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葡萄果实有机酸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1
1
作者 问亚琴 张艳芳 潘秋红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3期302-307,共6页
有机酸是葡萄和葡萄酒的重要风味物质,其组成和含量与葡萄和葡萄酒感官品质密切相关,其中酒石酸是葡萄果实特有的有机酸,关于其生物合成代谢及其调控机制仍很不清楚.笔者综述了葡萄果实中有机酸的种类及其作用、柠檬酸和苹果酸代谢与调... 有机酸是葡萄和葡萄酒的重要风味物质,其组成和含量与葡萄和葡萄酒感官品质密切相关,其中酒石酸是葡萄果实特有的有机酸,关于其生物合成代谢及其调控机制仍很不清楚.笔者综述了葡萄果实中有机酸的种类及其作用、柠檬酸和苹果酸代谢与调节、以及酒石酸合成途径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这一领域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果实 有机酸 酒石酸 代谢
下载PDF
葡萄和葡萄酒中单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2
作者 李蕊蕊 赵新节 孙玉霞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60-265,共6页
单宁是葡萄与葡萄酒中重要的酚类物质,对葡萄与葡萄酒的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该文介绍了单宁的概念与分类,单宁在葡萄果实中的存在形式及其在果实成熟过程中的变化,单宁在葡萄酒中的存在形式及其在葡萄酒酿造过程中的变化,以及单宁的提... 单宁是葡萄与葡萄酒中重要的酚类物质,对葡萄与葡萄酒的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该文介绍了单宁的概念与分类,单宁在葡萄果实中的存在形式及其在果实成熟过程中的变化,单宁在葡萄酒中的存在形式及其在葡萄酒酿造过程中的变化,以及单宁的提取、分析、检测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宁 葡萄 葡萄酒 分析
下载PDF
2,4-表油菜素内酯对葡萄果实采后灰霉病的抑制作用机理 被引量:15
3
作者 杨艺琳 张正敏 +3 位作者 李美琳 赵立艳 金鹏 郑永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231-238,共8页
为研究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onolide,EBR)处理对‘巨峰’葡萄果实采后灰霉病的抑制效果及作用机制,将葡萄果实经5μmol/L EBR溶液处理12 h后刺伤接种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病原菌,然后置于25℃下贮藏60 h。结果显示:EBR... 为研究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onolide,EBR)处理对‘巨峰’葡萄果实采后灰霉病的抑制效果及作用机制,将葡萄果实经5μmol/L EBR溶液处理12 h后刺伤接种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病原菌,然后置于25℃下贮藏60 h。结果显示:EBR处理有效抑制了葡萄采后灰霉病的发生和病斑直径的扩展,与单一接种病原菌和EBR处理相比,先用EBR处理后接种B. cinerea葡萄果实展现出更强、更快的抗病反应,表现为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等抗病相关酶活力及总酚含量显著提高(P<0.05),H2O2积累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力提高,同时VvCHI、VvGNS和VvPAL-like抗病基因表达显著增加(P<0.05);体外实验发现,EBR处理可显著抑制B. cinerea孢子的萌发,但对芽管伸长长度没有显著影响。结论:EBR处理主要是通过敏化反应机制诱导提高葡萄果实的抗病性,从而减轻灰霉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果实 2 4-表油菜素内酯 基因表达 诱导抗病性 敏化反应
下载PDF
不同颜色果袋对‘巨峰’葡萄果实中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海波 张克坤 +5 位作者 冀晓昊 王孝娣 史祥宾 王宝亮 郑晓翠 刘凤之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74-1280,共7页
