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滞胃痛颗粒联合雷贝拉唑对反流性食管炎胃-食管动力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5
1
作者 陈超 焦艳 陶源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17年第1期75-78,共4页
目的观察气滞胃痛颗粒联合雷贝拉唑对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胃动力调节激素以及炎症因子的影响,并探讨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北京市昌平区中医院收治的RE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服用雷贝... 目的观察气滞胃痛颗粒联合雷贝拉唑对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胃动力调节激素以及炎症因子的影响,并探讨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北京市昌平区中医院收治的RE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服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10 mg/次、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气滞胃痛颗粒5 g/次、3次/d,均4周为1疗程。放射免疫法检测胃泌素、胃动素表达,酶联免疫法测定白介素-17(IL-17)和白介素-23(IL-23)表达。比较两组治疗后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的胃泌素和胃动素表达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0.01),但治疗后观察组的胃泌素和胃动素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IL-17和IL-23表达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的表达均显著减低(P<0.05、0.01),但治疗后观察组的IL-17和IL-23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3.8%和81.3%,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10.4%,观察组的为8.3%,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气滞胃痛颗粒联合雷贝拉唑可以改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胃-食管动力、抑制炎症反应,疗效显著,且使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滞胃痛颗粒 反流性食管炎 胃-食管动力 炎症反应
原文传递
雷贝拉唑与马来酸曲美布汀对胃食管反流患者胃食管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王思进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6年第7期976-980,共5页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与马来酸曲美布汀对胃食管反流患者胃食管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口服质子泵抑制剂雷贝拉唑片治疗,观察组采用雷贝拉唑...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与马来酸曲美布汀对胃食管反流患者胃食管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口服质子泵抑制剂雷贝拉唑片治疗,观察组采用雷贝拉唑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治疗。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食管动力学和胃电活动指标,并对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明显高于对照组(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11.703,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胃窦收缩幅度、胃窦运动指数及胃窦收缩频率分别为(1.91±0.44)、(2.03±0.81)、(2.47±0.95),对照组分别为(1.22±0.35)、(1.12±0.47)、(2.05±0.59),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食管蠕动性收缩比、括约肌压力及食管括约肌松弛率分别为(94.2±16.0)%、(19.32±1.45)mmHg、(75.8±6.6)%,对照组分别为(86.1±13.8)%、(13.42±1.38)mmHg、(58.8±6.0)%,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餐前及餐后的主频、主功率分别为(4.1±0.8)、(4.4±0.6)、(100.4±26.9)、(165.6±36.6),对照组分别为(3.3±0.9)、(3.3±0.5)、(91.1±28.5)、(155.1±35.0),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空腹、餐后的正常慢波节律为(42.8±22.6)、(66.1±21.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1.5±20.0)、(50.4±21.6),而餐后胃动过缓(29,4±19.3)明显低于对照组(41.8±23.1)(P〈0.05)。结论雷贝拉唑与马来酸曲美布汀能够提高胃食管动力,增加收缩力,使患者正常慢波节律减少,增加餐后胃电正常慢波百分比,改善胃排空,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贝拉唑 马来酸曲美布汀 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动力学 影响
下载PDF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动力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阿力木江·麦斯依提 克力木 +2 位作者 阿扎提江 艾克拜尔 张成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4年第23期55-61,共7页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的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4年7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微创外科就诊,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结果,研究对象根据性别、年龄段、BMI分型、胃食管连接处形态等...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的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4年7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微创外科就诊,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结果,研究对象根据性别、年龄段、BMI分型、胃食管连接处形态等分别分组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男性患者食管下括约肌(LES)中心至鼻孔的距离较女性长,男性患者LES静息压力、LES残余压均低于女性患者,LES松弛率高于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年龄各组之间相关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纳入本研究的40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当中伴有偏胖及肥胖患者占62%,体重指数在正常范围或偏低者食管体部蠕动成功率约78%,偏胖及肥胖者食管体部蠕动成功率为68%。(4)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远段LES以上3、7、11 cm处压力及平均压力均比正常人降低,远端收缩积分(DCI)明显低于正常人,收缩前沿速度(CFV)、远段各节段蠕动波传导速度均大于正常人。(5)每个完整吞咽的分析,正常蠕动66.10%,失蠕动16.70%,小蠕动缺损9.60%,大蠕动缺损6.50%,快速同步收缩1.10%。(6)每位患者食管动力学的综合分析显示,蠕动正常162例,占40.50%,大缺损弱蠕动61例,占15.25%,小缺损弱蠕动72例,占18%,频发失蠕动85例,占21.25%,无蠕动12例,占3%,快速收缩/同步收缩8例,占2%。(7)根据胃食管连接处形态,51%伴有食管裂孔疝,LES与膈肌脚完全重叠率4.75%。结论胃食管反流病中男性的食管运动功能差于女性,食管动力学无年龄和体重相关差异性。胃食管反流病与正常人比较,LES压力和食管体部运动功能明显降低,其中频发失蠕动、小缺损弱蠕动和大缺损弱蠕动为多见。胃食管反流病多伴有食管裂孔疝,因而LES功能明显降低。食管体部运动功能无食管裂孔疝相关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 高分辨率测压 食管动力学
