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命观”及政绩合法性在古代和当代中国的体现 被引量:49
1
作者 赵鼎新 龚瑞雪 +1 位作者 胡婉(译) 马得勇(校)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6-121,164,共7页
文章探讨了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政绩合法性。作者认为,这一概念不仅决定了中国历史的模式,还影响了当代中国的政治形态。政绩合法性有着内在的不稳定性,因为它承载着具体的承诺,而一旦做出的承诺没有兑现,政治危机将接踵而至... 文章探讨了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政绩合法性。作者认为,这一概念不仅决定了中国历史的模式,还影响了当代中国的政治形态。政绩合法性有着内在的不稳定性,因为它承载着具体的承诺,而一旦做出的承诺没有兑现,政治危机将接踵而至。当一个现代国家的政权主要基于其政绩时,这一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因为现代政体往往并非以稳定为目标,而是注重发展,并且会做出过多的承诺。因此,尽管当前的中国政府做出大量努力以改善政绩,增强其合法性,但除非它建立起以法治选举为基础的合法性,否则当中国经济放缓时,它仍将可能面临一系列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命观”政绩合法性 和谐社会 政体
原文传递
论中国古代哲人的生存论智慧 被引量:11
2
作者 郭齐勇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95-103,共9页
本文阐析了人生存的空间向度“天人”、“天地”、“物我”、“人我”、“群己”、“身心”、“性情”等关系 ,探讨了人生存的时间向度“悠久”的问题以及人生存之时空向度的交叉 ,指出中国古代哲学的生存论的深度智慧体现于终极性的天... 本文阐析了人生存的空间向度“天人”、“天地”、“物我”、“人我”、“群己”、“身心”、“性情”等关系 ,探讨了人生存的时间向度“悠久”的问题以及人生存之时空向度的交叉 ,指出中国古代哲学的生存论的深度智慧体现于终极性的天与人的贯通 ,人与自然生态及万物的共生 ,人与社群之和谐及其与个体性之彰显 ,人之性情的陶冶升华与生活品位、境界之提升 ,人的世代发展与自然环境的悠久无疆等方面。中国古代哲人的生存论智慧对克服当代人的生存危机可提供启发 ,应对此作创造性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生存论 哲学 道德 宗教 人文精神 忧患意识
原文传递
宋真宗“东封西祀”略论 被引量:8
3
作者 何平立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9-95,共7页
北宋真宗时掀起的一场长达十余年的“东封西祀”运动,并非仅仅是以往史论所言对“澶渊之盟”的涤耻洗辱事件。该运动的目的,不仅在于以盛大规模的封祀礼仪来证明赵宋皇权合法性、合理性和权威性,而且也是礼治社会整合和调适统治阶级政... 北宋真宗时掀起的一场长达十余年的“东封西祀”运动,并非仅仅是以往史论所言对“澶渊之盟”的涤耻洗辱事件。该运动的目的,不仅在于以盛大规模的封祀礼仪来证明赵宋皇权合法性、合理性和权威性,而且也是礼治社会整合和调适统治阶级政治秩序、强化意识形态和构建精神信仰的一场思想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真宗 礼仪 天命 体系化 礼俗社会
原文传递
从“天命”到“天理”——韩愈、二程天论与唐宋之际儒家的发展
4
作者 郑熊 黄芳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3-81,共9页
唐宋之际儒学出现了变革,这种变革可以通过对韩愈、二程天论的分析体现出来。从韩愈的“天命”到二程的“天理”,体现出唐宋儒学对天性质的界定从意志之天转变为义理之天,天的功能从天地万物之性由天命赋予转变为天地万物之理由天理转化... 唐宋之际儒学出现了变革,这种变革可以通过对韩愈、二程天论的分析体现出来。从韩愈的“天命”到二程的“天理”,体现出唐宋儒学对天性质的界定从意志之天转变为义理之天,天的功能从天地万物之性由天命赋予转变为天地万物之理由天理转化,天人合一关系从外在合一转变为内在合一。从韩愈的“天命”演变成二程的“天理”,带来了儒学发展质的飞跃,这种演变是儒学发展的必然,是儒学为了对抗佛教的挑战而做的自我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命 天理 韩愈 二程 天论
下载PDF