以‘巨峰’葡萄为试材,研究白袋、绿袋、红袋、蓝袋4种不同颜色果袋对葡萄成熟期果实中挥发性成分的影响,为葡萄专用果袋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颜色果袋可为葡萄果实的发育提供特定的光环境,不同套袋处理葡萄成熟期果实中的... 以‘巨峰’葡萄为试材,研究白袋、绿袋、红袋、蓝袋4种不同颜色果袋对葡萄成熟期果实中挥发性成分的影响,为葡萄专用果袋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颜色果袋可为葡萄果实的发育提供特定的光环境,不同套袋处理葡萄成熟期果实中的挥发性成分差异显著.‘巨峰’葡萄成熟期果实中检测到酯、醛、醇、酮类、萜烯类和芳香族化合物,对照、白袋、绿袋、红袋和蓝袋处理成熟期果实检测到的挥发性组分分别为33、37、38、32和34种.与对照相比,白袋处理乙酸乙酯、己酸乙酯等酯类物质含量降低,己醛、反式-2-己烯醛、癸醛含量增加;绿袋处理除3-己烯酸乙酯、反式-2-己烯酸乙酯、3-羟基丁酸乙酯、反式-2-己烯醛、(反,反)-2,4-己二烯醛、癸醛、苯乙醇外,其他共有组分的含量均出现降低;红袋处理乙酸乙酯、己酸乙酯等酯类物质含量降低,己醛、反式-2-己烯醛等的含量出现降低;蓝袋处理乙酸乙酯、己酸乙酯等主要酯类物质的含量未发生较大变化,己醛、反式-2-己烯醛等的含量出现升高.在非共有组分中,套袋处理中醇类组分的种类减少,萜烯类、芳香族化合物的种类增加.总体上,蓝袋处理果实中主要的‘果香型’酯类组分含量最高,白袋处理果实中主要的酯类组分及‘青草香型’的醛类组分含量较高,绿袋、红袋处理果实主要香气组分含量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袋 葡萄果实 挥发性成分
原文传递
葡萄果实花色苷合成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5
作者 牛生洋 武凌峰 +2 位作者 赵瑞香 刘崇怀 王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19-223,共5页
果皮颜色是葡萄果实重要的商品品质之一,也是决定葡萄酒质量的关键因素,尤其是红葡萄酒。因此,果皮颜色一直是葡萄品种选育的重要目标性状。葡萄果皮颜色主要取决于花色苷的组成与含量,花色苷积累与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类黄酮葡萄糖基转移... 果皮颜色是葡萄果实重要的商品品质之一,也是决定葡萄酒质量的关键因素,尤其是红葡萄酒。因此,果皮颜色一直是葡萄品种选育的重要目标性状。葡萄果皮颜色主要取决于花色苷的组成与含量,花色苷积累与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类黄酮葡萄糖基转移酶(UDP-glucose 3-O-flavonoid glucosyltransferase,UFGT)基因表达呈显著正相关,而基因表达主要受MYB(v-myb avian myeloblastosis viral oncogene homolog)转录因子的调节。本文从MYB转录因子调节花色苷合成的分子机理及研究现状进行评述,并对该领域研究发展方向做简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果皮颜色 花色苷 MYB转录因子
下载PDF
葡萄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白藜芦醇及其糖苷的HPLC测定 被引量:7
6
作者 余兴 高丽萍 +2 位作者 夏涛 胡颍蕙 檀花蓉 《武汉植物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4-88,共5页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梯度洗脱方法,结合C18固相萃取技术,检测了葡萄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顺反式白藜芦醇及其糖苷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适于酿造红葡萄酒的蛇龙珠和酿造白葡萄酒的白羽品种的白藜芦醇及其糖苷含量的变化规律大不相同。...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梯度洗脱方法,结合C18固相萃取技术,检测了葡萄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顺反式白藜芦醇及其糖苷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适于酿造红葡萄酒的蛇龙珠和酿造白葡萄酒的白羽品种的白藜芦醇及其糖苷含量的变化规律大不相同。葡萄果实生长发育期间,蛇龙珠果实内的白藜芦醇及其糖苷含量较高,而白羽果实中白藜芦醇含量很低,其糖苷含量则持续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果实 白藜芦醇及其糖苷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不同地区酿酒葡萄果实中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的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蒋宝 罗美娟 +1 位作者 张小转 张振文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6-150,共5页
