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实然分析:教学自动化的方法与限度 被引量:29
1
作者 张志祯 张玲玲 +1 位作者 罗琼菱子 郑葳 《中国远程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3,92,共14页
在设想与推进人工智能的大范围教育应用时,不仅应关注未来、可能与工程技术,还应关注历史、局限与教学过程。为此,本文采用文献综述、历史研究与案例研究方法,从教育教学过程与历史发展角度,而非技术开发、系统架构角度,分析了人工智能... 在设想与推进人工智能的大范围教育应用时,不仅应关注未来、可能与工程技术,还应关注历史、局限与教学过程。为此,本文采用文献综述、历史研究与案例研究方法,从教育教学过程与历史发展角度,而非技术开发、系统架构角度,分析了人工智能对于计算机教育应用的增强与扩展,从教育"应用"完整过程中的人机分工问题呈现人工智能到底"自动化"了什么以及如何"自动化"。利用舒尔曼的教学实践推理框架,以Cognitive Tutor和AutoTutor为例,分析了以专家系统为核心的智能辅导系统的自动化方法;按照实现与应用流程,以Course Signals和WISE+c-Rater为例,分析了以机器学习为核心的学习分析系统和适应性指导系统的自动化方法。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受限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常识与符号接地、迁移等难题,智能教学系统则存在设计、开发与迁移、生态化应用、识别与评价等难题。总体上,在教育领域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的自动化程度还很有限,增强教师的设计比替代教师的设计更具现实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教育应用 教学自动化 智能教学系统 计算机教育应用 交互主体 媒体工具 专家系统 机器学习 CognitiveTutor AutoTutor Course Signals WISE+c-Rator
原文传递
交互式课堂教学的运用探析 被引量:8
2
作者 黄良波 《怀化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154-155,共2页
交互式课堂教学是一种具有时代性、操作性和实用性的现代教学模式,它适应了现代大学教育的要求,体现了语言教学的本质,有效地实现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分析了交互式教学的必要性、特点以及把它运用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时应该... 交互式课堂教学是一种具有时代性、操作性和实用性的现代教学模式,它适应了现代大学教育的要求,体现了语言教学的本质,有效地实现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分析了交互式教学的必要性、特点以及把它运用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模式 交互式教学 主体
下载PDF
整体审美场域中交互动画的交互虚拟叙事思辨 被引量:7
3
作者 米高峰 崔一凌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100-103,共4页
交互动画,是指在动画作品传播(播放)中支持事件响应和交互功能的一种动画艺术形式。论文在对"交互动画"的概念廓清与特征阐释基础上,结合相关具体交互动画案例,比较研究传统动画艺术叙事与交互动画艺术叙事的叙事特点、叙事... 交互动画,是指在动画作品传播(播放)中支持事件响应和交互功能的一种动画艺术形式。论文在对"交互动画"的概念廓清与特征阐释基础上,结合相关具体交互动画案例,比较研究传统动画艺术叙事与交互动画艺术叙事的叙事特点、叙事空间介质及文化特征,进而探讨交互动画艺术在叙事特征上对于叙事话语权与对话模式转换的创新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互动画 动画叙事 叙事主体 叙事空间
下载PDF
交互主体视域下思政课亲和力生成“四通”路径 被引量:7
4
作者 黄敏 《高教学刊》 2021年第8期152-155,共4页
亲和力是推动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有效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潜在动力。交互主体性视域下,学校思政课程亲和力生成依赖于师生交互的合力。“力在则聚,力亡则散”,师生作为平等的交互主体,在教学内容、信息资源、方法形式、网... 亲和力是推动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有效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潜在动力。交互主体性视域下,学校思政课程亲和力生成依赖于师生交互的合力。“力在则聚,力亡则散”,师生作为平等的交互主体,在教学内容、信息资源、方法形式、网络平台交互的过程中,实现理论相通、信息相通、情境相通、时空相通。“四通”中建立互信,激发出思政课强大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切实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程的亲近感、趋同感,有效发挥思政课程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关键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互主体 思政课 亲和力 生成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逻辑与路径 被引量:2
5
作者 乔一博 谢红霞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26-31,共6页
职业教育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将职业教育置于中国式现代化总体进程中加以把握,对于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政策、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重要价值。在明确战略价值、内涵价... 职业教育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将职业教育置于中国式现代化总体进程中加以把握,对于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政策、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重要价值。在明确战略价值、内涵价值与外延价值的基础上,从互动共生、主体交互、层次耦合三个方面,对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职业教育的发展逻辑进行多维解读。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推进路径是编织互利共生发展支撑网络、打造网格化合作共治体系、重塑结构层面联结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中国式现代化 高质量发展 互动共生 主体交互 层次耦合
