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nges of gut bacteria and immune parameters in liver transplant recipients 被引量:42
1
作者 Zhong-Wen Wu, Zong-Xin Ling, Hai-Feng Lu, Jian Zuo, Ji-Fang Sheng, Shu-Sen Zheng and Lan-Juan Li State Key Laboratory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 Depar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 Key Lab of Combined Multiorgan Transplantation, Ministry of Public Health, Key Lab of Organ Transplantation and Department of Hepatobiliary and Pancreatic Surgery ,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Zhejia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Hangzhou 310003, China 《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 SCIE CAS 2012年第1期40-50,共11页
BACKGROUND: Liver transplant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therapeutic options for patients with end-stage liver diseases, and gut microbiota is actively involved in potential infections in pretransplant and postt... BACKGROUND: Liver transplant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therapeutic options for patients with end-stage liver diseases, and gut microbiota is actively involved in potential infections in pretransplant and posttransplant patients. However, the diversity of gut microbiota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immune parameter of liver transplantation recipients are not well understood. METHODS: We collected fresh feces and blood samples from 190 participants in China from November 2004 to May 2008, including 28 healthy volunteers, 51 cirrhotic patients and 111 liver-transplanted patients. Six interesting gut bacteria, plasma endotoxin, serum cytokines (i.e.,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and interleukin-6) and fecal secretory IgA (SIgA) were investigated by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chromogenic limulus amoebocyte assay, sandwich-type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and radioimmunoassay, respectively. RESULTS: All Eubacteria, Bifidobacterium spp., 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 and Lactobacillus sp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liver transplantation recipients while Enterobacteriaceae and Enterococcus sp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P<0.05). Except for Enterococcus spp., other bacteria showed a tendency to restore to normal level along with the time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Plasma endotoxin, interleukin-6 and fecal SIgA in cirrhotic patient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but not in liver transplantation recipients. Plasma endotoxin and interleukin-6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all Eubacteria and the Bacteroides-Prevotella group, while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was not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se six gut bacteria in cirrhotic patients.CONCLUSIONS: Our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abundant gut bacteria were altered significantly in both cirrhotic and liver transplantation patients, while plasma endotoxin and interleukin-6 increased remarkably in cirrhotic patients, showing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with gut microbiota. Interestingly, our data show a tendency for these gut bacteria to restore to normal lev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ut bacteria INTERLEUKIN-6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fecal secretory IgA liver transplantation
