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7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心病稳定期因毒致病的辨证诊断量化标准 被引量:122
1
作者 陈可冀 史大卓 +2 位作者 徐浩 殷惠军 张京春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3-314,共2页
现代中医学认为,血瘀是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的一个主要病机,但冠心病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所表现的临床表征和病理变化,似非单一"血瘀"病因病机所能概括。根据传统中医学因毒致病特点的认识,冠心病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当存在因毒... 现代中医学认为,血瘀是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的一个主要病机,但冠心病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所表现的临床表征和病理变化,似非单一"血瘀"病因病机所能概括。根据传统中医学因毒致病特点的认识,冠心病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当存在因毒致病或"瘀"、"毒"从化互结致病的病因病机。利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制订符合循证医学理念的冠心病因毒致病的辨证诊断及量化标准,对早期识别冠心病高危人群,促进中医在冠心病防治领域发挥既病防变相关干预措施的优势,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因毒致病 病因病机 辨证标准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不稳定斑块的中西医结合认识现状及研究思路 被引量:53
2
作者 张京春 陈可冀 +1 位作者 张文高 史大卓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869-871,共3页
动脉粥样硬化(AS)稳定斑块向不稳定的转变与心脑血管疾病事件密切相关,如何稳定AS斑块成为现代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研究的热点。粥样斑块的形成是一个由多种因素参与的漫长复杂的过程,炎性反应在不稳定斑块形成及破裂中起着重要作用,中医... 动脉粥样硬化(AS)稳定斑块向不稳定的转变与心脑血管疾病事件密切相关,如何稳定AS斑块成为现代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研究的热点。粥样斑块的形成是一个由多种因素参与的漫长复杂的过程,炎性反应在不稳定斑块形成及破裂中起着重要作用,中医药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全方位治疗疾病且不良反应轻的特点,应该在稳定AS斑块方面具有潜在的疗效优势。本文就近年来学者们进行的不稳定斑块中西医结合的相关研究作了较为系统的回顾,并结合作者进行的相关课题研究,提出了关于“毒、瘀致不稳定斑块”的设想,且正在运用解毒活血的方法进行不稳定斑块干预的研究。相信通过这一探索性研究工作,会为稳定AS斑块中医药治疗方法学提供客观的实验及临床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斑块(易损斑块) 中西医结合 炎性反应 毒瘀理论 解毒活血 不稳定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AS) 认识现状 心脑血管疾病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46
3
作者 林昌松 李楠 +2 位作者 姜玉宝 潘东梅 刘清平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5020-5023,共4页
类风湿关节炎作为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但控制现状却不理想。近年来,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研究发生了深刻的转变,中西医对其治疗逐步达到协同统一。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和了解临床资料,对近30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 类风湿关节炎作为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但控制现状却不理想。近年来,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研究发生了深刻的转变,中西医对其治疗逐步达到协同统一。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和了解临床资料,对近30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给予总结与评述。结果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突破中西药各自用药治疗的局限性,既可提高疗效,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中西医结合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方法是目前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最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痹症 中西医结合治疗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中国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被引量:37
4
作者 陈可冀 吕爱平 +12 位作者 陈士奎 危北海 吕维柏 穆大伟 陈小野 王硕仁 史载祥 王学美 刘成起 宋军 马晓昌 周素云 靳秀琴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85-488,共4页
为了解我国结合医学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我们针对从事中医或中西医结合的医疗工作者对结合医学的态度、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患者对结合医学的态度和对从事中西医结合工作的医生的看法、中西医结合的科研情况、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发... 为了解我国结合医学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我们针对从事中医或中西医结合的医疗工作者对结合医学的态度、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患者对结合医学的态度和对从事中西医结合工作的医生的看法、中西医结合的科研情况、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发展状况以及中西医结合医院目前所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一次全国性问卷调查。对6595位中医和中西医疗机构医务工作者的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参与者认为最好的医学科研方法应该是用现代医学研究方法或现代科学方法来研究中医。超过71.2%的患者选择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医学 调查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7
5
作者 张玥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2期323-326,共4页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治疗肾病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为以后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肾病综合征的110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治疗肾病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为以后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肾病综合征的110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炎性反应因子水平的变化,以及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和复发率。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肾功能、炎性反应因子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是观察组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9.09%显著高于对照组6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5,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64%,对照组为18.18%,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0,P>0.05)。观察组总复发率为12.73%显著低于对照组23.64%(χ~2=4.45,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征,可以提高肾病综合征的总有效率,减少药物作用的不良反应率,提高肾功能,降低炎性反应,有待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临床疗效观察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52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36
