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8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一学生学校适应与教师领导行为关系之初探 被引量:33
1
作者 廉串德 郑日昌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1-64,共4页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 ,选取 5 38名学生被试 ,然后运用“学生在校行为问卷”和“教师领导行为问卷”考察学生的学校适应状况同他们感知到教师领导行为的关系 ,并分析了不同领导模式下学生学校适应状况的差异及性别因素的影响。结果发现...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 ,选取 5 38名学生被试 ,然后运用“学生在校行为问卷”和“教师领导行为问卷”考察学生的学校适应状况同他们感知到教师领导行为的关系 ,并分析了不同领导模式下学生学校适应状况的差异及性别因素的影响。结果发现学生的学校适应与其感知到的教师民主行为是正相关 ,而与权威和放任行为是负相关 ;民主型的领导模式明显好于权威和放任型的领导模式 ,而权威和放任之间的差距不明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生 学校适应 教师 民主领导模型 心理健康
下载PDF
初中生心理弹性与学校适应的关系 被引量:54
2
作者 张光珍 王娟娟 +1 位作者 梁宗保 邓慧华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20,共10页
采用追踪研究设计考察了初中生的心理弹性与其学校适应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整群取样的方法,对江苏省苏州市三所初中的470名初中生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追踪。由初中生报告自己的心理弹性,由教师和家长分别报告初中生在学校的适应情况。结... 采用追踪研究设计考察了初中生的心理弹性与其学校适应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整群取样的方法,对江苏省苏州市三所初中的470名初中生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追踪。由初中生报告自己的心理弹性,由教师和家长分别报告初中生在学校的适应情况。结果表明:(1)在第一年和第二年,心理弹性和学校适应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外显问题、内隐问题和学习问题存在显著的负相关;(2)在控制了变量自身的稳定性之后,第一年心理弹性能显著预测第二年学校适应,第一年学校适应无法预测第二年心理弹性。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心理弹性与学校适应之间存在单向作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生 心理弹性 学校适应
原文传递
大学生应对类型与学校适应的关系 被引量:39
3
作者 房超 方晓义 +1 位作者 李辉 蔺秀云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04-208,共5页
目的:探讨大学生应对类型与学校适应的关系。方法:采用目的性取样的方法,考虑了地区、学校类型、民族、年级等因素,以云南省3249名本专科学生为被试,用应对方式量表和大学生适应性量表进行测量。采用K-均值聚类的方法,划分出高情绪中心... 目的:探讨大学生应对类型与学校适应的关系。方法:采用目的性取样的方法,考虑了地区、学校类型、民族、年级等因素,以云南省3249名本专科学生为被试,用应对方式量表和大学生适应性量表进行测量。采用K-均值聚类的方法,划分出高情绪中心应对者、高应对者、低应对者和高问题中心应对者四种应对类型,探讨大学生的应对类型与学校适应的关系。结果:高问题中心应对者的学习、人际、角色、职业、生活和身心症状表现得分显著高于其他三类应对者[如,学习适应得分(3.8±0.6)vs.(3.6±0.7),(3.3±0.7),(3.2±0.6);P<0.001]。高情绪中心应对者的学习、人际、角色、职业和生活适应得分最低。分层回归显示,应对类型对大学生学校适应的各个方面有正向预测作用(β=0.17~0.34)。结论:高问题应对者的学校适应最好,高情绪中心应对者的学校适应最差。应对类型对学校适应有正向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应对类型 学校适应 横断面调查
下载PDF
云南省中小学生师生关系发展特点及对学校适应的预测 被引量:27
4
作者 杨阿丽 方晓义 +2 位作者 李辉 蔺秀云 刘倩倩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9-56,共8页
考察云南省中、小学生师生关系的发展趋势、类型特点和师生关系对中小学生学校适应的作用。采用分层随机取样的方式选取云南省中小学生9055名,调查了他们的师生关系和学校适应。结果发现:(1)云南省中小学生与教师的依恋和亲密性随年级... 考察云南省中、小学生师生关系的发展趋势、类型特点和师生关系对中小学生学校适应的作用。采用分层随机取样的方式选取云南省中小学生9055名,调查了他们的师生关系和学校适应。结果发现:(1)云南省中小学生与教师的依恋和亲密性随年级升高呈下降趋势,冲突和回避性随年级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初中生得分最高。不同年级段学生和性别之间存在显著差异;(2)云南省中小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存在三种类型:矛盾型、疏远型和亲密型。在矛盾型分布上,随年级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初中生矛盾型最多。在疏远型上,随年级升高呈上升趋势,高中生疏远型最多。在亲密型上,随年级升高呈下降趋势,小学生亲密型最多。在三种类型上,小学和初中年级段学生存在显著性别差异;(3)冲突性和亲密性是中小学生学校适应的重要预测变量,回避性对中学生有显著预测作用。(4)具有亲密型师生关系的学生学校适应能力显著好于矛盾型和疏远型。结论:应加强对学生亲密型师生关系的培养,更加重视对中学生师生关系的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生关系 发展特点 学校适应 中小学生
下载PDF
教师支持对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基于CEPS(2014-2015)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9
5
作者 杨奎臣 贾爱宾 郭西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7-86,共10页
