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伦理转向语境中的叙事伦理 被引量:19
1
作者 伍茂国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1-107,共7页
叙事伦理无论作为批评方法还是研究范式,正逐渐受到域内文艺理论界的重视,但在具体使用中却陷入种种误区,原因在于对叙事伦理的概念背景、内涵和批评方法缺少应有的梳理。叙事伦理自古就有,但作为文艺理论研究方法和范式而出现,则是西... 叙事伦理无论作为批评方法还是研究范式,正逐渐受到域内文艺理论界的重视,但在具体使用中却陷入种种误区,原因在于对叙事伦理的概念背景、内涵和批评方法缺少应有的梳理。叙事伦理自古就有,但作为文艺理论研究方法和范式而出现,则是西方结构主义之后伦理转向的结果。现代性的展开是伦理转向以及叙事伦理凸显的基本背景,这也决定了叙事伦理不同于传统伦理道德批评,它可区分为故事伦理和叙述伦理。叙事伦理是一种虚构伦理,遵循虚构世界的逻辑和价值原则,因而,虽受生活理性伦理的启发,但并非其刻板复制或反映,叙事伦理批评是现象学意识批评的本质直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转向 叙事伦理 虚构世界 意识批评
下载PDF
米勒的《黑暗之心》解读及其文学批评转向
2
作者 宁一中 兰秀娟 《英语研究》 2022年第2期141-153,共13页
《黑暗之心》是约瑟夫·康拉德(Joseph Conrad)最负盛名的小说,也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著作,评论家们对它的解读,表现了不同的眼光,展示了不同的智慧。而J.希利斯·米勒(J.Hillis Miller)对这部小说的解读,则不仅表现出他... 《黑暗之心》是约瑟夫·康拉德(Joseph Conrad)最负盛名的小说,也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著作,评论家们对它的解读,表现了不同的眼光,展示了不同的智慧。而J.希利斯·米勒(J.Hillis Miller)对这部小说的解读,则不仅表现出他的深邃烛照与人生智慧,更契合了他的几次理论转向。通过对米勒的这一研究之研究(“意识的意识”),可以看出他辉煌的文学研究生涯的重要轨迹。米勒由意识批评到解构主义批评,再到言语述行理论等文学解读方法的转向,都在其对《黑暗之心》的解读中有迹可循。本文探讨米勒对《黑暗之心》的独创性阐释以及其中的理论转向,也对其批评方法中存在的局限性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暗之心》 J.希利斯·米勒 意识批评 解构主义批评 言语述行理论
下载PDF
文学伦理学批评:基本理论与术语 被引量:829
3
作者 聂珍钊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22,共11页
文学伦理学批评是一种从伦理的立场解读、分析和阐释文学作品、研究作家以及与文学有关问题的研究方法,它认为文学是特定历史阶段伦理观念和道德生活的独特表达形式,文学在本质上是伦理的艺术。文学不是语言的艺术而是文本的艺术。文学... 文学伦理学批评是一种从伦理的立场解读、分析和阐释文学作品、研究作家以及与文学有关问题的研究方法,它认为文学是特定历史阶段伦理观念和道德生活的独特表达形式,文学在本质上是伦理的艺术。文学不是语言的艺术而是文本的艺术。文学不是一种意识形态或审美意识形态,而是一种借助文本存在的物质形态。教诲是文学的本质属性,审美是为文学的教诲功能服务的,是文学的第二功能。文学伦理学批评就从本质上阐释文学的伦理特性,从伦理的视角解释文学中描写的不同生活现象及其存在的道德原因,并对其作出价值判断,伦理、乱伦、伦理禁忌、伦理蒙昧、伦理意识、伦理环境、伦理身份、伦理选择等,都是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核心术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伦理学批评 伦理意识 伦理禁忌 伦理环境 伦理身份
原文传递
性别意识与族群政治的复杂纠葛:后殖民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被引量:28
4
作者 林树明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4-21,共8页
后殖民主义批评堪称当今学界的热门话题 ,其与女性主义批评联姻而形成的后殖民女性主义批评 ,更使文学批评的范式愈加新颖多姿 ,愈加贴近现实。本文首先考察了后殖民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产生的文化背景 ,其次检视了它的话语特征 ,最后通过... 后殖民主义批评堪称当今学界的热门话题 ,其与女性主义批评联姻而形成的后殖民女性主义批评 ,更使文学批评的范式愈加新颖多姿 ,愈加贴近现实。本文首先考察了后殖民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产生的文化背景 ,其次检视了它的话语特征 ,最后通过讨论其作品批评实践 ,表明性别意识与族群政治的复杂纠葛将开启一个极富启迪的批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 后殖民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批评 话语特征 性别意识 批评实践 作品 首先 现实 范式
下载PDF
