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能离子束修饰蛹虫草菌株高产虫草素 被引量:23
1
作者 李文 赵世光 +3 位作者 陈宏伟 袁航 王陶 黄献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725-1731,共7页
虫草素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抗炎等多种功效。为了更好地开发蛹虫草资源,选择合适剂量的低能离子束注入蛹虫草,优化虫草素的提取工艺条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注入前后菌株中虫草素的含量。结果表明:最佳注入剂量为2.60×1015i... 虫草素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抗炎等多种功效。为了更好地开发蛹虫草资源,选择合适剂量的低能离子束注入蛹虫草,优化虫草素的提取工艺条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注入前后菌株中虫草素的含量。结果表明:最佳注入剂量为2.60×1015ions/cm2,虫草素最佳的微波-超声波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70%,提取功率200W,提取时间110s,料液比1:240。选育出虫草素含量较高的15株菌株,最高含量达(11.924±0.063)mg/g,比原始菌株增长了近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 虫草素 低能离子束 修饰
原文传递
耐高温、高醇醋酸菌筛选、鉴定及低能离子选育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文 王陶 +4 位作者 谢昊讯 高明侠 董玉玮 李同祥 张传丽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07-114,共8页
从腐烂的猕猴桃中初筛醋酸菌,于不同浓度乙醇的液体培养基、不同温度下驯化,得到一株在高温、高醇条件下产酸量较高的菌株WT08。该菌株在含6%(体积分数,下同)乙醇的培养基中32℃培养72 h,产酸量达39.09 g/L;在含12%乙醇的培养基中32℃培... 从腐烂的猕猴桃中初筛醋酸菌,于不同浓度乙醇的液体培养基、不同温度下驯化,得到一株在高温、高醇条件下产酸量较高的菌株WT08。该菌株在含6%(体积分数,下同)乙醇的培养基中32℃培养72 h,产酸量达39.09 g/L;在含12%乙醇的培养基中32℃培养72 h,产酸量为12.99 g/L;在产酸基础培养基中,40℃培养72 h,产酸量达到5.89 g/L。对该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初步确定该菌株为巴氏醋杆菌。利用能量为10 keV,剂量为70×2.6×10^(13)ions/cm^2的低能N^+注入WT08菌株,在后代中选育得到耐醇、耐高温性能都提高的菌株WT08-18,该菌株最高产酸达49.86 g/L,在含12%乙醇的培养基中产酸达15.16 g/L;在基础培养基中40℃培养72 h,产酸量达10.96 g/L,且该菌株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将WT08-18菌株液体扩大培养,以体积分数3%的接种量接入成熟醋醅中,按照传统酿制工艺酿造,醋酸产量比传统酿制的提高30.54%,酒精转酸率提高18.81%,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菌 低能离子 修饰 耐高温 耐高乙醇
原文传递
氮离子注入蛹虫草选育高效富硒菌株的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王陶 李文 +2 位作者 陈宏伟 李同祥 赵天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136-140,共5页
为了更好地开发蛹虫草资源,对蛹虫草菌株富集微量元素硒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选择最佳参数的低能离子束注入蛹虫草,通过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注入前后菌丝体中硒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蛹虫草发酵富硒的最优培养条件为蛋白胨质量浓... 为了更好地开发蛹虫草资源,对蛹虫草菌株富集微量元素硒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选择最佳参数的低能离子束注入蛹虫草,通过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注入前后菌丝体中硒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蛹虫草发酵富硒的最优培养条件为蛋白胨质量浓度3 g/100 mL、葡萄糖质量浓度3 g/100 mL、亚硒酸钠质量浓度为8?g/mL、pH值为7,此时,富硒率为21.58%。离子束最佳注入参数为:注入离子为N+,注入能量10 keV,注入剂量1.82×1015 ions/cm2,选育出富集微量元素硒较高的10株菌株,最高富硒率为30.97%,比出发菌株提高了近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 低能离子束 富集 注入
下载PDF
Impact of Low-Energy Ion Beam Implantation on the Expression of Ty1-copia-like Retrotransposons in Wheat(Triticum aestivum) 被引量:6
4
作者 押辉远 焦浈 +3 位作者 谷运红 王卫东 秦广雍 霍裕平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5期626-633,共8页
