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涂料助剂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9
1
作者 刘和平 《广东化工》 CAS 2007年第7期70-73,共4页
涂料助剂是涂料产品的一类重要组成材料,可改进涂料性能。简要介绍了我国涂料助剂的市场现状,着重介绍了涂料助剂最新的发展趋势,零VOC、多功能化、广谱性及一些特殊功能化涂料助剂已成为市场发展的主要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产涂... 涂料助剂是涂料产品的一类重要组成材料,可改进涂料性能。简要介绍了我国涂料助剂的市场现状,着重介绍了涂料助剂最新的发展趋势,零VOC、多功能化、广谱性及一些特殊功能化涂料助剂已成为市场发展的主要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产涂料助剂厂商为满足市场需要应开发新型、多功能、环保型涂料助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料助剂 零VOC 多功能化 广谱性
下载PDF
高产·优质·紧凑型玉米杂交种浚单22述评 被引量:2
2
作者 周桂荣 胡国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3380-3381,3392,共3页
[目的]为浚单22的推广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比较浚单22和对照玉米品种的生长和品质指标,探讨了浚单22的生产潜力和推广价值。[结果]浚单22在河南省和黄淮海地区的夏播生育期分别为103和97 d,千粒重为340-360 g,出籽率为90%。该... [目的]为浚单22的推广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比较浚单22和对照玉米品种的生长和品质指标,探讨了浚单22的生产潜力和推广价值。[结果]浚单22在河南省和黄淮海地区的夏播生育期分别为103和97 d,千粒重为340-360 g,出籽率为90%。该品种在1998和1999年的浚县品比试验中的平均产量分别为8 760.00和10 170.00 kg/hm^2。该品种在2000年河南省玉米预备试验中的平均产量为8 365.50 kg/hm^2,在2003年河南省玉米生产试验中的平均产量为7 195.50 kg/hm^2,在2003年河北省高密组夏玉米区域试验中的平均产量为9 046.95 kg/hm^2。该品种的淀粉含量分别比豫玉18、邢抗2号高3.78%和3.92%。该品种的综合抗病(虫)性较好,在同等肥力水平下,其适宜种植密度为5.25万-6.75万株/hm^2。[结论]浚单22品质优良,适宜在黄淮海平原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浚单22 高产 多抗 广适
下载PDF
广适水驱曲线适应性分析及推广应用 被引量:34
3
作者 张金庆 安桂荣 +1 位作者 许家峰 刘晨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6-60,共5页
在对中国近海多个典型水驱油田含水上升规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与常用水驱曲线方法预测精度的对比,论证了广适水驱曲线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广适水驱曲线适用范围广、预测精度高、简单易用,可应用于油田或单井水驱规律及产量预测,也... 在对中国近海多个典型水驱油田含水上升规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与常用水驱曲线方法预测精度的对比,论证了广适水驱曲线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广适水驱曲线适用范围广、预测精度高、简单易用,可应用于油田或单井水驱规律及产量预测,也可推广应用于合理提液时机与幅度判断、产液结构优化调整、侧钻界限评价及平台设施改建评估等多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海 水驱油田 含水上升规律 广适水驱曲线 适应性分析 推广应用
下载PDF
金沙江梯级大坝运行和三峡水库运行水位增高对长江上游干流寡鳞飘鱼仔鱼丰度和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王震 Arunjith Thundiparambil Sathrajith +1 位作者 谢松光 程飞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06-611,共6页
