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悼亡诗写作范式的演进 被引量:22
1
作者 蒋寅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0,共10页
从男性心理及其艺术表现范式演进的角度考察悼亡诗,可以发现悼亡诗的演进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至西晋潘岳的《悼亡诗》始确定悼亡诗的特定内涵,即专门用来追悼亡妻,且书写的重心明显落在悼亡主体,而不是对象身上。二、唐代韦应物的... 从男性心理及其艺术表现范式演进的角度考察悼亡诗,可以发现悼亡诗的演进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至西晋潘岳的《悼亡诗》始确定悼亡诗的特定内涵,即专门用来追悼亡妻,且书写的重心明显落在悼亡主体,而不是对象身上。二、唐代韦应物的悼亡之作注入了更多个人化的生活内容,使诗歌表现的重心由悼亡主体向悼亡对象转移。自韦应物之后,夫妻间日常生活琐事和丧葬经过写入悼亡诗中,成为诗家惯例。在艺术表现上,韦诗在意象营造的丰富性和细腻性上都有所发展。三、元稹真正将悼亡诗提升到一个新境界,到他的《三遣悲怀》,悼亡诗的艺术表现最终完成。此后的诗人在悼亡诗的艺术表现上已无多少开拓的余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悼亡诗 演进 潘岳 韦应物 元稹
下载PDF
论敦煌写本《王道祭杨筠文》为一拟体俳谐文 被引量:7
2
作者 陈允吉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8-88,共11页
敦煌p.4978《王道祭杨筠文》自1958年公诸于世,即受到海内外王梵志诗研究者的高度重视。许多学者均肯定它是辨明王梵志信有其人的珍贵资料,对弄清诗人之生平与时代具有极高的价值。本文在爬梳中国古代俳谐文的源流和演进轨辙的基础上,... 敦煌p.4978《王道祭杨筠文》自1958年公诸于世,即受到海内外王梵志诗研究者的高度重视。许多学者均肯定它是辨明王梵志信有其人的珍贵资料,对弄清诗人之生平与时代具有极高的价值。本文在爬梳中国古代俳谐文的源流和演进轨辙的基础上,明确指出《王道祭杨筠文》为一拟体俳谐文,它在摹袭祭文的体制形式同时,又赋予作品同文体要求毫不相干的滑稽嘲讽内容,遂而与所拟文体之应用目的实现了完全的隔离。故它绝不是一条史实材料,若拿来考订王梵志的生平、时代,就难免会进入与探涉目标暌违的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祭文 俳谐文 拟体俳谐文 非史实材料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悼亡诗的发展 被引量:7
3
作者 谢卫平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107-110,共4页
悼亡诗特指悼念亡妻之诗,这是历史过程中文人约定俗成的界定。中国悼亡诗传达的是一种悲情。中国的悼亡诗的意象选择带有一种极普遍的特征,即多用日常生活中的现实性意象;思想内容侧重突现一个"善"字,即歌颂妻子美好的品德;... 悼亡诗特指悼念亡妻之诗,这是历史过程中文人约定俗成的界定。中国悼亡诗传达的是一种悲情。中国的悼亡诗的意象选择带有一种极普遍的特征,即多用日常生活中的现实性意象;思想内容侧重突现一个"善"字,即歌颂妻子美好的品德;悼亡诗中传递的夫妻恩爱深情多是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呈现出浓厚的人伦情味。本来因袭会使文学短命,而悼亡诗得以不衰,主要是因为失妻之痛的陈情不竭。无论富贵还是贫贱,与妻的相濡以沫是失妻后的伤痛之源,也是悼亡诗不竭于诗史的深层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 悼亡诗 悲情 发展
下载PDF
挽歌考 被引量:6
4
作者 杜瑞平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44-47,共4页
挽歌是一种哀祭文体,集文化和文学于一身,因其悲哀感人的曲调,被丧礼所用。后成为丧葬礼仪制度的一部分。从此,挽歌就与哀生悼死结下了不解之缘。挽歌的判断标准与丧葬仪式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挽歌进行了考证。
