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里湾》对农村“集体”的想象及其局限 被引量:6
1
作者 王再兴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2期228-233,共6页
从历史和文献来看,1949—1966年中国农村集体主义革命中的"集体",其形态与意义都是被逐步想象和建构起来的。《三里湾》依托于"社员"、工分和"户"等层面,揭示了其时三里湾的农民正在开始走向现代性的社... 从历史和文献来看,1949—1966年中国农村集体主义革命中的"集体",其形态与意义都是被逐步想象和建构起来的。《三里湾》依托于"社员"、工分和"户"等层面,揭示了其时三里湾的农民正在开始走向现代性的社会。但是,赵树理和《三里湾》的卓越之处更在于,经由"民间传统"、口头语言以及与农民群众"共事"等问题,"集体"概念的内涵被给予了孤绝而幽深的辩难。赵树理是谨慎的,他执着地坚持"有多少写多少",这使得"三里湾"同时也留下了复杂的历史遗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小说 赵树理 《三里湾》 集体主义革命 想象
下载PDF
浅论鲁迅乡土小说中价值与审美的悖反现象 被引量:5
2
作者 丁帆 《长江学术》 2014年第4期13-19,共7页
鲁迅开创的现代乡土小说模式,是"五四"乡土小说及其后的重要乡土小说作家和流派的被模仿式。在鲁迅的乡土小说中,并存着改造农业社会国民劣根性的使命感与哀怜同情农民的儒者之心,这两种文化价值在其中所形成的理念叙述的冲突... 鲁迅开创的现代乡土小说模式,是"五四"乡土小说及其后的重要乡土小说作家和流派的被模仿式。在鲁迅的乡土小说中,并存着改造农业社会国民劣根性的使命感与哀怜同情农民的儒者之心,这两种文化价值在其中所形成的理念叙述的冲突,造成了作者对传统的"乡土中国"两种情感——"深刻的批判"与"深刻的眷恋"的混合;从而,也使其乡土小说创作的悲剧审美形态呈现出两种不同的风格特征——酒神的悲剧精神与柔美的田园牧歌相杂糅的表现形态交错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乡土小说 文化价值 审美形态 悖反
下载PDF
被释放的疾病:1990年代以来乡土小说中的疾病书写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文祥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5-152,共8页
就乡土小说而言,有关疾病讨论虽然比较早,但疾病叙事一直未构成较大的声势。早期乡土小说中疾病为"问题"所遮蔽,疾病叙事更多是一种主观意义上的、不太清晰的"患病"叙事。1990年代至本世纪前几年中,疾病叙事开始在... 就乡土小说而言,有关疾病讨论虽然比较早,但疾病叙事一直未构成较大的声势。早期乡土小说中疾病为"问题"所遮蔽,疾病叙事更多是一种主观意义上的、不太清晰的"患病"叙事。1990年代至本世纪前几年中,疾病叙事开始在乡土小说中大规模出现,疾病不再被压制,而是被释放出来,呈现为清晰的命名和结构。在疾病叙事中,大量的癌症意象替换了早先的肺病意象,这隐喻着乡土精神维度的日渐消失。乡土书写日渐逼近最后的、残缺的本体,并在喧闹的葬礼中被终结。表面上看,疾病侵蚀的是主人公的身体,深层上则是隐喻了当代乡土社会的内在痼疾。疾病书写是乡土尴尬的处境催生的,当乡土越来越从一种绝对价值体变为一种相对主义的价值复合体的时候,持续的焦虑弥漫在书写者的心头,疾病也成为解释乡土的最恰当方式。从疾病角度看待乡土,并不意味着作家获得了某种新的启发,相反,其却会掩盖乡土社会本身的某些结构性问题以及可能的革新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文学 乡土小说 乡土社会 疾病 疾病书写 焦虑
原文传递
新时期现实主义的深化与拓展--以赵德发小说创作为例
4
作者 张艳梅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5-52,共8页
赵德发的文学创作拓展了当代乡土小说的思想空间,丰富了宗教题材小说的文化内涵,提升了现实主义小说及时代主题创作的艺术水准。他的小说,根植于生活,具有敏锐的问题意识、深厚的人民情感,以及宽广的大地情怀;在反映历史文化和现实生活... 赵德发的文学创作拓展了当代乡土小说的思想空间,丰富了宗教题材小说的文化内涵,提升了现实主义小说及时代主题创作的艺术水准。他的小说,根植于生活,具有敏锐的问题意识、深厚的人民情感,以及宽广的大地情怀;在反映历史文化和现实生活的深广度上,有着自觉的艺术追求;尤其是长篇小说创作,深化和拓展了当代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为当代中国文学史提供了多部具有重要审美价值和探索意义的经典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德发 乡土小说 传统文化 现实主义
下载PDF
“农民解放”问题及其十七年农村小说讲述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再兴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4期160-164,共5页
