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龙江省玉米气候生产力演变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43
1
作者 李秀芬 赵慧颖 +4 位作者 朱海霞 王萍 王秋京 王铭 李宇光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561-2570,共10页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深入揭示玉米气候生产力的变化趋势及其空间差异、明晰玉米气候资源利用规律,可为黑龙江省农业生产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基于黑龙江省72个气象站1981—2014年的气象资料和对应的产量资料,采用逐步订正、空间插值、线...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深入揭示玉米气候生产力的变化趋势及其空间差异、明晰玉米气候资源利用规律,可为黑龙江省农业生产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基于黑龙江省72个气象站1981—2014年的气象资料和对应的产量资料,采用逐步订正、空间插值、线性趋势分析等方法,研究玉米的光合、光温、气候生产力的时空变化特征、主要影响因素和增产潜力,并对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玉米气候生产力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研究期间,黑龙江省玉米光合、光温和气候生产力平均值分别为26558、19953和18742 kg·hm^(-2);在空间分布上均表现为平原高山地低、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光合、光温、气候生产力均表现为显著增加趋势,其增幅分别为378、723和560 kg·hm^(-2)·(10 a)^(-1),且辐射量和气温的增加对黑龙江省玉米生产具有正效应;玉米气候生产力对气候变化响应明显,松嫩平原西部因光能资源的减少导致玉米光合生产力降低,气温升高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光照带来的负面效应,玉米光温生产力下降趋势有所减缓,北部和东部对气候变暖的响应表现尤为明显,玉米光温生产力表现为明显上升趋势,而松嫩平原西南部及三江平原易旱区则对降水变化反映敏感;玉米实际单产与其气候生产力比率的平均值仅为24.1%,仍有75.9%的潜力有待开发;未来"暖湿型"气候对提高玉米气候生产力有利,而"冷干型"气候则不利于玉米气候生产力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气候生产力变化 气候情景 影响因素 增产潜力
原文传递
河西走廊近40a气候生产潜力特征研究 被引量:35
2
作者 郭小芹 刘明春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23-1329,共7页
根据河西走廊20个气象台站1971—2006年4—9月温度和降水资料,采用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计算气候生产潜力,使用Mann-Kendall检验、EOF经验正交函数、敏感性分析等研究其时空变化特征。分析表明,河西走廊农业气候资源与地理分布显... 根据河西走廊20个气象台站1971—2006年4—9月温度和降水资料,采用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计算气候生产潜力,使用Mann-Kendall检验、EOF经验正交函数、敏感性分析等研究其时空变化特征。分析表明,河西走廊农业气候资源与地理分布显著相关,东南部明显优于西北部。气候变化显著趋暖,气候生产潜力减少趋势明显,减少中心向西偏移,严重限制了西部农业发展。气候生产潜力对温度响应东部比西部明显,特别是祁连山东段增暖增益显著;对降水响应西部比东部明显,尤其是西部及临近沙漠边缘地带干旱区增湿增益显著;暖湿效应使气候生产潜力普遍增加。在农业集中区降水对气候生产潜力影响比温度显著,从根本上看降水是研究区域农业增产的首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生产潜力 时空特征 河西走廊
原文传递
长江上游典型区的耕地地力与农业结构调整——以川江流域及其周边地区为例 被引量:20
3
作者 何毓蓉 周红艺 +1 位作者 张保华 程根伟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86-88,92,共4页
耕地地力的调查研究是对长江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整治建设、农业结构调整等有重要意义的工作。以川江流域及其周边的几个典型农业生态区的耕地为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土壤质量系数、土地生产潜力等对该区域耕地地力进行评价是适宜的... 耕地地力的调查研究是对长江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整治建设、农业结构调整等有重要意义的工作。以川江流域及其周边的几个典型农业生态区的耕地为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土壤质量系数、土地生产潜力等对该区域耕地地力进行评价是适宜的。评价结果对该区生态环境建设、农业结构调整等有指导意义。同时,根据该区耕地地力特点和分布状况,提出了保护利用和农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上游地区 耕地地力 农业结构调整 生态环境建设 土壤质量系数 土地生产潜力
下载PDF
NPP vulnerability of the potential vegetation of China to climate change in the past and future 被引量:21
4
作者 YUAN Quanzhi WU Shaohong +3 位作者 DAI Erfu ZHAO Dongsheng REN Ping ZHANG Xueru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7年第2期131-142,共12页
