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自我管理导向的5A护理模式对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 被引量:26
1
作者 李春蕾 杨国防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1期1064-1067,1073,共5页
目的分析基于自我管理导向的5A护理模式在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方面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90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分析基于自我管理导向的5A护理模式在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方面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90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基于自我管理导向的5A护理模式干预。比较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下肢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和平均流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和护理满意度、运动能力、自我护理效能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的下肢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和平均流速、Barthel和Fugl-Meyer评估(FMA)评分、自我护理效能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后下肢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和平均流速、Barthel和FMA评分、自我护理效能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下肢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和平均流速、Barthel和FMA评分、自我护理效能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分别为28.57%(12/42)、2.22%(1/45),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11.731,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分别为71.43%(30/42)、93.33%(42/4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6.408,P<0.05)。结论基于自我管理导向的5A护理模式能有效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同时还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我护理效能,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管理导向 5A护理模式 预防 脑出血 下肢深静脉血栓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常规护理与预见性护理模式在脑出血患者急性期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6
2
作者 张士芹 孙玲 葛庆玲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第16期193-195,共3页
目的探讨对脑出血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以及预见性护理模式施以急性期护理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8月—2017年1月收治的136例脑出血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所有脑出血患者通过数字奇偶法分组;两组脑出血患者在施以急... 目的探讨对脑出血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以及预见性护理模式施以急性期护理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8月—2017年1月收治的136例脑出血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所有脑出血患者通过数字奇偶法分组;两组脑出血患者在施以急性期护理工作期间,对应的护理模式分别为常规护理模式以及预见性护理模式;对两组脑出血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脑出血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41%)低于对照组脑出血患者(30.88%)(P<0.05)。观察组脑出血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脑出血患者(P<0.05)。结论对于脑出血患者施以急性期护理工作期间,有效应用预见性护理模式,对于系列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发挥的促进效果均较为显著,从而有效促进脑出血患者的疾病治疗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护理 预见性护理模式 脑出血 急性期护理
下载PDF
采用Ⅶ型胶原酶建立出血性中风中经络大鼠模型 被引量:9
3
作者 张花先 黎杏群 +4 位作者 梁清华 刘柏炎 罗云 唐涛 罗杰坤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1-3,共3页
目的利用Ⅶ型胶原酶建立出血性中风中经络大鼠模型。方法立体定位术向鼠脑苍白球注入Ⅶ型胶原酶 ,HE染色 ,观察其大体形态、组织形态学改变及神经功能。结果假手术组大鼠仅引起 1 2h时内的针道渗血 ,中剂量模型组大鼠 2h即可形成 3mm的... 目的利用Ⅶ型胶原酶建立出血性中风中经络大鼠模型。方法立体定位术向鼠脑苍白球注入Ⅶ型胶原酶 ,HE染色 ,观察其大体形态、组织形态学改变及神经功能。结果假手术组大鼠仅引起 1 2h时内的针道渗血 ,中剂量模型组大鼠 2h即可形成 3mm的血肿 ,2 4h血肿不再扩大 ,直径约 3 .5~ 4mm ;血肿区可见淋巴细胞、白细胞、胶质细胞及大量的红细胞 ;4d时白细胞、小胶质细胞达峰值 ,7d时血肿区可见到血管内皮细胞、神经元。结论Ⅶ型胶原酶注射可建立理想稳定的脑出血中经络模型 ,且操作简单 ,重复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脑出血 中经络 胶原酶 大鼠
下载PDF
"5S"管理模式指导下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康复效果及肺部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琼琼 陈晓静 邹尤艳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97-600,共4页