重建价值信念的真实主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哲学思考 被引量:2
5
作者 杨显平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18年第3期91-97,共7页
以实践教学"反哺"理论教学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向。然而,不论是实践教学,还是理论教学,其教学的主体和客体都是人,都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因此要想真正实现实践教学对理论教学的"反哺",切... 以实践教学"反哺"理论教学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向。然而,不论是实践教学,还是理论教学,其教学的主体和客体都是人,都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因此要想真正实现实践教学对理论教学的"反哺",切实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首要任务便是要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最为基础性的前提——人做出自觉省思和审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改革 意识形态幻相 批判意识 真实主体
下载PDF
居其宏音乐批评特征探微
6
作者 王可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54-58,共5页
居其宏是当代中国著名的音乐学家,同时也是为数不多的专门从事音乐批评和音乐理论实践的学者,他在长期的音乐批评理论和实践研究中形成了个性化的批评风格。
关键词 居其宏 音乐批评 批评语汇 多样性 学术坚守 批评意识
下载PDF
《伤心咖啡馆之歌》的审丑探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慧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91-95,共5页
麦卡勒斯的《伤心咖啡馆之歌》,描写了丑人畸人畸恋,这是她所处社会文化与美学观念转向的体现,传统审美不再适应社会的需求,文学转而向审丑寻求帮助。审丑能激发读者心中的批判意识,使读者清醒地认识到世相真实。这种审丑打破了人们对... 麦卡勒斯的《伤心咖啡馆之歌》,描写了丑人畸人畸恋,这是她所处社会文化与美学观念转向的体现,传统审美不再适应社会的需求,文学转而向审丑寻求帮助。审丑能激发读者心中的批判意识,使读者清醒地认识到世相真实。这种审丑打破了人们对性别、爱情及人物外形的刻板印象,将人们从同一性桎梏中解放出来,突破同一性思维从而达到救赎艺术、还原真相的作用,促使人们认真思考,寻求真理,实现自我拯救。麦卡勒斯的审丑取向在客观上拓展了美学的内涵与外延,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文学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心咖啡馆之歌》 卡森·麦卡勒斯 审丑 批判意识 美学
下载PDF
关于建筑评论与批评的思考
8
作者 朱大明 《南方建筑》 2004年第1期17-19,共3页
从评论与批评的概念比较分析的角度,说明建筑评论的功能是多方面的,评论的目的不只在于评价,更在于论述和探讨,尤其要具有科学的批评意识和方法。
关键词 建筑评论 建筑批评 建筑功能 建筑文化
下载PDF
法律意识的两个维度:以业主诉讼维权为例 被引量:21
9
作者 刘子曦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3-147,8,共15页
通过分析行动者的诉讼经验,笔者试图阐释"法律意识"这个法律社会学中的重要概念。本文主要有三点发现。首先,法律意识并非行动者对法律条文的了解程度,也非以高低而论的均质性的群体意识,而是行动者自身对法律的理解,它包含... 通过分析行动者的诉讼经验,笔者试图阐释"法律意识"这个法律社会学中的重要概念。本文主要有三点发现。首先,法律意识并非行动者对法律条文的了解程度,也非以高低而论的均质性的群体意识,而是行动者自身对法律的理解,它包含两个维度:其一为行动者对法律(作为概化的规章系统)的理解;其二为行动者对司法体系(作为具体化的组织机构)内部运行逻辑的理解。法律意识以这两个维度为基点,影响着行动者动员法律资源的策略。第二,形塑法律意识的因素有三:有关法律的霸权性话语;行动者个人的生活经历;行动者的法庭体验。第三,现有的制度设计配合法律意识中固有的张力,限制了行动者产生批判性的法律意识,间接维护了现行法律制度的权威性与合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意识 业主维权 法律动员 批判性法律意识
原文传递
由《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花》中的“缺失”看其历史意识 被引量:18
10
作者 何畅 陈娇娥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7-64,共8页