原文传递
兰索拉唑在胃食管反流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食管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张雪芹 徐晓林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76-79,共4页
目的观察兰索拉唑在胃食管反流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食管动力学的影响状态.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8月期间曲靖市第一人民医收治的76例胃食管反流患者为研究对象,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奥美拉唑组)38例和观察组(兰索拉唑组)38例... 目的观察兰索拉唑在胃食管反流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食管动力学的影响状态.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8月期间曲靖市第一人民医收治的76例胃食管反流患者为研究对象,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奥美拉唑组)38例和观察组(兰索拉唑组)38例,然后将2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评分及食管动力学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症状体征评分及食管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的症状体征评分及食管动力学指标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兰索拉唑在胃食管反流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较好,且可改善此类患者的症状体征及食管动力学状态,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索拉唑 胃食管反流 临床效果 食管动力学
下载PDF
荜铃胃痛颗粒联合雷贝拉唑对胃食管反流患者食管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黄国彬 彭薇淇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5期7-10,共4页
目的 观察荜铃胃痛颗粒联合雷贝拉唑对胃食管反流(GER)患者食管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白云分院收治的GER患者1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80)和对照组(n=80)。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治... 目的 观察荜铃胃痛颗粒联合雷贝拉唑对胃食管反流(GER)患者食管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白云分院收治的GER患者1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80)和对照组(n=80)。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荜铃胃痛颗粒治疗,2组均治疗8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食管动力学指标[食管上段括约肌(UES)压力、食管下段括约肌(LES)压力]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5.00%(χ^(2)=4.444,P=0.035)。治疗8周后,2组胃灼感、反酸、反食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2组UES与LES压力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25%vs. 7.50%,χ^(2)=0.662,P=0.416)。结论 荜铃胃痛颗粒联合雷贝拉唑可提高疗效,有效改善GER患者临床症状及食管动力学,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 荜铃胃痛颗粒 雷贝拉唑 食管动力学
下载PDF
替戈拉生与雷贝拉唑对胃食管反流患者食管动力学及血清胃肠激素的影响分析
6
作者 肖文秀 温艳 +2 位作者 周围 汪根娥 李碧云 《药品评价》 CAS 2024年第7期861-864,共4页
目的为分析替戈拉生与雷贝拉唑对胃食管反流(GER)患者食管动力学及血清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前瞻性分析,选取2023年4月至2024年2月112例赣南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GER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治疗组给... 目的为分析替戈拉生与雷贝拉唑对胃食管反流(GER)患者食管动力学及血清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前瞻性分析,选取2023年4月至2024年2月112例赣南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GER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治疗组给予替戈拉生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LESP)、食管上段括约肌压力(UESP)、血清胃泌素(GAS)、胃动素(MTL)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连续治疗8周,治疗组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胃灼感、反酸、反食低于治疗前,LESP、UESP和GAS、MTL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的胃灼感、反酸、反食低于对照组,LESP、UESP和GAS、MTL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戈拉生与雷贝拉唑的联合使用对GER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食管动力学及血清胃肠激素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 雷贝拉唑 替戈拉生 食管动力学 血清胃肠激素
下载PDF
兰索拉唑联合莫沙必利对胃食管反流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刘卫军 《西藏医药》 2018年第4期68-70,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兰索拉唑与莫沙必利对胃食管反流症患者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7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胃食管反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兰索拉唑,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 目的探讨应用兰索拉唑与莫沙必利对胃食管反流症患者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7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胃食管反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兰索拉唑,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莫沙必利,均持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发症以及胃食管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胃食管动力学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胃食管动力学指标均有所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食管反流症患者,采用兰索拉唑与莫沙必利联合治疗利于较快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胃食管动力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索拉唑 莫沙必利 胃食管动力学 胃食管反流症
