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新型触针式曲面形貌测量系统 被引量:3
1
作者 蒋向前 肖少军 +1 位作者 谢铁邦 李柱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9期4-8,共5页
介绍一种用于曲面形貌特性的测量-分析系统。在触针技术的基础上,采用激光-光栅干涉和散斑干涉条纹微机细分技术并利用计算机图形学原理,解决高精度曲面表面形貌测量问题,讨论了系统工作原理、光电信号处理、软件设计及曲面数据处... 介绍一种用于曲面形貌特性的测量-分析系统。在触针技术的基础上,采用激光-光栅干涉和散斑干涉条纹微机细分技术并利用计算机图形学原理,解决高精度曲面表面形貌测量问题,讨论了系统工作原理、光电信号处理、软件设计及曲面数据处理模型,给出了初步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系统 曲面 表面形貌 接触测量
下载PDF
曲面触头真空电弧形态及电弧电压特性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霍文磊 武建文 +2 位作者 金巍 何广丽 高辉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16年第7期6-10,69,共6页
提出了一种用于真空灭弧室的新型触头结构,针对两种曲面触头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曲面触头与平板触头相比,电弧电压相对较低,电弧电压噪声显著减少,电压噪声的产生与等离子体的损失有直接关系。曲面触头在电弧稳定燃烧和扩散阶... 提出了一种用于真空灭弧室的新型触头结构,针对两种曲面触头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曲面触头与平板触头相比,电弧电压相对较低,电弧电压噪声显著减少,电压噪声的产生与等离子体的损失有直接关系。曲面触头在电弧稳定燃烧和扩散阶段,等离子体和液滴在弧隙内被触头表面吸收,向弧隙外扩散较少,有效地提高了真空灭弧室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弦圆周曲面触头 正弦直曲面触头 真空电弧 电弧电压 电压噪声
下载PDF
运用曲率参数优化的全向轮滚子廓形设计 被引量:5
3
作者 陈骏 周建军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0-94,135,共6页
介绍了目前应用于移动机器人领域的全向轮结构,分析了由于全向轮自身结构而引起机器人移动底盘颠簸的原因,依据轮子与地面的接触状况,提出了一种对全向轮滚子外廓进行曲面修形的方法。用抛物线代替滚子廓形的圆弧曲线,对廓形曲率半径做... 介绍了目前应用于移动机器人领域的全向轮结构,分析了由于全向轮自身结构而引起机器人移动底盘颠簸的原因,依据轮子与地面的接触状况,提出了一种对全向轮滚子外廓进行曲面修形的方法。用抛物线代替滚子廓形的圆弧曲线,对廓形曲率半径做局部修改,实现全向轮整体与地面接触高度基本不变。采用Hertz接触理论和有限元方法,验证了修形的理论计算结果正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向轮 曲面修形 赫兹接触 曲率
下载PDF
弯曲表面上光的临界反射现象及其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杨宗立 苗润才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27-329,共3页
本文在实验上发现了在流体表面上反射光场光强分布的奇异现象 机制分析为一种表面临界反射 ,用几何光学理论分析 。
关键词 弯曲表面 接触角 临界反射现象
下载PDF
白光共焦法全曲面粗糙度检测技术
5
作者 孟文俊 林波 +3 位作者 聂箫 李宗亮 刘鹏程 黄川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5-58,共4页