对福克纳短篇小说中历史意识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福克纳研究中的一个盲点。本文试图在与前人对话的基础上,以福克纳的经典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花》为例,从它五个方面的“缺失”来论证贯穿于福克纳小说创作中的历史意识。作为一个... 对福克纳短篇小说中历史意识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福克纳研究中的一个盲点。本文试图在与前人对话的基础上,以福克纳的经典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花》为例,从它五个方面的“缺失”来论证贯穿于福克纳小说创作中的历史意识。作为一个追求客观真实的作家,小说中心理描写的“缺失”、人物女性特征的“缺失”和妥协的“缺失”都体现了福克纳对美国南方社会的批判性历史意识。但同时,福克纳无法跳出南方历史的影响以及南方历史语境的限制。小说中时间顺序的“缺失”以及小说主象征的“缺失”都体现了福克纳对美国南方过往“纪念碑式的历史意识”。因此,小说“缺失”背后不仅仅是爱米丽悲剧一生的故事,更是福克纳徘徊于尼采所说的两大历史意识之间困惑的心灵的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克纳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花》 缺失 批判性历史意识 纪念碑式的历史意识
下载PDF
马克思文化批判理论的历史生成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3
11
作者 孙乐强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4期6-9,93,共4页
马克思绝没有忽视文化批判理论的重要性,而是在不同时期,形成了不同的文化批判范式。这主要体现为3种模式:一是早期的异化批判模式;二是《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意识形态批判范式;三是后期的日常意识批判理论。后两种构成了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绝没有忽视文化批判理论的重要性,而是在不同时期,形成了不同的文化批判范式。这主要体现为3种模式:一是早期的异化批判模式;二是《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意识形态批判范式;三是后期的日常意识批判理论。后两种构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文化批判理论。文化批判是与经济批判和政治革命联系在一起的,任何脱离经济批判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文化批判,都是违背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神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不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还是西方左派经济学都没有真正地坚守历史唯物主义的本真精神,而是滑向了纯粹的文化批判和历史经验主义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批判 异化 意识形态批判 日常意识批判 历史唯物主义
下载PDF
杜维明论现代新儒家的自我定位
12
作者 魏彩霞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14-16,共3页
现代社会的知识分子应该在关切政治、参与社会事务的同时 ,积极继承发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面对传统文化在现代所受到的强大挑战 ,杜维明认为现代新儒家首先就要继承五四知识分子的批判精神 ,清除糟粕 ,发扬精华 ,在吸收国内外各种思想... 现代社会的知识分子应该在关切政治、参与社会事务的同时 ,积极继承发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面对传统文化在现代所受到的强大挑战 ,杜维明认为现代新儒家首先就要继承五四知识分子的批判精神 ,清除糟粕 ,发扬精华 ,在吸收国内外各种思想的基础上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杜维明为现代新儒家知识分子所作的定位在我们看来有其合理之处 ,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新儒家 传统文化 批判精神 自我定位 知识分子 杜维明
下载PDF
杜维明现代知识分子观述评
13
作者 魏彩霞 《贵州文史丛刊》 2002年第2期72-75,67,共5页
五四时期,在救亡图存的社会运动中,西化派的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阴暗面进行了猛烈的攻击,而保守派则在继承的同时艰难地寻求着儒家传统的现代转化。面对传统文化在现代所受到的强大挑战,现代社会的知识分子应该在关... 五四时期,在救亡图存的社会运动中,西化派的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阴暗面进行了猛烈的攻击,而保守派则在继承的同时艰难地寻求着儒家传统的现代转化。面对传统文化在现代所受到的强大挑战,现代社会的知识分子应该在关切政治、参与社会事务的同时,积极继承发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为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作出自己的贡献。杜维明的这一现代知识分子观在我们看来有其合理之处,同时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维明 现代转化 应该 存在 传统文化 儒家传统 救亡图存 保守派 知识分子 社会运动
