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筑与文学 被引量:6
1
作者 沈福煦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35-40,共6页
本文通过中国古代文学与建筑,西方古代文学与建筑,以及现代文学与现代建筑三个方面,阐明建筑与文学这两种艺术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
关键词 建筑美学 文学美学 建筑的文学性 文学的建筑感
下载PDF
一段令人缅怀的批评史——重读1946至1949年的西方文论经典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冬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8-125,共8页
1946至1949年西方文论的丰硕成果,为我们书写了一段令人缅怀的批评史。短短几年间,竟有如此众多的批评经典竞相问世,而且每一部都非同凡响,的确堪称批评史上的一个奇迹。尽管那一代批评家早已风流云散,但他们的批评论著却至今依然闪烁... 1946至1949年西方文论的丰硕成果,为我们书写了一段令人缅怀的批评史。短短几年间,竟有如此众多的批评经典竞相问世,而且每一部都非同凡响,的确堪称批评史上的一个奇迹。尽管那一代批评家早已风流云散,但他们的批评论著却至今依然闪烁着思想的光辉,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而奥尔巴赫的《摹仿论》、布鲁克斯的《精制的瓮》、利维斯的《伟大的传统》、韦勒克和沃伦的《文学理论》,无疑堪称"经典中的经典",代表了这段批评史的主导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史 《摹仿论》 《精制的瓮》 《伟大的传统》 《文学理论》
下载PDF
美学视野下“全面的语文教材”略论 被引量:2
3
作者 杨道麟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103-105,共3页
语文教育要在语文(语言、文章、文学)中达到塑造"求真""向善""崇美"的创造性的人才和"健全的人格"的理想目标,并有效进入"人的发展和完整性建构"的全新境域,就必须而且应当注重美学... 语文教育要在语文(语言、文章、文学)中达到塑造"求真""向善""崇美"的创造性的人才和"健全的人格"的理想目标,并有效进入"人的发展和完整性建构"的全新境域,就必须而且应当注重美学视野下"全面的语文教材"的研究.它是语文教育理论建设的不可忽视的工作,也是语文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但是长期以来,语文教材设置单一,或以"文章作品"为语文教材,或以"文学作品"为语文教材,而严重忽视"话语作品"为语文教材.作为"全面的语文教材"至少应包括美学视野下的话语作品的语言教材、文章作品的文章教材、文学作品的文学教材等三大类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视野 全面的语文教材 话语作品的语言教材 文章作品的文章教材 文学作品的文学教材
下载PDF
地方知识与精神空间的开拓——论新疆当代汉语文学的地名书写 被引量:2
4
作者 张蕾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97-104,共8页
地名书写是新疆当代汉语文学的一个显著特征,其中蕴含了历史文化、自然地理、宗教图腾、民族语属等地方性知识。从历时性角度看,地名作为书写意象是由新疆诗歌散文的传统表现内容、艺术风格所决定,是作家主体经验的地方性知识。从共时... 地名书写是新疆当代汉语文学的一个显著特征,其中蕴含了历史文化、自然地理、宗教图腾、民族语属等地方性知识。从历时性角度看,地名作为书写意象是由新疆诗歌散文的传统表现内容、艺术风格所决定,是作家主体经验的地方性知识。从共时性角度,即从艺术审美接受方面看,读者的需求、市场的选择、文化定位等因素给地名书写提供了合适的环境,地名书写深化为浓厚地域色彩的精神空间书写。因此,作家的地名书写跟随地域文化的发展一同经历撕裂、重合、再构的社会化过程,也将对中国当代文学精神空间的建构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名书写 文学传统 文学接受 精神空间
下载PDF
后“拉美文学爆炸”的互文性叙事:波拉尼奥及其作品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田申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71-174,共4页
克里斯蒂娃的互文性理论为后现代文本解读提供一条新路径。本文在区分自我型互文性和外向型互文性基础上,分析波拉尼奥多部小说主题互文和人物穿梭的独特手法,阐释其作品对拉美文人的现实指涉和对史料的诗性书写等创新性现实主义手法,... 克里斯蒂娃的互文性理论为后现代文本解读提供一条新路径。本文在区分自我型互文性和外向型互文性基础上,分析波拉尼奥多部小说主题互文和人物穿梭的独特手法,阐释其作品对拉美文人的现实指涉和对史料的诗性书写等创新性现实主义手法,显示其在运用多层级引用和多符号系统转换等狭义互文机制上的尝试,论证波拉尼奥作品多层次的立体互文性是继"文学爆炸"后拉丁美洲文学一种全新的后现代书写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拉尼奥 拉美文学 互文性
