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回忆到回归——城市更新中的文化解读与传承 被引量:45
1
作者 姜华 张京祥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7-82,共6页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历史文化的遗存成为人类最珍贵的精神财产之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张却往往导致城市更新过程中对历史文化的漠视与忽略。在对目前城市更新反思的基础上,本文对文化解读和文化传承作出了新的诠释,并以南...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历史文化的遗存成为人类最珍贵的精神财产之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张却往往导致城市更新过程中对历史文化的漠视与忽略。在对目前城市更新反思的基础上,本文对文化解读和文化传承作出了新的诠释,并以南京市评事街历史风貌区作为实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解读 回归 历史文化 历史风貌区 更新过程 文化传承 南京市 基础
下载PDF
文化安全遭受威胁的后果及其内生性根源 被引量:12
2
作者 董璐 《国际安全研究》 2014年第2期64-86,157,共23页
文化安全是文化系统正常运行、持续发展以及文化利益不受威胁的状态。当文化安全受到由于技术和市场所推动的全球化威胁时,所造成的可见的后果是文化的标准化、同质化、娱乐化和商品化。与之相应的潜在的后果主要是文化多样性遭到破坏... 文化安全是文化系统正常运行、持续发展以及文化利益不受威胁的状态。当文化安全受到由于技术和市场所推动的全球化威胁时,所造成的可见的后果是文化的标准化、同质化、娱乐化和商品化。与之相应的潜在的后果主要是文化多样性遭到破坏。这些都将无法造就完整的文化而只能导致文化的瓦解。文化安全既受到外源性因素,即不同文化之间的影响关系的威胁;也受到内生性根源,即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任何文化的存在和发展都可能遭遇到的原因的威胁。由于传播技术对文化的控制与垄断,威胁着文化多样化,造成信息的碎片化和视觉化,对文化造成多种破坏,因而传播技术的发展是威胁文化安全的诱因和内生性的物质根源。文化认同、文化吸引力以及文化传承能力是文化安全的内生性根本要素,它们关系着文化的续存和影响力。在全球共享安全背景下,对于文化安全最好的保障就是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和开放性,促进不同文化间有意义的互动和共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安全 传播技术 文化多元化 文化吸引力 文化传承 全球共享安全
下载PDF
“拼贴城市”的思维和手法——当代语境下城市的历史环境更新 被引量:13
3
作者 杨怡楠 《建筑师》 2018年第6期68-73,共6页
"拼贴城市"是由柯林·罗和弗雷德·科特于《拼贴城市》一书中提出的重要思想,旨在将"拼贴术"的思维和手法从艺术领域拓展到城市和建筑的设计与更新中。本文着重分析这一思想的背景来源,探讨其"城市作... "拼贴城市"是由柯林·罗和弗雷德·科特于《拼贴城市》一书中提出的重要思想,旨在将"拼贴术"的思维和手法从艺术领域拓展到城市和建筑的设计与更新中。本文着重分析这一思想的背景来源,探讨其"城市作为背景"主张背后的中立历史态度。最后以德国法兰克福历史博物馆的设计竞赛为例,解读其如何以拼贴视角对待基地环境,实现当代语境下城市空间的重构和以历史肌理为基础的城市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拼贴术 拼贴城市 历史肌理 空间重构 文脉延续
下载PDF
“遗产自觉”与“地方依恋”:历史城镇居民文化延续力研究——贵州镇远古城的实证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渌 徐珊珊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8-70,共13页
以贵州镇远古城为实证个案,通过“遗产”这一具体物质指向,从遗产认知、遗产情感、遗产实践三个维度建构历史城镇居民的“文化延续力模型”。研究表明:文化延续力是动态的,实现了代际知识传递和社区成员间的横向知识传递;遗产情感是构... 以贵州镇远古城为实证个案,通过“遗产”这一具体物质指向,从遗产认知、遗产情感、遗产实践三个维度建构历史城镇居民的“文化延续力模型”。研究表明:文化延续力是动态的,实现了代际知识传递和社区成员间的横向知识传递;遗产情感是构建居民文化延续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住时间越长、年龄越大的人群对古城遗产的认知越全面,延续力也越强,而年轻一代还没有完成从古城遗产使用者向守护者的角色转换。地方政府需通过遗产教育和参与管理等方式引导社区居民参与遗产实践;激发地方精英的文化影响力,调动居民参与遗产管理的热情和智慧;依靠民众对遗产的记忆与情感,创新古城镇遗产旅游的呈现方式,探索出适合当下和未来的历史城镇可持续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自觉 地方依恋 文化延续力 镇远古城