天命、君权与民心的纠缠——中国古代政治合法性观念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邓曦泽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6-87,共12页
政治合法性针对的是被统治者对统治者的认可问题,它是每个政权都必须面对的永恒问题。虽然中西都有悠久的政治合法性成文史,但政治合法性理论直到近代才兴起,导致中国古代政治史研究缺乏相应维度。古代世界的政治合法性建构的基本模式... 政治合法性针对的是被统治者对统治者的认可问题,它是每个政权都必须面对的永恒问题。虽然中西都有悠久的政治合法性成文史,但政治合法性理论直到近代才兴起,导致中国古代政治史研究缺乏相应维度。古代世界的政治合法性建构的基本模式是君权神授。这表现在中国古代,则有中国形式及其理想状态,其中有三个要素:天命、君权和民心。天是源动力,民是目的,君是中介。这是一个看起来非常理想的合法性结构,且天与民对君权也能产生有限制约,但实际上,由于君权垄断了天命的解释权,架空了天命,致使古代政治合法性建构无法实现其初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合法性 天命 君权 民心 君权神授
下载PDF
武王告天:西周初期周人政治合法性建构
6
作者 张媛媛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6-22,共7页
《世俘》篇与周初金文均见武王告天,是西周初期周人建构政治合法性的重要策略。《世俘》篇武王告天凡两次:第一次告天内容包括克商成功、殷商之罪,表明周人已经完成天所授予的“受命克商”大任;第二次告天内容是文王修商人典,目的是向... 《世俘》篇与周初金文均见武王告天,是西周初期周人建构政治合法性的重要策略。《世俘》篇武王告天凡两次:第一次告天内容包括克商成功、殷商之罪,表明周人已经完成天所授予的“受命克商”大任;第二次告天内容是文王修商人典,目的是向商人宣扬周人克商是效仿殷商先人受天命伐夏的政治义举,借天命来化解初失政权的殷遗民的反抗情绪。周初金文中武王告天是以会同诸侯的方式昭告天下周人“宅兹中国”,“中国”的提出是周人构建君天下新政治秩序的尝试,以此进一步从政治思想与政治秩序上整合地方势力。周初武王告天为周人确立天下共主的政治合法性地位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王告天 政治合法性 天命 西土 中国
下载PDF
儒学的德性价值论 被引量:2
7
作者 黄玉顺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4-38,共5页
儒家的价值哲学思想,建立在“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一哲学基础上。“天──性──道”这一以人为中心的环状结构,体现出儒家的人本哲学思想。儒家的价值哲学思想集中体现在人生价值观上:形而上学基础“天命”是其... 儒家的价值哲学思想,建立在“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一哲学基础上。“天──性──道”这一以人为中心的环状结构,体现出儒家的人本哲学思想。儒家的价值哲学思想集中体现在人生价值观上:形而上学基础“天命”是其终极价值源泉;作为价值尺度的“德性”为其核心;“修齐治平”是其价值实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价值论 德性 价值实现途径 价值源泉
下载PDF
从功德报偿到“汉家尧后”:刘邦置立巫官与两汉天命论的变迁
8
作者 尉雯琪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2,共11页
据《封禅书》,刘邦曾经置立巫官。其中梁、晋、秦、荆四者,无论以刘邦祭祖、神权统一还是抚慰诸侯作解,都存在一定问题。通过对秦汉之际战争中巫术需求的考察,以及刘邦军队士卒来源的梳理,可以发现刘邦于征战之中,招徕收附的兵丁籍贯正... 据《封禅书》,刘邦曾经置立巫官。其中梁、晋、秦、荆四者,无论以刘邦祭祖、神权统一还是抚慰诸侯作解,都存在一定问题。通过对秦汉之际战争中巫术需求的考察,以及刘邦军队士卒来源的梳理,可以发现刘邦于征战之中,招徕收附的兵丁籍贯正与诸巫相合。刘邦置立诸巫的初衷,与时人功德报偿的观念有关。《汉书》因其中四巫合于刘向所述汉家先祖的迁徙轨迹,遂作割裂剪裁,以为“汉家尧后”之证。这合于东汉明章两朝的时势,也显示出两汉天命论由朴素直接、含混笼统,渐为文饰堂皇、具体指实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邦 巫官 天命 《封禅书》 班固 “汉家尧后”
原文传递
儒家天命及其法律意义 被引量:6
9
作者 邵方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64-173,共10页
