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IL-37和可溶性PD-1分子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5
1
作者 陈栖栖 田娟 +1 位作者 张晶 苏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22-425,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IL-37和可溶性PD-1分子的表达水平,初步探讨其与RA的相关性以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RA患者及对照组人群的外周血,然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0例RA患者(RA标准评分≥6)和30名健康对照组... 目的:通过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IL-37和可溶性PD-1分子的表达水平,初步探讨其与RA的相关性以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RA患者及对照组人群的外周血,然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0例RA患者(RA标准评分≥6)和30名健康对照组血清中IL-37、s PD-1的表达水平,结合分析两组人群外周血IL-18、IL-6和IL-18BP三种细胞因子的表达,并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其相关性。结果:经ELISA检测发现,RA组患者外周血中IL-37和s PD-1以及其他几种炎症相关细胞因子IL-18、IL-18BP、IL-6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IL-37与细胞因子IL-18、IL-18BP、IL-6均呈正相关,s PD-1仅与细胞因子IL-6呈正相关,IL-37、s PD-1均与患者病情程度评分呈正相关。结论:IL-37、s PD-1在RA患者中表达水平升高,且与其他炎性细胞因子及疾病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两者在RA的进展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为今后RA治疗提供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白介素-37 可溶性PD-1 细胞因子
下载PDF
IL-37、VEGF、LDH和β2-MG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2
2
作者 费晓莉 陶黎 +3 位作者 熊梅 何东 林娟 侯铮 《重庆医学》 CAS 2021年第2期275-279,共5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37(IL-3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乳酸脱氢酶(LDH)和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7月该院收治的初诊MM患者62例(MM组)和健康体检者28例(对照...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37(IL-3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乳酸脱氢酶(LDH)和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7月该院收治的初诊MM患者62例(MM组)和健康体检者28例(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37、VEGF水平,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LDH、β2-MG水平,比较两组及国际分期体系(ISS)不同分期、不同疗效MM患者各指标水平,分析血清IL-37和β2-MG的相关性。结果MM组患者血清IL-37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VEGF、LDH、β2-M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ISS分期MM患者血清IL-37、VEGF、LDH、β2-MG水平存在明显差异(P<0.05),且Ⅲ期MM患者IL-37水平低于Ⅰ期和Ⅱ期患者,VEGF、LDH、β2-MG水平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与化疗前比较,化疗后MM患者血清IL-37水平升高,VEGF、LDH、β2-MG水平降低(P<0.05);化疗后评估疗效,完全缓解MM患者血清IL-37水平高于部分缓解(PR)、疾病进展(PD)患者,而VEGF、LDH、β2-MG水平低于PR、PD患者(P<0.05);MM患者血清IL-37与β2-MG水平呈负相关(R2=0.737,P<0.05)。结论MM患者血清IL-37、VEGF、LDH和β2-MG水平变化与肿瘤负荷、疾病分期、近期疗效相关,可能为临床诊疗提供有利的实验室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白细胞介素-3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乳酸脱氢酶 Β2微球蛋白
下载PDF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及腹腔液中IL-37与TNF-α、IFN-γ的关系 被引量:21
3
作者 江昭颖 蒋建发 薛敏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04-307,共4页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E MT)患者血清及腹腔液中白细胞介素-37(IL-37)水平变化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的相关性,探讨IL-37在EMT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妇科2018年7月-2019年1月收治的经...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E MT)患者血清及腹腔液中白细胞介素-37(IL-37)水平变化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的相关性,探讨IL-37在EMT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妇科2018年7月-2019年1月收治的经腹腔镜手术及术后病理证实为EMT的患者36例为EMT组(早期13例,晚期23例),选取同期因单纯性卵巢囊肿、畸胎瘤或子宫肌瘤在妇科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28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清和腹腔液中的IL-37、TNF-α、IFN-γ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同时分析IL-37与TNF-α、IFN-γ的相关性。结果EMT组患者血清IL-37、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01.78±31.58)pg/mlvs.(63.50±14.48)pg/ml、(30.68±16.22)pg/mlvs.(18.09±1.27)pg/ml],腹腔液中的IL-37、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33.94±47.07)pg/mlvs.(68.43±12.60)pg/ml、(24.23±6.12)pg/mlvs.(16.63±3.13)pg/ml];EMT组患者血清及腹腔液中的IFN-γ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8.81±3.20)pg/ml vs.(20.52±1.38)pg/ml、(15.93±2.58)pg/ml vs.(20.32±7.03)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病情加重,EMT组患者血清及腹腔液中IL-37、TNF-α的表达量呈上升趋势,IFN-γ呈下降趋势。在EMT组中,血清及腹腔液中IL-37水平与TNF-α呈正相关(r分别为0.338、0.518,P<0.05),与IFN-γ呈负相关(r分别为–0.332、–0.370,P<0.05)。在对照组中,血清及腹腔液中IL-37水平与TNF-α、IFN-γ均不存在相关关系。结论EMT患者血清及腹腔液中IL-37水平明显增高,可能通过促进TNF-α及抑制IFN-γ的分泌在EMT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白细胞介素-37 肿瘤坏死因子-Α 干扰素-Γ