下载PDF
少数民族传统工艺中的民族文化传承——以大理周城白族扎染业为例 被引量:9
5
作者 单江秀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2-47,共6页
要让传统文化永远留在后代人鲜活的记忆里,首先要让它存活在我们的生活里。文化是一个有生命的、有根的有机体,而生活就是滋润它的源泉和母体。只有活在生活里的文化才有生命力。在社会急剧转型,经济飞跃发展的今天,我们的一些历史的、... 要让传统文化永远留在后代人鲜活的记忆里,首先要让它存活在我们的生活里。文化是一个有生命的、有根的有机体,而生活就是滋润它的源泉和母体。只有活在生活里的文化才有生命力。在社会急剧转型,经济飞跃发展的今天,我们的一些历史的、传统的东西正面临着被遗忘、被抛弃的危险。保护、传承民族文化与发展民族经济似乎成了一个顾此失彼甚至互为代价的二难悖论。然而,大理周城白族的扎染业同时兼顾了经济效益和文化传承,使两者之间找到了一个契合点,实现既保护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又成功发展民族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工艺 文化传承 白族扎染 大理周城
原文传递
挑战与应对:节庆旅游与少数民族文化的原真性和延续性 被引量:8
6
作者 成功伟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1-123,共3页
我国快速发展的少数民族节庆旅游开发在给地方经济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民族文化原真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我们必须要处理好民族文化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以应对这种挑战。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得以生存和延续... 我国快速发展的少数民族节庆旅游开发在给地方经济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民族文化原真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我们必须要处理好民族文化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以应对这种挑战。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得以生存和延续的根本,也是民族节庆旅游得以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基础,因此,民族地区的节庆旅游开发必须要以保护民族文化的原真性和维护其延续性为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庆旅游 文化原真性 文化延续性
原文传递
作为文化认同的抒情美学传统 被引量:8
7
作者 刘毅青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1-105,共5页
本文提出,对于海外华人学者提出的中国抒情传统的建构,必须置于中西比较的语境,以海外华人学者文化认同的视角来理解。抒情传统的建构是以中西文学美学类型的比较展开,抒情传统的文化认同乃是建立在文化自身的连续性和兼容性基础上的文... 本文提出,对于海外华人学者提出的中国抒情传统的建构,必须置于中西比较的语境,以海外华人学者文化认同的视角来理解。抒情传统的建构是以中西文学美学类型的比较展开,抒情传统的文化认同乃是建立在文化自身的连续性和兼容性基础上的文化比较。其意义在于,从当代的学术和艺术实践来看,抒情传统仍有着强大生命力,能够为我们提供美学的双重借鉴,成为当代艺术中具有生命力的美学典范,推动当代中国民族审美意识的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抒情传统 文化认同 比较 连续性 兼容性
下载PDF
文化物种观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被引量:4
8
作者 毛刚 黄天其 《规划师》 2001年第3期90-94,共5页
以文化物种观来认识和解折历史文化名城中的研究对象,在研究对象分类界定的基础上,运用类型学和符号学初步建构一套较为系统化的可操作性工作流程,对历史文化名城规划的技术路线与成果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文化物种 历史文化名城规划 符号学
下载PDF
论质性研究伦理审查的文化适应性 被引量:8
9
作者 李玲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11,共5页