6
作者 吴昀蓉 《西部中医药》 2017年第3期102-104,共3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102例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及患者肺通气功能。结果:...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102例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及患者肺通气功能。结果:观察组临床控制率为67.3%,高于对照组的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哮喘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最大呼气流量(P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效果满意,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是临床首选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咳嗽变异性哮喘 肺通气功能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中药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7
作者 田子钰 刘素香 陈常青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03-807,共5页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消化系统最为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之一,该病发病率高,并有逐年增加趋势,已经成为一种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重要疾病,该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西医治疗小儿FD主要采取对症治疗,但目前尚未得到满意的疗...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消化系统最为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之一,该病发病率高,并有逐年增加趋势,已经成为一种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重要疾病,该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西医治疗小儿FD主要采取对症治疗,但目前尚未得到满意的疗效,且有诸多的毒副作用,长期服用化学药,会产生一定不良反应。中药治疗FD疗效确切,且能有效改善病人的机体状态,同时副作用也较少,在治疗该病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对中药单体、单味中药、中药复方、中西医结合治疗FD进行综述,并分析探讨治疗小儿FD的中药开发前景及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 中药单体 中药复方 中西医结合
原文传递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中医证候特点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31
8
作者 蒋健 何淼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15-17,共3页
为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中医证候特点与疗效。 16例患者在诊断方面以中医四诊和西医检查予确诊和辨证分型 ;在治疗方面除均服用熊去氧胆酸外 ,进行中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治疗。结果 :中医证型的发生依次为 :肝肾亏虚型、脾胃虚弱... 为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中医证候特点与疗效。 16例患者在诊断方面以中医四诊和西医检查予确诊和辨证分型 ;在治疗方面除均服用熊去氧胆酸外 ,进行中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治疗。结果 :中医证型的发生依次为 :肝肾亏虚型、脾胃虚弱型和肝胆湿热型 ;经中西药物治疗后 ,肝功能及症状、体征得到明显改善。提示 :该病病位在肝脾肾三脏 ,病机为本虚标实 ,中西医结合治疗有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中医证候特点 疗效分析 诊断 辨证分型 治疗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31
9
作者 张顺宵 张晟 +3 位作者 王华 李园园 徐婷 陈月 《药学服务与研究》 CAS 2019年第4期267-270,共4页
目的:观察甲钴胺联合中药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及中医针灸治疗气虚血瘀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2017年1月-2017年9月收治的气虚血瘀证DPN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中药组、... 目的:观察甲钴胺联合中药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及中医针灸治疗气虚血瘀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2017年1月-2017年9月收治的气虚血瘀证DPN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中药组、针灸组和综合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神经营养疗法(甲钴胺500μg,tid),中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针灸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针灸治疗,综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加用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和针灸治疗。观察并比较4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焦虑量表评分和药品不良反应。结果:中药组、针灸组和综合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4组患者的TCSS评分和焦虑量表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中药组、针灸组和综合治疗组的降低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证DPN疗效显著,能够缓解临床症状及焦虑状态,改善中医证候评分,提高治疗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29
10
作者 潘刘英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3期682-684,共3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西医疗法采用关节镜清理术及术后注射透明质酸钠,中医疗法采用中药内服...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西医疗法采用关节镜清理术及术后注射透明质酸钠,中医疗法采用中药内服及外敷理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西医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病情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则下降不明显。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显著的镇痛、抗炎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膝关节 骨性关节炎 关节镜 透明质酸钠 临床观察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 被引量:26
