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刘殿爵中国哲学典籍英译本的译介效果及启示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吕剑兰 《现代英语》 2020年第6期61-63,共3页
刘殿爵(D.C.Lau)的《道德经》《孟子》《论语》英译本向英语世界的读者精微准确地传递了中国思想,是西方学者了解东方文化和研治中国哲学必读之经典。文章从专业读者书评、亚马逊图书网读者评价和全球图书馆馆藏量三个方面着手,对其英... 刘殿爵(D.C.Lau)的《道德经》《孟子》《论语》英译本向英语世界的读者精微准确地传递了中国思想,是西方学者了解东方文化和研治中国哲学必读之经典。文章从专业读者书评、亚马逊图书网读者评价和全球图书馆馆藏量三个方面着手,对其英译本的译介效果进行考察,并总结其对中国哲学对译介的启示,旨在为中国哲学走出去提供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殿爵 中国哲学 典籍 读者接受
原文传递
翻译传播学观照下《大唐狄公案》异语创作——文化回译信息传播路径及接受效应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宇文刚 张添羽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51-57,共7页
基于翻译传播学理论视角,选取由荷兰汉学家高罗佩所创作的《大唐狄公案》为重点研究对象,从异语创作--文化回译--读者阅读信息传播路径中,阐释分析信息交互与信息错位的内在机理以及译语读者对该文本信息的误读现象,探究传播路径过程中... 基于翻译传播学理论视角,选取由荷兰汉学家高罗佩所创作的《大唐狄公案》为重点研究对象,从异语创作--文化回译--读者阅读信息传播路径中,阐释分析信息交互与信息错位的内在机理以及译语读者对该文本信息的误读现象,探究传播路径过程中信息错位与失衡的根本缘由,并指出对类似文化回译叙事文本文学批评的正确路径,从而为进一步分析相关文本信息传播研究提供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语创作 文化回译 翻译传播学 读者接受
下载PDF
农耕经验与陶渊明作品的读者接受——以《归园田居》五首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郭世轩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105-109,共5页
陶渊明的诗歌创作充满着对于农业、农民、农村的观察与思考,饱含着躬耕陇亩的热情和热爱自由的心愿.随着农耕经验的逐渐缺失,当代读者需要知人论世,补充和熟悉作者所处的文化语境和农耕经验,方能进入陶渊明诗文语境而对其正常阐释.
关键词 农耕经验 陶渊明 读者接受 《归园田居》五首
下载PDF
秦可卿形象的作者塑造与读者接受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燕 《皖西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109-112,共4页
秦可卿,《红楼梦》中一个颇有争议的形象。曹雪芹曾接受畸笏叟的建议删去"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一节,改"淫丧"为"病死",使其由初稿中一个饱暖思淫欲的女子成为了今稿中寄予作者"兼美"理想的形象... 秦可卿,《红楼梦》中一个颇有争议的形象。曹雪芹曾接受畸笏叟的建议删去"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一节,改"淫丧"为"病死",使其由初稿中一个饱暖思淫欲的女子成为了今稿中寄予作者"兼美"理想的形象。由于这一现象的存在,造成了作者塑造与读者接受的复杂变异,也使这一形象具有了深厚的文化积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可卿 作者塑造 读者接受 文化积淀
下载PDF
历史叙述中历史学家的主观性与个人情感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盛亚军 《皖西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113-118,共6页
历史叙述是指历史学家按照如实叙述的原则,写作历史著作的过程。无论是秉笔直书的原则,还是对史料的选择与甄别,历史叙述都是一项历史学家主观参与的实践活动。历史叙述中存在着历史学家个人的情感,反映了历史学家对历史人物的赞扬与批... 历史叙述是指历史学家按照如实叙述的原则,写作历史著作的过程。无论是秉笔直书的原则,还是对史料的选择与甄别,历史叙述都是一项历史学家主观参与的实践活动。历史叙述中存在着历史学家个人的情感,反映了历史学家对历史人物的赞扬与批判,蕴含了历史学家个人的价值判断原则。历史学家在历史叙述中的主观性与个人情感,将影响主体对史料的选择,甚至影响所述史实的正误。历史学家通过历史叙述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来传递个人的主观情感,进而教育与引导读者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叙述 历史学家 主观性 个人情感 史实 读者接受
