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解剖学研究及疗效对比 被引量:9
1
作者 沙吾提江.卡斯木 黄卫民 +3 位作者 努尔买买提.巴哈夏尔 田慧中 古丽尼沙 张玉坤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1-46,共6页
[目的]探讨骨刀沿神经根走行髓核切除术和传统椎板间开窗髓核切除术的解剖学基础并比较其临床效果及优缺点。[方法]对2010年10月~2012年2月手术治疗的9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A组46例,行骨刀沿神经... [目的]探讨骨刀沿神经根走行髓核切除术和传统椎板间开窗髓核切除术的解剖学基础并比较其临床效果及优缺点。[方法]对2010年10月~2012年2月手术治疗的9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A组46例,行骨刀沿神经根走行髓核切除术;B组47例,行传统椎板间开窗髓核切除术。术中对椎板上下缘厚度,黄韧带起点在椎板附着点处至椎板下缘距离,下关节突外缘至棘突根部距离,椎板下缘至椎间盘上缘距离,神经根分叉处与相应椎板上缘之间的垂直距离及神经根分叉处与上一椎间盘下缘的垂直距离进行测量;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采用JOA和VAS评分系统对患者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功能状态进行评价,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在术中进行解剖学测量。A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部分患者腰腿痛症状较术前明显缓解;两组术后随访JOA和VAS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改善(P〈0.05);JOA和VAS评分术前和术后随访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各有1例术后复发,经保守治疗后均得到缓解;A组术后未发生节段性腰椎不稳,B组有2例发生节段性腰椎不稳。[结论]两种术式均能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骨刀沿神经根走行髓核切除术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小,是一种更安全有效且较理想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刀 开窗术 解剖学测量 疗效
原文传递
骨挤压器在不开窗上颌窦底提升后种植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吴东 黄颖 +2 位作者 林建树 黄文秀 陈江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06年第4期158-162,共5页
目的:介绍采用骨挤压器从牙槽嵴顶入路提升上颌窦底后植入种植体,观察该方法窦底提升后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术前在曲面断层片和种植区牙片上测量牙槽嵴顶到上颌窦底的距离,对40例经测量后预计种植体植入后将超出上颌窦底,但超出窦底距... 目的:介绍采用骨挤压器从牙槽嵴顶入路提升上颌窦底后植入种植体,观察该方法窦底提升后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术前在曲面断层片和种植区牙片上测量牙槽嵴顶到上颌窦底的距离,对40例经测量后预计种植体植入后将超出上颌窦底,但超出窦底距离不多于4mm的接受种植术患者,自牙槽嵴顶制备种植体洞型,在距离上颌窦底约1毫米时停止,换用固定了止停器的骨挤压器轻力敲击加压,穿破上颌窦底骨壁,在不损伤窦底粘膜的情况下植入种植体。结果:用此方法植入的种植体共59枚,种植体初期稳定性良好。术后X光片测量显示,种植体超出上颌窦底最大距离4.5毫米,平均超出2.3毫米。种植后3-6个月进行上部修复。共三枚种植体二期修复前没有骨结合取出,一枚种植体修复后一年半种植体松动拔除。其余种植体观察6个月-4.5年骨结合良好。结论:本方法能有效提高窦底距离1-4毫米,不需要从颊侧开窗进行上颌窦底提升手术,具有创伤小,方法简单可靠的特点,患者易于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 上颌窦底 提升 骨挤压器
下载PDF
冲顶式上颌窦提升的临床评价及相关问题探讨
3
作者 莫安春 贺晓萍 徐倩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09年第2期126-127,共2页
目的:评价经牙槽嵴顶入路行冲顶式上颌窦提升同期植入牙种植体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25例上颌后牙缺失的患者接受冲顶式上颌窦提升术同期植骨并植入牙种植体,共植入种植体51颗,采用自体骨和人工骨的混合骨粉作为植骨材料,术... 目的:评价经牙槽嵴顶入路行冲顶式上颌窦提升同期植入牙种植体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25例上颌后牙缺失的患者接受冲顶式上颌窦提升术同期植骨并植入牙种植体,共植入种植体51颗,采用自体骨和人工骨的混合骨粉作为植骨材料,术后随访1-3年。结果:原牙槽嵴高度为4-8.9mm,术后提升上颌窦底高度2~6mm,平均提升高度3.98mm。种植体长度在8-13mm之间,平均11.5mm。有一例术后24h有轻微鼻腔出血,所有病例均未发生上颌窦穿孔。三颗种植体在二期修复前松动,拔除后有两颗重新植入获得良好的骨整合效果。所有病例均在术后6-18个月行固定义齿修复,在随访期内未发现种植体或上部结构松动。结论:冲顶式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牙种植体植入术较开窗式上颌窦提升创伤小,操作步骤简单,避免了二次手术,节约了患者的时间和费用,可以广泛应用于垂直骨量相对不足的上颌后牙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 上颌窦提升 骨挤压术
