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彝族《教育经典》浅论 被引量:6
1
作者 黄建明 《民族教育研究》 2001年第2期71-75,共5页
《教育经典》是流传于大小凉山彝族地区的一部木刻重要文献 ,是卷帙浩繁的彝文文献中为数不多涉及教育的经典著作 ,具有教材或教科书的作用。《教育经典》分别在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刻印。前期刻印的以彝族人民喜闻乐见的谚语、格言的形... 《教育经典》是流传于大小凉山彝族地区的一部木刻重要文献 ,是卷帙浩繁的彝文文献中为数不多涉及教育的经典著作 ,具有教材或教科书的作用。《教育经典》分别在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刻印。前期刻印的以彝族人民喜闻乐见的谚语、格言的形式 ,论及了人的一生 (主要指土司 )从 1岁到 99岁每一阶段必须学会的社会知识和生活技能 ;后期刻印的以彝族传统五言句的形式 ,论及老百姓或奴隶要孝敬父母 ,不能反叛土司等维护奴隶制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经典》 彝族 土司 木刻本 教材 中国 社会知识 生活技能
下载PDF
嘉绒藏人的房名制、内婚制与改土设屯 金川嘉绒社会的国家进程 被引量:5
2
作者 胡冬雯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9-123,共25页
在中国西南地区,国家力量通过改土归流,促使地方社会组织和文化转变,建立了官员治理之"民"间的平等地位。清乾隆年间,四川省金川县的嘉绒社会经历了裁撤土司、设立屯兵、划分土地与征税等一系列变化,但嘉绒人的房名制度、阶... 在中国西南地区,国家力量通过改土归流,促使地方社会组织和文化转变,建立了官员治理之"民"间的平等地位。清乾隆年间,四川省金川县的嘉绒社会经历了裁撤土司、设立屯兵、划分土地与征税等一系列变化,但嘉绒人的房名制度、阶层内婚和劳役的存在,共同再生产了土司时代的等级社会;加上国家对藏传佛教的认可,土官获得了基于宗教的传统政治权威。嘉绒社会呈现出不同于华南和西南其他地区的国家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司 土屯制度 金川 嘉绒社会 等级结构
下载PDF
论明代西南土司朝贡贡品的转变 被引量:4
3
作者 朱皓轩 《农业考古》 2019年第3期63-67,共5页
经过正统及之后历代统治者对朝贡活动的整顿,明代西南土司朝贡贡品的相关问题存在颇为明显的转变:首先,相较于明初贡品内容的混乱,明代中后期土司贡品的类型更为集中;其次,明中后期各家土司贡品规模更加明确具体,组织贡品的方式更加体制... 经过正统及之后历代统治者对朝贡活动的整顿,明代西南土司朝贡贡品的相关问题存在颇为明显的转变:首先,相较于明初贡品内容的混乱,明代中后期土司贡品的类型更为集中;其次,明中后期各家土司贡品规模更加明确具体,组织贡品的方式更加体制化;最后,明代中后期贡品出现大量'折纳'为银上贡的现象。贡品的转变折射出明朝廷开始将西南土司的贡品纳入到国家统一的经济管理之中,西南土司内地化进程由此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中后期 地方志 土司 朝贡贡品
下载PDF
国家认同与地方性知识书写:贵州余氏土司家族文学双母题 被引量:3
4
作者 李黎 《贵州文史丛刊》 2019年第4期107-113,共7页
经过明清两代的改土归流,清代土司制度逐渐走向衰落,土司家族向科举道路上发展,逐渐走向文学化,土司家族的独特性决定其文学独特的价值。但土司文学研究被土司制度研究所遮蔽,少有人关注。以清代贵州扯勒余氏家族为例,其家族文学呈现出... 经过明清两代的改土归流,清代土司制度逐渐走向衰落,土司家族向科举道路上发展,逐渐走向文学化,土司家族的独特性决定其文学独特的价值。但土司文学研究被土司制度研究所遮蔽,少有人关注。以清代贵州扯勒余氏家族为例,其家族文学呈现出以下两个明显的特征:其一,国家认同成为土司文学的主旋律;其二,土司文学出现了书写地方性知识的新气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认同 地方性知识 土司文学 扯勒余氏
下载PDF
土流博弈与内疆展拓:以隆万间古田之役和罗旁之征为中心 被引量:3
5
作者 牛建强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4-52,共19页
包括广东岭西、广西、云、贵等地在内的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有明一代时常发生叛乱。到了隆庆和万历初,高拱、张居正等强势阁臣推行积极拓展的边疆政策,对西南地区产生了强烈影响。地方督抚遂确定了征剿的方策基调,除征讨岭东的海贼和... 包括广东岭西、广西、云、贵等地在内的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有明一代时常发生叛乱。到了隆庆和万历初,高拱、张居正等强势阁臣推行积极拓展的边疆政策,对西南地区产生了强烈影响。地方督抚遂确定了征剿的方策基调,除征讨岭东的海贼和山寇外,对岭西、两广交界的"猺、獞"叛乱采取强力征伐手段,先后发动了广西的古田之役、广东泷水县的罗旁之征。因地貌和征讨对象的相似,以及前后两役谋划者的联系,故两者在具体行动和善后措施上具有某种借鉴性和关联性。而如城池修建、官署设置、兵备和参将的配合与驻军的守护、道路开辟与网络化、招徕移民垦田入籍、设立学校加强教化等善后措施的采取,以及这些成果的不断巩固和扩大,使得化外之区完成了从形式上归附到纳入国家有效控制体系的实质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内疆 土官 流官 古田之役 罗旁之征