下载PDF
论吕赫若小说中的“审父”意识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红林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57-60,共4页
日据时期台湾作家吕赫若的家庭背景与卡夫卡有某些相似之处,但他小说中强烈的审父意识,与巴金们更为接近,都是用小说在历史性的“文化法庭”中,无情地审判自己的父辈文化,以期拯救自己的民族和自己的国家。他笔下的“被吃者”多表现为... 日据时期台湾作家吕赫若的家庭背景与卡夫卡有某些相似之处,但他小说中强烈的审父意识,与巴金们更为接近,都是用小说在历史性的“文化法庭”中,无情地审判自己的父辈文化,以期拯救自己的民族和自己的国家。他笔下的“被吃者”多表现为处于社会最弱势群体的妇女,被“吃”的不只是她们的肉体,还有她们的灵魂。这既是中国特色,也是吕赫若的个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赫若小说 审父意识 女性悲剧 文学评论 中国
下载PDF
教育哲学的思想演进与各智力皆平等的主张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文喜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5-57,共13页
从人类心智和理解出发,对种种不尊重人的整体塑造规律的教育进行批判,是哲学家的教育学思想的基调。哲学家的教育学并非仅仅停留在谋求以教育为中心的所谓"公共领域"关注层面,而是对于人类富有教益的教育事业的全面的哲学奠基... 从人类心智和理解出发,对种种不尊重人的整体塑造规律的教育进行批判,是哲学家的教育学思想的基调。哲学家的教育学并非仅仅停留在谋求以教育为中心的所谓"公共领域"关注层面,而是对于人类富有教益的教育事业的全面的哲学奠基,更是思考人的解放的焦点和社会解放的方法之探究。除了须重视哲学原理本身外,一切教育问题的解决还必须注意人类理智或理解。任何时代哲学家都不能摆脱社会中的各种法则、教育中的各种讲解秩序。自古希腊以来,在教育实践上存在智力的二重逻辑:各智力皆平等和不平等。假若我们去探究人类理智能力,我们将接受这样的教育学假设:各智力皆平等。承认之,则相当于说出教育和人的解放的"福音"。追求平等的那种激情已经远远越出教育领域,蔓延到整个社会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哲学 西方哲学传统 智力平等 文化公共意识批判
原文传递
新教师批判反思意识的缺失及重建
16
作者 孙式武 《淄博师专学报》 2014年第4期34-38,共5页
新教师的批判反思意识对其今后的专业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新教师因其理念先进、思维活跃、受传统教学习惯影响小等原因被认为比老教师更具批判反思意识。但通过对新教师的访谈发现,新教师很大程度上缺乏批判反思意识,原因既有教师... 新教师的批判反思意识对其今后的专业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新教师因其理念先进、思维活跃、受传统教学习惯影响小等原因被认为比老教师更具批判反思意识。但通过对新教师的访谈发现,新教师很大程度上缺乏批判反思意识,原因既有教师教育机构和新教师任教学校的客观因素,也有新教师自身的主观因素,师范院校、任教学校和新教师共同努力才能重建其批判反思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教师 批判反思意识 先入之见
下载PDF
杜维明现代知识分子观述评
17
作者 魏彩霞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7-80,共4页
摘要:五四时期,在救亡图存的社会运动中,西化派的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阴暗面进行了猛烈的攻击,而保守派则在继承的同时艰难地寻求着儒家传统的现代转化。面对传统文化在现代所受到的强大挑战,现代社会的知识分子应该在... 摘要:五四时期,在救亡图存的社会运动中,西化派的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阴暗面进行了猛烈的攻击,而保守派则在继承的同时艰难地寻求着儒家传统的现代转化。面对传统文化在现代所受到的强大挑战,现代社会的知识分子应该在关切政治、参与社会事务的同时,积极继承发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为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作出自己的贡献。杜维明的这一现代知识分子观在我们看来有其合理之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知识分子 传统文化 儒学复兴 自我批判意识
下载PDF
“学生为主体与教师为主导”的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发展探究 被引量:41
18
作者 冯欣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4-68,共5页
