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mild moxibustion on intestinal microbiota and NLRP6 inflammasome signaling in rats with post-inflammatory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被引量:50
1
作者 Chun-Hui Bao Chun-Ye Wang +8 位作者 Guo-Na Li Yi-Lu Yan Di Wang Xiao-Ming Jin Lu-Yi Wu Hui-Rong Liu Xiao-Mei Wang Zheng Shi Huan-Gan Wu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9年第32期4696-4714,共19页
BACKGROUND About one-third of refractory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cases are caused by gastrointestinal(GI)infection/inflammation,known as post-infectious/postinflammatory IBS(PI-IBS).Although it is known that inte... BACKGROUND About one-third of refractory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cases are caused by gastrointestinal(GI)infection/inflammation,known as post-infectious/postinflammatory IBS(PI-IBS).Although it is known that intestinal microbiota and host NOD-like receptor family pyrin domain containing 6(NLRP6)inflammsome signaling are closely related to PI-IBS and moxibustion has a therapeutic effect on PI-IBS,whether moxibustion regulates the intestinal flora and host NLRP6 events in PI-IBS remains unclear.AIM To examine the regulatory effect of moxibustion on intestinal microbiota and host NLRP6 inflammatory signaling in PI-IBS.METHODS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divided into a normal control group,a model control group,a mild moxibustion group,and a sham mild moxibustion group.PI-IBS rats in the mild moxibus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moxibusiton at bilateral Tianshu(ST 25)and Zusanli(ST36)for 7 consecutive days for 10 min each time.The sham group rats were given the same treatment as the mild moxibustion group except the moxa stick was not ignited.Abdominal withdrawal reflex(AWR)score was measured to assess the visceral sensitivity,and colon histopathology and ultrastructure,colonic myeloperoxidase(MPO)activity,and serum C-reactive protein(CRP)level were measured to evaluate low-grade colonic inflammation in rats.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selected intestinal bacteria in rat feces was detected by 16S rDNA PCR and the NLRP6 inflammsome signaling in the colon was detected by immunofluorescence,qRTPCR,and Western blot.RESULTS The AWR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nd the low-grade intestinal inflammation reflected by serum CRP and colonic MPO levels was inhibited in the mild moxibustion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sham group.Mild moxibustion remarkably increased the relative DNA abundances of Lactobacillus,Bifidobacterium,and 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 but decreased that of Escherichia coli in the gut of PI-IBS rats.Additionally,mild moxibustion induced m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 of intestine lectin 1 but inhibited the e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xibustion Post-inflammatio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ntestinal microbes NLRP6 INFLAMMASOME intestinal INFLAMMATION Visceral HYPERSENSITIVIT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下载PDF