Using the Integrated Biosphere Simulator, a dynamic vegetation model, this study initially simulated the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 dynamics of China's potential vegetation in the past 55 years(1961–2015) and... Using the Integrated Biosphere Simulator, a dynamic vegetation model, this study initially simulated the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 dynamics of China's potential vegetation in the past 55 years(1961–2015) and in the future 35 years(2016–2050). Then, taking the NPP of the potential vegetation in average climate conditions during 1986–2005 as the basis for evaluation, this study examined whether the potential vegetation adapts to climate change or not. Meanwhile, the degree of inadaptability was evaluated. Finally, the NPP vulnerability of the potential vegetation was evaluated by synthesizing the frequency and degrees of inadaptability to climate change. In the past 55 years, the NPP of desert ecosystems in the south of the Tianshan Mountains and grassland ecosystems in the north of China and in western Tibetan Plateau was prone to the effect of climate change. The NPP of most forest ecosystems was not prone to the influence of climate change. The low NPP vulnerability to climate change of the evergreen broad-leaved and coniferous forests was observed. Furthermore, the NPP of the desert ecosystems in the north of the Tianshan Mountains and grassland ecosystems in the central and eastern Tibetan Plateau also had low vulnerability to climate change. In the next 35 years, the NPP vulnerability to climate change would reduce the forest–steppe in the Songliao Plain, the deciduous broad-leaved forests in the warm temperate zone, and the alpine steppe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Tibetan Plateau. The NPP vulnerability w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of the temperate desert in the Junggar Basin and the alpine desert in the Kunlun Mountains. The NPP vulnerability of the subtropical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s would also increase. The area of the regions with increased vulnerability would account for 27.5% of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mate change VULNERABILITY potential vegetation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IBIS China
原文传递
内蒙古东部气候变化及其草地生产潜力的区域性分析 被引量:20
5
作者 杨泽龙 杜文旭 +2 位作者 侯琼 李喜仓 王冰晨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2008年第6期62-66,共5页
运用48个气象站点1961-2005年间的气象观测资料,在以聚类分析方法对内蒙古东部草原区进行气候分区的基础上,以ThornthwaiteMemorial模型作为草地生产潜力估算指标,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各区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 运用48个气象站点1961-2005年间的气象观测资料,在以聚类分析方法对内蒙古东部草原区进行气候分区的基础上,以ThornthwaiteMemorial模型作为草地生产潜力估算指标,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各区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与年降水量的变化特征及其与草地生产潜力趋势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大兴安岭中部地区,气温与降水有不断增加的潜势,草地生产力增长趋势明显;而在大兴安岭南麓与西侧的草地区域,气候变化呈暖干化趋势,降水是草地生产力提高的限制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候生产力 草地生产潜力 内蒙古东部
下载PDF
基于AEZ模型的河南省冬小麦产量差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连喜 卢媛媛 +4 位作者 李琪 胡正华 吴东丽 张阳 王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47-558,共12页