为了解决内曲面粗糙度测量问题,实现曲面类零件全曲面粗糙度的测量,提出一种白光共焦法全曲面粗糙度检测方法。基于白光共焦传感器,搭建测量系统,设计了工件装夹结构、被测表面定位结构、传感器聚焦等结构,并在C#平台上开发了软件系统,... 为了解决内曲面粗糙度测量问题,实现曲面类零件全曲面粗糙度的测量,提出一种白光共焦法全曲面粗糙度检测方法。基于白光共焦传感器,搭建测量系统,设计了工件装夹结构、被测表面定位结构、传感器聚焦等结构,并在C#平台上开发了软件系统,建立了曲面类零件全曲面粗糙度测量能力。对标标准多刻线样板和曲面类样品,开展了多项考核验证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测量系统具有较高的示值准确性、示值重复性、示值稳定性,具备曲面类零件全曲面粗糙度测量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面类零件 表面粗糙度 非接触测量 光谱共焦
下载PDF
新型曲面板栅结构对铅酸蓄电池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黄连清 《蓄电池》 2016年第4期182-185,共4页
铅酸蓄电池的容量和使用寿命很大程度上是由正极板的设计、工艺制造及工作条件所决定的。在正极板的设计中首先是板栅的设计。设计优良的正极板栅不但能使电流分布更加均匀,而且具有最小的电压降损失。为了有效地保持板栅与活性物质之... 铅酸蓄电池的容量和使用寿命很大程度上是由正极板的设计、工艺制造及工作条件所决定的。在正极板的设计中首先是板栅的设计。设计优良的正极板栅不但能使电流分布更加均匀,而且具有最小的电压降损失。为了有效地保持板栅与活性物质之间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往往将正极板栅设计成不同的形状、不同的截面积、不同的横筋与竖筋结构。本文中,对正板栅结构进行变革,采用曲面设计,使板栅与活性物质间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改善其导电性能,并在同等合金质量和生产工艺条件下对比测试曲面结构设计的板栅对蓄电池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酸蓄电池 曲面板栅 正极板 接触面积 电流分布 横、竖筋条
下载PDF
激光反射法测量弯曲液面特性 被引量:3
7
作者 苗润才 朱峰 罗道斌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872-1875,共4页
发现了弯曲液面上边界反射光场的带状暗场扩张效应.当平行激光束垂直入射到由平板润湿效应引起的弯曲液面上时,边界反射产生特殊的反射图样,图样的中间为带状暗场,两侧有清晰的衍射条纹,并且带状暗场宽度随入射光束宽度的缩小而迅速变大... 发现了弯曲液面上边界反射光场的带状暗场扩张效应.当平行激光束垂直入射到由平板润湿效应引起的弯曲液面上时,边界反射产生特殊的反射图样,图样的中间为带状暗场,两侧有清晰的衍射条纹,并且带状暗场宽度随入射光束宽度的缩小而迅速变大.分析了反射图样的带状暗场宽度与入射光束宽度的解析关系,得出了弯曲液面的斜率曲线和高度曲线.建立了一种利用弯曲液面边界反射的暗场扩张效应来实时测量液面特性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反射 润湿效应 弯曲液面 接触角
下载PDF
体成形数值模拟中的模具型腔、网格生成及接触搜索的一致描述 被引量:2
8
作者 寇淑清 杨慎华 +1 位作者 黄良驹 傅沛福 《吉林工业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9-24,共6页
以三次B样条曲面描述为基础 ,对体成形数值模拟中的复杂模具型腔、锻件三维网格自动划分、锻件与模具接触的状态进行了一体化研究。利用B样条曲面的直观性、局部性、通用性和造型灵活性 ,构造了复杂模具型腔及锻件边界 ,提出了三维网格... 以三次B样条曲面描述为基础 ,对体成形数值模拟中的复杂模具型腔、锻件三维网格自动划分、锻件与模具接触的状态进行了一体化研究。利用B样条曲面的直观性、局部性、通用性和造型灵活性 ,构造了复杂模具型腔及锻件边界 ,提出了三维网格样条生成法、改进的分块样条生成法及接触判断区域层次搜索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 B样条 曲面描述 网格生成 接触搜索 模具型腔 锻造
下载PDF
用误差法进行螺伞齿轮齿面接触分析调整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洪波 《制造技术与机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6-18,共3页
介绍了误差曲面及计算方法 ,讨论了它与螺旋锥齿轮齿面接触区位置及大小的关系 ,并以Gleason螺旋锥齿轮的实例建立了误差曲面 ,为工厂的调整计算及现场调整提供了有利、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误差曲面 螺旋锥齿轮 接触区 齿面修正 齿轮加工
