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央视春晚舞蹈三十年(1983—2013)演艺形态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胡伟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5-108,共4页
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始于1983年,作为一道独特的视觉景观走进了国人的艺术审美视野,在历经三十年的连续播出中推出了大量观众喜爱的舞蹈作品。正是由于春晚舞蹈作品的表现形式多样、创作数量繁多、影响力深广,才形成了中国舞蹈发展... 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始于1983年,作为一道独特的视觉景观走进了国人的艺术审美视野,在历经三十年的连续播出中推出了大量观众喜爱的舞蹈作品。正是由于春晚舞蹈作品的表现形式多样、创作数量繁多、影响力深广,才形成了中国舞蹈发展史上一个新的研究视点。本论文正是从春晚舞蹈的演艺形态切入,一方面对三十年的春晚舞蹈作品进行了详实的梳理;另一方面对其舞作的演艺形态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晚舞蹈 演艺形态 歌舞 多媒体技术
原文传递
咸阳布里村十六国墓M63出土乐俑研究
2
作者 王若洋 李博 赵占锐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9-108,共10页
陕西咸阳布里村十六国墓M63出土乐俑可分为伎乐俑和姿态俑两类。伎乐俑所奏乐器包括吹、弹、击奏3类8种;姿态俑均做特殊动作,并伴有张口特征,在音乐场景中承担了说、唱、领奏(领唱)、击掌、动作表演等角色与职能。布里村M63乐俑丰富的... 陕西咸阳布里村十六国墓M63出土乐俑可分为伎乐俑和姿态俑两类。伎乐俑所奏乐器包括吹、弹、击奏3类8种;姿态俑均做特殊动作,并伴有张口特征,在音乐场景中承担了说、唱、领奏(领唱)、击掌、动作表演等角色与职能。布里村M63乐俑丰富的乐器种类、独特的表演形式以及与“清乐”有关的完整表演场景,为研究公元4~5世纪的音乐发展及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地区 十六国时期 乐俑 乐器 表演形式
下载PDF
“闪下”内涵与表演形态的演进
3
作者 薛雪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4-138,I0003,共6页
“闪下”作为一种戏曲术语,最早在元刊本中就已出现,用来表示虚拟的下场行为,并含有急切、躲闪之意。受到戏曲题材及人物脚色的影响,“闪下”的内涵和功能也不断丰富,与故事情节联系愈加紧密,在烘托氛围、塑造人物方面,亦发挥着独到作用... “闪下”作为一种戏曲术语,最早在元刊本中就已出现,用来表示虚拟的下场行为,并含有急切、躲闪之意。受到戏曲题材及人物脚色的影响,“闪下”的内涵和功能也不断丰富,与故事情节联系愈加紧密,在烘托氛围、塑造人物方面,亦发挥着独到作用,尤其与鬼魂角色搭配时,更衍生出特定的表演程式。由此,“闪下”不再是随时可被他词所替的状态,并脱离了原初的虚拟意义,成为一种实质性的下场动作。虽然仅是一个细小的科介提示,“闪下”的演变,既反映着剧本体制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更揭示出戏曲创作从“曲本位”到“剧本位”的脉络走向,它的存在与意义不应被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下” 鬼魂角色 表演形态
下载PDF
鄂西南灯戏的源流及艺术特色 被引量:2
4
作者 黄柏权 《怀化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13-16,共4页
鄂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灯戏是当地民间较早产生的戏曲剧种,根据有关资料和老艺人们的回忆,鄂西南灯戏是在改土归流后从原来的川东南地区传入的。鄂西南灯戏孕育在民间,生长在民间,反映了下层人民的生活和愿望,是研究当时社会生活的一面镜... 鄂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灯戏是当地民间较早产生的戏曲剧种,根据有关资料和老艺人们的回忆,鄂西南灯戏是在改土归流后从原来的川东南地区传入的。鄂西南灯戏孕育在民间,生长在民间,反映了下层人民的生活和愿望,是研究当时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鄂西南灯戏原始古朴,在声腔、行当、服装、道具、化妆等方面都很简单,很有地方特色;其艺术表演特色主要表现在群众性、娱乐性、灵活性几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西南灯戏 源流 表现内容 表现形式 艺术特色
下载PDF
华州皮影艺术形式美撮论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炳社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2018年第6期86-91,共6页
华州皮影是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中外文化艺术界享有崇高荣誉。华州皮影戏,在当地也叫"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中国最古老的表演艺术之一。... 华州皮影是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中外文化艺术界享有崇高荣誉。华州皮影戏,在当地也叫"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中国最古老的表演艺术之一。关于华州皮影的起源,有"剪影说""还魂说"和"闲娱说",观点虽不同,但殊途同归,最终皆归于皮影的形式之美,其核心是在情感上做足文章。华州皮影形式美的创造所采取的手段和方式,主要有组合与分解、强调、排序、删减和补充、变形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州皮影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戏曲 表演艺术 形式美 审美情感