下载PDF
清热解毒、凉血清肺方治疗肺胃热盛型玫瑰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皮肤红斑指数和IL-37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0
4
作者 丁丽 褚国弟 +1 位作者 冀燕芬 季小凡 《河南中医》 2020年第4期589-592,共4页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凉血清肺方治疗肺胃热盛型玫瑰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皮肤红斑指数和IL-37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玫瑰痤疮肺胃热盛证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凉血清肺方治疗肺胃热盛型玫瑰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皮肤红斑指数和IL-37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玫瑰痤疮肺胃热盛证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外用联合异维A酸软胶囊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清热解毒、凉血清肺方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干燥、瘙痒、红斑、灼热、毛细血管扩张、丘疹脓疱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有效率为72.5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皮肤红斑指数E值及白介素(interleukin,IL)-37水平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解毒、凉血清肺方可显著改善玫瑰痤疮患者的临床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IL-37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解毒、凉血清肺方 玫瑰痤疮 肺胃热盛证 皮肤红斑指数 白细胞介素-37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IL-37的表达及其与其他细胞因子的相关性 被引量:13
5
作者 高旗 马宁 +2 位作者 赵令 刘涛 姜振宇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47-51,共5页
目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白细胞介素37(IL-37)、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8(IL-18)和干扰素γ(IFN-γ)进行研究,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IL-37的表达及其与其他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5... 目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白细胞介素37(IL-37)、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8(IL-18)和干扰素γ(IFN-γ)进行研究,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IL-37的表达及其与其他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5年12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风湿科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32例和体检中心正常健康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3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作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组,将32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IL-37、IL-6、IL-18和IFN-γ水平以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37 mRNA、IL-6 mRNA、IL-18 mRNA和IFN-γmRNA的表达。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组患者血清IL-37、IL-6、IL-18和IFN-γ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健康者(P<0.05)。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IL-37与血清IL-6、IL-18、IFN-γ均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IL-6、IL-18、IFN-γ水平是血清IL-37水平的影响因素(均P<0.05)。系统性红斑狼疮组IL-37 mRNA、IL-6 mRNA、IL-18 mRNA和IFN-γmRNA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37 mRNA与IL-6mRNA、IL-18 mRNA和IFN-γmRNA均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IL-6 mRNA、IL-18mRNA、IFN-γmRNA表达量是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37 mRNA表达量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新发现的炎症因子IL-37参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过程,与IL-6、IL-18和IFN-γ炎症因子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白细胞介素37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8 干扰素-Γ
下载PDF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IL-37的水平变化及其与T亚群、NK细胞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陈珍 瞿文 +8 位作者 王化泉 邢莉民 吴玉红 刘召云 张洋 刘惠 董喜凤 陶景莲 邵宗鸿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01-1207,共7页