原文传递
政治环境的变化对于文学活动的影响——从《茶馆》的创作和三次演出谈起
6
作者 段旭宏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76-77,共2页
老舍在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方珍珠》、《龙须沟》、《全家福》等9个多幕话剧,总体上是一曲昂扬的社会主义颂歌,但这其中有一曲悠远低沉的旧社会葬歌,这一段变奏从另一个角度和侧面反映着同一个主题,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茶馆》的... 老舍在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方珍珠》、《龙须沟》、《全家福》等9个多幕话剧,总体上是一曲昂扬的社会主义颂歌,但这其中有一曲悠远低沉的旧社会葬歌,这一段变奏从另一个角度和侧面反映着同一个主题,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茶馆》的创作过程和它在舞台上的三次演出,可以明显看出政治环境的变化对于文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馆》 创作 演出 文学思潮
下载PDF
什么是“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作为一个苏格拉底式的学术自辩(Apologia)
7
作者 金惠敏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9-115,共7页
“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这一命题提出于21世纪初年,仅从字面要义看可能显得逻辑不通:“文学理论”若是没有“文学”还能称之为“文学理论”吗?但是倘若对“文学”“文学性”及“文学制度”在中西方20世纪的发生或形成过程有所了解的话,... “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这一命题提出于21世纪初年,仅从字面要义看可能显得逻辑不通:“文学理论”若是没有“文学”还能称之为“文学理论”吗?但是倘若对“文学”“文学性”及“文学制度”在中西方20世纪的发生或形成过程有所了解的话,那么“文学理论”究竟应该包含怎样的“文学”并非不证自明。文学是一个现代性概念,一个被现代化了的概念,而现代性或现代化意味着对于对象世界的“科学”划分。在现代化浪潮中,审美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领域,一个绝缘于整个社会和所有科学的孤岛。但在此内聚型的审美化运动(唯美主义)之同时,实际上也发展着一个外扩型的审美化运动(日常生活审美化),虽然不能认为后者完全取代了前者,但可以说,审美的纯粹性在事实层面已不复存在。这种审美事实的新变化催逼我们重新界定“文学”和“文学性”,重新认识“文学理论”的中心对象,尤其是认识这一对象所具有的发明性质。“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应运而生,它重新界定和声张了文学理论的社会性质,调整了文学文本内部文学性与非文学性的结构性关系,为民族文学之进入世界文学开辟了新的理论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性 非文学性 文学文化学 解释学 “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学理论的边界
8
作者 王兆鹏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9-136,共8页
从中国古代“文学”的语义内涵来看,先秦时代,“文学”指文化典籍;魏晋时期,“文学”指文章著述,既包含审美性和文学性作品,也包含应用性和非文学性作品。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文体指向来看,曹丕《典论·论文》、葛洪《抱朴子》、... 从中国古代“文学”的语义内涵来看,先秦时代,“文学”指文化典籍;魏晋时期,“文学”指文章著述,既包含审美性和文学性作品,也包含应用性和非文学性作品。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文体指向来看,曹丕《典论·论文》、葛洪《抱朴子》、颜之推《颜氏家训》,以及首创《文苑传》的刘宋范晔《后汉书》、继之为文学家立传的梁萧子显《南齐书》,也一直把应用性文学、非审美性文学视为文学。在他们的观念里,应用性文体也是注重美感的,只不过美的表现方式和美感来源不同而已。从文学总集和别集的编录实践来看,挚虞的《文章流别集》、萧统的《文选》和宋人的《文苑英华》、明清的各种文章总集以及唐宋如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诸家别集,都是将文学性文体和应用性文体兼收并蓄,一视同仁。无论是文学观念层面还是文学实践层面,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学理论都包含文学性文体和非文学性文体,其边界既具包容性,又具明确性。金惠敏教授提出的“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非常切合中国古代文学的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 文学理论 文学性 “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