原文传递
论戏曲表演形式的审美特征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波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39-41,共3页
戏曲艺术是我国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一门综合性舞台艺术,从戏曲表演这一文艺事实出发,使之成为美学研究的对象。文章结合舞台时空、程式、行当、脸谱等有代表性的戏曲表演形式,探讨戏曲表演形式的审美特征、戏曲艺术的美感经验,以及美感... 戏曲艺术是我国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一门综合性舞台艺术,从戏曲表演这一文艺事实出发,使之成为美学研究的对象。文章结合舞台时空、程式、行当、脸谱等有代表性的戏曲表演形式,探讨戏曲表演形式的审美特征、戏曲艺术的美感经验,以及美感经验在戏曲表演中的应用。戏曲表演形式遵循着美的规律,换言之,美的规律决定着戏曲表演形式的发展方向与成熟。因此运用美的规律弘扬民族戏曲文化,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 表演形式 审美 美感经验
下载PDF
再析日本能乐中的祭祀元素 被引量:2
7
作者 孙玉林 张丽丽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15年第2期106-111,共6页
能乐是日本的传统表演艺术之一,起源于中国的散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时期,融合了日本固有的神学系歌舞、专于农事祈祷的田乐、以杂耍模仿为主的猿乐。在其起源与发展过程中,与日本的传统祭祀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现在的能乐虽然作为一种... 能乐是日本的传统表演艺术之一,起源于中国的散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时期,融合了日本固有的神学系歌舞、专于农事祈祷的田乐、以杂耍模仿为主的猿乐。在其起源与发展过程中,与日本的传统祭祀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现在的能乐虽然作为一种娱乐性的表演艺术而存在,但是其舞台、道具、表演等方面依然可以感受到祭祀的元素,其整个演出使人产生一种身临异境的感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乐 祭祀 发展 表演形式
原文传递
探析罗布民歌及其音乐特点 被引量:2
8
作者 巴吐尔.巴拉提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8-11,共4页
罗布民歌是广大罗布人的精神财富,也是维吾尔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当代维吾尔语罗布方言区的民歌进行考察,着重对其音乐形态特点进行了描述与分析,可见,她是以当地民间音调及方言特点为基础,积极吸收、融合南部与东部新... 罗布民歌是广大罗布人的精神财富,也是维吾尔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当代维吾尔语罗布方言区的民歌进行考察,着重对其音乐形态特点进行了描述与分析,可见,她是以当地民间音调及方言特点为基础,积极吸收、融合南部与东部新疆维吾尔民歌的一些形态特点而自然形成的区域性民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布民歌 表演形式 音乐形态特点
下载PDF
潮州大锣鼓与民族管弦乐 被引量:1
9
作者 黄唯奇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2年第2期12-15,共4页
潮州大锣鼓的演奏形式从乐器种类和乐队编制的角度看,更接近于民族管弦乐合奏形式。该形式自形成以后,就已具有较为完备的声部配置和乐器组合,与民族管弦乐合奏不同的是:各声部的配置和乐器组合还不够规范和完整,使该演奏形式在音响效... 潮州大锣鼓的演奏形式从乐器种类和乐队编制的角度看,更接近于民族管弦乐合奏形式。该形式自形成以后,就已具有较为完备的声部配置和乐器组合,与民族管弦乐合奏不同的是:各声部的配置和乐器组合还不够规范和完整,使该演奏形式在音响效果方面缺乏均衡,音乐作品内容表现乏力。当今,潮州大锣鼓演奏形式的改革发展势在必行,向民族管弦乐合奏形式发展是该形式发展的最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州大锣鼓 民族管弦乐 乐器改良 演奏形式
下载PDF
翼城花鼓的表演形式与动作特征探微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岩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9期139-142,共4页