关键词 挽歌 有意味的形式 挽歌作品
下载PDF
从战国楚墓祭祀竹简看《九歌》的属性 被引量:7
5
作者 王泽强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778-782,共5页
望山一号、天星观一号及包山二号三座战国中期楚国贵族墓中出土的占卜、祭祀竹简载录了楚国人信仰的数十种神祗。通过对这些神祗的考察,我们认为《九歌》确实属于沅湘民间祭歌,而不是楚国王室的祀典。
关键词 楚简 《九歌》 神祗 民间祭歌 王室祀典
下载PDF
试论谢惠连的《祭古冢文》
6
作者 王人恩 《龙岩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10-15,共6页
《文选》所收录的谢惠连的《祭古冢文》是一篇祭悼古冢的典范的祭文,它之前有序言、后有正文的结构模式显示出南北朝祭文的趋于定型和成熟,已具备了祭文的基本要素,完全合乎萧统选文须"事归于沈思,义归乎翰藻"的原则、标准。... 《文选》所收录的谢惠连的《祭古冢文》是一篇祭悼古冢的典范的祭文,它之前有序言、后有正文的结构模式显示出南北朝祭文的趋于定型和成熟,已具备了祭文的基本要素,完全合乎萧统选文须"事归于沈思,义归乎翰藻"的原则、标准。它创造性地给两具无名古尸假托以"冥漠君"之号,开了后世祭悼失名古冢的祭文的先河,对后世同类祭文及碑铭的写作、尤其是对唐代薛稷的《唐杳冥君铭》和陈子昂的《窅冥君古坟记铭序》以及任孝恭的《祭杂坟文》和苏轼的《祭古塚文》的影响至为明显。而谢惠连的为人有瑕疵,但不害《祭古冢文》之在古代祭文史上的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惠连 《祭古冢文》 祭文 碑铭 影响
下载PDF
《诗经》中悼亡诗之周礼意蕴发微 被引量:4
7
作者 梅显懋 于莲莲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265-271,共7页
《诗经》是在周代礼治社会背景下编纂的,其中贯穿了周礼的思想观念。仅就《诗经》中五篇悼亡诗试做考证剖析,以见一斑。《小雅·蓼莪》《桧风·素冠》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为人子者当尽孝的道理;《秦风·黄鸟》通过痛悼"... 《诗经》是在周代礼治社会背景下编纂的,其中贯穿了周礼的思想观念。仅就《诗经》中五篇悼亡诗试做考证剖析,以见一斑。《小雅·蓼莪》《桧风·素冠》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为人子者当尽孝的道理;《秦风·黄鸟》通过痛悼"三良",斥责野蛮的殉葬制,表达了礼治社会下对人的生命价值的关怀与尊重;《唐风·葛生》《邶风·绿衣》一为妻悼夫,一为夫悼妻,皆体现出夫妻恩爱、生死相依的情感,与周代重视婚姻和谐、家庭稳定,以促进社会和谐、政权稳定的礼教思想是一致的。《诗经》较少正面描写礼仪、阐述礼教教义,它是以生动的形象、真挚的情感来打动人的心灵,给人以启示,使人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其礼教思想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悼亡诗 周礼意蘊
下载PDF
试论挽联的起源 被引量:1
8
作者 刘辉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29-31,共3页
 挽联的源头有两个:一个是"物理起源",即它与挽歌、挽诗、挽词之间的承继关系;一个是"文化起源",是汉语言独有的表意、表形、表声形式而孕育、产生了这种非常中国化的文学样式。宋代是挽联的初始阶段,清代是挽联...  挽联的源头有两个:一个是"物理起源",即它与挽歌、挽诗、挽词之间的承继关系;一个是"文化起源",是汉语言独有的表意、表形、表声形式而孕育、产生了这种非常中国化的文学样式。宋代是挽联的初始阶段,清代是挽联的成熟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挽联 挽歌 文化起源
下载PDF
挽歌诗:魏晋文人生命的哀歌 被引量:1
9
作者 胡宝珍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92-95,共4页