采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2014-2015学年追访调查数据,探讨了教师支持对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的影响及内在中介机制。研究发现:流动儿童学校适应显著低于城市本地儿童;教师支持显著正向影响流动儿童的自我教育期望、心理健康状况及学校适... 采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2014-2015学年追访调查数据,探讨了教师支持对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的影响及内在中介机制。研究发现:流动儿童学校适应显著低于城市本地儿童;教师支持显著正向影响流动儿童的自我教育期望、心理健康状况及学校适应;自我教育期望、心理健康状况在教师支持和流动儿童学校适应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教师支持的三个维度对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的影响机制存在差异,教师学业支持通过自我教育期望影响学校适应,教师情绪支持通过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学校适应,教师关系支持则通过自我教育期望和心理健康状况共同影响学校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儿童 学校适应 教师支持 自我教育期望 心理健康状况
下载PDF
儿童青少年自尊发展理论建构与实证研究 被引量:29
6
作者 张向葵 祖静 赵悦彤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20,共6页
自尊是包含能力和价值的重要心理资源,是个体心理健康的核心。多年来,我们围绕自尊开展了一系列理论建构及其相关的实证研究。其中,理论建构包括对自尊内涵和本质的探寻、"倒立的金字塔"自尊结构模型的建构。同时,运用多种方... 自尊是包含能力和价值的重要心理资源,是个体心理健康的核心。多年来,我们围绕自尊开展了一系列理论建构及其相关的实证研究。其中,理论建构包括对自尊内涵和本质的探寻、"倒立的金字塔"自尊结构模型的建构。同时,运用多种方法对个体自尊的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包括婴幼儿早期自尊的观察研究、小学生自尊发展与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青少年自尊发展特点横向和纵向比较、特殊群体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最后,运用实验方法分析了诱发失败情境下自尊对不良情绪的缓冲作用,不同自尊类型被试的记忆偏向和情感反应。这些研究为丰富国内自尊领域的研究成果做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尊 学校适应 心理健康 儿童青少年
原文传递
中小学生的学校适应及教师的指导 被引量:12
7
作者 方怀胜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46-49,共4页
学生的学校适应状况可以视为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教师对学生学校适应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方面: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积极情绪状态的基础,民主的教育方式是学生良好自我感受的源泉,有针对性的个别教育可以矫正学生的适应不良。... 学生的学校适应状况可以视为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教师对学生学校适应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方面: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积极情绪状态的基础,民主的教育方式是学生良好自我感受的源泉,有针对性的个别教育可以矫正学生的适应不良。对学业适应不良的指导重在通过学习指导,提高学生的自尊与自信;对同伴关系适应不良的指导重在建立良好的班集体气氛,提高学生的社会技能;而建立安全的校园环境则可以减少欺侮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生 学校适应 教师指导 学业适应 同伴关系 欺侮行为
下载PDF
“儿童的视角”下幼儿与小学生的衔接困境和需求分析 被引量:24
8
作者 宋烁琪 刘丽伟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27,共17页
探寻中国本土语境下大班幼儿与一年级小学生因对幼小衔接的担忧与期盼而彰显出的困境与需求,对于进一步完善儿童本位下的幼小双向衔接之不足,推动幼儿园、小学、家庭、政府等多方主体深化对幼小衔接的认识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采用半结... 探寻中国本土语境下大班幼儿与一年级小学生因对幼小衔接的担忧与期盼而彰显出的困境与需求,对于进一步完善儿童本位下的幼小双向衔接之不足,推动幼儿园、小学、家庭、政府等多方主体深化对幼小衔接的认识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采用半结构化访谈法、PMSSW图示测量法、投票法对126名幼儿园大班儿童和101名一年级小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幼儿与小学生关于幼小衔接的困境与需求虽然受不同学段教育制度与文化的影响而存在一定差异,但是都涉及了学业、规则、人际、物质环境等方面,且其共同表达出的具有“知识本位”特点的学习观以及“工具理性”色彩的知识观均显示了现代性对当代儿童的裹挟,其对教师与规则权威的共同尊崇也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儿童的深刻影响,这促使儿童不论学段都在积极寻求调适,以利于自己更好地“学习知识”,并都希望通过“亲密互动”与“增加协商”在民主自由的氛围下主动遵守规则。由此可见,幼儿园与小学还需要进一步“跨越边界”,合力筑造“儿童为本”的共同体文化;入学准备应“由表及里”,强化儿童日常心理层面的科学衔接;入学适应要“互惠共生”,推动不同主体的能动参与,为儿童创设更为适宜的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小衔接 儿童的视角 入学准备 入学适应
下载PDF
云南省学生亲社会倾向发展趋势及对学校适应的预测 被引量:24
9
作者 蔺秀云 方晓义 +2 位作者 李辉 刘朝莹 杨志稳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4-51,共8页
