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地形图符号表达的地理概念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苏里 陈宜金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11-514,共4页
为了解决地理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符号化表达问题,分析了大比例尺地形图符号的几何构成及符号间的几何和语义关系,把地形图符号系统作为一种二维图形语言,讨论了它和地理概念之间的关系。根据逻辑学概念和符号的几何形状,定义了基于地形... 为了解决地理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符号化表达问题,分析了大比例尺地形图符号的几何构成及符号间的几何和语义关系,把地形图符号系统作为一种二维图形语言,讨论了它和地理概念之间的关系。根据逻辑学概念和符号的几何形状,定义了基于地形图符号表达的地理概念的种类及其相互关系,并给出具体实例,为用逻辑方法研究地图语言提供了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图符号 地理概念 地图语言 逻辑 地图语义
下载PDF
基于本体的水系要素数据集成方法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郭黎 刘灿由 +1 位作者 陈应东 张威 《地理信息世界》 2008年第2期42-47,共6页
简单论述了地理本体的基本概念、结构,介绍了地理本体的建模方法,提出了基于地理本体的空间数据集成框架,采用基于公共属性模板的多本体向标准本体集成的混合构架,以水系要素中的"干出滩"类为例,实现了基于地理本体的空间数... 简单论述了地理本体的基本概念、结构,介绍了地理本体的建模方法,提出了基于地理本体的空间数据集成框架,采用基于公共属性模板的多本体向标准本体集成的混合构架,以水系要素中的"干出滩"类为例,实现了基于地理本体的空间数据集成过程及其数据的转换,解决了数据语义异构性所带来的数据共享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本体 地理概念 语义 地理本体建模 地理本体集成 地理空间数据集成
下载PDF
橘化为枳:“江”抑或“淮”——写本时代地理观念的传承与变迁 被引量:1
3
作者 赵仁龙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0-134,共5页
本文对写本时代关于"橘化为枳"的表述系统进行梳理,并简要分析其所承载的地理知识、观念之传承与变迁。从中可以发现,时人的地理观念取决于其所接受之文本知识及其对现实生态环境的认知,并随着二者的变化而改变。
关键词 橘化为枳 地理观念
原文传递
“河湟”地理概念变迁考 被引量:8
4
作者 金勇强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6期45-50,共6页
"河湟"这一地理概念,大致经历了汉代构建时期、唐代扩展时期和宋代以后复原时期三个阶段。汉代,随着中原王朝疆土西拓,"河湟"表述得以构建,但早期"河湟"内涵并不清晰;唐代,由于"河湟"地区本身... "河湟"这一地理概念,大致经历了汉代构建时期、唐代扩展时期和宋代以后复原时期三个阶段。汉代,随着中原王朝疆土西拓,"河湟"表述得以构建,但早期"河湟"内涵并不清晰;唐代,由于"河湟"地区本身战略地位的变化,"河湟"这一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其内涵更加的抽象化,指代的地域范围也更加的泛化和模糊;宋代以后,随着"河湟"边防地位的下降,其内涵也趋于向本体回归,最终成为今青海、甘肃两省黄河与湟水交汇区域的普遍代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湟” 地理概念 变迁
下载PDF
清代的乡是行政区划还是地理概念?——以四川南部县为个案的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苟德仪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11-20,共10页
萌芽于唐虞,草创于夏商,定型于西周的乡制,至清朝时发展成熟,同时向近代转型。学界对清代的乡是行政区划还是地理概念,长期争论不休。以南部县为实例的研究证明,明朝中后期至清朝大部分时间里,乡成为介于地理概念和行政区划之间的地域... 萌芽于唐虞,草创于夏商,定型于西周的乡制,至清朝时发展成熟,同时向近代转型。学界对清代的乡是行政区划还是地理概念,长期争论不休。以南部县为实例的研究证明,明朝中后期至清朝大部分时间里,乡成为介于地理概念和行政区划之间的地域单位。清末新政时,成为正式的一级行政区划与机构。因此,片面地说清代的乡不是一个行政区划或者称之为地理或方位概念都是对清代乡制的简单化理解,甚至是误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制 行政区划 地理概念 南部县
下载PDF