下载PDF
“田氏脊柱骨刀”在矫形外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4
作者 田慧中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5期1073-1075,共3页
目的:介绍“田氏脊柱骨刀”在矫形外科中的使用方法,适应证范围,以及用骨刀做脊柱手术的优越性。方法:本组通过421例应用田氏脊柱骨刀做手术的各种病例,总结分析了使用骨刀做手术的特殊技巧和方法,并根据临床应用的结果对田氏脊柱骨刀... 目的:介绍“田氏脊柱骨刀”在矫形外科中的使用方法,适应证范围,以及用骨刀做脊柱手术的优越性。方法:本组通过421例应用田氏脊柱骨刀做手术的各种病例,总结分析了使用骨刀做手术的特殊技巧和方法,并根据临床应用的结果对田氏脊柱骨刀从Ⅰ~Ⅵ型的设计图纸作了不断地更新和改革,使骨刀件数逐渐减少,但其用途却逐渐拓宽,直到目前的Ⅵ型产品,已达到在脊柱外科领域中广泛应用的目的。结果:自1979年田氏脊柱骨刀问世以来,经过22年的临床应用,在应用中不断总结改进,至今已形成一套符合脊柱外科医生要求的并广泛适用于各种不同疾病的手术器械。结论:Ⅵ型田氏脊柱骨刀为目前在脊柱外科领域中不可缺少的手术器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氏骨刀 脊柱外科
下载PDF
股骨外侧髁环锯取骨法与传统髂骨翼外侧板取骨法在胫骨平台骨折合并骨缺损治疗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徐云钦 李强 +7 位作者 申屠刚 苏佩华 王刚 姚有榕 邓盼 罗正理 魏强强 汤勇 《中医正骨》 2013年第10期9-13,共5页
目的:比较股骨外侧髁环锯取骨法与传统髂骨翼外侧板取骨法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合并骨缺损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骨缺损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采用自制环锯取骨器于股骨外侧髁取骨25例(A组),采用骨刀... 目的:比较股骨外侧髁环锯取骨法与传统髂骨翼外侧板取骨法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合并骨缺损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骨缺损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采用自制环锯取骨器于股骨外侧髁取骨25例(A组),采用骨刀于髂骨翼外侧板取骨30例(B组);SchatzkerⅢ型10例,Ⅴ型26例,Ⅵ19例。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取骨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参照Merchant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①一般指标。A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小于B组[(2.86±0.42)cm,(3.98±0.65)cm,t=7.449,P=0.000;(295.50±68.55)mL,(389.20±97.55)mL,t=4.389,P=0.000;(1.53±0.26)min,(1.86±0.30)min,t=4.390,P=0.000];2组患者取骨量、骨折愈合时间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45±1.97)cm3,(12.15±1.78)cm3,t=0.229,P=0.820;(144.00±21.41)d,(140.30±16.66)d,t=0.998,P=0.323]。②临床疗效。A组优13例、良9例、可2例、差1例,B组优14例、良12例、可3例、差1例。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63,P=0.717)。③安全性。A组患者发生并发症2例,B组患者发生并发症9例。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χ2=4.125,P=0.042)。结论:对于SchatzkerⅢ、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而言,虽然股骨外侧髁环锯取骨法与传统髂骨翼外侧板取骨法在取骨量、骨折愈合时间及临床疗效方面无明显差异,但股骨外侧髁环锯取骨法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合并骨缺损的一种较理想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胫骨平台 骨缺损 环锯取骨器 骨移植 治疗 临床研究性
下载PDF