考察云南省大、中、小学生亲社会倾向的发展趋势、类型特点和亲社会倾向与大中小学生学校适应的关系。采用分层随机取样的方式选取云南省大学生3249名和中小学生9055名,调查了他们的亲社会倾向和学校适应。结果发现:(1)云南省大中小学... 考察云南省大、中、小学生亲社会倾向的发展趋势、类型特点和亲社会倾向与大中小学生学校适应的关系。采用分层随机取样的方式选取云南省大学生3249名和中小学生9055名,调查了他们的亲社会倾向和学校适应。结果发现:(1)云南省大中小学生的亲社会倾向随年级升高而增加,不同年级段学生之间,以及不同年级段男女生之间在亲社会倾向上均存在显著差异;(2)公开和匿名倾向类型所占比例随年级上升而下降,紧急倾向类型相反,紧急倾向在各个年级段所占比例最大,不同年级段学生和性别之间存在显著差异;(3)云南学生亲社会倾向总得分高于其它地方的学生,但在利他倾向上却显著低于其他地方的学生;(4)亲社会倾向对大中小学生的学校适应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但对大学生的预测力较小。应加强云南大中小学生利他倾向的培养,发挥亲社会倾向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社会倾向 发展趋势 学校适应 云南省 学生
下载PDF
长沙市儿童自尊状况及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22
10
作者 徐凤娇 袁群 邓瑞姣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2010年第3期374-376,共3页
目的:综合探讨长沙市儿童的自尊状况及相关的因素。方法:采用儿童自尊量表、学校适应性问卷、家庭功能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长沙市935名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长沙市儿童自尊平均分为92.64±12.378,儿童自尊在不同年级、年... 目的:综合探讨长沙市儿童的自尊状况及相关的因素。方法:采用儿童自尊量表、学校适应性问卷、家庭功能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长沙市935名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长沙市儿童自尊平均分为92.64±12.378,儿童自尊在不同年级、年龄组之间有差异(P<0.05),年级、年龄与儿童自尊呈负相关,年级越高、年龄越大的儿童,自尊水平越低;儿童自尊与学校适应性各维度、家庭功能各维度、一般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学校适应中的学业适应是影响儿童自尊的最重要因素,其余为一般自我效能感、同伴关系、家庭的亲密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尊 儿童 学校适应 家庭功能 相关因素
原文传递
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对农村留守儿童学校适应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宁宁 周正 《中国特殊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6-72,共7页
采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学校适应量表对932名农村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以探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对农村留守儿童学校适应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总体上,农村留守家庭所属中间型和极端型比例过高,家庭“松散”和“僵硬”问题突... 采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学校适应量表对932名农村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以探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对农村留守儿童学校适应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总体上,农村留守家庭所属中间型和极端型比例过高,家庭“松散”和“僵硬”问题突显;(2)农村留守儿童学校适应水平不高,非留守儿童在学校适应及其各维度上的适应情况显著高于留守儿童,曾留守儿童在学校适应和同伴关系适应上显著高于留守儿童;(3)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对农村留守儿童学校适应具有显著正向预测效应。据此,可以通过培育家庭亲子关系、重视家庭经验习得、增强父母教育卷入等方式完善留守儿童的家庭功能,进而促进其学校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 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 家庭功能 学校适应
原文传递
积极青少年发展类型特点及其与学校适应的关系——基于潜在剖面分析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叶枝 赵国祥 +1 位作者 务凯 刘霞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3-31,共9页
基于中国文化背景下积极青少年发展的结构和测量工具,采用变量为中心和个体为中心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深入探索了中国文化背景下积极青少年发展的类型特点及其与学校适应的关系。基于对来自北京、辽宁和河南三省2099名小学生、初中生和高... 基于中国文化背景下积极青少年发展的结构和测量工具,采用变量为中心和个体为中心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深入探索了中国文化背景下积极青少年发展的类型特点及其与学校适应的关系。基于对来自北京、辽宁和河南三省2099名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的问卷调查分析发现:(1)青少年积极发展水平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积极发展水平与幸福感、学业成绩呈显著正相关,与问题行为呈显著负相关;(2)积极发展水平较高的青少年可分为全面积极发展型、高能力高自信型、高品格高联结型和高联结高自信型,其中全面积极发展型的人数占比最大;(3)高积极发展组的青少年的学校适应水平显著高于低积极发展组的青少年;(4)不同发展类型的青少年在学校适应方面表现有所差异,其中全面积极发展型和高品格高联结型青少年的学校适应水平整体相对较好。该结果提示我们,积极青少年发展的各维度彼此关联、相互促进,积极发展水平与学校适应存在重要关联。培养积极发展的青少年,不但要重视品格教育和能力发展的关键作用,也不能忽视自尊自信以及良好的社会联结的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青少年发展 类型 学校适应 潜在剖面分析
