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3篇文章
< 1 2 6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故事创造的融合假象——《喜福会》的重新解读 被引量:17
1
作者 潘军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5年第2期35-37,55,共4页
传统解读认为谭恩美的《喜福会》表现了中美文化碰撞、交流和融合的过程,故事的结尾便是个明证。然而在对小说中引人入胜的中国故事进行文本细读之后,则发现融合只是个假象。中国故事描绘古怪的巫术、奇异的饮食等等,充满异国情调,是谭... 传统解读认为谭恩美的《喜福会》表现了中美文化碰撞、交流和融合的过程,故事的结尾便是个明证。然而在对小说中引人入胜的中国故事进行文本细读之后,则发现融合只是个假象。中国故事描绘古怪的巫术、奇异的饮食等等,充满异国情调,是谭恩美对中国自觉的东方主义展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福会》 中国故事 融合 解读 假象 文化碰撞 异国情调 东方主义 谭恩美 传统 文本 小说 自觉
下载PDF
20世纪50年代法国左翼知识分子对中国的书写转向
2
作者 鲍叶宁 《当代外国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7-74,共8页
20世纪50年代法国左翼知识分子对社会主义中国的书写不仅是法国文学里中国形象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书写对象、写作风格和想象方式上与之前的作品截然不同。本文以这一时期来华访问的萨特、波伏瓦、利科、莱里斯和罗阿的中国纪行... 20世纪50年代法国左翼知识分子对社会主义中国的书写不仅是法国文学里中国形象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书写对象、写作风格和想象方式上与之前的作品截然不同。本文以这一时期来华访问的萨特、波伏瓦、利科、莱里斯和罗阿的中国纪行为研究对象,探讨在二战之后亚非人民民族解放运动背景下这些作家书写中国的共同特征,揭示影响其书写的原因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纪行 社会主义中国 异域情调 人道主义
原文传递
旅行文学三题 被引量:5
3
作者 杨保林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6期134-137,共4页
旅行文学源远流长,但旅行文学长期以来被视为亚类文学,被主流批评话语所忽视。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旅行文学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家的重视。旅行文学批评主要以萨义德和福柯等人的后现代理论为研究范式,对隐藏其中的话语权力和意识... 旅行文学源远流长,但旅行文学长期以来被视为亚类文学,被主流批评话语所忽视。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旅行文学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家的重视。旅行文学批评主要以萨义德和福柯等人的后现代理论为研究范式,对隐藏其中的话语权力和意识形态进行剖析阐释。该文从旅行实践与旅行文学的发生、旅行文学对异域的想象性建构、旅行文学与文化身份的关系等方面探讨旅行文学在异域想象与民族身份建构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行文学 异域想象 文化身份
下载PDF
求同,更须“存异” 被引量:6
4
作者 黄旭颖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80-83,共4页
异国情调是指体现在翻译作品中与本国迥然有别的语言风格、民俗事象、人文制度等等。不同的文化氛围决定它的客观存在。人们对异国情调的审美体验赋予翻译文学一种独特的审美价值。翻译作品要体现这种异国情调 ,就须提倡适度原则、文化... 异国情调是指体现在翻译作品中与本国迥然有别的语言风格、民俗事象、人文制度等等。不同的文化氛围决定它的客观存在。人们对异国情调的审美体验赋予翻译文学一种独特的审美价值。翻译作品要体现这种异国情调 ,就须提倡适度原则、文化对等原则和可接受性原则。原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国情调 适度对等 可接受性 再现度
下载PDF
朝向他者的艺术——论列维纳斯对“异域感”的现象学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瑞敏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08-115,共8页
