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1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古代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在经济上的互补与非平衡需求 被引量:11
1
作者 贺卫光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2-38,共7页
中国古代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间关系的基础是经济上的互补性 ,这种互补性关系的形成是由不同文化所分布的自然环境决定的。而不同生态环境下生计方式的差异又决定着互补关系的内容及其发展方向。历史上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间在经济上互补... 中国古代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间关系的基础是经济上的互补性 ,这种互补性关系的形成是由不同文化所分布的自然环境决定的。而不同生态环境下生计方式的差异又决定着互补关系的内容及其发展方向。历史上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间在经济上互补关系的主要内容有朝贡贸易、互市贸易以及战争这种非正常的互补形式。但是 ,在经济互补关系的实际运行过程中 ,双方在产品需求方面是一种“非平衡需求”关系 ,而这种关系又往往成为互补关系中各种矛盾的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中国 游牧民族 农耕民族 互补关系 非平衡需求
下载PDF
游牧及其改革 被引量:9
2
作者 吉田顺一 阿拉腾嘎日嘎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37-38,共2页
 笔者根据蒙古高原和欧亚内陆草原游牧人的经验总结出游牧的特征即移动性,保持移动游牧的生产方式的根本条件是共同所有和共同使用牧场。游牧业与养畜业的本质区别决定了游牧改革的走向。如果照搬产生于19世纪末期的适合于养畜业的饲...  笔者根据蒙古高原和欧亚内陆草原游牧人的经验总结出游牧的特征即移动性,保持移动游牧的生产方式的根本条件是共同所有和共同使用牧场。游牧业与养畜业的本质区别决定了游牧改革的走向。如果照搬产生于19世纪末期的适合于养畜业的饲养方法来推进牧业现代化,草原将会被破坏,不利于草原的可持续利用,从而影响畜牧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牧 共有共用 保持
下载PDF
牧民定居及其牧民未来发展——以雀尔沟镇为例 被引量:9
3
作者 聂爱文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1-55,共5页
本文以新疆呼图壁县雀尔沟镇哈萨克族牧区为例,通过田野调查分析目前该地区牧民定居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就定居牧民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己见,本文认为当地政府制定地区发展计划时需倡导参与式发展、让当地居民受益的理念,并探讨了生态... 本文以新疆呼图壁县雀尔沟镇哈萨克族牧区为例,通过田野调查分析目前该地区牧民定居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就定居牧民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己见,本文认为当地政府制定地区发展计划时需倡导参与式发展、让当地居民受益的理念,并探讨了生态环境保护、水利资金投入和限制当地牲畜数量对于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居 牧民 参与发展 乡镇
下载PDF
碳、氮稳定同位素所见新疆喀拉苏墓地的葬马习俗 被引量:8
4
作者 陈相龙 于建军 尤悦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9-98,共10页
本文通过对新疆哈巴河县喀拉苏墓地出土人与动物骨骼进行碳、氮稳定同位素检测,分析了喀拉苏先民的生业经济状况,并在复原家马饲养方式基础上结合性别、年龄及其病理现象等研究结果,集中讨论了早期铁器时代墓葬M15殉马牺牲所反映的文化... 本文通过对新疆哈巴河县喀拉苏墓地出土人与动物骨骼进行碳、氮稳定同位素检测,分析了喀拉苏先民的生业经济状况,并在复原家马饲养方式基础上结合性别、年龄及其病理现象等研究结果,集中讨论了早期铁器时代墓葬M15殉马牺牲所反映的文化内涵。作者认为:喀拉苏先民是以草原畜牧经济为主要生计的人群,其食物以羊等畜产品为主,同时也消费了一些粟类谷物。在动物饲养方面,羊以放养为主,而苜蓿则可能已经被喀拉苏墓地先民用于马的饲养。与其他墓葬相比,M15殉马牺牲的食物来源更为多元化,这种现象所反映的埋葬习俗和文化内涵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拉苏墓地 草原畜牧经济 殉马牺牲 碳氮 同位素分析
