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状态变化句子的共核:变化复合体 被引量:6
1
作者 严辰松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16,共5页
表达状态变化的既有简单的自成句,也有复杂的使成句。自成句只表达状态变化,而使成句表征动作致成结果的致使关系。英语和汉语表达状态变化的句子都含变元和变化复合体。变元是发生状态变化的主体,变化复合体由"变元+变化结果"... 表达状态变化的既有简单的自成句,也有复杂的使成句。自成句只表达状态变化,而使成句表征动作致成结果的致使关系。英语和汉语表达状态变化的句子都含变元和变化复合体。变元是发生状态变化的主体,变化复合体由"变元+变化结果"构成。这一复合体构成这类句子的核心信息,是它们的共核和常项,同时具有跨语言的共性。以变元和变化复合体为基础,有助于从新的角度探讨英汉语表达状态变化句式(如动结式)之间的关系和转换,也将有助于英汉语之间在表达状态变化方面的对比研究乃至翻译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状态变化 自成句 使成句 动结式 变元 变化复合体
原文传递
《现代汉语词典》零形使动词条研究
2
作者 杨旭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3-61,共9页
从构式网络角度对零形使动现象(如“端正态度”)进行考察,发现它与“使/令/让”字句、动补结构、“X化”和异干替代构成现代汉语的使动构式库,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得到不同表征;形式上又与作格用法、及物用法、应动用法等共享... 从构式网络角度对零形使动现象(如“端正态度”)进行考察,发现它与“使/令/让”字句、动补结构、“X化”和异干替代构成现代汉语的使动构式库,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得到不同表征;形式上又与作格用法、及物用法、应动用法等共享动宾结构,故需结合严格的形式、意义标准即“N_(客体)+V→N_(致使者)+V+N_(被致使者)或‘把/被’字句”进行区分。文章最后指出《现代汉语词典》零形使动词条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 使动 构式 零形使动
下载PDF
复合动词“~はじめる”和“~だす”的后项语义区别——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曼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56-160,共5页
复合动词的先行研究中以分析各组成要素关系居多,用认知理论分析复合动词多义的语义结构和近义区别的较少。认知的意象图式从说话者关注的焦点直观地反映了近义词语的语义不同。"~はじめる"和"~だす"复合动词的... 复合动词的先行研究中以分析各组成要素关系居多,用认知理论分析复合动词多义的语义结构和近义区别的较少。认知的意象图式从说话者关注的焦点直观地反映了近义词语的语义不同。"~はじめる"和"~だす"复合动词的后项表示"始动"义时,共同中心意思是"向外部移动"。对中心意思意象图式的考察,能分析出二者后项语义的不同特征。前者结合认知的使动图式得出意象图式;后者从说话者关注角度的转化得出意象图式,从而分析出二者"始动"义的主要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项动词 始动 意象图式 认知焦点
下载PDF
湘语新邵方言的起始体助词“起”
4
作者 周敏莉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106-108,共3页
湘语新邵话的起始体助词"起"指在某个参照时刻(无标记的情况下指说话时刻),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处于起始阶段。由于语素"起"的多功能性,特定的格式影响"起"是否解读为"起始"义。"V1倒V1倒... 湘语新邵话的起始体助词"起"指在某个参照时刻(无标记的情况下指说话时刻),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处于起始阶段。由于语素"起"的多功能性,特定的格式影响"起"是否解读为"起始"义。"V1倒V1倒就V2起、V就V起、开始/起生/架势+V起"是起始体的三种典型格式,而在某些格式中,"V起"有歧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邵湘语 起始体 助词 特定格式
下载PDF
“开始V”与表起始的“V起来”语义功能对比刍议
5
作者 袁明军 张慧晶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11期13-18,共6页
该文对比了“开始V”与表示起始体的“V起来”的语义功能。文章发现:在语义上,“开始V”表示单纯开始,不表示持续。“V起来”表示开始兼有弱持续的意思。“开始V”是不完全自主的动词性结构,“V起来”是表示非自主状态的动词性结构。在... 该文对比了“开始V”与表示起始体的“V起来”的语义功能。文章发现:在语义上,“开始V”表示单纯开始,不表示持续。“V起来”表示开始兼有弱持续的意思。“开始V”是不完全自主的动词性结构,“V起来”是表示非自主状态的动词性结构。在语用表达上,“V起来”常常用于非常态、意外发生的开始。在篇章功能方面,“V起来”多用于后续句,主要用于“原因+结果”因果关系复句中。“开始V”更多地用于后续句,可以和前后句构成更多种类语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始体 动词结构 不完全自主 非自主状态 非常态 语义关系
下载PDF
发展中国家核心产业链与核心技术链的协同发展研究 被引量:85
