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美国非裔诗歌中的声音诗学 被引量:8
1
作者 罗良功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0-70,共11页
声音诗学是美国非裔诗歌的重要特征。本文以诗歌文本中的声音为对象,探讨美国非裔诗歌中的声音形态及声音的文本化、声音诗学的文化基础、文化意义和美学意义。声音诗学是美国非裔诗人自觉的艺术实践和社会实践的结果,既源于人类认知世... 声音诗学是美国非裔诗歌的重要特征。本文以诗歌文本中的声音为对象,探讨美国非裔诗歌中的声音形态及声音的文本化、声音诗学的文化基础、文化意义和美学意义。声音诗学是美国非裔诗人自觉的艺术实践和社会实践的结果,既源于人类认知世界和自我表达的天性,又扎根于该民族的独特生存经历和文化土壤。声音诗学作为非裔诗人的民族文化选择和一种文化策略,主要服务于非裔民族的历史书写、民族认同、人性传达、民族文学建构。在美学层面上,声音诗学赋予美国非裔诗歌声音主导的文本品质和以直观性和感性为特性的审美体验。美国非裔诗歌的声音诗学与美国其他先锋诗人的诗学实践相互呼应,与现代技术发展相呼应,推动了美国诗歌的多元化和当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非裔诗歌 声音 声音诗学 诗歌 美学
原文传递
杰勒德·霍普金斯的声音诗学及其书写
2
作者 蔡玉辉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24年第1期74-91,共18页
英国诗人杰勒德·霍普金斯是视图和声音书写的高手。他提出了别具一格的声音诗学观,主张诗歌之首要在于吟诵,诗歌用语当选日常口语,诗歌韵律应摒弃僵化的跑步节奏,激活古英语诗歌中的跳跃节奏而代之,使诗歌接近散文和口语节奏而近... 英国诗人杰勒德·霍普金斯是视图和声音书写的高手。他提出了别具一格的声音诗学观,主张诗歌之首要在于吟诵,诗歌用语当选日常口语,诗歌韵律应摒弃僵化的跑步节奏,激活古英语诗歌中的跳跃节奏而代之,使诗歌接近散文和口语节奏而近民众。他依据这些观点,摹写底层民众的各种声音,模仿自然万物的各种旋律,为世界诗坛留下了一大批声音书写杰作,让跳跃节奏和口语入诗的英国诗学传统获得新生,并成为现代主义诗学运动的重要推力。霍普金斯也因此被认为是一个现代诗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杰勒德·曼利·霍普金斯 声音诗学 声音书写 跳跃节奏
下载PDF
声音的意义: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中的声音诗学
3
作者 李玉婷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78-83,共6页
声音诗学是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中的重要特征。狄金森众多基于声音的诗歌显示了一种声音美学:依托具有音乐性的赞美诗格式,狄金森利用英语语音特征,即元音、辅音与拟声词等音韵的象似性使其诗歌产生噪声美学和符合文本意义的声音质... 声音诗学是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中的重要特征。狄金森众多基于声音的诗歌显示了一种声音美学:依托具有音乐性的赞美诗格式,狄金森利用英语语音特征,即元音、辅音与拟声词等音韵的象似性使其诗歌产生噪声美学和符合文本意义的声音质感。众多破折号的使用不仅造成视觉美感,而且在视觉上产生富有节奏与意义的“声音”。陌生化的词汇与句法,在视觉与听觉上给人美的感受与认知,还增加了解读语义的维度,使诗歌具有朦胧美。声音是意义的回声,诗歌声音的意义即诗人的心志和情感最终通过“声音”得以传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米莉·狄金森 声音诗学 视觉的声音 听觉的陌生化 象似性
下载PDF
论弗洛斯特诗歌艺术的辩证法维度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应雪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36-39,51,共5页