目的:分析ITP患者外周血IL-37表达水平变化及其与T亚群、NK细胞数的相关性,探讨其参与疾病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初诊组ITP患者45例,完全缓解组ITP患者32例及正常对照组2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测定3组外周血血清中IL-3... 目的:分析ITP患者外周血IL-37表达水平变化及其与T亚群、NK细胞数的相关性,探讨其参与疾病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初诊组ITP患者45例,完全缓解组ITP患者32例及正常对照组2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测定3组外周血血清中IL-37水平,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测定3组外周单个核细胞内IL-37、IL-18、IL-17mRNA相对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3组IL-18Rα^+CD4^+T细胞比例,2组Tim-3+NK细胞比例。结果:初诊组ITP患者血清IL-37水平高于缓解组患者及正常对照组(P<0.01);初诊组IL-37mRNA表达水平高于缓解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缓解组IL-37mRNA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初诊组IL-18、IL-17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缓解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表明,初诊组的IL-18Rα^+CD4^+T细胞比例比缓解组和对照组增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初诊组的Tim-3+NK细胞比例比对照组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ITP患者中,血清IL-37水平和IL-18Rα^+CD4^+T细胞比例均与血小板数量呈负相关(r=-0.58;r=-0.48),与CD4^+T细胞数、NK细胞数呈负相关(r=-0.29;r=-0.28),与CD8+T细胞量呈正相关(r=0.329)。结论:IL-37及其受体可能在ITP患者的CD4+T细胞和NK细胞发挥免疫调节作用,IL-37可以成为免疫性血小板患者的治疗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IL-37 IL-18 IL-18Rα NK细胞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IL-10、IL-37、IL-6和IL-17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慧敏 徐欢 周湧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3期1612-1615,1621,共5页
目的检测不同病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维生素D、血清抑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0和IL-37与炎症细胞因子IL-6和IL-17水平,对维生素D与炎症相关因子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将112例确诊为RA的患者设为观察组,根据疾病活动度评分(DA... 目的检测不同病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维生素D、血清抑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0和IL-37与炎症细胞因子IL-6和IL-17水平,对维生素D与炎症相关因子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将112例确诊为RA的患者设为观察组,根据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分为缓解组、低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选取32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使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维生素D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IL-10、IL-37、IL-6和IL-17水平。采集临床一般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清中维生素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随着病情加重,维生素D水平逐渐下降,且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4种细胞因子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病情加重,4种细胞因子呈上升趋势,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IL-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组IL-37、IL-6和IL-17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抑炎细胞因子IL-10和IL-37及炎性细胞因子IL-6和IL-17水平之间不相关(P>0.05),观察组各组维生素D水平与IL-10水平不相关(P>0.05),缓解组维生素D水平与IL-10、IL-37、IL-6和IL-17水平之间不相关(P>0.05);低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维生素D水平与IL-37、IL-6和IL-17水平之间均呈负相关(r=-0.6165^-0.3472,P<0.05)。结论维生素D与不同病程RA患者血清中抑炎细胞因子IL-10和IL-37与炎症细胞因子IL-6和IL-17水平存在相关性,提示维生素D参与调节炎症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影响RA的进程,检测其表达水平对RA的病情变化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维生素D 白细胞介素-10 白细胞介素-37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7
下载PDF
血清IL-5、IL-37及EOS水平在学龄前期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中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8
作者 何进 唐昌鹏 杨菊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1期1488-1491,共4页
目的探究血清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37(IL-37)及嗜酸性粒细胞(EOS)水平在学龄前期儿童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发病中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以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期间西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5例学龄前期哮喘患儿为哮喘组,根据喘... 目的探究血清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37(IL-37)及嗜酸性粒细胞(EOS)水平在学龄前期儿童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发病中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以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期间西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5例学龄前期哮喘患儿为哮喘组,根据喘息控制情况分为急性发作组(48例)和临床缓解组(37例)。另选取同时间段同年龄组体检健康的儿童40名为对照组。采集各组晨间空腹状态静脉血,离心分离血清,检测血清IL-5、IL-37、EOS水平,使用肺功能检测仪检测肺功能指标。