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传播学角度审视电影片名的翻译 被引量:3
1
作者 温哲 谢利锋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35-37,共3页
翻译从本质上看是一种跨文化的信息传播。而电影片名的翻译则是一种特殊的翻译行为,它不仅需要遵循翻译的一般原则,而且还需要考虑美学欣赏、文化迁移等原则,并将其融入到翻译过程中。从传播学入手,讨论了电影片名的翻译,以对电影的译... 翻译从本质上看是一种跨文化的信息传播。而电影片名的翻译则是一种特殊的翻译行为,它不仅需要遵循翻译的一般原则,而且还需要考虑美学欣赏、文化迁移等原则,并将其融入到翻译过程中。从传播学入手,讨论了电影片名的翻译,以对电影的译名进行鉴赏。同时从传播学角度对电影片名的翻译提出不同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学 电影片名 翻译本质
下载PDF
电影的游戏化与游戏的电影化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剑 邓晓琳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1-137,共7页
游戏与电影通过互动与相互影响,呈现出不同的艺术形式与作品面貌。游戏改编电影通过借鉴动作片的拍摄方式,英雄主角与世界观的塑造以及CGI特效来实现“心流体验”的移植。以“游戏”为叙事核心的影片,本质上就是一个游戏过程,借助“游... 游戏与电影通过互动与相互影响,呈现出不同的艺术形式与作品面貌。游戏改编电影通过借鉴动作片的拍摄方式,英雄主角与世界观的塑造以及CGI特效来实现“心流体验”的移植。以“游戏”为叙事核心的影片,本质上就是一个游戏过程,借助“游戏”的完成为观众提供人生模版,通过角色在选择中自身价值观的改变与提升,来激发观众对人生、自由、勇气的积极思考。探寻游戏本质的影片则在形而上的层面逐步变革和颠覆观众的审美意象与审美情趣,导向现实与虚幻、人生与宇宙、时间与空间、思维与意识等更多具有终极意义的命题,促进观众的自我觉醒与自我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 游戏 题材改编 叙事方式 艺术本质
下载PDF
论张爱玲小说叙事的电影化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胡亭亭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4-89,共6页
张爱玲与电影的关系非同一般,她从电影这种新兴的艺术形式中汲取养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叙事技巧。时间、空间的自由转换,故事情节发展的戏剧性表现,这些电影化特征被张爱玲兼收并蓄,她对"镜头性"、"特写性"等影像... 张爱玲与电影的关系非同一般,她从电影这种新兴的艺术形式中汲取养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叙事技巧。时间、空间的自由转换,故事情节发展的戏剧性表现,这些电影化特征被张爱玲兼收并蓄,她对"镜头性"、"特写性"等影像修辞格的视觉化移植,既在感官上带给读者强烈的画面感,又强化了小说语言在深入人物内心方面的优越性。更为重要的是,她虽沉迷于电影,但却对电影的本质和虚幻性有着清醒的认识与把握,并有一定的反省与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式电影结构 电影镜头 电影语言 电影本质
下载PDF
电影《狼图腾》的叙事隐喻解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子平 雷欣悦 《三明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96-100,共5页
《狼图腾》原著倾注了作者多方面的思考,为让-雅克·阿诺导演电影提供相对自由的发挥空间,从而电影凸显对人、技术与自然关系的探讨。在电影中,机械的技术观和自然观推崇自然规律和先进技术,而解构了朴素的技术观和自然观,但强制性... 《狼图腾》原著倾注了作者多方面的思考,为让-雅克·阿诺导演电影提供相对自由的发挥空间,从而电影凸显对人、技术与自然关系的探讨。在电影中,机械的技术观和自然观推崇自然规律和先进技术,而解构了朴素的技术观和自然观,但强制性解构和建构的梦想无法实现,导致悲剧性的结局。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实现,必须置于社会状况的考察与历史视野的审视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图腾》 电影 叙事隐喻 技术观 自然观 技术理性 人文主义
下载PDF
艰难的走出:在裸奔中讲述——论李安基于小说《色·戒》的电影创作
5
作者 刁良梓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8年第3期45-47,共3页