20世纪美国诗人罗伯特·弗洛斯特的辩证诗学集中地体现为他的两个理论:“诗歌是隐喻”和“意义之音”。他的诗歌作品不但在辩证法的高度上实践和检验着他的诗歌理论,更对现代诗歌创作过程中内容与形式、诗人自我意识与素材的关系... 20世纪美国诗人罗伯特·弗洛斯特的辩证诗学集中地体现为他的两个理论:“诗歌是隐喻”和“意义之音”。他的诗歌作品不但在辩证法的高度上实践和检验着他的诗歌理论,更对现代诗歌创作过程中内容与形式、诗人自我意识与素材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索与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洛斯特 辩证诗学 “诗歌是隐喻” “意义之音” 形式与内容 诗人自我意识
下载PDF
雅各布森语言诗学与俄国先锋艺术 被引量:3
5
作者 江飞 《美育学刊》 2013年第2期56-62,共7页
20世纪初俄国的"先锋艺术"作为雅各布森语言诗学研究的首要思想资源,是激发其诗学科学创造的根本动力;先锋艺术所关注的"语音和意义"、"时间和空间"、"现实主义"等问题,也都成为雅各布森诗学... 20世纪初俄国的"先锋艺术"作为雅各布森语言诗学研究的首要思想资源,是激发其诗学科学创造的根本动力;先锋艺术所关注的"语音和意义"、"时间和空间"、"现实主义"等问题,也都成为雅各布森诗学一直关注的焦点问题,并对其结构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各布森 语言诗学 俄国先锋艺术 语音与意义 时间与空间 现实主义
下载PDF
百年海外学者的中国古代诗学声音理论阐释
6
作者 徐丽鹃 《美学与艺术评论》 2022年第2期186-197,284-285,共14页
声音的探寻对于发掘中国诗学根源、理解中华美学精神具有重要意义。百年以来海外学者从跨文化、跨学科角度对中国古代诗学声音理论展开研究,在音乐学、人类学、传播学、美学等领域均有所突破,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声音与仪式的口头文化考... 声音的探寻对于发掘中国诗学根源、理解中华美学精神具有重要意义。百年以来海外学者从跨文化、跨学科角度对中国古代诗学声音理论展开研究,在音乐学、人类学、传播学、美学等领域均有所突破,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声音与仪式的口头文化考察;声音与汉诗韵律结构、诗体研究;声音与意义的修辞论美学;声音与抒情传统的美学研究。从学术史来看,这些成果有不同的研究路径和理论旨趣,欧洲汉学界侧重从人类学、民俗学、美学等角度进行现象学分析和文化阐释,提供了人类学、结构主义范式和美学思考。日本汉学界既有西方学术的印痕,又有中国旧学的特质,其研究多从民俗宗教、语言学、考据学出发,提供了丰富的文献基础和理论支撑。美国汉学家视角更加多元开放,从语言学、文体学、本体论、民俗学、文化诗学及比较阐释等多维角度进行研究。总体而言,这些成果呈现出多样变迁的学术面貌,从最初的文化传播辨异、文本细读走向范畴理论的自觉成熟和文化意义阐释,为中国声音诗学美学理论的当代建构提供了可参照的研究方法和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 中国诗学 声音理论 美学
下载PDF
20世纪前期上海流行歌曲的诗学阐释 被引量:1
7
作者 傅宗洪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96-105,共10页
盛行于20世纪20—30年代的上海流行歌曲不仅是中国现代音乐的重要现象,也是不可轻视的诗学现象,其抒情话语所呈现出来的独特的文本语言、文本结构、审美趣味及隐匿其后的写作策略都在相当程度上拓展了中国现代诗学的阐释空间,丰富了中... 盛行于20世纪20—30年代的上海流行歌曲不仅是中国现代音乐的重要现象,也是不可轻视的诗学现象,其抒情话语所呈现出来的独特的文本语言、文本结构、审美趣味及隐匿其后的写作策略都在相当程度上拓展了中国现代诗学的阐释空间,丰富了中国现代诗学的内涵。本文以"大众诗学"作为理论的切入点,以接受美学、文化研究理论作为基本阐释方式,发掘上海流行歌曲中的歌词所蕴含的诗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流行歌曲 大众诗学 声音语
下载PDF
从《诗论》看朱光潜声音美学
8
作者 韦露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43-49,共7页
