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由人脸朝向驱动的多方向投影交互系统 被引量:7
1
作者 陈锐 李辉 +1 位作者 侯义斌 黄樟钦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06-709,共4页
提出了一种在相对自然的环境条件下进行人脸朝向方向(FO)分析的算法.先通过粗略的基于多摄像头的密度算法实现人脸朝向方向的粗略的朝向分析;然后根据初步朝向结果选举最合适的单个摄像头来继续更精细的朝向分析;并且通过获得的最终的... 提出了一种在相对自然的环境条件下进行人脸朝向方向(FO)分析的算法.先通过粗略的基于多摄像头的密度算法实现人脸朝向方向的粗略的朝向分析;然后根据初步朝向结果选举最合适的单个摄像头来继续更精细的朝向分析;并且通过获得的最终的人脸朝向方向来控制一个投影仪的投影方向,实现投影仪投影方向自动适应人脸朝向的新型人机交互方式.通过本文工作,初步建立了一个研究人脸朝向问题的试验平台,并且利用该试验平台来完成一个新型人机交互的应用实例,为人脸朝向在人机交互方面的其他应用系统奠定试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朝向 旋转 投影 人机交互
下载PDF
高低角型青少年下颌骨生长旋转的纵向比较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林新平 Arild Stenvik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72-74,77,共4页
目的 :探讨下颌平面角大小与青少年下颌骨生长旋转的关系。方法 :根据Bjork前颅基底稳定结构和下颌骨稳定结构重迭法 ,头影测量 48名青少年在 6、9、1 2、1 5和 1 8周岁拍摄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 ,统计分析三种颅面型 (REFcrb/REFml角、R... 目的 :探讨下颌平面角大小与青少年下颌骨生长旋转的关系。方法 :根据Bjork前颅基底稳定结构和下颌骨稳定结构重迭法 ,头影测量 48名青少年在 6、9、1 2、1 5和 1 8周岁拍摄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 ,统计分析三种颅面型 (REFcrb/REFml角、REFcrb/ML角和REFml/ML)的关系。结果 :①高低角型青少年在生长发育期间 ,下颌骨整体旋转及基质旋转呈向前旋转变化 ,基质内旋转呈向后旋转变化。②低角型的下颌骨整体旋转和基质旋转向前旋转幅度明显大于高角型 ,下颌骨基质内旋转向后旋转幅度高低角型之间没有明显区别。③下颌骨整体旋转、基质旋转及基质内旋转 ,男女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高低角型青少年之间下颌骨生长旋转方式和幅度不同 ,正畸医生应该在正畸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型 下颌骨旋转 面部生长 纵向 头影测量
下载PDF
基于深度数据的空间人脸旋转角度估计 被引量:3
3
作者 蒋建国 胡珍珍 詹曙 《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1-75,共5页
提出一种基于三维人脸深度数据的人脸姿态计算方法。利用人脸的深度数据以及与其一一对应的灰度图像,根据微分几何原理和相应的曲率算法与人脸数据中的灰度特征对人脸面部关键特征点定位,进而计算出人脸姿态在三维空间中的3个姿态角。... 提出一种基于三维人脸深度数据的人脸姿态计算方法。利用人脸的深度数据以及与其一一对应的灰度图像,根据微分几何原理和相应的曲率算法与人脸数据中的灰度特征对人脸面部关键特征点定位,进而计算出人脸姿态在三维空间中的3个姿态角。实验证明该方法能在姿态变化情况下实现对人脸旋转角的准确估计,为进一步的人脸识别和表情分析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图 人脸特征定位 人脸曲面 三维曲率 旋转角度估计
下载PDF
面向远程光体积描记的人脸检测与跟踪 被引量:3
4
作者 赵昶辰 梅培义 冯远静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439-2450,共12页
目的远程光体积描记(remote photoplethysmograph,r PPG)是一种基于视频的非接触心率测量方法,通过跟踪人脸皮肤区域并从中提取周期性微弱变化的颜色信号估计出心率。目前基于级联回归树的人脸地标方法训练的Dlib库,由于能快速准确定位... 目的远程光体积描记(remote photoplethysmograph,r PPG)是一种基于视频的非接触心率测量方法,通过跟踪人脸皮肤区域并从中提取周期性微弱变化的颜色信号估计出心率。目前基于级联回归树的人脸地标方法训练的Dlib库,由于能快速准确定位人脸轮廓,正逐渐被研究者用于跟踪皮肤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由于实际应用中存在地标无规则抖动,且现有研究没有考虑目标晃动的影响,因此颜色信号提取不准确,心率估计精度不佳。为了克服以上缺陷,提出一种基于Dlib的抗地标抖动和运动晃动的跟踪方法。方法本文方法主要包含两个步骤:首先,通过阈值判断两帧间地标的区别,若近似则沿用地标,反之使用当前帧地标以解决抖动问题。其次,针对运动晃动,通过左右眼地标中点计算旋转角度,矫正晃动的人脸,保证ROI在运动中也能保持一致。结果通过信噪比(signal-to-noise,SNR)、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和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d error,RMSE)来评价跟踪方法在r PPG中的测量表现。经在UBFC-RPPG(stands for Univ.Bourgogne Franche-ComtéRemote Photo Plethysmo Graphy)和PURE(Pulse Rate Detection Dataset)数据集测试,与Dlib相比,本文方法r PPG测量结果在UBFC-RPPG中SNR提高了约0.425 d B,MAE提高0.2915 bpm,RMSE降低0.6453 bpm;在PURE中SNR降低了0.0411 d B,MAE降低0.0652 bpm,RMSE降低0.2718 bpm。结论本文方法相比于Dlib有效提高跟踪框稳定性,在静止和运动中都能跟踪相同ROI,适合r PPG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光体积描记(r PPG) 心率测量 目标跟踪 人脸地标 旋转矫正