Retrotransposon-like elements are major constituents of most eukaryotic genomes. For example, they account for roughly 90% of the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genome, Previous study on a wheat strain treated by low-ene... Retrotransposon-like elements are major constituents of most eukaryotic genomes. For example, they account for roughly 90% of the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genome, Previous study on a wheat strain treated by low-energy N^+ ions indicated the variations in AFLP (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 markers, One such variation was caused by the re-activation of Tyl-copia-like retrotransposons, implying that the mutagenic effects of lowenergy ions might work through elevated activation of retrotransposons, In this paper an expression profile of Tyl-copia-like retrotransposons in wheat treated by low-energy N^+ ions is reported, The reverse transcriptase (RT) domains of these retrotransposons were amplified by reverse-transcriptional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 and sequentially cloned, 42 and 65 clone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treated (CL) and control materials (CK), respectively, Sequence analysis of each clone was performed by software. Phylogeny and classification were calculated responding to the sequences of the RT domains. Al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much difference in the RT domain between the control sample and the treated sample, Especially, the RT domains from the treated group encode significantly more functional ORF (open reading frames) than those from the control sample, This observation suggests that the treated sample has higher activation of retrotransposons, possibly as a consequence of low-energy ion beam irradiation, It also suggests that retrotransposons in the two groups impact the host gene expression in two different ways and carry out different functions in wheat 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energy ion beam mutation mechanism Tyl-copia-like Retrotransposons phylogeny gene expression
下载PDF
低能离子注入诱变选育漆酶高产菌株 被引量:7
5
作者 赵世光 王诗然 +2 位作者 薛正莲 汤明礼 余增亮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4期534-538,457,共6页
利用低能N^+束注入技术对漆酶产生菌灵芝菌(Ganoderma lucidum)U60菌丝体进行辐照诱变。通过研究15keV能STUN注入剂量与灵芝菌存活率及突变率的生物学效应关系,确定了在2.6×10^15-3.9×10^15ions/cm^2注入剂量范围内可... 利用低能N^+束注入技术对漆酶产生菌灵芝菌(Ganoderma lucidum)U60菌丝体进行辐照诱变。通过研究15keV能STUN注入剂量与灵芝菌存活率及突变率的生物学效应关系,确定了在2.6×10^15-3.9×10^15ions/cm^2注入剂量范围内可获得高比例正突变株。选择3.12×10^15ions/cm^2的注入剂量参数后,经多轮注入诱变,获得了遗传性稳定的漆酶高产突变株UIM-281;发酵产酶实验表明,UIM-281的产漆酶活力峰值分别是出发菌株U60的1.7倍及2.28倍,且产酶发酵周期相对缩短24h,是工业发酵中更加经济高效的灵芝漆酶发酵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菌 低能离子束 漆酶 选育
下载PDF
低能离子束促进小麦copia-反转录转座子的转录与转座(英文) 被引量:5
6