2009年、2012年和2015年在长江上游干流宜宾江段、朱杨江段和木洞江段采集鱼类早期资源,确定寡鳞飘鱼(Pseudolaubuca engraulis (Nichols))仔鱼的发生动态和丰度。金沙江梯级大坝运行前的2009年和2012年,寡鳞飘鱼仔鱼出现高峰开始于5月... 2009年、2012年和2015年在长江上游干流宜宾江段、朱杨江段和木洞江段采集鱼类早期资源,确定寡鳞飘鱼(Pseudolaubuca engraulis (Nichols))仔鱼的发生动态和丰度。金沙江梯级大坝运行前的2009年和2012年,寡鳞飘鱼仔鱼出现高峰开始于5月中旬;运行后的2015年, 6月下旬之前很少有仔鱼出现,高峰开始于7月中旬。梯级大坝低温清水下泄是导致坝下江段寡鳞飘鱼仔鱼发生高峰期推迟的主要原因。与2009年和2012年相比, 2015年寡鳞飘鱼仔鱼丰度在宜宾江段有明显的增加,在朱杨江段略有增加;这表明寡鳞飘鱼种群能够适应大坝运行导致的生境条件的变化。木洞江段2009年至2015年间寡鳞飘鱼仔鱼丰度持续显著升高,可能与该江段位于三峡水库变动回水区相关;调查期间三峡水库运行水位由156 m增至175 m,变动回水区缓流生境为寡鳞飘鱼仔鱼等提供了优良的育幼环境。基于研究结果,我们认为寡鳞飘鱼仔鱼丰度和分布的时空差异是上游梯级大坝和下游三峡水库运行共同作用的结果,反映出广适应性鱼类对建坝水域环境变化的更高的适应能力;同时,我们提出水库上游河流与水库库尾(甚至整个水库)形成的"河-库"复合生态系统可能具有与"河流-泛滥平原"复合生态系统相似的结构和功能,对产漂流性卵鱼类的种群补充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级大坝 低温清水下泄 繁殖期推迟 广适应性种类 “河-库”复合生态系统
下载PDF
面向广域分布的在线监测数据通信技术 被引量:6
5
作者 邓雨荣 张炜 吕泽承 《电力信息化》 2013年第4期17-21,共5页
针对目前省级电网内广域分布的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类型繁多、处理数据量大、通信规范不统一等问题,通过优化各层次间的通信结构,研究开放性的通信格式规范,建立数据交互集成模型。文章研究了面向广域分布的各站端在线监测综合处理单元与... 针对目前省级电网内广域分布的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类型繁多、处理数据量大、通信规范不统一等问题,通过优化各层次间的通信结构,研究开放性的通信格式规范,建立数据交互集成模型。文章研究了面向广域分布的各站端在线监测综合处理单元与省网级在线监测系统主站平台的通信技术。该技术现场应用表明,系统运行稳定,满足在线监测数据的归集、处理、传输等功能,同时具有良好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适应各在线监测在省网级主站平台上进行集中管理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监测 综合处理单元 主站平台 广域分布 数据交互 开放性
下载PDF
广适水驱曲线求解新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许家峰 张金庆 +3 位作者 安桂荣 耿站立 王守磊 张鹏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3-45,55,共4页
广适水驱曲线解决了常规水驱曲线含水率及原油黏度适应范围较窄的问题,但目前广适水驱曲线3个待定常数需采用试凑法求解,结果存在不确定性。文中利用广适水驱曲线水驱动用储量N_R与甲型水驱曲线斜率B值关系,结合历史含水率上升规律的误... 广适水驱曲线解决了常规水驱曲线含水率及原油黏度适应范围较窄的问题,但目前广适水驱曲线3个待定常数需采用试凑法求解,结果存在不确定性。文中利用广适水驱曲线水驱动用储量N_R与甲型水驱曲线斜率B值关系,结合历史含水率上升规律的误差分析,建立了广适水驱曲线的求解新方法,该方法避免了由于系数q值的变化导致NR值的不稳定性,提高了水驱曲线在产量及含水率上升规律预测中的精度。改进算法后的广适曲线,可应用于水驱油田产液结构调整评价、油井措施前后水驱动用储量评价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适水驱曲线 求解方法 预测精度 水驱动用储量
下载PDF
海上特高含水期油藏提液增油方案设计研究
7
作者 路颖 宋刚祥 +1 位作者 马恋 石美雪 《天然气与石油》 2023年第5期50-54,共5页
海上P油田目前已进入开发中后期,为更好发挥特高含水期油藏提液增油措施效果,以单井生产动态数据为基础,通过多参数自动优化拟合,开展无因次采液指数变化规律研究,形成了P油田广适水驱曲线特征公式,提出了以单井全寿命生产动态为基础筛... 海上P油田目前已进入开发中后期,为更好发挥特高含水期油藏提液增油措施效果,以单井生产动态数据为基础,通过多参数自动优化拟合,开展无因次采液指数变化规律研究,形成了P油田广适水驱曲线特征公式,提出了以单井全寿命生产动态为基础筛选提液井、判断提液时机、确定提液幅度、产液结构调整的方法。应用产液结构调整方法制定的P油田提液增油方案进行了6口井提液生产,均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场实践表明,产液结构调整方法成本低、收益高,能为海上同类特高含水期油藏提高采收率提供借鉴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井提液 广适水驱理论 开发规律 特高含水期