各种产量差的分析可以揭示产量的提升空间及研究区域内各种限制因子对产量提高的限制作用。为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各气候要素对冬小麦产量差的影响,本文以河南省为研究区域并划分为5个类型区(Ⅰ,豫北种植区;Ⅱ,豫东种植区;Ⅲ,浅山丘陵... 各种产量差的分析可以揭示产量的提升空间及研究区域内各种限制因子对产量提高的限制作用。为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各气候要素对冬小麦产量差的影响,本文以河南省为研究区域并划分为5个类型区(Ⅰ,豫北种植区;Ⅱ,豫东种植区;Ⅲ,浅山丘陵盆地种植区;Ⅳ,淮北平原、南阳盆地种植区;Ⅴ,豫南稻茬麦区)利用14个气象站点的资料,运用AEZ模型计算得到1961—2013年该省的冬小麦生产潜力,再根据产量差法计算得到YG_(1-2)(光合生产潜力与光温生产潜力的差距)、YG_(2-3)(光温生产潜力与气候生产潜力的差距)以及YG_(2-a)(光温生产潜力与大田平均产量的差距)3个水平的产量差。研究结果表明,1961—2013年河南省冬小麦光合生产潜力下降,光温生产潜力提高,气候生产潜力基本不变。对大田平均产量的分析表明,14个站点平均产量存在较大差异,冬小麦产量总体逐渐增长。从时间变化上看,河南省冬小麦YG_(1-2)总体呈现出递减趋势;YG_(2-3)差距呈现出"Ⅴ型",谷值在1981—1990年;Ⅰ、Ⅱ、Ⅴ区YG_(2-a)呈现递减趋势,而Ⅲ和Ⅳ区则呈现先增加再减少的趋势。从空间变化上看,河南省冬小麦YG_(1-2)和YG_(2-3)自北向南递减,而YG_(2-a)自东向西递增。各区域冬小麦增产潜力的排序为:Ⅲ区>Ⅴ区>Ⅳ区>Ⅱ区>Ⅰ区。农学因素是限制当地冬小麦产量差缩小的主要因素,通过改善农学因素,如:改良更新冬小麦品种、提升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合理布局优质小麦区域等,可缩小该区域冬小麦产量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AEZ模型 光合生产潜力 光温生产潜力 气候生产潜力 产量差 增产潜力 农学因素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江西省双季晚稻气候生产潜力的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4
7
作者 刘丹 李迎春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4-191,共8页
【目的】科学评价气候变化对江西省水稻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对保障粮食稳产增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基于江西省85个气象站54年的气象数据、晚稻生育期资料,采用逐步订正法、线性趋势分析法、Manner-Kendall检验法等分析了江西省... 【目的】科学评价气候变化对江西省水稻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对保障粮食稳产增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基于江西省85个气象站54年的气象数据、晚稻生育期资料,采用逐步订正法、线性趋势分析法、Manner-Kendall检验法等分析了江西省双季晚稻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的时空分布特征,并结合现实生产力数据分析了气候变化背景下江西省双季晚稻的增产潜力。【结果】1961-2014年双季晚稻光合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呈东部高、西部低,光温生产潜力呈东南部高、西北部低,气候生产潜力呈北部低、南部高特征。近55年双季晚稻的光合生产潜力和光温生产潜力呈下降趋势,下降速率分别为534和465 kg·hm^(-2)(10a)^(-1),气候生产潜力呈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为189.7 kg·hm^(-2)(10a)^(-1)。对江西省晚稻影响较大的气象因子是降水,其次是温度,但降水的影响在逐年减少。【结论】双季晚稻存在着增产潜力,但增产潜力呈下降趋势,增产潜力高值区集中在南部地区、低值区集中在中北部地区。未来可以通过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合理安排农业种植结构,提高气候资源的利用率,实现晚稻可持续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稻 气候生产力 增产潜力 气候变化
下载PDF
广西森林气候可能生产力与实际生产力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黄承标 何志远 庞庭颐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355-359,共5页
运用Lieth法估算广西森林气候生产潜力 ,并结合实测生物量进行研究表明 :广西森林气候可能生产力显示TSPt(2 2 .5 8t·hm-2 ·a-1) >TSPn(18.90t·hm-2 ·a-1) >TSPv(17.99t·hm-2 ·a-1) ;其产量的地域... 运用Lieth法估算广西森林气候生产潜力 ,并结合实测生物量进行研究表明 :广西森林气候可能生产力显示TSPt(2 2 .5 8t·hm-2 ·a-1) >TSPn(18.90t·hm-2 ·a-1) >TSPv(17.99t·hm-2 ·a-1) ;其产量的地域分布为TSPt 和TSPv 显示桂南 >桂中 >桂北 ;而TSPn 则显示桂北 >桂南 >桂中。广西森林主要树种的实际生产力均值为 6 .4 5t·hm-2 ·a-1,分别占TSPt、TSPn、TSPv 估测值的 2 8.6 %、34.1%、35 .9% ;实际光能利用率均值为 0 .30 % ,仅占理论估测值的 37.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气候 可能生产力 实际生产力 广西 经济产量
下载PDF
甘肃陇中北部气候特征及气候生产潜力变化 被引量:6
9
作者 张正向 韩兰英 +1 位作者 王小巍 魏文娟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19-124,共6页
