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认知翻译研究 被引量:148
1
作者 王寅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7-23,127,共7页
翻译学借助语言学建构了很多理论,随着21世纪认知语言学(CL)逐步成为主流学派,也对该学科产生了重大影响,形成了一门新的边缘学科"认知翻译研究"。本文简述该学科两大理论来源(认知科学和CL),且重点论述其基本观点与应用:CL... 翻译学借助语言学建构了很多理论,随着21世纪认知语言学(CL)逐步成为主流学派,也对该学科产生了重大影响,形成了一门新的边缘学科"认知翻译研究"。本文简述该学科两大理论来源(认知科学和CL),且重点论述其基本观点与应用:CL核心原则、范畴化、突显原则和原型理论、隐喻转喻、参照点、翻译的构式单位、识解、基于用法模型、数法并用等,有望为从认知角度研究翻译理论注入新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认知翻译研究 翻译过程
原文传递
认知翻译学与识解机制 被引量:76
2
作者 王寅 《英语知识》 2013年第1期52-57,共6页
认知翻译学是一门将"认知科学+认知语言学"与"翻译学"紧密结合的新兴边缘学科,充分体现出后现代哲学中的体验人本精神。本文拟将认知翻译学描写为"如何在译八语中识解原作者在原作品中的原意图",且运用认知语言学所提出的用以解... 认知翻译学是一门将"认知科学+认知语言学"与"翻译学"紧密结合的新兴边缘学科,充分体现出后现代哲学中的体验人本精神。本文拟将认知翻译学描写为"如何在译八语中识解原作者在原作品中的原意图",且运用认知语言学所提出的用以解释语言表达主观性的"识解机制(包括5个要素:详略度、辖域、背景、视角、突显)",从认知角度来简析翻译中的常见方法,以期能为翻译过程研究提供一个更为具体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认知翻译学 翻译过程 识解
下载PDF
基于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过程新观 被引量:76
3
作者 王寅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10,17,共7页
基于认知语言学(CL)建立起来的认知翻译学认为:翻译是一种认知活动,据此可弥补将翻译仅视为"语言转换"这一传统观之缺陷。CL所分析出的认知过程同样适用于解释翻译过程。本文基于认知过程的感觉、知觉、意象、意象图式、范畴... 基于认知语言学(CL)建立起来的认知翻译学认为:翻译是一种认知活动,据此可弥补将翻译仅视为"语言转换"这一传统观之缺陷。CL所分析出的认知过程同样适用于解释翻译过程。本文基于认知过程的感觉、知觉、意象、意象图式、范畴、概念、意义、(理想化)认知模型、ECM、隐转喻等环节来细述翻译过程,以期能在认知翻译学的理论框架中深入探索翻译过程所涉及的具体因素,尝试为该研究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翻译学 认知过程 翻译过程 意象图式 隐转喻
原文传递
翻译的范畴转换及其认知阐释 被引量:49
4
作者 文旭 余平 司卫国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3-43,188,共12页
认知翻译学主张将认知科学及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原则和研究方法与翻译研究结合起来,是翻译研究的一种新范式。范畴与范畴化是认知语言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范畴化理论应用于翻译研究可以有效规避中西传统译论中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 认知翻译学主张将认知科学及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原则和研究方法与翻译研究结合起来,是翻译研究的一种新范式。范畴与范畴化是认知语言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范畴化理论应用于翻译研究可以有效规避中西传统译论中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也为翻译理论的发展和应用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以往范畴化理论视角下的翻译研究在研究对象、研究范围以及研究视角上仍存在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翻译的范畴转换模式和转换过程也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挖掘。有鉴于此,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范畴化理论,构建翻译的范畴转换模式,探讨翻译的范畴转换过程,并揭示翻译范畴转换的认知基础和认知机制,以期回归翻译作为认知活动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畴化 认知翻译学 范畴转换 认知基础 认知机制