原文传递
面颈部旋转皮瓣在面颊部瘢痕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贺吉庸 吴祖林 +1 位作者 刘小平 王玉银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3年第4期384-385,I004,共3页
目的:探讨面颊部瘢痕切除术后创面修复的较好方法。方法:应用面颈部旋转皮瓣对11例面颊部瘢痕切除术后创面进行修复。结果:11例瘢痕切除术后创面均得到修复,所修复创面的皮肤颜色和质地与周围皮肤一致,供皮瓣区术后瘢痕不明显。结论:该... 目的:探讨面颊部瘢痕切除术后创面修复的较好方法。方法:应用面颈部旋转皮瓣对11例面颊部瘢痕切除术后创面进行修复。结果:11例瘢痕切除术后创面均得到修复,所修复创面的皮肤颜色和质地与周围皮肤一致,供皮瓣区术后瘢痕不明显。结论:该方法对于面颊部一定大小面积内的瘢痕切除后创面的修复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颈部旋转皮瓣 面颊部瘢痕 治疗 瘢痕切除术 创面修复
下载PDF
头部旋转运动下自适应非接触鲁棒性心率检测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巴图巴雅尔·欧赟 赵跃进 +3 位作者 孔令琴 董立泉 刘明 惠梅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76-384,共9页
基于人脸视频的生理信号检测面临的主要挑战是运动伪影噪声.针对受试者头部刚性旋转运动引起的伪影噪声,本文提出利用头部运动信息构建自适应滤波器的非接触式心率检测方法.该方法利用人脸二维和三维的特征点计算受试者运动中头部的偏... 基于人脸视频的生理信号检测面临的主要挑战是运动伪影噪声.针对受试者头部刚性旋转运动引起的伪影噪声,本文提出利用头部运动信息构建自适应滤波器的非接触式心率检测方法.该方法利用人脸二维和三维的特征点计算受试者运动中头部的偏航和俯仰欧拉角度,并将其作为调控过程噪声协方差的信号质量指数,进而构建了自适应Kalman滤波器,实现了稳健的心率估计.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可有效抑制头部刚性旋转运动引起的噪声,平均绝对误差为2.22 beat/min,均方根误差为2.76 beat/min,与现有方法相比准确度分别提升9%与24.6%,具有统计显著性.本文提出的头部旋转角度自适应非接触鲁棒性心率检测方法在自发运动的真实场景下能有效提升检测的准确性,扩大了成像式光电容积描记技术在视频健康监测领域的使用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视频 非接触式心率检测 头部旋转运动 自适应Kalman滤波器
下载PDF
Distribution of Facial Exposure to Non-melanoma Biologically Effective UV Irradiance Changes by Rotation Angles
7
作者 WANG Fang YU Jia Ming +3 位作者 YANG De Qi GAO Qian HUA Hui LIU Yang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2期113-127,共15页
Objective To show the distribution of facial exposure to non-melanoma biologically effective UV irradiance changes by rotation angles. Methods This study selected the cheek, nose, and forehead as representative facial... Objective To show the distribution of facial exposure to non-melanoma biologically effective UV irradiance changes by rotation angles. Methods This study selected the cheek, nose, and forehead as representative facial sites for UV irradiance measurements, which were performed using a rotating manikin and a spectroradiometer. The measured UV irradiance was weighted using action spectra to calculate the biologically effective UV irradiances that cause non-melanoma (UVBEnon.rnel) skin cancer. The biologically effective UV radiant exposure (HBEnon-mel) was calculated by summing the UVBEnon-mel data collected over the exposure