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8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蚁肠道木质素及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鉴定及产酶条件优化 被引量:10
1
作者 高云航 王巍 +2 位作者 李秋菊 马红霞 娄玉杰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4-89,共6页
利用刚果红法、Azure-B平板法从白蚁肠道中分离出5株同时具有木质素降解和纤维素分解功能的菌株,选取其中分解功能最强的菌株MX5经形态观察、生化鉴定和16S rRNA鉴定为芽孢杆菌属的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产酶条件优化试... 利用刚果红法、Azure-B平板法从白蚁肠道中分离出5株同时具有木质素降解和纤维素分解功能的菌株,选取其中分解功能最强的菌株MX5经形态观察、生化鉴定和16S rRNA鉴定为芽孢杆菌属的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产酶条件优化试验结果表明,菌株MX5以w=0.5%秸秆为碳源,w=0.5%酵母粉和硫酸铵混合物为氮源,初始pH8.0,37℃摇瓶培养96 h,接种量为1%时,产酶活性最高。筛选出产酶活性优良的菌株,对提高木质纤维素的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等方面意义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蚁 木质素分解菌 纤维素分解菌 鉴定 条件优化
下载PDF
牛粪中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产酶条件优化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高云航 张喜宏 +3 位作者 王巍 王艳秋 马红霞 娄玉杰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51-156,共6页
本试验通过对牛粪进行富集培养、分离纯化,利用刚果红染色法和摇瓶复筛得到1株产酶活较高的纤维素分解菌N12,经形态观察、生化鉴定和16SrRNA遗传学鉴定为芽孢杆菌属的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并对其产酶条件进行了初步优化。结... 本试验通过对牛粪进行富集培养、分离纯化,利用刚果红染色法和摇瓶复筛得到1株产酶活较高的纤维素分解菌N12,经形态观察、生化鉴定和16SrRNA遗传学鉴定为芽孢杆菌属的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并对其产酶条件进行了初步优化。结果表明,菌株N12以0.5%玉米粉为碳源、1%酵母粉为氮源、初始pH 3.0、42℃摇瓶培养54h产酶活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粪 纤维素分解菌 鉴定 条件优化
下载PDF
重组工程菌E.coli BL21(DE3)-pET29a-aiiA可溶性AiiA蛋白的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3
3
作者 杨梅 林丽玉 +1 位作者 温真 杨彩云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7-103,共7页
通过对工程菌E.coli BL21(DE3)-pET29a-aiiA的摇瓶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确定了AiiA蛋白可溶性表达的最佳发酵培养基为牛肉膏蛋白胨.目的蛋白可溶性表达的最佳诱导条件为:IPTG浓度0.6 mmol/L,诱导初始OD600为0.5,诱导时间为20 h,温度20... 通过对工程菌E.coli BL21(DE3)-pET29a-aiiA的摇瓶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确定了AiiA蛋白可溶性表达的最佳发酵培养基为牛肉膏蛋白胨.目的蛋白可溶性表达的最佳诱导条件为:IPTG浓度0.6 mmol/L,诱导初始OD600为0.5,诱导时间为20 h,温度20℃,pH为7.0,微量元素Na2HPO420 mmol/L,250 mL三角瓶的装液量为70 mL.优化前可溶性AiiA蛋白的相对含量为2.23 mg/mL,占总目的蛋白的31.4%,优化后达到4.54 mg/mL,占总目的蛋白的60.3%,大大提高了目的蛋白的可溶性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iA蛋白 发酵 条件优化
下载PDF
微库仑分析法测定液化石油气总硫含量的条件优化 被引量:2
4