山西地区的民间舞蹈自古以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种类繁多。翼城花鼓是山西最具代表性的一种鼓类民间舞蹈。其特有的动作语言、表演形式成为山西民间舞蹈的一大特色。本文以翼城花鼓的表演形式和动作特点为主要研究对象,从翼城花鼓最原... 山西地区的民间舞蹈自古以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种类繁多。翼城花鼓是山西最具代表性的一种鼓类民间舞蹈。其特有的动作语言、表演形式成为山西民间舞蹈的一大特色。本文以翼城花鼓的表演形式和动作特点为主要研究对象,从翼城花鼓最原始的特征出发,在传承山西花鼓的原始元素过程中,通过发展创新,提炼出具有艺术价值的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城花鼓 表演形式 动作特征
下载PDF
表现韵律
11
作者 许建和 《华中建筑》 2006年第7期68-70,共3页
表现韵律是现代建筑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该文从基本的形态构成对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其主要的设计手法,目的在于为设计者带来创作思想的启迪和灵感。
关键词 韵律 表现 形态
下载PDF
音乐艺术奇葩——河北吹歌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玉辉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0年第1期53-55,共3页
河北吹歌曾经广泛流行于河北省各个地区,演奏形式活泼、诙谐,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之一,也曾培养出众多优秀的演奏家。社会不断进步,文化随之变迁,河北吹歌只有在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政策下,才能焕发新... 河北吹歌曾经广泛流行于河北省各个地区,演奏形式活泼、诙谐,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之一,也曾培养出众多优秀的演奏家。社会不断进步,文化随之变迁,河北吹歌只有在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政策下,才能焕发新的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吹歌 演奏形式 传承 文化遗产
下载PDF
湘中傩头狮子舞
13
作者 刘声超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9-112,共4页
流传于新化县水车镇水车、古城两村的傩头狮子舞的表演形式较为特殊,它既属于傩舞,又属于狮子舞,在留存下来的古代民间舞蹈中实属罕见,同时,又带有独特的苗、瑶文化属性。当地村民通过傩头狮子发猖起舞,祈求生活的安定与子嗣的繁衍。本... 流传于新化县水车镇水车、古城两村的傩头狮子舞的表演形式较为特殊,它既属于傩舞,又属于狮子舞,在留存下来的古代民间舞蹈中实属罕见,同时,又带有独特的苗、瑶文化属性。当地村民通过傩头狮子发猖起舞,祈求生活的安定与子嗣的繁衍。本文运用人类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实地考察,对湘中傩头狮子舞表演特征进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傩头狮子舞 表演形式 傩舞 狮子舞 苗、瑶文化
原文传递
汉魏时期表演艺术的发展及新型艺术形态的形成——以“技艺”与“叙事”的相互关联为视角
14
作者 王廷信 《美育学刊》 2019年第6期1-8,共8页
新型艺术形态是在特定的时代环境和条件中出现的。汉魏六朝时期,宫廷的奢靡之风引发了表演艺术的繁盛,为表演艺术提供了充足的演员;与边疆地区或外域频繁的文化交流丰富了表演艺术的形态;具备叙事特征的说唱、小说为表演艺术提供了融合... 新型艺术形态是在特定的时代环境和条件中出现的。汉魏六朝时期,宫廷的奢靡之风引发了表演艺术的繁盛,为表演艺术提供了充足的演员;与边疆地区或外域频繁的文化交流丰富了表演艺术的形态;具备叙事特征的说唱、小说为表演艺术提供了融合的机会;乐府专门机构让“技艺”与“叙事”发生关联,直接推动了新型艺术门类的出现。歌舞戏与广场戏剧是这个时期新型艺术形态的标志。二者虽因叙事成分的加强而有别于这个时期较为单纯的歌舞、杂技、魔术、说唱、小说,但因擅长编写故事的文人与擅长表演技艺的艺人之间缺乏合作机缘,更加深入的故事题材还未被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六朝 表演艺术 技艺 叙事 新形态
下载PDF
《韩熙载夜宴图》乐器与舞蹈的再考证
15
作者 董铭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88-93,99,共7页
画家顾闳中创作于五代时期的 《韩熙载夜宴图》描绘了当时的独奏乐器、器乐合奏与舞蹈等形态。北宋陈旸编撰的 《乐书》是距离南唐时代最近的一部音乐类百科全书,能够真实反映出当时音乐的整体面貌。画像中的乐器、器乐合奏、舞蹈形式通... 画家顾闳中创作于五代时期的 《韩熙载夜宴图》描绘了当时的独奏乐器、器乐合奏与舞蹈等形态。北宋陈旸编撰的 《乐书》是距离南唐时代最近的一部音乐类百科全书,能够真实反映出当时音乐的整体面貌。画像中的乐器、器乐合奏、舞蹈形式通过 《乐书》 中乐器的图像记录与唐宋同时期文献进行对比考证,从而确定琵琶为五弦琵琶或■琵琶;打击乐器为板鼓或书鼓、教坊鼓、大鼓、小拍板;舞蹈种类为“软舞”;乐器合奏的形式为 “细乐”或 “清吹”,乐队的乐器为筚篥、笛或篴或七孔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熙载夜宴图》 乐器 舞蹈 演奏形式
下载PDF
订单农业的履约博弈 被引量:5
16
作者 蒋侃 陈金玉 廖晓玲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7年第2期219-222,共4页
针对订单农业履约难问题,在对一次性和无限重复履约博弈的策略分析基础上,结合违约成本和赔偿概率的分析,探讨如何提高订单农业的履约率.