原文传递
认知翻译研究:理论与方法 被引量:37
5
作者 王寅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共8页
自国外20世纪80-90年代提出研究"翻译过程"和"翻译能力"以来,欧洲学者们运用认知科学和先进设备不断设计出种种实验和方法。本文简述了十数种常见方法及其适用范围,讨论其优缺点,积极推荐"数法并用"的策... 自国外20世纪80-90年代提出研究"翻译过程"和"翻译能力"以来,欧洲学者们运用认知科学和先进设备不断设计出种种实验和方法。本文简述了十数种常见方法及其适用范围,讨论其优缺点,积极推荐"数法并用"的策略。当今认知翻译学当走"上勾下联"之路,即立足于翻译学,既要向上发展进入到"形而上"理论层面;也应向下联通,进入到"形而下"实验层面。只有真正实现"三合一"目标,才能大力推进我国认知翻译学的建设,尽早与世界学术前沿接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翻译学 翻译过程 翻译能力 实验方法 上勾下联
原文传递
具身认知、象似性与翻译的范畴转换 被引量:36
6
作者 文旭 司卫国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6,F0003,共7页
翻译是一项以范畴转换为基础的认知活动。以往研究在翻译范畴转换的模式、过程及策略等方面做了有益探索,取得了丰硕的阶段性成果。但对于范畴之间为什么可以转换,即翻译范畴转换的认知理据是什么尚未交代清楚。本文基于具身认知、概念... 翻译是一项以范畴转换为基础的认知活动。以往研究在翻译范畴转换的模式、过程及策略等方面做了有益探索,取得了丰硕的阶段性成果。但对于范畴之间为什么可以转换,即翻译范畴转换的认知理据是什么尚未交代清楚。本文基于具身认知、概念结构及象似性原则,通过英汉翻译实例,探讨源语范畴和目标语范畴为什么可以进行范畴转换这一根本性问题,旨在挖掘翻译范畴转换背后的认知理据,阐释认知翻译学中的一些基本问题,以期丰富和完善认知翻译学理论,进一步拓展和深化认知语言学的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翻译学 具身认知 象似性 范畴转换 认知理据
原文传递
体认翻译学视野下的“映射”与“创仿” 被引量:33
7
作者 王寅 《中国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7-44,共8页
我们在将认知语言学本土化为体认语言学的基础上,拟将渐成主流的认知翻译学修补为体认翻译学。本文主要论述了该新兴学科的两个关键术语"映射"和"创仿(创造性模仿的简称)",且结合体认原则简析翻译中"同"... 我们在将认知语言学本土化为体认语言学的基础上,拟将渐成主流的认知翻译学修补为体认翻译学。本文主要论述了该新兴学科的两个关键术语"映射"和"创仿(创造性模仿的简称)",且结合体认原则简析翻译中"同"和"异"的心智机制。笔者从"两套核心原则、词语意象、语法意义"三个维度论述了"映射";尝试以"体"说明"仿",用"认"解释"创",以期能为翻译做出一个较为合理的体认解释。这既可为翻译学提供一个研究新思路,也为体认语言学新开辟一个探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翻译学 体认翻译学 映射 创仿
原文传递
认知翻译学对翻译研究的重新定位 被引量:28
8
作者 谭业升 《中国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9-87,共9页
在新的经济全球化历史时期,在政治、文化政策和翻译技术的推动下,翻译活动的不同方面和维度交互作用,重新洗牌,在翻译的职业、行业和学科各方面发生了广泛的变化,因此有必要立足具有统合性的理论范式重新定位翻译研究。认知翻译学正是... 在新的经济全球化历史时期,在政治、文化政策和翻译技术的推动下,翻译活动的不同方面和维度交互作用,重新洗牌,在翻译的职业、行业和学科各方面发生了广泛的变化,因此有必要立足具有统合性的理论范式重新定位翻译研究。认知翻译学正是立足内在认知机制,融合若干认知科学分支学科的研究范式,它的概括承诺和认知承诺使其具有现象统合优势,并可融合输入学科的概念和研究方法。立足新的认知研究范式,本文对传统翻译学核心理论和概念提出批判性认识,并探讨新时期翻译实践的未来研究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式 认知翻译学 重新定位 统合性 文化认知
原文传递
认知翻译学:翻译研究的新范式 被引量:26
9
作者 文旭 《英语研究》 CSSCI 2018年第2期103-113,共11页
