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ZrO2/PMMA Nanocomposites: Preparation and Its Dispersion in Polymer Matrix 被引量:4
1
作者 FAN Fangqiang XIA Zhengbin LI Qingying LI Zhong CHEN Huanqin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2期113-120,共8页
ZrO2/PMMA nanocomposite particles are synthesized through an in-situ free radical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based on the silane coupling agent (Z-6030) modified ZrO2 nanoparticles, and the morphology, size and its dis... ZrO2/PMMA nanocomposite particles are synthesized through an in-situ free radical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based on the silane coupling agent (Z-6030) modified ZrO2 nanoparticles, and the morphology, size and its distribution of nanocomposite particles are investigate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images demonstrate that the methyl methacrylate (MMA) feeding rate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particle size and morphology. When the MMA feeding rate decreases from 0.42 ml-min-1 to 0.08 ml. min-1, large particles (about 200-550.nm) will not form, and the size distribution become narrow (36-54 nm). The average nanocomposite particles size increases from 34 nm to 55 nm, as the MMA/ZrO2 nanoparticles mass ratio increased from 4 : 1 to 16 : 1. Regular spherical ZrO2/PMMA nanocomposite particles are synthesized when the emulsifier OP-10 concentration is 2 mg.m1-1. The nanocomposite particles could be mixed with VAc-VeoVa10 polymer matrix just by magnetic stirring to prepare the ZrOE/PMMA/VAc-VeoVal0 hybrid coatings. SEM and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FM) photos reveal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ZrO2/PMMA nanocomposite particles in the VAc-VeoVal0 polymer matrix is homogenous and stable. Here, the grafted-PMMA polymer on ZrO2 nanoparticles plays as a bridge which effectively connects the ZrO2 nanoparticles and the VAc-VeoVal0 polymer matrix with improved comparability. In consequence, the hybrid coating with good dispersion stability is obt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O2 nanoparticles core-shell structure monomer feeding rate dispersion stability
下载PDF
一种新型直线电机的结构设计 被引量:1
2
作者 左林 《微电机》 2023年第1期91-94,共4页
设计一种新型直线电机的结构,包括定子和动子。动子包括外壳,内部设有若干沿直线排布的铁心单体,铁心单体包括绕线部和拼接部,拼接部的两端分别设有榫头和榫眼,相邻的铁心单体经榫头和榫眼的配合相拼接,拼接部上还设有T形槽,T形槽位于... 设计一种新型直线电机的结构,包括定子和动子。动子包括外壳,内部设有若干沿直线排布的铁心单体,铁心单体包括绕线部和拼接部,拼接部的两端分别设有榫头和榫眼,相邻的铁心单体经榫头和榫眼的配合相拼接,拼接部上还设有T形槽,T形槽位于榫头和榫眼之间,包括竖边和横边,T形槽竖边的一端开放有槽口,另一端与横边相连接。论文并叙述了其相应的制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 铁心单体 拼接部 T形槽
下载PDF
大分子二醇为核单体的超支化聚酯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2
3
作者 王运利 肖娟 +1 位作者 朱延安 瞿金清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3-28,共6页