下载PDF
从接受美学角度看《水浒传》的侠义文化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双田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25-26,共2页
水浒故事兴盛于宋元时期,主要以"说话"形式流传,其受众主要是市民阶层。接受美学认为艺术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消费,而是显示赞同与拒绝的审美活动。因此,其故事能否被市民接受对创作者有直接的影响。在《水浒传》中,尤其是其所... 水浒故事兴盛于宋元时期,主要以"说话"形式流传,其受众主要是市民阶层。接受美学认为艺术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消费,而是显示赞同与拒绝的审美活动。因此,其故事能否被市民接受对创作者有直接的影响。在《水浒传》中,尤其是其所宣扬的侠义行为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美学 读者接受 《水浒传》 侠义文化
下载PDF
从“剧贼”、“侠盗”到“义侠”——亚森罗苹在中国的接受 被引量:1
7
作者 石娟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22-26,共5页
作为勒白朗笔下的经典形象,亚森罗苹是以福尔摩斯的对手—"盗贼"—的身份出场,一诞生便引起轰动。但文化差异使得中国对亚森罗苹的译介及接受经历了一段漫长的时间,其间,印刷资本的商业运作对亚森罗苹在中国的接受发挥了不可... 作为勒白朗笔下的经典形象,亚森罗苹是以福尔摩斯的对手—"盗贼"—的身份出场,一诞生便引起轰动。但文化差异使得中国对亚森罗苹的译介及接受经历了一段漫长的时间,其间,印刷资本的商业运作对亚森罗苹在中国的接受发挥了不可小觑的作用。大东书局通过广告、文本阐释以及译介中的"归化"策略等一系列方式,使其从最初的"剧贼"、"侠盗"再转换为"义侠",成功"归化"。在得到读者认可的同时,中国的"亚森罗苹"—鲁平—随之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森罗苹 周瘦鹃 大东书局 译介 商业运作 归化 读者接受
下载PDF
场景缺失与主体互动:山西河曲“走西口”民歌的离别
8
作者 刘沛江 《民族艺林》 2018年第2期80-85,共6页
"离别"是山西河曲"走西口"民歌的典型场景。独唱形式、文本作者和文本录体现着单声音、单叙述和单主体记录的场景缺失。跨文本的阅读,将"别前""别中"和"别后"的离别主体互动,在读者... "离别"是山西河曲"走西口"民歌的典型场景。独唱形式、文本作者和文本录体现着单声音、单叙述和单主体记录的场景缺失。跨文本的阅读,将"别前""别中"和"别后"的离别主体互动,在读者接受层面重新构造完整的场景,带入自我的体验和情感,实现双重美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别 “走西口”民歌 文本 场景 读者接受
下载PDF
《荒原》七个中译本中的宗教典故翻译 被引量:4
9
作者 江群 蔡玉辉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703-708,共6页
考察了艾略特《荒原》七个中译本中的宗教典故翻译,发现七个译本中的宗教典故翻译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望文生译"、混译和不译的问题,导致"文化传真"的失效和"读者接受"的困难;探究了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在... 考察了艾略特《荒原》七个中译本中的宗教典故翻译,发现七个译本中的宗教典故翻译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望文生译"、混译和不译的问题,导致"文化传真"的失效和"读者接受"的困难;探究了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在于译者的翻译态度和方法,讨论了文学作品中宗教典故翻译的一般性原则与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原》 宗教典故翻译 文化传真 读者接受
下载PDF
接受美学视域下《飘》中斯佳丽形象的读者接受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华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42-47,共6页