甘肃陇中北部的景泰、靖远和会宁3县位于腾格里沙漠向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区,该地区的气候类型代表了干旱区向半干旱区的过渡类型。研究对3县自1960-2008年的气候特征和气候生产潜力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在1980年左右为气候的转... 甘肃陇中北部的景泰、靖远和会宁3县位于腾格里沙漠向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区,该地区的气候类型代表了干旱区向半干旱区的过渡类型。研究对3县自1960-2008年的气候特征和气候生产潜力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在1980年左右为气候的转折点;3县区的气候生产潜力会宁县最大,其次为靖远县,景泰县最小,多年平均值分别为:1 8981、738和1 531 g/(m2.a)。自1960年以来,3县的气候生产潜力年变化特征也不同,景泰县为先增加后降低,靖远县总体表现为降低的趋势,但不太明显,而会宁县表现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同样变化不明显,变化时间在1984年左右,这与气候类型的变化趋势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特征 气候生产潜力 甘肃陇中北部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黑龙江省东南部水稻增产潜力评估分析
10
作者 王萍 周宝才 +5 位作者 韩俊杰 徐永清 纪仰慧 李秀芬 姜丽霞 那荣波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7期106-113,共8页
研究旨在评估黑龙江省东南部水稻气候生产潜力,并分析其增产空间,以便为该地区合理有效利用气候资源、提高水稻生产力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收集发育期观测数据,确定了水稻播种、移栽及成熟的临界温度指标,并采用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FAO... 研究旨在评估黑龙江省东南部水稻气候生产潜力,并分析其增产空间,以便为该地区合理有效利用气候资源、提高水稻生产力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收集发育期观测数据,确定了水稻播种、移栽及成熟的临界温度指标,并采用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FAO)推荐的逐步订正法计算了水稻的气候生产潜力。进而还分析了多年气候变化对水稻生产潜力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播种期、出苗期和成熟期的临界温度分别为5℃、12.5℃、10℃。在五常、宾县、宁安地区,无论是从播种到成熟期间,还是从移栽到成熟期间,水稻的气候生产潜力均呈现出增长趋势。特别是在气候变暖的情况下,宁安地区的水稻生产受到了积极影响。通过对1961-2020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黑龙江省东南部从播种到成熟期的水稻单产增产潜力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该地区的水稻实际生产力逐渐提高,即实际单产有所增加。然而,与其气候生产潜力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表明该地区水稻的增产空间仍然巨大。本研究的结果不仅为水稻生产的合理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还为充分有效利用气候资源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气候变化 气候生产潜力 增产潜力 临界温度 指标
下载PDF
1981-2010年湖南省年均土壤生产潜力数据集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伟 郭春霞 诸云强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01期I0090-I0094,193-198,共11页
基于1981-2010年年均气象数据(太阳辐射、降水、温度、蒸发量)、土壤数据(肥力、质地、盐碱度)、基础地形(高程、坡度)等,采用生产潜力逐级修订模型,逐步计算得到湖南省1 km格网的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和土壤生产... 基于1981-2010年年均气象数据(太阳辐射、降水、温度、蒸发量)、土壤数据(肥力、质地、盐碱度)、基础地形(高程、坡度)等,采用生产潜力逐级修订模型,逐步计算得到湖南省1 km格网的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和土壤生产潜力数据集。与现实粮食生产力情况相比,数据集具有良好的空间分布一致性,真实有效的反映了湖南省粮食生产潜力分布情况,为湖南省国土资源空间规划、农业生产布局等研究与生产提供重要的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省 光合生产潜力 光温生产潜力 气候生产潜力 土壤生产潜力
原文传递
半干旱牧区天然打草场生产力时空变化及对气候响应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毛平平 沈贝贝 +7 位作者 丁蕾 朱晓昱 辛晓平 闫玉春 王旭 闫瑞瑞 徐丽君 陈宝瑞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2743-2756,共14页
【目的】定量评估半干旱牧区天然打草场的生产能力,分析天然打草场的退化程度,明确气候因子对打草场生长过程的影响。【方法】利用Miami和Tharnthwaite Memorial模型计算2000—2017年半干旱牧区天然打草场气候生产潜力,并结合近18年的... 【目的】定量评估半干旱牧区天然打草场的生产能力,分析天然打草场的退化程度,明确气候因子对打草场生长过程的影响。【方法】利用Miami和Tharnthwaite Memorial模型计算2000—2017年半干旱牧区天然打草场气候生产潜力,并结合近18年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净初级生产力(NPP)产品(MOD17A2H)进行分析。【结果】2000—2017年半干旱牧区天然打草场实际生产力与潜在生产力均随降水增加呈上升趋势,天然打草场18年平均实际生产力和潜在生产力分别为295.24和557.79 g C·m^-2·a^-1。按不同草地类型分析,气候生产潜力与实际生产潜力均以草甸草原最高,分别为589.68 g C·m^-2·a^-1和349.78 g C·m^-2·a^-1,山地草甸的气候生产潜力最低,为518.72 g C·m^-2·a^-1,而实际生产潜力以典型草原最低,仅为269.52 g C·m^-2·a^-1。从变异系数来分析,气候生产潜力与实际生产力均以草甸草原最稳定。从年际变化率分析,草甸草原的气候生产潜力的上升速率最高,为6.30 g C·m^-2·a^-1,实际生产力以山地草甸上升速率最高,为4.44 g C·m^-2·a^-1。实际生产力对降水的响应高于温度,其中95.88%的打草场与降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温度呈负相关的区域仅占总面积的5.70%,且不同草地类型的实际生产力均与降水在P<0.001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天然打草场气候生产潜力呈由西向东递增的地带性规律,而实际生产力受水热条件的影响,以大兴安岭为中心向东西两麓逐渐递减,其对降水的响应高于温度,水分条件是该区植被生长的限制因子;年均气候资源利用率的分布规律与实际生产力相同,平均气候资源利用率为55.09%;以草甸草原打草场的气候资源利用率最高,高达60.34%,同时也是退化速度最高的草地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生产潜力 实际生产力 天然打草场 气候资源利用率
