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我国环境法律的体系化 被引量:95
1
作者 徐以祥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3-95,共13页
我国的环境法律在总体结构和功能上存在体系性的问题,需要借助于法律体系化的理论来将其体系化。法律体系化包括以法律原则为核心的内在价值体系构建和以法律规则为主要形态的外在规则体系构建两个维度。作为问题应对性的领域性法律,环... 我国的环境法律在总体结构和功能上存在体系性的问题,需要借助于法律体系化的理论来将其体系化。法律体系化包括以法律原则为核心的内在价值体系构建和以法律规则为主要形态的外在规则体系构建两个维度。作为问题应对性的领域性法律,环境法律的体系化还应当符合增进环境法律的整体功能这一要求。我国的环境法律体系化应当从内在价值体系构建、完善环境法律的总体结构和增强环境法律制度的体系功能三个方面进行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法律 体系化 内在体系 外在体系
下载PDF
中国环境法治中的政党、国家与社会 被引量:62
2
作者 陈海嵩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20,共18页
十八大以来的生态文明建设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环境法治的发展,但与环境法治实践取得极大进步相对照,环境法治研究则存在"理论虚置""解释乏力"现象。政党、国家、社会是影响中国环境法治的核心要素,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 十八大以来的生态文明建设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环境法治的发展,但与环境法治实践取得极大进步相对照,环境法治研究则存在"理论虚置""解释乏力"现象。政党、国家、社会是影响中国环境法治的核心要素,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政党—国家—社会"关系决定了中国环境法治的基本架构、塑造了中国环境法治的理论内核。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国家—社会"的理论框架下,当代中国环境法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价值诉求,以国家环境保护义务的履行和实现为核心内容,通过授权和委托实现法律制度创新。环境政策法律化现象和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变革中所出现的一些矛盾,在这一理论框架中可以得到更合理的解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现实相结合,有助于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法理论体系、制度体系、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法治 国家治理体系 国家环境保护义务
原文传递
论我国法律体系生态化的正当性 被引量:42
3
作者 蔡守秋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20,共16页
法律体系生态化,是指用生态文明的理念和生态学的原理方法指导我国法律体系的发展与健全,将生态文明观和生态文明建设贯穿到我国相关法律制定、修改和健全的全过程。"大力"、"加快"、"全面落实"和"... 法律体系生态化,是指用生态文明的理念和生态学的原理方法指导我国法律体系的发展与健全,将生态文明观和生态文明建设贯穿到我国相关法律制定、修改和健全的全过程。"大力"、"加快"、"全面落实"和"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有利于明确生态文明建设法律体系的重要地位。从"五大建设"的内部关系看,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法律体系处于突出地位;从"五大建设"所处理的关系看,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法律体系具有特殊地位;从"五大建设"的历史发展和现状看,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法律体系处于紧迫地位。我国法律体系建设的成就,为法律生态化奠定了法规基础;我国法律体系结构上的缺陷,说明了法律体系生态化的必要性;我国法律体系内容上的某些缺失,说明了法律体系生态化的迫切性。"环境资源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的环境资源法学理论,为法律生态化奠定了理论基础;法律体系生态化的理论研究成果,为法律生态化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环境资源法 生态法 法律体系生态化
原文传递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环境法思考 被引量:38
4
作者 陈海嵩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5-75,共11页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深水区"后的核心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目前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主要依据是相关政策文件,推动了我国环境管理体制与法律制度...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深水区"后的核心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目前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主要依据是相关政策文件,推动了我国环境管理体制与法律制度架构的全面转型。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过程中暴露出的法律问题包括:环境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在冲突、环境执法改革的合法性问题、环境监察改革的合法性问题、生态环境损害问责的合法性问题。为形成适应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需要的环境法治体系,需要对环境法律规范体系、环境法治实施体系、环境法治监督体系、环境法治保障体系进行完善,并与生态环境保护党内法规体系相互衔接,在法治轨道内积极、稳妥地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环境法 环境管理体制 垂直管理