下载PDF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秦俭 《食管疾病》 2021年第4期272-275,共4页
目的观察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患者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1月入住我院的112例GER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各56例。单一用... 目的观察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患者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1月入住我院的112例GER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各56例。单一用药组予以泮托拉唑,联合用药组予以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泮托拉唑。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临床症状评分(反酸、烧心、嗳气、胸骨后疼痛)、胃食管动力学指标(食管蠕动收缩比、食管括约肌松弛率、食管括约肌压力)、焦虑与抑郁症状[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用药组治疗总有效率92.86%高于单一用药组69.64%(P<0.05);治疗4周后,联合用药组反酸、烧心、嗳气、胸骨后疼痛评分、SDS、SAS评分较单一用药组低,食管蠕动收缩比、食管括约肌松弛率、食管括约肌压力较单一用药组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泮托拉唑治疗GERD患者,可改善胃食管动力学和心理状态,促进症状缓解,提升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泮托拉唑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 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动力学
下载PDF
围绝经期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动力学检测及其临床特点 被引量:2
9
作者 虞蕾虹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11期32-34,38,共4页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女性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食管动力学特点和临床特点。方法选取110例GERD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月经情况将患者分为围绝经期组45例和非围绝经组65例。分析并比较2组GERD患者的食管动力学特点、典型症状发生率和非...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女性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食管动力学特点和临床特点。方法选取110例GERD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月经情况将患者分为围绝经期组45例和非围绝经组65例。分析并比较2组GERD患者的食管动力学特点、典型症状发生率和非典型症状发生率。结果围绝经期组反酸症状发生率为44.45%,显著低于非围绝经组的52.31%(P<0.05);2组反食症状和胃灼热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典型症状中,2组患者咽喉炎和咽部异物感发生率均较高;围绝经期组嗳气发生率为53.33%显著高于非围绝经组的29.23%,睡眠障碍发生率为55.56%显著高于非围绝经组的27.69%(P<0.05)。围绝经期组、非围绝经组GERD患者的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Q)积分分别为(9.57±1.82)、(9.87±2.2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GERD患者的总反流次数、酸反流次数及非酸反流次数无显著差异(P>0.05)。围绝经期组与非围绝经组的弱酸反流次数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围绝经期女性GERD大多表现为非典型症状,主要是咽喉炎和咽部异物感,食管动力学检测可以作为诊断围绝经期女性GERD的重要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 胃食管反流病 食管动力学 临床症状
下载PDF
岳氏抑肝和胃汤对胃食管反流患者肠胃动力学及血清激肽释放酶5、胃蛋白酶原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董宝杰 刘波 岳沛芬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22年第10期1314-1319,共6页
目的探究岳氏抑肝和胃汤对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患者肠胃动力学及血清激肽释放酶(kaliikrein,KLK)5、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2018年4月至2020年1月中医内科... 目的探究岳氏抑肝和胃汤对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患者肠胃动力学及血清激肽释放酶(kaliikrein,KLK)5、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2018年4月至2020年1月中医内科收治的肝胃不和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岳氏抑肝和胃汤治疗,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治疗。两个疗程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血清胃动素(motilin,MTL)、胃泌素(gastrin,GAS)、KLK5及PG水平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34%vs 81.67%,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反酸、烧心、嗳气及胸骨后疼痛积分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平均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096,P=0.037)。治疗后,观察组MTL水平明显升高,且高于对照组,GAS水平明显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KLK5水平明显下降,且低于对照组,PG水平明显上升,且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15.00%(P<0.05)。结论岳氏抑肝和胃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疗效更显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岳氏抑肝和胃汤 胃食管反流 肠胃动力学 激肽释放酶5 胃蛋白酶原
原文传递
艾普拉唑肠溶片对合并或不合并食管外症状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动力学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冷衍恩 唐斌 +5 位作者 白映涛 靳雄 苏春 肖军 王人彬 吴逢波 《河北医药》 CAS 2021年第23期3574-3577,共4页