下载PDF
广式水驱特征曲线特征参数q值确定方法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张伟 耿站立 +1 位作者 张鹏 王守磊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2期22-24,共3页
张金庆提出的广式水驱特征曲线比传统的水驱曲线预测精度更高,该曲线表达式中特征参数q的确定非常重要。根据油田实际数据,讨论快速确定参数q的几种方法,如拟合法、类比法、可动油储量标定法等。
关键词 广式水驱特征曲线 水驱特征参数 技术极限可采储量 可动油储量
下载PDF
水稻新品种辽星1号光效利用分析
9
作者 张燕之 王昌华 +3 位作者 郑文静 赵家铭 滕国锋 周毓珩 《辽宁农业科学》 2008年第2期11-13,共3页
水稻新品种辽星1号具有很强的广适性,从北纬39°到北纬43°布点试验,用L6400光效测定仪测定辽星1号及其对照品种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叶绿素含量(SPAD)、经济系数等指标,在4个不同纬度,辽星1号的各项指标均显著地高于辽宁其... 水稻新品种辽星1号具有很强的广适性,从北纬39°到北纬43°布点试验,用L6400光效测定仪测定辽星1号及其对照品种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叶绿素含量(SPAD)、经济系数等指标,在4个不同纬度,辽星1号的各项指标均显著地高于辽宁其它主栽品种;产量结构没有发生很大变化,产量始终表现出较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适型 光合速率 气孔导度 叶绿素
下载PDF
再论中国粒用高粱育种方向与策略 被引量:8
10
作者 高士杰 刘晓辉 李继洪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8年第3期138-141,共4页
粒用高粱育种近10年来进展缓慢,今后应以高产为目标,以多抗、耐密、广适为核心,以优质为保障。(1)组织高粱育种单位、育种者之间进行科研大协作,加强基础研究,强化技术储备,重视农艺性状选拔,创造新种质;(2)适应气候条件变化,选择相对... 粒用高粱育种近10年来进展缓慢,今后应以高产为目标,以多抗、耐密、广适为核心,以优质为保障。(1)组织高粱育种单位、育种者之间进行科研大协作,加强基础研究,强化技术储备,重视农艺性状选拔,创造新种质;(2)适应气候条件变化,选择相对较晚熟的杂交种,有利于提高产量;(3)重视改善品质,根据用途培育优质高产杂交种;(4)提高抗逆性和耐密性,增强抗倒性;(5)不同类型间亲缘关系要清晰,以保持和提高两亲间的杂种优势;(6)改进和强化育种选择方式,增加F2代群体株数,保证种植密度,强胁迫环境下选择,提高选择强度;(7)改进和完善种子繁殖制种技术,保证新品种的繁制质量和数量,建立优良杂交种推广体系;(8)促进粮食转化,提高经济效益,利于高粱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用高粱 矮秆耐密 广适性 繁殖推广体系
下载PDF
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的广适性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吕川根 李霞 +1 位作者 宗寿余 邹江石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91-205,共15页
水稻广适性的内涵目前尚不明确,其筛选指标和鉴定方法也未见详细报道。两系法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已在南方稻区广范围、大面积种植近二十年,是2002年以来种植面积遥居首位的杂交稻。在总结和分析与其广适性密切相关农艺特性的研究和生产... 水稻广适性的内涵目前尚不明确,其筛选指标和鉴定方法也未见详细报道。两系法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已在南方稻区广范围、大面积种植近二十年,是2002年以来种植面积遥居首位的杂交稻。