作者 押辉远 谷运红 +3 位作者 焦浈 王卫东 秦广雍 霍裕平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07-516,共10页
LTR-反转录转座子是真核基因组重要的组成部分,能通过RNA中间体完成在基因组上的转座。小麦种子受低能氮离子束注入后能促进其反转录转座子的转录,经不同剂量的氮离子束注入的种子发芽24h和48h后,其中的copia-反转录转座子的转录都有不... LTR-反转录转座子是真核基因组重要的组成部分,能通过RNA中间体完成在基因组上的转座。小麦种子受低能氮离子束注入后能促进其反转录转座子的转录,经不同剂量的氮离子束注入的种子发芽24h和48h后,其中的copia-反转录转座子的转录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最高可达到对照的40倍。用基于反转录转座子扩增多态性和反转录转座子微卫星扩增多态性2种分子标记技术扩增经低能氮离子注入后的小麦DNA,指纹图谱显示出了一定的多态性,这说明低能氮离子束激活了小麦中反转录转座子的转座活性。转座子转录活性的增强可调节其邻近基因的表达和mRNA的拼接,反转录转座子插入到基因组上新的位点后,使基因组上的基因发生了重排,这种重排可能表现为植物表型的改变。因此,推测反转录转座子的转录活性提高和转座激活是产生低能离子束注入生物效应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能离子束 copia-反转录转座子 转录 转座 小麦
下载PDF
基于低能离子束注入的食用菌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杨和川 谭一罗 +3 位作者 苏文英 徐艳 秦裕营 周振玲 《农业工程》 2019年第12期103-106,共4页
利用低能离子束注入的生物学效应对生物体的遗传物质进行修饰和改良是近年来应用于植物和微生物育种的新技术,对打破基因连锁、促进植物和微生物遗传背景多样化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低能离子束的注入诱变机理和目前低能离子束注入技术... 利用低能离子束注入的生物学效应对生物体的遗传物质进行修饰和改良是近年来应用于植物和微生物育种的新技术,对打破基因连锁、促进植物和微生物遗传背景多样化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低能离子束的注入诱变机理和目前低能离子束注入技术在食用菌育种上的研究进展,并对低能离子束注入技术在食用菌育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低能离子束 育种 生物学效应
下载PDF
离子束诱变粟酒裂殖酵母产辅酶Q_(10)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王丽 郑之明 +5 位作者 樊永红 苏彩欣 许德军 柳丹 古绍彬 余增亮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88-92,共5页
辅酶Q10(coenzyme Q10,CoQ)对心脏充血性病人有较好的疗效,是临床常用药物之一。实验研究了离子束诱变粟酒裂殖酵母对提高CoQ10的产量的影响与作用。实验筛选出六株突变菌株,研究了突变株生理生化特性。结果表明:突变菌株的CoQ10产量都... 辅酶Q10(coenzyme Q10,CoQ)对心脏充血性病人有较好的疗效,是临床常用药物之一。实验研究了离子束诱变粟酒裂殖酵母对提高CoQ10的产量的影响与作用。实验筛选出六株突变菌株,研究了突变株生理生化特性。结果表明:突变菌株的CoQ10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编号为N1菌株产量达6.9344mg/L,是对照菌株的10倍多,最低的N2菌株的产量也是对照菌株的1.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酶Q10 低能离子束 粟酒裂殖酵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低能离子束二次注入诱变石油微生物菌株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陈争超 张祥胜 +1 位作者 向廷生 王慧敏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4期52-56,共5页
研究二次低能离子束诱变对石油污染土壤中微生物原油降解能力及产表面活性剂能力的影响。选取经一次低能粒子束诱变筛选出的高效产表活烃降解菌23A作为出发菌株,对其进行第二次低能离子束注入诱变。二次诱变后可以产生降解原油效果更好... 研究二次低能离子束诱变对石油污染土壤中微生物原油降解能力及产表面活性剂能力的影响。选取经一次低能粒子束诱变筛选出的高效产表活烃降解菌23A作为出发菌株,对其进行第二次低能离子束注入诱变。二次诱变后可以产生降解原油效果更好的菌株,并且能降低表面张力,所筛选出的菌23A-3,对原油的降解率比出发菌高17.3%,产生的表面活性物质使表面张力低于出发菌25%。结果表明:利用低能离子束对烃降解微生物进行二次诱变改良是可行的,对烃降解菌降解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具有现实意义,同时也丰富了离子束生物工程学的技术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微生物 低能离子束 生物表面活性剂 石油污染土壤 生物修复 离子注入
下载PDF
阿特拉津降解菌低能离子注入选育和降解特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聂云 厉炯慧 吕平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1-64,115,共5页