圆筒形骨凿在口腔颌面外科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陆斌 张明 +2 位作者 曹罡 程晓兵 李建虎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2004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 探讨骨移植用圆筒形骨凿在口腔颌面外科的临床应用。方法 随机将97名需行自体髂骨骨松质移植的患者分为2组,由同一术者分别采用圆筒形骨凿通过小切口和常规切口髂骨开窗松质骨刮取术切取自体髂骨骨松质,分别记录患者的伤口长度、... 目的 探讨骨移植用圆筒形骨凿在口腔颌面外科的临床应用。方法 随机将97名需行自体髂骨骨松质移植的患者分为2组,由同一术者分别采用圆筒形骨凿通过小切口和常规切口髂骨开窗松质骨刮取术切取自体髂骨骨松质,分别记录患者的伤口长度、伤口愈合情况、卧床时间、感觉障碍、疼痛、步态障碍等,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2组患者在伤口长度、卧床时间及感觉障碍、疼痛、步态障碍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运用骨移植用圆筒形骨凿通过小切口切取自体髂骨骨松质,创伤小,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筒形骨凿 口腔颌面外科 临床应用 髂骨骨松质 骨移植
下载PDF
微创性单侧关节突间骨刀开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7
作者 陈永雄 田慧中 吕霞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436-438,共3页
目的 :介绍应用“田氏脊柱骨刀”行单侧小切口关节突间开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法。方法 :皮肤切口长 3cm ,单侧暴露关节突 ,“U”形截骨切除上一椎骨的下关节突显露下一椎骨的上关节突关节面 ,再行“L”形截骨切除下一椎骨的上... 目的 :介绍应用“田氏脊柱骨刀”行单侧小切口关节突间开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法。方法 :皮肤切口长 3cm ,单侧暴露关节突 ,“U”形截骨切除上一椎骨的下关节突显露下一椎骨的上关节突关节面 ,再行“L”形截骨切除下一椎骨的上关节突 ,切除黄韧带暴露硬膜管和神经根 ,剥开神经根切除椎间盘。术毕放置橡皮条引流 ,分层闭合切口。结果 :1992~ 2 0 0 2年采用此手术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10 0例 ,收到满意效果 ,达到切口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 ,术后恢复快等微创手术的要求。结论 :这种手术方法为微创式的手术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氏骨刀 开窗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上颌窦底冲压提升法种植修复122例缺牙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8
8
作者 邱立新 胡秀莲 +3 位作者 陈波 李健慧 林野 王兴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6-139,共4页
目的 探讨上颌窦底冲压提升技术在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和技术特点。方法 1998年7月至2004年7月,共完成122例上颌窦底冲压提升种植修复病例。男性48例,女性74例,平均年龄46.5岁(20~69岁),共植入157枚种植体。随访5年... 目的 探讨上颌窦底冲压提升技术在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和技术特点。方法 1998年7月至2004年7月,共完成122例上颌窦底冲压提升种植修复病例。男性48例,女性74例,平均年龄46.5岁(20~69岁),共植入157枚种植体。随访5年以上21例,3年以上41例,2年以上27例,1年以上33例,平均随访29.7个月。观察方法为临床检查和X线检查。患者均因上颌后牙种植区牙槽嵴顶至上颌窦底之间的剩余骨高度在8~11mm,无法植入足够长度的种植体,因而采用上颌窦底冲压法局部提升上颌窦底骨板及黏骨膜,提升幅度为2~5mm。术中未使用任何骨移植材料,同期植入种植体。若种植体植入时的扭力〉0.25N·m,则行一段式种植体直接安装愈合基台,3~4个月后进行种植义齿修复;若种植体植入时的扭力〈0.25N·m,则采取埋入式种植技术,3~4个月后再行Ⅱ期种植体暴露手术及修复。结果 122例中有12例上颌窦黏骨膜穿破,但在观察期内未发生上颌窦炎等并发症。157枚种植体均获得良好的骨结合并已完成种植修复,至2005年10月为止,无种植体脱落,患者对修复效果满意。结论 上颌窦底冲压提升种植修复技术安全、简便、易行;手术创伤小,可在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病例中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 上颌窦底提升 骨挤压
原文传递
单纯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牙种植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2
9
作者 赖红昌 张志勇 张运昕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6期578-581,共4页
目的:研究单纯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牙种植修复上颌后牙缺失骨高度不足病例的临床疗效。方法:上颌后牙缺失病例50例,种植区剩余牙槽骨高度为(5.2±2.2)mm,行单纯上颌窦内提升同期牙种植术,共植入67枚StraumannSLA种植体。术后3~6... 目的:研究单纯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牙种植修复上颌后牙缺失骨高度不足病例的临床疗效。方法:上颌后牙缺失病例50例,种植区剩余牙槽骨高度为(5.2±2.2)mm,行单纯上颌窦内提升同期牙种植术,共植入67枚StraumannSLA种植体。术后3~6个月上部结构修复,观察种植体的稳定性、种植体周围骨结合及骨量改变情况。随访期为(12.8±5.6)个月。结果:观察期内种植体的留存率为97.01%,65枚种植体成功负载,种植体稳定,骨结合状况良好,无不良自觉症状。术中4枚种植体发生上颌窦黏膜破裂,穿孔率为4.48%。术后当天与术后6个月X线显示上颌窦内种植体周围骨高度增加(2.5±1.3)mm,边缘骨丧失(1.1±0.7)mm。结论:单纯上颌窦内提升同期牙种植术能有效治疗上颌后牙缺牙区上颌窦底牙槽骨高度不足的牙缺失,对窦底骨高度极度不足(<4mm)亦有治疗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体 骨增量 上颌窦提升 骨挤压
