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阐释学翻译观在中国的阐释 被引量:52
1
作者 西风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6-60,共5页
阐释学翻译观致力于从哲学层面解释和理解翻译现象。本文在梳理阐释学翻译观起源的基础上,对阐释学翻译观在中国的接受情况做了系统的考察,分析了阐释学翻译观在中国所面临的肯定性阐释和批判性质疑,并对其接受效果和阐释的循环问题... 阐释学翻译观致力于从哲学层面解释和理解翻译现象。本文在梳理阐释学翻译观起源的基础上,对阐释学翻译观在中国的接受情况做了系统的考察,分析了阐释学翻译观在中国所面临的肯定性阐释和批判性质疑,并对其接受效果和阐释的循环问题做了简明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阐释学翻译观 接受 中国
原文传递
在转换生成语法和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之间——论乔治·斯坦纳阐释学翻译理论的源起 被引量:7
2
作者 段小莉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0-117,189,共9页
西方比较文学界泰斗乔治·斯坦纳于2020年2月3日在伦敦逝世、终其一生,斯坦纳著作等身,成果斐然。然而,斯坦纳的学术思想在我国学界受到的关注却相对较少,对其阐释学翻译理论渊源的探究更是鲜有人问津。本文试图立于阐释学翻译理论... 西方比较文学界泰斗乔治·斯坦纳于2020年2月3日在伦敦逝世、终其一生,斯坦纳著作等身,成果斐然。然而,斯坦纳的学术思想在我国学界受到的关注却相对较少,对其阐释学翻译理论渊源的探究更是鲜有人问津。本文试图立于阐释学翻译理论生成的历史学术语境,从理论动机、学术遭遇、生存空间和运作机制等几个方面挖掘和分析其阐释学翻译理论的源起。研究认为,斯坦纳出于对言语多样性的切身感悟而不能苟同于致力于建构普世语法的“转换生成语法”,但在倾向于“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同时又不完全接受其理论,阐释翻译理论的建构恰恰完成于与前面两者的对话之中,也借此积淀了大量的理论思想,并在折中主义治学思想下建构出了独特的译学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治·斯坦纳 阐释学翻译理论 转换生成语法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原文传递
斯坦纳阐释翻译理论下《道德经》英译中译者主体性的体现——亚瑟·威利译本与辜正坤译本对比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赵丽莎 《科技信息》 2009年第29期I0249-I0250,共2页
《道德经》作为中国的经典著作,吸引着众多的中外学者对其进行新的阐释和翻译。本文以斯坦纳的阐释翻译理论为依据,对亚瑟.威利的英译本和辜正坤的英译本进行比较研究,系统的分析《道德经》英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的体现。
关键词 《道德经》 阐释翻译理论 译者主体性
下载PDF
阐释学翻译视阈下老舍作品中本源概念翻译策略研究——基于《二马》汉英双语平行语料库的个案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袁艳玲 刘嫦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111-115,共5页
文章以老舍《二马》及其英译本为语料建立汉英双语平行语料库,旨在探讨该作品中本源概念的分布及其翻译策略,并从阐释学翻译理论的视角,探寻译者如何运用各种翻译策略成功传递本源概念信息,做到最佳阐释。研究表明,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必... 文章以老舍《二马》及其英译本为语料建立汉英双语平行语料库,旨在探讨该作品中本源概念的分布及其翻译策略,并从阐释学翻译理论的视角,探寻译者如何运用各种翻译策略成功传递本源概念信息,做到最佳阐释。研究表明,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入理解本源概念的文化内涵,深刻领会原文作者的表达意图,恰当选用一种或多种翻译策略来阐释和传递本源概念,从而使译者对原文做出最佳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源概念 语料库 阐释学翻译理论 翻译策略
下载PDF
斯坦纳阐释论视角下《生死疲劳》英译本译者主体性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喆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51-54,共4页
以乔治·斯坦纳的阐释翻译理论中四个翻译步骤为理论指导,以莫言小说《生死疲劳》的英译本为研究对象,将译者主体性这一抽象概念分解到"信任"、"侵入"、"吸收"、"补偿"四个具体翻译步骤中... 以乔治·斯坦纳的阐释翻译理论中四个翻译步骤为理论指导,以莫言小说《生死疲劳》的英译本为研究对象,将译者主体性这一抽象概念分解到"信任"、"侵入"、"吸收"、"补偿"四个具体翻译步骤中,通过分析以期证实翻译家葛浩文的主体性作用在这四个具体的翻译步骤中得到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治·斯坦纳 阐释学翻译理论 译者主体性 《生死疲劳》