目的观察艾普拉唑肠溶片对合并或不合并食管外症状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治疗前后,反流症状,胃动力学指标及临床疗效变化特点。方法前瞻性序贯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的合并食管外症状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44例,未合并... 目的观察艾普拉唑肠溶片对合并或不合并食管外症状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治疗前后,反流症状,胃动力学指标及临床疗效变化特点。方法前瞻性序贯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的合并食管外症状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44例,未合并食管外症状患者45例。采用艾普拉唑肠溶片10 mg/d,1次/d,连续治疗12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反流症状量表(RSI)、反流体征指数量表(RFS)、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Q)评分,采用固态测压和动态食管压力测定法检测2组患者药物治疗前后胃食管动力学指标包括食管上括约肌压力(UESP)、食管下括约肌压力(LESP)、食管上括约肌长度(UESL)、食管下括约肌长度(LESL)、远端收缩积分(DCI)、收缩前沿速度(CFV)、远端潜伏期(DL)、食团内压(IBP),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药物治疗后,2组患者RSI评分、RFS评分、GerdQ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未合并食管外症状组患者RSI评分、RFS评分、GerdQ评分低于合并食管外症状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药物治疗后合并食管外症状组患者胃动力学指标UESP、LESP、DCI、DL与药物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药物治疗后未合并食管外症状组患者胃动力学指标UESP、LESP、UESL、LESL、DCI、CFV、DL、IBP与药物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合并食管外症状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低于未合并食管外症状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普拉唑肠溶片能改善未合并食管外症状GERD患者胃食管动力学,临床有效率高于合并食管外症状GERD患者,其原因可能与未合并食管外GERD与合并食管外GERD不同发病机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 质子泵抑制剂 食管外症状 食管动力学
下载PDF
兰索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卫军 《西藏医药》 2018年第5期80-82,共3页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症患者应用兰索拉唑与莫沙必利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7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胃食管反流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兰索拉唑,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莫沙必利,疗程8...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症患者应用兰索拉唑与莫沙必利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7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胃食管反流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兰索拉唑,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莫沙必利,疗程8周。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发症以及胃食管动力学指标。结果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胃食管动力学指标均有所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兰索拉唑联合莫沙必利联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症利于临床症状消失,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胃食管动力学指标,促进患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症 兰索拉唑 莫沙必利 胃食管动力学
下载PDF
兰索拉唑联合莫沙必利对胃食管反流患者的胃食管动力学及胃电活动指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1
13
作者 李丽梅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620-622,626,共4页
目的:分析研究兰索拉唑联合莫沙必利对胃食管反流患者的胃食管动力学及胃电活动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10月收治的94例胃食管反流患者为研究对象,将9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兰索拉唑组)47例和观察组(兰索拉唑联合莫沙... 目的:分析研究兰索拉唑联合莫沙必利对胃食管反流患者的胃食管动力学及胃电活动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10月收治的94例胃食管反流患者为研究对象,将9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兰索拉唑组)47例和观察组(兰索拉唑联合莫沙必利组)47例,然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2周、4周、8周的胃、食管动力学指标及胃电参数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周、4周、8周的胃、食管动力学指标及胃电参数均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8周明显优于本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兰索拉唑联合莫沙必利对胃食管反流患者的胃食管动力学及胃电活动指标的影响较大,因此对本病的治疗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索拉唑 莫沙必利 胃食管反流 胃食管动力学 胃电活动 影响
下载PDF
小柴胡降逆汤联合天突穴针刺对胃食管反流病相关性支气管哮喘患者胃肠激素、食管动力学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14
作者 穆恒 于勇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1年第8期843-847,888,共6页
目的探讨小柴胡降逆汤联合天突穴针刺对胃食管反流病相关性支气管哮喘患者胃肠激素、食管动力学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2月—2019年12月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90例胃食管反流病相关性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 目的探讨小柴胡降逆汤联合天突穴针刺对胃食管反流病相关性支气管哮喘患者胃肠激素、食管动力学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2月—2019年12月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90例胃食管反流病相关性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片、奥美拉唑胶囊口服及吸入异丙托溴铵气雾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小柴胡降逆汤联合天突穴针刺治疗,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2组治疗后食管动力学指标(食管括约肌压力、立位反流时间百分比、卧位反流时间百分比和总反流时间百分比)、血清胃肠激素指标[胃动素(MTL)、胃泌素(GAS)、胆囊收缩素(CCK)]、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最大呼气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PEF%)]、SF-36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变化情况,统计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食管括约肌压力及血清MTL、GAS水平和FEF1%、PEF%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均<0.05),立位反流时间百分比、卧位反流时间百分比、总反流时间百分比及CCK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上述各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均<0.05);2组SF-36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治疗组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1%(41/45),对照组为75.6%(34/45),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柴胡降逆汤联合天突穴针刺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相关性支气管哮喘患者效果理想,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调节胃肠激素水平,改善食管动力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柴胡降逆汤 针刺 胃食管反流病相关性支气管哮喘 胃肠激素 食管动力学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伴食管外症状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180例的临床表现和食管动力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杨冬 王贞 +2 位作者 战秀岚 陈冬 吴继敏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4-99,共6页