作品《飘》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一生创作中唯一一部作品,作品自问世以来,便打破了所有的出版记录,作品被译成40多种文字,畅销世界。作品中女主人公斯佳丽所代表的女性形象受到无数读者的热烈追捧,成为一个偶像级人物。接... 作品《飘》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一生创作中唯一一部作品,作品自问世以来,便打破了所有的出版记录,作品被译成40多种文字,畅销世界。作品中女主人公斯佳丽所代表的女性形象受到无数读者的热烈追捧,成为一个偶像级人物。接受美学理论认为,形象的塑型与读者的期待视野密切相关。斯佳丽在经受生活磨难后迸发出来的坚强勇敢的行为和独立自主的精神,这种人格魅力是获得读者接受的根本原因。同时,斯佳丽的形象反映了人类追求自由、平等、自强自立的精神,由此实现了与历代读者阅读期待视野的深层融合,这是斯佳丽形象受到追捧的社会文化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佳丽形象 期待视野 读者接受
下载PDF
冰山之下的期待——海明威《雨中的猫》再解读 被引量:1
11
作者 冯宏 《商洛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59-62,共4页
对海明威小说《雨中的猫》的解读林林总总,但最为可靠的解读还是在于读者本身的接受。不顾及读者的感受,对这部小说的解读显然是不够全面的。以读者的接受为主要研究着眼点,从读者内在与外在的视角出发,才能还原文本的真正意义。
关键词 海明威 《雨中的猫》 读者接受
下载PDF
古代赋论与赋的经典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新科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2-78,共7页
中国古代有大量的辞赋论著,是古代文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赋论在赋的经典化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关联着作者、作品,帮助实现辞赋作者的创作期待和作品的价值,又关联着读者,对读者起引导作用;既关联着赋的创作实践,指导作家的辞... 中国古代有大量的辞赋论著,是古代文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赋论在赋的经典化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关联着作者、作品,帮助实现辞赋作者的创作期待和作品的价值,又关联着读者,对读者起引导作用;既关联着赋的创作实践,指导作家的辞赋创作,又关联着赋的理论发展。而且赋论者本身的才学与识见也对赋的经典化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论 经典化 读者接受 古代文学理论
下载PDF
图书馆特藏建设研究——基于读者接受维度的理论探索
13
作者 王瑛琦 赵赫璠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2年第12期38-43,共6页
特藏的内涵正随着特色资源概念的扩展而泛化,厘清其概念是特藏发展的内在要求。从读者接受维度出发,特藏活动本质上是一种“文艺作品”的创作与审美活动,馆员是特藏资源的再创作主体,读者以阅读和审美的方式参与特藏建设,是复活特藏资... 特藏的内涵正随着特色资源概念的扩展而泛化,厘清其概念是特藏发展的内在要求。从读者接受维度出发,特藏活动本质上是一种“文艺作品”的创作与审美活动,馆员是特藏资源的再创作主体,读者以阅读和审美的方式参与特藏建设,是复活特藏资源和实现特藏价值的建构主体。接受理论对图书馆人理解特藏的内涵、特藏建设方法及读者的教育都有重要启示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藏 图书馆 读者主体 读者接受
下载PDF
接受与拒绝——从读者接受看中国当代先锋小说的衰落
14
作者 秦敏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60-63,共4页
本文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探讨中国当代先锋小说与读者期待视野之间的关系,从读者对先锋小说的接受与拒绝两方面来窥测其衰落的原因。
关键词 先锋小说 读者接受 期待视野
下载PDF
“微”阅读语境下《玛木特依》的读者接受研究
15
作者 吉克罗子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36-41,共6页