下载PDF
环保主体互动法制保障论 被引量:36
5
作者 王曦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22,100,共19页
法律对于环保事业主体良性互动关系的保障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环保事业和环境法制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本文结合《环保法》修订研究工作的成果,提出并论述"环保主体互动关系"概念和"环保主体互动等边三角形模型"... 法律对于环保事业主体良性互动关系的保障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环保事业和环境法制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本文结合《环保法》修订研究工作的成果,提出并论述"环保主体互动关系"概念和"环保主体互动等边三角形模型"的研究方法,介绍外国在环保主体互动关系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论述环保事业中的管制和监督两类互动关系的理由和原理,就完善法律对于环保主体互动关系的保障提出了比较系统的制度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法 环保事业 主体 互动 规则 法制 保障
下载PDF
论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对完善我国环境法制的启示 被引量:32
6
作者 王曦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77-186,共10页
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1969)是一部在世界环境法立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法律。它以一系列立法创新为美国当代环境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对于新时期的我国环境法制建设而言,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提供了具有战略意义的启示。这些启示... 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1969)是一部在世界环境法立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法律。它以一系列立法创新为美国当代环境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对于新时期的我国环境法制建设而言,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提供了具有战略意义的启示。这些启示主要体现在环境法制战略突破口的选择、观念更新、职能创新和制度创新四个紧密联系的重要方面。从这4个方面吸取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的有益经验,对于新时期我国环境法制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法 战略突破口 观念 职能 制度创新
下载PDF
生态区域保护法的法典化 被引量:24
7
作者 吴凯杰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9-110,共12页
作为环境法体系的新兴领域,生态区域保护法的法典化需求与路径有待明确。目前,生态区域保护法作为自然生态保护法的体系定位日益清晰,具有调整目标的生态性、调整对象的区域性与调整方式的综合性,正在逐渐形成“一般生态区域法+特殊生... 作为环境法体系的新兴领域,生态区域保护法的法典化需求与路径有待明确。目前,生态区域保护法作为自然生态保护法的体系定位日益清晰,具有调整目标的生态性、调整对象的区域性与调整方式的综合性,正在逐渐形成“一般生态区域法+特殊生态区域法”的基本构造。生态区域保护法的实然与应然之间尚存差距,亟需立法完善,但目前的分散性立法模式难以克服立法碎片化问题,需要转向法典编纂模式来获取内容全面性、逻辑自洽性、价值一致性等方面的体系化效益。为了充分实现法典编纂的体系化效益,生态区域保护法的法典化需要合理确定应纳入的疾律规范内容范围、协调与相关单行法的外部关系、安排内部的逻辑主线与结构,以及设计集中体现法典模式优势的重点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法典 环境法体系 生态区域保护法 自然保护地法 国家公园法 流域保护法
下载PDF
生态文明建设对法治建设的影响 被引量:24
8
作者 蔡守秋 敖安强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7-84,156,共8页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整体性文明形态,对法治建设具有全面的、长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法治建设的生态化方面。生态文明作为在工业文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文明形态,对法治建设具有改革性、渐进性影响;它要求法治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以...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整体性文明形态,对法治建设具有全面的、长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法治建设的生态化方面。生态文明作为在工业文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文明形态,对法治建设具有改革性、渐进性影响;它要求法治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以自然为根,以人与人和谐和人与自然和谐为魂"。生态文明作为以环境生态保护为主要内容的文明形态,对环境资源法治建设具有根本性影响;它要求生态文明法治建设以环境资源法治建设作为重点,在环境资源法治建设中重视综合生态系统方法理论。积极推进和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对法治建设具有日益增强的紧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法治建设 环境资源法 生态法
