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类活动影响下的黄河下游河道泥沙淤积宏观趋势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许炯心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16,共9页
以1950~1997年间黄河下游来水量、来沙量和河道淤积量的长系列资料研究了黄河下游泥沙淤积的宏观趋势,结果显示,尽管来沙量和来水量都呈显著的减少趋势,但下游河道淤积量在总体上却并无减少的趋势。黄河下游河道淤积量随来沙量的减少... 以1950~1997年间黄河下游来水量、来沙量和河道淤积量的长系列资料研究了黄河下游泥沙淤积的宏观趋势,结果显示,尽管来沙量和来水量都呈显著的减少趋势,但下游河道淤积量在总体上却并无减少的趋势。黄河下游河道淤积量随来沙量的减少而减小,随来水量的减小而增大。大规模的水土保持,使入黄泥沙大幅度减少,有利于下游河道减淤;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黄河水资源,使下游河道来水量大幅度减少,输沙能力下降,会使下游淤积量增大。二者在数量上接近于相等而互相抵消,使得下游淤积量并无减少的趋势。黄河下游来沙大幅度减小而淤积量基本保持不变,这主要是由于河道泥沙输移比减小所导致的结果;而泥沙输移比的减小则与下游河道水流输沙能力的减弱和来沙系数的增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泥沙 河道淤积 水土保持 水资源利用 黄河下游
下载PDF
长江口九段沙近期演变及其对北槽航道回淤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刘杰 赵德招 程海峰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5,共5页
利用现场水文、泥沙以及水下地形观测资料,分析了近期九段沙的冲淤演变过程、机理及其对北槽航道回淤的影响。结果表明,近10年来九段沙总体呈现"长高不长大"的变化特点,即0 m以上高滩淤涨明显,而2 m和5 m中低滩面变化不大。... 利用现场水文、泥沙以及水下地形观测资料,分析了近期九段沙的冲淤演变过程、机理及其对北槽航道回淤的影响。结果表明,近10年来九段沙总体呈现"长高不长大"的变化特点,即0 m以上高滩淤涨明显,而2 m和5 m中低滩面变化不大。九段沙的淤高使得南导堤的挡沙功能减弱,一定的风浪条件下九段沙滩面相对较高浓度的含沙水体涨潮越堤进入北槽中段,增加了近期北槽航道回淤的泥沙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九段沙 冲淤演变 北槽 航道回淤
下载PDF
Effect of suspended sediment grain size on channel sedimentation in the lower Yellow River and some implications 被引量:10
3
作者 XU JiongXin HU ChunHong CHEN JianGuo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9年第8期2330-2339,共10页
Based on the data of suspended sediment transport and channel sedimentation in various grain size fractions in the period of 1962―1985,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annel sedimentation in the lower Yellow River and sed... Based on the data of suspended sediment transport and channel sedimentation in various grain size fractions in the period of 1962―1985,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annel sedimentation in the lower Yellow River and sediment input has been plotted with respect to each grain size fraction. Several fill-scour thresholds in sediment input have been identified from these graphs. It was found that the fill-scour threshold in sediment input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in fraction grain size.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channel sedimentation and sediment input becomes larger with the increasing fraction grain size, indicating that channel sedimentation depends more on coarser grain size fractions than on smaller ones. The fraction channel sedimentation induced by unit change of fraction sediment input increases with grain size. Of the input of sediment larger than 0.025 mm, 43.73% was deposited on the channel, and for inputs of sediments larger than 0.05 mm and larger than 0.10 mm, 76.61% and 97.68% were deposited on the channel, respectively. Thus, for reduction of each ton of sediment larger than 0.10 mm from the drainage basin, the resultant reduction in channel sedimentation in the lower Yellow River would be 1.275 times that for the sediment larger than 0.10 mm, and 2.234 times that for the sediment larger than 0.025 mm. Therefore, if the erosion and sediment control measures are enforced in the areas where >0.05 or >0.10 mm sediment is produced, then the best beneficial will be achieved in reducing sedimentation in the lower Yellow Riv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nnel sedimentation sediment GRAIN size sediment storage geomorphic THRESHOLD the YELLOW river