下载PDF
“回忆/哀悼”的辩证法——论利科与翻译研究的两条诠释学路径 被引量:3
6
作者 郝琳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5-70,共6页
保罗·利科为翻译研究指示出两条辩证统一的诠释学路径:一是"语言自身的运作"的路径,关涉"不可译性"、"可比性"与"逐字直译"的语言问题;一是"外来者的考验"的路径,关涉"语... 保罗·利科为翻译研究指示出两条辩证统一的诠释学路径:一是"语言自身的运作"的路径,关涉"不可译性"、"可比性"与"逐字直译"的语言问题;一是"外来者的考验"的路径,关涉"语言好客"、"自我理解"、"占有"与"普遍有效性"的伦理问题。利科的诠释学翻译理论化解了"可译性/不可译性"的思辨僵局和"忠实/背叛"的实践困境,综合了"逐字直译"的语言策略和"语言好客"的伦理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罗·利科 诠释学翻译理论 语言学范式 伦理学范式 不可译性 外来者的考验
原文传递
从阐释翻译理论谈译者主体性及文学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秦红梅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95-97,共3页
斯坦纳阐释翻译理论的四个步骤即信赖、侵入、吸纳、补偿凸显了译者的主体性。在翻译文学作品的时候,译者的主体性比在翻译其他体裁的文本时表现得更为明显。然而,译者主体性是否能够发挥到最佳状态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一个很重要的... 斯坦纳阐释翻译理论的四个步骤即信赖、侵入、吸纳、补偿凸显了译者的主体性。在翻译文学作品的时候,译者的主体性比在翻译其他体裁的文本时表现得更为明显。然而,译者主体性是否能够发挥到最佳状态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译者是否具备足够的文学理论知识。本文首先阐述了译者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的体现,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讨了在文学翻译活动中文学理论知识对译者合理发挥其主体性所起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阐释理论 译者主体性 文学理论 文学翻译
下载PDF
阐释学理论观照下的翻译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宁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9期67-69,共3页
作为一种研究意义理解和阐释的理论,阐释学的历史由来已久。与此同时,阐释学翻译观则致力于从哲学层面解释和理解翻译现象。文章通过对阐释学理论的相关梳理,发掘其对翻译研究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 阐释学 阐释学翻译观 翻译研究
下载PDF
《边城》金介甫译本阐释翻译观 被引量:2
9
作者 陈丽娜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141-144,共4页
《边城》是湘籍作家沈从文先生享誉国内外的一部经典小说。2005年,美国汉学家金介甫将《边城》重新进行了英译工作。为了给《边城》英文译作研究注入新鲜血液,从阐释翻译观角度对金介甫的《边城》英译本进行了初步分析与研究,并找出其... 《边城》是湘籍作家沈从文先生享誉国内外的一部经典小说。2005年,美国汉学家金介甫将《边城》重新进行了英译工作。为了给《边城》英文译作研究注入新鲜血液,从阐释翻译观角度对金介甫的《边城》英译本进行了初步分析与研究,并找出其中的优缺点,这也是对沈从文研究的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城》 金介甫 英译 阐释翻译观
下载PDF
阐释翻译理论关照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马静影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2期62-64,共3页
译者,一直是翻译研究中备受争议的话题。作为翻译活动的主体,译者的地位亦经历了从"隐身"到"显身"的转变,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而译者主体性研究也逐渐成为翻译研究的焦点之一。以斯坦纳提出的阐释翻译理论为理... 译者,一直是翻译研究中备受争议的话题。作为翻译活动的主体,译者的地位亦经历了从"隐身"到"显身"的转变,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而译者主体性研究也逐渐成为翻译研究的焦点之一。以斯坦纳提出的阐释翻译理论为理论基础,分别从翻译的信任、侵入、吸收和补偿四个阶段探讨了译者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的运用,并发现阐释翻译理论对译者主体性研究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阐释翻译理论 乔治·斯坦纳 译者主体性