原文传递
法典化背景下环境法规范的类型区分与体系归属 被引量:16
9
作者 吴凯杰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8-174,共17页
在法典化背景下,确定环境法体系的范围是对环境法规范实施体系化操作的前提,为此需要对环境法规范作类型区分,进而判断各类环境法规范的体系归属。随着生态文明时代环境概念内涵的扩大与环境法疆域的拓展,环境法体系呈现出核心与边缘之... 在法典化背景下,确定环境法体系的范围是对环境法规范实施体系化操作的前提,为此需要对环境法规范作类型区分,进而判断各类环境法规范的体系归属。随着生态文明时代环境概念内涵的扩大与环境法疆域的拓展,环境法体系呈现出核心与边缘之分。核心环境法规范以专门环境立法的形式存在,具有调整目标的环境公益性、调整对象的环境关联性、监管主体的相对统一性等特征;边缘环境法规范则与其他领域立法、部门立法存在领域交叉与手段交叉。根据领域交叉的不同程度,可将领域交叉型环境法规范分为准核心环境法规范与纯外围环境法规范,其体系归属判断应综合考虑调整目标的环境公益性与调整对象的环境相关性;按照手段交叉的不同程度,环境民法、环境行政法、环境刑法等手段交叉型规范又可分为适用型、改革型与创新型环境法规范三类,其体系归属判断需综合考虑交叉规范的生态性、体系归属的适应性、立法模式的可行性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法典 环境法体系 环境法规范 核心环境法 边缘环境法
原文传递
环境法体系合宪性审查的原理与机制 被引量:16
10
作者 张震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3-33,共11页
为了确立环境法在法律体系中的独立地位、解决环境法体系内部概念和规范不一致的问题,我们需要对环境法体系进行合宪性审查以实现环境法体系质效的提升。环境法体系的合宪性审查,除了审查环境法体系可能的宪法性瑕疵,更主要的是在遵循... 为了确立环境法在法律体系中的独立地位、解决环境法体系内部概念和规范不一致的问题,我们需要对环境法体系进行合宪性审查以实现环境法体系质效的提升。环境法体系的合宪性审查,除了审查环境法体系可能的宪法性瑕疵,更主要的是在遵循宪法依据的基础上,全面实施宪法规范,实现宪法和环境法规范的交互影响及体系性融贯。通过程序与实体相结合、技术与内容相结合、体系和条款相结合以及审查和融贯相结合,厘清环境法体系与宪法的关系,明晰环境法体系中基础性概念内涵,趋使环境法体系及制度更科学合理,实现环境法体系的分类科学化、事项完备化以及制度实效化,打造以宪法为直接依据、环境基本法和环境部门法梯级分明的环境法体系,在宪法与环境法规范的交互影响乃至体系性融贯的基础上既发展环境法也发展宪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法体系 宪法 合宪性审查 标准手段 审查焦点 体系发展
原文传递
论生态文明理念指导下的环境法体系的完善 被引量:16
11
作者 罗丽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4年第2期75-78,共4页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口、资源、能源和环境问题等日益显著,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紧张。在这种时代背景之下,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已势不可挡,因此,创新发展理念成为必要———生态文明理念应运而生。只有运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口、资源、能源和环境问题等日益显著,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紧张。在这种时代背景之下,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已势不可挡,因此,创新发展理念成为必要———生态文明理念应运而生。只有运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环境法体系不断完善,才能有效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创新发展 环境法体系
下载PDF
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中环境司法与行政执法协作机制的构建 被引量:15
12
作者 王雅琪 张忠民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3期87-97,共11页
基于行政执法在环境管理中的历史作用及环境司法在近年来的后起突出贡献,多元共治成为全方位生态保护的时代要求,建设环境司法与行政执法协作机制是全面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贯彻行政执法与环境司法联动协作中要树立... 基于行政执法在环境管理中的历史作用及环境司法在近年来的后起突出贡献,多元共治成为全方位生态保护的时代要求,建设环境司法与行政执法协作机制是全面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贯彻行政执法与环境司法联动协作中要树立三大原则要义:尊重行政执法的初情职权,发挥环境司法的监督效用,整合各机关的立体多维保护功能。具体路径在于诉前发挥行政机关内部预警、司法机关外部督促功效,诉中联动转化案件材料及相关证据、辅助进行司法鉴定,诉后执行信息共享,建立信用名单,转化审判成果为司法建议,吸收形成规范性文件,将实践经验落实到制度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司法 行政执法 协作机制 现代环境治理
下载PDF
《环境保护法》实施现状及其法典化“升级” 被引量:9