对于列维纳斯的艺术观,研究虽多,但局限与误解也不少。列维纳斯在《从存在到存在者》中提出的“艺术是对异域感的追求”,浓缩了其艺术之思的要旨,现有研究虽有涉猎但仍值得再加阐释。在该作中,列维纳斯通过描述蕴蓄在各种艺术形式及作... 对于列维纳斯的艺术观,研究虽多,但局限与误解也不少。列维纳斯在《从存在到存在者》中提出的“艺术是对异域感的追求”,浓缩了其艺术之思的要旨,现有研究虽有涉猎但仍值得再加阐释。在该作中,列维纳斯通过描述蕴蓄在各种艺术形式及作品中的“异域感”,批评了“模仿说”“表现说”,表明“追求异域感是艺术的创造性本质所在”。他以艺术之“异域感”类比了存在的“外在性”,呈现了其现象学致思和对艺术的独到理解:通过去除事物的一般“形式”来重建感性、朝向他者。解读此论证能有效澄清现有研究中的问题:列维纳斯并不“反艺术”;用“异质美学”概括其用意不够恰切且容易带来误解;他对伦理的强调并不意味着支持艺术介入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维纳斯 现象学 艺术 异域感 形式 感性
下载PDF
法国洛可可艺术中的中国视界 被引量:4
6
作者 赵阳 《文化艺术研究》 CSSCI 2018年第2期149-164,共16页
18世纪的法国热切注视中国,在社会各层面上皆积极借鉴中国,受到中国深远的影响。中国的文化与艺术是法国的启蒙根源与贵族爱好,它在西方人眼中展现的灵妙与华丽,恰巧与18世纪洛可可时期所崇尚的慧黠与享乐相合;西方视野下的阴性中国,亦... 18世纪的法国热切注视中国,在社会各层面上皆积极借鉴中国,受到中国深远的影响。中国的文化与艺术是法国的启蒙根源与贵族爱好,它在西方人眼中展现的灵妙与华丽,恰巧与18世纪洛可可时期所崇尚的慧黠与享乐相合;西方视野下的阴性中国,亦与洛可可社会所崇尚的阴性气质相合。整体而论,18世纪洛可可艺术中的中国风是时代风尚,也是审美凝练与文化精神的展现,是中西文化交流汇集的极致表现,也是雄性西方凝视阴性中国的感性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可可 视觉图像 异国凝视 审美特征
下载PDF
普契尼歌剧创作风格的形成 被引量:4
7
作者 马莎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7期88-90,共3页
普契尼认为"歌剧的基础是题材及处理",主张取材于现实生活,展现小人物的情感生活;普契尼整体的审美意念和风格倾向都基本属于后浪漫主义范畴,打破了古典意大利歌剧的传统模式,将音乐与戏剧完全融合,贯穿发展;根深蒂固的悲剧... 普契尼认为"歌剧的基础是题材及处理",主张取材于现实生活,展现小人物的情感生活;普契尼整体的审美意念和风格倾向都基本属于后浪漫主义范畴,打破了古典意大利歌剧的传统模式,将音乐与戏剧完全融合,贯穿发展;根深蒂固的悲剧主义人生观,决定了他笔下的女性大多以悲剧命运为主,作品中缠绵的女性气质和抒情性特质共同构成了普契尼歌剧的独特艺术魅力;普契尼式歌剧包涵着浓郁、丰富的异国音乐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材视角 音乐风格 女性人物 异国情调
下载PDF
双重视角下的异域情韵、童话色彩与神性救赎——孙频小说《海边魔术师》的魔法向度
8
作者 段国强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23年第1期42-46,共5页
近年来,作家孙频的创作取向往返于故乡与城市、北方与南方之间,这是她生命的轨迹也是她的创作场域。《海边魔术师》是孙频创作的一部极具南部地域色彩的小说。小说采用“我”与弟弟“刘小飞”的双重视角,由此构成了本部小说独特的“复... 近年来,作家孙频的创作取向往返于故乡与城市、北方与南方之间,这是她生命的轨迹也是她的创作场域。《海边魔术师》是孙频创作的一部极具南部地域色彩的小说。小说采用“我”与弟弟“刘小飞”的双重视角,由此构成了本部小说独特的“复调”叙事。小说明显呈现出奇异、魔幻与童话的色彩,在写实的基础上生发出审美上的奇幻与空灵。孙频用艺术缓释了现实的沉重,破除了传统现实主义的禁忌与规约,使其变得多元而灵动摇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频 《海边魔术师》 异域情韵 童话色彩 魔幻效果
下载PDF
《二马》的“形象学”解读 被引量:3
9
作者 牟学苑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63-66,共4页
在老舍的《二马》中,"英国"是一个独特的形象,它既是高傲冷漠的异邦,又是科技先进的理想国度。这种复杂形象中折射出的是老舍面对英国时既拒斥又自卑的矛盾心态,而这种矛盾心态正是中国人与西方交往的历史中心态变化的缩影。
关键词 老舍 英国形象 异国风情
下载PDF
群体意识与性别地位的构建:18世纪欧洲女性肖像画中的“东方风”
10
作者 宋炀 杨晓瑜 《艺术设计研究》 2023年第5期15-21,共7页
本文以18世纪欧洲“异国情调”时尚风潮的兴盛为文化背景,运用图像学、物质文化史、时尚传播学、女性主义研究等跨学科的方法,结合相关史实,图文互证,探讨当时女性肖像画中频繁出现的来自中国、奥斯曼帝国、印度的服饰及其他东方物品的... 本文以18世纪欧洲“异国情调”时尚风潮的兴盛为文化背景,运用图像学、物质文化史、时尚传播学、女性主义研究等跨学科的方法,结合相关史实,图文互证,探讨当时女性肖像画中频繁出现的来自中国、奥斯曼帝国、印度的服饰及其他东方物品的现象。进而分析其背后所映射的群体意识变革与性别地位构建:即肖像画中的“东方风”不仅为近代欧洲女性塑造了睿智、博学的新形象,且通过暗示被画者的社会地位与关系网络,使画中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女性肖像画 女性形象 异国情调 服饰文化