下载PDF
基于GIS和迈阿密模型的全球灌溉需水量计算 被引量:3
13
作者 梁书民 于智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6-103,共8页
通过计算光温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光温潜力需水量、灌溉需水量以及衍生的可持续垦殖率指标,以解决农业生产潜力、农田熟制、灌溉定额、宜农荒地垦殖适宜性评价等农业发展问题。以迈阿密模型为理论基础,利用GIS空间分析的研究方法,... 通过计算光温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光温潜力需水量、灌溉需水量以及衍生的可持续垦殖率指标,以解决农业生产潜力、农田熟制、灌溉定额、宜农荒地垦殖适宜性评价等农业发展问题。以迈阿密模型为理论基础,利用GIS空间分析的研究方法,计算出了上述指标的高精度全球分布场,得出全球光温生产潜力为2 260×10^8 t干物质,气候生产潜力为1 253×10^8 t干物质,灌溉需水量总计为12 441 km^3 。主要结论有:热带雨林区除外,全球气候生产潜力高值区同当前农业区高度吻合,表明农田气候潜力已经被人类充分利用;在温带地区,可持续覆膜雨养垦殖率>2/3的地区适宜开垦宜农荒地,发展雨养农业。根据迈阿密模型计算得出的灌溉需水量可作为制定农田喷灌定额的重要依据;覆膜滴灌节水效果最佳,可持续覆膜滴灌垦殖率为各种垦殖率中最大值,可作为指导宜农荒地资源开发和多熟制农业发展的主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需水量 光温生产潜力 气候生产潜力 可持续雨养垦殖率 可持续灌溉垦殖率 迈阿密模型 GIS空间分析
下载PDF
1958-2013年陕西省气候生产潜力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2
14
作者 冯瑞 《河南科技》 2021年第24期116-118,共3页
为了对未来陕西地区农作物的区域分布、种植制度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利用陕西省10个气象站台1958—2013年的降水和温度数据资料,利用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等方法研究陕西省气候生产潜力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①56年来,陕西省... 为了对未来陕西地区农作物的区域分布、种植制度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利用陕西省10个气象站台1958—2013年的降水和温度数据资料,利用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等方法研究陕西省气候生产潜力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①56年来,陕西省气候生产潜力微弱下降,具有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总体由南至北递减。②气候生产潜力与温度的相关性不如降水显著,降水量的降低是限制气候生产力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省 气候变化 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 气候生产潜力
下载PDF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the potential forest productivity based on a climate-driven biophysical model in northeastern China 被引量:1
15
作者 Wen-Qiang Gao Xiang-Dong Lei Li-Yong Fu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6期2273-2286,共14页
Climate warming is expected to influence forest growth,composition and distribution.However,accurately estimating and predicting forest biomass,potential productivity or forest growth is still a challenge for forest m... Climate warming is expected to influence forest growth,composition and distribution.However,accurately estimating and predicting forest biomass,potential productivity or forest growth is still a challenge for forest managers dealing with land-use at the stand to regional levels.In the present study,we predicted the potential productivity(PP)of forest under current and future climate scenarios(RCP2.6,RCP4.5,RCP6.0 and RCP8.5)in Jilin province,northeastern China by using Paterson’s Climate Vegetation and Productivity(CVP)index model.The PP was validated by comparing it with the mean and maximum net primary production calculated from light energy utilization(GLM_PEM).Ou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using the CVP index model is