目的观察"5S"管理模式指导下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康复效果及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预见... 目的观察"5S"管理模式指导下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康复效果及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预见性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60例.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预见性护理干预组给予"5S"管理模式指导的预见性护理干预.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比较不同护理干预措施两组患者mRS和MMSE评分的差异,同时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致残率.结果干预后,预见性护理干预组认知功能评分较干预前明显升高,神经功能评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干预后预见性护理干预组认知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分:28.02±2.03比24.57±2.25,P<0.05),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分:1.55±0.67比2.20±0.48,P<0.05);预见性护理干预组住院时间、致残率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住院时间(d):14.94±6.02比25.33±7.03,致残率:8.33%(5/60)比23.33%(14/60),均P<0.05];压力性损伤、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压力性损伤:1.67%(1/60)比10.00%(6/60),肺部感染:1.67%(1/60)比11.67%(7/60),泌尿系统感染:0%(0/60)比6.67%(4/60),均P<0.05].结论"5S"管理模式指导下预见性护理能明显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和神经功能障碍,降低致残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S"管理模式 预见性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 肺部感染
下载PDF
基于PDL模型的海西州地区脑出血发病情况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马亮亮 田富鹏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3期17-19,共3页
基于PDL模型的理论,通过建立不同的PDL模型研究脑出血月发病率和平均气压之间的关系.利用EViews软件对青海海西州地区脑出血发病例监测登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原数据建立不同的PDL模型,通过比较分析,从中选择出了最优的PDL模型.在... 基于PDL模型的理论,通过建立不同的PDL模型研究脑出血月发病率和平均气压之间的关系.利用EViews软件对青海海西州地区脑出血发病例监测登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原数据建立不同的PDL模型,通过比较分析,从中选择出了最优的PDL模型.在达到一定的滞后期时,平均气压对脑出血月发病率的作用本身已衰减接近于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L模型 脑出血 EVIEWS
下载PDF
采用赋能教育模式对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效果评价 被引量:9
6
作者 马亚洁 武秋锋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年第17期178-179,共2页
目的评价运用赋能教育模式护理对脑出血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81例脑出血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1例),分别行常规护理及赋能教育模式护理,对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5周进行SAS、SDS评分、观察生活质量及... 目的评价运用赋能教育模式护理对脑出血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81例脑出血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1例),分别行常规护理及赋能教育模式护理,对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5周进行SAS、SDS评分、观察生活质量及运动能力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认知能力、心理及体质,Barthel指数及FAM均较干预前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采用赋能教育模式护理可显著改善脑出血患者心理状况并能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能教育 脑出血 月arthel指数
下载PDF
DSA介入下制作犬脑出血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周玉滕 李红卫 +3 位作者 石义亭 李培永 温冰涛 赵毅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5年第12期1092-1095,共4页
目的:探讨建立与人类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相似、稳定可靠、重复性好的犬ICH模型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健康家犬45只,经股动脉插管DSA下,导丝经导管进入并刺破大脑中动脉.制作ICH模型,以成功后2h脑CT检查结果确定血肿部... 目的:探讨建立与人类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相似、稳定可靠、重复性好的犬ICH模型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健康家犬45只,经股动脉插管DSA下,导丝经导管进入并刺破大脑中动脉.制作ICH模型,以成功后2h脑CT检查结果确定血肿部位并计算血肿体积,观察24h内血肿体积变化及犬死亡情况.结果:45只犬脑出血部位均在基底节区或临近颞叶;血肿体积2.1~4ml者明显多于4.1~5ml、1.5~2ml及≥5ml者(P均<0.01);体积为4.1~5ml者明显多于1.5~2ml及≥5ml者(P均<0.01);血肿≤4ml破入脑室者明显少于≥4.1ml者(P<0.01),前者24h无1只死亡,明显少于后者(P<0.01).结论:DSA介入下制作犬ICH模型,血肿部位合适、大小适中、模型稳定、破入脑室及死亡率均低,更接近于人类I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脑出血模型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基于IMB模型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自护能力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李亚可 高红丽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第11期1591-1592,共2页