6
作者 洪勇 苏敬勤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8-45,共8页
本文认为发展中国家经济追赶战略的实现,应依靠产业和技术的协同发展,尤其是核心产业链和核心技术链的协同发展。本文界定了核心产业链和核心技术链的概念;在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技术与产业协同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指出发展中国家技... 本文认为发展中国家经济追赶战略的实现,应依靠产业和技术的协同发展,尤其是核心产业链和核心技术链的协同发展。本文界定了核心产业链和核心技术链的概念;在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技术与产业协同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指出发展中国家技术与产业协同发展的起步模式是“产业发展拉动技术进步”,而非“技术进步推动产业发展”的一般模式;重点研究基于追赶战略的发展中国家核心产业链与核心技术链的协同发展机制,并结合案例来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产业链 核心技术链 协同发展 起步模式
原文传递
汉语起始动词的类型学研究:分类和构成 被引量:7
7
作者 张松松 《语言与翻译》 CSSCI 2016年第1期25-29,共5页
与起始动词搭配的诸如"起来"之类趋向动词的句法分布考察不能揭示汉语起始动词的本质属性。起始动词具有事件结构上的时间特性:起始性,在人类语言中具有普遍性;"起始性"也是汉语动词的普遍属性。起始动词的实质就... 与起始动词搭配的诸如"起来"之类趋向动词的句法分布考察不能揭示汉语起始动词的本质属性。起始动词具有事件结构上的时间特性:起始性,在人类语言中具有普遍性;"起始性"也是汉语动词的普遍属性。起始动词的实质就是状态之变化。类型学研究发现起始动词的主要分类标准是动态/静态。汉语起始动词与大部分汉语动词是重叠的,其中动态起始动词是典型成员,静态起始动词在汉语中所占比例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始动词 动态 静态 状态之变化
下载PDF
起动/致使动词的类型学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朱琳 《汉语学报》 2009年第4期75-86,共12页
本文从类型学的研究成果出发,考察Haspelmath(1993)选取的31个起动/致使动词在汉语中的情况;从施事性转移的角度,解释起动/致使动词的语义及其进入起动/致使交替对的情况。我们将汉语中对应的31个动词分为两大类七小类,并和其他语言中... 本文从类型学的研究成果出发,考察Haspelmath(1993)选取的31个起动/致使动词在汉语中的情况;从施事性转移的角度,解释起动/致使动词的语义及其进入起动/致使交替对的情况。我们将汉语中对应的31个动词分为两大类七小类,并和其他语言中的类似情况进行比较,找出异同。本文认为造成这些区别的一个可能原因是客观语义和概念语义的区别。在以上结论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考察汉语中的起动/致使动词在世界语言中的地位,以及汉语起动/致使动词现象跟其他语言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动/致使动词 施事性 类型学
下载PDF
三大语言学流派之语符表征范式殊同略论:兼论汉语起始动词的认知表征 被引量:5
9
作者 张松松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4-28,共5页
语言表征是心理表征的符号实现,可以具有不同表征范式。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形式表达式、生成表达式和认知表达式这三大语言学流派的不同表征范式,发现认知主义在语言表征上达到形式和意义的自然匹配,更契合汉语研究。最后,本文尝试构建了... 语言表征是心理表征的符号实现,可以具有不同表征范式。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形式表达式、生成表达式和认知表达式这三大语言学流派的不同表征范式,发现认知主义在语言表征上达到形式和意义的自然匹配,更契合汉语研究。最后,本文尝试构建了具有语言表征认知范式特征的汉语起始动词事件结构的基本认知模型,以期为汉语起始动词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分析阐释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学流派 语言表征 范式 起始动词
原文传递
廉江方言起始体助词“起身”的语法化——兼谈语法化的不一致现象 被引量:3
10
作者 林华勇 《语言科学》 2006年第4期14-23,共10页
广东廉江方言中,“起身”有不同的意义。通过考察“起身”的语法化过程,可分析语义及重新分析在语法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通过廉江方言与近、现代汉语“起身”等形式的语法化过程的比较,说明方言之间、方言与标准语之间,存在语法化的“... 广东廉江方言中,“起身”有不同的意义。通过考察“起身”的语法化过程,可分析语义及重新分析在语法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通过廉江方言与近、现代汉语“起身”等形式的语法化过程的比较,说明方言之间、方言与标准语之间,存在语法化的“不一致”现象,并初步探讨该现象的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身”起始体 语法化 不一致现象