分别以大分子二醇YmerTMN120、1,4-丁二醇和新戊二醇为核单体,二羟甲基丙酸为AB2型单体,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采用准一步法合成了第三代超支化聚酯HBP-1、HBP-2和HBP-3。采用FT-IR、1H NMR和GPC对其结构和相对分子质量进行表征,并考察了... 分别以大分子二醇YmerTMN120、1,4-丁二醇和新戊二醇为核单体,二羟甲基丙酸为AB2型单体,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采用准一步法合成了第三代超支化聚酯HBP-1、HBP-2和HBP-3。采用FT-IR、1H NMR和GPC对其结构和相对分子质量进行表征,并考察了超支化聚酯的溶液黏度和特性黏度。以甲苯二异氰酸酯加成物为固化剂制备交联HBP涂膜,表征了涂膜性能。结果表明:以YmerTMN120为核单体的超支化聚酯HBP-1具有较高的支化度(达到0.48)和较低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指数(1.60)。HBP-1在极性溶剂中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其特性黏度最低,为3.85 mL/g。超支化聚酯的固化膜都具有优异的附着力、柔韧性和较高的硬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聚酯 核单体 特性黏度 YmerTM N120
下载PDF
生物基材料核心单体分离纯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坤 纪秀玲 +1 位作者 蔺琨 黄玉红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37-1149,共13页
石化基材料生产消耗大量不可再生资源,并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污染。而利用可再生资源生产的生物基材料性能可以与石化基材料相媲美,符合绿色、低碳、环保的发展理念,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近年来,随着国... 石化基材料生产消耗大量不可再生资源,并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污染。而利用可再生资源生产的生物基材料性能可以与石化基材料相媲美,符合绿色、低碳、环保的发展理念,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近年来,随着国内外政策对生物基材料的支持,生物基材料已成为国内外争相发展的新材料,为生物基材料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利用生物法生产的生物基材料核心单体具有生产条件温和、价格低廉、绿色环保等优点,但发酵液内成分复杂以及单体浓度偏低,导致分离难度增加,严重制约了生物基材料整个行业的发展。生物基材料生产要求单体纯度高,少量杂质会影响生物基材料的外观性能。现有的生物基材料核心单体的分离研究及应用中,充分发挥化工分离技术的优势,开发出了获得高纯度生物基材料核心单体的分离纯化工艺。本综述介绍了生物基材料的生产现状,综述了近年来几种应用广泛的生物基材料核心单体分离纯化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目前分离技术的优缺点,最后对生物基材料核心单体分离纯化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要点:(1)介绍了目前全球生物基材料行业的生产状况,以及对生物基材料核心单体的需求。(2)阐述了目前生物基材料核心单体分离面临的问题。(3)总结了生物基材料核心单体的分离纯化技术,对未来生物基材料核心单体的分离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基材料 核心单体 发酵液 分离纯化
原文传递
采用核/壳技术制备P(VAc—BA)乳液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滕朝晖 王勤旺 《中国胶粘剂》 CAS 2008年第2期26-28,共3页
采用核/壳技术制备了P(VAc—BA)系乳液,探讨了核/壳组成变化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核/壳比相同时,壳中丙烯酸丁酯(BA)含量对乳液T_g值、成膜性能及膜的力学性能均有影响;当核层和壳层中单体组成相同时,壳层的厚度越大,MFT值则越低... 采用核/壳技术制备了P(VAc—BA)系乳液,探讨了核/壳组成变化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核/壳比相同时,壳中丙烯酸丁酯(BA)含量对乳液T_g值、成膜性能及膜的力学性能均有影响;当核层和壳层中单体组成相同时,壳层的厚度越大,MFT值则越低;在总组成和核/壳比一定时,只改变核层和壳层单体的组成,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使乳液的特性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技术 丙烯酸丁酯 含量 核层 壳层 单体
下载PDF
PS/P(BA-BOA)核壳乳液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徐祖顺 易昌凤 +3 位作者 李晓琴 路国红 程时远 陈中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34-37,共4页