原文传递
游牧民定居与草原生态环境变迁——基于新疆吐尔洪盆地的考察 被引量:8
5
作者 罗意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9-81,M0004,共14页
20世纪50年代以来,新疆吐尔洪盆地的哈萨克族牧民经历了定居后较快的人口自然增长与农业发展相互强化的过程。该过程改造了盆地自然景观,诱发了草原生态环境的退化,使牧民与草原的关系由平衡走向失衡。近年来,哈萨克族牧民人口自然增长... 20世纪50年代以来,新疆吐尔洪盆地的哈萨克族牧民经历了定居后较快的人口自然增长与农业发展相互强化的过程。该过程改造了盆地自然景观,诱发了草原生态环境的退化,使牧民与草原的关系由平衡走向失衡。近年来,哈萨克族牧民人口自然增长的速率减缓,牧民积极地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这些新的变化降低了资源利用强度,推动了盆地生态环境的改善,使牧民与草原的关系开始重新走向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牧民 定居 草原生态环境 哈萨克族
原文传递
游牧民的生态观与环境行为研究——以新疆阿勒泰哈萨克为例 被引量:7
6
作者 陈祥军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2年第2期83-90,共8页
欧亚大陆中央的阿尔泰山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绝好的水草资源,千百年来一直是游牧哈萨克人的故乡。他们以四季移动的方式利用着有限的水草资源,经过与草原长期相互适应后生成了一套适应草原环境的游牧文化,其中生态观和环境行为在实践... 欧亚大陆中央的阿尔泰山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绝好的水草资源,千百年来一直是游牧哈萨克人的故乡。他们以四季移动的方式利用着有限的水草资源,经过与草原长期相互适应后生成了一套适应草原环境的游牧文化,其中生态观和环境行为在实践中成为游牧社会一种人人遵守的社会规范,并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以各种禁忌及获取和对待牧草资源的行为方式加以体现。这种植根于游牧民对草原全面认识基础之上的生态观与环境行为,凝聚着他们与草原相处的生态智慧,对于维系游牧民与草原生态的永续发展和稳定关系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泰山 哈萨克 游牧民 生态观
下载PDF
游牧者:流动时代个体的生活叙事——基于鲍曼流动的现代性思想 被引量:5
7
作者 郭璐 《理论界》 2018年第11期66-71,共6页
在现代性的流动时期,社会成员陷入不确定性和个体化的困境之中,失去了维系生活的界标和根基。个体犹如散落在平原上的游牧民,采用"活在当下"的生活方式,追求瞬时的满足,他们的生活历程和情感关系也变得破碎化。游牧群体通过... 在现代性的流动时期,社会成员陷入不确定性和个体化的困境之中,失去了维系生活的界标和根基。个体犹如散落在平原上的游牧民,采用"活在当下"的生活方式,追求瞬时的满足,他们的生活历程和情感关系也变得破碎化。游牧群体通过群聚形成新部落,借以寻求安全感和归属感,但实质上新部落的不稳定和短暂性并不能满足游牧者的归属需求。当代社会中消费时尚的快速更替、网络社交的虚拟不在场使得新部落的诞生和解体都变得非常轻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性 游牧者 活在当下 新部落
原文传递
少数民族传统鞋靴形制探析——以北方游牧民族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胡毓娥 《中国皮革》 CAS 2023年第7期121-130,共10页
北方游牧民族是区别于南方游耕和中原农耕民族的我国三大少数民族族群之一。通过对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满族等几个代表性北方游牧民族的鞋饰进行系统梳理、典型考证,探究其鞋靴形制特点,主要从类别、材质、结构、装饰、工艺、色彩... 北方游牧民族是区别于南方游耕和中原农耕民族的我国三大少数民族族群之一。通过对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满族等几个代表性北方游牧民族的鞋饰进行系统梳理、典型考证,探究其鞋靴形制特点,主要从类别、材质、结构、装饰、工艺、色彩等几个方面展开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剖析各民族鞋靴形制之间的特色、区别与共通之处,相似的气候和环境造就了鞋靴形制的联系和共通;不同的生活习性和不同民族的文化与传统孕育了独具特色的鞋靴形制和文化。少数民族传统鞋靴形制的研究,既是对民族历史的敬重,又是对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技艺的传承。同时,对当代鞋靴设计和创新具有很强的参考、借鉴和启迪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牧民族 传统鞋靴 形制探析 鞋饰