用诗歌的形式来叩问死亡、抒发由此引发的忧伤 ,由来已久 ,中国古代的挽歌即其中之一种。挽歌起于执绋者的讴歌 ,本是送葬仪式的组成部分 ,但是自汉末起 ,挽歌的抒情功能被强化 ,开始在葬仪以外的场合流行起来。此后 ,魏晋文人不仅好唱... 用诗歌的形式来叩问死亡、抒发由此引发的忧伤 ,由来已久 ,中国古代的挽歌即其中之一种。挽歌起于执绋者的讴歌 ,本是送葬仪式的组成部分 ,但是自汉末起 ,挽歌的抒情功能被强化 ,开始在葬仪以外的场合流行起来。此后 ,魏晋文人不仅好唱挽歌 ,且自制新辞。文人挽歌诗往往带有自挽的性质 ,是特定时代的产物。陶渊明的《挽歌诗》堪称此类作品的千古绝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时期 文人 陶渊明 《挽歌诗》 诗歌 东晋
下载PDF
唐李德裕《祭韦相执谊文》及相关问题探略——兼谈唐代贬官对海南文化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育龙 程蕊萍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131-135,共5页
唐代李德裕,出身名门显贵之家,历经唐代的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和宣宗六朝皇帝。由于生活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李德裕的为官历程,始终是与以牛僧儒、李宗闵为首的牛党集团和强大的宦官势力斗争相伴相随。在平定边患、整顿内忧... 唐代李德裕,出身名门显贵之家,历经唐代的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和宣宗六朝皇帝。由于生活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李德裕的为官历程,始终是与以牛僧儒、李宗闵为首的牛党集团和强大的宦官势力斗争相伴相随。在平定边患、整顿内忧方面,立下了显赫功绩。宣宗即位后,李德裕罢相,牛党之徒白敏中、令狐陶、崔铉等掌握朝中大权,将李德裕贬往海南。共同的政治抱负和相同的命运结局,将李德裕和韦执谊两人的感情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于是,在祭祀韦执谊青冢之际,李德裕写下了《祭韦相执谊文》,表达了对韦执谊的无限思念。以李德裕为代表的许多唐代贬官,为海南的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他在海南岛的后裔问题,也成为一个值得探索的谜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李德裕 《祭韦相执谊文》 韦执谊 李德裕后裔
下载PDF
魏晋挽歌诗的坟墓意象和悲美的生命意识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晓静 《韶关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15-18,共4页
"出生入死"是人类的必经之路,对于死亡的恐惧源于对短暂个体生命的认识。歌是人类最初表达情感的声音,魏晋士人用挽歌诗宣泄对生死的痛苦之思,其坟墓意象是诗人直面死亡、认同死亡的表象,通过这样的表象,传达出他们悲美的生... "出生入死"是人类的必经之路,对于死亡的恐惧源于对短暂个体生命的认识。歌是人类最初表达情感的声音,魏晋士人用挽歌诗宣泄对生死的痛苦之思,其坟墓意象是诗人直面死亡、认同死亡的表象,通过这样的表象,传达出他们悲美的生命意识,其中陶渊明的挽歌诗为人类畏死情结找到了解脱的最佳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 挽歌诗 坟墓意象 生命意识 陶渊明
下载PDF
元稹悼亡诗之悲缘 被引量:1
12
作者 苏勇强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40-47,共8页
元稹悼亡诗历来为人所重视 ,原因是从其悼亡诗中可以窥见其感情丰富的内心世界。文章从元稹身世所造就的浓厚亲情、细腻的感情触觉 ,以及患难夫妻间特有的情感着手 ,通过时代背景、个人遭遇以及佛教精神等诸多方面来论述其悼亡诗悲情之... 元稹悼亡诗历来为人所重视 ,原因是从其悼亡诗中可以窥见其感情丰富的内心世界。文章从元稹身世所造就的浓厚亲情、细腻的感情触觉 ,以及患难夫妻间特有的情感着手 ,通过时代背景、个人遭遇以及佛教精神等诸多方面来论述其悼亡诗悲情之缘起 ,以图展示元稹作为诗人个体所具有的真实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稹 悼亡诗 悲情 缘起