以丁氧基甲基丙烯酰胺(BOA)为活性单体,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PS/P(BA-BOA)核壳型复合乳液,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乳液粒子的微观形态,探讨了聚合方式等对微观结构的影响,对乳液的稳定性以及乳液膜的力学性能... 以丁氧基甲基丙烯酰胺(BOA)为活性单体,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PS/P(BA-BOA)核壳型复合乳液,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乳液粒子的微观形态,探讨了聚合方式等对微观结构的影响,对乳液的稳定性以及乳液膜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考察了聚合方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液聚合 丁氧基 甲基丙烯酰胺 高聚物乳液
下载PDF
氟改性丙烯酸系乳液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王梓旭 裴世红 陶洋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50-254,共5页
以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GO4)为改性单体,采用核壳乳液聚合工艺合成有机氟改性的苯丙乳液。研究了改性剂用量、乳化剂用量及其配合比、引发剂用量对单体转化率等综合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有机氟改性的苯丙乳液涂层性能明显提... 以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GO4)为改性单体,采用核壳乳液聚合工艺合成有机氟改性的苯丙乳液。研究了改性剂用量、乳化剂用量及其配合比、引发剂用量对单体转化率等综合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有机氟改性的苯丙乳液涂层性能明显提高。在改性剂(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GO4)用量为6%(wt,质量分数),混合乳化剂(由OP-10∶SDS的质量配合比为1∶3组成)用量为8%(wt,质量分数),引发剂(过硫酸铵)用量为0.8%(wt,质量分数)条件下,制得的氟改性苯丙乳液的粒子大小均一,呈规则球形,为黑核白边的核壳结构,氟改性苯丙乳液的单体的转化率达到97.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氟 核壳结构 改性苯丙乳液 单体转化率 涂层性能
下载PDF
具有核/壳结构的改性硅橡胶微粒的研制 被引量:3
8
作者 韩进贤 《有机硅材料及应用》 1997年第4期1-5,共5页
研究了在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具有核/壳结构的改性硅橡胶微粒过程中,作为种子的纯硅橡胶微粒的交联度及其乙烯基含量、表面活性剂种类及其使用浓度,作为形成壳层材料的烯类单体的种类及其用量、以及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生... 研究了在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具有核/壳结构的改性硅橡胶微粒过程中,作为种子的纯硅橡胶微粒的交联度及其乙烯基含量、表面活性剂种类及其使用浓度,作为形成壳层材料的烯类单体的种类及其用量、以及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生成目的产物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要得到结构稳定、易分散的具有核/壳结构的改性硅橡胶微粒,需要具有一定交联度和一定数量的乙烯基基团的硅橡胶微粒作为种子,并选用由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组成的复合乳化体系,选用其均聚物具有较高玻璃化温度的烯类单体作为形成壳层的材料,其用量与有机硅部分的用量相当;反应温度50~95℃,反应时间大于7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结构 改性 有机硅 硅橡胶 改性
下载PDF
水性含氟耐候防锈涂料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徐莹莹 周文涛 《上海涂料》 CAS 2010年第5期13-15,共3页
采用核壳乳液聚合法,并加入磷酸酯功能单体(PAM-100),制备了氟单体用量为5%的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分析了含氟单体、乳化剂、磷酸酯功能单体等因素对乳液合成的影响。用合成的乳液配制了水性防锈涂料,并对其性能进行测试。
关键词 核壳乳液 磷酸酯功能单体 含氟丙烯酸酯乳液 水性防锈涂料
下载PDF
核壳型丙烯酸树脂乳液聚合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钱亦萍 强西怀 +1 位作者 乔永洛 申亮 《化学建材》 2006年第6期4-6,共3页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和预乳化工艺制备了核壳型丙烯酸树脂乳液。重点讨论了壳层单体加入方式、乳化剂用量及其在核壳层中的分配比例、搅拌速度、交联单体等因素对乳液聚合稳定性的影响,并简要介绍了其控制方法。
关键词 半连续 预乳化工艺 丙烯酸树脂 核壳乳液 聚合稳定性 交联单体
下载PDF
核壳结构丙烯酸酯乳液合成及其木器封闭底漆的制备 被引量:3
11
作者 闫福安 黄贵 谢浩 《中国涂料》 CAS 2011年第5期36-39,57,共5页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核壳结构丙烯酸酯乳液。研究了乳化剂、单体质量在核壳两阶段聚合中的分配、长链丙烯酸酯单体及交联单体对乳液涂膜性能的影响。试验发现:乳化剂在核壳两相分配比例为4∶3最佳,单体质量分配比例为4∶6最佳;长...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核壳结构丙烯酸酯乳液。研究了乳化剂、单体质量在核壳两阶段聚合中的分配、长链丙烯酸酯单体及交联单体对乳液涂膜性能的影响。试验发现:乳化剂在核壳两相分配比例为4∶3最佳,单体质量分配比例为4∶6最佳;长链丙烯酸酯单体与交联单体能提高涂膜耐水性和耐溶剂性,但有一定的适用范围;用该丙烯酸酯乳液及合适助剂配制的水性木器封闭底漆,对底材封闭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乳液 核壳结构 交联单体 封闭底漆