下载PDF
当牧民定居:来自雀尔沟镇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聂爱文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89-93,共5页
文章以新疆呼图壁县哈萨克族牧区为例,通过田野调查分析目前该地区牧民定居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就牧民定居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己见,认为当地政府制定地区发展计划时需倡导参与式发展、让当地居民受益的理念,并探讨了生态环境保护、水利... 文章以新疆呼图壁县哈萨克族牧区为例,通过田野调查分析目前该地区牧民定居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就牧民定居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己见,认为当地政府制定地区发展计划时需倡导参与式发展、让当地居民受益的理念,并探讨了生态环境保护、水利资金投入和限制当地牲畜数量对于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居 牧民 参与发展
下载PDF
草原生态失衡与游牧民定居政策的博弈——以甘南碌曲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晓丽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1期37-45,共9页
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游牧民定居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甘南是由内地过渡到西藏的重要中间地带,解决好其境内游牧民定居问题,关系到我国的边疆安全。而我国传统游牧生产的局限性、以碌曲为代表的西部草原生... 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游牧民定居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甘南是由内地过渡到西藏的重要中间地带,解决好其境内游牧民定居问题,关系到我国的边疆安全。而我国传统游牧生产的局限性、以碌曲为代表的西部草原生态的持续恶化以及藏族游牧民向往更好生活的愿望都凸显了游牧民定居的现实意义,无论是生态意义、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能。草原生态失衡的现状与游牧民定居政策的博弈,只有在定居后游牧民生活改善、草原生态得以恢复中才能得到完美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南碌曲 草原生态 游牧民
下载PDF
作为大都市里的游牧民存在的“远方来朋”——乔纳森·泰尔的北京叙事 被引量:4
11
作者 宋赛南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8-159,共12页
乔纳森·泰尔的短篇小说集《无限可能的北京》讲述了"远方来朋"们在北京的生存故事。论文围绕《无限可能的北京》《大猩猩年》和《周公解梦》三个"人生成动物"的故事,引入当代思想家德勒兹和加塔利的"生成... 乔纳森·泰尔的短篇小说集《无限可能的北京》讲述了"远方来朋"们在北京的生存故事。论文围绕《无限可能的北京》《大猩猩年》和《周公解梦》三个"人生成动物"的故事,引入当代思想家德勒兹和加塔利的"生成""逃逸线""解辖域化"和"颜貌化"等概念,发现泰尔的北京叙事肯定了"远方来朋"们的生存智慧,一种富有流动性的、以"变"为核心的"美猴王"式生存智慧,这些人也因此成为德勒兹和加塔利意义上的大都市里的游牧民。论文还将探讨泰尔在叙事中流露出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向往和叙事的全球化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牧民 “远方来朋” 乔纳森·泰尔 北京叙事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软马鞍”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云河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8-79,共12页