翻译学是一门研究翻译理论、翻译实践和翻译现象的学科,具有跨学科、多学科的性质,涉及语言学、哲学、文化学、传播学、文学等领域。翻译的语言学研究是翻译学的一个主要领域。近年来,随着认知科学尤其是认知语言学的发展,把认知语言学... 翻译学是一门研究翻译理论、翻译实践和翻译现象的学科,具有跨学科、多学科的性质,涉及语言学、哲学、文化学、传播学、文学等领域。翻译的语言学研究是翻译学的一个主要领域。近年来,随着认知科学尤其是认知语言学的发展,把认知语言学与翻译学的研究结合起来已成为一大趋势,并形成了一种新范式。本文从翻译作为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入手,基于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语言观/工作假设及表征方法,探讨了认知翻译学的一些基本问题,期望本研究能对认知翻译学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学 认知 认知翻译学 认知语言学
下载PDF
ECM和时序像似性与翻译实践:认知翻译学探索之十一 被引量:20
10
作者 王寅 《山东外语教学》 2016年第3期3-11,共9页
认知语言学中的"事件域认知模型"可较好地解释认知规律和语言成因,它同样适用于研究翻译过程,因为翻译活动就是将译出语所描述的事件域映射入译入语之中的过程。人们凭借体认原则来识解源语句所述事件域中的成分要素及其关系... 认知语言学中的"事件域认知模型"可较好地解释认知规律和语言成因,它同样适用于研究翻译过程,因为翻译活动就是将译出语所描述的事件域映射入译入语之中的过程。人们凭借体认原则来识解源语句所述事件域中的成分要素及其关系,将其再现于译入语。但汉英两语言在组织成分要素及其关系的顺序上有同也有异:"同",是因为两民族都有相同或相似的事件域经验;"异",是因为汉语主要属于临摹式语言,时序像似性较为显著;而英语主要属于蒙太奇式语言,时序像似性不突出。因此在汉英互译(特别是处理英语长句)时,就应当在事件域总体框架中按照时序关系适当调整成分要素及其关系的顺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认知翻译学 事件域认知模型 时序像似性
下载PDF
认知翻译学视阈中的隐喻翻译过程与翻译策略 被引量:9
11
作者 卢植 《英语研究》 2020年第1期116-127,共12页
翻译学正经历着研究范式的转变,认知翻译学运用技术手段研究、探索翻译过程的心理表征和认知加工的内部机制,拓展着翻译研究的疆域和边界。隐喻翻译一直为翻译学界所关注,是认知翻译学的核心研究主题,隐喻翻译研究聚焦于考察大脑在隐喻... 翻译学正经历着研究范式的转变,认知翻译学运用技术手段研究、探索翻译过程的心理表征和认知加工的内部机制,拓展着翻译研究的疆域和边界。隐喻翻译一直为翻译学界所关注,是认知翻译学的核心研究主题,隐喻翻译研究聚焦于考察大脑在隐喻翻译过程中的认知加工。隐喻翻译过程的研究涉及人对隐喻语义的理解与对普通语言表达即字面义的理解有无差异的问题,也涉及隐喻翻译模型的结构和阐释,同时关注隐喻翻译中的策略选择。本文最后指出,认知翻译学要搞清楚隐喻翻译的认知加工机制和认知神经过程,还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实验研究,运用先进科技进行多方位的实验实证研究应该成为近期认知隐喻翻译研究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翻译学 隐喻翻译 隐喻翻译模型 隐喻翻译策略
下载PDF
翻译的认知情境性路径探赜
12
作者 申晓旭 殷杰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47,共7页
翻译与认知的关系问题是当代认知科学和语言学哲学的核心论题,围绕翻译实践与翻译理论的规范性基础应当锚定于计算表征范式还是非计算的情境性路径,相关研究在方法论和实证层面都呈现出冲突与张力。事实上,以多元性和互动性为特征的认... 翻译与认知的关系问题是当代认知科学和语言学哲学的核心论题,围绕翻译实践与翻译理论的规范性基础应当锚定于计算表征范式还是非计算的情境性路径,相关研究在方法论和实证层面都呈现出冲突与张力。事实上,以多元性和互动性为特征的认知情境性路径在求解翻译过程的认知复杂性问题上,将意义、专业技能、情感、情境、社会互动等影响因素全部纳入翻译认知处理过程而加以重新评估,为全面刻画翻译实践所涉及的认知能力与认知过程提供了系统性视角。然而,各种交互式机器翻译模型的不断涌现,对翻译的认知情境性方法论的非计算性视角构成了挑战,从问题空间的结构重新组织翻译认知研究的多样化实践,能够超越狭隘的理论范式之争,为翻译研究建构一种朝向认知整合和认知系统连续性的规范性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翻译研究 计算翻译学 认知翻译学 认知情境性路径 认知整合
原文传递
认知翻译学视角下《神农本草经》的英译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赵丽梅 汪剑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335-1338,共4页