肠道菌群对凡纳滨对虾健康的指示作用 被引量:42
2
作者 吴金凤 熊金波 +3 位作者 王欣 裘钱玲琳 郑嘉来 张德民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11-621,共11页
高密度、集约化的凡纳滨对虾养殖常伴随病害的发生,但还不能确定能否利用对虾的肠道细菌差异来指示其健康状况.因此,我们分别采集了健康和发病养殖塘水样和对虾样品,利用Illumina Mi Seq测序技术测定细菌16S rRNA基因,研究细菌的群落结... 高密度、集约化的凡纳滨对虾养殖常伴随病害的发生,但还不能确定能否利用对虾的肠道细菌差异来指示其健康状况.因此,我们分别采集了健康和发病养殖塘水样和对虾样品,利用Illumina Mi Seq测序技术测定细菌16S rRNA基因,研究细菌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结果表明:细菌群落结构变异主要受水体中亚硝酸盐、叶绿素a和磷酸盐的影响.发病对虾肠道细菌群落多样性显著低于健康对虾.在健康和发病对虾肠道细菌中,运用响应比分析,我们筛选到了28个丰度差异显著的分类操作单元(OTUs),其中来源于放线菌纲、黄杆菌纲和芽孢杆菌纲的OTUs丰度在发病对虾肠道中显著降低,而隶属于梭状芽孢杆菌纲的OTUs丰度在发病对虾肠道显著增加.此外,我们挑选出61个指示物种,主要属于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浮霉菌门和放线菌门.值得注意的是,它们能够区分样品的来源(水样或虾肠道)和健康状态.本研究为对虾病害预测和益生菌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养殖 肠道微生物 病害预测 指示物种 Illumina测序
原文传递
牛瘤胃与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3
作者 马晨 张和平 +1 位作者 刘彩虹 赵洁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52-862,共11页
牛瘤胃与肠道中的微生物区系共同影响着宿主的营养与健康。宏基因组学与代谢组学的飞快发展,帮助研究者逐渐解析了牛体内这2大微生物群落的真实面貌。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出现,加快了挖掘瘤胃微生物与肠道微生物这2大基因库的速度,使... 牛瘤胃与肠道中的微生物区系共同影响着宿主的营养与健康。宏基因组学与代谢组学的飞快发展,帮助研究者逐渐解析了牛体内这2大微生物群落的真实面貌。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出现,加快了挖掘瘤胃微生物与肠道微生物这2大基因库的速度,使得对其中功能基因的筛选更加高效。牛共生微生物的研究不局限于基础科学,其成果在工业生产、食品安全检测、疾病诊疗与预防等许多领域都得到很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了近些年来围绕牛的瘤胃和肠道共生微生物的研究报告,例举了大量瘤胃细菌、真菌、古菌的研究,宏基因组学的研究以及常见疾病诊疗预防的研究,旨在为养殖业与乳品行业生产中遇到的难题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胃微生物 肠道微生物 微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粪肠球菌替代抗生素对保育仔猪生长性能、腹泻率、体液免疫指标和肠道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32
4
作者 魏清甜 李平华 +6 位作者 汪涵 石磊 牛清 林明新 吴望军 周波 黄瑞华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3-148,共6页
为研究粪肠球菌替代饲用抗生素的可行性,将150头25日龄断奶仔猪[(8.41±0.17)kg,杜×长×大],随机分为基础日粮、100 g·t^-1粪肠球菌(处理Ⅰ组)、200 g·t^-1粪肠球菌(处理Ⅱ组)、400 g·t^-1粪肠球菌... 为研究粪肠球菌替代饲用抗生素的可行性,将150头25日龄断奶仔猪[(8.41±0.17)kg,杜×长×大],随机分为基础日粮、100 g·t^-1粪肠球菌(处理Ⅰ组)、200 g·t^-1粪肠球菌(处理Ⅱ组)、400 g·t^-1粪肠球菌(处理Ⅲ组)和抗生素组共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7或8头仔猪。试验1~14 d和15~28 d测定各组猪只生长性能和腹泻率;试验开始和结束时测定基础日粮组、抗生素组和处理Ⅱ组血清IgA、IgM、IgG含量,同时试验结束时测定上述3组肠道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1~14 d阶段,各处理组平均日增重、料肉比和腹泻率较基础日粮组均显著改善(P〈0.05),且与抗生素组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以处理Ⅱ组最佳;15~28 d阶段。仅处理Ⅱ组较基础日粮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提高(P〈0.05),较抗生素组相比无显著变化(P〉0.05)。试验结束时,处理Ⅱ组血清IgG含量较基础日粮组显著升高(P〈0.05),血清IgA含量有升高趋势(P=0.084),但均与抗生素组无显著差异(P〉0.05),同时处理Ⅱ组空肠中大肠杆菌数量较基础日粮组也显著降低(P〈0.05)。结论:添加200 g·t^-1的粪肠球菌能显著改善试验仔猪保育前期平均日增重、料肉比、腹泻率和保育后期的平均日采食量,并能够增强体液免疫性能,降低空肠大肠杆菌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肠球菌 抗生素 保育仔猪 生长性能 腹泻率 体液免疫指标 肠道微生物数量