下载PDF
腰椎后路棘突椎板连接块回植术的设计和应用 被引量:16
10
作者 冀原 李超英 +5 位作者 郭科民 李宝琪 寇献彬 陈洪卫 王劲风 白滨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9期531-534,共4页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棘突椎板连接块回植术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腰椎后路手术中,根据病变范围,应用自制的椎板限制性骨刀切取棘突椎板连接块,处理完椎管内病变后再将棘突椎板连接块原位回植,应用此术式治疗5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棘突椎板连接块回植术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腰椎后路手术中,根据病变范围,应用自制的椎板限制性骨刀切取棘突椎板连接块,处理完椎管内病变后再将棘突椎板连接块原位回植,应用此术式治疗5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观察其治疗效果并根据JOA标准进行功能评定。术前JOA评分8~16分,平均12.3分。结果:手术时间平均75min,出血量平均400ml,无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随访4 ̄24个月,平均9.2个月,术后JOA评分25~29分,平均26.9分。棘突椎板连接块回植后均达到解剖复位,影像学动态观察无移位,无明显骨痂形成,未引起骨性椎管狭窄。50例术后平均3个月时达到骨性愈合,1例椎间隙感染,1例椎间盘突出复发,再次行棘突椎板连接块回植术时证实椎管内及椎管外粘连较轻,对二次手术没有造成困难。结论:腰椎后路棘突椎板连接块回植术手术视野开阔,棘突椎板连接块回植后有利于脊柱的完整性与稳定性,防止了椎管内外组织的互通粘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突椎板连接块 回植术 骨刀
下载PDF
一期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双蒂滑行皮瓣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伴胫前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3
11
作者 叶国强 傅国 戚剑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55-958,共4页
目的探讨一期封闭式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联合双蒂滑行皮瓣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伴胫前软组织缺损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7月,收治开放性胫腓骨骨折25例。男18例,女7例;年龄12~65岁,平均35.2岁。损伤类型:交... 目的探讨一期封闭式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联合双蒂滑行皮瓣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伴胫前软组织缺损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7月,收治开放性胫腓骨骨折25例。男18例,女7例;年龄12~65岁,平均35.2岁。损伤类型:交通事故伤20例,高处坠落伤3例,重物砸伤2例。左侧14例,右侧8例,双侧3例。Gustilo分型:Ⅱ型6侧,Ⅲa型19侧,Ⅲb型3侧。胫前软组织缺损范围6 cm×3 cm^12 cm×5 cm。受伤至入院时间1~18 h,平均4.5 h。彻底清创后先行胫骨骨折微创内固定,然后设计胫前外侧双蒂滑行皮瓣修复胫前创面,皮瓣范围24 cm×6 cm^48 cm×8 cm,皮瓣前移后在外侧减张口内显露腓骨,并于骨膜下用重建钢板固定腓骨骨折,最后VSD材料覆盖对合口及减张口。术后给予抗生素生理盐水持续灌洗,15 d后去除VSD材料,皮肤缺损区游离植皮修复。结果术后15 d去除VSD材料时,18侧肢体对合口完全愈合;9侧对合口处遗留创面,行植皮修复;1侧创面存在细菌生长,对症处理后愈合。术后对合口及减张口植皮均愈合,皮瓣均顺利成活。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8个月。X线片复查示,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2.5~5个月,平均3.2个月。结论一期应用VSD联合双蒂滑行皮瓣治疗GustiloⅡ~Ⅲa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手术操作相对简便安全,住院周期短,并发症少,费用低,且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式负压引流 双蒂滑行皮瓣 开放性骨折 胫腓骨骨折 软组织缺损
原文传递
