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梁实秋的自由主义文学思想 被引量:4
1
作者 叶向东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4期27-30,共4页
20世纪 3 0年代社会革命和民族救亡的形势使梁实秋对自由主义文学现代化建构的努力成了一种自己的私语和个人的呐喊。他以独立的政治立场和理性方式坚持对自由主义文学的守望 ,一方面要面对国民党政府的文化专制压迫 ,另一方面他的资产... 20世纪 3 0年代社会革命和民族救亡的形势使梁实秋对自由主义文学现代化建构的努力成了一种自己的私语和个人的呐喊。他以独立的政治立场和理性方式坚持对自由主义文学的守望 ,一方面要面对国民党政府的文化专制压迫 ,另一方面他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身份以及脱离无产阶级群众的贵族姿态 ,又使他面对着无产阶级文学的猛烈批判。抗日救亡与自由主义文学坚守的两难所形成的情感与理智的矛盾 ,成了梁实秋所面对的一个难于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主义 阶级矛盾 抗日救亡 梁实秋 文学思想
下载PDF
宋代赦免制度的实施及影响探析
2
作者 马列 《西部学刊》 2024年第4期128-134,共7页
赦免制度是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着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至宋代,赦免制度进一步发展,主要包括大赦、曲赦、德音、录囚四种形式,而大赦作为赦免制度的核心,是其中最有影响力的部分。一方面,赦免作为一种司法特权,破... 赦免制度是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着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至宋代,赦免制度进一步发展,主要包括大赦、曲赦、德音、录囚四种形式,而大赦作为赦免制度的核心,是其中最有影响力的部分。一方面,赦免作为一种司法特权,破坏了吏治和法治的秩序与公平;另一方面,赦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阶级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赦免制度 大赦 司法特权 阶级矛盾
下载PDF
唯物史观视野下当代资本主义阶级结构与阶级矛盾新变化 被引量:3
3
作者 赵卯生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8-55,共8页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依然是根本对立的两大基本阶级,但他们之间的阶级差别不再清晰,两大阶级内部和阶级之间出现多层化、多元化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社会劳资关系相对缓和,阶级矛盾从对抗斗争缓慢转向“合...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依然是根本对立的两大基本阶级,但他们之间的阶级差别不再清晰,两大阶级内部和阶级之间出现多层化、多元化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社会劳资关系相对缓和,阶级矛盾从对抗斗争缓慢转向“合作”状态。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彻底击碎了工人阶级的“中产阶级”梦幻。伴随危机后社会两极分化的日益加重和中产阶级的持续萎缩,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逐渐复苏,各种抗击资产阶级的工人运动此起彼伏。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根本性质,也没有改变工人阶级受剥削的地位,更没有终止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这是资本主义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资本主义 阶级结构 阶级矛盾
下载PDF
光复初期台湾社会诸种矛盾辨析——从文学看台湾民众的“悲情”和认同 被引量:2
4
作者 朱双一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14年第1期66-75,共10页
二二八事件是所谓台湾"悲情"的源头之一,当前流行的所谓日本殖民统治带给台湾现代化论调的建构,也与光复初期有关。这一时期的台湾,民族矛盾、省籍矛盾、阶级矛盾、现代化程度的差异等多重矛盾交织,错综复杂,只有把握其主要矛... 二二八事件是所谓台湾"悲情"的源头之一,当前流行的所谓日本殖民统治带给台湾现代化论调的建构,也与光复初期有关。这一时期的台湾,民族矛盾、省籍矛盾、阶级矛盾、现代化程度的差异等多重矛盾交织,错综复杂,只有把握其主要矛盾,才能对它有清晰的认识,从而对当前的一些流行论调加以正确的辨析和批判。日本投降后中日民族矛盾退居次要位置,所谓台湾先进、大陆落后的说法也并无事实根据。这一时期台湾社会主要矛盾与整个中国一样,是广大民众与官僚统治集团的阶级矛盾。省籍矛盾固然存在,但它更多的是上述阶段矛盾的特殊表现形态。因此,台湾民众所谓"悲情"的指向,应是当时的官僚统治阶级,而非所谓"外省人"、中国大陆、共产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复初期 台湾 社会主要矛盾 阶级矛盾 省籍矛盾 悲情
下载PDF