11
作者 柯彤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6期103-106,共4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西...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自拟中药汤剂清肺化痰饮口服,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如咳嗽、咳痰、喘息、哮鸣音的积分及氧分压(Pa O2)、二氧化碳分压(Pa CO2)、白细胞计数(WBC)、血清D-二聚体(D-D)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主要症状咳嗽、咳痰、喘息、哮鸣音积分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上述症状积分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前Pa O2、Pa CO2、WBC及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AECOPD合并呼吸衰竭可有效缓解症状,改善血气分析指标,提高临床疗效,安全性好,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呼吸衰竭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下载PDF
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对患者膝关节疼痛及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6
12
作者 王军威 袁普卫 +5 位作者 董博 欧国峰 姚洁 郭小兰 王国柱 肖斌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4期825-828,共4页
目的观察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对患者膝关节疼痛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按手术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术后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护理,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 目的观察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对患者膝关节疼痛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按手术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术后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护理,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模式护理,在护理第7天、第14天后对比分析2组的膝关节疼痛评分(VAS)、膝关节AKSS评分以及膝关节屈伸活动度。结果2组术后护理第7天、第14天的膝关节疼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护理第7天、第14天的AK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膝关节屈伸活动度也大于对照组,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能加快患者膝关节功能及屈伸活动度的恢复,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中西医结合 康复护理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制定的思考 被引量:25
13
作者 廖鹏达 李慧 +2 位作者 郭力恒 毛帅 张敏州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73-876,共4页
规范急性心肌梗死(AMI)中西医结合治疗,发挥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是目前困扰我国中西医结合工作的一大难题。《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的制定及发布,规范AMI中西医结合循证和标准化工作,形成系统的中西医治疗方案,为临床提... 规范急性心肌梗死(AMI)中西医结合治疗,发挥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是目前困扰我国中西医结合工作的一大难题。《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的制定及发布,规范AMI中西医结合循证和标准化工作,形成系统的中西医治疗方案,为临床提供客观、具体而可操作性的建议,以指导临床实践。本文将从制定背景、亮点、总结与展望方面对此《指南》进行解读,阐释相关问题,加强理解和推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中西医结合 指南解读
原文传递
未来10余年肺癌中西医诊疗展望 被引量:23
14
作者 徐振晔 龚亚斌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10-14,共5页
通过分析肺癌流行病学情况及诊疗现状,从临床与基础研究角度探讨未来10余年肺癌中西医诊疗重点研究方向。主要应进一步开展肺癌病因研究;构建肺癌中医临床研究体系,重视中药维持治疗与中医药防治肺癌术后复发转移,加强中药与靶向药物联... 通过分析肺癌流行病学情况及诊疗现状,从临床与基础研究角度探讨未来10余年肺癌中西医诊疗重点研究方向。主要应进一步开展肺癌病因研究;构建肺癌中医临床研究体系,重视中药维持治疗与中医药防治肺癌术后复发转移,加强中药与靶向药物联合治疗肺癌,研发治疗肺癌的纳米中药;开展中药对肺癌细胞信号转导网络调控系统的干预、对肺癌微环境的影响、对肺癌干细胞调控,肺癌中医证候与miRNAs相关性及中药对miRNAs的影响等基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诊疗 中西医结合
原文传递
慢性肾脏病的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切入点探讨 被引量:20
15
作者 毕礼明 陈英兰 马济佩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8期1759-1760,共2页
中西医结合研究慢性肾脏病诊治是当前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着眼于目前西医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疗效中存在的问题初步探讨了慢性肾脏病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的方向,并提出以下几个切入点:(1)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入手进行研... 中西医结合研究慢性肾脏病诊治是当前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着眼于目前西医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疗效中存在的问题初步探讨了慢性肾脏病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的方向,并提出以下几个切入点:(1)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入手进行研究;(2)从延缓慢性肾脏病的进展进行研究;(3)从减少慢性肾脏病病人感染的发生率和致死率进行研究;(4)从减少或延缓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进行研究;(5)建立中西医结合循证治疗慢性肾脏病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中西医结合 临床研究 切入点
下载PDF
DCF方案联合扶正和胃汤治疗进展期胃癌34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7
16