下载PDF
《忽必烈汗》残篇里的奇幻中国 被引量:2
11
作者 姜智芹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87-89,共3页
柯勒律治的《忽必烈汗》,意象突兀诡异,情景苍莽幽邃,主题若隐若现,节奏韵律变换无定,充分体现出梦境中奇幻的特征。他在诗中对中国、上都、忽必烈汗的描写,并不旨在描摹现实,而是借中国题材作为驰骋想象力、渲染异国情调的艺术空间。... 柯勒律治的《忽必烈汗》,意象突兀诡异,情景苍莽幽邃,主题若隐若现,节奏韵律变换无定,充分体现出梦境中奇幻的特征。他在诗中对中国、上都、忽必烈汗的描写,并不旨在描摹现实,而是借中国题材作为驰骋想象力、渲染异国情调的艺术空间。忽必烈汗和他的御苑,经过柯勒律治想象力的雕琢和异国情调的涂染,悬挂在文学园林里的长青藤上,被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一次又一次地抚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勒律治 忽必烈汗 异国情调 艺术想象
下载PDF
元代色目人物传记的形与神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雪 查洪德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2-151,共10页
元代出现了一批以色目人为传主的传记文章,这是中国传记文学史上从未有过的,带给传记文学多方面的新变,使之展现出新的形与神。形,是可见的,可理解为形象性,如文章选材之独特,适应独特内容的传记写作手法之引入,描写的异域风情与色目人... 元代出现了一批以色目人为传主的传记文章,这是中国传记文学史上从未有过的,带给传记文学多方面的新变,使之展现出新的形与神。形,是可见的,可理解为形象性,如文章选材之独特,适应独特内容的传记写作手法之引入,描写的异域风情与色目人特异的形象与性格。神,指可感的,即文章中体现的精神,包括多元文化的彰显,新的文章风貌神韵,破体求新的文学追求,以及多族士人文化认同中体现的大元气象等。这是中国传记文学史上独具价值又长期被忽视的部分,值得认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传记 多元文化 异域风貌
下载PDF
试论大正日本文学中的东方主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雁南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1-65,共5页
从明治末期到大正年代,随着大日本帝国的建立,日本文学中形成了"东方主义"视角,拥有了一套用来表述其他亚洲国家的霸权话语体系。中国由于悠远的历史、广袤的国土、适度的距离成为大正年代日本作家普遍关注的"东方异国&q... 从明治末期到大正年代,随着大日本帝国的建立,日本文学中形成了"东方主义"视角,拥有了一套用来表述其他亚洲国家的霸权话语体系。中国由于悠远的历史、广袤的国土、适度的距离成为大正年代日本作家普遍关注的"东方异国"的主体。他们用经典文本中的幻象取代中国的实体,在中国寻找神秘浪漫的异国情调。同时,中国作为日本的"东方"使日本作家自身的殖民者身份得以确认,中国因此成为日本帝国文化的有效参照系。但是,当大正年代的日本作家对"中国"现实的了解达到一定深度时便普遍停止了对中国的"东方主义"叙事——既是出于对记忆深处的美好的中国古典的回护,也是出于对真实中国的失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正日本文学 东方主义 中国形象 异国情调 文本幻象 殖民书写
下载PDF
维多利亚时代小说中的异域书写 被引量:2
14
作者 杜平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55-59,共5页
异域作为一个想象空间或以故事背景或以隐喻的形式广泛存在于文学作品中,具有文本意义和意识形态内涵。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的海外扩张促进了帝国意识高涨,刺激了小说家及公众的异域想象,异域书写成为那一时期小说家构建美学空间和政治空... 异域作为一个想象空间或以故事背景或以隐喻的形式广泛存在于文学作品中,具有文本意义和意识形态内涵。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的海外扩张促进了帝国意识高涨,刺激了小说家及公众的异域想象,异域书写成为那一时期小说家构建美学空间和政治空间的一种重要话语实践,在确立作家与帝国的联系以及界定他们的文化取向、政治立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多利亚时代 小说 异域书写 空间 异国情调
下载PDF
非民族主义者和其他民族主义者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瑛珏(译) 郭新(校)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9-81,165,共14页