为了实现对天然低温水体中阿特拉津的高效降解,利用N+离子注入技术对原始菌株进行诱变,筛选出诱变菌株JAP_03,研究了其降解特性,并实际地下水体中的阿特拉津进行降解试验。结果表明,N+离子注入后菌体存活率为典型的马蹄型曲线;突变率先... 为了实现对天然低温水体中阿特拉津的高效降解,利用N+离子注入技术对原始菌株进行诱变,筛选出诱变菌株JAP_03,研究了其降解特性,并实际地下水体中的阿特拉津进行降解试验。结果表明,N+离子注入后菌体存活率为典型的马蹄型曲线;突变率先增加后降低,最佳的注入剂量为2.0×1015ions.cm-2。相对于原始菌株,诱变菌株在pH为7、10℃的条件下降解能力强,降解率90%以上;降解速率快,半衰期为2d;阿特拉津耐受范围广,最高质量浓度可达800mg·L-1。诱变菌株可以对实际地下水体中的阿特拉津进行高效降解,最适的投放量为400×106m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特拉津 离子选育 降解特性 低温
下载PDF
低能离子注入种子过程中的温度效应 被引量:2
11
作者 常胜合 苏明杰 +2 位作者 秦广雍 吴玉萍 赵海珍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09-311,共3页
本文用玉米干种子作为实验材料,设打印纸覆盖、铝箔覆盖和不覆盖3个处理,研究了在低能离子注入种子的过程中,温度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个处理中不能传递热量的打印纸覆盖的种子发芽率最高,不覆盖的种子的发芽率其次,而可... 本文用玉米干种子作为实验材料,设打印纸覆盖、铝箔覆盖和不覆盖3个处理,研究了在低能离子注入种子的过程中,温度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个处理中不能传递热量的打印纸覆盖的种子发芽率最高,不覆盖的种子的发芽率其次,而可以传递热量的铝箔覆盖的种子发芽率最低。温度能够显著影响注入后种子的发芽,靶室内的高温总体上降低了种子的生活力。文中对离子注入时的温度效应做了校正,并给出了校正后的种子发芽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低能离子 种子发芽率 低能离子注入 温度效应 子过程 干种子 实验材料 注入种子 打印纸
下载PDF
Development of a SCAR Marker for Discrimination of a Thai Jasmine Rice (<i>Oryza sativa</i>L. cv. KDML105) Mutant, BKOS6, and Associated with Purple Color Trait in Thai Jasmine Rice-Related Varieties
12
作者 Nuananong Semsang Rattaporn Chundet Boonrak Phanchisri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3年第9期1774-1783,共10页
The potential of SCAR marker for discrimination of a Thai jasmine rice (Oryza sativa L. cv. KDML 105) mutant, BKOS6, obtained from ion-beam-induced mutation, was evaluated. The improved rice variety, BKOS6, exhibited ... The potential of SCAR marker for discrimination of a Thai jasmine rice (Oryza sativa L. cv. KDML 105) mutant, BKOS6, obtained from ion-beam-induced mutation, was evaluated. The improved rice variety, BKOS6, exhibited many remarkable characteristics which fitted the multiple cropping system characteristics of progressive agriculture including photoperiod insensitivity, early flowering, short in stature, and purple pigment accumulation in pericarp. The BKOS6 rice grain extract has already been proved that it exhibited higher antioxidant properties than the KDML 105 and other tested rice grain extracts. In this study, the BKOS6 specific SCAR marker was developed by HAT-RAPD analysis of rice genomic DNA. The marker was successfully used to identify BKOS6 variety and its hybrid varieties containing purple pigment accumulation in plant tissues. Moreover, it was found that this marker could be used to detect other purple pigmented rice varieties that genetically related to Thai jasmine rice. Recently, a wide variety of anthocyanin-based foods are believed to provide significant potential health benefits, and become more attractive. KDML 105 is also a Thai premier fragrant rice variety which is one of the main varieties of country’s rice export. Thus this molecular marker could be useful for commercial and breeding purposes of BKOS6 mutant and other developed varieties from KDML 105 which contain anthocyanin accum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AR Marker KDML 105 MUTANT low-energy ion beam Anthocyanin Accumulation PURPLE Pigmented RICE