基于地理本体的地理时空信息表达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黄勇奇 邓高燕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66-69,共4页
本文就利用地理本体的强大的知识表达能力来表达地理时空信息的语义关系和时空关系进行了探讨,同时使用基于本体的多维地理时空信息的分类方法和描述逻辑语言OWL在Protege本体构建工具中构建了地理时空信息本体。
关键词 时空信息 地理本体 地理概念 地理公理 地理实例
下载PDF
“河西”何在:政治地理变迁与河西范围演变 被引量:4
7
作者 董振华 毛曦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2-60,共9页
河西一词出现于先秦,春秋战国时期有了较为明确的范围所指。至秦汉时,河西所指范围扩大转移至今河西走廊和湟水流域。魏晋南朝所指的河西范围与汉代相同,北朝所指的河西扩展至以黄河中游之西为主,包含汉代河西所指的三层含义。隋至唐代... 河西一词出现于先秦,春秋战国时期有了较为明确的范围所指。至秦汉时,河西所指范围扩大转移至今河西走廊和湟水流域。魏晋南朝所指的河西范围与汉代相同,北朝所指的河西扩展至以黄河中游之西为主,包含汉代河西所指的三层含义。隋至唐代安史之乱前,河西重回汉代所指范围。此后直至民国,河西所指最终固化为今甘肃河西走廊地区。河西范围的演变,过程复杂且阶段性明显,与黄河形态及流域地形、政治地理变迁、历史文化传承、空间用语更替等密切相关,折射出中国地域概念演进的内在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 政治地理 地域概念 地名
原文传递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观念教育述评 被引量:3
8
作者 詹秀娣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16年第2期53-57,共5页
综观课程改革以来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地理观念的教育现状不理想。究其原因,我们发现,这其中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教学实践中尚未足够重视地理观念的培育是主要的主观原因;地理观念教育的两个核心问题,一是如何在中学地理课堂教... 综观课程改革以来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地理观念的教育现状不理想。究其原因,我们发现,这其中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教学实践中尚未足够重视地理观念的培育是主要的主观原因;地理观念教育的两个核心问题,一是如何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地理观念,二是如何在学业评价中评价学生的地理观念的建构水平,对于这两个问题尚缺乏系统的理论分析以及具体的操作方案,是地理观念教育不理想的重要客观原因。提高地理教师的观念教育能力是改善当前地理观念教育现状不理想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观念 现状述评 改善策略
下载PDF
在地理教学中应用“GPS”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小燕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46-49,共4页
探讨如何将GPS应用于地理教学中,分析学生接受GPS应用教学的情况。提出师范院校教师从事GPS应用教学的相关建议。从研究结果发现应用GPS对强化学生认知地理概念有所帮助,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地理能力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 探讨如何将GPS应用于地理教学中,分析学生接受GPS应用教学的情况。提出师范院校教师从事GPS应用教学的相关建议。从研究结果发现应用GPS对强化学生认知地理概念有所帮助,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地理能力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地理概念 师范学生
下载PDF
《类要》地理部分文献再考索
10
作者 唐雯 《唐宋历史评论》 2020年第1期107-125,225,共20页
北宋名臣晏殊所编类书《类要》中的地理部分在全书中自成体系,其编成时间居于《太平寰宇记》和《元丰九域志》之间,其是否来自某种现已亡佚的地理文献,是否能系统展示某一时段的地理沿革,是否反映了时人特别的地理观念?为解答这些问题,... 北宋名臣晏殊所编类书《类要》中的地理部分在全书中自成体系,其编成时间居于《太平寰宇记》和《元丰九域志》之间,其是否来自某种现已亡佚的地理文献,是否能系统展示某一时段的地理沿革,是否反映了时人特别的地理观念?为解答这些问题,本文从路、州、县三个层次重新考索了《类要》地理部分的年代断限,指出其年代断限在景德四年至天禧二年(1007-1018)之间,县一级反映的是景德四年至大中祥符五年(1007~1012)的状况,可能来自大中祥符三年(1010)成书的《祥符图经》,而州一级地名则可能据天禧三年(1019)成书的《十道图》做了统一。在此基础上,本文揭示了《类要》地理部分文献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太平寰宇记》和《元丰九域志》之间的空白,并显示出某些我们未知的地理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要》 地理文献 地理观念