目的分析伴食管外症状的GERD患者的临床表现和食管动力学特征。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1日至10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180例伴食管外症状的GERD住院患者,分为咽喉症状组(65例)、气道症状组(58例)和混合症状组(57例)。... 目的分析伴食管外症状的GERD患者的临床表现和食管动力学特征。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1日至10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180例伴食管外症状的GERD住院患者,分为咽喉症状组(65例)、气道症状组(58例)和混合症状组(57例)。比较3组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胃镜下表现,以及高分辨率食管测压、24 h食管pH联合多通道阻抗监测结果。采用卡方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年龄<40、40~60和>60岁的患者分别占12.8%(23/180)、53.3%(96/180)和33.9%(61/18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30,P=0.017)。有18.9%(34/180)的患者不伴典型的反流症状。咽喉症状组、气道症状组和混合症状组胃镜下食管胃黏膜异位或巴雷特食管发生率[分别为21.5%(14/65)、5.2%(3/58)、8.8%(5/5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78,P=0.014)。咽喉症状组、气道症状组和混合症状组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食管上括约肌静息压和远端收缩积分[分别为(8.57±0.76)、(8.87±0.79)、(10.51±0.97)mmHg(1 mmHg=0.133 kPa),(44.75±2.86)、(42.81±4.06)、(39.14±3.20)mmHg,(506.13±64.30)、(432.59±78.10)、(682.99±82.28)mmHg·s·c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咽喉症状组、混合症状组和气道症状组的DeMeester评分分别为(14.33±2.09)、(21.94±5.30)、(30.47±5.85)分,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26,P=0.043)。多通道阻抗监测结果显示,患者反流物以酸反流和弱酸反流为主,分别占55.5%(76/137)和34.3%(47/137),87.6%(120/137)的患者以立位时段反流为主,12.4%(17/137)的患者以平卧位时段反流为主。结论伴食管外症状GERD的发病与年龄有关。食管胃黏膜异位或巴雷特食管更多见于以咽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GERD患者。气道症状为主的GERD存在更多的酸暴露和病理性酸反流,立位弱酸反流在伴食管外症状GERD的反流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食管外症状 反流性咳嗽 反流性哮喘 喉咽反流 食管动力学
原文传递
兰索拉唑联合莫沙必利对胃食管反流患者的胃食管动力学及胃电活动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黄永华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879-881,共3页
目的分析兰索拉唑联合莫沙必利对胃食管反流患者的胃食管动力学及胃电活动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136例胃食管反流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兰索拉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 目的分析兰索拉唑联合莫沙必利对胃食管反流患者的胃食管动力学及胃电活动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136例胃食管反流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兰索拉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莫沙必利。将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2周、4周、12周的胃食管动力学指标及胃电参数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周、4周、12周的胃食管动力学指标及胃电参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后胃食管动力学指标及胃电参数呈进行性升高(P<0.05)。结论兰索拉唑联合莫沙必利对胃食管反流患者的胃食管动力学及胃电活动指标的影响较大,治疗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索拉唑 莫沙必利 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动力学 胃电活动
下载PDF
半夏泻心汤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3
17
作者 孙平 田旭东 李彦龙 《西部中医药》 2019年第11期98-101,共4页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寒热错杂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对照组予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联合莫沙必利片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8周,停药后...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寒热错杂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对照组予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联合莫沙必利片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8周,停药后2周、4周后随访,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食管动力学情况及停药后复发率。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2.9%,对照组为95.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2周、4周后,观察组复发率分别为4.8%、9.5%,对照组分别为19.0%、26.2%,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食管下段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长度比较无变化,治疗后2组患者LES及食管上段括约肌(upper esophageal sphincter,UES)压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ES及UES压力高于对照组。结论:半夏泻心汤可增强寒热错杂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动力,降低停药后复发率,效果优于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联合莫沙必利片治疗,临床疗效2组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食管动力学 半夏泻心汤 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 莫沙必利片