长久以来,我们一直都是从民族性话题来讨论俄罗斯音乐。文中对这个问题的双重标准和矛盾性进行了简要的历史回顾和分析。文章集中讨论斯塔索夫(Vladimir Stasov)影响深远的著作和罗莎·纽马奇(Rosa Newmarch)最早将这部著作传到西... 长久以来,我们一直都是从民族性话题来讨论俄罗斯音乐。文中对这个问题的双重标准和矛盾性进行了简要的历史回顾和分析。文章集中讨论斯塔索夫(Vladimir Stasov)影响深远的著作和罗莎·纽马奇(Rosa Newmarch)最早将这部著作传到西方的历史事实。文章结束时呼吁在音乐学话语中不应再将俄罗斯音乐视为“异国情调”的音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主义 异国情调 俄罗斯音乐 斯塔索夫 纽马奇
下载PDF
异国情调与江户情调的融合——以永井荷风《美利坚物语》、《法兰西物语》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郑培燕 《日本问题研究》 CSSCI 2012年第2期61-64,共4页
永井荷风是日本唯美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文章以其《美利坚物语》与《法兰西物语》这两部作品为例,从日本唯美主义区别于西方唯美主义的特征之一即异国情调与江户情调的融合出发,分析这种融合倾向的表现,并发掘此种表现背后隐藏的内在原因。
关键词 日本唯美主义 异国情调 江户情调
下载PDF
“中国形象”与文本实验——解读谢阁兰《勒内·莱斯》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敏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2008年第2期37-44,共8页
"中国"在西方文本的讲述中,往往只是一种精神隐喻,或作为背景存在,或作为某种抽象的意义存在,并未真正进入到文本内部,参与文本的建构。20世纪初,法国作家谢阁兰却在小说《勒内·莱斯》中成功借用"紫禁城"这一... "中国"在西方文本的讲述中,往往只是一种精神隐喻,或作为背景存在,或作为某种抽象的意义存在,并未真正进入到文本内部,参与文本的建构。20世纪初,法国作家谢阁兰却在小说《勒内·莱斯》中成功借用"紫禁城"这一不可知的形象,完成了小说从建构到自我解构的过程,使其成为一部现代意义上的"反小说"。与此同时,小说又借由"不可知的中国"传达了谢阁兰本人独特的"异域情调"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 解构 不可知的中国 异域情调观
原文传递
论谢阁兰作品中的医生形象及其对自我双重身份的反思 被引量:2
18
作者 邵南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0-71,共12页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谢阁兰的《高更在他最后的布景里》《光绪别史》《勒内·莱斯》和《纪念高更》四种作品中的医生形象,以及作者本人明确以医生身份出现的情形,结合其书信和日记,来探讨谢氏对自我双重身份——医生和文人——的反思...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谢阁兰的《高更在他最后的布景里》《光绪别史》《勒内·莱斯》和《纪念高更》四种作品中的医生形象,以及作者本人明确以医生身份出现的情形,结合其书信和日记,来探讨谢氏对自我双重身份——医生和文人——的反思。本文意在说明,随着谢氏异域经历的不断丰富和文学创作的渐趋成熟,他对自己医生身份的态度也由激烈的拒斥发展到理性的讽刺,而终至于坦然接纳,并使之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这一从自我的身份危机中寻找财富的过程,与他创立并发展"异域情调论"的过程完全一致,因此本文对于从源头上理解谢阁兰这一独特而现代的美学理念亦将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阁兰 医生形象 高更 双重身份 异域情调论
原文传递
论“第三才子书”《玉娇梨》的早期英译 被引量:2
19
作者 曾文雄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4-107,共4页
基于"第三才子书"《玉娇梨》1827年的英译本,考察中国古典小说西译的目的以及译本的异域情调、注释、增删、诗学、隐喻、文雅敬体、科举专有名词的翻译特征及存在的不足,透视"中学西传"历史语境中的中国古典小说的... 基于"第三才子书"《玉娇梨》1827年的英译本,考察中国古典小说西译的目的以及译本的异域情调、注释、增删、诗学、隐喻、文雅敬体、科举专有名词的翻译特征及存在的不足,透视"中学西传"历史语境中的中国古典小说的外译概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娇梨》 翻译动机 异域情调 注释 增删 诗学 隐喻 文雅敬体
原文传递
中国公主:作为异国情调的中国形象 被引量:2
20
作者 薛维华 《岱宗学刊(泰安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37-41,共5页
通过对一系列欧洲文学中的中国形象的分析 ,笔者提出“中国公主”是 17、18世纪欧洲“中国热”时期西方文学作品里特别是戏剧作品里一个重要的具有异国情调的中国形象 ,并进一步探讨了致使这一形象产生和终结的社会。
关键词 中国公主形象 中国形象 欧洲文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