partially valid for predicting the potential forest productivity in northeastern China.PP exhibited obvious spatial heterogeneity varying from 4.6 to 8.9 m3 ha-1 year-1 with an increasing tendency from northwest to southeast driven by the precipitation across the region.The number of vegetation-active months,precipitation and insolation coefficient were identified as the primary factors affecting PP,but no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was found for warmest temperature or temperature fluctuation.Under future climate scenarios,PP across the Jilin Province is expected to increase from 1.38%(RCP2.6 in 2050)to 15.30%(RCP8.5 in 2070),especially in the eastern Songnen Plain(SE)for the RCP8.5 scenari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mate vegetation and productivity index potential productivity climate change
下载PDF
德宏州甘蔗高产潜力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洪昌 范源洪 +2 位作者 吴才文 刘家勇 赵培方 《甘蔗糖业》 2007年第1期13-15,共3页
本文应用Lieth法估算德宏州的甘蔗气候生产力,并结合实际甘蔗生产力水平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德宏州的甘蔗气候生产力呈东南高、西北低趋势,全州平均实际甘蔗生产力与气候生产力的比为1.50,吨糖田的实际甘蔗生产力与气候生产力的比为... 本文应用Lieth法估算德宏州的甘蔗气候生产力,并结合实际甘蔗生产力水平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德宏州的甘蔗气候生产力呈东南高、西北低趋势,全州平均实际甘蔗生产力与气候生产力的比为1.50,吨糖田的实际甘蔗生产力与气候生产力的比为2.66,说明德宏州甘蔗实际生产力水平较低,甘蔗高产栽培潜力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气候生产力 甘蔗 潜力
下载PDF
近50年四川省水稻生产潜力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24
17
作者 张玉芳 庞艳梅 +2 位作者 刘琰琰 陈超 董孝斌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13-820,共8页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日益加剧,特别是作为我国粮食重要产区的四川。科学评价气候变化对四川省水稻生产的影响对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四川省45个气象站点50年的气象数据和20年的水稻生育期资料,采用侯光良法...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日益加剧,特别是作为我国粮食重要产区的四川。科学评价气候变化对四川省水稻生产的影响对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四川省45个气象站点50年的气象数据和20年的水稻生育期资料,采用侯光良法分析了四川省7个水稻种植区的水稻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的时空分布特征,并结合现实生产力数据分析了气候变化背景下四川省水稻的增产潜力。结果表明:1961—2010年四川省水稻生育期内光合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呈北低南高中部最低,光温生产潜力呈现北高南低,气候生产潜力为南北低中间高。近50年来日照时数的减少使得水稻光合生产潜力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持续偏低;温度的升高有利于水稻光温生产潜力的增加,尤其在2006年出现高值;降水量的减少使水稻气候生产潜力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下降明显。四川省水稻存在增产潜力,但增产潜力呈下降趋势,未来应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提升水稻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水稻 光合生产潜力 光温生产潜力 气候生产潜力 增产潜力 四川省
下载PDF
黄淮海平原气候变化及其对耕地生产潜力的影响 被引量:26
18
作者 姜群鸥 邓祥征 +2 位作者 战金艳 刘兴权 唐华秀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2-85,共4页
利用1991年和2000年黄淮海平原气象台站的历史观测资料,分析该地区气温、降水的变化趋势,并利用农业生态地带(AEZ)模型估算黄淮海平原各农业生态区的耕地生产潜力。通过分析气温、降水与耕地生产潜力的关系,评价气候变化对耕地生产潜力... 利用1991年和2000年黄淮海平原气象台站的历史观测资料,分析该地区气温、降水的变化趋势,并利用农业生态地带(AEZ)模型估算黄淮海平原各农业生态区的耕地生产潜力。通过分析气温、降水与耕地生产潜力的关系,评价气候变化对耕地生产潜力的影响。研究发现,黄淮海平原耕地生产潜力与降水量、气温呈显著正相关。对各农业生态区的回归分析表明,如果气温或降水量提高10%,耕地生产潜力将分别提高3.2%与0.3%。该研究对制订应对气候变化、保护耕地与提高耕地生产潜力方面的决策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地带模型 气候变化 耕地生产潜力 黄淮海平原
下载PDF
黑龙江省气候变化及其对玉米生产潜力的影响 被引量:17
19
作者 王秀芬 杨艳昭 尤飞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5-29,共5页
