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殿爵中国哲学典籍英译本的译介效果及启示研究 |
吕剑兰
|
《现代英语》
|
2020 |
2
|
|
2
|
翻译传播学观照下《大唐狄公案》异语创作——文化回译信息传播路径及接受效应分析 |
宇文刚
张添羽
|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
2020 |
1
|
|
3
|
农耕经验与陶渊明作品的读者接受——以《归园田居》五首为例 |
郭世轩
|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
2020 |
1
|
|
4
|
秦可卿形象的作者塑造与读者接受 |
王燕
|
《皖西学院学报》
|
2010 |
1
|
|
5
|
历史叙述中历史学家的主观性与个人情感研究 |
盛亚军
|
《皖西学院学报》
|
2014 |
1
|
|
6
|
从接受美学角度看《水浒传》的侠义文化 |
张双田
|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
2008 |
1
|
|
7
|
从“剧贼”、“侠盗”到“义侠”——亚森罗苹在中国的接受 |
石娟
|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14 |
1
|
|
8
|
场景缺失与主体互动:山西河曲“走西口”民歌的离别 |
刘沛江
|
《民族艺林》
|
2018 |
0 |
|
9
|
《荒原》七个中译本中的宗教典故翻译 |
江群
蔡玉辉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4
|
|
10
|
接受美学视域下《飘》中斯佳丽形象的读者接受 |
陈华
|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
2020 |
2
|
|
11
|
冰山之下的期待——海明威《雨中的猫》再解读 |
冯宏
|
《商洛学院学报》
|
2011 |
1
|
|
12
|
古代赋论与赋的经典化 |
张新科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13
|
图书馆特藏建设研究——基于读者接受维度的理论探索 |
王瑛琦
赵赫璠
|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
2022 |
0 |
|
14
|
接受与拒绝——从读者接受看中国当代先锋小说的衰落 |
秦敏
|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7 |
0 |
|
15
|
“微”阅读语境下《玛木特依》的读者接受研究 |
吉克罗子
|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
2020 |
0 |
|
16
|
中国文学异化与归化译本的读者接受历时对比研究——基于语料库的《红楼梦》书评分析 |
沈琳
|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
2022 |
0 |
|
17
|
王国维“无我之境”说与艾略特“非个人化”理论比较 |
李志艳
李志荣
|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7 |
0 |
|
18
|
《诛仙》中的集体经验话语表达 |
李子君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7 |
0 |
|
19
|
信息与可接受度的统一——对当前旅游翻译的一项调查与分析 |
文军
邓春
辜涛
蒋宇佳
|
《中国科技翻译》
北大核心
|
2002 |
114
|
|
20
|
金圣叹的《水浒传》评点及其小说美学思想 |
吴功正
|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