作者 戴颖娟 王玉海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09年第3期86-88,共3页
微库仑分析法测定液化石油气总硫含量,在石油化工分析工作中应用特别广泛,但实际应用中具体的操作条件,受进样量、助燃气流量、偏压等因素的影响比较大,所以在实际使用中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优化。
关键词 微库仑 总硫 条件优化
下载PDF
单管法^(11)C-CH_3I的合成条件优化及胆碱生产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何山震 王淑侠 +2 位作者 徐卫平 王思云 王朋 《同位素》 CAS 2010年第3期166-169,共4页
通过对合成11C-CH3I所用试剂的用量、反应的载气流量、压力和反应温度、蒸发时间等条件进行优化,进而用柱色层法合成了11C-胆碱。在反应条件为:Li Al H4和57%HI的用量分别为0.3 mL和0.5 mL,反应的最佳载气流量和压力分别为27 mL/min、0.... 通过对合成11C-CH3I所用试剂的用量、反应的载气流量、压力和反应温度、蒸发时间等条件进行优化,进而用柱色层法合成了11C-胆碱。在反应条件为:Li Al H4和57%HI的用量分别为0.3 mL和0.5 mL,反应的最佳载气流量和压力分别为27 mL/min、0.28 kPa,反应温度为180℃,蒸发时间为12 min下,11C-CH3I的校正后标记产率为62.2%±3.4%,放化纯度>95%。临床脑胶质瘤和前列腺瘤疑似患者各1例在18F-FDG显像24 h后分别接受11C-胆碱检查,并与18F-FDG显像结果对照。显像结果表明,18F-FDG检查示低代谢区11C-胆碱均呈高代谢,联合用药可以更准确地区分病变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C-CH3I 合成 胆碱 条件优化
下载PDF
重组胸腺素α_1 pMAL-C2x-Tα_1/TB1工程菌三角摇瓶培养条件的优化
6
作者 刘中禄 陶翠兰 +1 位作者 莘旭妮 李树民 《实用医技杂志》 2012年第11期1128-1131,共4页
目的对重组胸腺素α1pMAL-C2x-Tα1/TB1工程菌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方法在摇瓶培养条件下探讨工程菌的生长和表达规律,对pMAL-C2x-Tα1/TB1菌种的培养基装量、接种量、诱导剂异丙基硫化半乳糖苷(IPTG)加入时间和浓度、诱导时间进行了实... 目的对重组胸腺素α1pMAL-C2x-Tα1/TB1工程菌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方法在摇瓶培养条件下探讨工程菌的生长和表达规律,对pMAL-C2x-Tα1/TB1菌种的培养基装量、接种量、诱导剂异丙基硫化半乳糖苷(IPTG)加入时间和浓度、诱导时间进行了实验和优化。结果由摇瓶培养获得的数据表明pMAL-C2x-Tα1/TB1最优培养条件为:10%接种量、100 mL LB培养基、37℃培养,接种后3 h,入终浓度为0.75 mmol/L的IPTG,诱导4 h后目的蛋白表达量最高。结论优化的培养条件为菌种的发酵工艺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素 发酵 条件优化
下载PDF
延边地区多种野生植物缩合单宁的含量及提取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4
7
作者 李林株 李成云 +1 位作者 张帆 吕忠蕾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77-981,共5页
本研究测定了延边地区多种含单宁野生植物中不同种类缩合单宁的含量,然后以山野豌豆(Vicia amoena)和细叶胡枝子(Lespedeza hedysaroides)叶片为原材料,优化野生植物中缩合单宁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不同植物之间缩合单宁含量不同,... 本研究测定了延边地区多种含单宁野生植物中不同种类缩合单宁的含量,然后以山野豌豆(Vicia amoena)和细叶胡枝子(Lespedeza hedysaroides)叶片为原材料,优化野生植物中缩合单宁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不同植物之间缩合单宁含量不同,平均含量为3.4~88.6g·kg^-1。提取山野豌豆叶片中缩合单宁的最适料液比为1∶40,萃取液用量为2∶2;细叶胡枝子的最适料液比为1∶30,萃取液用量为2∶3,冷浸提时间均为4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草 缩合单宁 提取条件 优化
下载PDF
正交实验法在PCR反应条件优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64
