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伦理转向语境中的叙事伦理 |
伍茂国
|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9
|
|
2
|
米勒的《黑暗之心》解读及其文学批评转向 |
宁一中
兰秀娟
|
《英语研究》
|
2022 |
0 |
|
3
|
文学伦理学批评:基本理论与术语 |
聂珍钊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829
|
|
4
|
性别意识与族群政治的复杂纠葛:后殖民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
林树明
|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02 |
28
|
|
5
|
重建价值信念的真实主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哲学思考 |
杨显平
|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
2018 |
2
|
|
6
|
居其宏音乐批评特征探微 |
王可
|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
2012 |
0 |
|
7
|
《伤心咖啡馆之歌》的审丑探析 |
张慧仁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6 |
1
|
|
8
|
关于建筑评论与批评的思考 |
朱大明
|
《南方建筑》
|
2004 |
0 |
|
9
|
法律意识的两个维度:以业主诉讼维权为例 |
刘子曦
|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21
|
|
10
|
由《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花》中的“缺失”看其历史意识 |
何畅
陈娇娥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8
|
|
11
|
马克思文化批判理论的历史生成及其当代价值 |
孙乐强
|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2 |
3
|
|
12
|
杜维明论现代新儒家的自我定位 |
魏彩霞
|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
2002 |
0 |
|
13
|
杜维明现代知识分子观述评 |
魏彩霞
|
《贵州文史丛刊》
|
2002 |
0 |
|
14
|
论吕赫若小说中的“审父”意识 |
刘红林
|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
2
|
|
15
|
教育哲学的思想演进与各智力皆平等的主张 |
张文喜
|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2
|
|
16
|
新教师批判反思意识的缺失及重建 |
孙式武
|
《淄博师专学报》
|
2014 |
0 |
|
17
|
杜维明现代知识分子观述评 |
魏彩霞
|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0 |
|
18
|
“学生为主体与教师为主导”的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发展探究 |
冯欣
|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41
|
|
19
|
从教与学的关系看大学创新人才的培养 |
杨寿堪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27
|
|
20
|
关于文学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与发展前景——邹建军教授访谈录 |
刘遥
|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
2008 |
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