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阐释学翻译观在中国的阐释 |
西风
|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52
|
|
2
|
在转换生成语法和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之间——论乔治·斯坦纳阐释学翻译理论的源起 |
段小莉
|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7
|
|
3
|
斯坦纳阐释翻译理论下《道德经》英译中译者主体性的体现——亚瑟·威利译本与辜正坤译本对比分析 |
赵丽莎
|
《科技信息》
|
2009 |
5
|
|
4
|
阐释学翻译视阈下老舍作品中本源概念翻译策略研究——基于《二马》汉英双语平行语料库的个案分析 |
袁艳玲
刘嫦
|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8 |
4
|
|
5
|
斯坦纳阐释论视角下《生死疲劳》英译本译者主体性分析 |
王喆
|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
2015 |
4
|
|
6
|
“回忆/哀悼”的辩证法——论利科与翻译研究的两条诠释学路径 |
郝琳
|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3
|
|
7
|
从阐释翻译理论谈译者主体性及文学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作用 |
秦红梅
|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
2011 |
2
|
|
8
|
阐释学理论观照下的翻译研究 |
李宁
|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2
|
|
9
|
《边城》金介甫译本阐释翻译观 |
陈丽娜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2
|
|
10
|
阐释翻译理论关照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
马静影
|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6 |
2
|
|
11
|
论阐释翻译理论视域下《伤寒论》英译本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以罗希文和魏迺杰两种译本为例 |
李德俊
章传芳
|
《亚太传统医药》
|
2023 |
0 |
|
12
|
兵团发展历程中重大事件的英语翻译研究——以诠释学译论为视角 |
葛一纬
欧光安
|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
2015 |
1
|
|
13
|
从阐释学翻译理论视角探讨译者主体性——以《桃花源记》两个英译本为例 |
韦静雯
|
《科教文汇》
|
2016 |
0 |
|
14
|
跨语境的他述:论《浮生六记》英译者格雷厄姆·桑德斯的阐释学翻译观 |
梁林歆
|
《外语教育研究》
|
2020 |
1
|
|
15
|
阐释学翻译观与视界融合——以《南非之父:纳尔逊·曼德拉》的翻译为例 |
刘小林
|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1
|
|
16
|
阐释翻译“祥林嫂”过程中的译者主体性 |
蒋侠
|
《绥化学院学报》
|
2010 |
1
|
|
17
|
阐释翻译理论视角看译者主体性——以“祥林嫂”的翻译为例 |
蒋侠
肖征
|
《外语艺术教育研究》
|
2010 |
0 |
|
18
|
阐释翻译理论视角下纪录片字幕的英译——以《壮美广西》为例 |
陈婷
|
《现代英语》
|
2020 |
0 |
|
19
|
阐释学视域下民俗文化词英译策略研究——以《西和乞巧歌》英译本为例 |
谢晓科
|
《甘肃高师学报》
|
2024 |
0 |
|
20
|
理解与关联翻译的本质特征 |
蔡瑞珍
|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9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