period. Results This study revealed the following: (1) the maximum cheek, nose and forehead exposure UVA and UVB irradiance times and solar elevation angles (SEA) differed from those of the ambient UV irradiance and were influenced by the rotation angles; (2) the UV irradiance exposure increased in the following order: cheek 〈 nose 〈 forehead; (3) the distribution of UVBEnon-mel irradiance differed from that of unweighted UV radiation (UVR) and was influenced by the rotation angles and exposure times; and (4) the maximum percentage decreases in the UVBEnon-melradiant exposure for the cheek, nose and forehead from 0° to 180° were 48.41%, 69.48% and 71.71%,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Rotation angles relative to the sun influence the face's exposure to non-melanoma biologically effective U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cial Non-melanoma Biologically effective UV rotation angles
下载PDF
The Use of Rotation Flap to Cover a Facial Defect—A Case Study
8
作者 Kwesi Okumanin Nsaful 《Modern Plastic Surgery》 2020年第4期101-107,共7页
<b><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Background</span></b><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trong></strong></span><strong><b><span... <b><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Background</span></b><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trong></strong></span><strong><b><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b><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strong><b><span style="font-family:;" "=""> </span></b><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There are often situations that require the correction of facial defects. Local fasciocutaneous flaps provide a reasonable option for reconstruction of facial defects with good colour and texture match and good success rate. Among the various options of local flaps is the use of a rotation flap.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trong></strong></span><strong><b><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Aim</span></b></strong><strong><b><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b><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strong><b><span style="font-family:;" "=""> </span></b><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The aim of this work is to demonstrat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rotation flap in the correction of facial defects and its ability to achieve a good aesthetic outcome by applying the knowledge of facial aesthetic units.