原文传递
平面二维水流泥沙数学模型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张云鹏 黄久林 《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2002年第4期342-345,共4页
建立了水流泥沙平面二维数学模型 讨论了动边界处理方法及定解条件 在利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离散的常微分方程组后 ,采用了选择系数质量矩阵集中法求解 ,从而避免了大量方程组的联解 ,极大限度地节省了计算存贮量 ,缩短了计算时间 通... 建立了水流泥沙平面二维数学模型 讨论了动边界处理方法及定解条件 在利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离散的常微分方程组后 ,采用了选择系数质量矩阵集中法求解 ,从而避免了大量方程组的联解 ,极大限度地节省了计算存贮量 ,缩短了计算时间 通过实例验证 ,该模型适用于短河段、沉沙区、放淤区、引航道及边界条件较复杂的水工建筑物附近动床河段的冲淤数值模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床变形 河道淤积 有限元分析 水利工程 水流泥沙运动 平面二维数学模型
下载PDF
异源水沙对黄河上游兰州至头道拐河段悬移质泥沙冲淤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许炯心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0,共10页
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黄河上游(兰州至头道拐河段,以下简称兰头河段)具有十分显著的水沙异源特征,这对于河道冲淤有深远影响。本文以实测资料为基础,建立冲淤量与异源水沙之间的定量关系,为减淤措施的确定提供参考。划分了3个水沙来... 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黄河上游(兰州至头道拐河段,以下简称兰头河段)具有十分显著的水沙异源特征,这对于河道冲淤有深远影响。本文以实测资料为基础,建立冲淤量与异源水沙之间的定量关系,为减淤措施的确定提供参考。划分了3个水沙来源区,即兰州以上清水来源区、祖厉河和清水河多沙细沙来源区和十大孔兑多沙粗沙来源区。基于清水区的汛期来水量与多沙细沙区、多沙粗沙区来沙量的对比关系,提出了不同来源区水沙的耦合指标,这些指标反映了清水区汛期来水对多沙区高含沙洪水的稀释作用。建立了兰头河段的年冲淤量SL-T与不同来源水沙量之间的多元回归方程,并按半偏相关系数的大小估算出兰州站汛期径流量Qwh,L、兰州站年输沙量Qs,L、祖厉河和清水河年输沙量Qs,ZQ和十大孔兑年输沙量Qs,KD对于SL-T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39.6%,23.8%,14.0%和22.6%。兰州汛期径流量对于兰头河段冲淤的贡献率居第一,十大孔兑的贡献率超过多沙细沙区。两个多沙区来沙贡献率之和为36.6%,为干流来沙贡献率的1.41倍。建立了兰头河段河道冲淤量与不同来源区水沙耦合指标的关系,并计算出使该河段达到冲淤平衡的临界值。这一临界值对于冲淤调控有一定的应用意义。基于本研究的成果,提出了减淤对策:(1)改变龙羊峡水库现有运用方式来增大兰州站汛期径流量;(2)在祖厉河和清水河多沙细沙区加强水土保持,减少从多沙细沙区进入干流的泥沙量;(3)在十大孔兑多沙粗沙区加强水土保持和进行风沙治理,减少输入黄河的粗泥沙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异源水沙 河道沉积 不同来源区水沙耦合
下载PDF
某河道疏挖治理工程方案比选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韩婧 《陕西水利》 2021年第2期72-74,共3页
根据某河道干流河段泥沙淤积现状,对河道泥沙淤积原因、淤积量及淤积变化进行分析。根据河道淤积分析结果,从清淤断面、工程量及工程投资、方案优缺点等方面进行河道清淤治理方案比选分析,最终确定该河道干流河段的清淤治理方案,结果可... 根据某河道干流河段泥沙淤积现状,对河道泥沙淤积原因、淤积量及淤积变化进行分析。根据河道淤积分析结果,从清淤断面、工程量及工程投资、方案优缺点等方面进行河道清淤治理方案比选分析,最终确定该河道干流河段的清淤治理方案,结果可为该河道及同类型河道清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淤积 防洪排涝 淤积量 断面设计 疏挖方案
下载PDF
荆江与洞庭湖关系及防洪对策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明甫 《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2期1-8,共8页
本文着重论述了荆江和洞庭湖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关系,认为荆江裁弯和四口分流分沙逐渐变小对减轻洞庭湖区的泥沙淤积和洪涝灾害(包括荆江和江汉平原地区)有利,但却引起了城陵矶河床和水位高程的抬高,又阻碍了洞庭湖的泄流排沙,不利洞庭湖... 本文着重论述了荆江和洞庭湖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关系,认为荆江裁弯和四口分流分沙逐渐变小对减轻洞庭湖区的泥沙淤积和洪涝灾害(包括荆江和江汉平原地区)有利,但却引起了城陵矶河床和水位高程的抬高,又阻碍了洞庭湖的泄流排沙,不利洞庭湖的防洪。江湖关系这一矛盾和洪涝灾害,只有靠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兴建才能基本解决。在三峡工程兴建前,所有减轻荆江和洞庭湖区洪涝灾害的对策,都应从研究理顺江湖关系出发,使其符合江湖两利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江 洞庭湖 防洪 河床 演变
原文传递
深圳河“8·29”特大暴雨及高水位成因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吴门伍 严黎 +1 位作者 高时友 吴尧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2-97,共6页