结果急性发作组和临床缓解组血清IL-5、EOS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IL-37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956、69.960、17.311,P<0.05);急性发作组血清IL-5、EOS水平显著高于临床缓解组,血清IL-37水平显著低于临床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发作组和临床缓解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流速(PEF)及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肺功能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408、26.876、25.637,P<0.05);急性发作组FEV1、PEF、FEV1/FVC肺功能指标亦显著低于临床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5与IL-37、FEV1、PEF、FEV1/FVC显著负相关,与EOS显著正相关(P<0.05);血清IL-37与EOS显著负相关,与FEV1、PEF、FEV1/FVC显著正相关(P<0.05);血清EOS与FEV1、PEF、FEV1/FVC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学龄前期儿童哮喘患儿血清IL-5、EOS水平升高,IL-37水平降低,且其变化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及肺功能损伤情况相关,对临床诊治有一定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5 白细胞介素-37 嗜酸性粒细胞 学龄前期 支气管哮喘
原文传递
Elevated IL-37 levels in the plasma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coronary arterycalcification 被引量:12
9
作者 Meng CHAI Hai-Tao ZHANG +9 位作者 Yu-Jie ZHOU Qing-Wei JI Qing YANG Yu-Yang LIU Ying-Xin ZHAO Dong-Mei SHI Wei LIU Li-Xia YANG Lin-Lin ZHANC Jing LIANG 《Journal of Geriatric Cardiology》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5期285-291,共7页
Background 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 (CAC) is a predictor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and plaque burden and is closely associatedwith chronic inflammation. Intedeukin (IL)-37 is a newly discovered member of the I... Background 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 (CAC) is a predictor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and plaque burden and is closely associatedwith chronic inflammation. Intedeukin (IL)-37 is a newly discovered member of the IL-1 family and is considered an anti-inflammatorycytokine. Our recent study on mice indicated that IL-37 could attenuate atherosclerosis and vascular calcification, which suggests that IL-37could be associ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therosclerosis and related disease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if IL-37 plays arole in the progression of CAC in patients. Methods Two hundred participants with suspecte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were recruited. Thelevels of plasma IL-37, osteoprotegerin (OPG), 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 together with other biochemical parameters weremeasured, and a coronary calcium assessment was carried out by multi-detector row CT. A score of 〈 10 AU (Agatston units) denotes anabsence of CAC, a score of 11-100 AU denotes mild CAC, 101-400 denotes moderate CAC, and 〉 400 AU denotes severe CAC. ResultsOur initial data showed that there were no apparent differences in plasma IL-37 levels among patients with or without mild or moderate CAC.However, IL-37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CAC (P 〈 0.001). Similar results were observed for plasma OPGand hsCRP levels. When IL-37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calcification were compared with that in all of the other non-severe CAC groups,it became apparent tha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IL-37 level and severe CAC (r = 0.360, P 〈 0.001; OR = 1.033)using Spearrnan's correlation and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Conclusions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the anti-inflammatory cy-tokine IL-37 is associated with high coronary calcium levels, suggesting that IL-37 expression may be caused by the activation ofinf/amma-tion and that IL-37 might become a predictor of severe CAC in the future, which requires further investig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 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interleukin-37 OSTEOPROTEGERIN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37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基质金属蛋白酶-8、基质金属蛋白酶-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间的关系 被引量:12
10
作者 姜文佳 汤晓庆 +3 位作者 汤国军 吴中平 许显汉 张逸彪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9年第14期1728-1731,共4页