下载PDF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学校适应的关系:自我决定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7
13
作者 许拥旺 张卫 许夏旋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3-87,192,共5页
采用问卷法对1 06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当前大学生的自我决定状况,以及大学生自我同一性、自我决定与其学校适应的关系。结果发现:(1)男大学生的自主选择及总体自我决定显著高于女大学生;(2)大学生自主意识和自主选择均可显著正向预... 采用问卷法对1 06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当前大学生的自我决定状况,以及大学生自我同一性、自我决定与其学校适应的关系。结果发现:(1)男大学生的自主选择及总体自我决定显著高于女大学生;(2)大学生自主意识和自主选择均可显著正向预测其学校适应;(3)自我决定在同一性早熟与学校适应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此外,自我决定在同一性获得与学校适应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自我同一性 自我决定 学校适应
下载PDF
歧视知觉与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的关系:希望的调节作用——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14
14
作者 张岩 谭顶良 《中国特殊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9-64,共6页
目的:探讨希望在流动儿童歧视知觉和学校适应关系之间的调节作用。方法:运用个体歧视知觉问卷、儿童希望量表、城市流动儿童学校适应量表对江浙地区614名流动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希望、学校适应均呈显著性负相... 目的:探讨希望在流动儿童歧视知觉和学校适应关系之间的调节作用。方法:运用个体歧视知觉问卷、儿童希望量表、城市流动儿童学校适应量表对江浙地区614名流动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希望、学校适应均呈显著性负相关;希望和学校适应均呈显著性正相关;②把性别、转学次数、流动时间作为控制变量之后,歧视知觉对流动儿童学校适应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希望对流动儿童学校适应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③希望在流动儿童歧视知觉和学校适应关系中起到调节作用,高希望水平能够降低歧视知觉对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的负向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儿童 歧视知觉 希望 学校适应 调节作用
原文传递
初一新生学校适应状况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被引量:13
15
作者 陈秋梅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0年第5期618-620,共3页
目的探讨开学2个月后初一新生学校适应情况,以及学校适应与学业成绩的关系。方法以《初中生学校适应问卷》为研究工具,随机抽取5个班的初一新生(共282名)为研究对象,测量他们在开学2个月后的学校适应水平,以期中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学... 目的探讨开学2个月后初一新生学校适应情况,以及学校适应与学业成绩的关系。方法以《初中生学校适应问卷》为研究工具,随机抽取5个班的初一新生(共282名)为研究对象,测量他们在开学2个月后的学校适应水平,以期中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学业成绩,探讨学校适应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结果 1从整体看,初一新生适应水平较好(4.202±0.564),其中课业适应得分最低(3.805±0.757);2男女生学校适应差异显著(t=-3.897,P<0.01);3初一新生的学校适应与学业成绩存在一定的相关(r=0.303,P<0.01);4学校适应中课业适应和同伴关系对其学业成绩具有更好的预测作用(F=15.109,P<0.01)。结论学校适应水平良好,女生优于男生,其中课业适应最差,但对学业成绩的预测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适应 课业适应 同伴关系 学业成绩
下载PDF
美国高中与大学衔接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13
16
作者 龚雪 余秀兰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0-96,共7页
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大学新生不适应、缺乏学习动力和积极性的问题,实则是高中与大学缺乏良好衔接和过渡直接相关,高中与大学对该问题的长期忽视已严重影响了高校对人才的培养质量。而美国在促进高中与大学衔接方面有丰富的措施:高中毕... 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大学新生不适应、缺乏学习动力和积极性的问题,实则是高中与大学缺乏良好衔接和过渡直接相关,高中与大学对该问题的长期忽视已严重影响了高校对人才的培养质量。而美国在促进高中与大学衔接方面有丰富的措施:高中毕业前的课程衔接、高中毕业到大学入学前的衔接项目、大学入学后的指导项目,环环相扣,紧密贯穿高中至大学入学后。这些经验对我国加强衔接意识、提供多样化衔接内容和形式、扩大衔接对象和时间等,以促进高中与大学衔接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 大学 新生 衔接 适应
下载PDF
新媒体对大学新生入学适应的影响及教育策略 被引量:13
17
作者 滕国鹏 金盛华 马莹华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88-294,共7页