中国古代的文明是一个连续性的文明,儒家无疑是这一文明的传承者和突破者,其中最为瞩目的特征就是儒家对于天人之际的探究。儒家继承了夏商周以来的上帝或天命信仰,孔子在对礼乐的追问中得出了“仁”这一答案,此正为其对于中国古代文明... 中国古代的文明是一个连续性的文明,儒家无疑是这一文明的传承者和突破者,其中最为瞩目的特征就是儒家对于天人之际的探究。儒家继承了夏商周以来的上帝或天命信仰,孔子在对礼乐的追问中得出了“仁”这一答案,此正为其对于中国古代文明的轴心突破。儒家的仁政思想源于周公的敬天保民和明德慎罚,儒家将“诚”作为天人合一的枢纽,它既是人德也是天道。仁作为规范的“立法者”,具有比法律规范本身更大的“创造性”,此时天命参与到个体人生中,在对于天命的追寻中儒家讲究“正心诚意”,以期达到“天人合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天命 法律意义
原文传递
周秦之际天命观的多重内涵及其演变
10
作者 谢乃和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2-84,179,180,共15页
周秦之际天命观具有鬼神之天命、规律之天命和心性之天命等多重内涵。西周时期天命观是一种以鬼神之天命为核心内涵同时侧重于国家治理层面的天命观,但也含有后世规律之天命和心性之天命等天命观念之因子。在西周天命观的基础上,春秋战... 周秦之际天命观具有鬼神之天命、规律之天命和心性之天命等多重内涵。西周时期天命观是一种以鬼神之天命为核心内涵同时侧重于国家治理层面的天命观,但也含有后世规律之天命和心性之天命等天命观念之因子。在西周天命观的基础上,春秋战国时期鬼神之天命在国家宗教领域仍广有影响,但随着东周权力结构由王政走向霸政进而再度走向统一,社会思想领域里规律之天命、心性之天命则日益发展成主流。不惟如此,东周诸子还对上古天命观多重内涵进行了哲理化的理论建构,对中国古代政治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秦之际 天命观 鬼神 规律 心性
下载PDF
从食膰到赐胙:周代赐胙礼的演进及其历史背景
11
作者 邹家兴 《中原文化研究》 2024年第2期67-74,共8页
赐胙礼作为一种天子赠与诸侯祭肉的仪式,源于天子与诸侯分享祭肉的礼仪。天亡簋铭文显示,周武王时期已经出现了诸侯参与助祭和分食祭肉的仪式,这种仪式为后来的统治者所继承并发展成为一种常规的礼制——食膰礼。赐胙礼则是在王权走向... 赐胙礼作为一种天子赠与诸侯祭肉的仪式,源于天子与诸侯分享祭肉的礼仪。天亡簋铭文显示,周武王时期已经出现了诸侯参与助祭和分食祭肉的仪式,这种仪式为后来的统治者所继承并发展成为一种常规的礼制——食膰礼。赐胙礼则是在王权走向衰弱而诸侯走向崛起的特殊政治环境中,由食膰礼发展而来的一种变体。赐胙礼表现为周天子将祭肉赐予强大的诸侯,在表彰诸侯功业的同时,换取诸侯的政治支持。赐胙礼对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政治关系有一定的维系作用,同时象征了政治天命由天子向诸侯的让渡。随着周王朝政治体系的崩溃,赐胙礼也走向消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 脤膰 天亡簋 天命 诸侯霸政
下载PDF
董仲舒关于“孝”的政治哲学
12
作者 周海春 《衡水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2-16,共5页
董仲舒的“孝”思想有浓厚的政治意蕴,孝可以保证邦国的和谐,保证君王拥有“自然之赏”。董仲舒以五行生克关系论孝,这样孝就起到了调节阴阳五行的作用,从而有助于阴阳的和谐;董仲舒用天命的思想论孝,从而使得孝可以起到调节君臣和父子... 董仲舒的“孝”思想有浓厚的政治意蕴,孝可以保证邦国的和谐,保证君王拥有“自然之赏”。董仲舒以五行生克关系论孝,这样孝就起到了调节阴阳五行的作用,从而有助于阴阳的和谐;董仲舒用天命的思想论孝,从而使得孝可以起到调节君臣和父子的矛盾的作用;董仲舒用受命来论孝,从而使得孝的功效具有普遍性。董仲舒的孝哲学不是一个孤立的思想史现象,代表了孝哲学的一个取向,即政治哲学的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政治哲学 五行 天命
下载PDF
论周公的“天命”哲学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辜堪生 余德刚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3-50,共8页