以源于我国4个地区(宁夏玉泉营、山西乡宁、河北昌黎和沙城地区)赤霞珠和梅鹿辄葡萄果实为研究对象,通过光谱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理化指标、酚类物质含量、抗氧化能力及花色苷单体酚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宁夏玉泉... 以源于我国4个地区(宁夏玉泉营、山西乡宁、河北昌黎和沙城地区)赤霞珠和梅鹿辄葡萄果实为研究对象,通过光谱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理化指标、酚类物质含量、抗氧化能力及花色苷单体酚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宁夏玉泉营地区赤霞珠和梅鹿辄果实中的总酚、总类黄酮、总黄烷醇和总花色苷均最高,抗氧化能力也最强,河北沙城次之,其他2个地区互有高低;在2个品种中分别检测出22和23种花色苷单体酚物质,其中包括5种基本花色苷和18种花色苷衍生物;生态条件对赤霞珠和梅鹿辄果实花色苷组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其衍生物上,对其含量的影响与品种特性有关。产区生态条件对葡萄果实中酚类物质含量及花色苷单体酚的组成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多酚物质 抗氧化能力 花色苷 生态条件
下载PDF
SO_2处理激活龙眼葡萄果实采后防御应答 被引量:6
8
作者 刘丽青 仪慧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209-212,共4页
以龙眼葡萄为材料,研究果实贮藏中防腐保鲜剂SO2处理对果皮组织氧化还原平衡、次生代谢途径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SO2保鲜剂可使龙眼果实货架期延长,SO2处理组葡萄果实完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脱粒和腐烂率低于对照组。贮藏期间SO2处理组... 以龙眼葡萄为材料,研究果实贮藏中防腐保鲜剂SO2处理对果皮组织氧化还原平衡、次生代谢途径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SO2保鲜剂可使龙眼果实货架期延长,SO2处理组葡萄果实完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脱粒和腐烂率低于对照组。贮藏期间SO2处理组果皮组织抗氧化能力提高,次生代谢途径关键酶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增强,总花色苷含量略有升高,H2O2含量和丙二醛含量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SO2保鲜剂可激活葡萄果实细胞内活性氧升高,介导果实细胞抗氧化能力增强,与植保素合成相关的次生代谢活性增强,从而使细胞防御能力提高,果实保鲜期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果实 采后贮藏 SO2保鲜 防御应答 次生代谢
下载PDF
水杨酸对葡萄果实酚类物质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卫颖 杨波 +4 位作者 李敏 梁长梅 张鹏飞 温鹏飞 牛铁泉 《山西农业科学》 2021年第5期554-559,共6页
为了探究外源水杨酸对葡萄果实酚类物质积累的影响,以极早蜜葡萄为试材,分别于幼果期、幼果期+转色期、幼果期+转色期+成熟期各喷施100 mg/L的水杨酸(SA),采用常规生理生化方法和HPLC法测定了果实中多酚类物质的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相... 为了探究外源水杨酸对葡萄果实酚类物质积累的影响,以极早蜜葡萄为试材,分别于幼果期、幼果期+转色期、幼果期+转色期+成熟期各喷施100 mg/L的水杨酸(SA),采用常规生理生化方法和HPLC法测定了果实中多酚类物质的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喷施SA后24 h内成熟果实的酚类物质含量无明显提高;在幼果期、转色期和成熟期均喷施SA后,成熟果实在0~6 h的酚类物质含量有明显提高;而幼果期和转色期喷施SA后,成熟果实在6~24 h的酚类物质积累作用较强;仅幼果期喷施SA对成熟果实中多酚类物质积累的影响不明显。对葡萄成熟果实的酚类物质而言,转色期、成熟期喷施SA比幼果期喷施SA对促进酚类物质积累的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杨酸 葡萄果实 HPLC法 多酚类物质 黄烷-3-醇
下载PDF