研究深圳河干流雨量量级相同时河道水位偏高原因,可为深圳河防洪决策提供技术支持。根据2018年8月28~30日深圳河流域降雨资料,选取深圳河干流罗湖、梧桐河、鹿丹村、深圳河口等站点的水位及流量特征资料,分析了该场洪水的降雨特性、洪... 研究深圳河干流雨量量级相同时河道水位偏高原因,可为深圳河防洪决策提供技术支持。根据2018年8月28~30日深圳河流域降雨资料,选取深圳河干流罗湖、梧桐河、鹿丹村、深圳河口等站点的水位及流量特征资料,分析了该场洪水的降雨特性、洪水特征,并与2008年6月相同降雨量级形成的洪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虽然2008,2018年降雨量级相同,但受河道淤积、河道边滩范围扩大且植物生长、河口泄洪阻力增大和海平面上升等影响,2018年8月降雨致使河道水位明显偏高。同时深圳河流域呈扇形分布,平原河、梧桐河、布吉河等支流洪水易在鹿丹村附近汇聚,使得深圳河干流,尤其是鹿丹村一带河段面临严重的洪水威胁,该区域成为深圳河干流的防洪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暴雨 高水位 洪水特征 河道淤积 深圳河
下载PDF
Sediment transferring function of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influenced by drainage basin factors and human activities 被引量:1
9
作者 XU Jiongxin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5年第12期2194-2202,共9页
Sediment transferring function (Fs) of rivers is defined and indexed in this study,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sediment budget at river reach scales. Then, study is made on the Fs of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Sediment transferring function (Fs) of rivers is defined and indexed in this study,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sediment budget at river reach scales. Then, study is made on the Fs of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in relation to natural and human factors in the drainage basin, such as the annual precipitation in different water and sediment source areas, proportion of >0.05 mm sediment of the total sediment load to the lower reaches of Yellow River, the regu-lated degree of the “clear” baseflow from the drainage area above Lanzhou, frequency of hy-perconcentrated flows, area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easures in the drainage basin. As a result, a multiple regression equation has been established between Fs and 7 influencing factors, with multipl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 = 0.90. The reduction in annual precipitation in different water and sediment source areas has different effects on Fs. The reduction in annual precipitation in the area above Hekou Town and the area between Longmen and Sanmenxia results in a reduction in Fs, but the reduction in annual pre-cipitation in the area between Hekou Town and Longmen results in an increase in Fs. The grain size composition of sediment load strongly affects the Fs; the larger the proportion of >0.05 mm sediment in the suspended sediment load entering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is, the lower the Fs will be. Thus, if the Xiaolangdi Reservoir traps coarse sediment and releases fine sediment, Fs will be enhanced. This study also shows that the lower the proportion of high-flow season river flow to the annual total river flow at Lanzhou Station is, the lower the Fs will be. Therefore, the interception of large quantities of clear water by the reservoirs on the upper reaches of Yellow River is one of the major causes for the decrease in Fs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ver sediment channel sedimentation drainage basin factors human activities YELLOW river.