下载PDF
基于学位论文与课程设计的“非线性振动”课程研究型教学实践 被引量:6
6
作者 杨志安 《唐山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1-8,共8页
通过8届8轮"非线性振动"课程的教学实践,结合指导学位论文与课程设计的经验,提出研究型教学对课程、教师、教学方法的具体要求,总结"非线性振动"课程教学实践成果,指出研究型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培... 通过8届8轮"非线性振动"课程的教学实践,结合指导学位论文与课程设计的经验,提出研究型教学对课程、教师、教学方法的具体要求,总结"非线性振动"课程教学实践成果,指出研究型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培养、培训研究型教学师资是解决研究型教学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型教学 非线性振动 学位论文 课程设计 互动型教学 双语教学 社会性课题 创新 教育
下载PDF
社会互动建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滞碍的纾解路径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洪珅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81-88,共8页
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背景下,解决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不继的问题尤为迫切,且有必要将这一问题置于社会视域来认识和分析。认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维系要以社会互动为基础,在论证社会互动是民族传统... 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背景下,解决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不继的问题尤为迫切,且有必要将这一问题置于社会视域来认识和分析。认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维系要以社会互动为基础,在论证社会互动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发生机制的基础上,从互动主体、情境中的接触和符号意义互通三个方面阐述了社会互动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关系。同时认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瓶颈的致因是社会互动缺失,具体原因包括互动主体集体性缺席、互动情境创设不足和符号认同代际差异显著等。最后,着眼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长远发展认为,强化互动主体建构,并在创设互动情境的同时加强符号意义认同,是纾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困境的可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传承 社会互动 互动主体 符号 情境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特质 被引量:4
8
作者 韩凤鸣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4期91-95,共5页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内容或基质在一般的主体性提倡中仅仅是想象中的抽象物,这样的"主体性"在现实世界是不充分的,对普遍主体性的肯定及其对人性之质的回答都具有形而上学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现实"主...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内容或基质在一般的主体性提倡中仅仅是想象中的抽象物,这样的"主体性"在现实世界是不充分的,对普遍主体性的肯定及其对人性之质的回答都具有形而上学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现实"主体"既包括对理想人性的最大实现,更是指意识形态宣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后者应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绝对主体。"交互主体"的提倡不能否认不平等的主体间关系,特别是在政治主体突出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在多重身份的主体存在状态中,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性的"他律"活动变成"自律"的自愿自觉活动,是主体性实现的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 抽象主体 交互主体
下载PDF
互动展示中主客体关系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尹铂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4-86,共3页
以认识论的主客体关系为启示,从哲学的角度论述互动展示中的主体和客体,并分析了互动展示活动中各要素的作用及相互关系,继而总结出主办方需要理解观众,并与观众形成平等交流的关系。
关键词 互动 展示 主体 客体
下载PDF
论美感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中的运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书华 周亚东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42-44,共3页
美感是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接受程度的重要因素。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教学中的美感因素由互动主体、互动客体等构成。充分发挥美感的积极效应,创设美的教育情境,重视受教育者在课堂中的审美体验,对于新形势下,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道德情感,... 美感是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接受程度的重要因素。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教学中的美感因素由互动主体、互动客体等构成。充分发挥美感的积极效应,创设美的教育情境,重视受教育者在课堂中的审美体验,对于新形势下,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道德情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互动主体 互动主体与客体 美感