下载PDF
当代文论的五个悖论——兼及“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
9
作者 张进 徐滔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6-128,共13页
随着生态危机和人工智能挑战的不断加剧,当代文艺审美活动的悖论性处境日益凸显,将悖论美学、悖论诗学和悖论批评推到了前台,强化了文学理论在“述”与“行”、“硬”与“软”、“质”与“文”、“向心”与“离心”、“域化”与“化域... 随着生态危机和人工智能挑战的不断加剧,当代文艺审美活动的悖论性处境日益凸显,将悖论美学、悖论诗学和悖论批评推到了前台,强化了文学理论在“述”与“行”、“硬”与“软”、“质”与“文”、“向心”与“离心”、“域化”与“化域”之间的“悖论式振摆”。这种局面不仅显示了当代理论的“疑难与困境”,也使悖论本身的美学和诗学价值得到“解蔽”和释放,从而使悖论成为一种文学理论批评的新型样态。“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是近年来有关文学问题的重要命题,其“含混”和“暧昧”不仅将当代文论的悖论性质全面体现出来,而且通过发挥悖论诗学的理论潜能和批判锋芒而对当下文艺文化现象做出了深入的反思和针砭。这是一种“可做的”理论而非一套“可用的”学说,其“洞见”和“盲视”当会在人们“做理论”的批评实践中得到彰显和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 悖论 述行性 离心解释 化域
下载PDF
在“文学”面前“理论”何为——略论近年来文学理论研究中的几个热点话题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春青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86-100,共15页
一般意义上的“理论”是指一种思维方式和言说方式,运用归纳、概括和推理的方式把实存之物及其关系构成的客观世界抽象为概念和逻辑的世界。传统形而上学曾经长期困扰着“理论”,以至于近代以来克服形而上学倾向就成为“理论”的重要任... 一般意义上的“理论”是指一种思维方式和言说方式,运用归纳、概括和推理的方式把实存之物及其关系构成的客观世界抽象为概念和逻辑的世界。传统形而上学曾经长期困扰着“理论”,以至于近代以来克服形而上学倾向就成为“理论”的重要任务之一。“文化理论”是“理论”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显现形式,虽然来去匆匆,但对于“理论”摆脱传统形而上学纠缠这一点具有重要意义。“文学理论”是人们运用“理论”的方式对文学现象展开的言说,也曾经是“文化理论”展现自身解释能力的场所。但在“理论之后”,“文学理论”却陷入某种困境:究竟能不能用理论的方式来言说文学成了一个问题。“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成为受到普遍质疑的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 文化理论 理论之后 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
下载PDF
胡适白话文学理论检讨 被引量:3
11
作者 高玉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2期45-51,共7页
胡适的白话文学理论对于中国新文学运动乃至整个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和作用是巨大的 ,但胡适本人并没有从理论上认识到他所提倡的白话与文学革命以及整个文化思想革命之间的深刻关系。胡适的语言本质观基本上是工具论 ,因为这种工具论 ... 胡适的白话文学理论对于中国新文学运动乃至整个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和作用是巨大的 ,但胡适本人并没有从理论上认识到他所提倡的白话与文学革命以及整个文化思想革命之间的深刻关系。胡适的语言本质观基本上是工具论 ,因为这种工具论 ,他并没有把当时他所提倡的白话和传统的白话从本质上区别开来。语言即思想 ,语言革命即思想革命。五四时期胡适等人提倡的白话即后来的“国语”是一种新的语言系统 ,一种口语、欧化词汇和部分古汉语词汇的混合物 ,一种具有强烈西方思想和思维特征的话语方式。胡适关于文言白话的基本观点并没有从根本上解释五四新文学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白话文学理论 文言白话 新文学
下载PDF
1978-2018:外国文学研究40年的回顾与反思 被引量:4
12
作者 乔国强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14,21,共9页