下载PDF
大曲面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晋疆 杨志文 邸旭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5-97,共3页
大曲面的检测对于三坐标测量机是一个难题 ,以电子经纬仪作为传感器的工业测量是一种新的方法 ,可以解决这个难题。这种测量属于非接触测量 ,因此被测工件的状态是不受约束的。另外一个优点是它可以在较大的测量范围内达到较高的测量精... 大曲面的检测对于三坐标测量机是一个难题 ,以电子经纬仪作为传感器的工业测量是一种新的方法 ,可以解决这个难题。这种测量属于非接触测量 ,因此被测工件的状态是不受约束的。另外一个优点是它可以在较大的测量范围内达到较高的测量精度。在本文中 ,检测了处于架设状态下的大曲面 ,同时研究了相关的检测技术。由于直接得到的测量结果是采样点的三维坐标 ,所以首先需要分析其坐标与被检测量之间的关系 ,根据曲面的特征 ,其坐标偏差的标准偏差值作为评价型面质量的参数 ;然后建立相应的检测系统。在建立的过程中 ,需要考虑检测精度和曲面与经纬仪的位置关系。检测结果表明 ,这些技术可以实现对大曲面的高精度检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曲面 仪器仪表技术 非接触测量 工业测量 电子经纬仪 数据处理 工业测量
下载PDF
基于接触特性优化的模具曲面气囊抛光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计时鸣 敖海平 +3 位作者 金明生 张利 曾晰 丁洁瑾 《机电工程》 CAS 2012年第12期1367-1370,1375,共5页
为提高模具自由曲面上的气囊抛光加工效果,在六自由度气囊抛光实验平台上对不同曲率半径的二维曲面模具进行了气囊抛光实验研究。首先,研究了模具自由曲面上不同曲率表面对于气囊抛光过程中接触区域的接触面积、接触宽度,接触力和抛光... 为提高模具自由曲面上的气囊抛光加工效果,在六自由度气囊抛光实验平台上对不同曲率半径的二维曲面模具进行了气囊抛光实验研究。首先,研究了模具自由曲面上不同曲率表面对于气囊抛光过程中接触区域的接触面积、接触宽度,接触力和抛光效果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气囊抛光过程中通过调节气囊抛光头的下压量和内部充气压力来改变接触面积、接触宽度和接触力值的方法,使抛光时不同曲率表面接触区域内的平均接触压力相同,且沿运动方向的接触宽度也相同,从而使不同曲率表面在抛光后的抛光质量接近,使整个模具自由曲面的抛光效果达到最佳;最后,运用上述方法对二维曲面模具进行了抛光实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接触特性优化,不同模具曲率表面气囊抛光后接触区域内的抛光质量接近,抛光效果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具自由曲面 气囊抛光 接触区域 接触特性优化
下载PDF
螺杆数学模型及数控加工铣刀廓形求解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家祥 杨向红 孙建军 《机械管理开发》 2018年第1期1-4,15,共5页
针对单头梯形螺杆转子设计过程复杂,加工难度高导致其表面精度难以控制的问题,在分析梯形螺杆成型原理的基础上,从梯形螺杆基本型线方程出发,避免齿间干涉,应用内凹齿面法,建立梯形螺杆数学模型。结合空间啮合原理,建立螺杆用成形铣刀... 针对单头梯形螺杆转子设计过程复杂,加工难度高导致其表面精度难以控制的问题,在分析梯形螺杆成型原理的基础上,从梯形螺杆基本型线方程出发,避免齿间干涉,应用内凹齿面法,建立梯形螺杆数学模型。结合空间啮合原理,建立螺杆用成形铣刀加工过程中铣刀与工件之间的坐标转换方程。研究螺杆螺旋面几何特性及其与刀具在加工过程中的空间包络特性,提出基于空间啮合法的螺杆截面离散点成形铣刀设计方法,建立刀触点方程,求解铣刀轴向廓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头梯形螺杆 内凹齿面法 空间啮合原理 刀触点方程 铣刀轴向廓形
下载PDF
径向滑动轴承中轴承孔与轴颈的法向接触刚度建模
13
作者 田红亮 董元发 +1 位作者 余媛 陈甜敏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232-242,275,共12页