13
作者 吕忠梅 田时雨 王玲玲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4,共14页
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对《环境保护法》实施现状进行系统评估具有重大意义。2014年修订《环境保护法》,确立其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立法中的综合法地位,宣示立法目的和基本原则,构建统一监管体制... 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对《环境保护法》实施现状进行系统评估具有重大意义。2014年修订《环境保护法》,确立其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立法中的综合法地位,宣示立法目的和基本原则,构建统一监管体制和多元共治机制,强化环境执法司法手段,在总结三十多年环境保护法治建设实践基础上体现了“美丽中国”建设新要求。八年来《环境保护法》整体实施成效显著,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奠定了良好法治基础。在生态文明建设向纵深推进过程中,《环境保护法》立法目的得到有效贯彻,生态环境统一监管体制基本建立,公众参与生态环境治理取得积极成效,以《环境保护法》为龙头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日趋完善;以多措并举的生态环境执法机制为基础,行政执法措施收效明显,执法改革不断探索创新,《环境保护法》主要制度得到良好执行;随着环境司法专门化专业化体系基本建成,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推进顺利,传统诉讼制度有效发挥生态环境保护功能,《环境保护法》司法适用取得突破性进展。然而施行至今,面对新时代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新任务新要求,《环境保护法》存在立法理念、立法思路、法律制度相对滞后,不能完全适应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目标等问题,迫切需要通过编纂环境法典方式加以完善,促进其实现从环境保护综合法到环境法典总则的“升级”,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良法”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保护法》实施评估 环境法律体系 生态环境执法 生态环境司法 环境法典编纂
下载PDF
环境法典编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 被引量:11
14
作者 焦艳鹏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7-26,共10页
编纂环境法典是当前我国环境资源立法领域的新实践。编纂环境法典,对于加强生态环境领域的法治建设、提升法律对生态环境的保障能力、提升我国环境资源立法水平、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环境资... 编纂环境法典是当前我国环境资源立法领域的新实践。编纂环境法典,对于加强生态环境领域的法治建设、提升法律对生态环境的保障能力、提升我国环境资源立法水平、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环境资源立法进程明显加快,为环境法典的编纂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编纂环境法典过程中,应高度关注既有法律科学与法律技术对法典编纂工作的制约。环境法律人的知识体系、知识结构对环境法典的编纂亦有重要影响。编纂环境法典,对准确理解与定位环境资源法律关系、科学界定环境法的调整范围、准确把握环境法的调整机制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法典 法典编纂 环境治理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
下载PDF
法典化背景下环境法基本制度的法理反思与体系建构 被引量:4
15
作者 吴凯杰 《法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5-154,共20页
在法典化背景下,对环境法基本制度的传统认识函需法理反思。环境法基本制度本质上是环境法规范基于共通调整手段的有机结合,具有涵盖多个环境法子部门的适用广泛性,贯彻落实环境法内在价值体系的价值融贯性,以及区别于环境法特别制度与... 在法典化背景下,对环境法基本制度的传统认识函需法理反思。环境法基本制度本质上是环境法规范基于共通调整手段的有机结合,具有涵盖多个环境法子部门的适用广泛性,贯彻落实环境法内在价值体系的价值融贯性,以及区别于环境法特别制度与相关部门法制度的规范层次性。为增进内在的价值融贯性,环境法基本制度应具备包括目标导向、直接管控、激励诱导、事后应对类制度的类型构造,与环境法基本原则构成充分的相互证立关系。法典编纂应据此从现行环境立法中提取基本制度类型,并结合环境政策予以改革补充。为确保外在的规范层次性,环境法基本制度需具备包括定义规则、权义配置规则、制度衔接规则、法律责任规则的规则构造,与环境法体系内外的其他制度形成明确的规范分工。法典编纂应据此优先承继完善成形的基本制度,进而通过抽象提炼形成共通性规则,同时对照相关部门法排除重复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法典 环境法基本制度 环境法体系化 体系融贯
原文传递
接驳与拓展:“生态文明入宪”与环境法制革新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刘洪岩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2-124,222,共14页
生态文明因其代表了社会发展的建构方向,展现了人类进步的必然趋势,已成为新时代的主题。生态文明所蕴含的价值理念从根本上改变着现代环境法制变革的伦理价值、理论基础和价值功能,从而内在地推动着现代环境法制的革新和发展。以'... 生态文明因其代表了社会发展的建构方向,展现了人类进步的必然趋势,已成为新时代的主题。生态文明所蕴含的价值理念从根本上改变着现代环境法制变革的伦理价值、理论基础和价值功能,从而内在地推动着现代环境法制的革新和发展。以'生态文明入宪'为契机,我国环境法制在继承传统、立足新时代和指向未来的基础上,必将积极回应生态文明'天人相睦'的价值诉求,除弊立新,助推'环境法制'向新时代'生态法治'的建构与跨越,从而进一步促成我国未来环境法学从'环境法'向'生态法'研究范式的转型和学科名称的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入宪 环境法制 生态法治 法制革新