上颌窦内提升技术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2
作者 刘文伟 张继东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11年第3期175-177,共3页
目的:研究上颌窦内提升技术在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中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7月至2009年7月共完成32例、54枚种植体的上颌窦内提升种植修复病例。随访3年以上4例、2年以上12例、1年以上10例、1年以内6例。观察方法为临床检查和X线... 目的:研究上颌窦内提升技术在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中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7月至2009年7月共完成32例、54枚种植体的上颌窦内提升种植修复病例。随访3年以上4例、2年以上12例、1年以上10例、1年以内6例。观察方法为临床检查和X线检查。患者上颌后牙区牙槽嵴顶至上颌窦底之间剩余骨高度在7--11mm之间,无法植入足够长度的种植体,因此采用上颌窦内提升上颌窦底骨板及黏骨膜高度在2-5mm之间。术中部分患者使用了少量的Bio-Oss胶原质作为骨移植材料,采用非埋入式种植技术,6个月后进行修复。结果:总计32例患者,2例发生上颌窦黏骨膜破裂,但术后观察未发生上颌窦感染等并发症。54枚种植体均获得良好的骨结合并已完成种植修复,至2009年12月为止,无种植体脱落,患者对修复效果满意。结论:上颌窦内提升种植修复技术安全、手术创伤小,可在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病例中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 上颌窦底提升 骨挤压
下载PDF
上颌窦底内提升同期植入种植体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0
13
作者 黄征难 李宝勇 +3 位作者 刘民 贾保军 王娟 宋慎琳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515-518,共4页
目的:观察单纯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牙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上颌后牙区牙槽骨严重吸收的36例患者,种植区剩余牙槽骨高度为(5.9±2.1)mm,行单纯上颌窦内提升同期牙种植术,共植入42枚种植体,其中瑞士Straumann种植体22枚、韩... 目的:观察单纯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牙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上颌后牙区牙槽骨严重吸收的36例患者,种植区剩余牙槽骨高度为(5.9±2.1)mm,行单纯上颌窦内提升同期牙种植术,共植入42枚种植体,其中瑞士Straumann种植体22枚、韩国奥齿泰SSⅡ种植体13枚、法国安多健种植体7枚。术后3-4个月,行上部结构修复,同时观察种植体的稳定性和种植体周围骨结合情况。随访期(12.2±3.6)个月。结果:36例患者上颌窦底提升高度(2.83±1.12)mm,41枚种植体成功负载,种植体稳定,骨结合状况良好,无不良自觉症状。1枚种植体术后5周脱落,脱落2个月后重新种植,成功负载。结论:单纯上颌窦内提升同期牙种植术能有效治疗上颌窦底牙槽骨高度不足的上颌后牙缺失,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并发症少,近期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体 上颌窦底提升 骨挤乐
下载PDF
应用OSFE技术行上颌窦底黏膜提升同期种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4
作者 常晓峰 贺龙龙 +2 位作者 郭之伟 胡娜 刘少丽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探讨不植骨的骨凿上颌窦底提升技术(OSFE)在牙槽嵴重度萎缩(当RBH<8 mm)的上颌后牙区种植方案中应用的可能性。方法:收集既往于本院施行不植骨骨凿上颌窦底提升技术的病例资料,观察上颌窦底黏膜提升术后同期种植体植入后的临床... 目的:探讨不植骨的骨凿上颌窦底提升技术(OSFE)在牙槽嵴重度萎缩(当RBH<8 mm)的上颌后牙区种植方案中应用的可能性。方法:收集既往于本院施行不植骨骨凿上颌窦底提升技术的病例资料,观察上颌窦底黏膜提升术后同期种植体植入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期内通过OSFE技术在34位患者植入种植体42颗。术前X线片测量的平均余留牙槽嵴高度(RBH)7.41 mm,新骨平均生成高度为2.22 mm,现窦底提升区域有新骨形成的比例为92.3%。种植体植入术后随访观察3~39个月,种植牙成功率100%。结论:使用OSFE技术行上颌窦底黏膜提升不植骨的术式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mmers骨凿 上颌窦底黏膜提升 RBH OSFE
下载PDF
上颌窦底内提升同期不植骨种植术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洋 何家才 《安徽医学》 2014年第7期924-927,共4页