小说用文字来讲故事,而电影则用影像来讲故事。用文字来讲故事,小说《色·戒》无疑是完美的,但它里面也有不可言传的东西,需要找到一个适合电影语言的角度和表达方式。基于此,李安执导的同名电影在小说的基本故事构架上增添了"... 小说用文字来讲故事,而电影则用影像来讲故事。用文字来讲故事,小说《色·戒》无疑是完美的,但它里面也有不可言传的东西,需要找到一个适合电影语言的角度和表达方式。基于此,李安执导的同名电影在小说的基本故事构架上增添了"家里偷情"、"天涯歌女"、"王佳芝家庭状况"和"结尾处理"四个情节,在张爱玲闪闪烁烁、欲言又止的地方大刀阔斧、急流勇进、艰难走出,用自然的、耀眼的、不带任何噱头的裸奔影像娓娓讲述,把文字无法展现的故事推至经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戒》 裸奔影像 电影创作 情爱 人性
下载PDF
宫崎骏动画电影的环境伦理学解析
6
作者 高群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10期35-37,共3页
宫崎骏被誉为动画电影界的"黑泽明",他的作品虽然大部分是以孩童的视角展开,但其中却都蕴含着深切的人文关怀和丰富的哲理反思。围绕他对环保主题的诠释而展开,以环境伦理学的角度进行尝试性的解析。
关键词 宫崎骏 环境伦理 动画电影 自然 环境
下载PDF
论电影的审美意识形态性与艺术形式的构成论意义
7
作者 张逸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72-76,共5页
电影本体论讨论一方面从本质论视角提出电影的审美意识形态论观点;另一方面从形式主义视角提出电影性的艺术形式本体论观点,分别从两个端点阐发电影性质或本质的本体论意义,但各执一端,众说纷纭。因此,需要清理和辨析各自存在问题与不足... 电影本体论讨论一方面从本质论视角提出电影的审美意识形态论观点;另一方面从形式主义视角提出电影性的艺术形式本体论观点,分别从两个端点阐发电影性质或本质的本体论意义,但各执一端,众说纷纭。因此,需要清理和辨析各自存在问题与不足,应该在属性论和构成论视角中,在电影内容与形式统一、审美意识形态性与艺术形式性统一的基础上,把握电影本体论及其电影性本质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论 属性论 电影性 审美意识形态 艺术形式
下载PDF
解读李安电影中的“回归”主题
8
作者 王萍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31-34,共4页
纵观李安的创作过程,伴随着他的人生经历以及对自我的认知,回归主题在李安电影中的内涵不断发生着变化:由最初的回归家庭和伦理,逐步聚焦到人本身,探求人性,旨在真实地面对自我,最后转向一种对空无的追求。从有到无,从关注文化本身,到... 纵观李安的创作过程,伴随着他的人生经历以及对自我的认知,回归主题在李安电影中的内涵不断发生着变化:由最初的回归家庭和伦理,逐步聚焦到人本身,探求人性,旨在真实地面对自我,最后转向一种对空无的追求。从有到无,从关注文化本身,到追求到家的超脱,李安对回归问题的探讨,最根本地指向了精神分析的潜意识领域。生本能与死本能在这里都得到了体现和升华,求生欲与求死欲并存于艺术创作之中,在这场电影梦中,李安找到了真正的自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安 电影 回归 家庭 人性 空无 潜意识
下载PDF
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市场和商业制作模式制约下的左翼电影——以《母性之光》为例 被引量:7
9
作者 袁庆丰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72-76,共5页
左翼电影与其说是着力于单纯的意识形态解读和政治宣传,其实还不如说是同时迎合、满足了电影市场及其观众对新理念、新思想和新人物的渴望和需求。譬如《母性之光》实际上是将刚刚兴起的阶级、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观念与行为意识,套用旧... 左翼电影与其说是着力于单纯的意识形态解读和政治宣传,其实还不如说是同时迎合、满足了电影市场及其观众对新理念、新思想和新人物的渴望和需求。譬如《母性之光》实际上是将刚刚兴起的阶级、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观念与行为意识,套用旧市民电影常用的家庭婚姻叙事模式予以个案重演和主题置换,结果自然是标新立异、具有新鲜的时代气息:它的演绎未必符合历史真实,但却收到思想传播和电影市场一石二鸟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翼电影 阶级性 人性 生活真实 流行元素
下载PDF
作为盖娅的潘多拉——电影《阿凡达》的自然观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高媛 田松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7-43,共7页