认知翻译学是在认知科学推动下正在形成的一种新的翻译学范式,以认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从认知的视角揭示翻译本质和规律。本文围绕语言认知机制研究《神农本草经》,首先通过讨论中医词语翻译六原则,即“简洁性、同一性、自然性、... 认知翻译学是在认知科学推动下正在形成的一种新的翻译学范式,以认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从认知的视角揭示翻译本质和规律。本文围绕语言认知机制研究《神农本草经》,首先通过讨论中医词语翻译六原则,即“简洁性、同一性、自然性、民族性、规定性、回译性”原则在书名、文化词、药名和动词化术语英译里的具体运用;其次基于汉英句式差异的分析探讨汉语句子的英译四策略,即主语的多重补充、不定式的使用、否定的逆向转换、实词或虚词的必要补偿在《神农本草经》主要句型汉英转换中的实践操作。在多个词语信息和句法逻辑的实例剖析中,为认知翻译学多学科运用和中药学英译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翻译学 《神农本草经》 翻译原则 翻译策略
下载PDF
译者的意象图式与合成概念化——基于语料库方法的《红楼梦》“社会脸”翻译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谭业升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5-59,共5页
本文主要基于语料库的方法,以两个《红楼梦》英译本中"社会脸"的表达和概念化为例,考察意象图式、涉身体验与创造性翻译认知过程的关联。分析和考察显示,一方面,"社会脸"的源域意象图式在翻译中可以基于涉身体验在... 本文主要基于语料库的方法,以两个《红楼梦》英译本中"社会脸"的表达和概念化为例,考察意象图式、涉身体验与创造性翻译认知过程的关联。分析和考察显示,一方面,"社会脸"的源域意象图式在翻译中可以基于涉身体验在不同的维度上得到例示或拓展,并呈现两种语言文化在社会关系的隐喻性概念化方式上的偏好差异;另一方面,基于共享的意象图式表征和相互通约的涉身体验,两种语言偏好的概念化方式可以在翻译中合成,并产出新的译语概念化方式和表达形式。本文所采用的以"图式-例示关系"为基础的概念分析框架、非句级平行的语料分析以及结合多种语料库的方法,对于今后的认知翻译学和对比认知语言学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脸 语料库方法 意象图式 概念化 认知翻译学 合成
原文传递
从翻译的认知观、认知翻译学到体认翻译学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寅 《语言教育》 2023年第4期72-80,共9页
学界普遍认为翻译自身未能产生什么理论,常需借助语言学、文学、哲学、心理学、文化学等来建构译论,因此译界的跨学科研究一直是其主旋律。自从认知语言学问世之后,就有学者尝试将其引入翻译学,分别经历了翻译的认知观、认知翻译学、体... 学界普遍认为翻译自身未能产生什么理论,常需借助语言学、文学、哲学、心理学、文化学等来建构译论,因此译界的跨学科研究一直是其主旋律。自从认知语言学问世之后,就有学者尝试将其引入翻译学,分别经历了翻译的认知观、认知翻译学、体认翻译学这几个阶段。本文拟简要回顾这段翻译历史,着重论述体认翻译学的理论建构(主要解释三要素“现实、认知、语言”在翻译过程中的多元互动关系)和实践应用(主要解释体认性识解和体认性意象在翻译过程中的具体应用,以及“翻译三层次观”对于《红楼梦》中成语、歇后语的解释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的认知研究 认知翻译学 体认翻译学 理论建构 实践应用
下载PDF
艾柯文艺阐释学视角下的认知翻译批评模式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姚振军 冯志伟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3-97,共5页
德国学者阿曼的翻译批评五步功能模式以其明确的批评目标和清晰的批评步骤而具有良好的适用性。本文通过对比梳理艾柯的文艺阐释学理论和阿曼的翻译批评模式发现:该模式因为将翻译批评中关注的要素、认知语言学的框架-情境模式以及艾柯... 德国学者阿曼的翻译批评五步功能模式以其明确的批评目标和清晰的批评步骤而具有良好的适用性。本文通过对比梳理艾柯的文艺阐释学理论和阿曼的翻译批评模式发现:该模式因为将翻译批评中关注的要素、认知语言学的框架-情境模式以及艾柯的文艺阐释学理论相融合而具有系统性和跨学科的特点;模式的评价步骤充分体现出艾柯的模范读者、文本意图和过度阐释等概念特征,因此可以视为借助文学批评理论构建翻译批评理论的经典案例。本文认为,文学批评理论丰富的内容能够为翻译批评理论的构建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独特的研究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翻译学 认知翻译批评 阐释学
原文传递
知识翻译学与认知翻译学的关系阐释 被引量:3
17
作者 潘艳艳 《当代外语研究》 CSSCI 2022年第5期31-39,共9页