下载PDF
重庆地区取食高粱的草地贪夜蛾与玉米粘虫肠道细菌比较 被引量:28
2
作者 顾偌铖 唐运林 +13 位作者 吴燕燕 牛小慧 李青晏 郭志斌 向丽 蒋睿轩 雷云飞 刘秀 胡源 包佳玲 李田 韦俊宏 潘国庆 周泽扬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13,共8页
草地贪夜蛾( Spodoptera frugiperda )于2019年5月被发现已经入侵至重庆地区, 6月底在江津地区的高粱地中也发现了少量的草地贪夜蛾,同时还发现了大量玉米粘虫( Mythimna seperata ).通过分离培养同一生境内的草地贪夜蛾和玉米粘虫的肠... 草地贪夜蛾( Spodoptera frugiperda )于2019年5月被发现已经入侵至重庆地区, 6月底在江津地区的高粱地中也发现了少量的草地贪夜蛾,同时还发现了大量玉米粘虫( Mythimna seperata ).通过分离培养同一生境内的草地贪夜蛾和玉米粘虫的肠道细菌,结合16S rDNA测序完成了这两种害虫肠道优势菌属水平的鉴定,共分离得到了19个细菌分离株,其中分离自草地贪夜蛾肠道细菌归为5个属,分别为欧文氏菌属(Erwinia),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肠杆菌属(Enterobacter),肠球菌属(Enterococc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分离自玉米粘虫肠道细菌归为6个属,分别为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肠球菌属(Enterococcus),金黄杆菌属(Chryseobacterium),芽孢杆菌属(Bacillus).同时我们也对采自玉米地和高粱地的草地贪夜蛾肠道微生物优势菌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江津高粱地中的草地贪夜蛾中没有发现克雷伯氏菌,但该菌在巫山、巫溪玉米地的草地贪夜蛾中大量存在.结论为进一步研究草地贪夜蛾幼虫肠道核心微生物群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地区 高粱 草地贪夜蛾 玉米粘虫 肠道细菌
下载PDF
马铃薯块茎蛾肠道细菌分离鉴定及其对植物源大分子化合物的降解作用 被引量:22
3
作者 郑亚强 杜广祖 +3 位作者 李亦菲 陈斌 李正跃 肖关丽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25-532,共8页
为弄清马铃薯块茎蛾肠道可培养细菌的群落结构及其功能。本研究采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对马铃薯块茎蛾4龄幼虫肠道细菌进行了分离培养,采用16S r DNA序列对各菌株进行种属鉴定,并采用酶鉴定培养基法测定了肠道各细菌对淀粉、纤维素、... 为弄清马铃薯块茎蛾肠道可培养细菌的群落结构及其功能。本研究采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对马铃薯块茎蛾4龄幼虫肠道细菌进行了分离培养,采用16S r DNA序列对各菌株进行种属鉴定,并采用酶鉴定培养基法测定了肠道各细菌对淀粉、纤维素、木聚糖和果胶等植物源大分子物质的降解作用。从马铃薯块茎蛾肠道内共分离到细菌8属10种,分别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肠杆菌属Enterobacter、节细菌属Arthrobacter、鞘氨醇杆菌属Sphingobacterium、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束村氏菌属Tsukamurella和克雷白氏杆菌属Klebsiella。其中仅鞘氨醇杆菌属菌株LZD10、阿氏节杆菌属菌株LZN13、烟草节杆菌属菌株HZN9对淀粉具有明显的降解作用,但对纤维素、木聚糖和果胶无降解作用,而其余菌株对4种化合物均无降解作用。该研究结果将为深入研究马铃薯块茎蛾对马铃薯块茎的食物适应机制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块茎蛾 肠道细菌 降解作用
下载PDF
取食不同食物对小菜蛾幼虫肠道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4
作者 吴晓露 夏晓峰 +2 位作者 陈俊晖 Geoff M.GURR 尤民生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72-1185,共14页
【目的】植食性昆虫肠道细菌的组成与其食物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究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幼虫肠道细菌多样性与其取食食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相互适应的过程。【方法】本研究选取小菜蛾人工饲料品系(S)及其转寄主到结球甘蓝B... 【目的】植食性昆虫肠道细菌的组成与其食物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究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幼虫肠道细菌多样性与其取食食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相互适应的过程。