下载PDF
挽歌情怀和挽歌形式——论沈从文湘西小说的抒情艺术
13
作者 卢建红 《惠州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40-44,共5页
同样是一种散文化(或诗化)小说模式,沈从文的城市小说和湘西小说却表现出完全不同的内涵和意味,这与湘西小说“爱与哀戚’的抒情内容和“外冷内热”的抒情形式直接相关。正是这种我称之为挽歌情怀和挽歌形式的结合造就了湘西小说的独特... 同样是一种散文化(或诗化)小说模式,沈从文的城市小说和湘西小说却表现出完全不同的内涵和意味,这与湘西小说“爱与哀戚’的抒情内容和“外冷内热”的抒情形式直接相关。正是这种我称之为挽歌情怀和挽歌形式的结合造就了湘西小说的独特美感和内在诗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湘西小说 挽歌情怀 挽歌形式 抒情艺术
下载PDF
先秦至唐五代悼亡诗简论
14
作者 温瑜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88-94,共7页
在中国古代以男性为中心的男权社会里,悼亡诗因死者身份地位的不同,表达的情感和表现手法也各异:夫贵,妻尊,妾卑,故悼夫诗多表达思念和忠贞之情,悼妻诗以哀为主、以赞为辅,悼妾诗赞貌、性、艺和思人兼而有之。总之,中国古代男权社会以... 在中国古代以男性为中心的男权社会里,悼亡诗因死者身份地位的不同,表达的情感和表现手法也各异:夫贵,妻尊,妾卑,故悼夫诗多表达思念和忠贞之情,悼妻诗以哀为主、以赞为辅,悼妾诗赞貌、性、艺和思人兼而有之。总之,中国古代男权社会以男性为中心的价值观和审美观是先秦至唐五代悼亡诗的总体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至唐五代 悼夫诗 悼妻诗 悼妾诗
下载PDF
《〈祭驴文〉一首》考辨与校理 被引量:3
15
作者 于淑健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60-62,共3页
敦煌写卷S.1477号《<祭驴文>一首》堪称唐人俗文中的一篇佳作,此文语言通俗滑稽,妙语连珠,口语色彩极为浓郁,保存了许多当时的俗字、俗语词。从俗语言文字学的角度对此写卷作一些考辨,可了解唐代俗字、俗语词运用的情况。
关键词 祭驴文 俗字 俗语词 考辨 校理
下载PDF
《文选》别立挽歌诗类原因探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尹娟 李忠祥 张春义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74-76,109,共4页
《文选》之所以将挽歌别立一类而未归入乐府,盖因编者意识到挽歌这一诗歌题材在当时的重要性。从《文选》挽歌选篇来看,缪袭、陆机、陶渊明三家诗在挽歌诗体的发展演变中极具代表性。如果将挽歌诗归入乐府类,势必会模糊挽歌诗体的演变... 《文选》之所以将挽歌别立一类而未归入乐府,盖因编者意识到挽歌这一诗歌题材在当时的重要性。从《文选》挽歌选篇来看,缪袭、陆机、陶渊明三家诗在挽歌诗体的发展演变中极具代表性。如果将挽歌诗归入乐府类,势必会模糊挽歌诗体的演变轨迹。这种特殊的处理可以见出编者敏锐的诗"体"意识和诗"史"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选》 挽歌诗 别立原因
下载PDF
重新解读严复所送罗丰禄的挽联——能事闻重译,传经固绝伦 被引量:2
17
作者 杜志明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4年第1期130-134,共5页