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trong></strong></span><strong><b><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Case </span></b><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strong><strong><b><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Presentation</span></b><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strong> <strong><b><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b><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strong></strong></span><strong><b><span style="font-family:;" "=""> </span></b></strong></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This is a case report of a 28-year-old woman who suffered an avulsion injury to the face with loss of facial tissue resulting in exposure of the left zygomatic bone. The defect measured 5</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 </span><span sty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csiocutaneous Flaps rotation Flap Avulsion Injury facial Contour
下载PDF
基于LBP的人脸识别
9
作者 牛星 黎子盛 金子正秀 《仪器仪表用户》 2011年第3期76-77,共2页
本文首次提出应用局部二值模式(LBP)算法来预测人脸旋转姿态。首先建立平均人脸的特征直方图模型(正面人脸特征直方图、左转人脸特征直方图和右转人脸特征直方图),然后通过比较测试人脸特征直方图与平均人脸特征直方图的距离来预测人脸... 本文首次提出应用局部二值模式(LBP)算法来预测人脸旋转姿态。首先建立平均人脸的特征直方图模型(正面人脸特征直方图、左转人脸特征直方图和右转人脸特征直方图),然后通过比较测试人脸特征直方图与平均人脸特征直方图的距离来预测人脸旋转类型。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以有效的预测人脸姿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BP算法 特征直方图 人脸旋转
下载PDF
伴有面转代偿头位的先天性下直肌麻痹临床特征与手术治疗(英文)
10
作者 司明宇 邵新香 范可顺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38-546,共9页
目的:描述伴有面转代偿头位的先天性单纯下直肌麻痹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分析其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5/2018-07伴有明显面转代偿头位的先天性下直肌麻痹患者,手术前后患者面转程度的变化借助骨科量角器来检查,垂直、水平斜... 目的:描述伴有面转代偿头位的先天性单纯下直肌麻痹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分析其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5/2018-07伴有明显面转代偿头位的先天性下直肌麻痹患者,手术前后患者面转程度的变化借助骨科量角器来检查,垂直、水平斜视度变化通过三棱镜交替遮盖试验来测量,旋转斜视度变化通过眼底对眼球客观旋转状态评估。下直肌缩短术是主要治疗方案。结果:在15例研究对象中,有13例行下直肌缩短术或者联合上直肌后徙术术后疗效好,下直肌运动不足明显改善,眼球运动协调,以面转为主的代偿头位消失,垂直、水平、旋转斜视得到矫正;并得出:每缩短1 mm下直肌可矫正1.54±0.93°内旋斜视。而行下斜肌断腱术治疗的垂直斜视度小的患者,面转改善不理想,仍遗留眼球运动不协调。结论:先天性单纯的下直肌麻痹以面转代偿头位为主,下直肌缩短术治疗效果好,轻度的过矫及欠矫不影响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下直肌麻痹 面转 代偿头位 下直肌缩短术
下载PDF
面部旋转皮瓣治疗眶下区基底细胞癌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1
作者 黄广香 邓国三 +2 位作者 匡斌 邝石峰 赵成利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4-75,共2页
目的 探讨眶下部位的肿瘤切除术后创面的修复方法。方法 应用面部旋转皮瓣为2 8例下睑及眶下区基底细胞癌病人进行手术后创面的即时修复。结果  2 8例术后创面均得到即时修复 ,效果较好。结论 该方法供区隐蔽 ,可减少新创面 ,修复... 目的 探讨眶下部位的肿瘤切除术后创面的修复方法。方法 应用面部旋转皮瓣为2 8例下睑及眶下区基底细胞癌病人进行手术后创面的即时修复。结果  2 8例术后创面均得到即时修复 ,效果较好。结论 该方法供区隐蔽 ,可减少新创面 ,修复后创面瘢痕不明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眶下区肿瘤 皮瓣 创面修复 基底细胞癌
原文传递