目的探讨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MB)模型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自护能力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和研究组(n=45)。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 目的探讨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MB)模型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自护能力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和研究组(n=45)。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IMB模型的延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护能力及神经功能。结果干预后,研究组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中自我概念、自我护理技能、自护责任感、健康知识水平评分均高于对照组,CSS、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IMB模型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自护能力,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B模型 延续性护理干预 高血压脑出血 自护能力 神经功能
下载PDF
2008—2012年北京市丰台区居民脑血管病死亡特征分析及预测 被引量:6
9
作者 谢俊卿 信振江 +2 位作者 杜忠仁 白俊梅 赵建忠 《职业与健康》 CAS 2014年第20期2908-2911,共4页
目的了解2008—2012年北京市丰台区居民脑血管病的死亡特征,包括脑血管病死亡年份、性别、年龄、季节分布情况,不同类型的脑血管病的死亡构成情况。建立脑血管病的预测模型,预测2013年丰台区居民脑血管病的死亡情况,为公共卫生工作提供... 目的了解2008—2012年北京市丰台区居民脑血管病的死亡特征,包括脑血管病死亡年份、性别、年龄、季节分布情况,不同类型的脑血管病的死亡构成情况。建立脑血管病的预测模型,预测2013年丰台区居民脑血管病的死亡情况,为公共卫生工作提供基础依据。方法采用SAS 9.2统计软件对丰台区居民2008—2012年因脑血管病死亡的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poisson回归分析、卡方检验,并对脑血管病的死亡趋势进行预测。结果 2008—2012年丰台区居民因脑血管病死亡7000例,经多因素分析,不同年份间脑血管病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脑血管病的死亡率高于女性,老年组和中年组的脑血管病的死亡率均高于青年组,冬季脑血管病的死亡率高于春季(均P<0.01)。不同性别脑血管病死亡类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份、季节、年龄组的脑血管病死亡类型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所健模型估计2013年该区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38.05/10万。结论 2012年丰台区居民脑血管病死亡率较高,防控压力仍然很大。男性脑血管病死亡率均高于女性,老年人是脑血管病的高发人群,冬季是脑血管病的高发季节。脑血管后遗症、脑梗死、脑出血是丰台区居民脑血管病的主要致死类型。研究建立的脑血管病预测模型能很好地拟合脑血管病的时间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死亡率 poisson回归模型 脑出血 脑梗死 脑血管病后遗症
原文传递
脑卒中病人发生胃肠功能紊乱风险预警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敏 蔡文智 +3 位作者 陈玲 蔡诗莹 苏丹 任东林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2665-2670,共6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病人发生胃肠功能紊乱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预警模型。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398例脑卒中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人住院期间是否并发胃肠功能紊乱分为胃肠功能紊乱组192例和胃肠功能正常组206例。收... 目的:探讨脑卒中病人发生胃肠功能紊乱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预警模型。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398例脑卒中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人住院期间是否并发胃肠功能紊乱分为胃肠功能紊乱组192例和胃肠功能正常组206例。收集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对病人胃肠功能紊乱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得出独立预测因素,构建列线图风险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预测效能评价。结果:合并糖尿病、采用鼻胃管管饲、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升高、血管活性肽水平升高、胃泌素水平升高及脑卒中部位位于丘脑、小脑或脑干是脑卒中病人发生胃肠功能紊乱的影响因素(P<0.05)。列线图风险模型验证结果显示,初始模型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952,与1000次Bootstrap内部验证C⁃index(0.946)较为接近。校正曲线显示该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及一致性。结论:构建的脑卒中病人发生胃肠功能紊乱风险预警列线图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可为脑卒中病人胃肠道功能紊乱评估提供针对性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胃肠功能紊乱 列线图模型 风险 脑梗死 脑出血
下载PDF
团队模式对老年脑出血病人急救后康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黄蓓蓓 魏砚秋 +2 位作者 史广玲 庞大梅 顾静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8年第8期786-788,共3页
目的探究在老年脑出血病人急救过程中采用团队模式对其急救质量、预后情况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于医院接受急救治疗的116例脑出血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8例,观察组接受团队模式急... 目的探究在老年脑出血病人急救过程中采用团队模式对其急救质量、预后情况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于医院接受急救治疗的116例脑出血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8例,观察组接受团队模式急救,对照组接受一般急救,记录并比较2组病人急救前反应时间和急救治疗时间,比较2组病人预后情况及满意度情况。结果对照组病人急救前反应时间和急救治疗时间较观察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预后情况及满意度情况较对照组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救脑出血病人时使用团队模式能够有效改善病人急救质量和预后情况,提高病人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队模式 脑出血 急救