朱光潜《诗论》以诗歌“音律”为中心,阐发了系统的声音诗学思想,其声音美学思想联系中国传统诗论,指出了克罗齐“直觉说”“表现说”的理论缺陷,构建了“情趣、意象、声音”三位一体诗学观。《诗论》提高了声音在诗歌中的地位,对当代... 朱光潜《诗论》以诗歌“音律”为中心,阐发了系统的声音诗学思想,其声音美学思想联系中国传统诗论,指出了克罗齐“直觉说”“表现说”的理论缺陷,构建了“情趣、意象、声音”三位一体诗学观。《诗论》提高了声音在诗歌中的地位,对当代诗歌写作、诵读、教学及研究具有重要启悟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光潜 《诗论》 声音美学
下载PDF
高棅“声律纯完”说辨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孙春青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0-112,共3页
高在《唐诗正声》里标举的“声律纯完”,是对盛唐诗歌美学特质的提炼,他以此来衡量、筛选唐诗,排除绮靡之音和奇崛之调,讲究圆融浑然的声调之美,从而确立了有明一代“诗必盛唐”
关键词 高棅 《正声》 唐诗学 语言学 “声律纯完”
下载PDF
布鲁斯音乐叙事——艾丽丝·沃克诗歌中的声音诗学
10
作者 许庆红 符伟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62-68,共7页
诗歌文本的声音结构与其所包含的意义不可分割,声音的音乐性是美国非裔诗歌的重要特征。美国非裔声音诗学来源于诗人自觉的艺术实践和社会文化实践。艾丽丝·沃克的诗歌中蕴含丰富的布鲁斯声音元素和布鲁斯音乐叙事特征,是其用来书... 诗歌文本的声音结构与其所包含的意义不可分割,声音的音乐性是美国非裔诗歌的重要特征。美国非裔声音诗学来源于诗人自觉的艺术实践和社会文化实践。艾丽丝·沃克的诗歌中蕴含丰富的布鲁斯声音元素和布鲁斯音乐叙事特征,是其用来书写非裔经验、表达非裔诉求的重要方式。文章从声音诗学入手,解读了沃克诗集《马儿让风景更美》中的布鲁斯音乐叙事特征。首先,沃克诗歌中的词语、句子、段落的重复符合布鲁斯音乐特点。这既突出了诗歌文本的声音,又奠定了诗歌的感情基调,如布鲁斯音乐所表达的伤感、忧郁、愤怒等情感。其次,诗歌中的“呼唤—应答”与即兴表演使诗歌的声音意义大于其文字意义。声音作为诗歌的内部结构和主要构成部分,既显示了沃克诗歌的声音诗学,又与布鲁斯音乐叙事特征一致。最后,诗歌中的叫喊与黑人口语/方言相结合,同样体现了布鲁斯音乐叙事特征。沃克用独特的声音形态赋予诗歌声音的文本化意义,记录美国非裔诗人的独特文化经历,表达非裔美国人的心理情感。在当下跨媒介研究成为热点的背景下,从声音诗学的层面阐释沃克的诗歌给沃克研究乃至诗歌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丽丝·沃克 布鲁斯音乐 声音诗学 文化经历 情感
下载PDF
论唐代的诗学复古理论
11
作者 李旭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6,共6页
唐代诗学复古理论在批判六朝淫靡诗风的同时,又承续魏晋以来文学自觉的历史趋向,吸取六朝声、采艺术探索的成就,复兴汉魏刚健骏爽的诗歌风骨,继承《诗》《骚》风刺比兴的现实精神,上复元古自然清真的美学境界,从多方面为唐代诗歌艺术繁... 唐代诗学复古理论在批判六朝淫靡诗风的同时,又承续魏晋以来文学自觉的历史趋向,吸取六朝声、采艺术探索的成就,复兴汉魏刚健骏爽的诗歌风骨,继承《诗》《骚》风刺比兴的现实精神,上复元古自然清真的美学境界,从多方面为唐代诗歌艺术繁盛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诗学 复古 声采 风骨 兴象 风雅比兴 清真 化工
下载PDF
孔颖达论诗、乐关系及其诗学史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郑伟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45-150,共6页