8
作者 杨水云 李续娥 +2 位作者 吴明宇 孙飞龙 李剑君 《生物数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2-206,共5页
本研究以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为研究材料,将纯理论数学方法-正交设计实验法,应用于分子生物学技术PCR体系的优化之中.首先采用搜索性正交实验,在此实验结果基础上,进一步设计细调性正交实验来寻求PCR反应的最适条件.所得优化扩增体系稳... 本研究以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为研究材料,将纯理论数学方法-正交设计实验法,应用于分子生物学技术PCR体系的优化之中.首先采用搜索性正交实验,在此实验结果基础上,进一步设计细调性正交实验来寻求PCR反应的最适条件.所得优化扩增体系稳定,重复性好,表明正交实验设计方法高效快速,科学性强,是PCR反应条件优化中值得推广使用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 PCR 正交实验 条件优化
下载PDF
典型土壤中有效态镉CaCl_2提取条件优化研究 被引量:43
9
作者 颜世红 吴春发 +4 位作者 胡友彪 李振炫 卢青松 陈树 杨泉军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3年第9期99-104,共6页
为了研究CaCl2提取不同类型土壤中有效态镉的优化条件,以中国南方酸性水稻土和西北中偏碱性灰钙土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浓度CaCl2提取剂和不同提取时间对2种土壤中镉提取量的影响。结果表明,CaCl2提取的镉主要为土壤中的水溶态镉与部分... 为了研究CaCl2提取不同类型土壤中有效态镉的优化条件,以中国南方酸性水稻土和西北中偏碱性灰钙土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浓度CaCl2提取剂和不同提取时间对2种土壤中镉提取量的影响。结果表明,CaCl2提取的镉主要为土壤中的水溶态镉与部分交换态镉;0.01mol/LCaCl2浸提下,酸性水稻土在3h达到平衡,提取量占土壤中水溶态与交换态镉含量之和的4.68%~54.90%,灰钙土仅需1h就达到平衡,但提取量占土壤中水溶态与交换态镉含量之和的3.60%~3.89%;0.1mol/LCaCl2浸提下,水稻土需12h才达到平衡,提取量占土壤中水溶态与交换态镉含量之和的83.28%~90.32%,灰钙土3h达到平衡,提取量占土壤中水溶态与交换态镉含量之和的44.21%~45.26%;提取剂CaCl2浓度越高,镉提取量就越大,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也越长;0.1mol/LCaCl2比0.01mol/LCaCl2更适宜酸性水稻土和中偏碱性灰钙土有效态镉的提取,水稻土和灰钙土所需的提取时间分别为12h和3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土壤 有效态镉 提取剂CaCl2 优化条件
下载PDF
PCR-SSCP分析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21
10
作者 魏太云 林含新 谢联辉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2-25,共4页
聚合酶链式反应及单链构象多态性 (PCR-SSCP)技术作为一种区分检测基因组之间微小差异的有效方法 ,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和适用于大样品量筛选的特点 .本研究从变性剂类型、电泳缓冲液的离子强度、交联度、电泳温度、甘油浓度及变性剂... 聚合酶链式反应及单链构象多态性 (PCR-SSCP)技术作为一种区分检测基因组之间微小差异的有效方法 ,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和适用于大样品量筛选的特点 .本研究从变性剂类型、电泳缓冲液的离子强度、交联度、电泳温度、甘油浓度及变性剂类型等方面对影响 PCR-SSCP的电泳条件进行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SSCP 优化 电泳条件
下载PDF
安全成本与安全工作经济优化 被引量:25
11
作者 姚庆国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31-334,共4页
在提出“安全成本”这一新的概念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揭示了随安全保证水平的由低到高变化 ,而安全成本由高到低 ,又由低到高变化的规律 .同时 ,利用这一规律 ,提出了安全工作经济优化的总原则是实现安全成本的合理水平 .