下载PDF
PSt/P(BA-BOA)复合乳液性能的研究
12
作者 徐祖顺 易昌凤 +2 位作者 路国红 程时远 陈中华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6年第3期223-226,共4页
以丁氧基甲基丙烯酰胺(BOA)为活性单体,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PSt/P(BA-BOA)〔聚苯乙烯/聚(丙烯酸丁酯-丁氧基甲基丙烯酰胺)〕核壳型复合乳液.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乳液粒子的微观状态,采用粒度分析仪... 以丁氧基甲基丙烯酰胺(BOA)为活性单体,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PSt/P(BA-BOA)〔聚苯乙烯/聚(丙烯酸丁酯-丁氧基甲基丙烯酰胺)〕核壳型复合乳液.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乳液粒子的微观状态,采用粒度分析仪测定了乳液粒子的粒径及其分布,对乳液的流变性能进行了测试.考察了聚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液聚合 聚苯乙烯 聚丙烯酸丁酯 PBOA
下载PDF
基于SI-ATRP技术制备磁性甲基对硫磷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其吸附性能 被引量:1
13
作者 焦琳娟 徐先燕 +1 位作者 吴晓莹 赵存元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9-100,共12页
基于DFT计算,优选出甲基对硫磷(MP)和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MAA),4-乙烯基吡啶(4-VP)的配比为1∶2∶1,采用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SI-ATRP)技术,制备了核壳式磁性甲基对硫磷分子印迹聚合物(Fe3O4@MPIPs).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基于DFT计算,优选出甲基对硫磷(MP)和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MAA),4-乙烯基吡啶(4-VP)的配比为1∶2∶1,采用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SI-ATRP)技术,制备了核壳式磁性甲基对硫磷分子印迹聚合物(Fe3O4@MPIPs).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该磁性印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并结合磁固相萃取(M-SPE)技术和气相色谱(GC)研究了其对MP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Fe3O4@MPIPs对模板分子MP具有良好的特异性识别作用,在30 min内快速达到吸附平衡,最大吸附量为11.5 mg·g^-1;与乐果和马拉硫磷相比,Fe3O4@MPIPs对MP的选择性系数分别为4.57和5.10,相对选择性系数分别为4.11和4.18.气相色谱检测结果表明,该磁性印迹聚合物可用于土豆样品中MP的快速分离富集,其加标回收率为87.4%—99.4%,RSD为3.6%—4.5%;重复使用5次后,Fe3O4@MPIPs回收率仍在90.3%以上,吸附量仍保持在第1次吸附量的82%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式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 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甲基对硫磷 功能单体 DFT计算
下载PDF
电子束辐照制备Fe3O4/PAM磁性核壳微球
14
作者 刘新文 俎建华 +3 位作者 包伯荣 吴明红 童龙 孙贵生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3-186,193,共5页
在共沉淀法制备Fe3O4纳米磁粉的基础上,以丙烯酰胺(AM)为单体,在水溶液中通过电子束辐照的方法,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磁性复合微球Fe3O4/PAM.采用XRD、AFM、IR等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磁粉为Fe3O4单相,粒径为8nm左右,磁性高分... 在共沉淀法制备Fe3O4纳米磁粉的基础上,以丙烯酰胺(AM)为单体,在水溶液中通过电子束辐照的方法,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磁性复合微球Fe3O4/PAM.采用XRD、AFM、IR等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磁粉为Fe3O4单相,粒径为8nm左右,磁性高分子微球Fe3O4/PAM直径约为100nm,呈球形.分析了单体浓度、磁粉用量、交联剂浓度、辐照剂量等对Fe3O4/PAM微球粒径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O4/PAM磁性高分子核壳微球 电子束辐照 单体聚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