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观看与想像——关于形象学和异国形象 |
张月
|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53
|
|
2
|
《红楼梦》翻译中的文学形象变异与创造式想象 |
张映先
|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
2002 |
25
|
|
3
|
《山海经》对异族的想象与自我认知 |
陈连山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8
|
|
4
|
“他者”在注视中变异——论比较文学中的“形象” |
褚蓓娟
徐绛雪
|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8
|
|
5
|
“他者”眼光下的自我言说——近年来国内有关西方文学中的“中国形象”研究分析 |
杨秀媚
|
《宜春学院学报》
|
2006 |
4
|
|
6
|
形象学视阈下德译《浮生六记》对中国文化形象的建构研究 |
付天海
赵轩
|
《外国语》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7
|
比较文学视域下竹枝词中的云南少数民族形象书写 |
罗杰
|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6
|
|
8
|
异国形象的文化误读 |
吴鸿志
蔡艳明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4
|
|
9
|
一个意识形态化与乌托邦的混合体——试论希尔顿的《消失的地平线》 |
魏慧珊
|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
2012 |
5
|
|
10
|
古希腊罗马时期西方的中国形象 |
邹雅艳
|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4
|
|
11
|
平等对话的设想:《潮汐图》的他者与自我 |
张琪
李锋
|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
2023 |
0 |
|
12
|
形象学视角下美国华裔文学的汉译问题 |
李红
张景华
|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3
|
|
13
|
自我形象的映照——《镜花缘》中的“他者”形象透视 |
袁盛财
|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3
|
|
14
|
英译陆游诗与陆游形象的符号化 |
龚刚
|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15
|
15世纪朝鲜崔溥《漂海录》中的山东形象 |
范淑杰
|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
2018 |
1
|
|
16
|
近代域外游记中的“述奇”色彩 |
苏明
|
《天中学刊》
|
2015 |
1
|
|
17
|
晚清域外游记研究浅识 |
杨波
|
《惠州学院学报》
|
2011 |
1
|
|
18
|
后殖民背景下的“异质文化形象”研究 |
齐园
|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19
|
形象学视野下的古代中印文化交流 |
王汝良
|
《南亚研究》
CSSCI
|
2012 |
1
|
|
20
|
实证主义与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缘起——卡雷和基亚的历史功绩 |
杨晓林
|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
200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