20世纪早期诸多文献中关于农民"解放"比较具体的设想,其实在1949年以后的人民国家里已经得到了全面实现。但是,依据"解放"一词更为复杂和深入的含义,并不应该认为1949年以后农民的全部日常生活,已经天然地完成了解... 20世纪早期诸多文献中关于农民"解放"比较具体的设想,其实在1949年以后的人民国家里已经得到了全面实现。但是,依据"解放"一词更为复杂和深入的含义,并不应该认为1949年以后农民的全部日常生活,已经天然地完成了解放状态。1949—1966年的农村小说或许保留了解放实践更加鲜活的矛盾、想象和场景。如果借用不同主体间性关系的视野,当年的红色经典可能会有更多复杂的"声部"会被呈现出来,虽然它们原本都是高度整体性叙述的。尽管这样去做实际上面临着多种艰难,但是这一话题在文学上的严肃性仍然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解放 十七年文学 农民小说 社会主义 “解放”想象
下载PDF
试论科克兰德与美国文学自然主义的渊源关系
6
作者 方成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3-26,共4页
对科克兰德作品的重读,追索美国自然主义文学的本土渊源,管窥美国工业化进程中商业意识形态向农村小镇的渗透,揭示美国文化转型时期的大众意识。美国19世纪末兴起的文学自然主义观念始源于美国传统文化中农村镀金主义意识形态的幻灭,其... 对科克兰德作品的重读,追索美国自然主义文学的本土渊源,管窥美国工业化进程中商业意识形态向农村小镇的渗透,揭示美国文化转型时期的大众意识。美国19世纪末兴起的文学自然主义观念始源于美国传统文化中农村镀金主义意识形态的幻灭,其本土主题和叙述形式则可直接追溯到科克兰德这样农村题材小说家的创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克兰德 农村小说 叙述始源 自然主义
下载PDF
新世纪台湾乡土小说中“返魅叙事”的峰回路转——以伊格言、甘耀明、童伟格为例
7
作者 韦黄丹 《华文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3-39,共7页
台湾乡土小说自日据时期便遵循"祛魅"的写实传统,直至21世纪前后,新世代小说家纷纷以"怪力乱神"来重塑"神魔乡土",于是,台湾乡土小说借助"返魅叙事"描绘出不一样的民间风俗、历史记忆与荒诞人... 台湾乡土小说自日据时期便遵循"祛魅"的写实传统,直至21世纪前后,新世代小说家纷纷以"怪力乱神"来重塑"神魔乡土",于是,台湾乡土小说借助"返魅叙事"描绘出不一样的民间风俗、历史记忆与荒诞人生,突破了以往的乡土写作范式与价值选择。这种乡土创作的新风向已被两岸学者重视,然而他们大多只勾勒出返魅叙事的整体性特征,对其内部的差异性与社会文化根源缺乏深入的探讨。以伊格言、甘耀明与童伟格为中心来研究"乡土返魅"的峰回路转,旨在更好地发现台湾乡土小说世纪转型的契机、特质、困境以及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 台湾乡土小说 返魅 伊格言 甘耀明 童伟格
下载PDF
从“乡土”到“农村”——关于中国当代文学主导题材形成的一个发生学考察 被引量:22
8
作者 王又平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9-45,51,共8页
文学题材并非是简单地对文学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作出分类 ,它本身就是文学发展变化的历史产物。它不仅是文学史研究的对象 ,而且某几类题材被命名、被反复阐说、被赋予特殊的意义 ,这本身就形成了特定的文学史范畴。基于这一理论前提 ,本... 文学题材并非是简单地对文学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作出分类 ,它本身就是文学发展变化的历史产物。它不仅是文学史研究的对象 ,而且某几类题材被命名、被反复阐说、被赋予特殊的意义 ,这本身就形成了特定的文学史范畴。基于这一理论前提 ,本文对“乡土文学”和“农村题材小说”这两个现有文学史范畴并不当作一种既成事实进行接受 ,而对它的生成与使用以及其背后的意识形态动机进行考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乡土文学 农村题材小说
下载PDF
1940-1960年代农村题材小说中的话语殖民形态
9
作者 孙斐娟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67-71,95,共5页
在1940-1960年代农村题材小说中,国家意识形态话语逐渐渗入到人物的日常生活用语中,这种变化可称为话语殖民。话语殖民在小说中表现为四种形态:完成形态、未完成形态、异化形态和性别形态,其背后具有深层次的政治文化内涵。
关键词 1940-1960年代文学 农村题材小说 话语殖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