作者 王洪真 王海滨 +2 位作者 高宏 屈中玉 刘浩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927-929,共3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6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4例用中药加DCF方案化疗,对照组32例单纯用DCF方案化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55.9%和50.0%,临床受益率分别为85.3%和8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6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4例用中药加DCF方案化疗,对照组32例单纯用DCF方案化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55.9%和50.0%,临床受益率分别为85.3%和81.3%,均无统计学差异;半年生存率:治疗组为82.4%,对照组为65.6%,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1年生存率:治疗组为52.9%,对照组为25.0%,两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WBC下降、恶心呕吐、黏膜反应、乏力有差异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期胃癌虽未能明显改善近期疗效,但能减轻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扶正和胃汤 化疗 进展期胃癌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20
17
作者 杨杰 《中医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414-416,共3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4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与莫沙必利联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制中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4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与莫沙必利联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制中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内镜疗效、复发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8.08%,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内镜疗效总有效率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08%(P<0.05);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等诸多优点,且标本兼治、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 奥美拉唑 莫沙必利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熟地平颤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袁灿兴 支惠萍 +6 位作者 陈顺中 陈运 李俊 沈伟 何建成 王秀薇 陈园桃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0年第6期3-6,共4页
目的观察具有滋补肝肾、通络解毒功效中药熟地平颤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方法 ,将120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继续原有西药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熟地平颤汤和蝎蜈胶... 目的观察具有滋补肝肾、通络解毒功效中药熟地平颤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方法 ,将120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继续原有西药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熟地平颤汤和蝎蜈胶囊,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PDRS)第二分量表(运动功能判断)和第三分量表(病程中疾病发展程度的判断)评分、改良的Hoehn&Yahr分级、左旋多巴用量、"开关"现象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43.33%、16.67%;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运动症状,减少UP-DRS II(P<0.05)和UPDRS III(P<0.01)评分;对有开关现象者可延长开期时间,减少关期时间(P<0.05),而且未见明显毒副作用。结论熟地平颤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帕金森病具有增效减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中西医结合疗法 熟地平颤汤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利尿剂抵抗的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 被引量:19
19
作者 马妍 任得志 +1 位作者 邱克伟 张军茹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4期590-594,共5页
利尿剂是减轻心力衰竭症状、改善血流动力学的核心治疗药物。但随着病情发展,利尿剂抵抗已经成为心力衰竭治疗过程中的障碍。对近年来慢性心力衰竭利尿剂抵抗的文献进行梳理,从中西医结合角度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利尿剂抵抗的发病机制、治... 利尿剂是减轻心力衰竭症状、改善血流动力学的核心治疗药物。但随着病情发展,利尿剂抵抗已经成为心力衰竭治疗过程中的障碍。对近年来慢性心力衰竭利尿剂抵抗的文献进行梳理,从中西医结合角度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利尿剂抵抗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袢利尿剂 利尿剂抵抗 中西医结合 发病机制 治疗方法 研究进展 综述
下载PDF
参蛤散联合西药治疗心肾阳虚型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被引量:18
20
作者 张伟珍 章怡祎 +2 位作者 周端 周时高 陈伟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0年第6期59-61,共3页
目的观察参蛤散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心肾阳虚型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心肾阳虚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予西医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3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参蛤散,两组疗程均为8周... 目的观察参蛤散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心肾阳虚型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心肾阳虚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予西医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3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参蛤散,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用B超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量(SV)、心输出量(CO)、E/A值,测定血清BNP水平,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心功能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46.67%,组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BN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证候积分、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LVEF、SV、CO均改善(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LVEF、SV、CO、E/A值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参蛤散结合西医基础治疗能有效改善心肾阳虚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血清BNP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血性心力衰竭 中西医结合疗法 参蛤散 心脏功能 脑钠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