下载PDF
肠道共生微生物与健康和疾病 被引量:31
5
作者 胡旭 王涛 +1 位作者 王沥 金锋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12期1134-1139,共6页
人体是个庞大的动态的微生物群落的天然寄居场所,人体的皮肤、口腔、消化道、呼吸道和生殖道等部位都寄生着大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与人体互惠互利,形成共生复合体。其中,肠道共生微生物与宿主的相关性及对宿主生理和病理状态的影响... 人体是个庞大的动态的微生物群落的天然寄居场所,人体的皮肤、口腔、消化道、呼吸道和生殖道等部位都寄生着大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与人体互惠互利,形成共生复合体。其中,肠道共生微生物与宿主的相关性及对宿主生理和病理状态的影响已经得到了很好的阐释。肠道共生微生物的主要功能是帮助宿主代谢,使得能量和可吸收的营养物质更好的被利用,为肠道上皮细胞提供营养,增强免疫功能,帮助寄主抵抗外来微生物的入侵。肠道菌群紊乱也是一些疾病的症状或诱发原因,比如肥胖、糖尿病和肠道炎症等。深入研究人类共生微生物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将为一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物 共生 肥胖 糖尿病 肠道炎症
原文传递
鱼类肠道健康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6
作者 米海峰 孙瑞健 +4 位作者 张璐 李宝圣 王武刚 吴业阳 王用黎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19-22,共4页
本文就鱼类肠道的生理功能、肠道和鱼类健康的关系、肠道菌群的生理作用、影响鱼类肠道健康的因素及促进鱼类肠道健康的措施作一综述,以期为鱼类健康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鱼类 肠道健康 肠道菌群
下载PDF
肠道菌群失调与类风湿性关节炎 被引量:22
7
作者 陈晓欢 洪学志 +3 位作者 刘雷 廖磊 王亚慧 莫汉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2664-2668,共5页
肠道内存在着数以亿计的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并在人体发挥生物拮抗、营养吸收与代谢、免疫系统成熟及免疫调节等重要作用。人体免疫系统与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共同维持肠道及人体稳态,一旦这种共生关系受到损害将导致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肠道内存在着数以亿计的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并在人体发挥生物拮抗、营养吸收与代谢、免疫系统成熟及免疫调节等重要作用。人体免疫系统与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共同维持肠道及人体稳态,一旦这种共生关系受到损害将导致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目前已经认识到肠道菌群失衡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发展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就近年来有关肠道微生物与类风湿性关节炎之间的相互作用及未来可能的治疗措施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物 类风湿关节炎 免疫系统
下载PDF
动物宿主——肠道微生物代谢轴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8
作者 皮宇 高侃 朱伟云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1-169,共9页
肠道中栖息着数量庞大且复杂多样的微生物菌群,在维持宿主肠道微环境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微生物菌群可以利用宿主肠道的营养素,发酵产生代谢产物,与宿主机体形成宿主—微生物代谢轴(host-microbe metabolic axis)。该代谢轴既能影响营... 肠道中栖息着数量庞大且复杂多样的微生物菌群,在维持宿主肠道微环境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微生物菌群可以利用宿主肠道的营养素,发酵产生代谢产物,与宿主机体形成宿主—微生物代谢轴(host-microbe metabolic axis)。该代谢轴既能影响营养素吸收和能量代谢,又可调控宿主各项生理过程。本文主要阐述宿主-肠道微生物代谢轴的概念、肠-肝轴、肠-脑轴、肠道微生物与宿主肠道代谢轴的互作以及对机体健康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物 宿主 代谢轴 肠-肝轴 肠-脑轴
原文传递
肠道微生物对肠道屏障功能完整性的维护机制研究概况 被引量:18
9
作者 张萌萌 姜宁 张爱忠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33-940,共8页
肠道微生物群是一个稳定且复杂的生态系统,可以通过形成菌膜屏障或促进肠道上皮细胞增殖分化等方式形成保护屏障,并在肠道病原菌感染和威胁期间维持和促进免疫稳态中起积极作用。本文重点叙述宿主-肠道微生物相互作用过程中抗病原菌感... 肠道微生物群是一个稳定且复杂的生态系统,可以通过形成菌膜屏障或促进肠道上皮细胞增殖分化等方式形成保护屏障,并在肠道病原菌感染和威胁期间维持和促进免疫稳态中起积极作用。本文重点叙述宿主-肠道微生物相互作用过程中抗病原菌感染的方式,以及肠道微生物参与合成抗菌化合物抵御肠道病原菌入侵和威胁的机制,为调控肠道微生物解决临床胃肠道疾病及其相关症状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物 肠道屏障 维护机制 研究概况