诗、乐关系是诗经学史上的一个根本问题,从汉儒的弃乐言诗,到宋代郑樵的以乐论诗,再到南宋以来的以诗统乐,这种转变离不开唐代孔颖达的先导之功。作为经学史上集中论述诗乐关系的第一人,孔颖达通过“诗乐相将”“诗为乐心”诸说化解了... 诗、乐关系是诗经学史上的一个根本问题,从汉儒的弃乐言诗,到宋代郑樵的以乐论诗,再到南宋以来的以诗统乐,这种转变离不开唐代孔颖达的先导之功。作为经学史上集中论述诗乐关系的第一人,孔颖达通过“诗乐相将”“诗为乐心”诸说化解了先秦季札观乐与汉儒以义说诗之间的矛盾,促进了汉代义理诗经学的流行,启发了宋代以来的诗乐话题,奠定了后世学者以诗统乐的诗学理路。后世学者既要顾及《诗经》的乐歌性质,又要防范一种彻底的“主声”之学危害“思无邪”的正旨,往往就要通过反思郑樵的声歌诗经学从而回到孔颖达的诗乐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诗正义 诗乐 声歌诗经学 义理诗经学
下载PDF
中国制造的庞德(英文)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运特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18,共12页
翻译诗学代表着英美现代诗歌的最高成就。伊兹拉·庞德从汉字里学到表意文字的技巧后,成了一位翻译诗人。他在自己的《诗章》里用了20多种语言,并且在这些语言之间建造了一种特殊关系,一种本雅明在其论翻译的著名论文中试图描述的... 翻译诗学代表着英美现代诗歌的最高成就。伊兹拉·庞德从汉字里学到表意文字的技巧后,成了一位翻译诗人。他在自己的《诗章》里用了20多种语言,并且在这些语言之间建造了一种特殊关系,一种本雅明在其论翻译的著名论文中试图描述的关系。庞德通过汉语中的声音象征学对纯语言进行探索,在其诗作中践行了本雅明的理论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庞德 翻译诗学 声音象征学 汉字
原文传递
《乐记》:明代诗学“以声论诗”的纲领
14
作者 文爽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2022年第1期395-415,共21页
作为儒家关于音乐的经典性文本,《乐记》是明代诗学“以声论诗”的纲领。这主要体现为五个方面:在诗歌起源论上,主张诗乐同源于人心感于外物;在诗歌的生成表现论上,主张“声音之道与性情通”,强调诗声与人之性情、气质性格之间的相互关... 作为儒家关于音乐的经典性文本,《乐记》是明代诗学“以声论诗”的纲领。这主要体现为五个方面:在诗歌起源论上,主张诗乐同源于人心感于外物;在诗歌的生成表现论上,主张“声音之道与性情通”,强调诗声与人之性情、气质性格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诗歌的观世功能论上,主张“声音之道与政通”,强调诗声对世情政治的反映作用;在诗歌的政教功能论上,主张“诗以声为教”,强调诗声陶养性灵、风化邦国的政教作用;在诗声的性质规范和美感规范上,追求“雅正平和”与“声如贯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记》 明代诗学 以声论诗 诗乐同源 儒教
原文传递
诗之“情”与声之“动”--试论抗战时期诗歌朗诵实践在现代诗学上的位置
15
作者 津守阳 《长江学术》 2018年第1期30-41,共12页
本文探讨抗战时期及其前后的"朗诵诗"和"诗朗诵"现象,以及当时的左翼与自由主义两个阵容的诗论及诗歌创作实践。在以往的相关研究中,现代中国有关朗诵诗和诗朗诵的文学现象大致被概括为两个脉络:第一,初期白话诗对... 本文探讨抗战时期及其前后的"朗诵诗"和"诗朗诵"现象,以及当时的左翼与自由主义两个阵容的诗论及诗歌创作实践。在以往的相关研究中,现代中国有关朗诵诗和诗朗诵的文学现象大致被概括为两个脉络:第一,初期白话诗对于音节改革的追求、新月派格律诗、"现代派"的北平读诗会,以及中国读诗会实践尝试等,都奠定了抗战爆发以后朗诵诗和诗朗诵运动得以展开的基础;第二,作为"精英阶层书斋里实验"的北平读诗会无法引起广泛的共鸣,而与此相反,抗战时期的朗诵诗运动因其"大众化"特征,得以号召全国民的民族意识。本文为了脱离以往主要站在"大众化"的"成功"与"失败"之维度来理解朗诵诗与诗朗诵历史意义的思考框架界限,试图引进日本战争时期诗朗诵高潮现象做为参照系,重新思考这些寻找"声音魔力"的诗学欲望在中国现代表现史上呈现出的含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诵诗 抗战时期 现代诗学 声音与文字 听觉与视觉
下载PDF
略论《诗学修辞明鉴》的主要特点
16
作者 贡巴扎西 《西藏大学学报(藏文版)》 2010年第2期85-92,共8页