【方法】本研究选取小菜蛾人工饲料品系(S)及其转寄主到结球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 capitata、结球白菜Brassica rapa subsp. pekinensis和花椰菜Brassica olerocea var. botrytis饲养后第1代(分别为G1C, G1CC和G1WC)和第3代(分别为G3C, G3CC和G3WC)的4龄幼虫,提取小菜蛾肠道细菌基因组DNA,利用Illumina MiSeq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其肠道细菌多样性和丰度。【结果】α多样性指数分析发现,取食不同食物的小菜蛾4龄幼虫肠道细菌多样性高低顺序为G1WC>G1CC>S>G1C。在菌群组成上,以人工饲料为食的S样品肠道细菌主要由厚壁菌门(Firmicutes)组成,转寄主植物后的G1C, G1CC和G1WC肠道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显著下降,G1C和G1CC小菜蛾肠道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显著上升成为优势菌群,G1WC肠道中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成为优势菌群。在寄主植物上连续饲养3代后,与第1代相比,小菜蛾肠道细菌α多样性指数没有显著性改变,但在结球甘蓝和结球白菜上小菜蛾肠道菌群结构却发生了变化,相比G1C,G3C肠道中芽孢杆菌目(Bacillales)的相对丰度显著下降;相比G1CC, G3CC肠道中放线菌门(Proteo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和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的相对丰度均显著上升。【结论】取食人工饲料和不同寄主植物的小菜蛾幼虫肠道细菌多样性和群落构成存在显著差异,寄主植物对小菜蛾肠道微生物的结构组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且小菜蛾肠道微生物对寄主植物可能存在一个长期适应的过程。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影响小菜蛾肠道细菌变化的因素,以及后续研究肠道细菌与寄主植物之间的互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食物 寄主植物 肠道细菌 微生物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心肠对话:肠道菌群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8
5
作者 何锴琳 纪浩然 +2 位作者 张航 胡涛 夏珂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19年第8期718-723,共6页
心血管疾病(CVD)是对人类健康构成极大威胁的一类疾病,其发生、发展往往受遗传与环境的多种因素影响。肠道菌群是人体内数目最大的菌群库,影响宿主的生理代谢,近年来肠道菌群与宿主间的相互作用逐渐受到重视。肠道微生物群在人类健康和... 心血管疾病(CVD)是对人类健康构成极大威胁的一类疾病,其发生、发展往往受遗传与环境的多种因素影响。肠道菌群是人体内数目最大的菌群库,影响宿主的生理代谢,近年来肠道菌群与宿主间的相互作用逐渐受到重视。肠道微生物群在人类健康和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许多研究证实了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可从血脂异常、2型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力衰竭等多个方面影响CVD。因此,以肠道菌群作为CVD治疗靶点的方案值得探索。本文将对肠道菌群在CV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治疗CVD的方法进行系统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肠道菌群 代谢产物 发病机制 干预措施
下载PDF
菊苣提取物对腹型肥胖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18
6
作者 孙博喻 张冰 +3 位作者 林志健 李丽玉 王红坡 周俊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081-2085,共5页
目的:从肠道菌群探讨菊苣提取物干预腹型肥胖大鼠的药效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组、模型组、菊苣高、低剂量组和非诺贝特组。正常组给予去离子水,其他组给予果糖水并给予菊苣、非诺贝特治疗,生化法检测甘油三酯、总胆... 目的:从肠道菌群探讨菊苣提取物干预腹型肥胖大鼠的药效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组、模型组、菊苣高、低剂量组和非诺贝特组。正常组给予去离子水,其他组给予果糖水并给予菊苣、非诺贝特治疗,生化法检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测量体重、腹围,实时荧光定量PCR微观观察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大鼠甘油三酯水平、腹围明显升高(P<0.05),体重、高密度脂蛋白有所增加但未见明显变化,大肠杆菌、乳酸菌数量明显增加;与模型组相比,菊苣提取物高、低剂量组及非诺贝特组可以显著降低甘油三酯水平(P<0.05)、降低大肠杆菌及乳酸菌的数量、增加双歧杆菌的数量;非诺贝特组可显著降低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结论:菊苣治疗腹型肥胖效果显著,其干预腹型肥胖的药效机制可能与肠道中大肠杆菌、乳酸菌数量的降低及双歧杆菌的数量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型肥胖 菊苣 肠道菌群 实时荧光定量PCR 果糖
原文传递
重庆地区草地贪夜蛾肠道细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16
7
作者 唐运林 吴燕燕 +11 位作者 顾偌铖 邹祥明 张祯 牛小慧 王泽乐 陈洁 吴玉娇 李田 李春峰 韦俊宏 潘国庆 周泽扬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14,共7页