目的探究结直肠癌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37(interleukin-37,IL-37)的变化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相关因子如基质金属蛋白酶-8(matrix metalloproteinase-8,MMP-8)、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 目的探究结直肠癌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37(interleukin-37,IL-37)的变化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相关因子如基质金属蛋白酶-8(matrix metalloproteinase-8,MMP-8)、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sICAM-1)等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8例明确诊断的结直肠癌初诊患者,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结直肠癌患者和对照组血清IL-37和MMP-8、MMP-9、VEGF及sICAM-1的浓度。Pearson分析IL-37与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结直肠癌患者血清IL-37浓度相较对照组显著下降,而MMP-8、MMP-9、VEGF及sICAM-1等均显著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IL-37、MMP-9、VEGF及sICAM-1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与否及TNM分期均密切相关;MMP-8仅与淋巴结转移与否相关。此外,血清IL-37与MMP-9、VEGF及sICAM-1间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IL-37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异常下调并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且与肿瘤血管生成相关因子MMP-9、VEGF及sICAM-1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白细胞介素-37 基质金属蛋白酶-8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原文传递
初诊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血浆IL-6,IL-17,IL-37及TIM-3水平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1
作者 梁津 刘轾彬 +4 位作者 梁成员 谭秋清 李茂昆 罗禄文 李忠妹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179-182,共4页
目的探讨初诊肺结核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37(IL-37)及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0月百色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57例、... 目的探讨初诊肺结核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37(IL-37)及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0月百色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57例、肺炎患者50例和健康对照40例。57例肺结核患者中菌阳肺结核31例,菌阴肺结核26例。57例肺结核按病情轻重、病程长短及病变范围分为轻症组32例和重症组2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各组血浆IL-6,IL-17,IL-37及TIM-3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肺结核组血浆IL-6(41.37±13.50 pg/ml vs 26.28±9.16pg/ml,3.05±1.08 pg/ml),IL-17(62.50±10.73pg/ml vs 30.47±7.18pg/ml,16.13±5.86pg/ml),IL-37(14.63±4.18pg/ml vs 9.85±2.74pg/ml,4.10±1.02 pg/ml)及TIM-3(18.17±5.16ng/ml vs 11.80±3.52ng/ml,6.24±2.15 ng/ml)水平均明显高于肺炎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338~13.273,均P<0.001)。菌阳肺结核组血浆IL-6(52.60±15.71pg/ml vs 30.16±8.95 pg/ml),IL-17(72.35±15.20 pg/ml vs 46.52±9.13 pg/ml),IL-37(16.50±6.14 pg/ml vs 12.48±3.17 pg/ml)及TIM-3(21.70±7.93ng/ml vs 15.21±4.92 ng/ml)水平均明显高于菌阴肺结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472,10.161,6.925,9.106,均P<0.001)。重症组血浆IL-6(56.38±17.26pg/ml vs 25.84±9.27pg/ml),IL-17(79.50±16.38 pg/ml vs 48.20±8.74 pg/ml),IL-37(18.48±6.20 pg/ml vs 10.82±3.26pg/ml)及TIM-3(23.26±8.15ng/ml vs 13.90±4.71ng/ml)水平明显高于轻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642,14.513,10.205,13.172,均P<0.001)。结论血浆IL-6,IL-17,IL-37及TIM-3水平在肺结核患者中明显升高,对判断肺结核严重程度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37 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
下载PDF
急性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hs-CRP、IL-37和总IgE水平与发作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李晶 黄佳斯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8期2213-2217,共5页
目的 探讨急性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37和总免疫球蛋白E(T-IgE)水平与发作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5月该院120例急性支气管哮喘患儿,根据发作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39例)、中度... 目的 探讨急性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37和总免疫球蛋白E(T-IgE)水平与发作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5月该院120例急性支气管哮喘患儿,根据发作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39例)、中度组(46例)、重度组(35例),另选同期4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一般资料、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用力肺活量(FVC)]、儿童呼吸困难评分(PRAM评分)、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清hs-CRP、IL-37、T-IgE水平,分析血清hs-CRP、IL-37、T-IgE水平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比较激素治疗抵抗及激素治疗敏感患儿血清hs-CRP、IL-37、T-IgE水平,分析各指标预测发生激素治疗抵抗的价值。