是对国外理论的突破、超越和发展。建设和谐社会重要的是协调阶级、阶层关系、城乡关系,要建立社会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 社会理论 和谐社会 小康社会
下载PDF
“生活世界”与社会体育的生活化 被引量:45
19
作者 王广虎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4,共4页
社会体育的发展 ,必须以生活世界为基础 ,关注人生的意义、目的和价值 ,使陷入现代生活冲突与困境中的人们产生一种强烈的归属感 ,才能获得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广泛的社会认同 ,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动力和自激互动的内在活力。换句话... 社会体育的发展 ,必须以生活世界为基础 ,关注人生的意义、目的和价值 ,使陷入现代生活冲突与困境中的人们产生一种强烈的归属感 ,才能获得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广泛的社会认同 ,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动力和自激互动的内在活力。换句话讲 ,只有使社会体育的发展具有普遍的生活化意义 ,从而使经常性的体育行为成为人们生活的基本内容和习以为常的生活习惯 ,体现为一种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才可能是全民的和终身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化 社会体育 “生活世界” 认识
下载PDF
我国大城市农民工与市民社会距离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7
20
作者 卢国显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5-104,共10页
社会距离是人与人之间或群体与群体之间关系亲密或疏远的程度和等级。社会距离可分为主观社会距离和客观社会距离。距离的等级可分为近距离、中距离和远距离。西方社会学认为,文化差异、隔离、居住时间、社会地位差异等因素都对社会距... 社会距离是人与人之间或群体与群体之间关系亲密或疏远的程度和等级。社会距离可分为主观社会距离和客观社会距离。距离的等级可分为近距离、中距离和远距离。西方社会学认为,文化差异、隔离、居住时间、社会地位差异等因素都对社会距离的形成具有影响。实证分析表明,农民工与市民的社会距离属于远距离等级的泛泛之交,双方交往机会很少,主观距离比较大。大部分市民对农民工持排斥态度,双方交往具有非对称性。与西方社会距离研究相比,文化差异、地位差异和空间隔离等因素依然是影响农民工与市民社会距离的重要因素,制度限制或制度供给不足是影响社会距离的深层次影响因素。因此,缩短社会距离的主要对策是转变政策理念,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城市政策。只有这样才有利于逐步提高农民工的社会地位,缩短文化差异,为和谐社会构建铺平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社会距离 社会地位 制度 社会和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