将分形理论与结合部虚拟材料相结合,构建径向滑动轴承中轴承孔与轴颈的法向接触刚度模型。修正Weierstrass函数在任一点处处不可求导的条件。严格论证分形维数的限定范围是1≤D<2。数值模拟表明:轴承接触的侧面接触系数≤1。内接触... 将分形理论与结合部虚拟材料相结合,构建径向滑动轴承中轴承孔与轴颈的法向接触刚度模型。修正Weierstrass函数在任一点处处不可求导的条件。严格论证分形维数的限定范围是1≤D<2。数值模拟表明:轴承接触的侧面接触系数≤1。内接触的侧面接触系数>外接触的侧面接触系数。随着轴颈半径、法向接触载荷的增加,结合部虚拟材料厚度的减小,轴承接触的侧面接触系数增加。内接触的真实接触面积大于外接触的真实接触面积。随着轴颈半径的增加,分形粗糙度、轴承孔平面布氏硬度、结合部虚拟材料厚度的减少,真实接触面积提高。对于固定的法向接触载荷,当分形维数由1.4增大至1.5时,真实接触面积随之增加;当分形维数由1.5增大至1.9时,真实接触面积随之减少。赫兹应力随着轴颈半径的增加而下降。内接触的赫兹应力小于外接触的赫兹应力。轴承内接触的法向接触刚度大于外接触的法向接触刚度。另外,随着法向接触载荷、分形维数、轴颈半径的增加,分形粗糙度、轴颈弹性模量、轴承长度、结合部虚拟材料厚度的减小,法向接触刚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向滑动轴承 轴承孔 轴颈 法向接触刚度 平面接触 曲面接触
下载PDF
在机测量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
14
作者 郭力 《陕西国防职教研究》 2023年第2期27-28,46,共3页
复杂曲面在机测量是超精密加工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根据在机测量方式的不同,分别论述了曲面在机测量技术的研究现状,比较分析各种技术的优劣。针对接触式曲面在机测量,进一步对其关键技术展开论述。对把握复杂曲面零件在机测量现状... 复杂曲面在机测量是超精密加工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根据在机测量方式的不同,分别论述了曲面在机测量技术的研究现状,比较分析各种技术的优劣。针对接触式曲面在机测量,进一步对其关键技术展开论述。对把握复杂曲面零件在机测量现状,了解其关键技术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机测量 复杂曲面 接触式在机测量
下载PDF
曲面切触原理在五轴数控铣床上的实现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翔 《机电工程》 CAS 2003年第6期65-67,共3页
根据曲面切削原理控制铣床刀具的运动,从而实现五轴数控模具铣床,通过运用数学的坐标转换,理论分析在五轴数控模具铣床上实现曲面切削加工。
关键词 五轴数控铣床 曲面切触原理 机械加工 曲面切削原理
下载PDF
利用细棒润湿效应弯曲液面边界反射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峰 苗润才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2-73,共2页
发现了细棒润湿效应时弯曲液面上边界反射光场的圆形暗场扩张效应。当平行激光束垂直入射到由细棒润湿效应引起的弯曲液面上时,边界反射产生特殊的反射图样,图样的中心为圆形暗场,周围有清晰的衍射条纹,并且暗场的半径随入射光束半径的... 发现了细棒润湿效应时弯曲液面上边界反射光场的圆形暗场扩张效应。当平行激光束垂直入射到由细棒润湿效应引起的弯曲液面上时,边界反射产生特殊的反射图样,图样的中心为圆形暗场,周围有清晰的衍射条纹,并且暗场的半径随入射光束半径的缩小而变大。理论上分析了反射图样暗场的半径与边界入射光束半径的解析关系,实验室上计算了弯曲液面的斜率,进而得出弯曲液面上升的最大高度和接触角。建立了一种利用弯曲液面边界反射的暗场扩张效应来实时测量液面特性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光场 润湿效应 弯曲液面 接触角
下载PDF
激光掠射法测量平板润湿效应的接触角
17
作者 朱彤光 朱峰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0-31,共2页