结果 重度组FEV、FVC及血清SOD、IL-37水平均低于轻度组、中度组,中度组均低于轻度组,以上各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PRAM评分,血清MDA、hs-CRP、T-IgE水平均高于轻度组、中度组,中度组均高于轻度组,以上各组血清MDA、hs-CRP、T-IgE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hs-CRP、T-IgE水平与急性支气管哮喘患儿发作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IL-37水平与发作严重程度呈负相关(P<0.05)。血清hs-CRP、T-IgE水平与急性支气管哮喘患儿FEV、FVC及血清SOD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PRAM评分、血清MDA水平呈正相关(P<0.05)。血清IL-37水平与急性支气管哮喘患儿FEV、FVC及血清SOD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PRAM评分、血清MDA水平呈负相关(P<0.05)。激素治疗抵抗患儿血清hs-CRP、T-IgE水平高于激素治疗敏感患儿(P<0.05),IL-37水平低于激素治疗敏感患儿(P<0.05)。血清hs-CRP、IL-37、T-IgE预测支气管哮喘患儿发生激素治疗抵抗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6(95%CI:0.723~0.872)、0.779(95%CI:0.694~0.849)、0.701(95%CI:0.607~0.778),三者联合预测的AUC最大,为0.832(95%CI:0.753~0.894)。结论 急性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急性发作期 超敏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37 总免疫球蛋白E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IL-37的水平与HBeAg血清转换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刘晶晶 李庆彦 +3 位作者 管珊 刘春华 贺玉凯 陶昌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545-1548,1552,共5页
目的:观察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在接受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期间外周血IL-37表达的变化与HBeAg血清学转换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1月在我科住院HBeAg阳性的CHB患者50例,健康对照组20例为本院健康志愿者。检测各... 目的:观察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在接受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期间外周血IL-37表达的变化与HBeAg血清学转换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1月在我科住院HBeAg阳性的CHB患者50例,健康对照组20例为本院健康志愿者。检测各组血清中IL-37、IL-6、CRP的水平。并于0、12、24、36、48周动态观察IL-37表达的变化与HBeAg血清学转换的关系。结果:HBeAg阳性CHB患者血清中IL-37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q=22.716,P<0.01)。经抗病毒治疗后HBeAg血清学转换患者中IL-37的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19.480,P<0.001)。IL-37与ALT、IL-6、CRP呈正相关性(r分别为0.697,0.725,0.895,P均<0.001),与HBV DNA无相关性(r=0.136,P>0.05)。结论:在HBeAg阳性CHB患者中IL-37可能参与了HBV感染的过程,并能够反映肝脏炎症的程度。经过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后,IL-37可能参与了HBeAg血清学转换的过程。IL-37可作为慢性乙肝治疗的一个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白细胞介素-37 替比夫定 HBEAG血清学转换
下载PDF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of interleukin-1/Toll-like receptor signaling regulators in microscopic and ulcerative colitis 被引量:11
14
作者 Sezin Gunaltay Nils Nyhlin +4 位作者 Ashok Kumar Kumawat Curt Tysk Johan Bohr Olof Hultgren Elisabeth Hultgren Hornquist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4年第34期12249-12259,共11页
AIM:To investigate Toll-like receptor(TLR)signaling regulators in microscopic and ulcerative colitis patients.METHODS:Total RNA and microRNA were isolated from fresh frozen colonic biopsies of non-inflamed controls an... AIM:To investigate Toll-like receptor(TLR)signaling regulators in microscopic and ulcerative colitis patients.METHODS:Total RNA and microRNA were isolated from fresh frozen colonic biopsies of non-inflamed controls and patients with active or in-remission collagenous colitis(CC),lymphocytic colitis(LC),or ulcerative colitis(UC).We compared expressions of interleukin-1receptor-associated kinase(IRAK)-2,IRAK-M,interleukin(IL)-37,microRNA(miR)-146a,miR-155,and miR-21 using quantitative real tim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ULTS:IRAK-M expression was increased in LC patients with active disease in histopathological remission(LC-HR;P=0.02)and UC patients(P=0.01),but no differences in IRAK-2 expression were detected compared to controls.miR-146a,-155 and-21 expressions were increased in LC-HR(P=0.04,0.07,and 0.004)and UC(P=0.02,0.04 and 0.03)patients.miR-146a and miR-21 expressions were significantly enhanced in UC patients compared to UC remission(UC-R;P=0.01and 0.04).Likewise,active CC patients showed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miR-155(P=0.003)and miR-21(P=0.006).IL-37 expression was decreased in both CC(P=0.03)and LC(P=0.04)patients with a similar trend in UC patients but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whilst it was increased in UC-R patients compared to controls(P=0.02)and active UC(P=0.001).CONCLUSION:The identification of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miRNAs,IL-37,and IRAK-M suggests different pathophysiologic mechanisms in various disease stages in LC,CC,and U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leukin-37 MicroRNA Lymphocytic colitis Collagenous colitis Ulcerative colitis