骨性Ⅲ类错牙合不同垂直骨面型下前牙区牙槽骨形态特征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马瑾 高辉 +1 位作者 肖丹娜 何平 《广东牙病防治》 2015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比较骨性Ⅲ类错牙合不同垂直骨面型下前牙区的牙槽骨形态特征。方法选取42例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锥形束CT图像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垂直骨面型分为高角组、均角组、低角组。分别对12项指标进行测量,并对各组间的差异进行方差分析... 目的比较骨性Ⅲ类错牙合不同垂直骨面型下前牙区的牙槽骨形态特征。方法选取42例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锥形束CT图像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垂直骨面型分为高角组、均角组、低角组。分别对12项指标进行测量,并对各组间的差异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在牙槽嵴顶处、根中1/2及根尖处,唇舌侧牙槽骨宽度及牙槽骨总宽度(NB0、NB0a、B0B0a、MB1、MB1a、B1B1a、AB2、AB2a、B2B2a)高角组均为最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根在牙槽骨中唇侧可旋转角度(∠B3RA)高角组最小(P<0.05),舌侧及总旋转角度(∠B3aRA、∠B3RB3a)低角组最大(P<0.05)。结论骨性Ⅲ类错牙合不同垂直骨面型下前牙区牙槽骨宽度及牙根旋转角度不同,高角组较小,低角组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牙合 安氏Ⅲ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测颅法 骨性Ⅲ类 垂直骨面型 下前牙牙槽宽度 牙根旋转角度 锥形束CT
下载PDF
一种姿态变化下的ASM人脸特征定位方法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伟生 张燕 周丽芳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4764-4766,4778,共4页
为了解决传统主动形状模型(ASM)在姿态变化情况下的人脸特征定位不准确的问题,提出一种姿态变化下的ASM人脸特征定位方法。首先在ASM初始化过程中添加一个旋转因子R来初始化人脸形状向量b,使得当人脸有姿态变化时,能自动调整人脸的偏转... 为了解决传统主动形状模型(ASM)在姿态变化情况下的人脸特征定位不准确的问题,提出一种姿态变化下的ASM人脸特征定位方法。首先在ASM初始化过程中添加一个旋转因子R来初始化人脸形状向量b,使得当人脸有姿态变化时,能自动调整人脸的偏转方向;然后融合局部二值模式算子建立局部纹理模型;最后在IMM人脸库上进行测试,平均定位误差为7.102 0个像素点,比传统的ASM提高35.85%。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ASM相比,该方法显著改善了姿态变化下的人脸特征定位不准确的问题,并提高了对各特征点的提取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特征定位 主动形状模型 旋转因子 姿态变化 局部二值模式
下载PDF
面侧旋转皮瓣在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马力强 陈辉 项洋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303-304,共2页
目的:探讨面侧旋转皮瓣修复面颊部、眶下、颧部及颞部缺损的疗效。方法:应用面侧旋转皮瓣对6例因外伤、疤痕、手术等造成的面颊部、眶下、颧部及颞部的软组织缺损进行修复。结果:皮瓣全部成活,色泽、质地和厚度接近缺损区的皮肤,效果满... 目的:探讨面侧旋转皮瓣修复面颊部、眶下、颧部及颞部缺损的疗效。方法:应用面侧旋转皮瓣对6例因外伤、疤痕、手术等造成的面颊部、眶下、颧部及颞部的软组织缺损进行修复。结果:皮瓣全部成活,色泽、质地和厚度接近缺损区的皮肤,效果满意。结论:面侧旋转皮瓣修复面颊部、眶下、颧部及颞部缺损,操作简单,效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侧旋转皮瓣 缺损 修复
下载PDF
面接触多阶变径组合航空拖缆的研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冯春玲 张庆华 +1 位作者 贾宝楠 史书祥 《金属制品》 2006年第1期1-3,共3页
对面接触多阶变径组合航空拖缆研制中需解决的关键技术进行论述。选用72钢盘条作为拖缆钢丝原料,拉丝采用多道次、小压缩率、适当低速的方法,面接触成型采用固定整体模拔法,适当增大拉拔模的入口角、工作锥角、定径带长度,并选用适宜的... 对面接触多阶变径组合航空拖缆研制中需解决的关键技术进行论述。选用72钢盘条作为拖缆钢丝原料,拉丝采用多道次、小压缩率、适当低速的方法,面接触成型采用固定整体模拔法,适当增大拉拔模的入口角、工作锥角、定径带长度,并选用适宜的润滑油冷却和润滑,成型缆绳达到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接触 航空拖缆 压缩率 不旋转性能 接头方式
下载PDF
一种人脸眼部特征提取和定位的方法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柯 李旭健 《计算机仿真》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426-431,共6页