质性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伦理规范。本文通过对中国和西方在道德伦理和思维习惯等方面的对比分析,探讨西方伦理审查规范在中国的适应性。研究表明,为了有效推进质性研究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我们需要创造东、西方质性研究伦理对话空间,需... 质性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伦理规范。本文通过对中国和西方在道德伦理和思维习惯等方面的对比分析,探讨西方伦理审查规范在中国的适应性。研究表明,为了有效推进质性研究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我们需要创造东、西方质性研究伦理对话空间,需要借鉴西方的伦理审查体系来建立适用于本土文化的伦理审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性研究 伦理审查 文化适应性
原文传递
地域性非物质文化传承景观的多维可视化方法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文彦 王欣 +2 位作者 傅学庆 李仁杰 张军海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7-89,95,共4页
本文结合社会网络分析和地理信息可视化技术,以蔚县剪纸文化为例,提出"派系传承一维关系"、"空间传承二维关系"、"派系与空间传承三维关系"的文化传承景观多维可视化方法,用以解析文化传承景观中的时空... 本文结合社会网络分析和地理信息可视化技术,以蔚县剪纸文化为例,提出"派系传承一维关系"、"空间传承二维关系"、"派系与空间传承三维关系"的文化传承景观多维可视化方法,用以解析文化传承景观中的时空传承关系,为文化传播的驱动机制分析提供必要的基础。文化传承景观的多维可视化是文化地理学研究的方法学思考,通过多维视角深入解读文化景观内涵,有助于文化地理学者利用现代地理信息科学工具实现信息挖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 文化传承 景观 多维可视化 蔚县剪纸
原文传递
基于文化社会学视角的高校档案服务理念创新 被引量:6
11
作者 薛芳 《档案与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2-34,共3页
文章在文化社会学的研究视野下对高校档案进行"重新语境化"的分析,把高校档案所表现的文化-社会属性视为特定因素,探寻高校档案服务师生、社会并构建文化传承体系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整理和挖掘高校档案服务理念的创新途径。
关键词 文化社会学 高校档案 服务理念 文化传承 档案文化
下载PDF
文化传承与集体记忆构建:当代印尼华人历史纪念馆的功能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施雪琴 《八桂侨刊》 2016年第3期34-41,共8页
后苏哈托时期见证了印尼华人的族群意识与文化复兴,其中华人历史纪念馆的兴建成为华人族群文化意识复兴的一个重要象征。本文在对印尼华人纪念馆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考察了后苏哈托时期华人历史博物馆兴建的动因、机制与意义。印尼华人博... 后苏哈托时期见证了印尼华人的族群意识与文化复兴,其中华人历史纪念馆的兴建成为华人族群文化意识复兴的一个重要象征。本文在对印尼华人纪念馆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考察了后苏哈托时期华人历史博物馆兴建的动因、机制与意义。印尼华人博物馆的兴建,不仅体现了华人对族群历史文化的追溯与传承,同时也反映了华人与当地的融合与政治认同的变迁。更值得指出的是,华人历史博物馆通过华人参与民族国家建构历史的展示重新塑造了华人的集体与文化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人历史纪念馆 文化传承 集体记忆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策略探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洁 《辽宁高职学报》 2017年第3期103-105,共3页
通过从微观上剖析我国非遗外宣翻译的不足现状,针对不同非遗的特点,提出改善非遗外宣翻译的建议,从而突破非遗外宣翻译的认识瓶颈,倡导重视非遗翻译研究和实践。力争通过非遗外宣翻译这一途径让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为世界所了解接受... 通过从微观上剖析我国非遗外宣翻译的不足现状,针对不同非遗的特点,提出改善非遗外宣翻译的建议,从而突破非遗外宣翻译的认识瓶颈,倡导重视非遗翻译研究和实践。力争通过非遗外宣翻译这一途径让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为世界所了解接受,从而使其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外宣翻译 文化传承
下载PDF
欧洲城市保护及遗产认知过程的历史分析
14