下载PDF
变化类动词与致使-起动变式的互动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媛媛 陈莉萍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1-173,共13页
以往去及物化、致使化和共同词根派生运作对致使交替动词句法语义接口问题均论证不足。本文以词汇构式语法为指导,对变化类动词的交替现象解释如下:变化类动词可激励内外两种事件语义框架,与致使-起动句互动时也遵循双向交替机制:当动... 以往去及物化、致使化和共同词根派生运作对致使交替动词句法语义接口问题均论证不足。本文以词汇构式语法为指导,对变化类动词的交替现象解释如下:变化类动词可激励内外两种事件语义框架,与致使-起动句互动时也遵循双向交替机制:当动词表示外力事件时,具备独立和明确变化双分语义的动词,通过削显致事,进入起动句;当动词表示内部事件时,具备内部效应弱化描述语义的动词,通过添加充当直接使因的致事,进入致使句。运动方式类动词与致使句互动时,还需添加方位介词组,以便与致使句语义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化类动词 致使句 起动句 框架语义
原文传递
场景编码、频率固化和统计前摄效应对英语起动动词被动泛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媛媛 陈莉萍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6-109,148,共15页
针对目前不少学者将具备及物形式的原生非宾格和非作格动词纳入起动动词行列,有必要重新探究起动动词的习得问题。以往对起动动词被动泛化的考察并未基于被动和起动构式的句法功能差异,因此本研究通过混合设计方差实验证实,即使在适用... 针对目前不少学者将具备及物形式的原生非宾格和非作格动词纳入起动动词行列,有必要重新探究起动动词的习得问题。以往对起动动词被动泛化的考察并未基于被动和起动构式的句法功能差异,因此本研究通过混合设计方差实验证实,即使在适用起动构式的语境中,中国大学生仍会违背话语原则,将起动动词误用被动构式,且高、低水平都受到及物场景与构式编码典型映射的影响。低水平还受频率固化和统计前摄的制约:对高频动词的判断优于低频动词,对与起动构式有明显关联倾向的原生非宾格和非作格的判断优于派生非宾格。高水平类似母语者,不受频率和语义影响,具备抽象构式的心理现实性;但与母语者的差距说明,仅依靠隐性知识积累,并不能习得近似构式的实际用法差异,因此研究部分支持基于使用的构式习得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动动词 被动泛化 场景编码 固化 统计前摄
原文传递
论致使动词与起始动词的独立生成 被引量:1
13
作者 阚哲华 《嘉应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107-111,共5页
致使-起始交替动词的句法生成问题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解释:致使是起始的使役化和起始是致使的去使役化,两种解释都有许多反例。独立生成论则由于其假定致使-起始交替动词虽是同根生但彼此互不依赖,解决了生成语义学遗留下来的一些句法和... 致使-起始交替动词的句法生成问题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解释:致使是起始的使役化和起始是致使的去使役化,两种解释都有许多反例。独立生成论则由于其假定致使-起始交替动词虽是同根生但彼此互不依赖,解决了生成语义学遗留下来的一些句法和语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使动词 起始动词 独立生成
下载PDF
中国电力市场建设标准方案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贾俊国 石雪 《改革与战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8-50,共3页
文章在充分研究国内外电力市场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借助美国SMD的基本思想,总结并提出我国标准电力市场建设的基本要素,并对这六个基本要素的定义和相互关系进行了详细阐述,旨在提出更加清晰、完整的标准化电力市场设计的框架。同时针对... 文章在充分研究国内外电力市场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借助美国SMD的基本思想,总结并提出我国标准电力市场建设的基本要素,并对这六个基本要素的定义和相互关系进行了详细阐述,旨在提出更加清晰、完整的标准化电力市场设计的框架。同时针对我国电力市场发展的现状,为我国电力市场改革的起步模式提出政策建议,为今后电力市场的发展以及标准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市场改革 电力市场标准化 基本要素 起步模式
下载PDF
汉语起始体标记“起来”在越南语中的对应形式
15
作者 刘汉武 丁崇明 《世界华文教学》 2018年第2期185-203,共19页
“起来”是汉语起始体标记,用在动态动词后,表示动作、行为的起始,用在静态动词(形容词)后,表示开始进入某种静态。起始体标记“起来”在越南语中有多种对应形式。一般情况下越南语用零形式来表示汉语起始体标记“起来”。当谓词的词类... “起来”是汉语起始体标记,用在动态动词后,表示动作、行为的起始,用在静态动词(形容词)后,表示开始进入某种静态。起始体标记“起来”在越南语中有多种对应形式。一般情况下越南语用零形式来表示汉语起始体标记“起来”。当谓词的词类不同、语义类型不同时,越南语还会在谓词前加上“bat dau”(开始)、“tro nên”(成为),或在谓词后加上“lên”(上)、“ra”(出)、“den”(到)、“ve”(回)、“hon”(比)、“tro lai”(回来)来表达汉语起始体标记“起来”。当“开始”与“起来”共现,构成“开始+谓词+起来”格式时,越南语用零形式来表示该格式中的起始体标记“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越南语 起始体 “起来” 对应形式