中原地区在商代晚期受外来影响而出现了马车,但起初骑马术并未流行,直到战国时期,骑马才开始普及,并出现成建制的骑兵。影响骑马术能否普及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鞍具是否齐备。笔者通过梳理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发现我国大约在战国时开始... 中原地区在商代晚期受外来影响而出现了马车,但起初骑马术并未流行,直到战国时期,骑马才开始普及,并出现成建制的骑兵。影响骑马术能否普及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鞍具是否齐备。笔者通过梳理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发现我国大约在战国时开始出现一种由皮革、兽毛等材料制成的软马鞍。这种鞍一直通用至东汉时期,其分布范围也较为广阔。在性能上,软马鞍的结构看似简单,但具有足够的设计合理性,契合马的身体结构特征,能够大大减轻马匹和骑者的不适。实际上,在历史文献中对于软马鞍及早期马具的发展也有着较为清晰的描述。将我国古代的软马鞍与欧亚草原所发现的马鞍材料进行对比,可发现它们之间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应属于同一系统。结合历史背景考察,很可能是战国时期中原诸国对于骑兵的普遍需求促进了软马鞍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具 软马鞍 战国秦汉 欧亚草原 游牧民族
原文传递
老骥伏枥:中国老年“房车游牧族”群体形成机制初探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斌 杨钊 +1 位作者 刘永婷 刘世杰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86-98,共13页
中国老年旅游人数快速增长,部分老年人开始选择房车旅行。这种旅行方式既有家的安全,又保证了探索的自由,中国老年"房车游牧族"群体日益增多,但目前针对该群体的研究在国内鲜有见者。文章基于旅行生涯梯度、积极老龄化等相关... 中国老年旅游人数快速增长,部分老年人开始选择房车旅行。这种旅行方式既有家的安全,又保证了探索的自由,中国老年"房车游牧族"群体日益增多,但目前针对该群体的研究在国内鲜有见者。文章基于旅行生涯梯度、积极老龄化等相关理论基础,采用文本分析方法,从核心发生层面、主观驱动力层面和客观吸引力层面探讨中国老年"房车游牧族"群体的形成机制。通过既定内容的定性分析程序对案例的视频采访资料进行分析发现,中国老年人房车旅行逐渐从"出游方式"变为"旅行生活",老年参与群体则从"房车用户"变为"房车游牧族",房车旅行表达了老年人安全探索和自我实现的渴望,是催生老年人房车旅行的内在动力,并受到个体因素与中国社会文化环境的综合影响,而完成高阶探索、保持旅行效果和对时间的焦虑等又促使中国老年人将房车旅行进一步付诸为持续且变化的"房车游牧"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房车旅行 游牧族 形成机制
下载PDF
马镫、中古骑兵战术转型与游牧族的中原化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硕 林鹄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21-137,共17页
马镫起源于中国并改变了人类战争史。汉代卫青、霍去病为对抗匈奴的骑射优势,探索出新的骑兵冲击战术。这种新战术经过东汉、魏晋发展成熟,并带来马镫的出现。北方游牧族也向中原学习新骑兵冲击战术,以及与之配套的中央集权体制,由此再... 马镫起源于中国并改变了人类战争史。汉代卫青、霍去病为对抗匈奴的骑射优势,探索出新的骑兵冲击战术。这种新战术经过东汉、魏晋发展成熟,并带来马镫的出现。北方游牧族也向中原学习新骑兵冲击战术,以及与之配套的中央集权体制,由此再度形成对中原的军事优势,这是军事技战术与社会政权结构互动的典范。它改变了游牧和农耕文明的军事实力对比,与社会权力结构发生了复杂的互动,最终深刻影响了整个亚欧大陆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镫 骑兵 冲击战术 游牧族 中原化 文明冲突
原文传递
蒙古国Nomads餐饮集团企业品牌生态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曹荣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19年第1期95-98,共4页
构建蒙古国本土最大餐饮连锁企业Nomads集团的品牌生态系统框架,研究蒙古国政府、社会等宏观要素,主要表现为营商环境分析以及蒙古国品牌知识产权政策概况。分析蒙古国餐饮业行业发展现状、Nomads集团公司概况及竞争者状况。进一步解析... 构建蒙古国本土最大餐饮连锁企业Nomads集团的品牌生态系统框架,研究蒙古国政府、社会等宏观要素,主要表现为营商环境分析以及蒙古国品牌知识产权政策概况。分析蒙古国餐饮业行业发展现状、Nomads集团公司概况及竞争者状况。进一步解析企业内部包括品牌发展延伸等内在成长机制等的内部品牌生态系统。蒙古国Nomads餐饮集团企业品牌生态发展有利于形成系统持久的竞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国 nomads 品牌生态
下载PDF
新疆岩画艺术:游牧人的叙事“史诗” 被引量:3
16
作者 黄适远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17-20,共4页