下载PDF
论阐释翻译理论视域下《伤寒论》英译本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以罗希文和魏迺杰两种译本为例
11
作者 李德俊 章传芳 《亚太传统医药》 2023年第12期206-211,共6页
中医古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遗产,具有较高的医学和人文价值,是推动中医药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载体。使西方医生、学者或普通民众全面准确地认识和理解中医古籍,译者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结合斯坦纳阐释翻译理论所提出的四步... 中医古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遗产,具有较高的医学和人文价值,是推动中医药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载体。使西方医生、学者或普通民众全面准确地认识和理解中医古籍,译者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结合斯坦纳阐释翻译理论所提出的四步翻译过程,即信任、侵入、吸收和补偿,对罗希文和魏迺杰的《伤寒论》英译本进行对比研究,通过理论分析与案例说明相结合的方式,深入探讨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的具体体现,以期进一步拓展阐释翻译理论在中医古籍英译中的应用,为进一步推动中医古籍英译事业提供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阐释翻译理论 译者主体性 《伤寒论》 英译
下载PDF
兵团发展历程中重大事件的英语翻译研究——以诠释学译论为视角 被引量:1
12
作者 葛一纬 欧光安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5年第5期164-166,共3页
诠释学翻译理论兴起于20世纪中叶,对当代翻译学界影响甚大,其核心观点在于"如何理解和诠释",这一理论在翻译实践环节中的运用能有效促进实践者对原语和译语沟通过程的理解。本文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历程中重大事件的英语... 诠释学翻译理论兴起于20世纪中叶,对当代翻译学界影响甚大,其核心观点在于"如何理解和诠释",这一理论在翻译实践环节中的运用能有效促进实践者对原语和译语沟通过程的理解。本文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历程中重大事件的英语翻译为例,探讨诠释学翻译理论在翻译教学中实践环节运用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诠释学译论 翻译实践 兵团发展历程 重大事件
下载PDF
从阐释学翻译理论视角探讨译者主体性——以《桃花源记》两个英译本为例
13
作者 韦静雯 《科教文汇》 2016年第33期165-166,共2页
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后,译者主体性成为了近年来翻译界关注的重点之一。本文以乔治·斯坦纳的阐释学翻译理论四步骤为指导,选择陶渊明的代表作《桃花源记》的两个颇具代表性的译本——林语堂译本和James R.Hightower的译本作为对比... 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后,译者主体性成为了近年来翻译界关注的重点之一。本文以乔治·斯坦纳的阐释学翻译理论四步骤为指导,选择陶渊明的代表作《桃花源记》的两个颇具代表性的译本——林语堂译本和James R.Hightower的译本作为对比研究对象,将译者主体性这一概念分解到斯坦纳的四个翻译步骤中,以期证实两位译者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的体现,为进一步确立译者主体地位和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阐释学翻译理论 翻译四步骤 译者主体性 翻译过程
下载PDF
跨语境的他述:论《浮生六记》英译者格雷厄姆·桑德斯的阐释学翻译观 被引量:1
14
作者 梁林歆 《外语教育研究》 2020年第3期40-45,共6页
理解即翻译,而真正的理解是做出符合原作内涵和外延的创造性的新阐释。从乔治·斯坦纳的阐释学翻译观出发,对加拿大学者格雷厄姆·桑德斯英译中国古典文学《浮生六记》的“阐释运作”过程进行分析,发现桑德斯在翻译过程中遵循... 理解即翻译,而真正的理解是做出符合原作内涵和外延的创造性的新阐释。从乔治·斯坦纳的阐释学翻译观出发,对加拿大学者格雷厄姆·桑德斯英译中国古典文学《浮生六记》的“阐释运作”过程进行分析,发现桑德斯在翻译过程中遵循着信任、侵入、吸收和补偿的阐释学翻译观,最大限度地再现了原作的内涵和外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生六记》 格雷厄姆·桑德斯 阐释学翻译观
下载PDF