夏、商时代的"天命论"到周公时代发生了一个重大转折,即从蒙昧、迷信、"命由天定"的"天命论"转向"假天命"、"重人事"、积极有为的"天命论"。周公的"天命论"为... 夏、商时代的"天命论"到周公时代发生了一个重大转折,即从蒙昧、迷信、"命由天定"的"天命论"转向"假天命"、"重人事"、积极有为的"天命论"。周公的"天命论"为人的理性思维的发展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开辟了一块地盘。周公的"天命"哲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周公提出的"天命"与"人为"(人事)的关系向题,成为绵延中国几千年的天命世界观的基本问题。后世儒家、墨家、道家各种各样的天命观基本上都是在这块地盘上生长、发展起来的,它们都在不同程度上吸收了周公天命观的某些思想养料,又都在不同程度上或批判、或发展了周公的天命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命 人为 蒙昧主义 理性主义
下载PDF
民心即天命:董仲舒政治哲学评议
14
作者 曾振宇 《衡水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12,共12页
董仲舒作为‚群儒首‛,代表了一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精神‛。董仲舒从形上学高度论证‚民心即天命‛,凡是赢得民心的政权,一定是顺受天命的政权;凡是丧失民心的政权,必定也是被天命所否定乃至废绝的政权。通过剖析‚民心即天心‛‚仁,天心‛‚天为... 董仲舒作为‚群儒首‛,代表了一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精神‛。董仲舒从形上学高度论证‚民心即天命‛,凡是赢得民心的政权,一定是顺受天命的政权;凡是丧失民心的政权,必定也是被天命所否定乃至废绝的政权。通过剖析‚民心即天心‛‚仁,天心‛‚天为民立王‛‚屈君而伸天‛‚臣道有为‛‚不敢有君民之心‛、尚忠义、贤能治天下、‚逆命‛与‚顺命‛等等一系列命题与思想,我们发现董仲舒力图论证政治哲学根本性问题:何为政治之善?董仲舒的回答是:超越现实私己利益,将现实政治制度、政治决策、政治伦理、制度伦理和社会政治理想目标建立在儒家仁义这一文化依托与道德精神之上,以是否‚爱民‛作为政治原则,以是否顺应民心、是否符合仁义作为社会政治最高圭臬与终极奋斗目标,就是政治之善。为天下立法,是董仲舒孜孜以求的社会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民心 天命 爱民 王道 政治哲学
下载PDF
“大一统”与以中华文明为中心的政治合法性理论构建
15
作者 孙磊 《孔子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67,158,共15页
“大一统”不仅构成了传统中国政治的文明基因,更构成了中国政治的文明宪法。历史上“大一统”思想成熟的理论构建主要体现在以汉代春秋公羊学为代表的经学中,天命是政治合法性的神圣根基,王道是政治体的核心价值认同,天下是华夏政治文... “大一统”不仅构成了传统中国政治的文明基因,更构成了中国政治的文明宪法。历史上“大一统”思想成熟的理论构建主要体现在以汉代春秋公羊学为代表的经学中,天命是政治合法性的神圣根基,王道是政治体的核心价值认同,天下是华夏政治文明的最高合法性诉求。传统中国宪制文明在现代转化中,更应从传承“大一统”的规范法理内涵入手。传统“大一统”学说在现代中国政治合法性理论构建中的作用与意义,应该建立在对现代西方自由民主政治合法性的充分批判反思的基础上,接续传承“大一统”中华政治文明的精髓,结合现代中国政治的具体情境,构建以中华文明为中心的现代中国政治合法性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一统 合法性 天命 王道 天下
原文传递
帝王梦境与北宋“天命”观的缔造及重塑
16
作者 田志光 李杰文 《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8-62,共15页
北宋政权建立后,在天人感应思想背景下,统治者希望通过对“天命”的阐释来宣示正统和天意。北宋太祖、太宗、真宗、英宗、神宗诸帝,皆选择借梦境来强化自己与上天的联系,帝王梦境遂成为王朝缔造和重塑“天命”观的重要部分。梦境作为私... 北宋政权建立后,在天人感应思想背景下,统治者希望通过对“天命”的阐释来宣示正统和天意。北宋太祖、太宗、真宗、英宗、神宗诸帝,皆选择借梦境来强化自己与上天的联系,帝王梦境遂成为王朝缔造和重塑“天命”观的重要部分。梦境作为私密性很强的一种个人经历,具备巨大的解释空间,执政者正是利用梦境这一属性对政治生态施加有利于己的影响。在宋代的政治架构中,随着国家运行机制不断成熟和官僚士大夫阶层的壮大,皇权从实质性权力渐变为象征性权威,在这一皇权场域中,天人感应、信仰崇拜是梦境与“天命”滋生的土壤,梦境世界与现实世界逐渐被调整到同一维度,借助梦境塑造出天命所向从而给予现实权力更多的社会包容与接纳,这种潜移默化的舆论引导更加温和与含蓄,实际上透露出宋代执政者对以儒家“天道”理念为核心的社会舆论的一种妥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天命 梦境 天人感应