新媒体的出现深刻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乃至生活的各个方面。从社会支持的视角对大学新生入学适应的本质进行系统分析,进而结合新媒体这一新兴沟通媒介所带来的个体之间联系方式的变化,尤其是个体在社交网络和信息传递方式上的革命性变... 新媒体的出现深刻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乃至生活的各个方面。从社会支持的视角对大学新生入学适应的本质进行系统分析,进而结合新媒体这一新兴沟通媒介所带来的个体之间联系方式的变化,尤其是个体在社交网络和信息传递方式上的革命性变革,对新媒体条件下大学新生在人际关系、信息沟通和学业活动中表现出的新特点进行剖析阐释。同时借助新媒体所具有的特点与优势,通过搭建新生入学前的技术平台、优化多元教育措施、整合利用支持资源等方式,提出帮助新生全面适应大学生活的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大学新生 入学适应
下载PDF
过剩适应对中学生学校适应的影响:自尊与心理韧性的链式中介作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晓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3-308,共6页
目的:探究过剩适应与学校适应的关系,以及自尊与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过剩适应量表、学校适应量表、自尊量表和心理韧性量表对759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①描述性及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过剩适应与学校适应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 目的:探究过剩适应与学校适应的关系,以及自尊与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过剩适应量表、学校适应量表、自尊量表和心理韧性量表对759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①描述性及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过剩适应与学校适应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39,P<0.01),与自尊、心理韧性呈显著负相关(r=-0.33,-0.44;P<0.01);学校适应与自尊、心理韧性呈显著正相关(r=0.63,0.71;P<0.01),自尊和心理韧性呈显著正相关(r=0.78,P<0.01);②链式中介效应结果表明过剩适应通过自尊、心理韧性的单独和共同作用影响着中学生学校适应,其中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17.05%、25.08%、30.22%。结论: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了过剩适应负面影响学校适应的作用机制,要提升过剩适应者的学校适应,应该注重加强自尊和心理韧性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剩适应 中学生 学校适应 自尊 心理韧性
下载PDF
男护生入学初期学校适应状况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余晓云 韩乐 许燕 《护理管理杂志》 2010年第3期181-183,共3页
目的了解男护生入学初期学校适应现状,以制订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促进其学校适应性的提高。方法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大学生学习适应性问卷、症状自评量表对2007级27名男护生进行学校适应性调查。结果男护生存在人际关系紧张、专... 目的了解男护生入学初期学校适应现状,以制订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促进其学校适应性的提高。方法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大学生学习适应性问卷、症状自评量表对2007级27名男护生进行学校适应性调查。结果男护生存在人际关系紧张、专业兴趣适应性较差以及在强迫、抑郁、焦虑、敌对、偏执及精神症状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等问题。结论目前学校有必要对男护生进行系统的心理干预,改善人际关系,牢固专业思想,稳定职业心态,调整心理状态,提高学习主动性,从而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满足社会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护生 学校适应性 护理教育
下载PDF
社会排斥与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的关系:坚毅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1
20
作者 雷婷婷 顾善萍 +1 位作者 蒋科星 乔虹 《中国特殊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69-74,共6页
目的:探讨坚毅在社会排斥与流动儿童学校适应关系之间的调节作用。方法:运用流动儿童社会排斥量表、坚毅量表简版、城市流动儿童学校适应量表对江浙地区690名流动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社会排斥与流动儿童坚毅、学校适应均呈显著性... 目的:探讨坚毅在社会排斥与流动儿童学校适应关系之间的调节作用。方法:运用流动儿童社会排斥量表、坚毅量表简版、城市流动儿童学校适应量表对江浙地区690名流动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社会排斥与流动儿童坚毅、学校适应均呈显著性负相关;坚毅和学校适应均呈显著性正相关;②把性别、流动时间作为控制变量之后,社会排斥对流动儿童学校适应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坚毅对流动儿童学校适应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③坚毅在社会排斥与流动儿童学校适应关系中起到调节作用,高坚毅水平能够降低社会排斥对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的负向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儿童 社会排斥 坚毅 学校适应 调节作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