原文传递
官治、自治与土司治:民国时期云南腾龙边区的保甲制度 被引量:1
6
作者 代自鹏 龚燕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2-138,共7页
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云南省政府开始在全省范围内推行保甲制度,并将保甲与自治合一办理。滇省最具实力的土司多位于滇缅交界的腾龙边区。官方力图以现代化、统一化的区、乡镇、保、甲(闾、邻)的层级体系重组土司区域原有的行政区划,打... 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云南省政府开始在全省范围内推行保甲制度,并将保甲与自治合一办理。滇省最具实力的土司多位于滇缅交界的腾龙边区。官方力图以现代化、统一化的区、乡镇、保、甲(闾、邻)的层级体系重组土司区域原有的行政区划,打破传统的组织架构,进而真正实现乃至强化其对边区基层社会的控制。具备强大生命力的土司制度却一仍其旧,虽有行政权力的冲击,但其组织大厦并未因之而轰然倒塌。土司名义上成为设治局统属下的区长,可其权势依然十分强大,乡镇保甲长等职务多被土司公署所垄断。设治局下的乡镇保甲之新建制,"管教养卫"的实际影响十分有限,自治更是徒有其表。概而言之,尽管实际情形与推行保甲制度的预定目标之间尚存有巨大差距,但地方政权对社会资源的汲取能力已日趋增强。与之相对应,土司的权力也逐渐显露出萎缩的态势,基层社会业已强烈地感受到政府所施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腾龙边区 土司 保甲 自治
下载PDF
琉球王述略——基于对土司制度的关连 被引量:1
7
作者 龚荫 龚梦川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共3页
明朝在琉球设置"土通事",即传递文书土官。从明朝洪武年间至清朝光绪年间,琉球王传承至二十七代。第一代察度迄第十六代尚丰,遣使向明朝请封,明朝随即遣使册封为王;第十七代尚贤迄第二十七代尚泰,遣使向清朝请封,清朝随即遣... 明朝在琉球设置"土通事",即传递文书土官。从明朝洪武年间至清朝光绪年间,琉球王传承至二十七代。第一代察度迄第十六代尚丰,遣使向明朝请封,明朝随即遣使册封为王;第十七代尚贤迄第二十七代尚泰,遣使向清朝请封,清朝随即遣使册封为王。这表明琉球在明清时期一直是中国的藩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琉球王 中国藩属 土官 土司学
下载PDF
中国土司制度源流新探 被引量:4
8
作者 何先龙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17-29,149,共14页
土司制度是中国古代中央政府治理边疆最有效、最悠久的政治制度之一,纳贡获中央认可、土人治理本土和家族世代世袭是土司制度的三大特征。土司制度萌芽于夏商周秦时期的羁縻政策;土司制度的前奏为汉魏隋唐大姓,土司制度的雏形是隋唐时... 土司制度是中国古代中央政府治理边疆最有效、最悠久的政治制度之一,纳贡获中央认可、土人治理本土和家族世代世袭是土司制度的三大特征。土司制度萌芽于夏商周秦时期的羁縻政策;土司制度的前奏为汉魏隋唐大姓,土司制度的雏形是隋唐时期的羁縻州县制;宋代羁縻州县逐步衰落,土官制度基本形成;元代继承发展了宋代土官制度;明代土司制度达到鼎盛并开始改土归流;清代土司分为文土官和武土司,土司制度逐渐衰落;1958年土司制度彻底终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羁縻 大姓 羁縻州县 土官 土官衙门 土司 兴亡
下载PDF
论土司制度是“自治制度"的早期形式之一-基于马戎“当前中国民族问题研究的选题与思路”的思考 被引量:4
9
作者 沈再新 苏二龙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5-141,共7页
自治制度的演变形式多种多样,政治领域中的"自治"与"官治"相鼎。本文基于马戎"当前中国民族问题研究的选题与思路"的思考,论述了土司制度实行"自治"的条件和具体表现,阐述了土司制度的特点与本... 自治制度的演变形式多种多样,政治领域中的"自治"与"官治"相鼎。本文基于马戎"当前中国民族问题研究的选题与思路"的思考,论述了土司制度实行"自治"的条件和具体表现,阐述了土司制度的特点与本质,认为土司制度是中央王朝大一统之下的自我统治,是政治制度的实践形式之一,属于某种"自治制度"的早期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司制度 自治制度 民族关系 民族问题
下载PDF