关键词 安全成本 安全保证 水平优化 条件优化 煤炭成本
下载PDF
不同秋眠性苜蓿SRAP体系优化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9
12
作者 何庆元 吴萍 +3 位作者 张晓红 王松华 李正鹏 汪竹香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1-209,共9页
用改良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法提取苜蓿基因组DNA,用L16(45)正交设计,研究了模板DNA、dNTPs、Mg2+、Taq酶和引物的浓度对扩增迁移率重现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μL体系中含有50 ng DNA、1.4mmol/L Mg2+、1.2 U Taq酶、0.4 mmol/L ... 用改良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法提取苜蓿基因组DNA,用L16(45)正交设计,研究了模板DNA、dNTPs、Mg2+、Taq酶和引物的浓度对扩增迁移率重现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μL体系中含有50 ng DNA、1.4mmol/L Mg2+、1.2 U Taq酶、0.4 mmol/L dNTPs和0.25μmol/L浓度的引物最为稳定,重现率达到100%。利用最佳体系从100对引物中筛选出8对在34个苜蓿上扩增效果好的引物,共扩增出87个SRAP标记,有84个多态性位点。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来自安徽和江苏两地的野生南苜蓿和其他栽培苜蓿的遗传差异最大,单独聚为一类;其他32个苜蓿品种在相似系数0.68附近聚为3个亚群,秋眠型苜蓿品种主要分布在第2个亚群中,半秋眠和非秋眠型苜蓿品种分布散乱,并不表现出成族分布,表明秋眠性与苜蓿的亲缘关系不完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品种 SRAP 条件优化 秋眠性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NaOH改性玉米秸秆对石油类污染物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29
13
作者 罗冬 谢翼飞 +1 位作者 谭周亮 李旭东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8-32,42,共6页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农业废弃物玉米秸秆进行NaOH化学改性,制得吸附剂,并分别考察其对原油、0#柴油、97#汽油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温度为80℃、NaOH质量分数为1%、固液比为1∶20、时间为12 h的条件下,玉米秸秆经NaOH改性后对3种油类...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农业废弃物玉米秸秆进行NaOH化学改性,制得吸附剂,并分别考察其对原油、0#柴油、97#汽油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温度为80℃、NaOH质量分数为1%、固液比为1∶20、时间为12 h的条件下,玉米秸秆经NaOH改性后对3种油类的最大吸附量分别比改性前提高了22.62%、37.57%和38.50%。对改性前后秸秆主要组成成分和FTIR的分析发现,改性后秸秆中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的相对含量减少了,纤维素的相对含量增加了;主要存在于木质素和半纤维素中的羧基在改性后显著减少,代表纤维素的醇峰峰值却得到了提升,与改性前后组分变化一致。通过对比分析改性前后玉米秸秆的SEM图像表明,NaOH破坏了玉米秸秆的原始表面结构,使其变得疏松多孔,从而更加有利于秸秆对油的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OH改性 玉米秸秆 正交设计 吸附剂 条件优化
下载PDF
分光光度法测定苹果果实总黄酮含量的条件优化 被引量:27
14
作者 聂继云 吕德国 +2 位作者 李静 李萍 刘凤之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66-470,共5页
以富士、红星、金冠、国光苹果果实为试材,对分光光度法测定苹果果实总黄酮含量的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标准品以儿茶素为宜;检测波长以500nm为宜;氯化铝、硝酸铝和硫酸铝均可作显色剂;与25℃和40℃相比,4℃下显色更加稳定;显色反... 以富士、红星、金冠、国光苹果果实为试材,对分光光度法测定苹果果实总黄酮含量的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标准品以儿茶素为宜;检测波长以500nm为宜;氯化铝、硝酸铝和硫酸铝均可作显色剂;与25℃和40℃相比,4℃下显色更加稳定;显色反应体系中乙醇浓度以8%为宜。在优化后的条件下测定苹果果实总黄酮含量,黄酮浓度在50~300mg·L-1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在0.999以上;儿茶素在果皮中的添加回收率为100.8%~104.9%(添加3804~6410mg·L-1),在果肉中的添加回收率为101.7%~105.0%(添加500mg·kg-1或1000mg·kg-1);方法RSD小于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果实 总黄酮 测定 分光光度法 条件优化