关键词 《诗学修辞明鉴》 特点 藏语 文学
下载PDF
趋向诗意电影的《长江图》与《路边野餐》 被引量:13
17
作者 周冬莹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0-86,共7页
诗意电影以诗的逻辑,打破预设的规则,创造出新的形式,去沟通过去、现在和未来,让观众在最大程度上体验到生命的深度和广度。诗意电影不是给出"所是",而是对"可能"的创造。这种创造,是为了发现一种更强烈和紧密的方... 诗意电影以诗的逻辑,打破预设的规则,创造出新的形式,去沟通过去、现在和未来,让观众在最大程度上体验到生命的深度和广度。诗意电影不是给出"所是",而是对"可能"的创造。这种创造,是为了发现一种更强烈和紧密的方式,以连接人与世界、有限与无限、自我与他者。本文从三个方面来论述《长江图》和《路边野餐》:空间与诗意影像、诗意电影中的非时序性时间布局,以及声音的创造性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意电影 空间 时间 声音
原文传递
诗意纪录片的叙事话语与审美表达 被引量:10
18
作者 牛光夏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3-127,共5页
对于形式美感的追求是诗意风格纪录片的突出特点,戏剧性矛盾冲突的弱化与去故事化叙事是其显著的审美特征。本文追溯诗意纪录片的源起,从诗化的视觉表达与诗意影像叙事、诗化的声音效果与诗意话语叙事两个层面来论述诗意纪录片的叙事话... 对于形式美感的追求是诗意风格纪录片的突出特点,戏剧性矛盾冲突的弱化与去故事化叙事是其显著的审美特征。本文追溯诗意纪录片的源起,从诗化的视觉表达与诗意影像叙事、诗化的声音效果与诗意话语叙事两个层面来论述诗意纪录片的叙事话语与审美表达及其情绪抒发和意境营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意纪录片 溯源 视觉表达 声音效果
原文传递
俄国形式主义的“物性”与自我超越
19
作者 唐映雪 《俄罗斯文艺》 2024年第2期138-149,共12页
俄国形式主义重视语言的“物性”,从艺术创作的“程序”和诗歌语言的音响系统出发,最终发展出“物性”批评;他们尝试突破“语言的牢笼”,将诗歌语言中的语音从语言学领域拓展到文化领域,并将艺术形式与人的身心感受以及现实行动相联系,... 俄国形式主义重视语言的“物性”,从艺术创作的“程序”和诗歌语言的音响系统出发,最终发展出“物性”批评;他们尝试突破“语言的牢笼”,将诗歌语言中的语音从语言学领域拓展到文化领域,并将艺术形式与人的身心感受以及现实行动相联系,最终使艺术形式拥有改变现实的势能。因此,俄国形式主义并非简单的“唯形式”论,它有现实的厚度和文化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国形式主义 诗歌语言 音响系统 物性
原文传递
“诗意江南”在我国钢琴三重奏中的音响塑造——以“吴越新韵”的四部作品为例
20
作者 张一琼 《北方音乐》 2024年第3期111-120,共10页
“诗意江南”是一个充满诗意和艺术魅力的地域文化符号,既体现了江南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又凝聚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传统。因此,“诗意江南”作为一个重要的题材和灵感来源,吸引着众多作曲家进行探索和实践。本文... “诗意江南”是一个充满诗意和艺术魅力的地域文化符号,既体现了江南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又凝聚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传统。因此,“诗意江南”作为一个重要的题材和灵感来源,吸引着众多作曲家进行探索和实践。本文将“吴越新韵”创作团队以此为主题创作的四首钢琴三重奏作品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作品中音响塑造的手段进行研究,探索地域文化符号的呈现方式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意江南 吴越新韵 钢琴三重奏 音响塑造 地域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