目的探讨骨挤压器行上颌窦底内提升不植骨同期植入种植体术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 15例上颌后牙缺失者,种植区剩余牙槽骨高度(residual bone high,RBH)为4~8 mm,用骨挤压器行上颌窦底内提升不植骨同期牙种植术,共植入ITI... 目的探讨骨挤压器行上颌窦底内提升不植骨同期植入种植体术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 15例上颌后牙缺失者,种植区剩余牙槽骨高度(residual bone high,RBH)为4~8 mm,用骨挤压器行上颌窦底内提升不植骨同期牙种植术,共植入ITI种植体17颗,术后6个月行种植体上部冠修复。通过两年的临床观察,分析种植体存留率、评价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健康状况,拍摄X线片评价种植体与周围骨组织结合状况、种植体颈部边缘骨吸收状况和窦底提升后新骨形成状况。结果观察期内17颗种植体存留率为100%,术后6个月X线片检查种植区窦底平均提升高度为3.12 mm(2.03~4.13 mm),种植体骨结合良好,术后每次X线复查种植体颈部周围骨水平吸收<0.2 mm。结论骨挤压器行上颌窦底提升不植骨同期种植术方法可靠,效果肯定,能有效治疗窦底RBH不足的上颌后牙缺失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内提升 骨挤压器 牙种植
下载PDF
联合应用CAS-KIT工具盒和Summers骨凿的上颌窦内提升术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晓洁 郭莉 +2 位作者 梁泽梓 沈苏倩 陈宇梅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15年第4期172-174,共3页
目的:研究联合应用CAS-KIT工具盒和Summers骨凿的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例30颗垂直骨量不足的上颌后牙联合应用CAS-KIT工具盒和Summers骨凿的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牙种植,种植体上部结构修复完成后6~36... 目的:研究联合应用CAS-KIT工具盒和Summers骨凿的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例30颗垂直骨量不足的上颌后牙联合应用CAS-KIT工具盒和Summers骨凿的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牙种植,种植体上部结构修复完成后6~36个月定期复查。结果:观察期内,30枚种植体与周围组织均形成良好的骨性结合,能行使较好的咀嚼功能。结论: CAS-KIT工具盒和Summers骨凿的联合应用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优点,扩大了上颌窦内提升术的适应症;避开了CAS-KIT工具盒液压升降装置的使用不便和Summers骨凿在敲击中产生的不适感,是一种更为安全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内提升术 种植义齿 CAS-KIT工具盒 Summers骨凿
下载PDF
常规种植术与骨挤压种植术对上颌后牙区Ⅲ类骨种植5年成功率及边缘骨吸收量的影响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谢艳婷 葛鑫 +6 位作者 顾舒扬 张燕婷 江鹭鹭 何晶 尚德浩 邓春富 赵宝红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282-285,共4页
目的比较常规种植术与骨挤压种植术对上颌后牙区Ⅲ类骨种植5年成功率及边缘骨吸收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中心行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并且骨质分类为Ⅲ类骨的患者82例(共使用111颗种植体... 目的比较常规种植术与骨挤压种植术对上颌后牙区Ⅲ类骨种植5年成功率及边缘骨吸收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中心行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并且骨质分类为Ⅲ类骨的患者82例(共使用111颗种植体)。以种植体为研究单位,根据是否行骨挤压术,将纳入的病例分为常规种植术组(53颗种植体)和骨挤压种植术组(58颗种植体)。术后随访5年,计算两组种植体5年成功率,并测量种植体植入后半年和1、2、3年时的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比较上颌后牙区Ⅲ类骨行常规种植术与骨挤压种植术对种植体5年成功率及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的影响。结果常规种植术组和骨挤压种植术组种植体5年成功率分别为96.23%和98.2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体植入后半年时,骨挤压种植术组的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明显小于常规种植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植入后1、2、3年时两组的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种植术和骨挤压种植术对种植体的5年成功率及远期边缘骨吸收量的影响无明显差异。因此,临床中对于上颌后牙区Ⅲ类骨种植病例,术者可根据种植体初期稳定性的需要决定是否行骨挤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后牙区 常规种植 骨挤压 成功率 边缘骨吸收
原文传递