发现了平板润湿效应弯曲液面掠入射反射光场暗区宽度和弯曲液面接触角的关系。当平行激光束掠入射到平板润湿效应弯曲液面时产生特殊的反射图样,反射图样的中间为暗区,两侧为亮区。分析了暗区宽度和弯曲液面的最大高度关系,通过测量反... 发现了平板润湿效应弯曲液面掠入射反射光场暗区宽度和弯曲液面接触角的关系。当平行激光束掠入射到平板润湿效应弯曲液面时产生特殊的反射图样,反射图样的中间为暗区,两侧为亮区。分析了暗区宽度和弯曲液面的最大高度关系,通过测量反射图样的暗区宽度计算出弯曲液面的最大高度,进而计算出弯曲液面的接触角。建立了一种激光掠射法测量平板润湿效应接触角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掠入射 润湿效应 弯曲页面 接触角
下载PDF
模具曲面抛光时表面去除的建模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张雷 袁楚明 +2 位作者 周祖德 陈幼平 郑力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98-102,共5页
提出用表面去除廓形来描述模具表面在垂直于抛光轨迹方向的抛光去除量。在假设抛光工具与模具自由曲面的接触服从椭圆赫兹接触的前提下,利用提出的抛光去除系数推导了表面去除廓形的理论方程。仿真和试验结果揭示了抛光表面去除的规律,... 提出用表面去除廓形来描述模具表面在垂直于抛光轨迹方向的抛光去除量。在假设抛光工具与模具自由曲面的接触服从椭圆赫兹接触的前提下,利用提出的抛光去除系数推导了表面去除廓形的理论方程。仿真和试验结果揭示了抛光表面去除的规律,验证了表面去除廓形的理论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模 试验研究 模具曲面 表面去除 抛光 椭圆赫兹接触
下载PDF
对数曲面楔块的PCE型离合器动力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吴凯 严宏志 +1 位作者 何明生 谭援强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47-651,共5页
在分析强制连续约束型离合器(PCE型离合器)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对离合器关键零件——楔块进行了设计,并构造出了对数曲面楔块与单圆弧曲面楔块PCE型离合器的三维模型。将模型导入ADAMS中进行动力学仿真,模拟了离合器楔合过程的动作... 在分析强制连续约束型离合器(PCE型离合器)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对离合器关键零件——楔块进行了设计,并构造出了对数曲面楔块与单圆弧曲面楔块PCE型离合器的三维模型。将模型导入ADAMS中进行动力学仿真,模拟了离合器楔合过程的动作过程。对两种离合器的楔合时间、接触力及溜滑角等参数的分析表明,对数曲面楔块的离合器楔合迅速,其瞬态冲击力与稳态接触力小于单圆弧曲面楔块离合器的瞬态冲击力与稳态接触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数曲面楔块 PCE型离合器 接触力 动力学
下载PDF
偏置蜗杆面齿轮传动的参数化建模与接触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户立杰 李清 +1 位作者 彭学玉 吴松勇 《机械设计与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2-36,共5页
偏置蜗杆面齿轮传动是由圆柱形蜗杆与曲线齿面齿轮构成的一类新型齿轮传动,曲线齿面齿轮的齿面几何形状不同于常见的直齿或斜齿面齿轮,其齿面形状复杂,具有不对称性等特点。将偏置蜗杆面齿轮作为研究对象,以齿轮啮合理论为基础,完成对... 偏置蜗杆面齿轮传动是由圆柱形蜗杆与曲线齿面齿轮构成的一类新型齿轮传动,曲线齿面齿轮的齿面几何形状不同于常见的直齿或斜齿面齿轮,其齿面形状复杂,具有不对称性等特点。将偏置蜗杆面齿轮作为研究对象,以齿轮啮合理论为基础,完成对曲线齿面齿轮齿面方程的求解,结合MATLAB编程、Solidworks实体建模,得到其几何模型。建立渔线轮中偏置蜗杆面齿轮传动副模型,并通过有限元软件分析实际工况下该对齿轮副的接触情况和传动特性,为后续面齿轮传动系统的优化设计及传动强度校核提供实验指导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线齿面齿轮 齿面方程 参数化建模 接触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