一代清国驻英大臣罗丰禄在1903年6月7日病逝于福州,他在福建船政学堂的昔日同窗好友严复送其挽联——能事闻重译,传经固绝伦。严复貌似在说罗丰禄的翻译功底深厚,传播儒家经典的才能绝伦无比。但从查证这两句话的出处,找出它们的原本含... 一代清国驻英大臣罗丰禄在1903年6月7日病逝于福州,他在福建船政学堂的昔日同窗好友严复送其挽联——能事闻重译,传经固绝伦。严复貌似在说罗丰禄的翻译功底深厚,传播儒家经典的才能绝伦无比。但从查证这两句话的出处,找出它们的原本含义,结合罗丰禄一生的主要事迹,可以得出结论,这两句话是说罗丰禄的洋务、外交事迹在海内外广泛传播,在教授西方语言和传播科学技术方面也颇有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读 严复 罗丰禄 挽联
下载PDF
试论哈代悼亡诗的艺术 被引量:1
18
作者 邓永忠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0-153,共4页
悼亡诗是哈代诗歌中最富有独特、真切的生命体验与审美体验的部分,也是哈代诗歌中情感最真挚风格最朴素的部分。无论是对亡故的妻子还是手足情深的妹妹或者友人,诗人都怀有一种深沉而绵长的情感。而尤以悼亡妇诗歌最为感人至深。诗人以... 悼亡诗是哈代诗歌中最富有独特、真切的生命体验与审美体验的部分,也是哈代诗歌中情感最真挚风格最朴素的部分。无论是对亡故的妻子还是手足情深的妹妹或者友人,诗人都怀有一种深沉而绵长的情感。而尤以悼亡妇诗歌最为感人至深。诗人以冷静与克制的语言来捕捉与叙写细微而富有生活气息的意象与情节,在短暂与永恒中体味情爱的况味与生命的无常。对昔日情爱的追思与生命的不可往复的怅恨的结合,体现诗人对生命的独特思考同时也给诗歌蒙上了一层宗教性的神秘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代 悼亡诗 细微与生活化 冷静与克制 短暂与永恒 神秘
下载PDF
论肯尼斯·雷克思罗斯悼亡诗风格的原型 被引量:2
19
作者 郑燕虹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6-70,共5页
当代美国诗人肯尼斯·雷克思罗斯在创作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由于他的人生经历与中国唐代诗人元稹类似,又与元稹有同样的情感,他的悼亡诗的风格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对元稹悼亡诗的继承和模仿。比较两位诗人的悼亡诗,我们可以更加深... 当代美国诗人肯尼斯·雷克思罗斯在创作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由于他的人生经历与中国唐代诗人元稹类似,又与元稹有同样的情感,他的悼亡诗的风格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对元稹悼亡诗的继承和模仿。比较两位诗人的悼亡诗,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肯尼思雷斯借鉴了元稹的诗风,西方现代派诗歌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是怎样生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肯尼斯·雷克思罗斯 元稹 悼亡诗
下载PDF
徽州民间祭文类型、特征及社会文化内涵初探——以徽州族谱所见民间祭文为中心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晓光 郭继红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85-196,328,共12页
徽州族谱所见民间祭文按内容可分为祝祭文、哀祭文和杂祭文。祭文都是为祭奠本族逝者或先祖而写,具有归族性;收录的祭文其撰述时代前后相延,具有时序性;祭文类型多样,民俗性特征明显。徽州族谱所见民间祭文反映了徽州民间社会认为人死... 徽州族谱所见民间祭文按内容可分为祝祭文、哀祭文和杂祭文。祭文都是为祭奠本族逝者或先祖而写,具有归族性;收录的祭文其撰述时代前后相延,具有时序性;祭文类型多样,民俗性特征明显。徽州族谱所见民间祭文反映了徽州民间社会认为人死神魂不灭的观念,其撰述也是传统社会儒家孝道思想的体现。祭奠时撰述念唱祭文对增强宗族同源意识、维系与巩固宗族制度有重要意义,同时它也是民间祭祀实用性和功利性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族谱 祭文 类型 特征 社会文化内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