下载PDF
域外书写与晚清士人的思想嬗变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汤琛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4期118-124,共7页
晚清时期的域外书写,发生于鸦片战争之后,西学东渐之际,在这一变局下,晚清人的域外写作发生了不同于古典域外书写的近代转型:其一,体现为现代地球观念的形成,即从"中国天下"观转向现代地理观;其二,体现为"夷夏之辨"... 晚清时期的域外书写,发生于鸦片战争之后,西学东渐之际,在这一变局下,晚清人的域外写作发生了不同于古典域外书写的近代转型:其一,体现为现代地球观念的形成,即从"中国天下"观转向现代地理观;其二,体现为"夷夏之辨"观念的转换,即从"华夷之别"转向"天下一家";其三,体现为书写心态的转换,即从追求异国情调到着重于问政求学;晚清域外书写具备了丰富的现代内涵与文化意味,成为触摸晚清士人思想嬗变的重要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域外书写 地理认知 文化观 思想嬗变
下载PDF
“中东”的由来、性质、使用和内涵等问题考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和海 《西亚非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47-160,共14页
"中东"是中东问题研究、报道中一个不可避免且在出版物和新闻媒体中出现频率非常高的关键词。但"中东"作为一个地理概念,其由来、性质、使用和内涵从一开始就颇具争议甚至常被诟病。根据最新发现的历史文献,不仅其... "中东"是中东问题研究、报道中一个不可避免且在出版物和新闻媒体中出现频率非常高的关键词。但"中东"作为一个地理概念,其由来、性质、使用和内涵从一开始就颇具争议甚至常被诟病。根据最新发现的历史文献,不仅其提出者另有其人,而且其性质、使用和内涵也远非人们普遍理解或主观想象的那么简单和无可厚非。此外,"中东"作为一个汉语词语,却不符合汉语表达方式。为避免产生歧义或造成读者误解,学者在行文时要么不用"中东"这一地理概念、要么明确说明或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东 地理概念 由来性质使用 内涵
原文传递
虚拟与真实:唐宋辽金时期佛教影响下的地理表述 被引量:1
13
作者 宋坤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0-224,共5页
唐、宋、辽、金时出现了一种较为特殊的地理概念表述方式,即将佛教虚拟概念"南瞻部洲"和现实行政地理两者结合。这种地理概念表述方式最早出现在南北朝,唐代仅见于文人文集和僧侣戒牒中,而到宋、辽、金时则在造像题记和买地... 唐、宋、辽、金时出现了一种较为特殊的地理概念表述方式,即将佛教虚拟概念"南瞻部洲"和现实行政地理两者结合。这种地理概念表述方式最早出现在南北朝,唐代仅见于文人文集和僧侣戒牒中,而到宋、辽、金时则在造像题记和买地券中大量出现,反映其在平民阶层开始得到广泛的传播和接受。这一传播现象,既体现了文人精英阶层所秉持的华夏中心观对佛教地理观的排斥,也表明在这一时期佛教已深入到民众日常生活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辽金 南瞻部洲 佛教 地理表述
下载PDF
试从唐墓志看唐人地域观念 被引量:1
14
作者 范璇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40-44,共5页
中国古代的地域观念早已形成,先秦时期分东西,秦汉以后则分南北。中古时期更是南北地域观念的变化和发展阶段。不仅在文献记载中,南北地域观念以及地区风俗差异在墓志中亦有所反映。通过对大量的唐代墓志进行释读后,对有关唐人地域观念... 中国古代的地域观念早已形成,先秦时期分东西,秦汉以后则分南北。中古时期更是南北地域观念的变化和发展阶段。不仅在文献记载中,南北地域观念以及地区风俗差异在墓志中亦有所反映。通过对大量的唐代墓志进行释读后,对有关唐人地域观念的资料进行研究,一方面希望能够对文献中所记载的有关唐人地域观念的史料进行佐证;另一方面则是对唐人墓志中所反映的时人对南北方的地域评价进行一个总的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墓志 地域观念 评价差异
下载PDF
自然崇拜意识中的藏族林卡艺术
15
作者 祝后华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43-46,共4页