下载PDF
中国学习者英语非宾格动词过度被动化探究
16
作者 吕杰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1年第3期52-58,共7页
从交替性、使因性质和词间差异几个方面探讨了中国学习者在英语非宾格动词过度被动化方面的表现,实验结果发现动词交替性对过度被动化没有影响,使因性质对过度被动化有影响,该结果印证了可概念化施事假设。关于非宾格动词的词间差异,本... 从交替性、使因性质和词间差异几个方面探讨了中国学习者在英语非宾格动词过度被动化方面的表现,实验结果发现动词交替性对过度被动化没有影响,使因性质对过度被动化有影响,该结果印证了可概念化施事假设。关于非宾格动词的词间差异,本研究得出了与前人研究略为不同的结果:即无论是交替动词还是不交替动词,它们内部不同动词之间的过度被动化程度都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替性 使因性质 过度被动化 可概念化施事
下载PDF
中英“break”类状态变化动词使役交替的语料库研究
17
作者 王璠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9年第6期129-133,共5页
事件结构理论是将事件引入句法-词汇语义接口的理论研究,研究以Rappaport&Levin的事件结构理论为框架,结合状态变化动词的常见句式使役交替句,从语料库中搜集真实语料,对中英“break”类状态变化动词的特点和句法实现进行比较。研... 事件结构理论是将事件引入句法-词汇语义接口的理论研究,研究以Rappaport&Levin的事件结构理论为框架,结合状态变化动词的常见句式使役交替句,从语料库中搜集真实语料,对中英“break”类状态变化动词的特点和句法实现进行比较。研究表明,两种语言的状态变化动词特征相似,内外因状态变化动词的区分取决于其作为及物句时的主语类型,所有的外因状态变化动词都有使役交替,其论元映射都可以用事件结构理论模板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结构 状态变化 使役交替 句法表现
下载PDF
作格动词及物性转换与认知驱动
18
作者 张小红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55-162,288,共8页
作格现象的研究不仅仅要在句法、语义层面上进行,更要注重认知因素的影响。致使结构和起始结构之间并无蕴涵关系,两者平行互补,致使—起始转换的深层动因在于认知结构的变化。作格的突出表现就是〔±sentient〕特征的转移,人类在认... 作格现象的研究不仅仅要在句法、语义层面上进行,更要注重认知因素的影响。致使结构和起始结构之间并无蕴涵关系,两者平行互补,致使—起始转换的深层动因在于认知结构的变化。作格的突出表现就是〔±sentient〕特征的转移,人类在认知和释义世界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加入了自己的意志和感受,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语言的模式。语言是人类心智与社会结构共同作用的产物,其演变离不开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格 致使-起始转换 认知 驱动
下载PDF
起动/使动交替现象产生的认知理据探微
19
作者 倪蓉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9-83,共5页
Langacker的概念自主/依存分布式解释了英语中作格动词起动/使动交替现象产生的认知基础,其中自主结构能够很好地说明作格起动结构的合理性。在这个基础上,论述影响动词进入起动/使动交替的认知因素,以点及面地探讨了这类动词的特征,并... Langacker的概念自主/依存分布式解释了英语中作格动词起动/使动交替现象产生的认知基础,其中自主结构能够很好地说明作格起动结构的合理性。在这个基础上,论述影响动词进入起动/使动交替的认知因素,以点及面地探讨了这类动词的特征,并解释了同一个动词在不同的搭配中交替能力表现不一致的认知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依存分布式 起动/使动交替 认知语法
下载PDF
汉语动词分类的认知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松松 沈菲菲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121-128,共8页
国内外动词研究皆始于动词分类。动词分类与情状类型既相互关联又彼此区别。结合认知语言学的一些基本观点和汉语界对汉语动词的传统分类研究,汉语动词分类应遵循原型-扩展模型,以认知视角下的有界(动态)vs.无界(静态)为分类标准。而且... 国内外动词研究皆始于动词分类。动词分类与情状类型既相互关联又彼此区别。结合认知语言学的一些基本观点和汉语界对汉语动词的传统分类研究,汉语动词分类应遵循原型-扩展模型,以认知视角下的有界(动态)vs.无界(静态)为分类标准。而且,这种认知分类来源于人类共同的或者类似的日常生活体验,具有涉身体验性,"起始性"是汉语动词的普遍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分类 情状类型 动态 静态 原型-扩展 起始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