下载PDF
Roy适应模式对急性脑出血患者抢救效率及护理质量的影响
12
作者 张建红 周小勤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470-473,共4页
目的研究Roy适应模式(RAM)对急性脑出血(ACH)患者抢救效果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医院2021年01月-2022年06月间收治的98例ACH患者纳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RAM组(常规护理+Roy适应模式,n=49)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n=4... 目的研究Roy适应模式(RAM)对急性脑出血(ACH)患者抢救效果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医院2021年01月-2022年06月间收治的98例ACH患者纳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RAM组(常规护理+Roy适应模式,n=49)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n=49),比较两组抢救效果及临床护理质量。结果两组抢救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RAM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RAM组患者症状管理自我效能及疾病共性管理自我效能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入院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RAM组出院时日常生活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入院时运动功能无显著性差异(P>0.05),出院时RAM组运动功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RAM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Roy适应模式护理能有效提高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能力、运动功能,减少围术期并发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Y适应模式 急性脑出血 抢救效率 护理质量
下载PDF
奥马哈护理模式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翟银镯 郑雨阳 李瑞霞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145-148,共4页
目的探讨奥马哈护理模式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4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奥马哈护理模式干预,观察3个月。干预前后采... 目的探讨奥马哈护理模式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4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奥马哈护理模式干预,观察3个月。干预前后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定两组的精神状态及认知功能,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及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两组焦虑抑郁情绪,比较两组睡眠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评定两组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两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及健康调查简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1),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汉密顿焦虑量表及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夜间觉醒次数均显著少于干预前(P<0.01),入睡时间均显著短于干预前(P<0.01),睡眠时间均显著长于干预前(P<0.01),研究组较对照组变化更显著(P<0.01)。结论奥马哈护理模式能显著改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认知功能、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马哈护理模式 急性脑出血 认知功能 生活质量 焦虑 抑郁
下载PDF
系统性护理模式在ICU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对神经功能缺损及肢体运动功能改善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仲文燕 范春亚 孙洁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3年第13期148-151,共4页
目的分析系统性护理模式在ICU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对神经功能缺损及肢体运动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2年1月江阴市人民医院ICU收治的108例脑出血患者,根据电脑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54例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54例予... 目的分析系统性护理模式在ICU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对神经功能缺损及肢体运动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2年1月江阴市人民医院ICU收治的108例脑出血患者,根据电脑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54例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54例予以系统性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水平、日常生活能力及希望水平。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SS)评分高于对照组,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则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Fugl-Meyer系统运动功能评分是(73.55±8.19)分,高于对照组的(65.88±8.11)分(P<0.05);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是(60.30±7.21)分,高于对照组的(52.96±7.18)分(P<0.05);观察组患者的Herth希望量表(HHI)评分是(40.06±5.81)分,高于对照组的(33.88±5.80)分(P<0.05)。结论系统性护理模式在ICU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不仅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而且还能促进希望水平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护理模式 ICU 脑出血 神经功能缺损 肢体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希望水平