下载PDF
莲子皮原花青素测定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24
15
作者 李绮丽 吴卫国 +1 位作者 彭芳刚 毛海峰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1-245,共5页
采用以盐酸为香草醛法的介质测定莲子皮原花青素的含量,考察了盐酸浓度、香草醛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光照等因素对原花青素与香草醛显色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香草醛-盐酸法测定莲子皮原花青素含量的适宜条件为:0.5 mL提取液,3 m... 采用以盐酸为香草醛法的介质测定莲子皮原花青素的含量,考察了盐酸浓度、香草醛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光照等因素对原花青素与香草醛显色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香草醛-盐酸法测定莲子皮原花青素含量的适宜条件为:0.5 mL提取液,3 mL4%香草醛的甲醇溶液以及1.5 mL浓盐酸的甲醇溶液,混匀后于30℃水浴保温20 min后即可测定A500。采用此法测定莲子皮原花青素的含量稳定性和重现性好,方法回收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花青素 香草醛 影响因素 条件优化
下载PDF
复合菌发酵玉米蛋白粉的条件优化 被引量:22
16
作者 魏炳栋 苗国伟 +4 位作者 陈群 邱玉朗 李林 于维 李伟忠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944-2950,共7页
试验旨在研究复合菌(黑曲霉、乳酸菌、酵母菌和地衣芽孢杆菌)发酵玉米蛋白粉的优化条件。通过各菌种玉米蛋白粉水解驯化试验、菌种混合比例及发酵条件(温度、时间、含水量及初始p H)的正交试验,以玉米蛋白粉多肽得率为指标,确定发酵玉... 试验旨在研究复合菌(黑曲霉、乳酸菌、酵母菌和地衣芽孢杆菌)发酵玉米蛋白粉的优化条件。通过各菌种玉米蛋白粉水解驯化试验、菌种混合比例及发酵条件(温度、时间、含水量及初始p H)的正交试验,以玉米蛋白粉多肽得率为指标,确定发酵玉米蛋白粉的最优发酵条件。并在此条件下,测定发酵液中粗蛋白质、总糖、还原糖、氨基酸含量以及多肽得率。结果显示,正交试验优化的最佳接种比例为地衣芽孢杆菌4%、乳酸菌4%、酵母菌6%、黑曲霉6%,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84 h、含水量45%、初始p H为6,在此条件下多肽得率为44.03%。在发酵过程中,粗蛋白质含量和多肽得率呈上升趋势,发酵终止时,粗蛋白质含量提高了15.17%,多肽得率提高了205%,还原糖含量提高了850%,总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分别增加了12.58%和12.37%。本试验结果可为扩大玉米蛋白粉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菌 玉米蛋白粉 发酵 条件优化
下载PDF
一株高产内切纤维素酶贝莱斯芽孢杆菌的产酶条件优化及酶学性质分析 被引量:22
17
作者 陈龙 吴兴利 +8 位作者 李立佳 魏炳栋 于维 闫晓刚 谷巍 徐海燕 刘臣 刘洪亮 张芳毓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53-1361,共9页
试验旨在对一株杜仲树皮内生菌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的内切纤维素酶(CMCase)进行产酶条件优化及酶学性质分析,为探究贝莱斯芽孢杆菌CMCase的相关特性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分别优化pH、接种量、温度、时间... 试验旨在对一株杜仲树皮内生菌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的内切纤维素酶(CMCase)进行产酶条件优化及酶学性质分析,为探究贝莱斯芽孢杆菌CMCase的相关特性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分别优化pH、接种量、温度、时间、碳源和氮源等发酵条件,并探讨温度、pH、底物专一性、金属离子及表面活性剂对CMCase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玉米秸秆为碳源(30 g/L)、豆粕为氮源(30 g/L)、3%接菌量、pH 7.0的条件下37℃培养48 h,贝莱斯芽孢杆菌157的CMCase最高可达(5.14±0.18) U/mL。经CMCase酶学性质分析发现,贝莱斯芽孢杆菌157的最适酶反应温度为60℃,最适pH为5.0;温度稳定性试验发现,在40和50℃时,相对剩余酶活力均高于80%,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力逐渐降低,当温度高于55℃,相对剩余酶活力约为50%;pH稳定性试验发现,在pH 5.0~10.0之间耐受性良好,相对剩余酶活力均高于90%,随作用时间的延长,相对剩余酶活力变化不大。贝莱斯芽孢杆菌157 CMCase属于典型内切型纤维素酶。Na^+、Mg^(2+)、Ca^(2+)可促进贝莱斯芽孢杆菌157 CMCase酶活力,而Co^(2+)、Hg^(2+)、Fe^(2+)、Cu^(2+)和SDS抑制CMCase酶活力;表面活性剂Tween-80、Tween-20、Triton X-100对贝莱斯芽孢杆菌157 CMCase无影响。本试验通过对贝莱斯芽孢杆菌157进行产酶条件优化及CMCase酶学性质分析发现,贝莱斯芽孢杆菌157 CMCase具有产酶量高,耐受pH范围广的特点,在饲料添加剂、洗涤剂和造纸领域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莱斯芽孢杆菌157 内切纤维素酶 产酶 条件优化 酶学性质