原文传递
昆虫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0
作者 鲁迎新 刘彦群 +2 位作者 李群 夏润玺 王欢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7,共7页
昆虫肠道内存在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的微生物,这些肠道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多样性与昆虫种类、龄期、消化道形态、食物的喂养条件、生存环境等息息相关。近几年,随着大规模测序技术、组学技术的发展,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快速、定性、定量研... 昆虫肠道内存在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的微生物,这些肠道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多样性与昆虫种类、龄期、消化道形态、食物的喂养条件、生存环境等息息相关。近几年,随着大规模测序技术、组学技术的发展,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快速、定性、定量研究昆虫肠道微生物种群的多样性已成为热点。介绍了昆虫肠道微生物的分类和检测方法,综述了昆虫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昆虫与其肠道微生物的协同进化和害虫防治等研究提供基本方法和数据,为今后昆虫肠道微生物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 肠道微生物 多样性 检测方法
下载PDF
微生物-肠-脑轴与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1
作者 沈馨 孙志宏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781-3788,共8页
肠道微生物对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抑郁症和阿尔兹海默症等)的治疗具有辅助治疗的作用。其主要通过神经通路、免疫通路以及微生物代谢物等途径在肠-脑轴的作用下影响大脑功能和宿主行为。因此,文中结合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就微生物-... 肠道微生物对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抑郁症和阿尔兹海默症等)的治疗具有辅助治疗的作用。其主要通过神经通路、免疫通路以及微生物代谢物等途径在肠-脑轴的作用下影响大脑功能和宿主行为。因此,文中结合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就微生物-肠-脑轴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主要作用进行探讨,以期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脑轴 神经系统疾病 肠道微生物 粪菌移植 益生菌/益生元疗法
原文传递
肠道菌群失调与中枢神经系统性疾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2
作者 赵烊烊 范兴丽 +2 位作者 王晓翔 季华 沈香娣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0年第12期64-68,共5页
肠道菌群在人类胃肠系统内数目众多、种类繁多,其对人类的健康和疾病的影响近年来被大量的研究工作者所关注。肠道内大量的菌群构成了肠道微生态循环系统,在人体营养吸收、代谢改善、屏障保护等各种生理活动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肠道菌... 肠道菌群在人类胃肠系统内数目众多、种类繁多,其对人类的健康和疾病的影响近年来被大量的研究工作者所关注。肠道内大量的菌群构成了肠道微生态循环系统,在人体营养吸收、代谢改善、屏障保护等各种生理活动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肠道菌群失调将会对宿主各个系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消化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心脏疾病等。近年来,大量实验者提出微生物-肠-脑轴这一信号通路,该轴将肠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用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联系起来,形成了一条双向的信号通路,肠道菌群可通过神经递质的释放、内分泌、免疫等途径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进一步显示了肠道菌群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关键作用。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肠道菌群失调对中枢神经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如阿尔兹海默症、中枢免疫性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神经心理疾病如抑郁症产生巨大影响,造成宿主出现相关的神经系统异常表现。其主要途径涉及迷走神经途径、内分泌途径、免疫途径以及炎症反应等。对近10年间肠道菌群失调与中枢神经系统性疾病的相关性文献进行综述,主要概括肠道菌群失调对中枢神经系统性疾病发病的影响以及临床表现,总结当前各种中枢神经性疾病的研究进展,探讨微生物-肠-脑轴在其中的具体作用以及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肠道菌群失调 微生物-脑-肠轴 中枢神经系统性疾病 自闭症 阿尔兹海默症 帕金森 多发性硬化