在总结和分析与其广适性密切相关农艺特性的研究和生产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杂交水稻广适性的内涵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态适应性广,即适宜生长的地域特别是纬度范围较大,这需要品种感光性不强,并且对不同生态稻区主要病害有一定的抗性或耐性,另外还要求在不同生态稻区生长的株高、叶角等植株形态和稻米品质等重要性状(变幅)能符合当地农业生态和农业经济的要求;二是环境适应性好,即对各生态区的环境因子(光照强度、温度和土壤水分、主要养分、盐度、pH)及其变化都能较好适应,对强弱光、高低温、水分胁迫、酸碱盐土等主要逆境有一定的耐受力,因播期、密度和肥料管理带来环境差异而造成的影响也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杂交稻 两优培九 广适性 农艺性状 育种
下载PDF
高产广适性小麦新品种‘扬麦20’的培育与推广应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陆成彬 张伯桥 +4 位作者 高德荣 吴宏亚 范金平 王朝顺 褚正虎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3年第30期96-99,共4页
为了中国南方麦区高产广适性和弱筋小麦产业发展的需求,通过采用综合育种技术路线,育成了小麦新品种‘扬麦20’。试验结果表明其综合性状优异,中抗白粉病与赤霉病,纹枯病轻,较对照‘扬麦158’等增产3.4%~12.4%,主要品质指标符合国家弱... 为了中国南方麦区高产广适性和弱筋小麦产业发展的需求,通过采用综合育种技术路线,育成了小麦新品种‘扬麦20’。试验结果表明其综合性状优异,中抗白粉病与赤霉病,纹枯病轻,较对照‘扬麦158’等增产3.4%~12.4%,主要品质指标符合国家弱筋专用小麦标准。该品种的育成与推广缓解了在南方麦区高产广适性品种的短缺问题,将促进小麦生产水平的提高与相关产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扬麦 高产 广适性 品种推广
下载PDF
广适三系恢复系‘Q恢28’及其杂交组合特性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朱子超 李贤勇 +2 位作者 王楚桃 李顺武 何永歆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7512-7521,共10页
广适性杂交水稻品种适宜种植面积大、商业价值高,是重要的育种目标。广适性亲本是实现该目标的基础。为选育广适恢复系,本研究以广适性超级杂交稻‘Q优6号’父本R1005为亲本,导入优质恢复系‘龙恢95-2’和抗稻瘟病常规稻‘粤泰丝苗’血... 广适性杂交水稻品种适宜种植面积大、商业价值高,是重要的育种目标。广适性亲本是实现该目标的基础。为选育广适恢复系,本研究以广适性超级杂交稻‘Q优6号’父本R1005为亲本,导入优质恢复系‘龙恢95-2’和抗稻瘟病常规稻‘粤泰丝苗’血缘,用系谱法经米质、稻瘟病抗性和广适性筛选育成了广适三系恢复系‘Q恢28’。它配制的9个杂交组合7次通过国家审定、6次通过省级审定,跨华南、长江上游、长江中下游和武陵山区等4个审定片区,适宜在南方3个稻作区8个亚区作中稻或早晚稻种植。这说明在骨干亲本中导入广适性血缘并结合生育期、结实率和产量3个广适性指标跟踪筛选广适性恢复系是可行的,为培育广适性杂交水稻品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三系 恢复系 广适
原文传递
基于GGE双标图的籼粳杂交稻‘中禾优1号’广适性分析
14
作者 丁正权 王士磊 +1 位作者 潘月云 黄海祥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5368-5375,共8页
为更合理评价籼粳交杂交水稻组合‘中禾优1号’的广适性,利用2017—2018年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A组区试产量数据,对各参试品种(组合)进行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的GGE双标图分析。丰产性、稳产性分析表明:2017年、2018年‘中禾优1号’分... 为更合理评价籼粳交杂交水稻组合‘中禾优1号’的广适性,利用2017—2018年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A组区试产量数据,对各参试品种(组合)进行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的GGE双标图分析。丰产性、稳产性分析表明:2017年、2018年‘中禾优1号’分别比对照增产4.66%和6.62%,2017年在安徽滁州、江苏扬州、江西九江和浙江富阳丰产性最好,2018年在所有试点均稳定的表现出优于对照品种和平均环境,丰产性突出,是既高产又稳产的品种类型。理想品种分析显示,‘中禾优1号’和对照品种2017年的排名较后,2018年是最接近理想品种的参试组合之一。“哪个赢在哪里”功能图分析表明‘,中禾优1号’是2017年安徽滁州、江苏扬州、江西九江、浙江富阳和安徽芜湖等试点内的“赢家”,具有特殊适应性;2018年在安徽黄山、安徽合肥、福建南平、河南信阳、湖北宜昌、江苏扬州、江西九江和江西南昌等8个试点内最适宜种植。综合分析表明‘中禾优1号’是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A区试组内兼具丰产性与稳产性理想品种之一,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GE双标图 水稻 广适性 中禾优1号 丰产稳产性