针对人脸图像歪斜导致识别程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最佳阈值分割(迭代法)和灰度积分投影技术的人脸眼部特征提取、定位的方法。首先,采用预处理操作解决图像中存在的噪声和图像模糊不清晰的问题,并对人脸歪斜图像作Radon变换以及对眼... 针对人脸图像歪斜导致识别程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最佳阈值分割(迭代法)和灰度积分投影技术的人脸眼部特征提取、定位的方法。首先,采用预处理操作解决图像中存在的噪声和图像模糊不清晰的问题,并对人脸歪斜图像作Radon变换以及对眼部遮挡物采取生成式对抗网络的方式。然后执行图像的迭代法操作,以获取图像中的感兴趣区域(ROI),并运用积分投影来获得伪坐标点。最后利用分块灰度积分投影方法对眼部进行了准确的定位,提高了人脸图像中眼部特征提取和定位的精确度。实验表明,上述算法在人脸眼部特征提取和定位上好于其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眼部定位 最佳阈值分割 分块积分投影 人脸旋转校正
下载PDF
高斯核方向导数和RILPQ融合的人脸表情识别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鹏鹏 陈英 葛杨铭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17年第10期2013-2017,共5页
针对人脸表情识别中特征提取出纹理信息粗糙、边缘轮廓不清的问题,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高斯核方向导数与RILPQ相结合图像特征提取方法。在RILPQ算法中引入高斯核多方向导数形成滤波器,在支持向量机中进行表情分类,将算法应用于JAFFE数据... 针对人脸表情识别中特征提取出纹理信息粗糙、边缘轮廓不清的问题,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高斯核方向导数与RILPQ相结合图像特征提取方法。在RILPQ算法中引入高斯核多方向导数形成滤波器,在支持向量机中进行表情分类,将算法应用于JAFFE数据集表情数据集。实验结果为在滤波窗口半径为11像素,论文算法识别率最优,并高于LPQ算法、RLPQ算法识别率。同时也证明,高斯窗窗口半径和滤波方向对算法的表情识别率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表情识别(FER) 旋转不变局部相位量化(RILPQ) 各向高斯核函数及方向导数 支持向量机(SVM)
下载PDF
Repair of large orbito-maxillofacial defects following resection of tumors with temporalis myofascial flap and facial-cervico-pectoral flap
18
作者 CHENWei-liang LIJin-song YANGZhao-hui HUANGZhi-quan ZHANGBin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97-100,共4页
PURPOSE: To evaluate the results of facial-cervico-pectoral rotation flap (FRF) and temporalis myofascial flap (TMF) in the repair of large soft tissue defect in oral and maxillofacial regions. METHODS: Six patients w... PURPOSE: To evaluate the results of facial-cervico-pectoral rotation flap (FRF) and temporalis myofascial flap (TMF) in the repair of large soft tissue defect in oral and maxillofacial regions. METHODS: Six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orbital tumors and/or maxillofacial tumors invading the orbital regions were treated with extensive resection. The major midfacial soft tissue defects were repaired by temporalis myofascial flap and facial-cervico-pectoral rotation flap. RESULTS: All flaps were successfully transferred; the result of facial aesthetics was satisfactory in all patients. Follow-up periods varied from 9 to 20 months (mean follow up period: 13.2 months) and all of the patients were alive during the follow-up period with one recurrence. CONCLUSIONS: The TMF and the FRF are easy to harvest, have low donor site morbidity, and are compatible with the principles of oncologic resection. It is the method of choice for repairing major orbito-maxillofacial skin defects following resection of the tum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面损失 手术切除 肺肿瘤 胸腔疾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