骨挤压及骨挤压与PTH(1-34)联合应用对骨质疏松兔种植体周围骨结合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吴松涛 孟维艳 +3 位作者 蔡青 薛妍 张宾 周延民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95-698,共4页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观测,研究骨挤压及骨挤压与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1-34)[PTH(1-34)]联合应用对骨质疏松动物模型中种植体周围骨结合的影响。方法:24只日本大耳白兔,分成3组,2组制成骨质疏松模型,3个月后,于双侧胫骨近心端植入种植体(左...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观测,研究骨挤压及骨挤压与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1-34)[PTH(1-34)]联合应用对骨质疏松动物模型中种植体周围骨结合的影响。方法:24只日本大耳白兔,分成3组,2组制成骨质疏松模型,3个月后,于双侧胫骨近心端植入种植体(左侧骨挤压,右侧不挤压)。实验组术后每周3 d背部皮下注射PTH(1-34)60 g/kg,其余2组分别作为空白对照(假手术)组和阴性对照(不用PTH)组。术后4周和8周处死各组一半动物,进行力学测试。结果:在力学实验中,无论4周或8周,实验组不挤压侧的测定值显著高于挤压侧(P<0.05),而其他各组间存在共同趋势。结论:骨挤压对于种植体的早期骨结合没有促进作用,并削弱PTH对种植体骨结合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挤压 种植体固位 骨质疏松 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
下载PDF
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种植体植入术7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柏全民 倪峰 仙扎根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552-555,共4页
目的观察采用经牙槽嵴入路提升上颌窦底同期植入种植体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2012年南京军区机关医院数字口腔中心接诊的79例上颌后牙缺失患者,行经牙槽嵴顶入路上颌窦底提升,选择性植入人工骨或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同时植入种... 目的观察采用经牙槽嵴入路提升上颌窦底同期植入种植体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2012年南京军区机关医院数字口腔中心接诊的79例上颌后牙缺失患者,行经牙槽嵴顶入路上颌窦底提升,选择性植入人工骨或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同时植入种植体。结果 79例患者平均提升上颌窦底高度3.8 mm(2.0~5.7 mm)。3例患者因上颌窦黏膜术中发生穿孔,遂关闭创口,未完成种植体植入。其余76例共植入87颗种植体,长度10~13 mm。Ⅱ期手术时,3颗种植体松动拔除。义齿修复后追踪12~36个月,2颗种植牙松动拔除,1颗有进行性骨吸收,种植体存留率为93.1%(81/87)。所有病例均无上颌窦并发症。结论经牙槽嵴顶入路上颌窦底提升术较开窗式上颌窦提升创伤小,操作简单,对窦底有适量剩余骨的上颌窦区种植是可行的;但由于窦底黏膜存在穿孔风险,技术要求较高,而且必须有专用的器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体 上颌窦提升术 植骨
原文传递
Astra锥形种植体在上颌窦穿牙槽嵴顶提升术中的短期效果评价
20
作者 卢雨桐 史俊宇 赖红昌 《上海口腔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2-307,共6页
目的:观察Astra锥形植体在上颌窦穿牙槽嵴顶提升术中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9年3月—2019年9月40例上颌后牙缺失、需行上颌窦穿牙槽嵴顶提升术的患者,剩余骨高度为2~8 mm。于缺牙区植入Astra锥形种植体,术后4个月完成上部结构修... 目的:观察Astra锥形植体在上颌窦穿牙槽嵴顶提升术中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9年3月—2019年9月40例上颌后牙缺失、需行上颌窦穿牙槽嵴顶提升术的患者,剩余骨高度为2~8 mm。于缺牙区植入Astra锥形种植体,术后4个月完成上部结构修复。观察种植体留存率、种植体稳定性、种植体边缘骨吸收以及上颌窦成骨量。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期内,40例患者共植入44颗种植体,种植体1年留存率为100%。术后即刻测量的ISQ值为67.55±8.07,初戴时ISQ值为79.62±5.08,随访期间ISQ值平均变化值为12.07±5.86。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0.32±0.29) mm,术后至12个月间平均上颌窦成骨量(1.06±0.4) mm。未发现机械并发症。种植体周围探诊深度均值为(3.2±1.51) mm,探诊出血率为(11.36±4.28)%,改良菌斑指数均值为1.23±0.43。结论:Astra锥形植体在上颌窦穿牙槽嵴顶提升术中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但仍需更长随访时间的研究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提升术 锥形种植体 骨挤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