引种鲜食葡萄浆果品质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史洪琴 蒋丽光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4616-4618,4630,共4页
为给贵州本地鲜食葡萄筛选优良品种提供基本数据,以11种鲜食葡萄浆果为材料,用田间试验与品质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影响葡萄浆果品质的主要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个葡萄品种浆果品质性状存在差异,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1.67%~20.67%,... 为给贵州本地鲜食葡萄筛选优良品种提供基本数据,以11种鲜食葡萄浆果为材料,用田间试验与品质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影响葡萄浆果品质的主要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个葡萄品种浆果品质性状存在差异,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1.67%~20.67%,总糖含量为9.13%~17.17%,可滴定酸为0.21%~1.10%,维生素C含量为0.31~1.16 mg/100 mL,果形指数为1.08~1.39,纵径为1.86~3.23 cm,横径为1.27~2.76 cm,果柄长0.68~1.02 cm。综合比较,欧亚种葡萄品质优于欧美杂交品种,晚熟品种品质优于早熟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浆果 品质分析 贵州
下载PDF
高压静电场对采后葡萄果实总黄烷-3-醇及隐色花色素还原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温鹏飞 王敏 +4 位作者 高美英 牛铁泉 郜志栋 冀铮春 王愈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18,共10页
目的:阐明葡萄果实采后用高压静电场(HVEF)处理对总黄烷-3-醇含量和隐色花色素还原酶(LAR)表达的影响。方法:赤霞珠葡萄成熟果实经-2 kV/cm高压静电场处理,分别于30,60,120,240 min取样,采用分光光度计法、蛋白质印迹法和实时荧... 目的:阐明葡萄果实采后用高压静电场(HVEF)处理对总黄烷-3-醇含量和隐色花色素还原酶(LAR)表达的影响。方法:赤霞珠葡萄成熟果实经-2 kV/cm高压静电场处理,分别于30,60,120,240 min取样,采用分光光度计法、蛋白质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对果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总酚、黄烷醇类多酚、总黄烷-3-醇含量及其LAR表达进行分析,从底物、酶活性、酶蛋白含量及基因转录水平揭示HVEF对Vv lar1、Vv lar2表达的影响。结果:HVEF诱导葡萄果实中SOD活性增强,抑制果实中MDA的积累;诱导果实中总黄烷-3-醇含量增加,而对总酚、黄烷醇类多酚含量无明显作用。HVEF处理60 min后,LAR酶活性明显增强。蛋白质印迹法结果表明,HVEF明显诱导LAR1、LAR2新蛋白的合成,特别是在处理后30 min和60 min。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HVEF处理后30~60 min,Vv lar1、Vv lar2表达明显增强。结论:HVEF诱导Vv lar1、Vv lar2表达,LAR1、LAR2新蛋白合成,LAR酶活性增强,从而导致葡萄果实中总黄烷-3-醇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静电场 葡萄果实 总黄烷-3-醇 黄烷醇类多酚 LAR
原文传递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葡萄果实中的乙酰辅酶A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艳 吴广枫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3-37,共5页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三重串联四极杆质谱法(HPLC-MS/MS)测定葡萄果实中重要中间代谢产物乙酰辅酶A的分析方法。样品用纯水提取后离心,经C18固相萃取小柱净化,以5 mmol/L甲酸铵和乙腈(20∶80,v/v)为流动相等度洗脱,经C18柱分离后,在电喷...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三重串联四极杆质谱法(HPLC-MS/MS)测定葡萄果实中重要中间代谢产物乙酰辅酶A的分析方法。样品用纯水提取后离心,经C18固相萃取小柱净化,以5 mmol/L甲酸铵和乙腈(20∶80,v/v)为流动相等度洗脱,经C18柱分离后,在电喷雾正离子化(ESI+)模式下,通过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定性,以n-丙酰辅酶A为内标进行定量。