自然崇拜意识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因素,它建构在"万物有灵"的原始思维基础之上,以神话、教义和图腾为话语方式将自然神化和人格化。自然崇拜意识借助象征、寓意等手法形成独特的地理观和理想景观模式,投射到现实自然环境,造... 自然崇拜意识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因素,它建构在"万物有灵"的原始思维基础之上,以神话、教义和图腾为话语方式将自然神化和人格化。自然崇拜意识借助象征、寓意等手法形成独特的地理观和理想景观模式,投射到现实自然环境,造成理想景观的地理回归,形成独具特色的藏族林卡艺术,成为我们深入理解藏族林卡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崇拜意识 地理观 理想景观模式 藏族林卡
下载PDF
地理概念教学“六法”
16
作者 夏润兰 《保山师专学报》 2005年第2期104-105,共2页
介绍了地理教学中的地理概念教学法:地图法、多媒体教学法、比较法、逻辑推理法、知识迁移法、字句分析法。
关键词 地理 概念 教学法
下载PDF
把握地理概念特征,促进地理学习
17
作者 黄宗俊 陈德 《闽江学院学报》 1995年第1期84-88,共5页
地理概念数量多,种类多,难度大,难于理解和掌握,并且在考试中所占比重大;本文通过对地理概念特征的分析,得出学习地理概念的方法。
关键词 地理概念 内涵 外延 抽象 概括
下载PDF
地理核心概念在高中地理知识中的表现及教学实施建议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李小妹 陈昌文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20年第2期82-85,共4页
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落实,需要教师善于利用地理核心概念去组织地理课程内容,进行单元设计,从宏观把控地理课程内容的思想体系,将零碎片断化的知识结构化,利于学生关键能力形成和思维品质养成;文章梳理中学地理核心概念之间关系模... 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落实,需要教师善于利用地理核心概念去组织地理课程内容,进行单元设计,从宏观把控地理课程内容的思想体系,将零碎片断化的知识结构化,利于学生关键能力形成和思维品质养成;文章梳理中学地理核心概念之间关系模型,探讨地理核心概念在高中地理教材中的表现,并提出教学实施建议:厘清地理核心概念层级关系,遵循认知规律教学;重视地理核心概念中地理思想方法渗透,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观念;关注地理核心概念问题情境活动设计,激发学生深度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核心概念 高中地理教材 概念模型
下载PDF
汉唐时期“河陇”地理概念的形成与深化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杨发鹏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6-32,共7页
"河陇"是河西、陇右的简称,它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地理概念。"河陇"在中国古代主要指陇山以西、西域以东的广大地区。迨及唐代,"河陇"还涵盖了广大的西域地区。自汉武帝开拓河西以来,这一地区在全国的地位... "河陇"是河西、陇右的简称,它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地理概念。"河陇"在中国古代主要指陇山以西、西域以东的广大地区。迨及唐代,"河陇"还涵盖了广大的西域地区。自汉武帝开拓河西以来,这一地区在全国的地位就变得非常重要。"河陇"地理概念形成于汉代,在两晋南北朝时期渐入人心,到了唐代这一概念得到了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陇 地理概念 凉州刺史部 陇右道
原文传递
地理信息科学新界说——M F.古特柴尔德(Goodchild)的论述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妙龙 黄佩蓓 杨冰 《地球信息科学》 CSCD 2001年第2期41-46,共6页
本文以美国国家基金委员会资助美国国家地理信息与分析中心进行的瓦伦纽斯 (Varenius)研究项目 ,由古特柴尔德教授等知名学者所提交的一系列项目中期研究报告与论文为基础 ,介绍了这些学者以地理学家独特的地理哲学思维 ,对地理信息科... 本文以美国国家基金委员会资助美国国家地理信息与分析中心进行的瓦伦纽斯 (Varenius)研究项目 ,由古特柴尔德教授等知名学者所提交的一系列项目中期研究报告与论文为基础 ,介绍了这些学者以地理学家独特的地理哲学思维 ,对地理信息科学的有关问题所作的新的阐述与发展 ,旨在为国内学者了解 ,追踪地理信息科学的新发展 ,开展地理信息科学的跨世纪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科学 地理学家 研究项目 中期 哲学思维 国家基金 国内 发展 借鉴 美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