原文传递
利用河南-海南两地三季生态差异鉴定玉米品种丰产稳产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黄连富 董朋飞 +1 位作者 李鸿萍 李潮海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4042-4055,共14页
【目的】为了加快高产稳产广适性玉米杂交种的筛选鉴定。【方法】在河南郑州-海南三亚设置6种鉴定试验环境,于2011—2012年对11个玉米新品种(组合)进行3个生产周期的试验研究,通过与2011年河南9个试验点鉴定试验结果的对比,研究了两地... 【目的】为了加快高产稳产广适性玉米杂交种的筛选鉴定。【方法】在河南郑州-海南三亚设置6种鉴定试验环境,于2011—2012年对11个玉米新品种(组合)进行3个生产周期的试验研究,通过与2011年河南9个试验点鉴定试验结果的对比,研究了两地生态环境条件的差异以及两地三季玉米主要性状的生态稳定性和相关性。【结果】河南-海南两地生态环境条件差异较大,与河南相比,玉米生长期间海南一期和海南二期光照时数较河南分别增加2.69%和11.17%,平均温度分别增加-0.39%和11.02%,降雨量分别减少15.49%和8.15%。两地的能量来源河南以短波辐射为主,海南一期、海南二期以长波辐射为主。11个品种(组合)生育期海南一期、海南二期平均分别较河南延长5.7 d和缩短7.02 d。玉米主要性状在两地的表现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利用海南的自然条件可对品种的生育期、株高、穗粗、秃尖长、穗行数、雄穗分枝、穗位叶长和基部第三茎节长进行有效鉴定,且除出籽率之外,在海南二期选择更有效。对穗位高、穗长、行粒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茎节数、穗位叶宽、基部第三节茎粗等的选择标准应适当放宽,选择应以河南为主。青枯病、锈病适合在海南鉴定,叶斑病、粗缩病适合在河南鉴定。鉴定结果河南-海南两地表现一致。6种鉴定试验环境中,河南适宜密度、海南二期旱瘠处理鉴定效果最好,兼具较强的鉴别力和较好的代表性,海南二期正常管理和海南一期正常管理次之,河南高密度和海南一期旱瘠处理适合淘汰稳定性差的品种。不同品种产量在各鉴定环境条件下表现差异较大。仅仅利用一种生态环境或者任意一种鉴定环境都不能对品种的综合性能进行很好地评价。【结论】在海南对玉米新品种(组合)部分性状的选择是有效的,利用河南-海南一年两地三季相结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新品种(组合) 稳产性 广适性 生态环境 评价方法 河南 海南
下载PDF
三系杂交籼稻恢复系‘Q恢28’生态适应性分析
16
作者 朱子超 王楚桃 +7 位作者 何永歆 蒋刚 黄乾龙 欧阳杰 管玉圣 李顺武 熊英 李贤勇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6135-6143,共9页
三系恢复系‘Q恢28’与多个不育系配的组合先后16次通过多个稻区省级以上审定或引种。为分析组合的广适性是否与‘Q恢28’有关,本研究通过分期播种、氮肥和多点试验,结合区试结果,分析了抽穗灌浆期温度对‘Q恢28’及其杂交组合结实与品... 三系恢复系‘Q恢28’与多个不育系配的组合先后16次通过多个稻区省级以上审定或引种。为分析组合的广适性是否与‘Q恢28’有关,本研究通过分期播种、氮肥和多点试验,结合区试结果,分析了抽穗灌浆期温度对‘Q恢28’及其杂交组合结实与品质影响,‘Q恢28’及其杂交组合对不同肥力和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它具有较强的抽穗期高低温适应性,结实率在5个恢复系中排第2,但差异不显著;‘Q恢28’和‘蜀恢527’及组合垩白变异系数(CV)相近,垩白在不同生态点差异不显著,较钝感;在N0、N3、N6和N9等4个氮水平,‘Q恢28’在5个恢复系中高稳系数(HSC)最高,证明其对氮肥敏感度最低,较耐低氮。上述研究表明可能是‘Q恢28’的抽穗期高低温适应性和耐低氮特性决定了其所配品种的广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三系 恢复系 广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