翻译是基于译者主体认知行为的跨语言知识加工、重构和再传播的文化行为和社会实践。从人类认知机制的视角来阐释作为人类知识行为的翻译,旨在阐明提出知识翻译学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推动知识翻译学在理论和方法上的突破。本文探讨知识翻... 翻译是基于译者主体认知行为的跨语言知识加工、重构和再传播的文化行为和社会实践。从人类认知机制的视角来阐释作为人类知识行为的翻译,旨在阐明提出知识翻译学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推动知识翻译学在理论和方法上的突破。本文探讨知识翻译学和认知翻译学之间的相通及互补之处,在佐证知识翻译学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的同时,指出可以把认知翻译学视为知识翻译学的一部分,认为在认知科学视域下可以开展的知识翻译学研究课题主要有:翻译过程中,如何通过隐喻、转喻、心理空间等认知机制进行知识的概念化;复杂翻译空间中大脑思维活动、语言心理加工的情况;经由翻译而产生、传播的知识如何实现认识、评价、改变、阐释等方面的建构功能从而实现翻译的知识产出和传播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翻译学 认知翻译学 认知科学 认知语言学
原文传递
基于认知翻译学视角的中华思想文化核心术语跨文化转换研究
18
作者 周云锐 《现代英语》 2024年第4期121-123,共3页
认知翻译学作为一种新兴的翻译理论,强调翻译过程中认知因素的作用,为中华思想文化核心术语的跨文化转换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文章基于认知翻译学视角,探讨中华思想文化核心术语的跨文化转换原则和策略,提出了利用认知图式促进文化传真... 认知翻译学作为一种新兴的翻译理论,强调翻译过程中认知因素的作用,为中华思想文化核心术语的跨文化转换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文章基于认知翻译学视角,探讨中华思想文化核心术语的跨文化转换原则和策略,提出了利用认知图式促进文化传真度、应用概念整合理论优化翻译过程、强化文化映射以增强文化传真度、适应目标读者认知环境的策略调整等方法,以期为翻译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翻译学 中华思想文化 核心术语 跨文化转换
原文传递
《三字经》英译中的“体”“认”探索
19
作者 阳林靖 《现代英语》 2024年第2期115-117,共3页
《三字经》作为国学经典著作,不仅承载着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且蕴含着中国传统美学、艺术和价值观。因此,如何有效地传播中华文化,增强中国话语权,为重中之重。当前体认翻译学作为中国本土化的翻译理论,如何合理地将其应用于翻译实践之中... 《三字经》作为国学经典著作,不仅承载着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且蕴含着中国传统美学、艺术和价值观。因此,如何有效地传播中华文化,增强中国话语权,为重中之重。当前体认翻译学作为中国本土化的翻译理论,如何合理地将其应用于翻译实践之中,增强文化自信,为大势所趋。研究基于体认翻译学理论,对比分析《三字经》的翟译本和赵译本,旨在探析利用体认翻译学构建中国文化外译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字经》 体认翻译学 对比分析 中国文化外译
原文传递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概念隐喻的认知翻译研究
20
作者 黄双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148-152,共5页
《政府工作报告》是兼具权威性和代表性的外宣文献,当中富含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隐喻。对隐喻的深入理解不仅有利于译者对原文话语信息的意义建构,也有助于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的构建。通过对《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隐喻分布及其英... 《政府工作报告》是兼具权威性和代表性的外宣文献,当中富含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隐喻。对隐喻的深入理解不仅有利于译者对原文话语信息的意义建构,也有助于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的构建。通过对《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隐喻分布及其英译策略的考察发现,主要隐喻类型为本体隐喻、建筑隐喻和旅程隐喻,保留汉语源域结构的直译法能有效传递汉语文化意象,其认知理据为概念隐喻中源域的丰富性和多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4政府工作报告 概念隐喻 认知翻译 对外话语体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