原文传递
基于动物模型C臂锥形束CT对不同密度颅内血肿检出能力的评价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蜜 曾勇明 +4 位作者 郁仁强 周旸 徐睿 孙静坤 高志梅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0-125,共6页
本研究旨在利用犬颅内出血模型探究C臂锥形束CT对颅内血肿的检出能力。纳入观察家犬21只,将其分为7个组,采用立体定向法将对比剂与新鲜自体血的混合物一次性缓慢注入额叶皮层制造出颅内血肿,第1组作为对照打入无对比剂的自体血,第2~7组... 本研究旨在利用犬颅内出血模型探究C臂锥形束CT对颅内血肿的检出能力。纳入观察家犬21只,将其分为7个组,采用立体定向法将对比剂与新鲜自体血的混合物一次性缓慢注入额叶皮层制造出颅内血肿,第1组作为对照打入无对比剂的自体血,第2~7组则体外调制不同CT值混合物,术后5分钟内每只动物完成C臂锥形束CT和多层螺旋CT(MSCT)扫描。计算两种成像技术不同密度血肿及邻近脑组织的噪声、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所有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经两名医师主观评分,评分结果之间的一致性较好。评分结果显示,两种技术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肿密度低于65 HU时,C臂锥形束CT的评分呈递减趋势,血肿显示不清,血肿密度高于65HU时,C臂锥形束CT的评分与MSCT相当;C臂锥形束CT和MSCT客观图像质量指标与血肿密度有相关性,且客观图像质量指标间一致性较好。C臂锥形束CT能有效地探测到一定密度值范围内的血肿,可应用于介入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脑出血 额叶 体层摄影术
原文传递
颅骨对磁感应断层成像信号检测影响的仿真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柯丽 李盼盼 +2 位作者 陈红 刘欢 杜强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66-573,共8页
采用仿真和实验研究颅骨对磁感应断层成像(MIT)信号检测的影响。使用Comsol软件建立3层球形仿真颅脑模型,仿真计算颅骨电导率对MIT信号检测的影响。使用螺线管线圈、后置电路及数据接收仪器搭建单通道磁感应信号测量实验系统,利用琼脂和... 采用仿真和实验研究颅骨对磁感应断层成像(MIT)信号检测的影响。使用Comsol软件建立3层球形仿真颅脑模型,仿真计算颅骨电导率对MIT信号检测的影响。使用螺线管线圈、后置电路及数据接收仪器搭建单通道磁感应信号测量实验系统,利用琼脂和Na Cl溶液制作与真实颅脑电导率分布相近的脑出血分层模型,模型外径为158 mm;最后采用有颅骨和无颅骨两种模型,测量无病变及不同病变位置情况下MIT信号的相位变化,模型中心与检测线圈相距85 mm。实验结果显示,在无病变和病变分别位于X-Y平面上坐标为(-40,0)、(0,0)和(40,0)的位置时,有、无颅骨数据的幅值比例分别为0.57、0.59、0.42、0.61,其中,坐标点(-40,0)代表Y轴左侧距离激励线圈45 mm的位置,坐标点(40,0)代表Y轴右侧距离接收线圈45 mm的位置。当病变存在时,有、无颅骨数据的变化趋势均为:病变位于坐标点(-40,0)时最大,病变位于坐标点(40,0)时次之,病变位于坐标点(0,0)时最小。实验结果表明,颅骨对MIT信号的数据大小有衰减作用,但不影响数据的变化趋势,提示在实际应用中结合高精度检测设备,可实现颅内病变的无创、无接触图像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感应断层成像(MIT) 颅骨 脑出血模型 仿真 琼脂模型
下载PDF
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在提高脑出血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群香 《中外医疗》 2019年第17期171-173,共3页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在提高脑出血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中的作用。方法方便收集该院2017年2月—2018年6月9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将患者分组,对照组予基本护理,人文关怀护理模式组予人文关怀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满意率、患者...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在提高脑出血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中的作用。方法方便收集该院2017年2月—2018年6月9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将患者分组,对照组予基本护理,人文关怀护理模式组予人文关怀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满意率、患者家属照护患者知识掌握度、患者自我照护知识掌握度、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生活独立能力以及后遗症发生率等指标的分布差异。结果人文关怀护理模式组护理满意率97.78%高于对照组93.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89,P>0.05);护理后人文关怀护理模式组神经功能缺损指标、生活独立能力指标(7.74±0.24分、(91.72±2.11)分优于对照组(12.22±1.66)分、(81.21±2.01)分(t=5.023,6.822,P<0.05)。人文关怀护理模式组后遗症发生率6.69%低于对照组22.22%(χ^2=4.406,P<0.05)。人文关怀护理模式组患者家属照护患者知识掌握度、患者自我照护知识掌握度(56.24±2.23)分、(54.78±3.22)分优于对照组(42.45±2.11)分、(42.41±3.11)分(t=8.271、9.189,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指标、生活独立能力指标,减少后遗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关怀护理模式 脑出血患者 生活质量 护理满意度 应用
下载PDF
纽曼系统模式结合心理疏导对脑出血患者护理效果及自理能力的改善效果评价
18
作者 王莉 邵帆 薛雷 《中外医疗》 2023年第18期182-186,共5页
