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轼词中的神话意象
1
作者 田慧玲 王友胜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99-103,共5页
神话是华夏民族文化的瑰宝,300多首苏词中有着丰富多彩的神话意象,可概括分为神女意象、神物意象、神境意象三大类。这些神话意象的大量运用丰富了苏词的色彩,增添了苏词的神韵,使苏词充满浪漫气息。
关键词 苏词 神话意象 神女 神物 神境
下载PDF
诗性叙事及其审美功能——读阿兰达蒂·洛伊的《微物之神》 被引量:6
2
作者 郭国旗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105-109,共5页
诗歌与小说同为语言艺术,却在形式特征和审美功能上有很大的不同。诗人作诗重在抒情,诗歌话语遵循的是其本身所特有的情感逻辑法则;小说家写作意在叙事,叙事话语表现为故事情节展开的方式。诗性叙事意指小说叙事的诗化倾向,它表现出了... 诗歌与小说同为语言艺术,却在形式特征和审美功能上有很大的不同。诗人作诗重在抒情,诗歌话语遵循的是其本身所特有的情感逻辑法则;小说家写作意在叙事,叙事话语表现为故事情节展开的方式。诗性叙事意指小说叙事的诗化倾向,它表现出了对传统叙事语法的背离。《唯物之神》正是因为其叙事的诗化特征,成为了诗性叙事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物之神》 诗性叙事 叙事话语 审美功能
下载PDF
叙事修辞与文本阐释——以阿兰达蒂·洛伊《微物之神》为例 被引量:6
3
作者 郭国旗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3-76,共4页
修辞性叙事理论注重叙事的动态进程,即作者、文本和读者在叙事进程中的相互作用或协同作用,尤其关注叙事策略与读者阐释活动之间的关系。本文用詹姆斯·费伦的修辞理论来阐释印度女作家阿兰达蒂.洛伊的《微物之神》,旨在探讨作者、... 修辞性叙事理论注重叙事的动态进程,即作者、文本和读者在叙事进程中的相互作用或协同作用,尤其关注叙事策略与读者阐释活动之间的关系。本文用詹姆斯·费伦的修辞理论来阐释印度女作家阿兰达蒂.洛伊的《微物之神》,旨在探讨作者、文本和读者之间的修辞性关系。在该作品中,作者运用非常独特的叙事策略,使读者产生多维度的阅读反应,从而取得了预期的修辞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物之神》 修辞性叙事 叙述策略 文本阐释
原文传递
规训与反抗:规训权力理论视域下的《微物之神》解析
4
作者 钱娟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24-29,共6页
在《微物之神》中,印度当代女作家阿兰达蒂·洛伊(Arundhati Roy)深刻揭示了小说中三种权力,并围绕它们的规训手段和权力运行机制展开叙事。印度的种姓制度、宗教体系以及殖民文化作为规训的权利主体,对印度底层民众施行了种种规训... 在《微物之神》中,印度当代女作家阿兰达蒂·洛伊(Arundhati Roy)深刻揭示了小说中三种权力,并围绕它们的规训手段和权力运行机制展开叙事。印度的种姓制度、宗教体系以及殖民文化作为规训的权利主体,对印度底层民众施行了种种规训与惩罚,而阿慕等无权民众的觉醒与反抗,传达了印度千万底层民众的主体性重塑的强烈愿望,揭露了印度现实社会体制的压迫性和规训化,表达了重新构建平等身份以及抵抗霸权的积极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物之神》 阿兰达蒂·洛伊 规训 反抗
下载PDF
全球化与后殖民状况:《微物之神》之解读 被引量:3
5
作者 赵建红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6-144,共9页
不同于从种姓、性别、宗教、创伤和权力关系等角度对小说的解读,本文基于美国批评家保罗·杰伊对全球化与后殖民状况以及全球化研究与后殖民研究之关系的讨论,将印度女作家阿兰达蒂·罗伊的小说《微物之神》作为一部当代全球化... 不同于从种姓、性别、宗教、创伤和权力关系等角度对小说的解读,本文基于美国批评家保罗·杰伊对全球化与后殖民状况以及全球化研究与后殖民研究之关系的讨论,将印度女作家阿兰达蒂·罗伊的小说《微物之神》作为一部当代全球化英语小说来进行分析与解读,认为罗伊在该小说中阐明了后殖民状况本身是作为全球化历史的一部分而被书写这一观点以及全球化与后殖民状况之复杂关联,从而使人们认识到作为"反对全球化的公共知识分子"一员的罗伊在该小说中对全球化的负面影响的批判以及这种批判与对后殖民状况的考察之间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兰达蒂·罗伊 《微物之神》 全球化 后殖民状况
原文传递
An Analysis on the Twins' “Depravity” Image in The God of Small Things
6
作者 赵情 《海外英语》 2015年第11期183-185,共3页