下载PDF
顽固性便秘患者菌群移植前后肠道菌群变化及与肠道动力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管平 夏虎平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0年第1期5-10,共6页
目的探讨顽固性便秘患者菌群移植前后肠道菌群变化及与肠道动力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总医院诊断并行菌群移植的顽固性便秘患者20例,均给予疗程为1周的菌群移植治疗,于治疗前后进行肠道动力... 目的探讨顽固性便秘患者菌群移植前后肠道菌群变化及与肠道动力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总医院诊断并行菌群移植的顽固性便秘患者20例,均给予疗程为1周的菌群移植治疗,于治疗前后进行肠道动力检测、肠道菌群检测,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究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患者右半结肠传输时间(right colonic transit time,RCTT)、左半结肠传输时间(left colonic transit time,LCTT)和直肠乙状结肠传输时间(rectosigmoid transit time,RSTT)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患者肠道菌群丰度、Shannon-Wiener指数及最大Shannon-Wiener指数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5);治疗前后患者肠道菌群存在显著差异,治疗前患者肠道菌群内梭菌目、肠杆菌科、埃希氏杆菌属、副杆菌属、假单胞菌科、考拉杆菌属、克雷白氏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大于治疗后,治疗后患者肠道菌群内乳杆菌科、瘤胃菌科、乳杆菌属、拟杆菌属、粪杆菌属、双歧杆菌属、普氏菌属的相对丰度大于治疗前。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双歧杆菌属相对丰度与RCTT呈显著负相关(r=-0.561,P=0.000),菌群丰度、双歧杆菌属、普氏菌属相对丰度与LCTT呈显著负相关(r=-0.521,-0.386,-0.464;P=0.001,0.014,0.003),梭菌目相对丰度与LCTT呈显著正相关(r=0.453,P=0.003),Shannon-Wiener指数、最大Shannon-Wiener指数与RSTT呈显著负相关(r=-0.478,-0.464;P=0.002,0.003),梭菌目相对丰度与RSTT呈显著正相关(r=0.438,P=0.005)。结论顽固性便秘患者菌群移植后肠道微生物具有明显改变,且与肠道动力具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固性便秘 肠道微生物 肠道动力 相关性
下载PDF
肠道微生物调控动物肌肉的生长和发育 被引量:11
14
作者 吴敏 刘作华 齐仁立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976-3982,共7页
栖息于动物肠道中的微生物群与宿主形成稳定的共生关系。肠道菌群的定植状态、繁殖能力和营养需求受到宿主生理稳态的影响,同时,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多样性随宿主外部和内部环境的改变而发生波动。此外,肠道菌群通过肠道神经系统和外周循... 栖息于动物肠道中的微生物群与宿主形成稳定的共生关系。肠道菌群的定植状态、繁殖能力和营养需求受到宿主生理稳态的影响,同时,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多样性随宿主外部和内部环境的改变而发生波动。此外,肠道菌群通过肠道神经系统和外周循环系统直接或间接参与并调控宿主的信号传递、物质代谢、免疫形成和器官功能。骨骼肌的生长、发育和代谢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动物的能量稳态和整体生长性能,是决定动物产肉性状和肉品生产的根本因素。当前,大量研究表明动物肠道微生物在促进肌肉生长和维持肌肉机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些学者提出了"肠-肌轴"的双向信息交流机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消化道微生物参与调控人和动物的肌肉生长和发育、肌肉疾病形成、物质与能量代谢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加深和完善关于肠道微生物调控肌肉生长和发育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物 肌肉 代谢 调控
下载PDF
膳食纤维对肠道微生物及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5
作者 董吉林 王雷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2019年第1期36-40,共5页
近些年来,关于肠道微生物对人体健康功能作用的影响已成为研究的热点。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膳食纤维的摄取与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丰富度密切相关;肠道微生物发酵膳食纤维的代谢产物对机体健康有明显促进作用。综述了肠道微生物对不同类... 近些年来,关于肠道微生物对人体健康功能作用的影响已成为研究的热点。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膳食纤维的摄取与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丰富度密切相关;肠道微生物发酵膳食纤维的代谢产物对机体健康有明显促进作用。综述了肠道微生物对不同类型膳食纤维的发酵利用及其代谢产物对健康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纤维 肠道微生物 机体健康 短链脂肪酸(SCFAs)