本文拟通过梳理发生在1978至2018年这40年间外国文学研究界的节点性事件及相关的重要文学思潮、理论话题以及研究方法等,来探析不同历史时期外国文学研究的倾向和特点。通过回顾与反思,把40年来外国文学研究发展与嬗变的大致走势还原出... 本文拟通过梳理发生在1978至2018年这40年间外国文学研究界的节点性事件及相关的重要文学思潮、理论话题以及研究方法等,来探析不同历史时期外国文学研究的倾向和特点。通过回顾与反思,把40年来外国文学研究发展与嬗变的大致走势还原出来,以期能为进一步繁荣我国外国文学研究有所帮助或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国文学研究 回顾与反思 人性与形式 民族与世界性 文化批评与族裔文学
原文传递
三叶一芽 三位一体——杨武能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2
13
作者 段峰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12,共6页
2005年6月,杨武能先生出版了学术论文集《三叶集》,使我们进一步目睹了杨武能先生作为一名文学翻译家、作家之外的学者风采。所谓“三叶”,指的是同属外国文学学科的德语文学、文学翻译和比较文学。在这三个相互联系的领域里,杨武能先... 2005年6月,杨武能先生出版了学术论文集《三叶集》,使我们进一步目睹了杨武能先生作为一名文学翻译家、作家之外的学者风采。所谓“三叶”,指的是同属外国文学学科的德语文学、文学翻译和比较文学。在这三个相互联系的领域里,杨武能先生都有独树一帜的理论建树。杨武能先生如何同时在三个领域取得这些成就?他如何看待自己的成就?是什么造就了他“文学翻译家+学者+作家”的三位一体身份?本刊特约记者段峰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现任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导师的杨武能教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语文学 文学翻译 比较文学
下载PDF
二战时期日本左翼作家文学转向问题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俄宪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3-71,共9页
在日本左翼文学研究领域,二战时期左翼作家的大面积转向问题一直是一个复杂的难题。大多数左翼作家在政府的高压政策和军国主义的残酷镇压下,脱离左翼文学阵营,又大面积发生了左翼作家参加侵略战争、创作战争文学的事实,这在世界左翼文... 在日本左翼文学研究领域,二战时期左翼作家的大面积转向问题一直是一个复杂的难题。大多数左翼作家在政府的高压政策和军国主义的残酷镇压下,脱离左翼文学阵营,又大面积发生了左翼作家参加侵略战争、创作战争文学的事实,这在世界左翼文学史上都是罕见的现象。其中火野苇平、上田广、石川达三的战争文学作品,甚至被批判为"侵华文学"、"文学战犯"等等,但如果换一个角度,从左翼作家因素、从文学本体和文本自身的超时空存在来把握的话,虽然这些作品在创作意图、时代环境因素以及战争等当时的社会效果方面属于侵华文学范畴,但其中左翼文学青年早期形成的马克思主义阶级意识和平民意识、作品整体印象上模糊的反战意识,或者可以给清醒的读者留下反思契机。本文主要以左翼作家的战争文学作品为中心,对其创作机制、艺术方法选择及形成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左翼作家 文学转向 战争文学 民族主义 从军作家 火野苇平
原文传递
四库集部分类与经学价值观 被引量:1
15
作者 关万维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0-124,共5页
汉代五经博士的设立具有明确的"明天道、正人伦、致至治"政治功能,这决定了五经作为学术,亦具有某种先决特质。经学之率先形成也对四部分类法产生重要影响。从文献学角度分析经学价值观在集部分类的影响,其表现是不同的,如集... 汉代五经博士的设立具有明确的"明天道、正人伦、致至治"政治功能,这决定了五经作为学术,亦具有某种先决特质。经学之率先形成也对四部分类法产生重要影响。从文献学角度分析经学价值观在集部分类的影响,其表现是不同的,如集部分类法的二元性、对楚辞单立一类原因的分析、四库馆臣对宋元词曲的轻蔑充满着政治功利主义思想等等,这些都或隐或显地呈现出经学价值观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学价值观 集部分类法的二元性 文章与文学 楚辞 宋元词曲
原文传递
非文学文献英译中“雅”的具体体现探究
16
作者 桂仁娜 《黑河学院学报》 2022年第9期116-117,162,共3页
非文学文献翻译是翻译领域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信达雅”是翻译领域普遍遵循的翻译标准,但对于非文学文献来说,“雅”始终是业界专业人员争议的焦点问题,当前绝大部分学者所提出的“非文学文献翻译应当遵从理性”的观点本身有一定的科... 非文学文献翻译是翻译领域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信达雅”是翻译领域普遍遵循的翻译标准,但对于非文学文献来说,“雅”始终是业界专业人员争议的焦点问题,当前绝大部分学者所提出的“非文学文献翻译应当遵从理性”的观点本身有一定的科学性,但非文学文献翻译同样也需要做到“素雅”。通过界定非文学文献翻译中“雅”的内涵,在明确非文学文献和文学文献翻译区别的基础上,从句子、段落、风格三方面重新确定非文学文献英语中“雅”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文学文献 翻译 “雅”