为了解入侵重庆地区草地贪夜蛾( Spodoptera frugiperda )肠道所携带的细菌组成,以采集自巫溪、巫山地区玉米地里的草地贪夜蛾为材料,运用传统培养方法分离了其肠道优势细菌,并基于16S rDNA测序开展了优势菌的属水平鉴定,共获得了30个... 为了解入侵重庆地区草地贪夜蛾( Spodoptera frugiperda )肠道所携带的细菌组成,以采集自巫溪、巫山地区玉米地里的草地贪夜蛾为材料,运用传统培养方法分离了其肠道优势细菌,并基于16S rDNA测序开展了优势菌的属水平鉴定,共获得了30个细菌分离株,经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可归于5个属,分别为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肠杆菌属(Enterobacter)以及气单胞菌属(Aeromonas);其中,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的丰度最高,占所有分离菌株的63%;假单胞属(Pseudomonas)和肠杆菌属(Enterobacter)菌株仅在巫山地区分离得到,气单胞菌属(Aeromonas)仅在巫溪地区分离得到.实验确定了入侵重庆地区草地贪夜蛾肠道优势细菌的种类及丰度,为后续研究草地贪夜蛾肠道微生物对宿主的生长发育以及迁飞等重要问题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地区 草地贪夜蛾 肠道细菌 鉴定
下载PDF
饲喂玉米秸秆的白星花金龟幼虫肠道细菌多样性 被引量:15
8
作者 田小燕 宋福平 +4 位作者 张杰 刘荣梅 张兴鹏 段江燕 束长龙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32-641,共10页
【目的】分析比较饲喂玉米Zea mays L.秸秆的白星花金龟Protaetia brevitarsis幼虫中肠、后肠中细菌群落结构,挖掘肠道细菌在白星花金龟消化秸秆中的功能。【方法】分别提取健康白星花金龟3龄幼虫10个样品(5个中肠内含物、5个后肠内含物... 【目的】分析比较饲喂玉米Zea mays L.秸秆的白星花金龟Protaetia brevitarsis幼虫中肠、后肠中细菌群落结构,挖掘肠道细菌在白星花金龟消化秸秆中的功能。【方法】分别提取健康白星花金龟3龄幼虫10个样品(5个中肠内含物、5个后肠内含物)肠道细菌总DNA,利用Illumina HiSeq技术对白星花金龟幼虫中肠和后肠细菌的16S rDNA V4区序列进行测序,统计样品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数量,分析物种丰度、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并将细菌群落信息映射到KEGG基因组数据库,进行细菌群落功能挖掘。【结果】共获得白星花金龟3龄幼虫肠道细菌1 062 897高质量reads,聚类为2 441个OTUs,总共注释到27个门,51个纲,77目,168科,326属。在属的分类阶元上,中肠中以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为最优势属,后肠中以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为最优势属。α多样性分析表明,后肠群落多样性更丰富;β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后肠微生物群落更稳定。细菌群落功能分析结果显示,中肠、后肠细菌群落都含有降解秸秆相关的酶系,其中,中肠降解木质素相关的通路更丰富,后肠降解纤维素的酶更多。【结论】采用Illumina HiSeq测序技术明确了饲喂玉米秸秆的白星花金龟幼虫中肠、后肠细菌群落结构与特点,进一步发现了肠道细菌在白星花金龟秸秆消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相关研究结果将为白星花金龟消化秸秆的机制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为我国秸秆资源化利用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星花金龟 肠道细菌 16S RDNA V4区 细菌群落 群落多样性 功能分析
下载PDF
昆虫肠道细菌的功能和研究方法 被引量:15
9
作者 杨云秋 张勇 +3 位作者 陈亦然 张灿 赵天宇 龙雁华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18年第3期512-518,共7页
昆虫肠道中存在大量的细菌,这些细菌具有种群结构和功能多样性的特点。目前的观点认为昆虫的种类和取食特性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昆虫的生长发育离不开这些微生物。早期的实验中只能利用传统平板培养方法通过观察菌落的生长形态... 昆虫肠道中存在大量的细菌,这些细菌具有种群结构和功能多样性的特点。目前的观点认为昆虫的种类和取食特性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昆虫的生长发育离不开这些微生物。早期的实验中只能利用传统平板培养方法通过观察菌落的生长形态和菌株的生理特性进行研究。但由于自然界中99%的微生物是无法培养的,同时培养法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因而培养法无法满足研究人员对昆虫肠道细菌的深入研究。随着宏基因组学的兴起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用新的技术研究昆虫肠道微生物成了当前的研究热点。为此,对昆虫肠道微生物的一些基本概念、主要功能和主要研究手段进行归纳整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物 功能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云南地区草地贪夜蛾肠道细菌的分离及鉴定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李青晏 唐运林 +12 位作者 蒋睿轩 张永红 朱峰 白兴荣 顾偌铖 吴燕燕 吴玉娇 陈洁 李田 李春峰 韦俊宏 潘国庆 周泽扬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共8页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自2019年1月入侵中国以来,现已蔓延至全国25个省份.为了解草地贪夜蛾的肠道微生物的组成,近期该课题组在云南蒙自地区的玉米地采集了草地贪夜蛾幼虫及成虫,通过分离培养结合16S rDNA测序鉴定其肠道细...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自2019年1月入侵中国以来,现已蔓延至全国25个省份.为了解草地贪夜蛾的肠道微生物的组成,近期该课题组在云南蒙自地区的玉米地采集了草地贪夜蛾幼虫及成虫,通过分离培养结合16S rDNA测序鉴定其肠道细菌分离株的种属.