The God of Small Things written by Arundhati Roy is a novel about the post-colonial India.Based on the main clue of anupper-class family in a small town,the author describes the life and the state of minds of the enti... The God of Small Things written by Arundhati Roy is a novel about the post-colonial India.Based on the main clue of anupper-class family in a small town,the author describes the life and the state of minds of the entire society in the post-colonial In-dia.This thesis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image of the twins’"depravity",which includes the background,the formation,the presen-tations and the implication of their depra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god of SMALL things
下载PDF
《卑微的神灵》中的“想象的终结”论 被引量:1
7
作者 黄芝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48-155,共8页
印度裔女作家阿兰德蒂·罗伊在1998年出版的散文集《想象的终结》中提出的"想象的终结"论包含她对"缺乏想象"信念的批判和对"想象/梦想"的追求。事实上,罗伊早在《卑微的神灵》中已通过帕帕奇家族三... 印度裔女作家阿兰德蒂·罗伊在1998年出版的散文集《想象的终结》中提出的"想象的终结"论包含她对"缺乏想象"信念的批判和对"想象/梦想"的追求。事实上,罗伊早在《卑微的神灵》中已通过帕帕奇家族三代人以小见大地剖析和批判印度普通人的"缺乏想象",即膨胀的欲望。同时,她也借助与自己同龄的叙事者表达对民族、种姓和性别问题上"想象"的憧憬,即自由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兰德蒂·罗伊《卑微的神灵》 想象的终结 想象
原文传递
女性主义文本中的沉默男性——论《微物之神》中的性别书写
8
作者 刘骏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48-52,共5页
纵观传统的父权文本,女性从来不是言说的主体。她们充当的是被描写和表现的对象,在文本中被他者化、客体化和对象化,而这种女性在文本中被言说的过程是在凝视的机制下完成的。印度女作家阿兰达蒂·洛伊在其所著的小说《微物之神》中... 纵观传统的父权文本,女性从来不是言说的主体。她们充当的是被描写和表现的对象,在文本中被他者化、客体化和对象化,而这种女性在文本中被言说的过程是在凝视的机制下完成的。印度女作家阿兰达蒂·洛伊在其所著的小说《微物之神》中,试图通过颠覆性的策略来表达本土经验和女性经验,但这种倒转话语的方式只是批判地模仿了压迫者的手段,并没有指出一套不同的性别框架。因此,文学中的解决方式终究只是一种想象性的解决图景,只有搭配社会行动力才能成为真实的社会问题的解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文本 阿兰达蒂·洛伊 《微物之神》 沉默男性 凝视
下载PDF
逾越与希望——对小说《微物之神》中越界的释读 被引量:1
9
作者 韩亚元 《语言教育》 2014年第2期82-85,共4页
越界是印度作家阿兰达蒂·洛伊的小说《微物之神》的主题之一。本文结合后结构主义的辖域化与解辖域化的理论,在分析小说中人物的逾越行为的基础上,比较阿耶门连三代人的越界行为的不同,进而分析印度几代人追求自由、平等的不懈努力... 越界是印度作家阿兰达蒂·洛伊的小说《微物之神》的主题之一。本文结合后结构主义的辖域化与解辖域化的理论,在分析小说中人物的逾越行为的基础上,比较阿耶门连三代人的越界行为的不同,进而分析印度几代人追求自由、平等的不懈努力,以及洛伊对建立印度社会新秩序的憧憬和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结构主义 《微物之神》 越界 希望
下载PDF
论《微物之神》的叙事空间
10
作者 肖文 习传进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42-45,共4页
小说《微物之神》的故事是作为一种空间实践加以叙述的。《微物之神》通过多维的空间边界的建构、交叉、跨越、相互作用及其解构,推动故事和情节的发展,揭示印度社会的性别、人种、族裔、阶级、种姓、宗教、政治和文化等空间结构体系。
关键词 阿兰达蒂·洛伊 微物之神 叙事空间
下载PDF
忍辱、逃离与流浪:论《微物之神》的女性创伤书写
11
作者 钱娟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75-78,99,共5页