下载PDF
基于免疫反应-肠道微生物轴探究大肠癌湿热蕴结病机的生物学内涵 被引量:4
16
作者 吴毅娟 孙兴红 +1 位作者 郭海霞 张相安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8-237,共10页
大肠癌(CRC)是以排便习惯改变,便血、及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肠道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发病率逐年上升。CRC的发病机制与异常免疫反应及慢性炎症、肠道微生物失调及致癌代谢产物产生等密切相关。肠道微生物群... 大肠癌(CRC)是以排便习惯改变,便血、及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肠道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发病率逐年上升。CRC的发病机制与异常免疫反应及慢性炎症、肠道微生物失调及致癌代谢产物产生等密切相关。肠道微生物群和机体免疫之间是一种双向沟通,不仅在维持机体健康方面起着关键作用,而且还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异常的免疫反应通过产生炎症因子、引起机体慢性炎症,破坏肠黏膜屏障及增加黏膜通透性,造成肠道微生物生态失调,大量致病性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加速疾病进程;另一方面,肠道微生物失调,通过抑制正常的免疫反应,导致体内多种代谢途径紊乱,影响肠道内外应激反应,诱导炎症发生,从而产生疾病。故免疫反应-肠道微生物轴之间复杂的串扰机制与大肠癌的发生关系密切。基于中医理论及临床研究发现,饮食因素是CRC发病的重要诱因,正气不足是其致病之本,湿热蕴结是关键病机。通过现代医学与生物学研究,认为异常的免疫反应是湿热内蕴的微观表现,而肠道微生物失调是毒注大肠生物学基础,并且在CRC的发病中,免疫反应-肠道微生物轴失衡与中医湿热蕴结相契合。从免疫反应-肠道微生物轴探讨CRC湿热蕴结的生物学内涵,力争用客观数据诠释CRC湿热蕴结的病机内涵,对于CRC湿热蕴结证的发病机制及诊疗策略提供新的思路及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反应-肠道微生物轴 大肠癌 免疫反应 肠道微生物 串扰机制 湿热蕴结 生物学内涵
原文传递
通过宏基因组学研究肠道微生物对结直肠癌患者影响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智杰 赵琦 吴华星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93-96,共4页
人类肠道微生物已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人类肠道微生物不仅在人类健康方面,而且在人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人们不断发现微生物与癌症之间的联系,特别是肠道微生物群和肠道肿瘤之间的联系。宏基因组学作为微生... 人类肠道微生物已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人类肠道微生物不仅在人类健康方面,而且在人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人们不断发现微生物与癌症之间的联系,特别是肠道微生物群和肠道肿瘤之间的联系。宏基因组学作为微生物研究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在微生物与结直肠癌研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通过宏基因组学研究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变化为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新的见解,并且强调了癌症微生物群中宿主-微生物和微生物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本综述回顾了通过宏基因组学研究肠道微生物与结直肠癌之间的关系,希望为癌症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物 结直肠癌 宏基因组学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复合芽孢杆菌对石斑鱼生长、免疫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蔡红丹 莫坤联 +1 位作者 胡永华 孙冬梅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64-70,共7页