有关思辨能力与外语教学关系的问题成为近年来我国外语教学界愈发关注的研究焦点。根据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理念,英语教学思辨能力的发展立足于英语教师这个群体,讨论其思辨能力、思辨意识与其课程意识之间的关系,并... 有关思辨能力与外语教学关系的问题成为近年来我国外语教学界愈发关注的研究焦点。根据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理念,英语教学思辨能力的发展立足于英语教师这个群体,讨论其思辨能力、思辨意识与其课程意识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教师思辨意识对其认知改变、教学行为调整与学生思辨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凸显英语教师思辨意识对聚焦思辨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所能够发挥的能动机制,为后续具体化、实践性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辨能力 思辨意识 英语教学 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原文传递
从教与学的关系看大学创新人才的培养 被引量:27
19
作者 杨寿堪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08-112,共5页
从教与学的关系探讨大学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当前高等教育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大学培养创新人才的首要条件,是让学生树立批判意识,使学生由知识消极被动的接受者变为知识积极主动的思考者。大学培养创新人才应该还学生以自由空间,使学生... 从教与学的关系探讨大学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当前高等教育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大学培养创新人才的首要条件,是让学生树立批判意识,使学生由知识消极被动的接受者变为知识积极主动的思考者。大学培养创新人才应该还学生以自由空间,使学生从“三个中心” 中解放出来,在广阔自由空间施展才华。大学培养创新人才要有良好学风,克服学生中存在的浮躁情绪和急功近利思想,养成刻苦、踏实的学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人才 批判意识 自由空间 学风 教学 高校 人才培养
下载PDF
关于文学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与发展前景——邹建军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22
20
作者 刘遥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8年第2期21-27,共7页
近年来,邹建军教授在文学批评与研究上,重视、提倡与实践一种新的文学批评方法,从地理空间的角度来研究外国的作家与作品,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同时,他在文学写作方面提倡建立当代中国的自然山水诗派,从事山水十四行诗的写作,完成《岳奇山... 近年来,邹建军教授在文学批评与研究上,重视、提倡与实践一种新的文学批评方法,从地理空间的角度来研究外国的作家与作品,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同时,他在文学写作方面提倡建立当代中国的自然山水诗派,从事山水十四行诗的写作,完成《岳奇山水十四行抒情诗一百首》。为了让广大读者对文学地理学研究的有关观念、来源、要求与目标等有比较全面与准确的了解,2008年2月上旬的一天,在大雪纷飞中,笔者在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一楼他的办公室里,就有关文学地理学研究的问题进行了一次访谈。邹建军教授不仅有繁重的教学任务,负责中国大陆第一份AHCI期刊《外国文学研究》及其附属刊物《世界文学评论》的日常事务,工作非常繁忙;他也总是钟情于自然山水,时不时地云游四方,所以,要抽出时间来接受记者的采访,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以下是笔者与他的对话的记录整理,已经邹建军教授本人审阅。邹建军教授认为文学地理学是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一个新方向,属于跨学科的文学研究的一个分支,与文学伦理学、文学政治学等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他指出,文学地理学有自己比较独立的研究方法,也有只属于自己的主要研究内容,文学地理学的提倡与实践对于世界文学史、文学理论研究与文学批评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地理学 批评方法 学科意识 意义与价值 中国比较文学 发展前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