下载PDF
Analysis of a Partial Male-Sterile Mutant of Arabidopsis thaliana Isolated from a Low-Energy Argon Ion Beam Mutagenized Pool
13
作者 徐敏 卞坡 +1 位作者 吴跃进 余增亮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8年第2期265-269,共5页
A screen for Arabidopsis fertility mutants, mutagenized by low-energy argon ion beam, yielded two partial male-sterile mutants tc243-1 and tc243-2 which have similar phenotypes. tc243-2 was investigated in detail. The... A screen for Arabidopsis fertility mutants, mutagenized by low-energy argon ion beam, yielded two partial male-sterile mutants tc243-1 and tc243-2 which have similar phenotypes. tc243-2 was investigated in detail. The segregation ratio of the mutant phenotypes in the M2 pools suggested that mutation behaved as single Mendelian recessive mutations, tc243 showed a series of mutant phenotypes, among which partial male-sterile was its striking mutant characteristic. Phenotype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re are four factors leading to male sterility, a. Floral organs normally develop inside the closed bud, but the anther filaments do not elongate sufficiently to position the locules above the stigma at anthesis, b. The anther locules do not dehisce at the time of flower opening (although limited dehiscence occurs later), c. Pollens of mutant plants develop into several types of pollens at the trinucleated stage. as determined by staining with DAPI (4',6-diamidino-2-phenylindole). which shows a variable size. shape and number of nucleus. d. The viability of pollens i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wild type on the germination test in vivo and vitr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abidopsis thaliana Ar^+ low-energy ion beam Male-Sterile Mutant
下载PDF
产乙醇工程菌构建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常冬冬 余志晟 张洪勋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3年第2期120-124,共5页
归纳了产乙醇工程菌的构建方法,包括原生质体融合技术、不同水平上的基因工程技术(包括经典基因工程、代谢工程、全局转录调控工程和进化工程)及低能离子束介导转基因技术,分析了各项技术的优缺点,指出低能离子束介导转基因技术在构建... 归纳了产乙醇工程菌的构建方法,包括原生质体融合技术、不同水平上的基因工程技术(包括经典基因工程、代谢工程、全局转录调控工程和进化工程)及低能离子束介导转基因技术,分析了各项技术的优缺点,指出低能离子束介导转基因技术在构建工程菌方面的巨大应用潜力,以期为构建能利用新型碳源发酵乙醇的工程菌提供思路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 工程菌 原生质体融合 基因工程 低能离子束
下载PDF
低能离子束诱发大肠杆菌甲基化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陶 李文 +3 位作者 赵世光 谢传晓 姚建铭 余增亮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9-23,共5页