运用弗洛伊德的创伤理论来解读印度女作家阿兰达蒂·洛伊获奖作品《微物之神》,剖析了小说中三代女性所遭遇的身体和心理上的创伤,将宗教、阶级、性别和创伤主题有机连接在一起,从而反映了不仅仅是个别女性,更代表印度女性的整体创... 运用弗洛伊德的创伤理论来解读印度女作家阿兰达蒂·洛伊获奖作品《微物之神》,剖析了小说中三代女性所遭遇的身体和心理上的创伤,将宗教、阶级、性别和创伤主题有机连接在一起,从而反映了不仅仅是个别女性,更代表印度女性的整体创伤记忆,同时也表达了印度广大女性对自身生存状态的关注和期待改变的强烈愿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物之神》 阿兰达蒂·洛伊 女性创伤
下载PDF
“无声”的悲剧——庶民理论下的《微物之神》
12
作者 周弋漪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92-96,共5页
印度裔作家阿兰达蒂·罗伊的《微物之神》叙写了印度独立之初一段高种姓女子与贱民男子的禁忌之恋,在她的笔下,无论是生来就为贱民的维鲁沙,还是在父权制阴影下的阿慕,他们都无法真正发出自己的声音,而他们的结合也只能是一场无声... 印度裔作家阿兰达蒂·罗伊的《微物之神》叙写了印度独立之初一段高种姓女子与贱民男子的禁忌之恋,在她的笔下,无论是生来就为贱民的维鲁沙,还是在父权制阴影下的阿慕,他们都无法真正发出自己的声音,而他们的结合也只能是一场无声的悲剧。文章依据斯皮瓦克的庶民理论探讨维鲁沙和阿慕的庶民身份,他们都是新殖民语境下被印度本土精英阶层统治的庶民,而阿慕作为女性受到来自精英阶层和父权制的双重压迫,是边缘的边缘,他者的他者。尽管在小说中庶民本身没法发出自己的声音,但罗伊的创作实践以一种再现的方式最终引导他们发出声音,并实现自己的创作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物之神》 斯皮瓦克 庶民 精英阶层
下载PDF
全球化与世界银行文学——从阿兰达蒂·罗伊《微物之神》中的“河流”谈起
13
作者 李晓珍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12期21-27,共7页
印度作家阿兰达蒂的《微物之神》是一部震惊文坛的小说,小说对全球化与世界银行文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些叙述,小说摆脱了时间的束缚,将二十年前的阿慕家族发生的事情与二十年后的孪生兄妹的相遇两条主线相互交织,叙述了一部破碎而宏大... 印度作家阿兰达蒂的《微物之神》是一部震惊文坛的小说,小说对全球化与世界银行文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些叙述,小说摆脱了时间的束缚,将二十年前的阿慕家族发生的事情与二十年后的孪生兄妹的相遇两条主线相互交织,叙述了一部破碎而宏大的家族史。本文从小说《微物之神》中的“河流”这一意象出发,分析在文化资本与金融资本联袂发起的意识形态霸权的战役中,世界银行文学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并试探析世界银行文学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意义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文学 世界银行文学 全球化 《微物之神》
下载PDF
小说《微物之神》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解读
14
作者 韩亚元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29-32,38,共5页
印度女作家阿兰达蒂·洛伊的小说《微物之神》具有浓厚的地域和历史色彩。小说通过对新旧交替的印度社会的描写,表现了洛伊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在小说中,作者洛伊批判了恶性发展、科学技术和父权制度给印度自然环境带来的破坏以及... 印度女作家阿兰达蒂·洛伊的小说《微物之神》具有浓厚的地域和历史色彩。小说通过对新旧交替的印度社会的描写,表现了洛伊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在小说中,作者洛伊批判了恶性发展、科学技术和父权制度给印度自然环境带来的破坏以及对妇女的压迫,体现了洛伊对建立自然和两性关系和谐平等的印度社会的美好愿望,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和谐发展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物之神》 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自然 两性关系 和谐
下载PDF
欲望的双重面孔——论阿兰达蒂·洛伊的《微物之神》
15
作者 尹晶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2-141,共10页