原文传递
永定新河治理工程几个关键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晓梅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 2002年第4期1-4,共4页
永定新河是天津市防洪的北部防线。由于受海相来沙淤积 ,河道行洪能力大幅度下降。针对永定新河治理工程设计中涉及到的河道淤积治理方案、闸位比选、防潮闸结构型式及施工方法、闸下减淤清淤措施等诸多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
关键词 永定新河 河道淤积 建闸清淤 装配式闸 清淤减淤
下载PDF
渭河下游水沙变化特征与河道淤积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韩小军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17年第8期74-76,共3页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渭河下游水沙变化特征与河道淤积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986年以后,渭河下游汛期、非汛期水量均明显减少,但沙量未见相应降低;水沙的不同步变化引起了水流含沙量的相形上升,渭河下游河道淤积明显加重。分析...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渭河下游水沙变化特征与河道淤积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986年以后,渭河下游汛期、非汛期水量均明显减少,但沙量未见相应降低;水沙的不同步变化引起了水流含沙量的相形上升,渭河下游河道淤积明显加重。分析渭河下游河道淤积的主要原因包括:潼关高程的抬高、洪水条件的变化、黄河对渭河的倒灌以及北洛河的来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河下游 水沙变化 河道淤积 演变机理 潼关高程
下载PDF
小砾山引水枢纽调配水的含沙量对河道淤积的影响
12
作者 沈建飞 俞学军 郑海洋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4期19-22,共4页
从钱塘江河口口门往城区调配水极大地改善了城区的水环境,但在调配水的同时也造成了河道淤积.通过小砾山引水枢纽大、中、小潮的实测含沙量资料,分析含沙量的变化特征,揭示调配水含沙量在半日潮周期、半月潮周期中的变化规律和随潮汐变... 从钱塘江河口口门往城区调配水极大地改善了城区的水环境,但在调配水的同时也造成了河道淤积.通过小砾山引水枢纽大、中、小潮的实测含沙量资料,分析含沙量的变化特征,揭示调配水含沙量在半日潮周期、半月潮周期中的变化规律和随潮汐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钱塘江河口调配水应遵循潮汐变化规律,应在大、中潮汐高潮位2 h左右停止引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配水 含沙量 河道淤积 潮汐变化
下载PDF
下荆江裁弯对荆江洞庭湖影响分析 被引量:25
13
作者 唐日长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0-23,共4页
下荆江中洲子、上车湾河湾实施裁弯工程,沙滩子河湾发生自然裁弯,迄今已有20余年。裁弯后,荆江分流入洞庭湖的水量、沙量锐减,加速了江湖关系变化。根据原型实测资料,对裁弯后荆江河道和江湖关系演变、工程效益和对江湖防洪的不... 下荆江中洲子、上车湾河湾实施裁弯工程,沙滩子河湾发生自然裁弯,迄今已有20余年。裁弯后,荆江分流入洞庭湖的水量、沙量锐减,加速了江湖关系变化。根据原型实测资料,对裁弯后荆江河道和江湖关系演变、工程效益和对江湖防洪的不利影响进行分析,指出1980年后,荆江河床已处于冲淤平衡状态;洞庭湖口洪道和城陵矶—武汉河段泥沙淤积问题对防洪影响较小,并对三峡工程运用后,进一步贯彻“江湖两利”方针,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裁弯取直 水沙变化 冲淤平衡 环境影响评价
下载PDF
黄河小浪底水库下游河床冲淤发展趋势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悦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21-23,共3页
根据黄河水沙特性,运用适合于多沙河流的挟沙力公式,研制出应用于黄河下游河道变形数模程序。通过对黄河铁谢至利津河段长系列演算与分析,预估小浪底水库运用后,坝下游河道将发生不同程度的冲淤变化,以铁谢至高村段河床冲淤变化较... 根据黄河水沙特性,运用适合于多沙河流的挟沙力公式,研制出应用于黄河下游河道变形数模程序。通过对黄河铁谢至利津河段长系列演算与分析,预估小浪底水库运用后,坝下游河道将发生不同程度的冲淤变化,以铁谢至高村段河床冲淤变化较大,高村以下河段冲淤变化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淤 数学模型 河道演变 河道淤积 水库下游
下载PDF
Pb/Cd污染固化底泥的pH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玉柱 邵俐 罗进财 《山西建筑》 2016年第1期195-196,共2页
以水泥、矿渣、生石灰、沸石为固化剂,对重金属污染底泥进行固化处理,通过室内试验,分析了铅、镉离子浓度及龄期对固化土pH值的影响,并得到了固化土pH值的变化规律,有助于解决河道底泥的重金属污染问题。
关键词 河道底泥 铅离子 镉离子 固化土 重金属污染
下载PDF
底泥负载K^+基吸收剂CO_2再生反应特性
16
作者 邰晓燕 刁永发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44-649,共6页
介绍了底泥负载K+吸收剂的制备方法,并通过热重分析试验研究了其再生反应特性.苏州河底泥添加KHCO_3和黏结剂制备得到CO_2干式吸收剂模拟待再生剂;从KHCO_3负载量、升温速率和加入分析纯K_2CO_3共3方面对模拟待再生剂进行热重分析,求取... 介绍了底泥负载K+吸收剂的制备方法,并通过热重分析试验研究了其再生反应特性.苏州河底泥添加KHCO_3和黏结剂制备得到CO_2干式吸收剂模拟待再生剂;从KHCO_3负载量、升温速率和加入分析纯K_2CO_3共3方面对模拟待再生剂进行热重分析,求取再生反应动力学参数,研究其再生反应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再生反应表观活化能在90~120 kJ/mol之间;KHCO_3负载量为40%时分解反应更容易发生,再生性能好;升温速率的变化对再生反应影响不大,当升温速率达到5℃/min以上时,再生转化率均超过90%;加入分析纯K_2CO_3后,再生反应发生的难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底泥 二氧化碳 K^+基吸收剂 再生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