盖斯凯尔夫人笔下的女性形象解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杜娟 杜艳春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57-59,共3页
19世纪的英国女作家伊丽莎白.盖斯凯尔夫人在作品中刻画了很多独具特色的女性形象,她们勇敢无畏,自食其力,敢于承担生活的重担,她们的出现颠覆了维多利亚时代传统的"天使"形象。在塑造女性人物的过程中,盖斯凯尔夫人又受到男... 19世纪的英国女作家伊丽莎白.盖斯凯尔夫人在作品中刻画了很多独具特色的女性形象,她们勇敢无畏,自食其力,敢于承担生活的重担,她们的出现颠覆了维多利亚时代传统的"天使"形象。在塑造女性人物的过程中,盖斯凯尔夫人又受到男权社会规约的影响,因而并未完全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具有一定的思想局限性。尽管史料并未证明盖斯凯尔夫人是女权主义者,但她的作品确实体现了日益觉醒的女性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多利亚时代 女性形象 阶级矛盾
下载PDF
无产阶级是资产阶级掘墓人理论的当代视角
6
作者 雍军 李培湘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39-41,共3页
无产阶级是资产阶级掘墓人理论的提出距今已有100多年了,它的提出顺应了当时历史条件的呼唤,并有力推进了阶级斗争历史发展进程。在100多年后的今天,该理论的基本原理仍对我们具有指导意义,但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该理论需要我们运用历... 无产阶级是资产阶级掘墓人理论的提出距今已有100多年了,它的提出顺应了当时历史条件的呼唤,并有力推进了阶级斗争历史发展进程。在100多年后的今天,该理论的基本原理仍对我们具有指导意义,但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该理论需要我们运用历史、辩证的观点予以继承、完善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 阶级对立 理论发展
下载PDF
女性与慈善——解析盖斯凯尔工业小说中的人物塑造
7
作者 吴庆宏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205-209,共5页
英国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伊莉莎白.盖斯凯尔因为在其创作的工业小说《玛丽.巴顿》和《南方与北方》中,描绘了工业革命过程中的阶级冲突问题,在20世纪60、70年代受到我国马克思主义评论家的重视。本文则试图从女性主义的视角解析这两部作... 英国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伊莉莎白.盖斯凯尔因为在其创作的工业小说《玛丽.巴顿》和《南方与北方》中,描绘了工业革命过程中的阶级冲突问题,在20世纪60、70年代受到我国马克思主义评论家的重视。本文则试图从女性主义的视角解析这两部作品,通过分析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探讨盖氏对19世纪女性与慈善关系的认识。认为,盖氏不仅把女性慈善活动当作缓解阶级矛盾的良方,还将之视为让女性走出私人领域进入公共领域的重要途径。她把自己的慈善事业与创作实践相结合,在创作中表达了一种不同于男性价值观的独特人文关怀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盖斯凯尔 阶级冲突 中等阶级妇女 慈善
下载PDF
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几个特点
8
作者 丁仰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11-14,19,共5页
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的面貌与 3 0年代或 70年代的资本主义有很大的不同。凯恩斯主义正在卷土重来。以市场为主同时辅以各种宏观调控 ,是一个特点。同时 ,高工资高福利成了西方社会的新的风景线 ,资本的社会化以基金等形式取得长足进展。... 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的面貌与 3 0年代或 70年代的资本主义有很大的不同。凯恩斯主义正在卷土重来。以市场为主同时辅以各种宏观调控 ,是一个特点。同时 ,高工资高福利成了西方社会的新的风景线 ,资本的社会化以基金等形式取得长足进展。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也改变了西方国家的面貌以及他们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这些情况使旧的社会矛盾有所缓和 ,社会贫富差别依然存在 ,但中产阶层快速壮大 ,成了社会的主流 ,阶级界限在不断模糊化。新的矛盾还没有充分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资本主义 凯恩斯主义 宏观调控 资本社会化 经济全球化 知识经济 阶级矛盾
下载PDF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认识之正误 被引量:1
9