作者 张松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16,共5页
【目的】积极推动中国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构建大保护格局,历史城市和文化景观的保护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参照欧洲城市和历史景观保护观念和机制,对完善中国的遗产保护管理机制提供借鉴十分必要。【方法/过程】回顾欧洲城市遗产保护... 【目的】积极推动中国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构建大保护格局,历史城市和文化景观的保护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参照欧洲城市和历史景观保护观念和机制,对完善中国的遗产保护管理机制提供借鉴十分必要。【方法/过程】回顾欧洲城市遗产保护历程,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兴起的历史保护运动源自“如画”观念和浪漫主义思潮,包括从纪念物修复到历史特征保护、从历史肌理到历史性城市景观,以及欧洲城市文化景观地区整体性保护实践。【结果/结论】试图从中发现对中国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有益的启示和借鉴参考,为新时代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美丽城市规划建设带来观念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景观 城市保护 文化连续性 城市艺术 历史肌理
下载PDF
肇庆祠庙文旅动漫形象IP的设计建构策略及应用研究
15
作者 林熙 钟东妮 于梦淼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15期48-51,共4页
本文从动漫形象IP赋能文旅创新的视角出发,通过分析肇庆市祠庙文旅发展现状,结合经典案例模式与文旅振兴实际需求,提出体系化的动漫形象IP设计策略和设计应用方法。旨在响应国家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及广东省创意产业集群行动计划,提升肇庆... 本文从动漫形象IP赋能文旅创新的视角出发,通过分析肇庆市祠庙文旅发展现状,结合经典案例模式与文旅振兴实际需求,提出体系化的动漫形象IP设计策略和设计应用方法。旨在响应国家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及广东省创意产业集群行动计划,提升肇庆文旅振兴和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同时完善动漫形象文旅IP设计应用的学术理论研究,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传承和创造性发展提供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肇庆祠庙 动漫形象IP 文旅振兴 文化传承
下载PDF
北赵、羊舌晋侯墓地关系及羊舌墓地墓主再论
16
作者 禚孝文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123,共12页
晋侯墓地包括北赵晋侯墓地与羊舌晋侯墓地两部分,羊舌墓地为北赵晋侯墓地的延续,在葬制、葬俗与随葬器物等方面是对北赵晋侯墓地的继承与发展。羊舌墓地出土器物具有春秋早期早段到早期晚段的特点,随葬器物多为典型周文化器物,同时受到... 晋侯墓地包括北赵晋侯墓地与羊舌晋侯墓地两部分,羊舌墓地为北赵晋侯墓地的延续,在葬制、葬俗与随葬器物等方面是对北赵晋侯墓地的继承与发展。羊舌墓地出土器物具有春秋早期早段到早期晚段的特点,随葬器物多为典型周文化器物,同时受到商文化因素与更早期文化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影响因素往往出现在级别较高的墓葬中。从墓葬形制、器物时代、陪葬墓年代等要素,结合北赵晋侯墓地诸墓主、文献记载与东周社会史实来考虑,M1的墓主当为晋昭侯,M2当为其夫人,其西侧3座墓由于信息缺失,但墓主似应晚于墓地M1和M2,应为晋孝侯及其夫人。由北赵晋侯墓地转换到羊舌晋侯墓地,当是“曲沃代翼”斗争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侯墓地 墓主 文化延续 文化因素 曲沃代翼
原文传递
Building a Cultural Bridge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17
作者 李永仙 《海外英语》 2016年第9期223-,233,共2页