新疆的岩画大多分布在水草丰美的夏牧场和冬牧场,以冬牧场最多。基本分如下四类:一是图腾岩画艺术的"萌动期";二是狩猎、放牧、征战、娱乐等活动岩画艺术的"成长期";三是战争岩画艺术的"发展期";四是岩... 新疆的岩画大多分布在水草丰美的夏牧场和冬牧场,以冬牧场最多。基本分如下四类:一是图腾岩画艺术的"萌动期";二是狩猎、放牧、征战、娱乐等活动岩画艺术的"成长期";三是战争岩画艺术的"发展期";四是岩画内容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容的"丰富期"。这些记录了他们的草原游牧生活的"记忆",成为游牧人可信的叙事史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岩画 游牧人 史诗
下载PDF
克孜尔石窟中的游牧艺术元素 被引量:2
17
作者 满盈盈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6期56-60,F0003,共6页
克孜尔石窟中的艺术造型,具有游牧动物纹饰的典型特征,与游牧民族的习俗和信仰密切相关。游牧民族传播并支持了佛教艺术,克孜尔石窟对游牧艺术的青睐与抉择,得益于龟兹与周边游牧民族悠久的历史渊源,以及龟兹自身所具有的游牧经济成分... 克孜尔石窟中的艺术造型,具有游牧动物纹饰的典型特征,与游牧民族的习俗和信仰密切相关。游牧民族传播并支持了佛教艺术,克孜尔石窟对游牧艺术的青睐与抉择,得益于龟兹与周边游牧民族悠久的历史渊源,以及龟兹自身所具有的游牧经济成分。克孜尔石窟中游牧艺术元素的研究,对于探索龟兹艺术模式的形成,寻找欧亚草原游牧文化的价值,重构龟兹与游牧民族的经济、文化关系,都具有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孜尔石窟 游牧民族 艺术元素
下载PDF
漠南农耕武术文化的存在特征及其形成归因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田海军 郭志禹 《体育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3-66,共4页
本文以文献资料、田野调查为手段,分析了漠南农耕武术文化的历史渊源、存在特征以及形成的归因,旨在对未来漠南武术文化体系的构建与承袭提供理论借鉴。结论认为:漠南地域农耕武术文化呈东西贯穿的带状分布特点;其成因是历史移民导致的... 本文以文献资料、田野调查为手段,分析了漠南农耕武术文化的历史渊源、存在特征以及形成的归因,旨在对未来漠南武术文化体系的构建与承袭提供理论借鉴。结论认为:漠南地域农耕武术文化呈东西贯穿的带状分布特点;其成因是历史移民导致的文化传播;其宏观格局是由区域自身的地理、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形成的环境决定性,游牧民族、农耕民族各自所秉承的文化独立性,以及区域内商贸、戍边重镇分布的历史传承性等因素综合作用造就的文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漠南武术 农耕武术文化 历史移民 自然环境 游牧民族 农耕民族 商贸 戍边
下载PDF
游牧民族草原传统人居环境营造的自然智慧--以新疆伊犁河谷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阿拉衣•阿不都艾力 刘滨谊 《住宅科技》 2022年第3期59-63,共5页
文章通过对新疆伊犁河谷游牧民族草原传统人居环境的人居背景、人居活动、人居建设的调研,进行三位一体综合分析,以天人互益的思想理念合理有效利用草原人居环境背景,选择与自然协调生存的草原人居活动,用朴素而适应自然的营造技术建设... 文章通过对新疆伊犁河谷游牧民族草原传统人居环境的人居背景、人居活动、人居建设的调研,进行三位一体综合分析,以天人互益的思想理念合理有效利用草原人居环境背景,选择与自然协调生存的草原人居活动,用朴素而适应自然的营造技术建设草原人居环境,以此解读“背景—活动—建设”三元耦合互动构建的草原传统人居环境自然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传统人居环境 自然智慧 三元论 游牧民族 新疆伊犁河谷
下载PDF
北魏拓跋鲜卑族文化线路与都城政治再思考 被引量:2
20
作者 林秀姿 《南方建筑》 2011年第4期86-90,共5页
在亚洲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森林游牧族——鲜卑族,其对于中国都城形式的影响甚巨。本文以北魏拓跋鲜卑族的族群社会转变与空间移居的脉络出发,突显游牧民族的文化路线与历史脉络意义;并由拓跋鲜卑族的城市营造历史经验出发,进行几个都... 在亚洲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森林游牧族——鲜卑族,其对于中国都城形式的影响甚巨。本文以北魏拓跋鲜卑族的族群社会转变与空间移居的脉络出发,突显游牧民族的文化路线与历史脉络意义;并由拓跋鲜卑族的城市营造历史经验出发,进行几个都城政治议题的再思考与理论对话:(一)多重城墙与拓跋鲜卑的政治社会建构关系,(二)佛教石窟与城市轴线转向的呼应关系,(三)权势建构过程的三城与双城系统和都城集权松动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牧民族 拓跋鲜卑 文化线路 城市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