关键词 订单农业 履约博弈
下载PDF
论法律语境中的民间表演艺术表达形式 被引量:7
17
作者 郑智武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1期85-92,共8页
民间表演艺术是国际间立法保护的重要客体,却无统一概念。民间表演艺术理论上有广义、狭义之分;国际间立法实践存在广义说、狭义说、不知名说三种立法例。民间表演艺术表达形式的概念在理论与实务界均无明确界定,但其具有形式的多样性... 民间表演艺术是国际间立法保护的重要客体,却无统一概念。民间表演艺术理论上有广义、狭义之分;国际间立法实践存在广义说、狭义说、不知名说三种立法例。民间表演艺术表达形式的概念在理论与实务界均无明确界定,但其具有形式的多样性、流传的传承性、创作的群体性。民间表演艺术表达形式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既有理论依据,又有法律实践,主要分为民间表情艺术、民间综合表演艺术、民间动作艺术。从法律角度确立民间表演艺术表达形式,对保护民间艺术、促进文化强国建设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表演艺术 表达形式 法律保护
下载PDF
元代杂剧在昆曲中的流存 被引量:3
18
作者 俞为民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69-76,共8页
元杂剧虽到了元末就已衰落,但杂剧的某些因素如剧目、曲调及演唱形式等,为明清时期的昆曲所继承。昆曲将元杂剧的剧目全本改编或选取单折,继续在舞台上流传;杂剧所用的曲调及其联套形式也为昆曲继承,但根据昆曲的剧本体制,发生了一些变... 元杂剧虽到了元末就已衰落,但杂剧的某些因素如剧目、曲调及演唱形式等,为明清时期的昆曲所继承。昆曲将元杂剧的剧目全本改编或选取单折,继续在舞台上流传;杂剧所用的曲调及其联套形式也为昆曲继承,但根据昆曲的剧本体制,发生了一些变异;昆曲在演唱杂剧所采用俚歌北曲时,也采用了依字定腔的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杂剧 昆曲 剧目 曲调 演唱形式
下载PDF
戏曲形神观视野下的舞蹈角色表演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熙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7-21,共5页
中国戏曲在漫长的民族文化积淀中,经过千锤百炼的艺术实践,已然形成了一套完备且系统的表演体系,而这一庞大表演体系的核心要旨则是戏曲舞台形象塑造所遵从的形神观。本文通过对戏曲表演形神观的剖析,发掘出立形与传神的手段与途径,厘... 中国戏曲在漫长的民族文化积淀中,经过千锤百炼的艺术实践,已然形成了一套完备且系统的表演体系,而这一庞大表演体系的核心要旨则是戏曲舞台形象塑造所遵从的形神观。本文通过对戏曲表演形神观的剖析,发掘出立形与传神的手段与途径,厘清形与神在人物塑造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明确传神的阶段性变化,并与舞蹈角色表演进行横向比较,试图为舞蹈角色表演方法提供可资借鉴的实践经验与理论依据,以完善舞蹈表演艺术理论体系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表演 舞蹈表演 形神观 角色塑造
原文传递
国家大剧院演出形式与舞台机械的配置 被引量:3
20
作者 徐奇 揭晓凤 《演艺科技》 2010年第6期69-76,共8页
结合对国家大剧院剧场功能要求与舞台机械配置的介绍,总结不同的演出形式下舞台机械配置、使用的情况。
关键词 国家大剧院 演出形式 舞台机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