作者 任吉悌 《学术界》 CSSCI 1999年第4期2-9,共8页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中,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作出了全面、系统的论述,是对唯物辩证法的卓越贡献。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两类矛盾学说。但是随着国际、国内...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中,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作出了全面、系统的论述,是对唯物辩证法的卓越贡献。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两类矛盾学说。但是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的探索并未深化下去,反而在认识上逐渐陷入误区。研究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认识之正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 基本矛盾 主要矛盾 两类矛盾 认识误区 阶级矛盾与阶级斗争 两条道路斗争
下载PDF
论准确把握国内主要矛盾的基本经验 被引量:1
10
作者 谌克祥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13-16,共4页
建国以来,在怎样准确地把握国内主要社会矛盾方面,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半个多世纪的探索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值得牢牢记取的基本经验是:确认每一历史阶段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或中心任务,与主要矛盾是内在统一的;在剥削阶级消灭以... 建国以来,在怎样准确地把握国内主要社会矛盾方面,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半个多世纪的探索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值得牢牢记取的基本经验是:确认每一历史阶段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或中心任务,与主要矛盾是内在统一的;在剥削阶级消灭以前,不可把主要的阶级矛盾等同于主要社会矛盾;必须注意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区分,具有不确定性;要客观地把握具体历史阶段推移中主要矛盾的转变与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社会矛盾 主要矛盾 阶级矛盾
下载PDF
全国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统筹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的理论探索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凤青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3-33,共11页
全国抗战爆发后,面对中日民族矛盾与国内阶级矛盾错综复杂、多重叠加、互相交织、高度关联导致的不确定、不稳定、不平衡、不可控等局面,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站在战略全局,统揽各方,整体谋划,有序着力,把与两大矛盾有关的各种... 全国抗战爆发后,面对中日民族矛盾与国内阶级矛盾错综复杂、多重叠加、互相交织、高度关联导致的不确定、不稳定、不平衡、不可控等局面,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站在战略全局,统揽各方,整体谋划,有序着力,把与两大矛盾有关的各种因素放到对立统一、相融相通、动态转化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形成了关于统筹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的一系列理论认识。这些理论认识主要有外敌当前,民族矛盾是第一位的,阶级矛盾要服从民族矛盾,但并不取消阶级矛盾,而是把阶级矛盾放到适当的位置,处理阶级矛盾时不能妨碍民族抗战的需要,处理民族矛盾时要照顾到中华民族底下各阶级间的利益关系,目的是集中全民族所有抗日力量抗击日本侵略。这些理论认识指导了复杂的抗战实践,推动了抗战胜利的最终到来,对今天也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抗战时期 中国共产党 民族矛盾 阶级矛盾 统筹
下载PDF
和谐社会中阶层合作现象探析
12
作者 孙任媛 《运城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59-62,共4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阶级阶层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的阶层和利益群体不断涌现。为了避免由于利益失衡而导致阶层矛盾的激化,党和政府应协调阶层利益关系,通过创新阶级阶层思想理论、增强文化凝聚力促进阶层合作,引导非政府组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阶级阶层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的阶层和利益群体不断涌现。为了避免由于利益失衡而导致阶层矛盾的激化,党和政府应协调阶层利益关系,通过创新阶级阶层思想理论、增强文化凝聚力促进阶层合作,引导非政府组织在化解阶层矛盾、促进阶层合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只有促成更广泛的阶层合作,社会才能逐步实现公平正义、团结稳定,国家才能在发展的道路上追求和谐,维护和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阶层结构 阶层合作 阶层矛盾