在幼虫肠道中分离到32个细菌分离株,通过16S rDNA序列同源聚类可归为4个属,分别为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肠球菌属(Enterococcus)、沙雷氏菌属(Serratia)和摩根菌属(Morganella),其中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丰度最高,为53.1%;在成虫肠道中分离到16个细菌分离株归为5个属,分别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微球菌属(Micrococc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其中不动杆菌丰度最高,为56.0%.该研究首次对入侵中国的草地贪夜蛾成虫肠道细菌进行分离鉴定,为后续研究草地贪夜蛾生物学适应性等重要问题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肠道细菌 成虫 云南地区 生物适应性
下载PDF
胆汁酸功能及其与肠道细菌相互关系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李灏 姜颖 贺福初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817-822,共6页
胆汁酸具有多种重要生理功能.近年研究发现,胆汁酸可作为信号分子与褐色脂肪细胞表面受体TGR5结合,可激活法尼酯衍生物X受体(nuclear receptor farnesoid X receptor,FXR)的表达.通过激活这些不同的信号传导途径,胆汁酸可以分别起到调... 胆汁酸具有多种重要生理功能.近年研究发现,胆汁酸可作为信号分子与褐色脂肪细胞表面受体TGR5结合,可激活法尼酯衍生物X受体(nuclear receptor farnesoid X receptor,FXR)的表达.通过激活这些不同的信号传导途径,胆汁酸可以分别起到调节体内能量代谢平衡、控制肥胖以及抑制肠道细菌过度增殖的作用.胆汁酸与人及动物肠道细菌具有复杂的相互关系:肠道细菌对于胆汁酸的转化很重要,除了在胆汁酸的转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外,肠道微生物菌群还可以十分有效地水解已被胆汁酸清除的生物体内结合寄生物或异源物质,促进这些物质的活化或肠肝循环.宿主拥有一些抑制细菌过度增殖的机制,这些机制包括快速转运以及利用抗菌肽、蛋白水解肽和胆汁酸等进行抑菌;而有些肠道细菌在进化中形成一些抗性机制可避免胆汁酸胁迫.本文主要就胆汁酸控制肥胖以及抑制细菌过度增殖的机制和胆汁酸与肠道细菌相互关系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酸 控制肥胖 肠道细菌
下载PDF
云南草地贪夜蛾扩散区与首发地种群肠道细菌群落组成结构及多样性的比较 被引量:13
12
作者 徐天梅 符成悦 +3 位作者 苏造堂 肖关丽 李维薇 陈斌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6-125,共10页
草地贪夜蛾是一种新入侵我国的重大害虫。肠道细菌是昆虫肠道微生物的重要类群,在害虫生理生态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弄清云南省草地贪夜蛾扩散地与入侵地种群肠道细菌群落组成结构及多样性的差异,本研究采用Illumina Hiseq技术对云... 草地贪夜蛾是一种新入侵我国的重大害虫。肠道细菌是昆虫肠道微生物的重要类群,在害虫生理生态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弄清云南省草地贪夜蛾扩散地与入侵地种群肠道细菌群落组成结构及多样性的差异,本研究采用Illumina Hiseq技术对云南草地贪夜蛾首发地普洱市宝藏镇、扩散区昆明市嵩明县两个地区草地贪夜蛾4龄幼虫肠道细菌的16S rDNA V3-V4变异区域序列进行了测定分析,应用USEARCH和QIIME软件统计样品序列数和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数量分析了肠道细菌群落组成结构及物种丰度与多样性。结果表明,来自普洱市宝藏镇、昆明市嵩明县的6个草地贪夜蛾样品共产生了302786条有效序列,在97%相似度下可将其聚成564个OTUs,共发现细菌20门、39纲、86目、161科、318属、344种。其中宝藏镇草地贪夜蛾种群的肠道细菌分属于16门、29纲、60目、102科、178属共192种;优势门、纲、目、科、属、种分别为:厚壁菌门(35.09%)、梭菌纲(15.84%)、梭菌目(15.84%)、艾克曼菌科(12.80%)、艾克曼菌属(12.80%)、不可培养的艾克曼菌属细菌(12.80%)。嵩明县草地贪夜蛾肠道细菌共184种,分属于15门、27纲、54目、96科、172属;优势门、纲、目、科、属、种分别为:厚壁菌门(65.87%)、杆菌纲(48.07%)、乳杆菌目(47.32%)、肠球菌科(46.99%)、肠球菌属(46.99%)、NLAE-zl-C485(46.96%)。宝藏镇草地贪夜蛾4龄幼虫肠道内细菌群落Shannon、ACE和Chao1多样性指数分别为3.46、360.25和370.54,分别高于扩散地嵩明县种群的2.26、295.54和305.42;而Simpson指数(0.13)则低于嵩明县种群(0.36)。通过KEGG代谢途径差异分析发现,草地贪夜蛾肠道细菌基因主要参与的代谢途径是整体组织构建和碳水化合物代谢,且宝藏镇草地贪夜蛾肠道细菌基因在大多数的代谢通路中表达量高于嵩明县种群。以上结果说明,云南省草地贪夜蛾首发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肠道细菌 16S rDNA 基因测序
下载PDF
大蒜多糖对人体肠道中拟杆菌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曾艳华 陈玛宁 +2 位作者 张宁 吴希阳 黄雪松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2010年第5期445-447,489,共4页
本文通过添加大蒜多糖对人的粪悬液进行体外厌氧培养,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对培养液的拟杆菌计数。并从培养液中分离出两株拟杆菌菌株,通过七叶苷水解、糖发酵等生理生化试验,初步鉴定其为拟杆菌属(Bacteroides spp.)。实验表明,大... 本文通过添加大蒜多糖对人的粪悬液进行体外厌氧培养,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对培养液的拟杆菌计数。并从培养液中分离出两株拟杆菌菌株,通过七叶苷水解、糖发酵等生理生化试验,初步鉴定其为拟杆菌属(Bacteroides spp.)。实验表明,大蒜多糖培养基中拟杆菌数量有明显增加,约增殖1.6-3.4个数量级,表明拟杆菌能够利用大蒜多糖促进自身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多糖 拟杆菌 鉴定 肠道菌群
