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现代汉语“被(NP)VP”结构的句法生成形式 被引量:2
1
作者 赵志国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5-65,共11页
本文首先指出了综合分析法、作格化分析法和双重"被"字分析法的一些问题,随后提出了事件话题化分析法,即"被"字为一事件动词,需要选择一个话题化小句作为其补述语,而话题化是受事而非施事提升的具体操作,兼有句法... 本文首先指出了综合分析法、作格化分析法和双重"被"字分析法的一些问题,随后提出了事件话题化分析法,即"被"字为一事件动词,需要选择一个话题化小句作为其补述语,而话题化是受事而非施事提升的具体操作,兼有句法和语用两方面的动因。该分析法能够将近乎所有类型的"被"字句纳入到"被(NP)VP"结构的一个统一的句法生成形式中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字句 事件动词 话题化 语段 语义角色
下载PDF
汉语“被”字被动式的形成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文正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6-107,128,共13页
“被V”和“被NV”被动式是现代汉语中很常见的被动构式。前者产生于西汉,后者产生于东汉。“被”的搭配成分变化和语义变化是被动式形成的基础,从具体名词宾语到抽象名词宾语再到事件名词宾语,这些都是渐进发展的结果。事件动词在“被... “被V”和“被NV”被动式是现代汉语中很常见的被动构式。前者产生于西汉,后者产生于东汉。“被”的搭配成分变化和语义变化是被动式形成的基础,从具体名词宾语到抽象名词宾语再到事件名词宾语,这些都是渐进发展的结果。事件动词在“被”后充当宾语,为“被V”被动式的产生提供了基础,但它在短时间内在低频状态下变成被动式,则是“被动”式系统已有成员类推和V对“被”反压制的结果。之后的“被NV”则是“为NV”类推的结果。考察“被”字被动式的形成和发展,应当将它置于整个被动式系统之中,不能孤立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字被动式 事件名词 事件动词
原文传递
从意象图式理论看事件动词“偷”和“抢”
3
作者 尹若男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1年第8期139-143,共5页
事件动词“偷”和“抢”都能与施事、受事和夺事三个语义角色相联系。根据意象图式理论,“偷”凸显偷窃者和失窃物,“抢”凸显抢劫者、抢劫物和遭抢者,抢劫者和遭抢者为强凸显角色,抢劫物为弱凸显角色。“偷”和“抢”的认知语义特征导... 事件动词“偷”和“抢”都能与施事、受事和夺事三个语义角色相联系。根据意象图式理论,“偷”凸显偷窃者和失窃物,“抢”凸显抢劫者、抢劫物和遭抢者,抢劫者和遭抢者为强凸显角色,抢劫物为弱凸显角色。“偷”和“抢”的认知语义特征导致二者句法结构上的诸多异同,可从意象图式理论的凸显观中得到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动词 意象图式
下载PDF
VP界性特征对时量短语的语义约束限制——兼论“V+了+时量短语+了”歧义格式 被引量:15
4
作者 税昌锡 《语言科学》 2006年第6期19-28,共10页
一个完整事件大体可以切分为活动、跨界和事态三个阶段,分别由活动动词语、跨界动词语和事态动词语来描写。活动动词语是无界的,后接时量短语表示活动持续的时间;事态动词语是有界的,后接时量短语表示事态的持续时间;而跨界动词语具有... 一个完整事件大体可以切分为活动、跨界和事态三个阶段,分别由活动动词语、跨界动词语和事态动词语来描写。活动动词语是无界的,后接时量短语表示活动持续的时间;事态动词语是有界的,后接时量短语表示事态的持续时间;而跨界动词语具有双重性,后接时量短语既可以表示活动持续的时间,又可以表示事态的持续时间。这种歧义可以通过确定空宾语的位置得以分解。“了”的分布对“动词+时量短语”结构的句法语义有很大影响,功能认知和话语环境对时量短语的所指也有导向作用和微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动词语 界性特征 时量短语 语义约束限制
下载PDF
最简方案框架下汉语完成体标记“了”的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晨 刘伟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55-368,共14页
现代汉语的时体意义是通过丰富而稳定的体标记实现的。其中完成体一般认为由助词"了"标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事件轻动词e/v的假设,使动词V移位与之结合成[V-v]结构,然后状语修饰语与[V-v]结构加接形成复合动词,... 现代汉语的时体意义是通过丰富而稳定的体标记实现的。其中完成体一般认为由助词"了"标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事件轻动词e/v的假设,使动词V移位与之结合成[V-v]结构,然后状语修饰语与[V-v]结构加接形成复合动词,最后复合动词提升与Asp节点上的"了"结合,形成合法的语序。这一假设下"了"所标示的完成体拥有独立的最大投射,也可以说明附加语位置的问题。同时,该假设可以对词尾"了"与句尾"了"的句法结构做出统一分析,并准确预测否定词与"了"的共现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标记“了” 最简方案 事件轻动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