下载PDF
关于大学生网络公开课学习行为的社会学思考——基于陕西5所高校“尔雅通识课”学习情况的考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贺灵敏 胡俊生 陈小锋 《科教导刊》 2018年第14期3-5,共3页
"互联网+教育"已成为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它有助于打破区域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运用拟剧论、"镜中我"等社会互动论对陕西高校"尔雅通识课"的学习情况的分析,认为互动平台主体的割裂化设计、"公共—私人... "互联网+教育"已成为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它有助于打破区域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运用拟剧论、"镜中我"等社会互动论对陕西高校"尔雅通识课"的学习情况的分析,认为互动平台主体的割裂化设计、"公共—私人"领域的检测体系的不连贯、线上与线下学习内容的撕裂、同辈群体的负向示范效应是造成学生网络平台学习行为形式化、学习内容碎片化、学习互动效果差、学习目的功利化的原因。因此,通过构建良好的宿舍文化,提高同辈群体的正向示范作用,凸显平台学习主体化设计,建立更加合理的学习效果评价、检测机制,强化"线上与线下"学习的联动功能,提高高校学生对"尔雅"等网络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尔雅通识课 前台—后台 镜中我 学生主体化
下载PDF
交互主体视域下提升高校网络思政课亲和力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曦卉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78-79,82,共3页
思政教育理论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课程,对保证国家事业健康发展拥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思政理论课应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高校思政教育亲和力。在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学生成长需求及创新发展下,充分发挥思政课的思想指引作... 思政教育理论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课程,对保证国家事业健康发展拥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思政理论课应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高校思政教育亲和力。在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学生成长需求及创新发展下,充分发挥思政课的思想指引作用至关重要,提升思政课亲和力也成了必然趋势。结合亲和力的内涵、特征、要素及交互主体的运行原理,分析网络思政教育的问题,从而提出科学的亲和力提升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互主体 高校 网络思政课 亲和力
下载PDF
互动咨询模型在嵌入式学科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吉霞 孙丽萍 马思九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4年第6期40-43,61,共5页
作者通过研究国内15所知名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互动咨询情况,总结了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建立了基于学科服务平台的学科服务互动咨询动态模型。该互动咨询模型,可全方位、动态地为学科用户提供动态咨询服务,引导学... 作者通过研究国内15所知名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互动咨询情况,总结了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建立了基于学科服务平台的学科服务互动咨询动态模型。该互动咨询模型,可全方位、动态地为学科用户提供动态咨询服务,引导学科用户形成以学科服务平台为依托的科研习惯,是实现嵌入式学科服务的动力引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入式服务 咨询服务 学科馆员 参考咨询 学科服务
下载PDF
交互主体性思维观照下阅读推广主客体关系的再思考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芳辉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466-467,共2页
本文以交互主体性思维观照下阅读推广主客体关系的再建构为切入点,通过对交互主体性思维的概念阐释、逻辑脉络把握及对以往阅读推广理论中主客体关系学说的分析、梳理,指出交互主体性思维为阅读推广关系再建构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并进... 本文以交互主体性思维观照下阅读推广主客体关系的再建构为切入点,通过对交互主体性思维的概念阐释、逻辑脉络把握及对以往阅读推广理论中主客体关系学说的分析、梳理,指出交互主体性思维为阅读推广关系再建构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并进一步提出从平等共在性、场域融合性两个方面来完成阅读推广关系的理论再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互主体性 阅读推广 主客体
下载PDF
跨国形象与国际认知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东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2-123,共12页
由于生存状态长期表现为连续性vs断裂性,对于地表上的人类而言,跨国形象一直是其中任何共同体谋求发展的关键。然而,由于教育的不对等和信息的不对称,这种对于异国人民的想象式把握,又势必要表现为夸诞的漫画。这种亦真亦假、亦实亦幻... 由于生存状态长期表现为连续性vs断裂性,对于地表上的人类而言,跨国形象一直是其中任何共同体谋求发展的关键。然而,由于教育的不对等和信息的不对称,这种对于异国人民的想象式把握,又势必要表现为夸诞的漫画。这种亦真亦假、亦实亦幻的外部形象,尽管也夹杂了某些外部的信息,但更多的构成要素却来自于主体内部。所以与其把它的形成看成某个外部敌人的妖魔化,倒不如学会驾驭这种看似盲目的力量,从而在其"善恶二元"的两极框架中,因势利导地通过国际交往,让各国都在对方的期待中作出相应的调适,从而为人类的和平共生减少摩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国形象 妖魔化 漫画化 善恶二元论 交互主体
下载PDF
从文化到文学:西藏游记散文景观符形的身体化过程生成
16