该方法在1~2 0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检出限(以信噪比(S/N)为3计)为0.1μg/L,定量限(以S/N=10计)为0.5μg/L;添加水平分别为50、500、1 000μg/L的3个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82.87%~89.67%,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可明显减少乙酰辅酶A在实验过程中的损失,适用于葡萄果实中乙酰辅酶A的检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乙酰辅酶A 葡萄果实
下载PDF
云南高原区酿酒葡萄果实香气物质的积累规律 被引量:50
13
作者 杨晓帆 高媛 +2 位作者 韩梅梅 彭振雪 潘秋红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405-2416,共12页
【目的】香气是衡量酿酒葡萄及葡萄酒品质的重要因子,地域条件显著地影响果实香气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开展云南高原区酿酒葡萄果实香气物质积累规律研究,有助于揭示高原气候区酿酒葡萄香气品质的形成机理,为云南高原区优质酿酒葡萄生产提... 【目的】香气是衡量酿酒葡萄及葡萄酒品质的重要因子,地域条件显著地影响果实香气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开展云南高原区酿酒葡萄果实香气物质积累规律研究,有助于揭示高原气候区酿酒葡萄香气品质的形成机理,为云南高原区优质酿酒葡萄生产提供指导。【方法】以2010和2011年采自云南省德钦县梅里石(海拔约为2300 m)和说日(海拔约为2 900 m)葡萄园的赤霞珠(Vitis vinifera L.cv.Cabernet Sauvignon)果实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直接提取葡萄汁中游离态香气物质,依次采用Cleanert PEP-SPE柱分离、糖苷酶AR2000水解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方法提取糖苷结合态香气物质,运用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游离态和糖苷结合态香气物质的种类和含量,根据合成途径,将其分为脂肪酸来源、氨基酸来源和异戊二烯来源的香气物质,探究果实成熟过程中这3种来源的香气物质在年份及产地之间积累规律的异同。【结果】无论是梅里石还是说日,来自同一产地的果实pH值变化和可溶性固形物积累受年份影响较小,但香气物质受年份的影响较大。2011年的果实中,脂肪酸来源的游离态直链脂肪醇、酸和酯类,以及异戊二烯代谢产生的游离态、结合态降异戊二烯类和游离态萜烯类物质含量均显著高于2010年;对于氨基酸来源的香气物质,2010年果实中结合态芳香族类香气物质含量显著高于2011年,而游离态芳香族类香气物质则明显低于2011年。年份也影响果实中直链脂肪醛、直链脂肪醇、芳香族类和支链脂肪族类以及萜烯类物质的种类,结合2个年份气象参数的分析,认为较少的降雨量和较长的日照时数有利于降低直链脂肪醛含量、增加萜烯类物质水平。就产地而言,海拔较高的说日葡萄园的果实在成熟过程中脂肪酸来源香气物质总量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而梅里石葡萄园的果实则呈现先升后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气物质 游离态和糖苷结合态 高原地区 赤霞珠葡萄
下载PDF
黄土高原地区酿酒葡萄果实多酚物质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蒋宝 罗美娟 张振文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63-168,共6页
以源于黄土高原地区的蛇龙珠和霞多丽葡萄果实为研究对象,通过光谱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MS)对其理化指标、多酚含量、抗氧化活性及非花色苷单体酚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红色品种蛇龙珠果实中的总酚、总类黄酮、总... 以源于黄土高原地区的蛇龙珠和霞多丽葡萄果实为研究对象,通过光谱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MS)对其理化指标、多酚含量、抗氧化活性及非花色苷单体酚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红色品种蛇龙珠果实中的总酚、总类黄酮、总黄烷醇和总花色苷均不同程度地高于白色品种霞多丽,尤其是总黄烷醇含量前者是后者的2.7倍;蛇龙珠果实的抗氧化能力也高于霞多丽品种,在DPPH法和CUPRAC法的测定中,蛇龙珠果实的抗氧化能力分别是霞多丽的1.8和2.7倍;在2个品种中分别检测出25和12种非花色苷酚类物质,其中包括6种黄烷醇、13种黄酮醇、5种羟基苯甲酸和1种羟基肉桂酸物质,它们的组成和含量均有所不同,尤其是儿茶素含量前者是后者的2倍。