下载PDF
民国时期西方文论的翻译与出版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仁成 《出版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7-110,共4页
民国以来的西方文艺理论翻译,为新文学的生产与创作建构起文学话语规则。然而无论是通过最初的日本中转还是后来的直接从原本翻译,都存在"西方化"与"本土化"的两难,在翻译上具体表现为转译、节译、改译与编译等问... 民国以来的西方文艺理论翻译,为新文学的生产与创作建构起文学话语规则。然而无论是通过最初的日本中转还是后来的直接从原本翻译,都存在"西方化"与"本土化"的两难,在翻译上具体表现为转译、节译、改译与编译等问题。从出版的角度说,西方文论的兴盛多多得益于于现代出版业的繁荣。同时拥有外语背景与留学经历的现代知识分子积极加盟出版事业,也为西方文艺理论的翻译出版提供了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文论 翻译 新文学 现代出版
下载PDF
欣欣向荣的内蒙古文艺——1954年7月至1956年12月《内蒙古文艺》研究
18
作者 包薇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78-82,共5页
《内蒙古文艺》创刊于1954年7月,于1956年12月停刊,共出刊30期,发表作品508篇。刊物在繁荣内蒙古地区文学艺术创作、发展内蒙古地区文学艺术、批评和弘扬内蒙古地区民间文学艺术3个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刊物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战斗性... 《内蒙古文艺》创刊于1954年7月,于1956年12月停刊,共出刊30期,发表作品508篇。刊物在繁荣内蒙古地区文学艺术创作、发展内蒙古地区文学艺术、批评和弘扬内蒙古地区民间文学艺术3个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刊物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战斗性和地方性、民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文艺》 文学创作 文艺批评 民间文学
下载PDF
《作为艺术家的批评家》与哈特曼的解构主义批评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丽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13,共6页
王尔德在《作为艺术家的批评家》一文中反驳了批评依附于创作的观点,提出批评具有独立性与创造性,从而消解了批评与创作的界限。哈特曼的解构主义批评理论也赋予了批评以独立的地位,并认为文学批评正在越过界限成为文学。本文将借助哈... 王尔德在《作为艺术家的批评家》一文中反驳了批评依附于创作的观点,提出批评具有独立性与创造性,从而消解了批评与创作的界限。哈特曼的解构主义批评理论也赋予了批评以独立的地位,并认为文学批评正在越过界限成为文学。本文将借助哈特曼的解构主义批评,对王尔德的批评思想做后现代视角下的再审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的独立性与创造性 批评与文学的同一性 解构主义
下载PDF
文学视野下的公示语——浅析汉语公示语语言的文学色彩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会 《集宁师专学报》 2011年第1期32-36,共5页
学界对公示语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英语翻译领域,大多立足于语言学角度,鲜有从文学角度入手。该文从文学与语言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对汉语公示语进行文学色彩的分析,该文的立论基础是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的联系是无法割裂的,指出公示语作... 学界对公示语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英语翻译领域,大多立足于语言学角度,鲜有从文学角度入手。该文从文学与语言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对汉语公示语进行文学色彩的分析,该文的立论基础是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的联系是无法割裂的,指出公示语作为一种实用的日常用语也具有文学色彩,具体体现为音韵美、形式美及对日常语言的偏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示语 文学语言 文学色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