作为科幻经典,电影《阿凡达》在场景预设、故事和思想内涵几个层面都表现了极强的原创性。潘多拉星球上的场景预设,包括紧密关联的"人"与动物和植物,并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来自盖娅理论。电影中呈现了两种自然观的冲突,即地... 作为科幻经典,电影《阿凡达》在场景预设、故事和思想内涵几个层面都表现了极强的原创性。潘多拉星球上的场景预设,包括紧密关联的"人"与动物和植物,并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来自盖娅理论。电影中呈现了两种自然观的冲突,即地球人的机械自然观与纳威人的盖娅自然观;也展示了两种文明模式的冲突,基于机械自然观的工业文明与基于盖娅自然观的"原始文明",或生态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盖娅理论 生态电影 科幻电影 自然观 文明研究
原文传递
论3D电影的高碳病象与低碳路径 被引量:2
11
作者 苏月奂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9-15,共7页
3D电影借助双镜头摄像技术生成了较之2D电影透视感更强、更逼真的影像,进一步拓展了直观真实和超现实真实的美学空间,带给观众更强烈的感官愉悦和沉浸效应,具有独立审美价值。但3D电影也普遍呈现出内容空洞、叙事弱化、形象扁平、形式... 3D电影借助双镜头摄像技术生成了较之2D电影透视感更强、更逼真的影像,进一步拓展了直观真实和超现实真实的美学空间,带给观众更强烈的感官愉悦和沉浸效应,具有独立审美价值。但3D电影也普遍呈现出内容空洞、叙事弱化、形象扁平、形式虚假等高碳病象,其根源在于艺术文本中客观真实的缺失。合理配置直观真实、超现实真实、主观真实与客观真实,尤其是注重文本客观真实的营造,提升低碳美学价值是3D电影艺术发展的正确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电影美学 沉浸效应 客观真实 感官型自由情感 陶冶型自由情感
下载PDF
阶级意识与性别呈述——也谈左翼电影的政治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惠芬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45-152,共8页
左翼电影作为民族危亡之际以抵抗内外统治者为主旨的社会文化实践,无疑有着鲜明的政治性。它因而不能被"去政治化",也不可能被简单地"去政治化"。因为即使以新文化史研究的思路甄别、梳理出左翼电影中诸多"鸳... 左翼电影作为民族危亡之际以抵抗内外统治者为主旨的社会文化实践,无疑有着鲜明的政治性。它因而不能被"去政治化",也不可能被简单地"去政治化"。因为即使以新文化史研究的思路甄别、梳理出左翼电影中诸多"鸳蝴派"的因素或现代都市文化的影响,也必须回答:在社会和文化市场并不缺乏上述因素的情况下,左翼电影为什么别有一种吸引力?但左翼电影的政治性不应一概而论,除了左倾关门主义的干扰外,在本文的视野中,这一切并同时和它性别呈述的"高下"密切有关。如果说左翼电影在其时复杂的社会条件下同时颠覆或改写、复制着男性中心的父权与夫权意识,那么其不同倾向的性别呈述也同时促进、或削弱着它的政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翼电影 政治性 阶级意识
下载PDF
解构作为通俗文艺的电影与电视 被引量:1
13
作者 戴剑平 《云梦学刊》 2005年第1期100-103,共4页
电影和电视的通俗性与文艺的大众性相关联。影像接受的普及性与类型影视作品接受的通俗性共同构成了通俗影视作品的外在形态。与此类形态密不可分的是人本心理及其社会演绎状态。
关键词 通俗影视 影像本性 类型意识 人本心理
下载PDF
冯小刚贺岁片中的人性乌托邦
14
作者 江腊生 梁丽艳 《韶关学院学报》 2009年第8期95-97,共3页
精彩独特的构思、引人入胜的情节与和谐喜庆的画面,是冯小刚贺岁片的优势。它们除了给观众以全方位的感官刺激,还竭力挺进人性的深处,在浓郁的商业气息中营造了一个人性乌托邦。
关键词 贺岁片 人性 乌托邦
下载PDF
在人性书写与文化言说之间——论电影《金陵十三钗》的主题改编
15
作者 何燕娜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年第4期98-100,共3页
在比较视野下,《金陵十三钗》的小说文本和改编后的电影文本二者之间在主题表现上存在巨大的差异。比起小说,电影的改编强化了对人性的刻画,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对文化越界融合命题的言说;从小说和电影所对应的不同艺术思维和审美规律来... 在比较视野下,《金陵十三钗》的小说文本和改编后的电影文本二者之间在主题表现上存在巨大的差异。比起小说,电影的改编强化了对人性的刻画,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对文化越界融合命题的言说;从小说和电影所对应的不同艺术思维和审美规律来看,这种主题表达的取舍在电影中是通过主题人物的塑造、相关情节的设计和关键细节刻画实现的。这种改编背后隐含着的是改编者自身带有的主客观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陵十三钗 电影主题 人性救赎 文化越界 比较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