品种因素对葡萄果实中酚类物质尤其是非花色苷单体酚物质的组成和含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在选用多种方法对葡萄果实的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时,测定结果在不同方法间存在协同性与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葡萄 多酚物质 抗氧化活性 HPLC—MS MS
下载PDF
避雨栽培对酿酒葡萄有机酸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蕊 高茜 +1 位作者 段长青 潘秋红 《热带生物学报》 2013年第3期251-256,共6页
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同一地区露地和避雨栽培下‘赤霞珠’和‘霞多丽’葡萄果实中4种有机酸含量进行了比较,同时利用Real-time PCR分析了葡萄果实中酒石酸合成关键酶——艾杜糖酸脱氢酶基因(L-VvIdnDH)表达差异。结果表明:避雨... 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同一地区露地和避雨栽培下‘赤霞珠’和‘霞多丽’葡萄果实中4种有机酸含量进行了比较,同时利用Real-time PCR分析了葡萄果实中酒石酸合成关键酶——艾杜糖酸脱氢酶基因(L-VvIdnDH)表达差异。结果表明:避雨栽培显著提高了发育中的‘赤霞珠’果实酒石酸、苹果酸和草酸含量,但在采收期,2种栽培方式下的果实中有机酸含量无显著差异;避雨栽培对‘霞多丽’果实发育过程4种有机酸积累无明显影响;避雨栽培显著上调了幼果期‘赤霞珠’果实中L-VvIdnDH基因的表达,并在发育中后期保持较高转录本。这可能是导致该品种果实避雨栽培下酒石酸积累较多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避雨栽培 有机酸 酿酒葡萄
下载PDF
避雨栽培对‘赤霞珠’葡萄绿叶挥发性组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付亚群 高媛 +1 位作者 孟楠 潘秋红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566-1579,共14页
【目的】针对我国东部葡萄酒产区在酿酒葡萄成熟期降雨过多导致香气品质下降的问题,探究避雨栽培对‘赤霞珠’葡萄果实绿叶挥发性组分及其衍生酯类积累的影响,以期为该项措施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2012和2013年采自北京密云地区张... 【目的】针对我国东部葡萄酒产区在酿酒葡萄成熟期降雨过多导致香气品质下降的问题,探究避雨栽培对‘赤霞珠’葡萄果实绿叶挥发性组分及其衍生酯类积累的影响,以期为该项措施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2012和2013年采自北京密云地区张裕爱斐堡酒庄葡萄园的‘赤霞珠’(Vitis vinifera‘Cabernet Sauvignon’)果实为试材,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游离态和糖苷结合态香气物质的种类和含量,比较避雨栽培和露地模式下果实成熟过程中绿叶挥发性组分积累规律的异同。【结果】避雨栽培下葡萄果实周围的太阳总辐射和光合有效辐射下降约20%,紫外辐射下降约40%。在2012年避雨栽培的成熟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明显升高,而在2013年2种栽培模式生产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无显著差异。综合2 a(年)数据,避雨栽培降低了成熟果实有"青草"气味的游离态脂肪醇、反式-2-己烯醛和反式-2-己烯酸的含量,而提高了结合态反式-2-己烯醇、己醇和反式-3-己烯醇等、以及游离态和结合态己醛和己酸的含量。此外,避雨栽培也显著增加果实中有"果香"气味的游离态和结合态酯类化合物含量,如乙酸己酯、辛酸乙酯和顺式-乙酸-3-己烯酯等。相对于2013年,避雨栽培的这些影响在降雨量相对较多的2012年更为显著。【结论】避雨栽培可以减弱葡萄的绿叶气味,提升果实和葡萄酒潜在果香品质,尤其在降雨相对较多的年份,可有效地缓解果实品质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霞珠’葡萄 绿叶挥发物 避雨栽培
下载PDF
影响葡萄果实品质的因素分析及栽培管理 被引量:77
17
作者 谢兆森 曹红梅 王世平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25-128,共4页