基于全球气候变化这一不争的事实,本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在收集1980—2009年气象站点农业气象资料的基础上,首先运用线性倾向率方法分析了近30年来黑龙江省的气候变化特征;其次运用AEZ模型测算了30个站点1980—2009年30年来的光温和气... 基于全球气候变化这一不争的事实,本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在收集1980—2009年气象站点农业气象资料的基础上,首先运用线性倾向率方法分析了近30年来黑龙江省的气候变化特征;其次运用AEZ模型测算了30个站点1980—2009年30年来的光温和气候生产潜力,分析了30年来黑龙江省玉米光温和气候生产潜力的变化趋势。最后结合现实生产力数据分析了玉米的增产空间。结果表明:(1)1980—2009年30年间,黑龙江省温度表现为升高趋势,而降水则表现为减少的趋势。(2)伴随着温度的升高,光温生产潜力表现为增加趋势,气候生产潜力则随着降水量的减少而呈减少趋势;(3)相对于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上限值而言,玉米的增产潜力空间均表现为减小趋势,但增产空间仍较大,相对于光温生产潜力而言还有66%的增产空间,相对于气候生产潜力也仍有51%的增产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黑龙江省 气候生产潜力 玉米
下载PDF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Maize Potential Productivity and the Potential Productivity Gap in Southwest China 被引量:8
20
作者 赫迪 王靖 +4 位作者 戴彤 冯利平 张建平 潘学标 潘志华 《Journal of Meteorological Research》 SCIE 2014年第6期1155-1167,共13页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maize potential productivity and the potential productivity gap in Southwest China(SWC) are investigated in this paper.We analyze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the photosynthetic,li...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maize potential productivity and the potential productivity gap in Southwest China(SWC) are investigated in this paper.We analyze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the photosynthetic,light-temperature,and climatic potential productivity of maize and their gaps in SWC,by using a crop growth dynamics statistical method.During the maize growing season from 1961 to 2010,minimum temperature increased by 0.20℃ per decade(p 〈 0.01) across SWC.The largest increases in average and minimum temperatures were observed mostly in areas of Yunnan Province.Growing season average sunshine hours decreased by 0.2 h day^(-1) per decade(p 〈 0.01) and total precipitation showed an insignificant decreasing trend across SWC.Photosynthetic potential productivity decreased by 298 kg ha^(-1)per decade(p 〈 0.05).Both light-temperature and climatic potential productivity decreased(p 〈 0.05) in the northeast of SWC,whereas they increased(p 〈 0.05) in the southwest of SWC.The gap between lighttemperature and climatic potential productivity varied from 12 to 2729 kg ha^(-1),with the high value areas centered in northern and southwestern SWC.Climatic productivity of these areas reached only 10%-24%of the light-temperature potential productivity,suggesting that there is great potential to increase the maize potential yield by improving water management in these areas.In particular,the gap has become larger in the most recent 10 years.Sensitivity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climatic potential productivity of maize is most sensitive to changes in temperature in SWC.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re helpful for quantification of irrigation water requirements so as to achieve maximum yield potentials in SW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mate change crop growth dynamics statistical method potential productivity sensitivity coefficien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