下载PDF
饲粮纤维对猪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冯江鑫 陈代文 +2 位作者 余冰 何军 郑萍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828-3835,共8页
肠道屏障主要包括肠道内正常菌群、黏液层、肠上皮细胞以及免疫屏障,肠道屏障功能与饲粮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饲粮纤维是指在哺乳动物肠道内不能被其内源消化酶消化吸收的碳水化合物,通常被称为非淀粉多糖(NSP),主要包括纤维素、半纤维... 肠道屏障主要包括肠道内正常菌群、黏液层、肠上皮细胞以及免疫屏障,肠道屏障功能与饲粮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饲粮纤维是指在哺乳动物肠道内不能被其内源消化酶消化吸收的碳水化合物,通常被称为非淀粉多糖(NSP),主要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β-葡聚糖等,具有增强肠道黏膜屏障、改善微生物群落结构以及改善益生菌和致病菌的比例等作用。本文综述了饲粮纤维对猪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理,以期促进纤维在猪生产中被合理、有效地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 肠道屏障 肠道微生物
下载PDF
黄葵减轻慢性肾病模型大鼠体内尿毒素蓄积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颖异 李建萍 +6 位作者 陆静波 李成曦 于金高 张森 江曙 郭建明 段金廒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267-2276,共10页
尿毒素是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肾功能衰退时在体内大量蓄积的有害物质,会加速CKD疾病进展,现如今缺少经济有效的降低CKD患者体内尿毒素蓄积的治疗方法。黄葵胶囊作为中医临床治疗CKD的有效药物,疗效确切但作用机制... 尿毒素是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肾功能衰退时在体内大量蓄积的有害物质,会加速CKD疾病进展,现如今缺少经济有效的降低CKD患者体内尿毒素蓄积的治疗方法。黄葵胶囊作为中医临床治疗CKD的有效药物,疗效确切但作用机制未完全明确。本研究考察了黄葵对CKD大鼠体内尿毒素蓄积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其作用机制。黄葵灌胃CKD模型大鼠,利用UPLC-TQ/MS、16S rDNA测序、HPLC-FLD及肠道细菌体外厌氧培养等手段探讨黄葵对尿毒素及其前体合成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动物实验遵循南京中医药大学动物伦理委员会规定。结果显示,黄葵(0.675 g·kg^-1)可有效抑制尿毒素类分子硫酸吲哚酚(indoxyl sulfate,IS)在CKD大鼠体内蓄积,大鼠血浆、肝脏及肾脏中IS含量分别降低49.5%、68.9%、40.6%。黄葵不影响IS在宿主肝脏细胞内合成途径,即不影响IS的前体分子吲哚向IS转化的过程。但是,黄葵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肠道中吲哚合成,粪便吲哚含量降低46.4%,提示黄葵干预IS生物合成的作用靶点可能集中在肠道菌群。进一步研究发现,黄葵对CKD模型大鼠肠道内异常升高的肠杆菌科细菌(吲哚合成的主要菌群)的丰度无显著影响,提示黄葵不是通过直接影响吲哚合成相关细菌的丰度来干预吲哚生物合成的。体外实验结果显示,黄葵(4000、400、40、4μg·mL^-1)剂量依赖性抑制肠道细菌合成吲哚。培养至12 h后,黄葵组细菌色氨酸转运量由83.4μmol·L^-1降低至43.6μmol·L^-1,表明黄葵通过干扰色氨酸向细菌内转运从而抑制吲哚合成。上述研究结果提示,肠道细菌可能是黄葵减轻CKD导致的尿毒素体内蓄积、延缓CKD病情进展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病 尿毒素 硫酸吲哚酚 吲哚 肠道细菌 黄葵
原文传递
基于PCR-DGGE技术的3种植食性叶蜂幼虫肠道细菌群落结构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帅帅 南小宁 +2 位作者 王云果 朱兰芳 贺虹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54-160,共7页
肠道微生物在植食性昆虫与寄主植物的协同进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采用基于16S rRNA基因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分析了3种植食性叶蜂(河曲丝叶蜂(Nematus hequensis)、落叶松叶蜂(Pristiphora erichsonii)和松阿扁叶蜂(Acantholy... 肠道微生物在植食性昆虫与寄主植物的协同进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采用基于16S rRNA基因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分析了3种植食性叶蜂(河曲丝叶蜂(Nematus hequensis)、落叶松叶蜂(Pristiphora erichsonii)和松阿扁叶蜂(Acantholyda posticalis))幼虫的肠道菌群,旨在比较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叶蜂幼虫的肠道菌群特征。结果表明,3种叶蜂幼虫肠道细菌组成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取食阔叶树的河曲丝叶蜂幼虫肠道菌群明显不同于取食针叶的2种叶蜂,后两者的菌群比较相似。河曲丝叶蜂幼虫肠道细菌隶属于变形菌门、厚壁菌门和放线菌门,包括8个属,其中沙雷氏菌属(Serratia)和根瘤菌属(Rhizobium)为优势菌群;落叶松叶蜂幼虫肠道细菌隶属于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包括6个属,其中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为优势菌群;松阿扁叶蜂幼虫肠道细菌隶属于变形菌门、厚壁菌门和软壁菌门,包括7个属,其中沃尔巴克氏体属(Wolbachia)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为优势菌群。