表观遗传学是指在DNA序列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基因表达发生可遗传的变化,而甲基化水平的变化是表观遗传效应的重要指标。在构建一种新的敏感大肠杆菌Dam(GATC)位点甲基化检测方法的基础上,探讨了不同种类及剂量低能离子注入甲基缺陷型菌... 表观遗传学是指在DNA序列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基因表达发生可遗传的变化,而甲基化水平的变化是表观遗传效应的重要指标。在构建一种新的敏感大肠杆菌Dam(GATC)位点甲基化检测方法的基础上,探讨了不同种类及剂量低能离子注入甲基缺陷型菌株GM2929前后甲基化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能量为10keV,剂量为3.9×1015ions/cm2、4.68×1015ions/cm2的氮离子以及能量为10 keV,剂量为4.68×1015ions/cm2的氩离子都不能诱发大肠杆菌甲基化,产生表观遗传效应,可遗传的变异与活细胞甲基化没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能离子束 甲基化 表观遗传效应 大肠杆菌
下载PDF
菌落PCR方法筛选低能离子束辐射引起的IS插入突变
16
作者 潘少杰 汤明礼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8-103,共6页
建立一种基于单拷贝基因的菌落PCR方法,筛选低能离子束辐射下IS因子插入引起的大肠杆菌lacI基因突变.PCR的优化结果显示,DMSO是一种合适的添加剂,而细胞的裂解方法和过程在菌落PCR中有比较关键的作用.经过测定,该方法的菌落PCR最低菌浓... 建立一种基于单拷贝基因的菌落PCR方法,筛选低能离子束辐射下IS因子插入引起的大肠杆菌lacI基因突变.PCR的优化结果显示,DMSO是一种合适的添加剂,而细胞的裂解方法和过程在菌落PCR中有比较关键的作用.经过测定,该方法的菌落PCR最低菌浓度约为1×105个菌.0.8%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96个突变子的菌落PCR的成功率为95%以上.测序结果表明:两个由IS因子插入引起的突变被成功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落PCR 插入序列 lacI基因 突变 低能离子
下载PDF
低能离子束生物诱变实验中统计学分析问题评述
17
作者 李永亮 秦广雍 霍裕平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51-454,共4页
以生物统计学原理为基础,通过分析低能离子束生物诱变研究领域的文献,对其中的数据分析问题进行了评述,重点提出了处理群体小、缺乏重复设置、方差分析有待完善以及缺乏诱变后代跟踪研究等问题,并对低能离子束诱变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低能离子束 生物诱变 统计学 评述
下载PDF
有机磷细菌的鉴定与离子束诱变改良
18
作者 潘灵敏 张祥胜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248-251,共4页
对实验室自有的一株磷细菌进行了生理生化分析和16 S rDNA测序分析,表明为一株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在鉴定的基础上,对该菌株进行了低能离子束诱变改良。剂量—存活率分析表明,适宜的注入剂量(15 keV N<sup>+<... 对实验室自有的一株磷细菌进行了生理生化分析和16 S rDNA测序分析,表明为一株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在鉴定的基础上,对该菌株进行了低能离子束诱变改良。剂量—存活率分析表明,适宜的注入剂量(15 keV N<sup>+</sup>)为3×10<sup>15</sup> ions/cm<sup>2</sup>。出发菌株的平板实验说明平板筛选是有效的,筛选标准应以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的比值为佳。进行了氮离子束注入诱变育种研究,并通过平板和摇瓶筛选最终获得一株稳定的突变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磷微生物 磷细菌 菌种选育 低能离子束
原文传递
低能离子束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5
19
作者 袁成凌 余增亮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57-61,共5页
自从发现离子注入生物效应后 ,低能离子与生物体系相互作用研究在我国率先兴起 ,并很快投入应用。简要介绍低能离子注入生物效应的机理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进展状况 。
关键词 低能离子束 生物技术 应用研究 离子注入 遗传改良
下载PDF
低能强流离子束装置计算机控制系统 被引量:2
20
作者 马瑞刚 李康宁 +5 位作者 崔宝群 姜冲 李立强 马鹰俊 唐兵 李爱玲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61-464,共4页
为实现低能强流离子束装置自动化,提高抗干扰能力和稳定度,研究开发了低能强流离子束装置计算机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采用西门子S7-300PLC,下位机使用STEP7 V5组态软件进行编程,控制界面用Lab Windows/CVI 6.0编制,控制位于3个不同电位... 为实现低能强流离子束装置自动化,提高抗干扰能力和稳定度,研究开发了低能强流离子束装置计算机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采用西门子S7-300PLC,下位机使用STEP7 V5组态软件进行编程,控制界面用Lab Windows/CVI 6.0编制,控制位于3个不同电位的离子束系统。文章描述了控制系统的总体结构、硬件选取和软件实现的功能,讨论了系统在调试过程中抑制干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能强流离子束系统 计算机控制 连锁保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