研究以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为试验对象,将分离自健康斜带石斑鱼肠道的3株芽孢杆菌Bacillus aerius B18、 B. aryabhattai B20和B. licheniformis B25以等比例浓度添加至饲料中,制成含菌量1×107CFU/g的饲料,评价其对... 研究以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为试验对象,将分离自健康斜带石斑鱼肠道的3株芽孢杆菌Bacillus aerius B18、 B. aryabhattai B20和B. licheniformis B25以等比例浓度添加至饲料中,制成含菌量1×107CFU/g的饲料,评价其对石斑鱼生长、免疫及肠道菌群的影响。选取120尾平均体重3.5 g的健康石斑鱼,随机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试验期28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复合芽孢杆菌组石斑鱼的体增重和特定生长率显著提高(P<0.05),饵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石斑鱼血清中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溶菌酶及补体C3的活性显著提高(P<0.05),石斑鱼脾中免疫基因MHCIa、IgM、MHCIIa和CD8a的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石斑鱼肠道中有利于改善鱼类肠道健康水平的厚壁菌门(Firmicutes)、罗姆布茨菌属(Romboutsia)和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的丰度显著增加(P<0.05)。研究表明,该复合芽孢杆菌具有促进斜带石斑鱼生长、增强鱼体免疫力和改善肠道健康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芽孢杆菌 益生菌 生长性能 免疫 肠道菌群
下载PDF
地衣芽孢杆菌对白羽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胡琴琴 张庆华 +3 位作者 钟丽娟 李莹 杜天宁 赵新海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31-37,共7页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地衣芽孢杆菌对白羽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选取136只1日龄体重42 g左右的白羽肉鸡,随机分为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7只肉鸡。对照组白羽肉鸡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50 mg...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地衣芽孢杆菌对白羽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选取136只1日龄体重42 g左右的白羽肉鸡,随机分为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7只肉鸡。对照组白羽肉鸡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50 mg/kg的地衣芽孢杆菌制剂,试验期43 d。结果显示,43日龄时,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白羽肉鸡的平均日增重(ADG)显著增加6.18%(P<0.05),料重比(F/G)显著降低4.9%(P<0.05);空肠、回肠的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的比值(VH/CD),血清免疫球蛋白A、G、M(IgA、IgG、IgM)含量以及脾脏、胸腺指数显著提高(P<0.05);盲肠微生物多样性显著降低(P<0.05),菌群结构显著分离(P<0.05),肠道有益微生物普拉梭菌属(Faecalibacterium)和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torques)的相对占比增加。研究表明,地衣芽孢杆菌能够改善白羽肉鸡的生长性能,增强免疫功能,改善肠道结构,降低盲肠微生物多样性,增加盲肠有益菌属占比,保障肉鸡健康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衣芽孢杆菌 白羽肉鸡 免疫 肠道形态结构 肠道微生物 16S rRNA测序
下载PDF
肠道菌群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0
作者 陈军奎 陈华海 +1 位作者 王欣 尹业师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38-644,共7页
肠道微生物在人类健康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多种临床疾病如肥胖、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的发生发展均与肠道菌群失衡密切相关。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肠道微生物的认识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宿主肠道上皮细胞与肠道微生物间的相互作... 肠道微生物在人类健康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多种临床疾病如肥胖、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的发生发展均与肠道菌群失衡密切相关。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肠道微生物的认识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宿主肠道上皮细胞与肠道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由于动物试验受到伦理审查、实验成本等因素制约,人们对开发体外肠道菌群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模型愈加感兴趣。本文对最新肠道菌(群)-肠道上皮细胞相互作用模型,以及其工作原理与应用前景进行综述,希望能为肠道菌(群)功能研究提供新技术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肠道上皮细胞 细胞-细菌相互作用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