下载PDF
白介素37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帆 刘健 端淑杰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135-138,共4页
白介素是指白细胞或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用的淋巴因子,其与血细胞生长因子同属细胞因子。白介素具有传递信息,激活、调节免疫细胞,介导T、B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及在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其中白介素-37(IL-37)于2010年正式命名,是具有抗... 白介素是指白细胞或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用的淋巴因子,其与血细胞生长因子同属细胞因子。白介素具有传递信息,激活、调节免疫细胞,介导T、B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及在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其中白介素-37(IL-37)于2010年正式命名,是具有抗炎作用的白介素家族成员中最新的一种。IL-37可以介导免疫炎性反应,在许多炎性反应及免疫疾病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阐述了IL-37的生物学特征,探讨IL-37与疾病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37 炎症 免疫系统疾病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白细胞介素-37水平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陈少源 贺五一 +3 位作者 金健 方红城 谢培益 苏又苏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71-874,共4页
目的:检测白细胞介素(IL)-37在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水平的变化,探讨IL-37与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60例ACS患者为ACS组、3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为SAP组、15例冠状动脉正常者为对照组(CG)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 目的:检测白细胞介素(IL)-37在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水平的变化,探讨IL-37与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60例ACS患者为ACS组、3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为SAP组、15例冠状动脉正常者为对照组(CG)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患者外周静脉血清IL-37水平。结果:1入院时静脉血清IL-37水平ACS组<SAP组<CG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介入干预可使SAP组IL-37一过性降低,治疗4周后血清IL-37在ACS及SAP组均较入院时明显升高,但仍低于CG组(P<0.05);3入院时静脉血清IL-37与IL-18呈负相关(r=-0.79,P<0.05),IL-18/IL-37值ACS组>SAP组>CG组(P<0.05);4 ACS组中IL-37与GRACE评分呈负相关(r=-0.71,P<0.05),IL-18/IL-37值与GRACE评分呈正相关(r=0.73,P<0.05);5 IL-37>77μg/L可基本排除ACS。结论:IL-37可能参与了ACS患者炎症过程,其有望作为临床ACS病情监测及疗效评估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白细胞介素-37 炎症反应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35和白细胞介素37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陈飞儿 张凤 +4 位作者 谈振宇 夏庆华 包士三 陶琨 董志恒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56-461,共6页
背景与目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为世界第三常见恶性肿瘤,近年来研究者认为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35和(或)IL-37与CRC的发展有关,但其作用机制尚未阐明。探究IL-35和IL-37在CRC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分析IL-35... 背景与目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为世界第三常见恶性肿瘤,近年来研究者认为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35和(或)IL-37与CRC的发展有关,但其作用机制尚未阐明。探究IL-35和IL-37在CRC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分析IL-35和IL-37与CRC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2017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接受治疗的191例CRC患者手术病理蜡块的肿瘤组织,与其匹配的非癌组织是来源于同一患者的肠癌手术切缘蜡块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染色法将CRC患者的癌组织与非癌组织染色,并运用Image-Pro Plus将IHC染色阳性部分定量分析,结合随访结果,探讨癌组织与非癌组织中IL-35和IL-37的表达水平与CRC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与非癌组织相比,CRC组织中IL-35的表达量减少了50%(P<0.0001)。CRC组织中IL-37的表达量与非癌组织相比增加了40%(P=0.012)。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癌组织中IL-35(HR=0.39;95%CI:0.16~0.97;P=0.04)的表达水平是CRC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预测指标。结论:IL-35和IL-37蛋白的表达水平可能与CRC的发展有关,IL-35的表达水平可能是CRC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白细胞介素35 白细胞介素37 预后 多因素生存分析
下载PDF