阐释学翻译观与视界融合——以《南非之父:纳尔逊·曼德拉》的翻译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小林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125-129,共5页
阐释学翻译观是国内外译界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在国内也经历了数十年的译介和传承。在梳理阐释学翻译观起源及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阐释学翻译观的视界融合及主体间性理论,结合翻译实践,对阐释学翻译观的理论内核进行了论证,从而揭示... 阐释学翻译观是国内外译界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在国内也经历了数十年的译介和传承。在梳理阐释学翻译观起源及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阐释学翻译观的视界融合及主体间性理论,结合翻译实践,对阐释学翻译观的理论内核进行了论证,从而揭示了阐释学翻译观作为翻译理论研究史上开拓性成就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阐释学翻译观 视界融合 主体间性 《南非之父 纳尔逊· 曼德拉》
下载PDF
阐释翻译“祥林嫂”过程中的译者主体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蒋侠 《绥化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132-133,共2页
斯坦纳的阐释翻译理论有助于探讨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在翻译过程中,在信赖、侵入、吸收和补偿这四个步骤中,充分体现了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注重文化的忠实。
关键词 阐释翻译理论 译者主体性 祥林嫂
下载PDF
阐释翻译理论视角看译者主体性——以“祥林嫂”的翻译为例
17
作者 蒋侠 肖征 《外语艺术教育研究》 2010年第1期32-35,共4页
本文运用斯坦纳的阐释翻译理论探讨了杨译鲁迅作品《祝福》中"祥林嫂"一词的翻译,研究杨宪益、戴乃迭翻译过程中在信赖、侵入、吸收和补偿四个步骤中如何发挥主体性,揭示了文学翻译中词语翻译忠于文化的意义。
关键词 译者主体性 阐释翻译理论 祥林嫂 杨译
原文传递
阐释翻译理论视角下纪录片字幕的英译——以《壮美广西》为例
18
作者 陈婷 《现代英语》 2020年第8期46-48,共3页
随着经济文化全球化的推进,纪录片也成了一种重要的外宣方式。纪录片《壮美广西》展现的风土人情,加深了国内外观众对广西的了解。字幕翻译作为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事关文化传播的效果,在跨文化交际中尤为重要。文章以纪录片《壮美广西... 随着经济文化全球化的推进,纪录片也成了一种重要的外宣方式。纪录片《壮美广西》展现的风土人情,加深了国内外观众对广西的了解。字幕翻译作为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事关文化传播的效果,在跨文化交际中尤为重要。文章以纪录片《壮美广西》的字幕英译为例,从阐释翻译理论视角分析其字幕英译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阐释翻译理论 字幕翻译 壮美广西
原文传递
阐释学视域下民俗文化词英译策略研究——以《西和乞巧歌》英译本为例
19
作者 谢晓科 《甘肃高师学报》 2024年第3期48-52,共5页
二十一世纪初,以彭建明、蒋贤萍等为代表的学者将赵逵夫先生主编的《西和乞巧歌》翻译成英文,这对于向英语世界传播中国民间歌谣及民间民俗文化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文章以乔治·斯坦纳阐释学翻译理论四步骤为指引,分析了原作中祭... 二十一世纪初,以彭建明、蒋贤萍等为代表的学者将赵逵夫先生主编的《西和乞巧歌》翻译成英文,这对于向英语世界传播中国民间歌谣及民间民俗文化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文章以乔治·斯坦纳阐释学翻译理论四步骤为指引,分析了原作中祭祀礼俗类以及婚姻礼俗类民俗文化词的内涵意义,并结合译本中翻译的实例及乞巧歌、英语歌谣的特点展开研究。研究发现,译者对于此类民俗文化词的翻译,基于归化、异化以及中西文化缺省补偿原则的翻译策略,采用了意译、直译或音译加注释的翻译方法,准确、有效地传递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乞巧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和乞巧歌 民俗文化词 阐释学翻译理论 翻译策略
下载PDF
理解与关联翻译的本质特征 被引量:3
20
作者 蔡瑞珍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97-100,共4页
关联理论把翻译看成一个跨语言、跨文化动态阐释的明示—推理交际过程,强调翻译的交际性、动态性与阐释性的本质特征,这与哲学阐释学中理解的对话性、历史性与相对性等特点不谋而合,因此关联翻译理论蕴涵着丰富的哲学思想。
关键词 阐释学 理解 关联翻译 本质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