介绍了影响葡萄果实品质的各种因子:品种特性、生态因子(温度、光照、水分和土壤)、栽培管理(套袋、架式与负载量、土壤耕作、根域限制)等,阐述了以上各种因子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及其机制,这对我国的葡萄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葡萄 果实 品质 因子 机制
下载PDF
环剥和GA处理对红地球葡萄果实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50
18
作者 陈锦永 方金豹 +2 位作者 顾红 张威远 魏世忠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10-614,共5页
以红地球葡萄为试材,于2003、2004年分别在河南长垣、开封及新密进行了4个独立试验,主要研究了环剥和GA3处理对红地球葡萄果粒大小、果穗重量、种子数目、果梗耐拉力等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于红地球葡萄果粒横径15-16mm时主干环剥可增... 以红地球葡萄为试材,于2003、2004年分别在河南长垣、开封及新密进行了4个独立试验,主要研究了环剥和GA3处理对红地球葡萄果粒大小、果穗重量、种子数目、果梗耐拉力等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于红地球葡萄果粒横径15-16mm时主干环剥可增大果粒10%左右,应用GA340-60mg/L水溶液浸蘸果穗,可显著增大果粒,增加果穗重量,对果穗其他性状、成熟期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剥 GA 红地球葡萄 果实
下载PDF
延迟采收对赤霞珠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4
19
作者 温鹏飞 郑蓉 +3 位作者 牛铁泉 高美英 仓国营 杨运良 《山西农业科学》 2011年第12期1281-1283,1290,共4页
以酿酒葡萄赤霞珠果实为试材,就延迟采收对果实品质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延迟采收对赤霞珠果实品质具有明显作用,单粒质量、单粒体积、有机酸含量均明显下降,分别降低了35.04%,32.80%和1.08%;而总糖和Vc含量明显增加,分别增... 以酿酒葡萄赤霞珠果实为试材,就延迟采收对果实品质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延迟采收对赤霞珠果实品质具有明显作用,单粒质量、单粒体积、有机酸含量均明显下降,分别降低了35.04%,32.80%和1.08%;而总糖和Vc含量明显增加,分别增加35.4%和142.9%。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单粒体积、单粒质量、有机酸、总糖含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Vc含量差异达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延迟采收 果实品质 总糖 有机酸 VC
下载PDF
延迟采收对葡萄果实多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4
20
作者 温鹏飞 郑宏佳 +3 位作者 牛铁泉 高美英 仓国营 杨运良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5期446-450,共5页
以酿酒葡萄品种赤霞珠(Vitis vinifera L.cv.Cabernet Sauvignon)果实为试材,探讨了延迟采收对多酚类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收期延迟至10月1日,葡萄果实内总酚、花色苷、类黄酮含量比正常采收期(9月11日)分别提高29%、65%、70%,但单... 以酿酒葡萄品种赤霞珠(Vitis vinifera L.cv.Cabernet Sauvignon)果实为试材,探讨了延迟采收对多酚类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收期延迟至10月1日,葡萄果实内总酚、花色苷、类黄酮含量比正常采收期(9月11日)分别提高29%、65%、70%,但单宁含量变化较小。采收期延迟至10月21日,果实内单宁含量达到最大,比正常采收提高了108%。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总酚、花色苷、总类黄酮含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单宁含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因而,赤霞珠葡萄最佳采收期为10月1日至10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果实 延迟采收 总酚 花色苷 总类黄酮 单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