下载PDF
利用SCoT标记分析不同秋眠型苜蓿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18
18
作者 何庆元 王吴斌 +3 位作者 杨红燕 向仕华 周丽英 王松华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3-140,共8页
用L16(45)正交实验设计研究模板DNA、dNTPs、Mg2+、Taq酶和引物5个因素的浓度对SCoT扩增迁移率重现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μL反应体系中,2.5ng/μL DNA、1.00mmol/L Mg2+、1.20U Taq酶、0.40mmol/L dNTPs和0.30μmol/L浓度的引物最为... 用L16(45)正交实验设计研究模板DNA、dNTPs、Mg2+、Taq酶和引物5个因素的浓度对SCoT扩增迁移率重现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μL反应体系中,2.5ng/μL DNA、1.00mmol/L Mg2+、1.20U Taq酶、0.40mmol/L dNTPs和0.30μmol/L浓度的引物最为稳定,重现率达到100%。利用最优反应体系从50条引物中筛选出13条扩增效果好的引物,将它们分别扩增34个苜蓿品种,共检测到103个SCoT标记,其中92个位点具有多态性。聚类分析表明,从安徽和江苏两地收集的野生南苜蓿和栽培苜蓿的遗传距离最远,单独聚为一类;其余32个品种苜蓿在相似系数0.757附近分为3个亚群,秋眠型苜蓿品种主要分布在第Ⅱ亚群中,半秋眠型在3个亚群中都有分布,而非秋眠型苜蓿分布在第一和第二亚群中,表明SCoT标记的聚类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苜蓿的秋眠型,但并不完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SCoT 条件优化 秋眠型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pH示差法测定红菊苣中花青素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7
19
作者 王凤娟 孙飞龙 +1 位作者 叶文文 宁景叶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1-64,共4页
以红菊苣为原材料,对pH示差法测定花青素含量的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提取液的最大吸收波长、缓冲液pH、最佳提取溶剂、提取溶剂酸度、反应平衡时间、反应平衡温度,在此条件下进行回收试验。结果表明,提取液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20nm,pH选定为... 以红菊苣为原材料,对pH示差法测定花青素含量的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提取液的最大吸收波长、缓冲液pH、最佳提取溶剂、提取溶剂酸度、反应平衡时间、反应平衡温度,在此条件下进行回收试验。结果表明,提取液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20nm,pH选定为1.0和4.5,浸提液为含0.1%盐酸的酸性乙醇,反应平衡温度为40℃,反应平衡时间为30min。加标回收率为100.32%,RSD为1.07。该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红菊苣中花青素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菊苣 花青素 PH示差法 条件优化
下载PDF
PCR-DGGE技术在细菌多样性研究中的条件优化 被引量:12
20
作者 江云飞 蔡柏岩 《生物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4-87,共4页
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PCR-DGGE)技术作为研究微生物物种多样性和动态变化的分子检测工具之一,具有可靠性强、重复性好、方便快捷等优点。该技术... 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PCR-DGGE)技术作为研究微生物物种多样性和动态变化的分子检测工具之一,具有可靠性强、重复性好、方便快捷等优点。该技术无需传统的微生物分离培养,便能快速、准确地获取复杂样品中微生物的菌群多样性、动态性及其功能菌的遗传信息,被广泛用于环境生态学的研究中。该文概述了PCR-DGGE技术的基本原理,并对该技术的各个环节如DNA提取、PCR扩增、DGGE条件以及图谱染色等条件的优化进行探讨,提出可能出现的影响因素,并对该技术自身存在的局限性和应用前景进行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PCR-DGGE 条件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