因此,3种叶蜂的肠道菌群与其各自取食的寄主植物具有密切的关系,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肠道微生物在植食性昆虫对寄主植物的选择中所起的作用提供了基础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曲丝叶蜂 落叶松叶蜂 松阿扁叶蜂 肠道细菌 PCR-DGGE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five antibiotics on larval gut bacterial diversity of Plutella xylostella (Lepidoptera: Plutellidae) 被引量:7
17
作者 Xiao-Li Lin Zhi-Wei Kang Qin-Jian Pan Tong-Xian Liu 《Insect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5期619-628,共10页
Larvae of the diamondback moth, Plutella xylostella L. (Lepidoptera: Plutelli- dae), have rich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habiting the gut, and these bacteria contribute to the fitness of the pest. In this study we ev... Larvae of the diamondback moth, Plutella xylostella L. (Lepidoptera: Plutelli- dae), have rich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habiting the gut, and these bacteria contribute to the fitness of the pest. In this study we evaluated the effects of five antibiotics (rifampicin, ampicillin, tetracycline, streptomycin sulfate and chloramphenicol) on the gut bacterial di- versity ofP xylostella larvae. We screened five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for each antibiotic in a leaf disc assay, and found that rifampicin and streptomycin sulfate at 3 mg/mL signif- icantly reduced the diversity of the bacterial community, and some bacterial species could be rapidly eliminated. The number of gut bacteria in the rifampicin group and strepto- mycin sulfate group decreased more rapidly than the others. With the increase of antibiotic concentration, the removal efficiency was improved, whereas toxic effects became more apparent. All antibiotics reduced larv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and eventually caused high mortality, malformation of the prepupae, and hindered pupation and adult emergence. Among the five antibiotics, tetracycline was the most toxic and streptomycin sulfate was a relatively mild one. Some dominant bacteria were not affected by feeding antibiotics alone.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graph showed that the most abundant and diverse bacteria in P xylostella larval gut appeared in the cabbage feeding group, and diet change and antibiotics intake influenced gut flora abundance. Species diversity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the artificial diet and antibiotics treatment groups. After feeding on the artificial diet with rifampicin, streptomycin sulfate and their mixture for 10 days, larval gut bacteria could not be completely removed as detected with the 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is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BIOTICS ENDOSYMBIONT gut bacteria microbes PCR-DGGE
原文传递
用添加柞蚕免疫活性蛋白的饲料饲养断奶仔猪的试验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亚洁 温志新 +6 位作者 孙永欣 孟楠 都兴范 李学军 马淑慧 米锐 李树英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3-147,共5页