原文传递
历史视角下中国环境法典编纂的再体系化功能 被引量:8
17
作者 吴凯杰 《荆楚法学》 2022年第1期41-52,共12页
如何通过编纂环境法典完善环境法体系是当下推进环境法治的重大课题,但环境法体系化的实践探索其实早已有之。我国环境立法受国外环境立法趋势影响,在早期就萌生了体系化意识,并随着环境立法数量增长与范围扩大不断发展演进。我国的环... 如何通过编纂环境法典完善环境法体系是当下推进环境法治的重大课题,但环境法体系化的实践探索其实早已有之。我国环境立法受国外环境立法趋势影响,在早期就萌生了体系化意识,并随着环境立法数量增长与范围扩大不断发展演进。我国的环境法体系化历程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呈现为“基本法—单行法—基本法”的螺旋式发展过程。作为环境基本法,《环境保护法》的最初制定与历次修改均具有体系化意义,旨在引领与回应环境单行法的创制和修改,但面临规范内容、体系效力、模式定位等方面的固有局限。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环境法典编纂应当发挥再体系化功能,以扭转碎片化发展趋势为目标定位,正视过往体系化历程的成就与不足,承继与超越环境基本法模式下的体系化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法典 环境法体系 环境基本法 再体系化 碎片化
原文传递
《海洋环境保护法》的制度设置对我国环境法律制度建设的贡献 被引量:7
18
作者 翟勇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5-217,227,共4页
通过对《海洋环境保护法》制度设置情况的回顾与梳理,说明了这部法律在制度设置上对我国环境法律制度建设的贡献,包括它的首创性、独有性和至今仍然表现的先进性。文中说明了这部法律第一次把总量控制、基金、保险、公益诉讼等制度引入... 通过对《海洋环境保护法》制度设置情况的回顾与梳理,说明了这部法律在制度设置上对我国环境法律制度建设的贡献,包括它的首创性、独有性和至今仍然表现的先进性。文中说明了这部法律第一次把总量控制、基金、保险、公益诉讼等制度引入我国环境法律制度之中的情况以及对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标准、应急等制度完善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保护法 制度设置 环境法律制度
下载PDF
环境法调整机制运行双重失灵的主要症结 被引量:10
19
作者 钭晓东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8-111,共4页
当前,生态文明的演进及生态危机对法律的利益调整机制及其功能提出了更深层要求。对于生态文明背景下的主要法律构成——环境法而言,环境法的利益调整机制如何适应社会需求、实现相应变革是当前一个需要深入论证与研究的重要问题。就目... 当前,生态文明的演进及生态危机对法律的利益调整机制及其功能提出了更深层要求。对于生态文明背景下的主要法律构成——环境法而言,环境法的利益调整机制如何适应社会需求、实现相应变革是当前一个需要深入论证与研究的重要问题。就目前的环境法调整机制而言,因受到"五大中心主义思维倾向"(末端应对中心主义、命令控制中心主义、制定法中心主义、利益限制中心主义、个体中心主义)约束,极大限制了环境法调整机制的优质运行。因此,突破"五大中心主义思维倾向"的桎梏是环境法调整机制变革的重点。从本源上而言,环境问题的产生非囿于其他因素,而恰恰源于人类自身。因此,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存在应归因于人类的"原罪",源于生物人与社会人的对立和冲突。毫无疑问,问题的解决唯有依赖社会人。其中,公民就是社会人的制度内涵,基于"公民主体范式"的环境法制变革可以解读为:法律体系即公民环境伦理与道德、环境习惯与惯例、正式制定法与环境政策同构的统一体;法律关系即公民概念内涵的主体间性;法律规则即公民整体对自然环境整体的"责任"规则。为此,我们推出关于环境法调整机制变革的专题讨论,以求引起学术界关注,从而促进环境法调整机制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法 调整机制 症结 变革
下载PDF
中国环境法的定位转换与行政监管转型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璐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7-40,共14页
行政监管作为中国环境法实施最为倚重的路径依赖,其功能发挥与实际效果从根本上取决于环境法相对于经济体制需求的自身定位。中国环境法在形成初期,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内生需求并不匹配,长期处于体制外挂的境遇,环境行政监管也难有实际作... 行政监管作为中国环境法实施最为倚重的路径依赖,其功能发挥与实际效果从根本上取决于环境法相对于经济体制需求的自身定位。中国环境法在形成初期,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内生需求并不匹配,长期处于体制外挂的境遇,环境行政监管也难有实际作为。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部署,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社会公众对环境问题认知水平整体提升,中国环境法从体制外挂向体制融入发展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在中国环境法体制融入的发展进程中,环境行政监管也面临从从属向独立转型的机遇与挑战,需要着力解决长期以来环境行政监管职能碎片化的问题,对监管职能进行有效整合,并逐步推进环境行政监管从"政策驱动型"向"法律驱动型"转变,形成管理体制与执行机制相匹配的常态化监管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法 经济体制 环境行政监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