向心的凝聚:容美土司国家认同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葛政委 黄天一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6-110,共5页
作为"边缘族群"与"华夏中心"良性互动的典型,容美土司认同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与经验至今为后人赞赏与称道。容美土司国家认同本质上是对多民族国家的认同,文化认同是根基、身份认同是核心、政治认同是表征,三者表现... 作为"边缘族群"与"华夏中心"良性互动的典型,容美土司认同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与经验至今为后人赞赏与称道。容美土司国家认同本质上是对多民族国家的认同,文化认同是根基、身份认同是核心、政治认同是表征,三者表现出统一性与矛盾性的变化;在土司与王朝的良性互动中,容美土司实现了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的有机结合,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族群发展与文化繁荣,为国家稳定与繁荣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美土司 国家认同 族群认同
下载PDF
民国时期滇西土司制度变化探究——以南甸土司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闫超杰 《云南电大学报》 2008年第3期45-49,共5页
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直到中华民国建立,滇西土司制度仍保存完整。民国政府对这一制度采取了渐进的改土归流措施,但它最终没能彻底革除土司制度。不可否认的是,民国政府对滇西土司采取的一些改土归流举措,动摇、瓦解了这一制度。土司的... 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直到中华民国建立,滇西土司制度仍保存完整。民国政府对这一制度采取了渐进的改土归流措施,但它最终没能彻底革除土司制度。不可否认的是,民国政府对滇西土司采取的一些改土归流举措,动摇、瓦解了这一制度。土司的许多权力被新型管理机构或共同或单独行使,土司制度也逐步向国家统一行政建制过渡。这为解放初期滇西改土归流的彻底完成准备了条件,也提供了历史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省 土司制度 改土归流 南甸土司
下载PDF
边疆经略与地方社会——清中前期广西土司地区移民开发初探 被引量:1
12
作者 梁亚群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4-131,共8页
清中前期,广西土司地区的移民开发,一方面促进了土司地区社会的进步发展,也引来了诸多社会问题。这一过程,既是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得以开发,融入国家大一统的历史过程,也是清政府的政策未能解决好在特殊社会历史环境下广西土司地区社会发... 清中前期,广西土司地区的移民开发,一方面促进了土司地区社会的进步发展,也引来了诸多社会问题。这一过程,既是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得以开发,融入国家大一统的历史过程,也是清政府的政策未能解决好在特殊社会历史环境下广西土司地区社会发展问题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土司地区 移民开发 清中前期
下载PDF
明清时期社会变迁背景下滇西地方治理——以邓川州傣族阿氏土司为中心
13
作者 沈乾芳 冯灿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34-42,共9页
明清数百年间,滇西地区因国家制度和地方基层治理而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位于洱海北部的邓川州极具代表性。明初,威远州傣族土酋阿氏因立功而授邓川土知府职,作为非本地人,阿氏首先通过扩大联姻网络,不仅得到故地土司的援助,还获得了周... 明清数百年间,滇西地区因国家制度和地方基层治理而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位于洱海北部的邓川州极具代表性。明初,威远州傣族土酋阿氏因立功而授邓川土知府职,作为非本地人,阿氏首先通过扩大联姻网络,不仅得到故地土司的援助,还获得了周边各族土司和当地豪强的支持,稳固了在邓川的政治统治基础。此外,滇西地区开发较早,加之明朝大量汉族的进入,以儒学为基础塑造文化身份变得异常活跃,阿氏通过建构历史记忆,实现了文化身份的转变,加强了在当地的文化统治基础。邓川州境农业发达,又形成了以土司为总理,各阶层和各民族相互协作的高效运作体系,强化了土司在当地的经济核心地位。这种治理方式既有西南民族地区的共性,也形成了滇西地方治理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社会变迁 滇西 基层治理 邓川土知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