作者 蔡秀清 焦旭辉 颜维康 《高原文化研究》 2023年第1期138-144,共7页
起源于20世纪的文化景观经过人文主义地理学的生成建构,成为集景观设计、环境自然、建筑生态等多种跨学科的研究领域要素,而西藏地域景观与空间区域的联结成为一种表征符形实体和意义理解建构的双向标识。西藏众多游记主体作家的文学描... 起源于20世纪的文化景观经过人文主义地理学的生成建构,成为集景观设计、环境自然、建筑生态等多种跨学科的研究领域要素,而西藏地域景观与空间区域的联结成为一种表征符形实体和意义理解建构的双向标识。西藏众多游记主体作家的文学描写赋予了地理景观更多的生命意识和情感传达,揭示了地理景观蕴藏在民族文化集体无意识根源的众多蕴含,对游记文本文学景观审美书写及意义生成过程的考察,能够更好阐明文学景观在地区文化整体谱系链条中的嵌入作用。文章基于马丽华、杨年华等作家的涉藏散文游记,分析了地理空间、地域景观与文学的亲缘关系,认为蕴含重要文化内涵以及代表特定地方的价值观念的景观、环境、生态等在游历者心中发酵升华为深刻的情感体验,并趋于审美化的文学形式表达。文学表达中将一些约定俗成的代表性文化事象赋予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意义,形成文化符号和图形,从而实现了文化向文学的转化生成。散文文本中图文互现的叙事结构呈现出一种空间向度,引导着读者的异域景观想象,游记文本中的审美化文学表达,在交互主体、身体感知及审美完型的散开性一体化结构中,孕育着文学景观的生产性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符号 文学景观 交互主体 身体感知 西藏散文游记
下载PDF
广松涉哲学构境的思想史前提——《事的世界观的前哨》解读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一兵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9,共9页
事的世界观构成了广松涉哲学的重要理论内核。在事的世界观的理论建构中,康德、马赫、胡塞尔、海德格尔构成了重要的思想史前提。面对作为对象的事,康德将其判定为主体先验认知构架中的关系性事件,马赫认为是不同感觉要素复合起来的一... 事的世界观构成了广松涉哲学的重要理论内核。在事的世界观的理论建构中,康德、马赫、胡塞尔、海德格尔构成了重要的思想史前提。面对作为对象的事,康德将其判定为主体先验认知构架中的关系性事件,马赫认为是不同感觉要素复合起来的一元关系建构体,胡塞尔则指认是面向主体意识的意向性存在,青年广松涉在这些思想讨论的基础上指出,作为意识对象的事,不过是显相的所与和意义的所识二肢建构物,也就是广松涉交互主体性世界中的四肢结构说。而已自觉试图超越近代哲学主客二分的海德格尔,指出进入意识的对象本身就内在居有着此在用在性,是面向我们、为我所用的关系性存在。对此,广松涉认同的是,海德格尔最先将现实世界中与物打交道的操劳性、与他人打交道的关涉性引入讨论,这是广松涉的事的世界观理论的构成要素。最后,广松涉批判性指认,海德格尔虽然是现代哲学关系本体论的奠基者,但他基于用在性的存在论的问题在于,他无法透视资本主义在商品交换的客观抽象中生成的物象化颠倒现实。青年广松涉正是在批判性继承康德、马赫、胡塞尔、海德格尔的思想基础上,与当代自然科学方法进行了内在链接,初步形成了交互主体性世界中的四肢结构说,成为其"事的世界观"的哲学构境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松涉 关系本体 交互主体 四肢结构
下载PDF
论动画与真人互动短片的制作——以动画与真人互动短片《思维没有局限》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雯 易娟 杨洛奇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84-86,共3页
所谓短片( Short subject, Short film)是在电影诞生早期于北美出现的一种约20~40分钟的片种,但现今电影的短片对于长度并没有确切的要求,在不同的地区和国家有不同的长度要求。动画与真人互动的演绎形式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的电... 所谓短片( Short subject, Short film)是在电影诞生早期于北美出现的一种约20~40分钟的片种,但现今电影的短片对于长度并没有确切的要求,在不同的地区和国家有不同的长度要求。动画与真人互动的演绎形式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的电影或者短片的表现形式。本文以短片《思维没有局限》为例,分析动画与真人互动短片这种全新短片的制作过程与展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动短片 动画与真人 短片制作 互动表演
下载PDF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模式研究
19
作者 李君 马海洋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第32期67-70,共4页
伴随经济迅速发展,国家对高校思政教育重视度不断增强,高校思政教育旨为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并正确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三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实现,需教育者及被教育者有效结合,两者关系与思政... 伴随经济迅速发展,国家对高校思政教育重视度不断增强,高校思政教育旨为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并正确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三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实现,需教育者及被教育者有效结合,两者关系与思政教育课程成效密切相关,需首要将主体明确,为后续主体互动模式构建奠定基础。该文在阐述高校思政教育主体互动模式内涵基础上,分析构建主体互动模式价值,以及新时期大学生思政教育主体互动影响,提出构建主体互动的模式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互动主体
下载PDF
基于主题树的BBS论坛用户互动行为分析
20
作者 胡雪娇 李慧 马国栋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6A期129-132,共4页
用户之间的互动对研究BBS论坛有着重要意义。为准确描述BBS树状论坛用户之间的互动过程,引入了主题树的概念,并根据自主定义的主题广度系数W和主题综合深度系数D等统计指标,对主题中用户的互动情况进行了详细描述。研究结果表明:主题总... 用户之间的互动对研究BBS论坛有着重要意义。为准确描述BBS树状论坛用户之间的互动过程,引入了主题树的概念,并根据自主定义的主题广度系数W和主题综合深度系数D等统计指标,对主题中用户的互动情况进行了详细描述。研究结果表明:主题总帖数的大小并不能全面描述主题中用户的互动情况,用户互动频繁的主题帖不一定具有较高的主题总帖数。因此,根据主题广度系数W和主题综合深度系数D对用户的互动行为进行划分,得到5种分类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BS论坛 互动行为 主题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