Language classrooms should be seen as mini intercultural communities in which interactions take place. It is English teachers' responsibility to acquaint learners with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strategies for cross... Language classrooms should be seen as mini intercultural communities in which interactions take place. It is English teachers' responsibility to acquaint learners with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strategies for cross- cultural communication. While teaching linguistic features in college English classrooms, cultural bridge should be built to enhance cultural continuity and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ltural BRIDGE cultural continuity cultural AWARENESS a DIALOGIC approach cultural diversity
下载PDF
论城市发展中的历史文化资源整合策略 被引量:4
18
作者 许瑞娟 翟宝辉 《城市规划汇刊》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9-53,96,共6页
通过实例,论述了文化因素对城市竞争力提高所起的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历史文化对中 国城市发展,对提升中国城市国际竞争地位的积极作用。在分析中国城市历史文化现状和仍然存在的对 历史文化的漠视以及精品意识的淡化基础上提出了... 通过实例,论述了文化因素对城市竞争力提高所起的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历史文化对中 国城市发展,对提升中国城市国际竞争地位的积极作用。在分析中国城市历史文化现状和仍然存在的对 历史文化的漠视以及精品意识的淡化基础上提出了历史文化资源整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因素 城市发展 过程意识 精品意识 历史文化资源 城市竞争力
原文传递
“槐”意象的生成观照与隐喻认知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晓斌 杨沐晓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9-128,共10页
先秦两汉诗文中出现的槐树,尚处于写实或借指阶段。魏晋南北朝时期写槐之作颇多,或专咏,或藉槐抒怀,"槐"意象的文化内涵逐渐确立,并鲜明地体现了当时的审美观照。作为一种审美意象与符号,可以通过生成观照来审视其渐进的轨迹... 先秦两汉诗文中出现的槐树,尚处于写实或借指阶段。魏晋南北朝时期写槐之作颇多,或专咏,或藉槐抒怀,"槐"意象的文化内涵逐渐确立,并鲜明地体现了当时的审美观照。作为一种审美意象与符号,可以通过生成观照来审视其渐进的轨迹与历程,通过审美观照来感受赋予其中的人文精神与美的表现,通过隐喻认知来解析蕴含其中的多层次的历史文化意义。就"槐"意象在诗文描写中嬗变的轨迹而言,其生成进程经历了由实体物象到虚化符号的逐渐蜕变,其间自然属性的描写逐渐淡化,在不断的传写与嬗变中被赋予了多层次的人文内涵,具有深厚的历史延续性。魏晋南北朝诗文中"槐"意象的使用,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象征意蕴和文化内涵:大槐安国的政治寄寓、槐仙之道的玄学意蕴、言槐诉己的情感寄托。"槐"意象基本的象征意蕴、文化内涵和隐喻作用确立后,在之后的历史传承和演变中,不断地承继或拓展,有时会出现隐喻的多维所指意义,但都以其基本的象征意蕴和文化内涵为基础和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槐”意象 生成观照 隐喻认知 文化内涵 历史延续
原文传递
符合“双向涵化”景观叙事性更新的阐释表达——以大连机车厂旧址为例
20
作者 张滨 马源熠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8期252-254,共3页
随着时代发展,城市更新,使得一些保存城市记忆的遗产正逐渐被人们荒弃与遗忘。文章以笔者的工业遗产景观改造作品为例,从设计师和参观者双角度,介绍在当代艺术的时代背景下,对景观重塑的叙事性表达。解决在遗址更新方面主体单一、新与... 随着时代发展,城市更新,使得一些保存城市记忆的遗产正逐渐被人们荒弃与遗忘。文章以笔者的工业遗产景观改造作品为例,从设计师和参观者双角度,介绍在当代艺术的时代背景下,对景观重塑的叙事性表达。解决在遗址更新方面主体单一、新与旧结合生硬的问题,实现文化的“双向涵化”。在保留工业遗址完整的基础上,完成空间的更新与活化,唤醒前辈人的机车记忆,宣扬伟大机车“匠人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涵化 景观叙事性表达 情感阐释 文化延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