轮状病毒感染患儿Treg/Th17平衡与NK细胞及白细胞介素-37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艳妮 钟文 +1 位作者 丁琳 张洁元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33-437,共5页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Rotavirus,RV)感染患儿Treg/Th17平衡、自然杀伤(NK)细胞及白细胞介素-37(IL-37)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2月重庆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80例RV感染患儿临床资料,将其作为试验组,另选取同期于医院体检正常...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Rotavirus,RV)感染患儿Treg/Th17平衡、自然杀伤(NK)细胞及白细胞介素-37(IL-37)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2月重庆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80例RV感染患儿临床资料,将其作为试验组,另选取同期于医院体检正常的儿童120名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儿童外周血Treg、Th17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亚群比例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结果试验组患儿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及Treg/Th17均低于对照组,而Th17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P<0.001)。试验组患儿全血中CD3^+、CD4^+比例及CD4^+/CD8^+分别为(58.94±2.75)%、(34.08±4.05)%及(1.41±0.21)均低于对照组(P<0.001)。试验组患儿全血中CD3^-CD56^negCD16^bright、CD3^-CD56^dimCD16^bright及总NK细胞比例分别为(0.61±0.21)、(0.32±0.17)及(0.93±0.31)均低于对照组(P<0.001)。试验组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和IL-37分别为(214.10±6.64)pg/ml和(25.43±3.10)pg/ml均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RV感染患儿Treg/Th17处于失衡状态,机体免疫功能差,高水平的IL-37对RV感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Treg/Th17平衡 自然杀伤细胞 白细胞介素-37 患儿
原文传递
IL-37抑制脂多糖诱导的小鼠树突状细胞活化 被引量:9
19
作者 吴万通 罗悦晨 +6 位作者 王伟强 余刚 沈悦 孙志娜 韩玲 韩忠朝 冯晓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33-436,442,共5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7(IL-37)对细菌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树突状细胞(DC)活化的调节作用。方法应用GM-CSF和IL-4诱导小鼠骨髓细胞向DC分化,抗CD11c磁珠分选DC。IL-37预处理DC后,进行LPS刺激。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7(IL-37)对细菌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树突状细胞(DC)活化的调节作用。方法应用GM-CSF和IL-4诱导小鼠骨髓细胞向DC分化,抗CD11c磁珠分选DC。IL-37预处理DC后,进行LPS刺激。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6)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和IL-1α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微球芯片试剂盒(CBA试剂盒)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IL-1α、IL-6、TNF-α等因子的浓度。结果 DC诱导成功,磁珠分选能够获得高纯度的DC(>90%)。IL-37降低LPS诱导的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6的表达,并抑制DC合成IL-1α、IL-6、TNF-α。结论 IL-37可以通过降低共刺激分子和炎症因子的表达抑制LPS刺激的DC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37 树突状细胞 炎症因子 脂多糖
下载PDF
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RP/ALB、GDF-15、VEGF、IL-37水平与预后的关联 被引量:7
20
作者 杨小冬 慕竹青 +1 位作者 孟娜娜 张桂芳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03-708,共6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CRP/ALB)、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37(IL-37)水平与预后的关联。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新乡市中心医院接受化疗且化疗后随访至2023年...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CRP/ALB)、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37(IL-37)水平与预后的关联。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新乡市中心医院接受化疗且化疗后随访至2023年2月的135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化疗后随访2 a,根据是否复发、转移或死亡分为预后良好组(n=98)与预后不良组(n=37),对比两组化疗前,化疗后3、6个月血清CRP/ALB、GDF-15、VEGF、IL-37水平变化。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化疗后6个月血清CRP/ALB、GDF-15、VEGF、IL-37水平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CRP/ALB、GDF-15、VEGF、IL-37水平预测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AUC。结果:化疗前、化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血清CRP/ALB、GDF-15、VEGF、IL-37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6个月,预后不良组血清CRP/ALB、GDF-15、VEGF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IL-37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血清CRP/ALB、GDF-15、VEGF高水平组的复发率、转移率、死亡率高于低水平组(P<0.05),IL-37低水平组的复发率、转移率、死亡率高于高水平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RP/ALB、GDF-15、VEGF高水平和L-37低水平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CRP/ALB、GDF-15、VEGF、IL-37水平预测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AUC(95%CI)分别为0.827(0.748~0.907)、0.833(0.758~0.908)、0.833(0.752~0.914)和0.926(0.882~0.969)(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RP/ALB、GDF-15、VEGF、IL-37水平呈异常表达趋势,且其表达水平与预后密切相关,动态监测有助于为预后判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 生长分化因子-1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白细胞介素-37 结直肠癌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