下载PDF
莫贵于人:董仲舒天人之学中的人贵思想
17
作者 曾力 《衡水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46-55,共10页
“天”在董仲舒的学问中处于至高的本体地位,具有无上的权威,“天人合一”是其学问的根本构建,但“人”才是天的目的,不能只是蔽于“天”而不知“人”。“人”在其哲学体系中显得尤为可贵,人贵能与天合一、贵有仁心、贵有志、贵能长物... “天”在董仲舒的学问中处于至高的本体地位,具有无上的权威,“天人合一”是其学问的根本构建,但“人”才是天的目的,不能只是蔽于“天”而不知“人”。“人”在其哲学体系中显得尤为可贵,人贵能与天合一、贵有仁心、贵有志、贵能长物、贵于能保天命。仁义是贯穿“天人”的精神根基,天将仁义之精神付诸人,且要通过“人”来推行仁义之精神。理解董仲舒天人思想的要义就要抓住仁义之核心,在体会仁义之中理解人的可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仁心 长物 天命 仁义
下载PDF
“行义以达道”--论孔子天命观的个体转向与道德诉求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珏 《安康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99-103,127,共6页
孔子天命观在殷周原初天命观的基础上完成了由王权向个体的转化,从而将“天命”的核心内涵与人之个体紧密地联系起来。其具体表现为“天命”对人的双重赋予:一方面,“天命”通过对人的生死穷通等外在客观限制,完成了“天命”对人的自然... 孔子天命观在殷周原初天命观的基础上完成了由王权向个体的转化,从而将“天命”的核心内涵与人之个体紧密地联系起来。其具体表现为“天命”对人的双重赋予:一方面,“天命”通过对人的生死穷通等外在客观限制,完成了“天命”对人的自然性赋予;另一方面,“天命”通过对有志于成为君子的个体之人内在心性的限制,要求人们不断修己德以达“天道”,完成了“天命”对人的道德性赋予。此二者中,孔子天命观将“天命”的道德性赋予放在更为突出的位置,强调“天命”对人的道德性要求,个体之人唯有自觉承担此德性修养,才能实现主体道德的高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天命 天命观
下载PDF
禹、契、后稷的感生神话:三代天命观的政治隐喻 被引量:3
19
作者 夏世华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9年第3期60-64,共5页
《上博二·子羔》所载三代始祖禹、契、后稷感生神话的内在结构可能和三代天命观的结构演变之间存在内在对应关系,三王始祖的感生神话隐约表达出夏、商、周在论证其政权合法性过程中,可能有意造成一种殷比夏、周比殷更亲近天命的意... 《上博二·子羔》所载三代始祖禹、契、后稷感生神话的内在结构可能和三代天命观的结构演变之间存在内在对应关系,三王始祖的感生神话隐约表达出夏、商、周在论证其政权合法性过程中,可能有意造成一种殷比夏、周比殷更亲近天命的意图,这可能是在同一天命观念范式中论证王朝更替合法性时不得已而为之的必然结果,它们都可以理解为服务于王朝政权合法性论证的政治隐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生神话 天命 三代 子羔
下载PDF
明与北元关于“承天命”问题的相互认知及其畸变
20
作者 那申套格套 《历史教学(下半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2-28,共7页
在中国的政治思想传统中,天命观是关乎政治统治合法性和正当性的重要问题。明朝与北元对立初期,明朝承认元朝乃“承天命”而立,并将元世祖称为“天命真人”,明乃继承元之“天命”而立。但至“土木之变”和“庚戌之变”后,明遂否认元为... 在中国的政治思想传统中,天命观是关乎政治统治合法性和正当性的重要问题。明朝与北元对立初期,明朝承认元朝乃“承天命”而立,并将元世祖称为“天命真人”,明乃继承元之“天命”而立。但至“土木之变”和“庚戌之变”后,明遂否认元为“天命而立”的正统王朝。与此相对,北元亦坚决否认明之“承天命”的政治合法性和正当性。不过,其对朱棣是认可的,并将其看成元惠宗的遗腹子,借此认为明朝也属蒙古黄金家族后裔之统治,即明的统治可谓“大元一统”的接续和再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朝 元朝 天命 华夷之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