从电子网络传播的角度去研究民族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情况,深入文学与传播媒介之间的密切关联,以彝族道德教育典籍《玛木特依》为例,以微阅读时代为研究背景,立足于现实,从读者接受与认知的角度出发,探讨在微阅读语境下读者对传统典籍《... 从电子网络传播的角度去研究民族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情况,深入文学与传播媒介之间的密切关联,以彝族道德教育典籍《玛木特依》为例,以微阅读时代为研究背景,立足于现实,从读者接受与认知的角度出发,探讨在微阅读语境下读者对传统典籍《玛木特依》的阅读方式和阅读行为的改变,从而更深层次上来探究微阅读时代读者对传统典籍的阅读态度与审美认知的心理变化。以期让更多的读者关注像《玛木特依》等这样的传统典籍,并认识其文学性、思想性和价值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阅读 《玛木特依》 读者接受
下载PDF
中国文学异化与归化译本的读者接受历时对比研究——基于语料库的《红楼梦》书评分析
16
作者 沈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第8期157-160,共4页
该研究基于跨度十五年的六百条书评,以加权评分、情感分析、主题词和“翻译”强搭配词分析对《红楼梦》异化与归化译本的读者接受进行历时对比,发现读者对归化译本更关注人物情节与译者,关注度随时间推移变强,而对异化译本更关注翻译作... 该研究基于跨度十五年的六百条书评,以加权评分、情感分析、主题词和“翻译”强搭配词分析对《红楼梦》异化与归化译本的读者接受进行历时对比,发现读者对归化译本更关注人物情节与译者,关注度随时间推移变强,而对异化译本更关注翻译作用、中国元素与翻译比对,关注度随时间推移减弱,可期为中国文学外译传播路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化 归化 语料库 红楼梦 读者接受
下载PDF
王国维“无我之境”说与艾略特“非个人化”理论比较
17
作者 李志艳 李志荣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83-89,共7页
王国维"无我之境"说与艾略特"非个人化"理论,作为中西两种颇具代表性诗学理论,其对诗歌抒情主体、抒情客体及其读者接受等理论命题的认识既有契合,亦有分歧。对之进行系统比较,对中国当代诗学理论的发展具有很高的... 王国维"无我之境"说与艾略特"非个人化"理论,作为中西两种颇具代表性诗学理论,其对诗歌抒情主体、抒情客体及其读者接受等理论命题的认识既有契合,亦有分歧。对之进行系统比较,对中国当代诗学理论的发展具有很高的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我之境”说 “非个人化”理论 抒情主体 抒情客体 读者接受
下载PDF
《诛仙》中的集体经验话语表达
18
作者 李子君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429-432,共4页
《诛仙》作为早期网络文学的代表作品,一直经久不衰并衍生出众多附属产品,这其中必然与读者的稳定支持分不开。从网络文学受到热捧的读者心理机制出发,探求固有的经验意识在读者心理接受层面的基础生发作用,以及普遍自我建构产生的代入... 《诛仙》作为早期网络文学的代表作品,一直经久不衰并衍生出众多附属产品,这其中必然与读者的稳定支持分不开。从网络文学受到热捧的读者心理机制出发,探求固有的经验意识在读者心理接受层面的基础生发作用,以及普遍自我建构产生的代入感,对英雄成长模式的认同和崇拜等方面对以《诛仙》为代表的网络文学的动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学 《诛仙》 集体经验 读者接受
下载PDF
信息与可接受度的统一——对当前旅游翻译的一项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14
19
作者 文军 邓春 +1 位作者 辜涛 蒋宇佳 《中国科技翻译》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9-52,64,共5页
本调查针对当前对外旅游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调查了来自不同国家的外国游客的反应与态度。通过数据分析 ,反映了目前旅游翻译中的种种问题 ,把握了游客的心理取向 。
关键词 翻译 对外 统一 反映 存在 反应 旅游 外国游客 问题 信息
下载PDF
金圣叹的《水浒传》评点及其小说美学思想 被引量:5
20
作者 吴功正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0-25,共6页
金圣叹的《水浒传》评点涉及小说美学的诸多方面,包括创作思想、人物性格论、情节结构论。金圣叹小说情节美学的最大特点是运用了读者阅读、接受心理学。
关键词 金圣叹 《水浒传》评点 小说美学 读者阅读接受心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