下载PDF
拉美国家独立后50年的阶级矛盾和社会变革
13
作者 林华 《世界近现代史研究》 2022年第1期113-123,326,327,共13页
独立初期,拉美国家的社会经济制度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仍处于传统社会阶段,主要矛盾依旧是以白人为主的地主阶级与其他人种共同构成的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种族和血统仍然是阶级分化的重要标志。与独立战争之前相比,社会阶层结构方面... 独立初期,拉美国家的社会经济制度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仍处于传统社会阶段,主要矛盾依旧是以白人为主的地主阶级与其他人种共同构成的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种族和血统仍然是阶级分化的重要标志。与独立战争之前相比,社会阶层结构方面的主要变化在于土生白人取代了“半岛人”成为统治阶级,混血种人中的一部分借助参军实现了社会地位升迁,黑人奴隶陆续获得了人身自由。在独立后的50年时间里,在国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种族矛盾、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相交织,使得这一时期的社会矛盾空前激化。但是,发端于殖民时期的庇护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阶级和种族矛盾,使阶级对立并没有以极端的形式呈现出来。资本主义经济虽然有了初步发展,但十分缓慢,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也十分脆弱。这决定了拉美的社会变迁必然因缺乏足够强大的推动力而显得缓慢而艰难。但是,拉美社会也并非毫无波澜,“民众考迪罗”的出现、奴隶制的废除,以及教会势力的削弱等都预示着推动社会变革的力量在进一步增强,并且对阶级地位或多或少地产生着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美国家 社会结构 阶级矛盾 种族关系
下载PDF
浅析鸦片战争期间清廷的政治状况
14
作者 纪宁 《长沙大学学报》 2014年第6期50-52,共3页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反侵略战争,它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重新开启了中国认识世界的大门,打破了中国"唯我独尊"的心理状态,同时也带来了重新认识世界的机会,所以鸦片战争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鸦片战争的失...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反侵略战争,它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重新开启了中国认识世界的大门,打破了中国"唯我独尊"的心理状态,同时也带来了重新认识世界的机会,所以鸦片战争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鸦片战争的失败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与当时清王朝腐败的政治状况具有很大的联系,当时的政治状况给抵抗外来侵略增加了许多的阻碍,使屈辱失败的结局永远留在了中国的历史上。可从清王朝的皇权专制制度、"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官吏腐败的管理制度、民族歧视的政策等方面,对鸦片战争期间清廷的政治状况进行详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交政策 官吏制度 阶级矛盾
下载PDF
革命型乡村政治:广东农民运动及其社会历史背景(1922—1926) 被引量:6
15
作者 高原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4-210,共17页
20世纪20年代的农民运动带给中国乡村的关键性变化,是革命型乡村政治的兴起。这种新型的乡村政治,兴起于传统乡村半正式治理的场域,其主要特征包括:农民的民众组织崛起,成为乡村社会中重要的权力主体;基层农民的迫切需要而非官僚行政自... 20世纪20年代的农民运动带给中国乡村的关键性变化,是革命型乡村政治的兴起。这种新型的乡村政治,兴起于传统乡村半正式治理的场域,其主要特征包括:农民的民众组织崛起,成为乡村社会中重要的权力主体;基层农民的迫切需要而非官僚行政自上而下的要求,被界定为最重要的公共问题;源于经济领域的阶级矛盾开始被积极地政治化,成为重要的政治议题;乡村社会不再是简单地处于县政治自上而下的支配之下,而是开始更加主动地自下而上地影响县政治。本文将基于海丰和广东其他区域农民运动的经验,阐明上述革命型乡村政治的主要特征,并指出中国乡村的半正式治理和地方军事化传统对这种新乡村政治模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型乡村政治 农民运动 农村阶级问题 半正式治理 地方军事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