目的探讨纽曼系统模式结合心理疏导对脑出血患者护理效果及自理能力的改善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治疗的脑出血患者98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9例。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进行... 目的探讨纽曼系统模式结合心理疏导对脑出血患者护理效果及自理能力的改善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治疗的脑出血患者98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9例。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进行纽曼系统模式联合心理疏导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前后运动能力、自我效能感评分、心理状态、日常生活能力、遵医依从性及健康知识知晓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肢体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82.21±7.37)分及一般自我效能感(GSES)评分(34.52±3.67)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04、8.813,P<0.05)。观察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8.52±2.26)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9.02±2.77)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BI)(63.43±6.75)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饮食控制、运动疗法、遵医用药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各健康知识(疾病知识、治疗方法、用药知识、饮食方法)方面的知晓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出血患者应用纽曼系统模式结合心理疏导可提高运动功能及自我效能感,改善心理状态,增强日常生活能力,进一步提高遵医依从性及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应用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纽曼系统模式 心理疏导 脑出血 运动能力 自理能力 健康知识
下载PDF
卒中中心超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出血并发症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19
作者 王保跃 黄果 陈京京 《黑龙江医学》 2021年第24期2589-2591,共3页
目的:探究卒中中心超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出血并发症患者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涟水县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4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卒中中心病房组(卒中中心超早期康复治疗方法)和普通... 目的:探究卒中中心超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出血并发症患者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涟水县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4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卒中中心病房组(卒中中心超早期康复治疗方法)和普通病房组(常规时期康复治疗方法),每组各20例,观察入院及结束治疗时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ADL)、Barthel指数评分、住院期间感染情况及死亡情况、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卒中中心病房组治疗有效率为90.0%,普通病房组治疗有效率为70.0%,卒中中心病房组并发症发生率10.0%,普通病房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9、4.800,P<0.05)。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前NIHSS评分和ADL 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治疗后卒中中心病房NIHSS评分低于普通病房组,卒中中心病房ADL 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普通病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77、2.074,P<0.05)。卒中中心病房组泌尿道感染、肺部感染例数低于普通病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00、4.329,P<0.05),两组患者脑部直接原因死亡例数相同,卒中中心病房组非脑部直接原因死亡例数低于普通病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000、4.444,P<0.05)。卒中中心病房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短于普通病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卒中中心模式下超早期康复训练患者康复效果好,并发症少,有利于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中心模式 超早期康复治疗 急性脑出血 康复效果
下载PDF
探讨预见性护理模式在预防重症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中的应用价值
20
作者 司慧娟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21年第4期71-73,共3页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模式对预防重症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从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136例重症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8)和研究组(n=68).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取预见性护理模式.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模式对预防重症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从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136例重症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8)和研究组(n=68).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取预见性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住院时间、肺部感染率、肺功能[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与干预前相比,两组干预后FEV1、FEV1/FVC水平均上升,但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重症脑出血患者施以预见性护理干预模式可有效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模式 重症脑出血 护理满意度 肺部感染的预防 住院时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