《微物之神》中,阿慕和维鲁沙凄美的爱情故事隐藏着欲望的双重面孔,欲望两极之间的亘古之战。在南印度村庄喀拉拉,父权制、种姓制度、殖民主义、全球化等"庞大的事物"代表着偏执狂的欲望,全面有效地限制、疏导生命的欲望之流... 《微物之神》中,阿慕和维鲁沙凄美的爱情故事隐藏着欲望的双重面孔,欲望两极之间的亘古之战。在南印度村庄喀拉拉,父权制、种姓制度、殖民主义、全球化等"庞大的事物"代表着偏执狂的欲望,全面有效地限制、疏导生命的欲望之流,形成和维持大民族身份和既定社会秩序。阿慕和维鲁沙等"微物"代表着精神分裂的欲望,将生命的欲望之流和大民族身份解域,创造出新的身份,颠覆既定社会秩序。通过这个爱情故事,洛伊探讨了"庞大的事物"对人们造成的种种影响,对之进行了批判,也探讨了"微物"如何进行反抗。同时,洛伊也通过阿慕与维鲁沙、瑞海尔与艾斯莎之间的联合,探讨了另一种可能的"集体"或"群体"形式,表现了小说所具有的"虚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物之神》 偏执狂的欲望 精神分裂的欲望 集体或群体 虚构
原文传递
《微物之神》中的创伤叙事
16
作者 余芬蕾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6年第1期28-32,共5页
印度女作家阿兰达蒂·罗伊的《微物之神》通过对人物"小历史"描述,巧妙地谴责了印度的殖民历史和漫长的种姓隔离制度对印度人民的戕害,将种姓、阶级、性别和创伤议题在后殖民语境下有机地链接在一起,从而重新书写创伤历... 印度女作家阿兰达蒂·罗伊的《微物之神》通过对人物"小历史"描述,巧妙地谴责了印度的殖民历史和漫长的种姓隔离制度对印度人民的戕害,将种姓、阶级、性别和创伤议题在后殖民语境下有机地链接在一起,从而重新书写创伤历史。通过创伤的表征与再现,展现小人物积极应对痛苦的创伤体验及其最终获得自我痊愈的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 阿兰达蒂·罗伊 《微物之神》 创伤叙事
下载PDF
宝贝兵器与明清小说人物形象塑造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卫英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47-55,共9页
真正使孙悟空从内在精神气质上发生本质变化的,是失去金箍棒这宝贝兵器所带来的心灵震撼与痛楚反思。九齿钉耙则淡化了猪八戒形象的宗教意味而强化了其世俗性。不同的宗教谱系之下往往隶属有各各不同的宝贝兵器,道教有葫芦、七星宝剑、... 真正使孙悟空从内在精神气质上发生本质变化的,是失去金箍棒这宝贝兵器所带来的心灵震撼与痛楚反思。九齿钉耙则淡化了猪八戒形象的宗教意味而强化了其世俗性。不同的宗教谱系之下往往隶属有各各不同的宝贝兵器,道教有葫芦、七星宝剑、符箓等。佛教人物则多用钵盂、禅杖等。这与其教派活动的习俗传统有关。“女子上阵多邪术暗器”是常见警句。女将往往暗藏着神奇的宝贝兵器,以弥补性别劣势。女将的神仙师傅往往为其关键之时的救兵。女将兵器往往与女性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工具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贝兵器 明清小说 形象塑造 神魔斗法 神物崇拜
下载PDF
论相扑在日本社会的发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宜冰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146-151,共6页
相扑是一项古老的运动,是日本诸多搏击技艺中历史最悠久、最具特色的一个项目,现已成为日本一项最具民族特色、深受民众喜爱的体育竞技项目,被誉为"国技"。笔者研究重点并非局限于相扑作为竞技体育的历史,而是将它作为一种文... 相扑是一项古老的运动,是日本诸多搏击技艺中历史最悠久、最具特色的一个项目,现已成为日本一项最具民族特色、深受民众喜爱的体育竞技项目,被誉为"国技"。笔者研究重点并非局限于相扑作为竞技体育的历史,而是将它作为一种文化,研究其在日本社会中的发展变迁史。研究目的在于明确相扑自出现之日至江户时代的历史及日本运动文化的特点,研究的相关研究资料主要包括酒井忠正所著的《日本相扑史》和铃木要吾的《相扑史观》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庆典相扑 武家相扑 神事相扑
下载PDF
《好了歌》中的意象隐喻及其英译对比 被引量:1
19
作者 滕志雪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12期129-131,共3页
《好了歌》是《红楼梦》开篇踱足道人对甄士隐所咏的七言民谣,是整篇小说之纲。隐喻分为主题隐喻、意象隐喻和形式隐喻。踱足道人为了表达其创作的意图,选取了一系列"意象"。从意象隐喻角度,对《好了歌》中的意象隐喻做简单... 《好了歌》是《红楼梦》开篇踱足道人对甄士隐所咏的七言民谣,是整篇小说之纲。隐喻分为主题隐喻、意象隐喻和形式隐喻。踱足道人为了表达其创作的意图,选取了一系列"意象"。从意象隐喻角度,对《好了歌》中的意象隐喻做简单的梳理,并对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和霍克思的两个译本进行比较,探讨意象隐喻对于《好了歌》英译的重要性。研究发现:两个译本对不同意象隐喻各有体现,但在意象处理上杨译更接近原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了歌》 意象隐喻 英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