下载PDF
胃食管反流对咽喉反流病患者的食管动力学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凡理 陈波蓓 +1 位作者 黄赛瑜 高金建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16年第6期446-449,共4页
目的应用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的方法,通过与正常人群的比较,探讨胃食管反流对咽喉反流病(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disease,LPRD)患者的食管动力学影响。方法将初筛为LPRD的患者进行诊断性治疗,治疗前后均行高分辨率食管测压检测。按胃食... 目的应用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的方法,通过与正常人群的比较,探讨胃食管反流对咽喉反流病(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disease,LPRD)患者的食管动力学影响。方法将初筛为LPRD的患者进行诊断性治疗,治疗前后均行高分辨率食管测压检测。按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问卷评分标准,分为单纯LPRD组和LPRD伴GERD组。无咽喉不适的健康人群设为对照组。结果确诊为LPRD的患者56例,单纯LPRD组24例,LPRD伴GERD组32例,正常对照组20例。LPRD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比、BMI指数等较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饮酒及睡前3小时进食的患者构成比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单纯LPRD食管动力参数较对照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LPRD伴GERD组的UESP、LESP、DCI、DL较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咽喉反流病无明显食管动力异常,而胃食管反流病能导致咽喉反流病的食管动力障碍,一定程度上提示了单纯咽喉反流病与胃食管反流病存在不同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喉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 食管动力学
下载PDF
通腑解郁降逆方对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合并抑郁患者食管动力学及生活质量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范欣 赵坚 +1 位作者 高春雨 赵志明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2年第3期519-523,共5页
目的 观察通腑解郁降逆方对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合并抑郁患者食管动力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于本溪市中医院脾胃病科就诊的GERD合并抑郁患者118例,按照... 目的 观察通腑解郁降逆方对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合并抑郁患者食管动力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于本溪市中医院脾胃病科就诊的GERD合并抑郁患者11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9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通腑解郁降逆方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治疗2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治疗前后的食管动力学指标[食管上端括约肌(Upper esophageal sphincter, UES)压力、食管下端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LES)压力、远端收缩积分(Distal contractile integral, DC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评分、反流性疾病问卷(Reffux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 RDQ)评分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89.66%(52/58),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75.86%(44/58),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胃灼热评分、泛酸评分、胃脘灼痛评分及脘腹胀满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中医症状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UES压力、LES压力及DCI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UES压力、LES压力及DCI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RDQ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HAMD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RDQ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腑解郁降逆方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合并抑郁患者其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其抑郁状态,促进患者食管动力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腑解郁降逆方 肝胃郁热 胃食管反流合并抑郁 食管动力学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辅助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蔡宗宗 陈冰冰 +2 位作者 余维微 陈志坚 曾耀明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9期7-10,共4页
目的:观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辅助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接受艾司奥美拉唑和莫沙必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柴胡... 目的:观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辅助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接受艾司奥美拉唑和莫沙必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2组连续治疗8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反流性疾病问卷(RDQ)、食管黏膜分级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健康状况量表(SF-36)评分、食管动力学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9.58%,高于对照组75.00%(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RDQ评分、食管黏膜分级评分、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食管下端括约肌静息压、远端收缩积分、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上述食管动力学指标及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辅助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疗效确切,能够减轻患者消化道症状,改善食管动力学,提升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肝胃郁热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食管动力学 睡眠质量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