将自制的含有抗菌肽、溶菌酶、凝集素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柞蚕免疫活性蛋白添加在断奶仔猪的饲料中,研究其对仔猪生产发育和免疫能力的影响。选用48头平均体质量为(12.625±0.576)kg的35日龄断奶1周的仔猪,随机分为饲喂基础饲粮的... 将自制的含有抗菌肽、溶菌酶、凝集素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柞蚕免疫活性蛋白添加在断奶仔猪的饲料中,研究其对仔猪生产发育和免疫能力的影响。选用48头平均体质量为(12.625±0.576)kg的35日龄断奶1周的仔猪,随机分为饲喂基础饲粮的对照组(Ⅰ组)和分别饲喂柞蚕免疫活性蛋白添加量为30、50、100 g/kg的饲粮的3个试验组(Ⅱ、Ⅲ、Ⅳ组),经过为期32 d的试验表明:Ⅲ、Ⅳ试验组仔猪的平均日增体质量显著提高(P<0.05),以Ⅲ试验组的效果最佳,并且Ⅲ、Ⅳ试验组仔猪饲养的料重比以及Ⅱ、Ⅲ、Ⅳ3个试验组仔猪的腹泻率显著降低(P<0.05),但各试验组仔猪的平均日采食量变化不显著(P>0.05);Ⅱ、Ⅲ、Ⅳ3个试验组仔猪的免疫器官指数提高,尤其是脾脏指数显著提高(P<0.05);Ⅲ、Ⅳ试验组仔猪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Ig A含量显著提高(P<0.05),Ⅱ、Ⅲ、Ⅳ3个试验组仔猪血清中的Ig G含量显著提高(P<0.05),Ig M含量也有提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Ⅱ、Ⅲ、Ⅳ3个试验组仔猪肠道中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显著增加(P<0.05),大肠杆菌的数量显著降低(P<0.05)。初步确定饲粮中柞蚕免疫蛋白的适宜添加量为50 g/kg。试验结果提示:饲粮中添加柞蚕免疫蛋白能有效促进断奶仔猪的生长发育,提高断奶仔猪的免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免疫蛋白 断奶仔猪 生长性能 肠道菌群 免疫指标
下载PDF
痛风雏鹅肠道菌群通过TLR4/MyD88/NF-κB通路促进肾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朱道仙 吴植 +2 位作者 陆江 黄涛 刘莉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43-552,共10页
旨在研究痛风雏鹅的肠道菌群对肾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本研究选取具有典型痛风特征的雏鹅15只,相同日龄及生长环境下的健康雏鹅15只,利用16S rDNA测序技术分析盲肠内容物中菌群的差异;用改良苦味酸法测定血清肌酐(Cr),用酶比色法测定... 旨在研究痛风雏鹅的肠道菌群对肾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本研究选取具有典型痛风特征的雏鹅15只,相同日龄及生长环境下的健康雏鹅15只,利用16S rDNA测序技术分析盲肠内容物中菌群的差异;用改良苦味酸法测定血清肌酐(Cr),用酶比色法测定血清尿酸(UA),用脲酶-谷氨酸脱氢酶法测定血清尿素氮(BUN);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测定肾组织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MyD88)、核转录因子-κB(NF-κB)、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并将肠道菌群移植给无菌小鼠进行验证。结果显示:1)与健康雏鹅比较,痛风雏鹅肠道菌群16S rDNA测序所得操作分类单元(OTUs)数量、Chao 1指数及Shannon指数均显著降低(P<0.01),变形菌门、埃希菌属、变形菌属及肠球菌属等细菌丰度显著增加,痛风雏鹅肠道菌群在免疫系统、细菌感染、膜传输及核苷酸代谢等代谢途径参与度较高;2)与健康雏鹅比较,痛风雏鹅肾组织中TLR4、MyD88、NF-κB、IL^-1β、TNF-ɑ及IL-6的mRNA表达及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且这些分子表达量与Cr、BUN及UA呈正相关,与埃希菌属、变形菌属及肠球菌属等菌属丰度呈强正相关关系;3)移植痛风雏鹅肠道菌群小鼠的肾小管发生变性,肾组织TLR4、MyD88、NF-κB的mRNA表达量及血中Cr、BUN、肾损伤因子-1(KIM-1)等水平显著高于移植健康雏鹅菌群的小鼠;给予移植痛风雏鹅菌群小鼠TAK-242后,可回调这些变化。综上表明,痛风雏鹅肠道菌群发生了变化,并可激活LTR4/MyD88/NF-κB通路,诱发炎症反应,促进肾损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雏鹅 肠道菌群 16S rDNA测序 LTR4/MyD88/NF-κB通路 肾损伤
下载PDF
慢性肠道炎症促进肝癌的发展 被引量:8
20
作者 易宏淦 臧梦雅 +4 位作者 吴志远 朱正 赵新明 王维虎 曲春枫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I0001,F0002,共6页
目的探讨慢性肠道炎症状态下菌群结构及构成改变对肝癌进展的影响。方法 22只雄性乙肝病毒转基因小鼠在出生后第2周腹腔注射二乙基亚硝胺诱导小鼠原发性肝癌,随机分为慢性肠炎组(给予含2%葡聚糖硫酸钠的饮用水)和对照组(给予正常饮用水... 目的探讨慢性肠道炎症状态下菌群结构及构成改变对肝癌进展的影响。方法 22只雄性乙肝病毒转基因小鼠在出生后第2周腹腔注射二乙基亚硝胺诱导小鼠原发性肝癌,随机分为慢性肠炎组(给予含2%葡聚糖硫酸钠的饮用水)和对照组(给予正常饮用水)。上述小鼠观察至22周龄。在此期间定期进行肝功能测定,收集粪便进行宏基因组测序。另将4只已发生肝癌的小鼠与7只8周龄肉眼及病理学未见肝癌的小鼠同笼(分2笼)饲养16周。结果 DSS所诱导的慢性肠炎小鼠与正常饮用水小鼠相比肝功能无显著改变;DSS诱导的慢性肠炎组小鼠(n=10)在第22周龄时有9只发生弥漫性肉眼可见的肝癌,而正常饮用水小鼠(n=12)仅有2只发生肝癌,肿瘤发生率(P=0.002)和肿瘤数量(P=0.028)有显著差别;与正常饮用水小鼠相比,慢性肠炎组小鼠肠道菌群中,普雷沃氏菌属(P=0.022)和厌氧支原体属(P=0.014)显著减少;与已发生肝癌小鼠进行同笼饲养的小鼠(n=7)在24周龄时全部发生肉眼可见的肝癌。结论慢性肠道炎症状态下,肠道菌群改变可促进肝癌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肠道炎症 肝癌 菌群改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